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杨公风水
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观山水,察地脉,晓阴阳,转乾坤。
审规划,理思路,解难题,切方案。
园易园林
点木为兵,布阵旺宅
木布东,肝舒松;
火向南,心暖融;
土养胃,须居中;
金宜西,肺气通;
水喜北,肾气足;
五行合,家业兴。
【“木子兵法”植物五行歌】:
花木选放讲五行,东西南北定向分。
属木益肝宜东位,属火置南健身心。
属土养胃中央放,白花放西性属金。
属金植物能疗肺,吸烟之人肺常新。
属水摆北生势旺,花蓝叶黑能补肾。
若然布阵错了位,花木败衰难旺人。
——木子兵法创始人:李德雄教授
“木子兵法”植物造场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植物螺旋气场的发现
现实生活中就有螺旋气场的现象,洗手盆在放水时水有旋转的现象,螺旋的方向因地不同,假如你在北半球,水是右旋,在南半球则是相反的左旋,在赤道是直流的。绿色植物也是有左旋右旋现象,这些生活中的小现象是与宇宙太极螺旋气场是相联的。
一、宇宙太极螺旋气场的伟大创造
古代称太极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总根源。现代宇宙学依据天文学家的研究推断,宇宙原点大爆炸是宇宙变化的开始。同时出现了宇宙螺旋气场,把两者合起来,就称之为宇宙太极螺旋气场。这个气场在无限扩大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宇宙物质,宇宙天体如星云、星团、星系等等,它们不断地在空间运动着、旋转着,经历一百多亿年的发展变化,由银河系而太阳系而地球,这些都是太极螺旋气场的伟大创造。
植物隐藏的易理天机
植物是大自然的“主控者”,主宰世界之“魂”。
植物的叶序太极图(斐波那契型)
叶序,是指植物叶子生长的顺序。在植物学家眼里,叶序颇有神秘色彩,其神秘在于叶序具有精确的数学规律。
叶子的嫩芽围绕着茎圆周逐个产生并生长,从顶端向下看,其生长的轨迹犹如向日葵花盘(下图)。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线。
叶序的太极图(斐波那契型)
图示叶序,名曰“斐波那契型”,叶序比为:21条顺时针螺线,13条逆时针螺线。
叶序之谜并不神秘,宇宙螺旋场原理应该可以揭示这个奥秘。其顺逆螺线恰是宇宙螺旋场的正反两种气旋的烙印。它符合数学规律之谜在于河图、洛书的严格术数特点,即《易经》包括象、数、理、占中的“数”的特点。
二、浅论植物之螺旋气场(波、气、炁)
“木子兵法”的核心是绿色植物的“气场”,而“气”是“气场”的核心,也是中国风水学的核心。
那么,气之为何物呢?风水说“炁”(音与气同,但质地不相同),中医讲“阴阳五行之气”,道家讲“玄”,或“元”,或“道”之气,儒家谓之“浩然之气”,佛家曰“明心见性之气”,其“气”历时千年,终无一解。气的本质当然有待进一步查明。就现代已知的科学所揭示的“气”,是存在物质,尽管有看见,也有看不见的,它是在各种物理场中广泛存在的具有波粒二重性的微波和超微粒子。
植物记载着螺旋现象,拿攀缓植物五味子来说,它的藤蔓象螺丝一样盘旋,是左旋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向上生长,即东-南-西-北(由下往上望);牵牛花的攀藤,是逆时针右旋的生长发育状,如果人为地将其缠成顺时针盘旋,它会被折死或生出新藤后仍不改其逆时针方向生长;令人惊异的是,还有极少数植物藤蔓的螺旋是左右兼有的。如葡萄就是靠卷须缠住树枝攀缓而上,其方向忽左忽右,即没有规律也没有定式。生命的奥秘藏在细胞核心的核酸中,核酸有两种类型: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RNA的构造是多变的螺旋形;而DNA的构造是双螺旋形。前者制造蛋白质,后者提供遗传信息。
(一)植物细胞的秘密
1.形态各异的细胞
现代植物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植物体的构成单位是细胞,最简单的植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多数植物是由许多不同的细胞构成的。在显微镜下,构成植物的细胞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洋葱表皮细胞排列得整齐有致,就像砌好的砖墙;番茄果肉细胞圆圆的,像一个个皮球。另一些细胞则有的像一根管子,有的像织布的梭子,有的长方形,有的多角形,有的形状不规则。
同是细胞,为什么会存在着形态差别呢?这是由于不同的细胞所处的部位及环境条件不一样,它们的生理功能也不相同,因此细胞的形态也表现得多种多样。
上图中的A是长方体细胞,这样的细胞往往位于植物体表面,洋葱表皮细胞就属于这种类型。图C是椭圆或卵圆形细胞,果肉细胞经常是这种形态,例如番茄和西瓜的果肉细胞。B是多边形细胞,也叫等直径细胞,根尖、茎尖生长点的细胞多为这种形状。D是植物叶表皮的细胞,形状很不规则,是扁平的,无色透明。中间的结构又与众不同,是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留下的缝隙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这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E是茎和根中的导管细胞,这些细胞上下连接起来,中间的横壁消失,成为贯通的长管,水分能在里面运输。有的细胞呈细长的纤维状或棱形有很强的韧性,不容易被拉断。捆东西用的麻绳和织麻袋用的麻,主要成分就是韧皮纤维。
2.细胞里的物质和有趣的细胞结构功能
通过化学分折,我们了解到,细胞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构成。这些物质参与细胞的构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核酸是植物的遗传物质,决定着植物的亲子代相像或变异,其中水的含量最多,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到体重70%,细胞时刻进行的化学反应都在水中进行。
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简直是一个奇异的王国,细胞质中有形态各异的结构,叫做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液泡等,这些细胞器有各自的分工,就像林立的工厂,生产井井有条。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质体就是植物色素的制造工厂,根据质体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决定了植物的色彩,而其中的叶绿素,是个专业车间,负责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化成有机物里的化学能,正是有了叶绿素,植物就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维持生存。液泡是一个储存仓库,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的液泡内就会积累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供给植物自身营养,也是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来源,在许多植物的液泡中含有一种色素——花青素,花和果实的多种颜色就是在花青素作用下呈现出来的。花青素显示的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度有关,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碱性时是蓝色,中性时是紫色。如果植物花果颜色是黄色或橙黄色时,就是液泡中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作用了。
(二)植物细胞核的遗传密码
1、植物的遗传物质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尖咀种”。这句极具谐趣的话语道出了生物遗传的本质。植物的遗传也是这样,花生种子生出的就是花生,牵牛花种长出来的就是牵牛花,它们的父代和子代都是同一品种、形态、性质特点,丝毫不会改变,是什么使得植物物种代代相传不变呢。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已研究出是植物细胞中的遗传基因,这种物质叫做核酸,决定遗传基因的分子有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这两者中的磷酸是没有区别的,但糖有两种,分别是脱氧核糖和(不脱氧的)核糖,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主要在细胞核里,核糖核酸在细胞核外。
这是用计算机描绘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图
2、植物遗传基因密码的组合
1953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和美国年轻的生物学家沃森共同发现了遗传基因的物理结构,很像一个分子组成的螺旋梯,两条链——磷酸(DNA)长链是梯的主体,再把链条梯转成双螺旋,由于双螺旋的两条链之间严格遵循DNA与RNA配对原则,并且按一定顺序排列,这样来保证遗传基因的不变,这种组合形式,就称为生物遗传基因密码。
既然遗传密码在DNA这个长链上,它又是用什么编制的呢?说来也很神奇,编制电报密码的是0、1、2、3、4、5、6、7、8和9这10个数字,每个汉字由4个数字表示。而遗传密码却比它简单,只由4种核苷酸组成,这4种核苷酸的碱基叫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碇(C)。它们的配对是固定的,即G与C配对,A与T配对。遗传的性状是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的,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所构成。如果用4种碱基中的任何2个碱基进行编码,一共可编出16种密码,这对控制合成蛋白质来说是不够用的。如果用4种碱基中任何3个进行编码,就可以编出64种不同的密码,这就完全够用了。用3个碱基组成的氨基酸密码,就是三联体密码。三联体密码决定了氨基酸,氨基酸决定了蛋白质,而蛋白质最后决定植物的性状。
有趣的是,植物(生物)遗传基因的64对不同密码,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古代《周易》也正以同样的结构反映了世事万物的多样性。下基因密码表为易学家邵伟华之研究成果。如图:
生物(植物)遗传基因密码,是1866年由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明的,至今才100多年历史。而从“八卦生成图”和“生物(植物)遗传基因密码组合图”完全相同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洞悉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
中国古老《易经》中,揭示“天”的“河图”,揭示“地”的“洛书”,都有明确表示,“河图”录下的是,宇宙气旋的旋臂;“洛书”反映的是气在大地上运行的“S”形、“8”字形的轨迹。古人说“求正者善,求曲者美”,“吉气走曲,煞气走直”,对大地山川,则优选“林环水抱”之地,是“风水学”上“林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环”、“抱”是山、川的曲感。
综上所述,植物世界都遵循着宇宙螺旋式运行的轨迹,只要在地球上,是不可脱离这种基本规律。综合《河图》、《洛书》与植物的场性,以它们的优异性取长补短,创立了新的环境优选学“木子兵法”!(参考李惠民、亢亮的论述资料)
植物反映天体运动的“天机”——天体的螺旋气场院在植物结构上的全息反映实证
