刘志涛: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儿脑瘫 刘志涛: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儿脑瘫刘志涛: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儿脑瘫

刘志涛: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儿脑瘫

这里是天水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2015年全新健康节目982健康问诊,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玉清,大家可以每天下午5点至5点半关注本节目并参与,您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982健康问诊或者添加玉清为好友,搜索yuqing1589就可以了。我将邀请天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刘志涛给大家谈谈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知识

刘主任:很高兴今天来到982健康问诊直播间跟大家沟通有关脑瘫方面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现在所有的医院都对孕妇倡导产前检查,因为产前检查对于怀孕的妇女来说非常有必要,能检查到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如果胎儿被发现在妈妈肚子里不正常的话,医院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提前的干预及治疗,但是说到小儿脑瘫,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了,因为孩子在出生前出生时合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小儿脑瘫,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早期治疗,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请您先给我们解释一下

什么是脑瘫?

刘主任: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幼儿时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可伴有癫痫发作。

中医上对于脑瘫有

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泛指各种运动发育迟缓,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泛指肢体软弱无力。

五硬:指头项硬、胸膈硬、手硬、足硬、四肢硬,泛指肢体紧张,活动不灵活。

主持人:脑瘫和瘫痪有什么不同?

刘主任:中枢性

脑性瘫痪是中枢性损害,病变在脑部。损伤不在脑部的瘫痪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

发育性

脑性瘫痪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指各种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颅内疾患,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虽然也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但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因为它不是作用在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是成熟的脑组织上,不符合发育性的特点。非进行性

脑性瘫痪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在向前发展为特点。此外,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很多脑性瘫痪患儿,当确诊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这些患儿的症状愈来愈明显。这是因为患儿异常姿势、异常运动的感觉传导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不断发展。

永久性

脑性瘫痪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但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症状可以减轻。所以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引起小儿脑瘫的病因:

刘主任:窒息缺氧: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

脑部受伤: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

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先天畸形。。

孕妇的原因:高龄初产

—35,有反复流产、早产或死产病史、妊娠4次以上的经产妇,有精神神经疾患,母亲患风疹感染,接触虫毒性物质,放射线照射。先兆流产,母体的慢性感染,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妊娠后期的原因:妊娠毒血症,胎盘脐带异常,产前出血,血型不合,妊娠35周之后宫内胎儿发育迟缓。

主持人:小儿脑瘫危害

刘主任:视觉障碍:约25—50%的患儿伴有视力障碍,最常见的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偏瘫患儿可见同侧偏盲。少数有眼震,偶见全盲,视觉障碍可影响手眼协调。

语言障碍:约1/3至2/3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说成句的话,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完全失语。

感觉和认知异常: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患儿多缺乏正确的视觉空间和立体感觉,认知功能缺陷较突出。对复杂图形的辨认力差,分不清物体形状与其所处空间背景的关系,对颜色的辨认力差。

癫痫发作:至少有10%—40%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以痉挛性四肢瘫、偏瘫单瘫和伴有智力低下者多见,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少见。

骨与关节发育畸形:常见的下肢畸形有:骨盆倾斜,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髋内收,髋屈曲内旋等,膝关节屈曲,膝内翻,

膝外翻,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马蹄足畸形或脊柱侧凸等。

上肢畸形常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指屈曲等。

情绪行为障碍: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与脑受损有关,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可引起患儿情绪异常。患儿常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情感脆弱,易于激动等。手足徐动型患儿多见。

口面牙功能障碍:约有25%脑瘫患儿伴有吸允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有些患儿龋齿或牙齿发育不全。手足徐动型患儿最多见。

智力低下:约有2/3以上患儿智能落后,约1/4为重度智能落后。手足徐动型少见。

其它:多数患儿有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且免疫功能低下,常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患。患儿因躯体运动,感觉,智能,语言,情绪,行为等单项或多项缺陷,以致有学习和社交困难。

主持人:如何识别早期小儿脑性瘫痪

刘主任:

很多家长不清楚

小儿脑瘫

的症状,有时可能不容易发现

小儿脑瘫

患儿,从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识别

小儿脑瘫

在小孩成长的各个阶段不同表现,对于及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有积极意义。

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小儿在不同时期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经常居家测试孩子的运动能力,并了解小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这样,当孩子有了问题时就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

正常新生儿能力:

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体,并追随物体移动方向,尤对颜色鲜艳的物体更容易表现出兴趣。对光较敏感,遇到强光刺激会闭眼。听力很好,如在耳边轻声呼唤会把头转向发声方向,有时还会用眼去寻找声源。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会出现眨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动作。虽然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但很爱动,近满月的新生儿被抱起时,头可维持极短时间直立位,如把手指或玩具放入手掌心会抓得很紧,不轻易松手。

脑瘫新生儿表现:

脑瘫患儿上述行为能力明显缺欠,好像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

婴儿期

一般到了婴儿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脑瘫的许多症状陆续表现出来。首先,最容易发现的是运动发育落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或动作,有的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

正常婴儿能力:

1-2

个月时,仰卧会用脚踢东西,抱起时试图把头维持直立,递玩具时可无意识的抓握片刻。

3-4

个月时,俯卧能较稳抬起头,会用双肘支撑上身,头可随意转动,还可翻身,抱着立起时两腿已能支撑身体。

5-6

个月时,仰卧位会常抬起头和腿,可自如翻身,俯卧时有想爬迹象。能用双手支撑着坐一会儿,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高兴起来就会上下跳动不已,会主动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7-8

个月时,自己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可在原地转动身体,会用双上肢向前爬。可独立坐很久,从坐位躺下,还可扶栏杆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9-10

个月时,可灵活向前、向后爬,能扶床栏杆站立很稳,并能

推车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东西。

11-12

个月时,可独立站立、行走,会弯腰拾地上东西,能用手捏起硬币、花生米等小物品,会把手中玩具递给别人。

脑瘫婴儿表现:

新生儿出生后第

个月,严重痉挛性

小儿脑瘫

患者易诊断,表现为无自主运动,肌张力高,伸肌张力过强或角弓反张,以及异常发作运动如肌阵挛抽搐。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伸直,肩臂回缩

肌张力过高性迷路反射

,双手握拳,肘关节屈曲,双肩外展。

个月以后如果两手握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则属异常。如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紧握,也属于不正常,俯卧位时表现为抬头困难,这些都提示注意脑性瘫痪存在。

如果面部常出现怪样的表情,或吮奶、吃食动作不协调,头不停地动或常有节律性的伸舌动作则提示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

主持人:如何护理小儿脑瘫患者

刘主任:

小儿脑瘫

日常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

小儿脑瘫

患儿的各项生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降低其残障程度,改善生存质量;以解除或减少家人及社会负担。

室内环境: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证

小儿脑瘫

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

注意安全:

小儿脑瘫

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清洁卫生:

搞好脑瘫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脑瘫日常护理对清洁要求格外严格,家长们不容忽视。

饮食护理:

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

皮肤护理:

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日常生活护理:

指导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正确护理患儿。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功能训练:

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最佳效果。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严重肢体畸形者5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应按正常小儿语言发育的规律进行训练,尤其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主持人:你们如何针对小儿脑瘫进行有效的治疗?

刘主任:物理治疗: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理疗)等等。

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等。

矫形器的应用:在康复治疗中常配合使用矫形器,以达到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提高稳定性、协助控制肌肉痉挛、保持肌肉长度、预防畸形、辅助改善运动功能等目的。矫形器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佩带时期和类型,因此,应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矫形师共同商榷决定。

言语治疗: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心理行为治疗: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治疗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它不能替代功能性训练。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证明: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痉挛的方法。一般降低痉挛效果可维持3~8个月,此时应及时开展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如功能性肌力训练、软组织牵拉、佩带矫形器等等,充分发挥肌张力减退带来的最大康复机遇。注射后4~6个月痉挛会逐渐升高,但通常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不会消失,必要时可再次注射。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