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孝媳妇、孝子女”来看他们的事迹学习下吧 如何做好“孝媳妇、孝子女”来看他们的事迹学习下吧如何做好“孝媳妇、孝子女”来看他们的事迹学习下吧

如何做好“孝媳妇、孝子女”来看他们的事迹学习下吧

金乡镇“十大孝媳妇”事迹展示

1、褚美锻

苍南县金乡镇城中村村民

褚美锻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儿媳。

她的丈夫王正尧是一名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1980年左右,褚美锻与王正尧相识结婚,自结婚时起,褚美锻和丈夫就与婆婆杨桃仙一起生活。今年84岁的杨桃仙,早年丧偶,患瘫风50多年,长年卧床不起。

嫁入王家后,照顾婆婆的重担落在了褚美锻身上,每天为婆婆换尿布、擦身子、喂饭、喂药,她都不厌其烦,就像哄孩子一样照顾她。为了让老人吃人吃得开心,她隔三差五就会变一花样,尽力把饭菜做得可口。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褚美锻却一直把老人照顾得细致有加。婆婆卧床多年从没长过褥疮、湿疹。婆婆便秘,褚美锻甚至戴上手套用手把粪便抠出来。

多年来,婆婆常常感动流泪,邻居也说:“这婆婆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有这么一个孝顺、细心、善良的好儿媳!”

2.唐孝南

在金乡镇狮山村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唐孝南,人如其名,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自己的公公、婆婆,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唐孝南1993年结婚,育有一女,丈夫常年身体不好,一家生活全靠她一人操劳,20多年来,她精心地照顾着两位老人、丈夫、女儿,维护着一家的幸福。3年前,丈夫不幸去世,唐孝南的公婆今年85岁上下,年事已高,各种老年疾病缠身,要悉心照顾,不得离身。经历丧子之痛,两老一度担心无人照料,现在看到儿媳不离不弃,一往既往的孝敬他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还经常比划着告诉邻居自己儿媳妇的真是好!

村民了解到唐孝南尽心照顾公公、婆婆的事迹,称赞他是一位好媳妇,唐孝南总笑着说:“这都是应该的”。

唐孝南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公公和婆婆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黄素红

为人子女,要懂得感恩报德、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在五一村就有一位善待公公的孝媳妇,她叫黄素红。她的公公叫林友法(婆婆过世已久),年事已高,有80多岁高龄,不幸于2012年中风,经医治后下肢还是无法行动,多年来靠轮椅生活,还身患其他多种疾病。作为儿媳的黄素红照顾重病的公公饮食起居、生活料理、烧茶送药、问寒嘘暖,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但她的为人处事厚道正直、善解人意、尊老爱幼,特别是她善待公公的孝心赢得了四邻的好评,同时也感染了四邻及其他周边居民,给大家留下了好口碑。

4.郑郑丹

1977年出生的

郑郑丹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

从事幼教工作。她

是个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婆媳关系的好媳妇。

2000年,

她嫁给了前堡村丈夫蔡成彩。

2005年,她婆婆患了甲状腺肿瘤,她到处寻医,查资料,找大夫,后来找了一位专家为她婆婆动手术。在她婆婆住院期间,她白天在幼儿园上班,下班就去医院照顾婆婆,帮婆婆擦洗按摩,细心照料。出院回家后更是细心照看婆婆,做饭送汤,洗衣服,烧菜,洗碗,给婆婆擦洗,方便大小便,忙里忙外。有时把自己忙得顾不上吃饭,也不叫一声苦。她总是对人家说这是媳妇应尽的义务。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

郑丹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合万事兴,家庭虽没有一点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之间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宽容。家庭会更加和睦,幸福,社会会更加美好。”

她说,她要做一个好媳妇,为妻子的角色增添魅力,为母亲的角色增添道德,为女人的角色增添内涵。

5.龚条华

38岁的

龚条华

是苍南县金乡镇湖里村人,现就职于金乡爱心幼儿园。她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儿子眼中的好妈妈,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公公婆婆认可的好儿媳。