三、科学的植物精气
(一)气与植物之精气
”——中国传统哲学写作“炁”,中医学指气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含有生理机能的含义。
”——繁体的气。
”——道家的气。
“炁”——风水上“炁”是一种意识流,是场的一种状态。中医风水著作中常写作的“气”,实际上是“炁”的概念。
“精气”——一种精灵细微的气。《易·系辞上》:“精所耿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孔颖达疏:“云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管子·内业》认为“精气”(有时亦单称“精”)“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后来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气看作一种构成人生命和精神的东西。东汉王充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论衡·论死》)清戴震说:“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原善·绪言下》)。
“气功”——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气场”——气场的基本单位是气,气只有阴阳两种,而气的本质还是无差别的能量,道理同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然“三”是虚指。
(二)植物精气的定义
花不入口乃真药,草木精气正能量;
植物精气眼不见,威力无穷本领强。
花香能治病,树林可启智。人类利用植物释放的气体来消毒、治病,实际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用香料消毒防腐。19世纪,人们曾利用针叶树的挥发油进行医学消毒。当时人们还知道百里香油、天竺油、肉桂油、柠檬油等具有杀菌作用。在我国一些古代医书中,早就有花香能治病的记载。
植物精气的发现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0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的杜金博士研究发现,植物的花、叶、根、芽等组织的油腺会不断分泌出一种浓香的挥发性有机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防止林木中的病虫危害和抑制杂草生长。他将这种挥发性有机物称之为“芬多精”,其字面含义为“植物杀菌素”。中南林学院吴楚材教授将这种挥发性有机物“芬多精”取名为“植物精气”。
植物精气是指植物的花、叶、木材、根、芽等油性细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出的气态有机物。植物精气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
(三)植物精气的生理功效
植物精气是植物的油性细胞不断分泌出来的一种“气”,散发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和人体皮肤表皮进入体内,最后为人体所吸收。萜烯类化学成分透过皮肤的速率是水的100倍、盐的1000倍。萜烯类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有适度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免疫蛋白增加,有效调节植物神经平衡,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达到抗菌、抗肿瘤、降血压、驱虫、抗炎、利尿、祛痰与健身强体的生理功效。
植物精气若通过肺泡上皮进入人体血液中,就能作用于延髓两侧的咳嗽中枢,具有止咳作用;如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内,就可以促使肌肉舒张,支气管口径扩大,从而解除哮喘;新鲜的植物精气可以增加空气中臭氧和负离子的含量,增强森林空气的舒适感和保健功能。因此精气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对咳嗽、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冠心病、高血压、水肿、体癣、烫伤等都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呼吸道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最有益的和最有利用价值的是松科、柏科的树木。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在植物精气里的萜类化合物中,单萜类化合物生理功效最有价值。而马尾松、云南油杉、云南松、湿地松、火炬松、西伯利亚落叶松等松科植物的针叶精气中,单萜烯含量均在90%以上。杉树的单萜烯含量也达81.84%。当然,也有些植物散发出来的精气中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如灵香草、夜来香等。因此不应当把这类植物放在家里作盆景。
根据不同植物释放的精气成分的差别和人们保健康复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区域,分别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配置栽培,形成特殊的森林小环境。可以在这些不同的小区内设置一些运动、休息、娱乐、散步的场地和设施。人们在这样的小区内休闲度假,沐浴于植物天然精气和负离子的清新空气中,不但可以放松身心,获得愉悦,而且能够取得保健康复的效果。
在六十年代中期,“木子兵法”发明人李德雄在学生时代(1961年),创建植物气功,就发现不同的花草树木会释放出不同的气(炁),对着草决明练功采气可以使近视的眼睛明亮起来;到了下放鼎湖五七干校(1969年)发现左旋的植物,如金银花有解毒作用;右旋藤大茶药有致命的毒害……他发现了植物的精气作用,称为生物场,被他的恩师沈鹏飞教授、学生和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草药李”。(比吴楚材教授和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吕健早了三十多年)
四、“山环水抱风水好”实质应是“林环水抱风水好”
林环水抱气养人,山秃无水草不生。
有林有水才聚气,育林固土始为根。
“多赤土无林鹤,溪壅黄沙易水灾”,清未著名诗人丘逢甲曾就水土流失问题赋诗。说明山环水抱的重要性。
山环水抱千古吟,山环水抱风水好,这是我国古代堪舆学家共识。认为“山环水抱有气”,“山环水抱”必是风水宝地。这是从无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只要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不论是村落、集镇,还是都市,绝大多数是为水所抱,并周围环山。因为水可以聚气养人,能调节气候或便利交通,山也可以聚气养人,能防风挡沙,调节气候。山和水又都能为人们提供财富,但水必须曲(抱)和广,山必须成环和有树,否则荒山直水便是穷山恶水了。
纵观全球,古代文明国家或现代繁荣富庶的国家,莫不有山有水,古风水学认为山静为阴,水动为阳,笔者则认为山健为阳,水柔为阴。山为阳,水为阴,阴阳相济,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山多水少则阳偏亢,水多山少则阴偏盛,都非太极之道。所谓山水宝地,必须有山有水,而且在外形上,山要成环,水要曲抱。但是从华北到西北,很多重旱之区,虽有高山、陡陂、深沟,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无雨时则十分干旱,一旦大雨来临,因为没有林木、草地的遮挡,径流急剧汇集,以致又造成山洪暴发,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毁灭性灾害。
十分明显,所谓“山环水抱”,其实质应是“林环水抱”。没有林木的“山环”,是衰败死亡的“山环”,不会带来好的气场和生命的繁衍,更不会带来财富。“林环水抱”是绿色风水(环境)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
近年,泥石流的灾害频频发生在我国各地,究竟是何因?如广东清远飞来寺原是个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但当山林植被遭到破坏,好风水变坏了,一夜之间飞来寺“飞”走了,这是破坏了风水,遭到自然惩罚的结果。说明山环水抱不一定是好风水,应该是林环水抱才是好风水。
“林环水抱”对地球而言,应是一个绿色的地球;对一个国家而言,应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对一个城市而言,应是一个生态平衡的城市,对一个村镇而言,应是一个生气盎然的村镇。许多的历史名城,多是傍水而建。都是在水的环抱中生活了几千年。其不足之处是某些都市缺乏森林和树木,有的近郊虽有群山,却是光山秃岭。有的位于平原的城市,近郊只有蔬菜、粮食作物,十分缺乏树木。有的城市原来水洼很多,气候宜人,后来却被填平建屋,更有的为了急功近利大兴工业,大肆污染了清洁的水源。总的来说,人们头脑中还缺乏“林环水抱”的思想。
现代都市建设,就是要建成“林环水抱的林水城市”。这才是一个完备的、没有缺陷的城市。可以说,只有苍翠的林,洁净的水,才是对人民生活和生命最大的关爱。城市应该如此,一个国家也要建成一个林水国家,一个地球也应建成辽阔的森林和清洁的海洋的地球,那才是全人类的幸福。
第二节植物是生命的保护神
宇宙螺旋气场对地球产生效应作用,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使地球出现了大片的森林、树木,让各种植物遍地开花。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自然环境,也对人类自身,对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衍发挥了保护作用。
一、构成全球生态系统的安全环境
你听说过防风林吗?树林枝叶能削弱和挡住强风,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一亩防风林可保护100多亩农田免受风灾。森林有水库那样的功能,经科研工作者测算,5万亩森林相当于建了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10米宽的林带,就能吸收84%的降水,当林带达到80米宽的时候,地表径流几乎完全转变为地下径流储蓄起来,就像进了水库一样。一亩树林,在一天里可蒸发水分120吨,吸收热量3000万卡,从而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森林是动物的大本营,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地球上巨大的天然基因库,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生物产量的90%将消失,450万个物种将灭绝;森林(植物)吸收太阳的光能,固定碳素,转化成果、蔬、食物,供动物及人类享用,才有动物的繁殖,才有人类的生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生产不断发展,农业中大量使用有毒农药,工业中排放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废气、废水、废渣(统称“三废”),大量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人类的健康、生活以及生产受到威胁。净化环境,保护我们的乐园,只有植物,时刻发挥着巨大、全面的净化作用。成为保护环境的忠诚卫士。
