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丝瓜汤
母亲在老家院子的小菜地里,种了丝瓜和苦瓜,蔓拉得很长,瓜结得很多,都长到南厦房顶上去了。我回家的时候,母亲让父亲踩了梯子,专门剪了一只丝瓜,一只苦瓜,让我带回城里吃。
我吃了这两只带有纪念品性质的瓜,心里却想了很多事。
早年间,丝瓜不叫丝瓜,叫搌布瓜。它的作用,是长到极老,晒干取瓤,当刷锅刷碗的搌布用。
苦瓜也不叫苦瓜,叫荔枝。主要是个观赏作用,成熟了也可以吃,但并不好吃。
我年少的时候,肚子里装了不少书本的知识。知道搌布瓜原名叫丝瓜,嫩时可食用。荔枝,则绝对不是南方著名的荔枝,而是另一种植物。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东西是著名的苦瓜。
我对丝瓜最初的运用,不是吃,而是采它的叶子。有些书上说丝瓜叶有止血作用,我采了叶,晒干,捏碎,装进小火柴盒里,就制作成了武林大侠的防身法宝。但这法宝是没有用处的,好好的,谁会受伤?谁需要止血?狠狠心,拿小刀在自己胳膊上划一道小口,没流多少血,就凝住了。
丝瓜瓤当搌布,其实也不是大用处。那时候村里人用的搌布,大都是手织的棉布,便宜,用着很方便。刷锅的工具也多,有一种小笤帚,也是便宜而方便。用丝瓜瓤,只是众多的选择之一,并不是惟一。
所以我搞不明白村里人那时候为什么会种丝瓜。除了给院里添点绿色,并没有什么大用啊。可能、可能是温饱初步解决之后的闲情逸致吧,和种花是一个道理。
劝家里人吃嫩丝瓜,是个很费劲的事。夏天蔬菜种类很多,丝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要吃它呢?
但我还是研发出了欢乐的丝瓜汤。
我们的乡村,每年麦收之后,有一个“走麦罢”的风俗。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一家几口,回娘家聚会一次。聚会的主要食品,是摊煎馍烙旋子,也可以蒸拌菜,也可以做酒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正是家里的好日子。祖父祖母都还健在,结婚较早的兄弟姐妹已添了小孩。家里人口最多,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走麦罢”的时候,能坐四五桌人。搭手做饭的人也很多,弄四五桌菜根本不费事。
真的是很喜庆,很热闹。
忘了是哪一年的“麦罢”,我望着院里的丝瓜蔓突发奇想,对大家说,我要给大家加一个菜,丝瓜汤。
其实我根本没有做过丝瓜汤,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心想,不过是个清爽的菜汤罢了,有什么难的?
当时助兴的人多,有人表示支持,我就跑过去找嫩丝瓜去了。我也不懂得丝瓜的老和嫩,只掐一掐,感受一下,不太老就行。又想,外面那层粗皮肯定不能吃,得刮掉,那就刮掉……
把丝瓜切成小块,炒了,加水煮开,发面汤,打鸡蛋……很快就弄出一大锅。“麦罢”宴上肉食多,油腻,大家吃得快饱时,端上来清淡清爽的菜汤,自然是很受欢迎,很快见底。
到了第二年,大概又弄过一回。第三年,想着也没啥奇特,就不弄了。
后来有一年,表弟因病住院,我去看他,坐着说闲话。表弟回忆说,那年哥哥烧的丝瓜汤,很好喝……
能让人记住、想念,心里马上就有成就感了。但是,那喜庆热闹的“走麦罢”,也不可能再返回去了。
年小的会长大,年老的会去世,大家庭终会分散,老风俗也会改变。
当年的欢乐,如今只留下了想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