龚条华与丈夫黄孝斌在2002年步入婚姻殿堂。刚结婚时曾经也有人问龚条华的婆婆:“你怎么娶了个长相普通,家境一般的儿媳?”婆婆回答道:“我挑儿媳妇不挑漂亮的,只挑乖巧懂事,孝顺顾家的”。这句话也让龚条华十分的暖心,也让她决心更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家庭付出。

龚条华觉得丈夫的两个妹妹都已嫁人,公婆身边需要个知冷知热体已的“闺女”。于是龚条华待公公婆婆如亲生父母,非常的孝顺贴心。

2009年,婆婆在路上意外摔倒,导致身体多处摔伤和左手骨折,送医就诊后回家疗养,一躺就是三个月。那段时间龚条华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婆婆,婆媳俩的感情也是愈发深厚。此次事故,让龚条华的婆婆由衷的赞赏和爱护这个儿媳。

2013年端午节期间,龚条华婆婆再次发生了意外,骑电动车时被三轮车撞到并因此落下病根。龚条华不但没有嫌弃婆婆的体弱多病,反而是更细心的照料婆婆。在龚条华看来,只有婆婆身体健康了,她才能更安心的工作和更好的照顾这个家。

6.鲍春歌

老师、妈妈、老婆、儿媳,这些都是鲍春歌需要做好的角色,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

鲍春歌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婆高声说过话,也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他们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孩子教育、管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工作中,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鲍春歌的夫妻关系相处和睦,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

鲍春歌

用行动实践着她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唤起老人的信任。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真是有福气!”

7.冯春燕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次听到这首《国家》,冯春燕都会想到自己的家,那么充满温馨和爱的地方。

冯春燕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很多人都说婆媳难处,但婆婆给她的感觉很温暖,从踏进这个家的那一刻就是了,所以她也把这份温暖回馈给老人家,让他们感受到儿媳对他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冯春燕说,自己

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所以她坚信:“要想家庭和,一定孝公婆”。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家后,她用行动实践她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来老人的信任。

2010年,婆婆生病,输液的时候因药物过敏住院一个星期,她细心照料,做饭送汤,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背疼,也不叫一声苦,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实在是幸福。“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言传重于身教。女儿从小到大,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女儿。女儿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

她说她的秘诀可以传授给天下的媳妇们:怀揣一条博爱的绳子,你将会栓住爱情和幸福。做个好媳妇,为妻子的角色增添了魅力,为母亲的角色增添道德,为女人角色增添内涵。

8.林细红

蔡家村居民

林细红,与丈夫结婚数十年,一直和婆婆和睦相处,胜似闺女。

常言道:“顺着为孝。”和婆婆生活了这么多年,即使老人严厉过分的言语行为,她也只是用真诚的爱心去换得老人们的真心相待。

朴实善良的林细红,一直操持家务,一面从孝顺老人入手。她总想,父母养育几个儿女不容易,累了一辈子,该儿女承担的时候。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老人吃好,穿好,有副健康的身体,一颗顺畅的心。

平日家里吃点什么好的东西,总是让老人先吃。媳妇不仅仅对自己家人关怀备至,对邻居的事情也很关心。琐琐碎碎的家庭生活,一路走来坎坎坷坷,风雨兼程,收获了来自亲人的真诚关爱。

9.刘芬

今年47岁的刘芬,本来是河南郑州人,20年前嫁到金乡镇老城社区东田村,对这里一切都陌生的她很快融入到这边的生活环境中来。二十几年如一日,遵纪守法,生活中处处关心他人,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和谐美满,精心照顾自己的婆婆。

婆婆患有风湿病,遇上冷天就会浑身疼痛,刘芬就不停的给婆婆按摩,还定期带婆婆去医院检查。婆婆还患有高血压,她就天天给婆婆测量血压,提醒婆婆按时吃药,闲下来就陪婆婆说话,时常带孩子陪老人出去散步、锻炼,对婆婆真是关心备至。

刘芬的丈夫是做业务的,生意繁忙,没有时间在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孩子的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到刘芬一个人身上。为了不让丈夫耽误生意,她每天早上起来买菜做饭,用电饭煲煲着,以备他回家能吃上热乎的饭。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拟的,他们的家庭幸福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有待人宽厚的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劳的妻子,还有乖巧孝顺的儿子。和谐家庭的创造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10.许细梅