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每10平方米的绿地,可消耗掉一个人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并供给需要的氧气。一亩树林,每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28700克,吸收的二氧化碳等劣质气体67700克。植物对有毒气体氟化氢、二氧化碳、氯气、臭氧、一氧化碳等均能吸收。每千克樟树叶可吸收氟2200毫克,女贞叶可吸收1000毫克,海桐叶可吸收655毫克,而不受到危害。法国梧桐、合欢、梧桐、泡桐、构树等均能吸收二氧化碳。夹竹桃、棕榈、美人蕉、广玉兰等能吸收汞蒸气。有了植物,等于给空气安装了净化器,它们能及时吸收掉有毒气体,补充新鲜氧气。
植物是大型的“吸尘器”,绿色植物能阻挡和过滤灰尘,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量。没有树木的城镇,每天每平方米降尘850毫克,有树木的城郊地区则低于100毫克。女贞、榆树、广玉兰、重阳木等很多树种具有很强的滞尘力,每公顷松树林,一年滞尘总量可达34吨,草地也能大量吸收灰尘、固定尘土。
植物是强大的“空调器”,绿色植物的枝叶能将太阳光辐射到树冠上的热量吸收35%左右,将20-25%的热量反射回去。同时,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蒸腾作用还可以使空气湿度增加15-25%,在树荫下的气温比树荫外低5-8°C。所以,城区的气温一般比郊区高0.5-1.5°C。
植物是有效的“消声器”。声音一般不能超过60分贝,80分贝会使人疲倦、不安,90分贝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植物则具有消声器的作用,植物枝叶和茎干都能不定向反射或吸收声波,从而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厚而多汁的叶片吸声效果更好。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减少噪声10分贝。
植物是良好的“灭菌器”。森林有杀菌的功能,有人这样比喻,一亩树林等于一台杀菌剂制造机。据测定,一亩桧柏林24小时内能分泌出2公斤杀菌素,能杀死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病菌。其它树木,如橙、黑核桃、法国梧桐等也能分泌出有杀菌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绿化差的马路上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4050个,绿化好的马路上为22480个,植物茂密的植物园里则减少到只有1046个,在能分泌挥发性抑菌物质的松树林里仅589个,柏树林里747个,樟树林里1218个。绿化好的环境里,有植物充当了“灭菌器”,人类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就会减少,有利于健康长寿。
植物是水土的“消毒器”。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和富集有毒物质的能力,它们能为水域和土壤消毒。水、土中所含有毒物质处于低浓度时,植物吸收后可以在体内将其分解和转化为无毒的成分。例如,丁酚进入植物体后,就能与其他物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被分解和利用,参加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其他如苯、氰等也有类似情况。水、土中有毒物质含量过高时,植物通过富集,使有毒物转移到植物体内,从而净化了水域和土壤。
二、提供生物的食粮——氧气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之一。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人类的生活须臾也不能离开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空气中氧气是生命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成分,没有氧气的参与,90%的生物体内的氧化、燃烧过程就无法进行,生物所摄取的食物就不可能转化为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活动的能量。氮气对生命体的存在重要性虽然不像氧气这般明显,但生命是以蛋白质形式存在,而蛋白质就是含氮有机物,生命活动中所必须的酶、激素也是含氮有机物,事实上,没有氮也就没有生命,而动植物、水、土壤中的氮,最初都是来自大气。可以说,空气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更是繁衍生命的基础。
在森林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空气中的负离子非常之多,负离子能调节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消除疲劳;能降低血压,改善睡眠;能改善人的呼吸功能,使人的脑、肝、肾的氧化过程加强,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还能提高人的免疫系统功能,经测定,在1立方米空气中,大城市里的室内只有40至50个负离子,在公园里有400至600个,郊外空旷地里可以达到700至1000个,而在森林里多达20000个以上。
三、防治非典——植物的保湿作用
树木花草有保持大气湿度、减少水土流失、防风沙、吸附尘埃、释放新鲜负离子氧气的作用,这一切都有利于使我们呼吸的空气保持新鲜湿润。湿润的空气可使呼吸道粘膜湿润适化,避免干燥,使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减弱。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很少暴发大规模呼吸道疾病。而在建筑群和人员密集区或者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绿化覆盖率相当低,加之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尘埃及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阳离子都大大削弱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这些因素都易使人出现精神萎靡、头晕、头痛、眼干涩、胸闷等一系列亚健康状态,因此呼吸道易为病毒攻击,而充足的大气湿度可使上呼吸道粘膜功能旺盛,因此能保持大气湿度的花草树木就成了人类抵御病毒入侵的天然卫士了。2003年非典在我国蔓延,唯独海南岛没有爆发非典事故,皆因海南岛森林覆盖率高,植物补湿作用大,也是得天独厚的原因。如:空气流通好、空气质量好、光照强度大、紫外线强、周边海水的反光与吸纳等。台湾虽然也是岛屿,但它没有上述的一些因素。
有人认为“非典”的发生是因为果子狸引起的,笔者认为果子狸也是受害者,尽管引发的原因很多,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风水环境受破坏,树木被砍伐,地不保水,良好的风水场被破坏是主要的原因。
四、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根据藻类的外形、光合色素的种类、细胞核的有无和细胞壁的成分、鞭毛的有无和类型、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的差异,人们将藻类分为蓝藻、红藻、轮藻、绿藻、裸藻、甲藻、金藻、褐藻等门类。
藻类的用途十分广泛.蓝藻、绿藻、红藻、褐藻是我国人民的普通食品,如葛仙米、发菜、石莼、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它们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各种维生素和有机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许多藻类可提供工业原料,如硅藻遗骸大量沉积水底形成硅藻土.它质轻、孔多,是化学工业上的良好吸附剂和催化剂的载体,也是建筑磨光、隔热隔音以及造纸、橡胶、化妆品、火漆、涂料等原料。褐藻和红藻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琼胶、碘和氯化钾等,江篱可提取琼脂,是食品工业和生理实验,尤其是组织培养不可缺少的成分。
藻类死亡后沉到水底,在水底形成有机淤泥,是农业上一个很大的肥源。利用蓝藻的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藻类植物,特别是小型藻类,都直接或间接是水中经济动物(如鱼、虾)的饵料。化学分析表明,浮游藻类所含的灰分、蛋白质、脂肪等,几乎可与最好的牧草相比.所以藻类繁盛就可使鱼类增产。在海边沿岸生长的藻类,既是鱼类的食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场所,可以保护鱼卵及鱼苗的发展。
藻类在消除污染和净化废水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出氧气,能促进细菌的活动,以加速永中有机物的分解。有些藻类具有明显吸收和各种有害元素、稀有元素、扩散元素及放射元素的能力,它们体内积累的元素往往高于外界环境的数千倍至数万倍。有些有害元素可通过藻类体内的解毒作用和生理过程,而逐渐分解和消除。有些藻类对周围环境反应非常敏感,被广泛用来评价、监测和预报水质。
有些藻类化石是矿藏的伴生物,有些矿藏是直接由古藻类形成的,因此一些古藻类化石对寻找矿藏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五、能提供“大米”的树——米树
一亩水稻能产千斤已是高产了。你可曾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能产200~400公斤“大米”的大树吗?这种树叫西谷椰子,它与棕榈树同属于棕树榈科。由于能出“大米”,因此,人们常称之为米树。
米树生长在赤道两侧南北纬度10度之间的亚洲及太平洋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度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在风景绮丽的岛屿上生长着这种棕榈科的常绿大乔木。这种树的树干挺直,高达12米,顶端上生着羽状复叶,叶子长足有3~6米,终年常绿。这种树长得很快,10年就可长成10~20米高的大树。树干很粗,直径有7~8寸,里面淀粉十分丰富。但是它的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米树开花习性也非常奇特,一生之中,只能开一次花,而且开花后不到几个月就枯死。西谷椰子树花很多,淡红色包在黄褐色苞片内,花落结实的果实不大,和李子差不多。
米树的树皮内全是淀粉,开花之前,树干内的淀粉最为丰富,达到一生中淀粉贮存量的最高峰。令人奇怪的是,一棵大树中存了一生几百公斤淀粉,竟然在开花后的很短时期内消失得一干二净,枯死后的米树只留下了一根空空的树干。
为了及时地收获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淀粉,岛屿上的居民在西谷椰子树未开花前砍倒树干,把树干切成一米长左右的段,再把每段树干纵劈成两半,然后用一种竹制的斧子,把茎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充分搅拌之后,淀粉就自行沉入桶底,倾去上面澄清的水,把底层淀粉干燥,就可得到均匀洁白好像大米一样的颗粒,人们把这种淀粉称为:西谷大米。一棵中等树,就可制出200公斤这样的米。
自古以来,米树的淀粉一直是当地土著居民的重要粮食。用西谷大米做的饭,更是喷香可口。西米除本地食用外,还远销世界各地。
米树的淀粉不怕虫蛀,还是纺织工业的上浆原料。
六、能提供糖的树——糖树
甘蔗和甜菜用来制糖,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了。可是,你听过还有用树的汁液来熬糖的吗?
