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系列  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症状识别 病虫害系列  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症状识别病虫害系列 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症状识别

病虫害系列 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症状识别

点击上方”

北方盛景

免费订阅本微信

园林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称为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结构体显露可分为病症和病状两种。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是它内部发生病变的结果,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一、病状

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称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在生理、解剖、形态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变化,称病变。感病植物生理机能上的异常变化,称为生理病变,如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加强,同化作用的降低,酶活性的改变,水分和养分吸收与运转的失常等。内部组织结构上的异常变化,称组织病变。如叶绿体或其他色素体的减少或增加,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减,维管束的堵塞,细胞壁的加厚,以及细胞、组织的坏死、解体等。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后最终导致外部形态的异常变化,称形态病变。这就是通常所指的病状,如感病植物表现的肿瘤、丛枝、小叶、矮化、黄化、腐烂、溃疡斑。这三种病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一种病害的三个方面。如桃缩叶病,叶片肥厚、皱缩扭卷(形态病变),叶肉组织分解块,变成等径形的薄壁细胞(组织病变),生长调节素(吲哚乙酸)提高造成生理机能发生紊乱(生理病变)。由此可见,生理病变是动力,组织病变是基础,形态病变是外在表现。三者不断地相互影响,病变逐渐加深,植物的不正常表现也愈来愈明显。凡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主要有以下类型。

1.变色

园林植物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遭受到破坏而减少,其他色素形成过多,而使叶片表现为不正常的颜色称变色。变色以叶片最为明显,主要有三种现象。

(1)褪绿

叶绿素合成受抑制,叶片均匀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的称褪绿,如杜鹃花缺铁褪绿病、含笑缺铁黄叶症。褪绿与黄化有时很难准确界定。如杜鹃花缺铁性褪绿病,初期表现为叶肉褪绿,后期则全叶黄化,所以又称为杜鹃花缺铁黄化病。

(2)黄化

叶绿素被破坏,叶片全发黄的称黄化。营养贫乏或失调可以引起园林植物,特别是花木黄化。病毒病害和植原体病害症状也会出现黄化。如米兰黄化症、翠菊黄化病。

(3)花叶

叶绿素形成不均匀,使叶片颜色深浅不匀,表现为深绿色或浅绿色浓淡相间的称花叶。它是病毒病的重要症状。如茉莉花叶病、观赏葱花叶病、香石竹斑纹病毒病。

2.坏死

园林植物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称坏死。根、茎、叶、花、果等都能发生坏死。因受害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主要有以下类型:

(1)斑点

叶片、果实和种子局部坏死的表现。斑点的形状和颜色多样。形状有多角形、圆形、条斑、环斑、轮纹斑等;颜色有黄色、灰色、黑色、白色、褐色等。有的病斑中部组织枯焦脱落而形成穿孔。病斑可以不断扩大或多个联合,造成叶枯、枝枯、茎枯等。斑点病主要由菌物、细菌和病毒侵染所致。冻害、药害等也造成斑点。如兰花炭疽病、水仙大褐斑病、香石竹叶斑病、桂花叶斑病、梅花叶穿孔病。

(2)腐烂

园林植物的各种器官均可发生腐烂,幼嫩或多汁组织更乙发生。腐烂的原因是由于菌物或细菌侵染植物细胞和组织后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使组织解体。含水较少或木质化了的腐烂组织,则形成干腐。含水分或其他物质较多的腐烂组织,则形成湿腐或软腐。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花腐、果腐。如山茶花腐病、唐菖蒲干腐病、朱顶红和鸢尾细菌性软腐病、杨树烂皮病、四季海棠茎腐病。

(3)溃疡

多见于枝干皮层,有时也有一部分木质部坏死,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周围常为愈伤组织所包围。树干上多年生的大型溃疡,其周围愈伤组织逐年被破坏而又逐年生出新的愈伤组织,使局部肿大,则称为癌肿。小型溃疡有时称为干癌。溃疡由菌物、细菌的侵染或机械损伤造成。如杨树溃疡病、西府海棠枝溃疡病。