许细梅,女,汉族,47岁,小学文化,苍南县金乡镇夏泽村人。她以德立身,以孝治家,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被群众公认为孝顺好媳妇。

其父母由于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她多年来精心照顾,经常擦身洗脚、洗衣端饭、梳头剪甲、求医医治,以温暖之心孝敬父母,每隔三日即会回家帮助父母洗衣帮饭,打扫卫生。

许细梅,不仅是孝女,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孝儿媳妇。由于婆婆早逝,公公只有一人生活,她作为媳妇,对待公公犹如亲生父亲一般,一直任劳任怨,从未有半句怨言,又因为其夫经常在外忙碌,对家中私事和农活力不从心,所以,她不但能够积极支持其夫的工作,而且家中事务一人承担,从不叫苦叫累。每天起早贪黑,土里去泥里来,全部农活一人扛。

作为一名好媳妇,她孝行邻里,用实际行动尊老、爱老、敬老、护老,和邻里相处友善,互帮共进,被村里视为孝顺的楷模。

金乡镇“十大孝子”事迹展示

1.陈相明

“赡养老人是我们做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金乡镇金星村50岁的村民陈相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

陈相明一家有四口人,除了他和妻子,还有在外工作的儿子和自己的母亲。早年父亲过世,留下了母亲一人。夫妻俩因为做生意,平时都忙的不可开交,每天早出晚归,还要照顾当时还在读书的孩子。

为了不让母亲太过伤心,他和妻子每天想尽办法关心、照顾老人。

一日三餐,都精心料理,想着法子给老人做爱吃的东西。平时有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是老人,不时地给老人添新衣服。

除了物质上的供养还从精神上关心呵护,尽可能的满足母亲的精神需要,每天都会抽时间陪陪母亲,聊聊天,关心母亲的身体状况。

尊重老人的传统观念,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既不铺线浪费,也要让老人过得舒适。认识的人都知道,因为有陈相明这个孝顺的儿子,她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

索索碎碎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影响这一家人对生活的热情。虽然夫妻俩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些平凡的事情,但这种平凡却映射了一对夫妻身上所拥有的那种传统美德。

2.邓伦正

在狮山村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邓伦正,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和老年痴呆的母亲,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邓伦正今年62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父亲过世后,母亲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邓伦正每天忙完家中小作坊生意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钦食起居,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母亲自从患上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邓伦正坚持给端尿端尿,嘱咐妻子定时给母亲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邓伦正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邓伦正,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母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狮山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包尔斌

五年前,父亲脑中风失去了行动能力,一切生活不能自理。他从

一个不懂事的年青人,慢慢学会了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每天按时给父亲吃药。

叫包尔斌,男,现年30岁,金乡镇老城社区东店包村村民,当兵8年,现已退伍在家照顾父亲。

父亲的体重180多斤,在天气好的时候,把父亲抱上轮椅,推出外面散散心,每天给父亲擦洗身体、按摩,一日三餐与和母亲轮流喂,夜间还要帮父亲起夜,在父亲生病这五年多以来他从未离开过家门。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子女们应该做的,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自己

做为家中长子照顾父母义不容辞。

的确,

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一代代传承下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4.李彩霞

李彩霞是金乡镇一个普通的妇女,在金乡镇中心医院上班。她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以来,她不辞辛苦悉心照顾母亲。

多年患病对她的母亲打击很大,使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李彩霞看出了母亲的心事,就天天推着母亲呼吸外面新鲜空气,陪她聊天,开导母亲坚强起来,她常对母亲说:“你一定要战胜病魔,有我们和你一起,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照顾父亲,陪伴你。”

李彩霞这样说,也这样做,她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担,忙里忙外的同时,四处投医问药给老人治病。母亲住院期间她亲自护理,合理安排母亲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亲自扶母亲上厕所大、小便,亲自给母亲穿衣服、梳头、洗脸、端茶送水,她想方设法让母亲吃好、住好、使母亲生活的开心,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推着母亲出门散步谈心,就这样,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她没说过一声累。