很早以前,加拿大的印第它人就从糖槭树中取得糖汁液。他们把桶放在糖槭树下,把树干钻成一个小的窟窿,然后嵌进一根麦秆,树干中甜味的汁液就流入桶中,把这种树液中的水分蒸发掉,就会得到像蜜一样浓的柠檬色的糖浆了。
糖槭树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小乔木,高的可达40米。叶子互生,通常为掌状三裂,幼树的叶子常为五裂,能产糖的槭树约有6~7种,而糖槭树是糖分最高又易提取糖浆的高产品种。一般15年以上的糖槭树就可采割树汁。
每逢春天,加拿大民民开始采割槭树的树汁,他们在树干上打孔,再在孔内插上管子,让白色的树汁顺管子流入采集的桶中。在采割季节,每个孔可采得100公斤树液。这种树液的含糖量为0.5%~7%,高的可达10%。一棵15年生的糖槭树,每年可为人们提供5斤左右的糖。每棵槭树可连续产糖50年,有的还可达百年以上呢。糖槭树的寿命一般为400~500年,一次种植可长期产糖。若与甘蔗、甜菜相比,可谓一本万利。
1958年,我国庐山植物园开始引入糖槭树,现在两湖一带都有大量种植。
糖槭树累积的糖并不是特殊的物质,所有的植物都有积累糖的本领,但是它贮存的量远比一般植物多得多,说明这些植物代谢活动更倾向于糖的合成。
七、能提供食油——红花、椰子、油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种植的油料植物也不尽相同。
过去一直被当作药材的红花,现在也列入了油料作物的行列。目前,美国和日本都用它作油料植物。现在,全世界红花的播种面积为20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10万吨。我国西北地区出产的红花,含油量较低,为20%,而从美国引进的红花含油量为我国红花的两倍.红花油中含有70%的亚油酸,长期食用红花油可以预防高血压和胃病。它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是一种理想的食用油。
热带经济植物之一椰子树,也是一种油料植物.种子中脂肪丰富,鲜椰肉中含33%,干椰肉中含65%~75%,可以榨油。椰子油可以用来制造人造奶油和机器润滑油。椰树平均亩产油45~60公斤。
在热带地区,有一种名叫油棕的木本油料植物,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油王”!
油棕,高达10米,它的树形很像椰子,但不结椰子果,主干无分枝,丛生20~30片大叶,每片叶子长3~4米,宽1米。在叶腋间结着一穗穗葡萄似的果实,一棵油棕每年能结7~8穗,每个大穗都由鸡蛋大小的2000~10000个果实组成。每个果实的构造,外面是果皮,里面是种仁,果皮和种仁都可出油,果皮(中果皮)内含油45%~50%,种仁果含油45%。一棵油棕在30~40年内每年可为人们提供15~20公斤油料,这是其他木本植物所不能比拟的。油棕的单位面积产油量每亩油棕的产油量相当于椰子的3~4倍,花生的5倍,花籽的10倍,大豆的12倍。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的植物,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是当之无愧的。
八、树皮是个宝
树皮在树木的最外层,是树木的保护层,也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器官。它是由表皮、木栓层、皮层和韧皮部组成的。
树皮约占树木总量的10%~20%,是一个数量比较多的资源。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各种树木的树皮所含化学成分各不相同,所以树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许多树皮有着丰富的韧皮纤维,可用作缆索和麻袋等编织物.有的还可以造纸,如青檀树皮的纤维长,拉力强,韧性好,用它制造宣纸,具有洁白、纹理美观、搓折无损、久不变色、润墨性强等特点。这种纸是用于书画、外交照会、历史挡案、重要史料复印的珍品。
人们经常见到的软木瓶塞是用栓皮制成的。栓皮栎就是一种产栓皮的树木.栓皮栎树皮的木栓层很厚,把它割下来,就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软木”。它具有比重小、弹性强、不透水、不传热、不导电、不怕化学物质腐蚀的特性,除制瓶塞外,还是冷藏和保温的理想材料,又可用来制造水上救生圈、救生衣、浮标等航海器材。栓皮还能吸收声浪,是理想的隔音材料。此外,由于栓皮富弹性、抗震动,可用其制成发动机的坐垫、机器的台基,以避免机器磨损。
树皮约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多种树皮的药用。如金鸡纳树的树皮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并有镇痛解热和局部麻醉之效;杜仲的树皮有补肾强筋、降压安胎之功效,主治慢性肝炎、肾炎、关节炎、高血压等病;桂树皮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厚朴皮有温中理气散满,燥湿消积的作用。
许多树木的树皮含有单宁,是生产栲胶的原料。把落叶松、黑荆树、相思树、山槐、铁杉等树木的皮放入水中浸渍,使其中的单宁落于水中,再把这些浸提液浓缩、干燥,就可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栲胶。栲胶主要用于制革,栳胶还可作为化学解毒剂、锅炉除垢剂、石油工业的分散剂、冶金工业的吸附剂、化学工业的媒染剂和医药上的收敛剂。
树皮和其他纤维混合制成质地轻、结构匀、隔音、绝缘、保温等各种人造板。
树皮可以制成生活用品。如桦树皮的弹性好,可制成箱篓、摇篮、防雨衣帽;棕树皮可做蓑衣,纺棕绳做棕箱、棕毯等。
树皮还可以食用。如木盐树树皮可以分泌出盐,作调料;桂树皮是有名的调味品;榆树皮粉人干粮,经水解还可分离出葡萄糖,再经发酵加工可以成为饲料。
树皮具有很强的吸油性,可用于控制石油对环境的污染。把树皮加工成燃料棒、树皮丸、颗粒燃料等,可解决一些地区燃料不足的问题,并且这种燃料耐潮湿,含硫量低,灰分率也很低。
九、神奇的茶叶
据化学分析,茶叶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是茶多酚类、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芳香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果胶物质、色素、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类能中和人肌肉中的酸性物质和酒精,可使人消除疲劳,同时还能刺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对胃炎和慢性肝炎有辅助疗效。茶叶中尤其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主要是维生素A、B、B2、C、P和K等。尤其维生素P含量之多是其他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茶叶中的叶酸可防恶性贫血,提高造血机能。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和果胶糖类等能与唾液起反应,滋润口腔,所以饮茶能生津止渴。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氟化物,每天饮茶10克,可以预防龋齿病。茶叶中的茶儿素有杀菌消炎、解毒、收敛的作用,所以饮热的浓茶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同时还有抗菌、收敛作用以及对身体的保健作用。茶水还可防治糖尿病、降低胆固醇含量,并有帮助消化的功能。茶疗治病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近几年来,在台湾兴起了沐浴茶,用茶水洗澡有消除疲劳、消除脂肪、美容、解酒、减缓血管硬化、增强皮肤弹性等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对茶叶的治病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广西、南京等科研人员实验证明,绿茶主要成分之一的茶多酚进入人体后,能与致癌物质结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抵制癌细胞的生长。所以常饮茶,尤其是饮绿茶能防癌抗癌。日本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专家说,绿茶是至今查明对癌症最有效的天然解毒剂。
由于现代生活的需要,大量的微波设备、各种电器正在走入家庭,由此而产生的大量的电磁辐射,会危害人类的健康。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抗辐射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脂多糖、维生素C、氨基酸、B族维生素等,其中的茶多酚不仅是茶叶中含量较多的物质,也是茶叶中具有抗放射作用的主要物质。茶多酚能吸收放射性物质,甚至当放射性物质进入骨髓里时,也能将其吸收出来。所以茶叶又被视为是防治辐射的天然有效饮料。
长时间看电视的人,因受光的辐射影响,会消耗眼中大量的紫红质,引起视力衰退,如果经常饮茶就可消除这种现象。香烟中也含有放射物质,吸烟者坚持饮茶对减少或预防香烟辐射的危害是大有裨益的。
十、芳香植物的价值
所谓芳香植物,就是含有芳香油的植物。芳香油也叫油精、香精,是植物体内一种代谢过程中的次生物质,它在植物的特殊器官——油腺和腺毛中形成,并由这些器官内分泌出来。从化学角度看,芳香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通常含有50种以上的成分。玫瑰、茉莉的鲜花,薄荷、蒮香的叶子,八角、小茴香的果实等,它们在空气中散发的清香,多是芳香油一类的物质。
从植物体中提取的芳香油是生产香精和香料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的香料工厂以各种芳香油为原料可以调配出三四百种香型,香料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香料产品一般不直接与人们见面,而是通过加香产品表现它的作用。