3.枯萎或萎蔫

园林植物因病而表现失水状态、枝叶萎垂的现象,称为枯萎或萎蔫。萎蔫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水量过少,或高温时国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以恢复正常。但典型的枯萎病是指病理性萎蔫,即病原物(菌物、细菌)从植物的根部或干部侵入纤维管束组织蔓延感病,使水分的疏导受阻,导致整株枯萎的现象,这种萎蔫一般是不可逆的。根据受害部位不同,萎蔫可以是全株性的或者局部的。根部或主茎的纤维管束组织收到破坏,引起全株的萎蔫;侧枝的纤维束组织收到侵染则使单个枝条或叶片发生萎蔫。如榆树荷兰病,木麻黄、菊花、大丽花青枯病,唐菖蒲、石竹枯萎病。

4.畸形

植物罹病后细胞或组织过度生长或发育不足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称畸形。主要有以下病状类型:

(1)肿瘤

根、干、枝条局部细胞(韧皮部或木质部)增生而形成肿瘤。多由菌物、细菌、线虫引起。如仙客来、非洲紫罗兰根结线虫病,月季、菊花、樱花、杨树根癌病,如柳杉瘤病、松瘤锈病等。

(2)丛枝

植物的主、侧枝顶芽被抑制,侧芽受刺激提早发育或发生许多不定芽,枝条的节间变短,叶片变小,枝叶密集成扫帚状,通常称扫帚病或丛枝病。产生植物丛枝的原因主要是植原体或菌物侵染,或植物本身生理机能失调所致。如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

(3)变形

植物受害器官肿大、皱缩、枝条带化、袋果,失去原来的形状。常见的有由外子囊菌和外担子菌或其他生理因素引起的果实、叶片及枝条的变形。如月季带化病,梅花、杨树、桃缩叶病,杜鹃饼病,月季皱叶病。

5.流脂或流脓

植物细胞分解为树脂或树胶自树皮流出,常称为流脂病或流胶病。其发生原因负责,有生理性因素,又有侵染性因素,或两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桃流胶病,在树皮或裂口处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树脂,树脂凝结后渐变为红褐色。

二、病症

病原物在寄主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称病症。如在某些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是菌物(真菌)、细菌病害和寄生性种植植物病害,不仅表现病状,而且病原物景观寄主体内的生长发育后,在园林植物体表出现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特征。主要有以下类型。

1.粉霉状物

植物感病部位病原菌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如霜霉(月季/翠菊霜霉病)、青霉(百合、鸢尾青霉病)、灰霉(仙客来灰霉病)、烟霉(牡丹煤污病)、白粉(月季、黄栌、紫薇白粉病)等。

2.锈状物

菌物在病部所表现的黄褐色或铁锈色点状、块状、毛状或花朵状物。如桧柏梨锈病的冬孢子角(桧柏)、卷发状锈子器(梨);玫瑰锈病的鲜黄色锈子器;芦荟锈病在肉质叶上产生的黄褐色锈斑。

3.膜状物或线状物、颗粒状物

菌物在病部产生紫褐色、灰色的膏药状物,即菌膜或在病部产生线状物,即菌索或粒状结构(菌核)。如梅花膏药病在枝干上形成的栗褐色天鹅绒状物,牡丹白纹羽病在病根表面缠绕的丝网状物,郁金香白娟病在茎基形成的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

4.伞状物及马蹄状物

植物感病部位菌物产生肉质、革质、颜色各异、体型较大的伞状物或马蹄状物。如Armillariellamellda(Vahl.exFr.)Karst引起的杜鹃根朽病在后期出现的伞状物。

5.胶状物(溢脓)

潮湿条件下在病部出现的黄褐色、似露珠的脓状黏液,干燥后为胶质的颗粒或小块状物。这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症。如由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引起的菊花青枯病,从横切茎或根上流出的乳白色或黄褐色细菌黏液。

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