不少人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孝敬母亲?”李彩霞说:“母亲为了培养我们成人受尽了苦,我们晚辈应当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家多活几年,才能对得起她,我心里才觉得踏实些,好受些。”

5.郑雪娜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在金乡镇城中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郑雪娜,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自己的父母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四年前,父亲因患肝肿瘤、尿毒症、肾病五期,需要人长期服侍。她得知情况后,多年如一日,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老父亲。多年来,她不管多累、多辛苦,回家都是先问一问父亲有没有哪里不舒服、饿不饿、心情如何,嘘寒问暖,做父亲的“贴心棉袄”。

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如今75岁的老父亲身体依然硬朗,安享天伦之乐。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6.陈美花

陈美花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陈美花今年54岁,打小就孝敬父母,照顾患病父母时候从来没有怨言。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女,但这句话用在陈美花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在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陈美花,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黄家宅的街坊邻里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7.郑琼

1987年

于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幼年的她孝顺懂事、勤快持家。

隔壁邻居总是笑着对她的父母说:“你们家有个孝顺女儿,这么小就知道心疼父母,孝顺父母。”

不幸的是,在她十二岁就读初中时,她的爸爸遭遇车祸,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都落在她妈妈身上了。妈妈为了养家,很多时候照顾不了住院的父亲。这个任务就落在了郑琼的身上。

她每天都坚持为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喂药、洗脚,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由于父亲腿脚骨折不能下地常会发脾气,懂事的郑琼从不生爸爸的气,她说:“我是爸爸的女儿,也是爸爸的小拐杖。”她和妈妈两个人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让着爸爸,希望爸爸心情好,早点好起来。不管多辛苦,多累,她都是脸上带着笑容,从不抱怨。

那时的她都还是个孩子,却要像个大人一样,帮着妈妈撑起这个家,是大家公认的好女儿。

8.刘兴芳

1991年出生的

刘兴芳还很年轻,她认为:孝敬很简单,就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她说: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抽时间陪陪爷爷奶奶,只要我放假他们也总会带我一起去,使我亲眼目睹了父母的那份孝心。

潜移默化下,刘兴芳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长辈是多么光荣的事。她从小就很懂事,比如她从7岁就开始学做饭,那时的她个子小小的还够不上灶台,只能搭着小板凳学着妈妈的样子切菜。

她会的还不止这些,洗衣服、扫地,照顾妹妹……

今年,母亲得了胃窦炎,

医生说她要养身体,不能太累,她回家什么也不让她的妈妈干。

贴心的

她每晚会为她妈妈洗脚、揉肩、敲背,为妈妈倒开水,看着妈妈吃药。

也许,在大家眼里看来这些事情都很平谈,但在她父母的心里她真的是一个贴心的棉袄。

9.王小燕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等名言在王小燕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

东山蔡村村民王小燕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女。由于兄弟姐妹都不在父母身边,家中母亲身体不是很好,繁重的家务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

她多年如一日地默默侍奉在老人身边,给老人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还经常说说身边的趣事和幽默笑话,来舒缓母亲的心情,让老人在愉快的心情下,身体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周末是王小燕最“忙火”的日子。为家人晾衣、洗被,就算再忙,她都要随夫携子看望父母一起吃顿饭,陪老人聊聊天。

她说,只要家人感到快乐,她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10.刘钗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一路都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原本,刘钗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病魔的无情,陷入深渊。

丈夫每周还要去灵溪医院做三次透析,

孩子上学、丈夫看病都依靠她那一份微薄的收入,

家中的积蓄

很快就花光了,无奈之下只能四处筹钱……但是她却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他们生活开始逐渐变得宽裕、美好。

幸福的人们都一样,不幸的人却各有不同。一天,她的父亲因干农活时摔倒了,卧病在床、无法自理,生活的重担再一次向她发起挑战。

刘钗琴没有因此倒下。她说:“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我爱我的家,我相信我的家人也是。今后,要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就这样,她不离不弃地和家人继续前行,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往直前。

(以上事迹材料由金乡镇孝文化促进会提供)

---------

END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