香料除大量用于日用品之外,更主要的是应用于食品。各式糕点、糖果之所以味美与香精有密切的关系。食品加香不仅赋予食品一定香气,更重要的是能改变食品的风味,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价值。为了给食品工业提供方便的香料原料,人们常将芳香植物加工制成精油、浸膏、酊剂及油脂等浸出物,产品有水溶性香料、油脂香料、乳化香料和粉末香料等。
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香料,可用于烤烟、雪茄、板烟、卷烟等的加工。在纸张、油漆、油墨、文具用品、塑料皮革制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的生产中用量愈来愈大。饲料加香料,可促进家畜家禽的食欲,缩短饲养周期,增加产量。
我国民间利用芳香材料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用桂花泡酒;用桂皮、鲜姜做调料;用艾叶驱蚊;用山苍子、葱、蒜等保存食品;用樟木、檀香木做箱、扇等。
芳香植物还可用于医治疾病。每逢端午节,我国民间常用香艾、葛蒲沐身洗首,以防止疫病的滋生.夏令的常用药瑞草油、风油精、驱风油、仁丹等,都是由薄荷脑、樟油、按叶油、麝香草酚、冬青油、丁香油、黄樟油等,采用不同配方制成的。芸香草、葛蒲、香叶天竺葵、香柠檬、艾叶等芳香油有较好的平喘效果;艾叶有祛痰止咳、消炎的作用;香叶天竺葵油有镇静作用,可以改善睡眠,治疗神经衰弱。香料和羹能促进饮食,通气健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芳香植物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芳香植物已成为香料工业、日用化学工业、制造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之一。
十一、花的祛病功用
森林中的许多花草树木都是人类的宝贵药材。在人类所使用的植物性药材中,40%取自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皮、茎、叶、花、果和种子能益气散瘀、补脾肾、抗衰老、驱寒、散热、解毒和治癌。
植物的花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许多花还具有祛寅健身的功用。我国自古就有百花能治百病之说。中药材中的葛花、菊花、银花、红花等都是鲜花干制成的。还有许多鲜花,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食疗佳品。
木槿花有紫色、白色、淡红色之别,其中白色复瓣木槿花用肉汤煮食,味美爽口,有明目的功效。淡红色的重瓣木槿花作汤或炒食,滑润,是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还有美容作用。
栀子花用开水稍煮,再用冷水漂洗出香味后炒食,脆香可口,有性凉带补的食疗作用。
牡丹花晒干泡茶,可泻伏火、除烦热。
桃花治热痢;配抗菌素,治菌痢。
迎春花,开水冲泡代茶饮,治咽喉干燥肿疼。
白菊花水煎代茶饮,清肝明目,可治干咳,胸闷、烦泻、目赤肿痛;外洗可治各种皮肤炎肿。
桂花甘温,可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玉兰花辛温,温中解肌,利九窍,明目。红松花粉润心肺益中气,除风止血。合欢花清热明目。梅子花活血散瘀,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月季花活血祛疾,拔毒消肿。玫瑰花甘苦温,利气行血,止痛祛风温,治痔血、月经过多、赤白滞下。玫瑰理气郁,给人爽朗、愉快的感觉。辛荑花蕾治鼻咽癌、喉癌、肺癌、子宫癌。木芙蓉花治各种癌。槐树花蕾治结肠癌.棣棠花行水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
广玉兰、白玉兰花香清幽令人愉快.桔子花浓香使人兴奋。天竹花香可消除疲劳,减少失眠。丁香有祛风散寒、开窍理气、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功效。木槿花有紫色、白色、淡红色之别,白色木槿花明目的功效。淡红色木槿花是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还有美容作用。栀子花有性凉带补的食疗作用。牡丹花晒干泡茶,可泻伏火、除烦热.桃花治毒痢、热痢、菌痢、配抗菌素。迎春花水煎代茶饮,清肝明目,可治干咳,胸闷、烦泻、目赤肿育;外洗可治各种皮肤炎肿。
十二、花香抗病菌
花香陶人醉,山风旷神怡。许多植物花都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这怡人的花香,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花香味既有净化环境的作用,又可抵制某些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非常有益.近年来,在国外就出现了一种既不打针、吃药,又不用复杂器械治病的“花香疗法”。它只需要一张蓬松舒适的软床或座椅,让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躺在百花园中的软床上嗅闻花香,便可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
中世纪人们就将芳香植物和香料放在篝火中燃烧,驱逐病魔,制止瘟疫蔓延。我国古代有薰香、香汤淋浴等卫生习惯,民间还在端午节用苍术、艾叶、菖蒲、白芷、芸香等作薰香来预防疾病。三国时的名医华陀曾用绸布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内装麝香、丁香、檀香等香料。悬挂在室内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
试验证明,花的香味具有抵制病菌的作用,是一种无形的药物,可治疗多种疾病。如天竺花的香味能产生镇静的作用,可治疗失眠症。沉香、胡椒、肉豆蒄、肉桂等香味具有醒脑、调气、活血舒筋、散血消肿等作用。法国人将薰衣草的花晒干,珍藏起来作家庭常备药,可治疗神经性心跳、气胀腹痛与头痛等症。
我国近年来出现的“药枕疗法”、“香枕疗法”,与花香疗法相类似。它将能治疗且带有香味的中草药装入枕头内,使患者很快入睡,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功效,花香与药香可保持一年我时间,作用不减。例如,用野菊花、艾叶、银花叶各250克,加矾石125克,作枕芯填料,可降低血压。还有用辛夷、细辛、薄荷、白芷、川芎、苍耳子、皂角务3克,合研成细末,再加麝香0.3克,拌好后装入小瓶随身携带,不时嗅闻可以治疗副鼻窦炎。
另外,花的颜色也是花香疗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试验证明,浅蓝色的花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红色的鲜花能增加病人的食欲;赤赭色的花对低血压患者大有裨益。
花香疗法可使患者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恢复健康和精神的安慰,从而达到治病、康复和长寿的目的。
十三、花粉的功用
近年来,花粉引起了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的重视。研究发现,花粉中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矿质元素、多种维生素、酶类及其他活性物质,被称为完全营养食品。花粉中的营养物质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含量丰富。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把花粉制成上等酒曲和各种名酒饮用。在北欧,有很多人为增进健康,常服用花粉。许多人以花粉食品和花粉饮料来增强体力。有的国家将花粉掺进牛奶、糕点和糖果,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颇受人们的欢迎。
花粉可软化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强度,对高血压、冠心病及脑中风等病患者具有补益。
花粉可增强造血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给营养缺乏、身体虚弱的儿童服用花粉,1~2个月后,红细胞数量增加25%~30%,血红蛋白的含量平均增加15%。
花粉中的核酸含量比鱼、虾、鸡肝、大豆等食物都多。美国本加敏•S.法兰博士认为,吃核酸多的食物可使细胞再生,预防老化和各种慢性病。因此,花粉是一种抗衰老的营养佳品。目前,正有一种新的花粉食品和保健品不断问世。我国也开始了花粉资源的研究工作,并生产了的批花粉药品和花粉食品,如花粉健美酥、仙人乐花粉、仙人巧克力花粉营养剂等。
根据花粉的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人们可对症选用。如荞麦花粉和洋槐花粉适用于高血压患者;苹果花粉和椴树花粉抗衰老效果好;水飞蓟花粉用于保肝较好;枇杷花粉适用于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
花粉还是一种天然的美容物质,它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增强氧的供应,防止表皮细胞衰老,又可辅助治疗皮肤病。
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花粉可以使某些人产生过敏性疾患,即“花粉热”,又叫“枯草热”。此病症状是眼和鼻子奇痒,流鼻涕和眼泪,头痛,全身疲倦,鼻黏膜和眼结膜发炎,有的皮肤生疹块,患奇怪的感冒、支气管哮喘等。不是所有的植物花粉都能引起“花粉热”.据调查实验证明,杂草类和少数风媒传粉的木本植物的花粉能引起“花粉热”,而风媒传粉植物的花粉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目前,人们对花粉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花粉奥秘的进一步研究尚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协作。
十四、花类膳食
花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感,花亦可入馔,成为人们的美食。花食是指用植物花朵烹制而成的食品。营养学家指出,在人类的食物构成中,花食与米食、在面食以及肉食几乎同等重要,是一种值得现代人重视的膳食方式。
早在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时代,花除了用于宫廷薰香和化妆品以外,许多花还是食品香料的重要来源。我国花食文化源远流长,唐宋时期食花之风大兴。例如唐朝宴席上的珍品——桂花鲜栗羹、菊花糕等,宋代《山家清供》中的山林风味食品——广寒糕、锦带糕和蟹眼橙等,都是由桂花、文官花和菊花分别制作成的。及至明清两代,花食仍然盛而不衰,清朝《养小录》中还专立“餐芳谱”一章,分叙了20余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如酱醋迎春花、茉莉花豆腐、牡丹花汤、桂花干贝、茉莉鸡脯、白兰花鸡片、桂花栗子、菊花鲈鱼窝菜等,相沿至今,仍为我国八大名菜。民间的桂花汤元、玫瑰甜糕、银花露和炸花瓣等更是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人们注重营养保健的需求,出现了追求食品个性的热潮,因而花卉食品日益增多。日前,花卉食品已成为我国八大菜系中的一部分,如鲁菜中的桂花丸子、京菜中的芙蓉鸡片、粤菜中的菊花龙凤骨等。
欧美国家也兴起了一股食花热,并提出了“饮食回归自然”的口号,人们以餐花为荣,食花为贵。
花朵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与蔬菜瓜果一样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花朵中的蛋白质含量远胜于牛肉、鸡蛋、干酪,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新鲜水果,尤其是盛开的鲜花,含有大量的花粉。
现已证实,花粉是一座营养丰富的仓库,它含有上百种物质,其中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身益寿的滋补作用。
可食用的花卉很多,约有百种以上,例如:月季、薄荷、荷花、槐花、桃花、杏花、兰花、梨花、菊花、凤仙花、芙蓉花、牡丹花、仙人掌花、玫瑰花等。
可用花制成糕点、粥、菜肴、花茶、酒、饲料等各色食品。如玉兰花洁白高雅,芳香扑鼻,用玉兰花瓣炒肉片、鱼片,或煮制玉兰花香蛋,风味极佳。
梅花色雅幽香,可制成梅花汤、梅花糕、梅花粥等多种食品,味道独特。菊花可制成菊花糕、菊花鱼丸、菊花酒、菊花肉丸、菊花粥等。
烹饪汤或菜时,撒上几朵茉莉花,可使味鲜香怡人,令人食欲大增。萓草(又名金针菜、黄花菜)用来炒肉炒鸡蛋均可,其做法最为常见。
花卉还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如菊花粥能养肝;白菊粥能清肺;黄菊粥能理气;桃花利尿,可消肿治腹水;荷花能消暑止血;月季花肯有活血消肿之功效。常食花卉食品还能美容。
十五、提供石油的植物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人们将它们美誉为“乌金”、“黑色金子”或“工业血液”。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些“石油树”,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
我们知道,柴油和汽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虽然很大,但据估计,当前世界上石油的可采储量为2300亿吨,毕竟也是有限的。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在未来的一两百年内,石油资源将会枯竭,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因此,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寻找新的能源.据调查,在资源丰富的野生植物中,已经发现有数千种可以提取绿色“石油”的石油植物,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
石油植物的发现和利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主要是大戟属和希蒙得木属的一些植物,这些植物主要含有烃类或油脂类化合物。1973年以来,柴没树不断被发现,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柴油树,有的能直接利用它作为燃料油。现在,我们将已经发现的几种主要石油植物作简单的介绍。
(一)可配巴
这是巴西发现的一种柴油树,为高大乔木,高达30余米,只要在它的树干上凿一个窟窿,晶莹的“柴油”就可流出,这种油可以直接用来发动柴油机。
(二)续随子
这是一种生长在半干旱荒漠地区的多年生灌木,也称美洲香槐。它能耐瘠薄土壤。将它齐地面割下,泡在水中,能得到一种碳氢化合物和水的乳浊液,经简单加工,能得到类似石油的燃料油。研究光合作用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卡尔文,已在美国加州南部培育了续随子柴油林。后来,又成功地从这种植物中分离了石油,在美国西部4万平方英里的地区,都适于栽种这种植物。按每英亩产10桶油计算,一年就可提供2.56亿桶石油。
(三)霍霍巴
这种植物生长在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是一种多年生常绿野生灌木,又叫加州希蒙得木,属于黄木科,这种灌木高度在2.4~5米。霍霍巴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及墨西哥等国都在驯化霍霍巴,日本和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在引种。这种灌木不但有很强的抗干旱、抗盐碱的能力,而且耐瘠薄土壤、易繁殖,至今尚未发现病虫害,霍霍巴两年就能开花结果,种子内含有50%的液体蜡,完全能代替抹香鲸油的原料使用,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人们已用它来代表燃料。人工栽培的霍霍巴,每公顷每年的产蜡量可达1050公斤。栽培这种植物,不仅可以获得高产的油料和燃料,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系统,有利于荒漠地区的经济繁荣。
(四)油楠
这是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研究所在我国南方发现的一种柴油树,属于苏木科。这种树木生长在海南岛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三大林区,树高30余米,树干直径有的能达1米以上。油楠的心材部分,能形成棕黄色的油状液体,颇似柴油,林业工人常用来点灯照明。一般情况下,当油楠长到12~15米高时,就能产“油”。在采伐过程中,有的植株当锯心材时,“柴油”就顺流而出;有的则在伐倒的树干断面上,渐渐泌出“油”来。若在树干上钻个洞,洞口即可流“油”,一棵大树每采集一次,能得到3~4公斤“油。油楠在我国海南岛有一定的蕴藏量,可供开发利用。
油楠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在菲律宾等国,居民也常采集油楠油来点灯。另外,油楠油还可做香料和治疗皮肤病。
(五)汉咖树
这是一种野生果树,最早发现于菲律宾的阿巴耀省。果实内含有15%的酒精,可以直接燃烧,冒蓝色的火苗。此种果树,生长三年就能结果,每年开花三次,每棵树每次可收果15公斤。菲律宾当地居民都用这种果油来点灯照明。目前,菲律宾正在研究用这种果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并已制定了开发计划。
澳大利亚的生物能源专家从野草中也找到了两种石油植物——桉叶藤和半角瓜。这两种多年生的植物,生长很快,每周可长高30厘米,一年可以收割多次。这两种野草的“石油”含量也相当高,每公顷可出65桶“石油”。
菲律宾的银合欢树,也是一种能产“石油”的植物,他们种植了18万亩银合欢,估计到第8个年头能提供原油100万桶。
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即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的辐射热,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能源。从当前情况看,芝属作物或象草可称是一种理想的植物燃料作物。“芝”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一是生长迅速。它一季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居民称其为“象草”。二是生长泼辣。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到处都能生长,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茂盛,对肥水利用率高,在生长期间,可不施化肥和农药,凭其根状茎上强大根系能有效的吸取养料,并可预防硝酸盐下渗污染地下水。三是燃烧完全。“芝”在收割时比较干燥,植株体内含有20%~30%的水分。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大气中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燃烧时就释放多少二氧化碳,不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四是成本低。芝属作物所产生的能源相当于用油菜籽制作的植物柴油的两倍,其投入还不及种植油菜的1/3.五是产量高。据试验,这种植物燃烧作物。如果一公顷平均收获30吨就相当于每公顷收获12吨石油。比其他现有任何能源植物都高,而且,可连续收获多年,因此有推广价值。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40余种“石油”植物.专家们正在进行品种的选择和质量优化,并尽快实行商业化生产。
(六)石栗
石栗,别名:烛果树、油桃、黑桐油树,拉丁文名:Aleuritesmoluccana(L.)Willd.大戟科。采用石栗树果实种籽生产石栗油生物柴油,大大提高了石栗树的价值,其资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得油率高,可调配成优质的成品生物柴油;石栗树果壳的热值高,可代替煤用于火电厂发电或作其它热能,开发生产石栗油生物柴油的工作具有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它的果实可以提炼柴油。(见笔者羊城晚报登载的《石栗可提炼柴油的树》)
从植物中获得石油,既经济又省事,如能大面积栽培这些石油植物,那么人们就可以从这些“活石油井”中源源不断地获得能源了。开发利用石油植物,实际上是开发、利用太阳能.因为这些石油植物生产的“石油”都是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简单的无机物变成了人类有用的“石油”,从而把太阳能“禁锢”在“石油”之中。
十六、神奇的地衣和苔藓
当你漫步山野,常常会见到在岩石上,土壤或树皮上厚厚地覆盖着一层地衣或苔藓。也许你认为它们既没有高大的乔木那么引人注目,也没有争妍的花草那样艳丽多姿,不会有多大用途,其实不然,拿植物学家的话说,地衣和苔藓都是大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宝贝,并且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认识。
紫色在古代就被人们认为是吉祥富贵的象征。人们也许知道,唐朝时的一、二、三品官服都要选用紫色,皇帝的诏书变为紫色,可是你也许不知道,这些紫色染料其实就是从地衣中提炼制成的。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还为地衣、苔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长干行》中曾写道:“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空不能扫,落叶秋风早。”王维有《鹿柴》诗中“反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句子。还有写得更形象的“丹庭斜草径,素壁点苔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代诗人岑参也写过“雨滋苔藓浸阶绿”的诗句。
在植物分类学中苔藓属于高等植物,地衣属于低等植物。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有机复合体,菌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而藻类则依靠自己的叶绿素,利用水、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各种有机物质,与菌类共享。
世界上共有地衣400属18000种,它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低等植物,寿命很长,对于生存条件要求也不高,并且能够忍受长期的水分缺乏。据资料表明,在某个国家的博物馆里,干放了15年之久的地衣,给它浇水之后竟然还能起死回生。地衣在-200℃的超低温下不会被冻死,在70度的高温中也能存活。由于它的光合作用很弱,所以它们生长非常缓慢。另外,地衣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空气中只要含有极少量的二氧化硫,它们就不能生存。因此,现今的大部分大工业城市附近已难见到地衣生长了。
苔藓植物种类繁多,世界上有840属23000种,其中我国有2000多种,分布范围也极广泛,在很多种子植物难以到达的地方,它们却能悠然自得的生活。苔藓能忍受严寒和高温,能忍受极度的干旱,并且人们发现苔藓在55米深的水中也能生长。
人们把地衣和苔藓誉为劳苦功高的“植物界拓荒急先锋”是不无道理的。地衣和苔藓在森林中常形成潮湿地区广大的苔层,这种苔层中含有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和苔藓分泌的苔藓酸,在它们的长期作用下,即使是坚硬的花岗石也会被腐蚀和溶解。加上它们死亡后遗体变为腐殖质,对土壤的形成、土壤的改良都有着巨大作用,为其他植物的滋生创立了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地衣和苔藓群集丛生,植株之间空隙很多,具有很强的吸水力。据测定,苔藓的吸水力还要强1倍多。因此,地衣和苔藓不仅是改良土壤的“良医”,也是山区水土保持的忠实“保卫者”。
地衣和苔藓植物是战胜沼泽的“英雄”。这些顽强的小生命,先是放开“肚皮”喝干沼泽地上的清水,然后用自己的遗体填平沼泽地上的坑凹,并且不断滋生新的地衣和苔藓,从边缘向沼泽地中心扩展,从而为许多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生长铺平了道路,使许多泥泞的沼泽地变成了青翠茂密的森林。
地衣和苔藓是人类不可忽视的“绿色财富”。地衣不仅是动物的好饲料,而且因其营养丰富,还常常作为人类的佐食配料,有“天然美容食品”之称。冰岛人和以色列人都习惯于吃这种地衣食品;我国生长有一种名贵的地衣,是很好的下酒佐菜,为著名山珍之一;地衣中有的可提取葡萄糖,有的可提取挥发油来制成香水。现代医学已证明的,大约有28种苔藓具有好的药用价值,能治肺病、狂犬病;可杀菌止血,提取抗癌的物质等等。国外还用地衣制取保健浴液,能润肤强身,很受用户欢迎.此外,苔藓还是一种灵敏的大气污染指示剂,人们可根据苔藓的颜色变化测定大气的受污染程度。在衣和苔藓在林业中是一种宝贵的指示植物。森林的类型不同,地衣和苔藓的种类和结构也有所不同,假如某地区的森林被烧毁,我们可通过遗留下来的苔藓植物来判定原有的森林类型和植被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地衣和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一定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节植物与太阳、月亮和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与太阳
太阳对于植物太重要了,太阳成就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了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发展。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生活在溶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原始海洋中,当时的原始大气中也没有游离的氧气。原始生命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从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获取的能量很少。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终于艰难地进化出现,如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作为能源,将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大量氧气,同时又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基本骨架,将吸收的各种矿质元素如氮、磷、硫等合成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光合作用的出现标志生物界的同化作用加强,不仅供应绿色植物本身的营养,也维持了非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使生物有充足的能量供给,生物界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氧呼吸出现了,生物分解自身有机物的能力增强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更充足了。
由于光合作用不断的释放氧气,大气中氧气逐渐增多,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一部分氧气转化为臭氧(O3),经过千年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离地面的25千米高的臭氧层。臭氧层能滤掉太阳光中过多的紫外线,地球上的生物进化才有了可靠的保证。使原来只能生活在水层下的生物得以向陆地上发展。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所有的紫外线全照到地面上的话,几分钟之内,地球上的树木将会全部烤焦,所有的飞禽走兽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厄运。可想而知,没有臭氧层,就没有生物的存在。
事实证明,太阳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在、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二、植物与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有神奇力量。我们的祖先最早就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转的周期和位置,来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并且知道月相变化会对植物生长、人体和人的情绪等产生影响。约翰娜·保格和托马斯·珀佩这两个外国人,经过多年研究后,写出了《月亮词典》一书,汇集了我们祖先已经发现和掌握的规律,证实了我国古代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农历节令提示的种植活动
月亮影响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农作物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所以农民在耕作、种植时,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按照一年中二十四节气而行事的。
进入大寒时节,尽管还是天寒地冻,甚至雪花纷飞,千里冰封,但已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一些植物已开始萌动生机;南方的花农,已知道在此时对玫瑰花剪枝扦插,是最易成活的。
民间谚语“懞懞懂懂,惊蛰浸种”。说的是早春二月,时当惊蛰,蛰伏地下的虫子破土出洞,农民开始浸泡水稻等种子进行春播。又如谚语“春分满地匀”说的是:春分到了,是农作植物种植的时候了,当令的瓜果蔬菜等,都要在这个时候播种种植。在谷雨清明之时,人们都抢着栽种植物和移植树木。
(二)月亮圆缺的影响
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产生巨大的潮汐。同样,月亮园缺所产生的气场作用,也影响着人体的变化和人类的生产活动。花与月确有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常言道:月明花更好。许多花木对月光非常敏感。如胭脂花(紫茉莉)总是在明媚的月光下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而在日出后收敛花容。杜鹃花沐浴在月光下,能开出艳丽的花朵。三色旋花在月下更显得光彩斑斓。花鱼草在月下争芳竞妍,散出成倍的幽香。栀子花和夜来香在皎洁的月光下,蓓蕾怒放,香气尤浓。
科学家发现,有些花木如按“月相”进行种植、修剪和采摘,可比平时的效果好。例如玉兰花宜在月满前几天栽植,含羞草可在上弦月后两天栽种,玫瑰宜在月满前修剪,这样可使它们更兴旺。
初弦和满月前不久,水果和天然果汁的效果特别好,生物产品则含有更多营养物质,香味更浓郁。满月后不久收获蔬菜和水果,品味最佳;土豆和蘑菇也是在满月时最香。
在渐盈月位于巨蟹座和天蝎座时,草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同一星座的亏月时,草长得最密,这时割草肯定收获最丰。
植物施肥在满月和亏月时效果最佳,因为这时土壤可以吸收更多液体,而新月时施肥则效果差一些,这也适用于室内和阳台上栽种的植物。
在月亏时,尤其是在天羯座时拔野草效果最好。这时修剪树枝和植树也最适宜,因为植物内的汁液量在那时下降,也有助于生病的木本植物恢复健康。同样,在亏月时施肥,在渐盈时打穴效果也不错。
上午露水干后时采集的中草药,最为精纯。经晒干在亏月时贮藏,会避免发霉,且药力强而持久。
据测定,一轮明月以0.25勒克斯的“光照度”照射大地,相当于40瓦电灯泡,在距离15米处的亮度。这样亮度的月光,适合花儿的需要,使其生机勃勃,含香展笑。
柔和的月光与热带名花的关系尤为亲近。誉为“沙漠夜美人”的昙花在夏夜一现,似出水芙蓉。此时,天上明月指引着飞虫去替花为媒,以防烈日烤晒。
花木对月敏感的道理在于,月光比日光柔和,而随月亮的盈亏变化,月光的强弱也呈现周期变化。花木长期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就形成了各自的“生物钟”。生物钟控制开花时间,大多表现为“月圆花正好”,而月缺花难开。
三、植物与人类
植物是有感知、有灵性的
植物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么愚蠢,事实上,科学家现在逐渐意识到植物是复杂的生物体——它们可以感知东西,,有视觉、有嗅觉、味觉、触觉,也许还有听觉,还会搬家。
植物在亿万年的演变过程中,主要受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地球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气候影响,植物形成了类似生物钟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场。例如:向日葵的花盘跟着太阳转;牵牛花在凌晨四时开花;山东济南历城区锦秀川乡金刚篡村的一棵老槐树能够预报次日当地的天气是晴或雨。(只要其“树脐”往外流水,次日定下雨;若在阴雨天“树脐”很干燥,则次日必是晴天。据村里老人讲,从未有过失灵的记录。)
舞草产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在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也有分布,舞草对太阳光线十分敏感,当它受到太阳光照射时,后面的两枚小叶便会像羽毛似的舞动,因此又有“鸡毛草”、“风流草”之称。
地震前含羞草、合欢花白天会把叶子合起来,怕痒树无风自动的奇异现象发生,可以告诉我们地震即将发生。
黑炭菌可以告诉我们河堤下有蚂蚁洞,催促水利工作者赶快填塞漏洞。
以上这些举列可以看出植物似乎同人一样,具有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它是有灵性的。
(一)受伤时会“说话”
日本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植物受到伤害时会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以向周围同伴发出警告,促使其它植物采取防御措施。
(二)会移动“搬家”
风滚草,又叫滚草,是戈壁的一种常见的植物,随风滚动,可以移动搬家。
(三)触觉
植物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能手。最著名的食肉植物捕蝇草在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触觉,所以当昆虫掠过它的“触须”时,它的“下巴”就会合上,不幸的昆虫就成了瓮中之鳖。达尔文是最早指出这种行为是模仿了动物的神经系统反应的学者之一。
(四)视觉
植物还有看的本事。它们也许没有眼睛,但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加雷思·詹金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有觉察光的蛋白质。
(五)植物讲“信用”
诗曰:百花依时开,物候不懒怠。
严格循规律,君莫随意栽。
历史见证,植物是讲风水的,严格地遵循自然规律生长着,只要天气与地理条件相同,这二十四番花信是会不爽而至的。如果天气变暖或偏寒,物候便会提前或推迟,花期也会相应提前或推迟。丁亥年春暖广州市花木棉花提前一个月开放。宋人范成大有一诗曰:
冻蕊粘枝瘦欲干,新年犹未有春看;
雪花只欲欺红紫,不到梅花也怕寒。
讲的是由于天气变寒而致梅花迟放。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物候也相应地推迟。白居易在江西写的《湓浦竹》中有“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湿燠,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的描述。但到了纬度较高的西北地区,便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如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中写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公历1月上旬的小寒起,至4月下旬的谷雨止,这四个月共有八个节气,按五天一候共有24候,每候有一种花开放为证,这就是前人称之为春天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具体的说,即: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花,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花;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花,三候望春花;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蜇: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花;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参看我国著名园艺家、文学家周瘦鹃著的《花木丛中》一书)
观测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山区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因此花也推迟开放。白居易在《游庐山大林寺》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据实际调查,大林寺海拔约1100米,平均气温比山下低5℃左右,春季物候比山下要迟20天左右。因此在阴历四月桃花已凋谢后山上却是桃花盛开。
我国自南向北每移动1个纬度,春天物候大约要推迟4天,秋季则要提前4天。但就在同一纬度,由于距海远近不同,物候也有区别。例如四川盆地、两湖盆地和沪杭一带都在北纬30度附近。沪、杭临近海洋,春天升温时它是冷源,所以初春东冷西暖,使沪、杭一带的物候比两湖盆地迟10天左右;两湖盆地比四川盆地又要迟10天左右。
“木子兵法”的实质就是阐释植物和人之间不可分割,互容共生的关系,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更好理解应用它。易经要用来造福人类、服务社会。必须站在这个高度来研究它、活用它,只有如此,这一民族瑰宝才能不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掌握好植物的物候生长规律,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预测自然灾害,多年来笔者对佛山三水水利灾情的预测作出贡献。汶川地震前含羞草、合欢花的异常,都预兆将发生一场大灾难,只不过人们不大注意进行植物物候观察而已。
(六)植物也有感情
植物对外界刺激有各自的表达形式,人们通过仪器可分析植物的喜怒哀乐。当折断其枝叶时,该株植物会释放出表达“愤怒”的波;当在其旁奏乐时,它会释放出另一种表达“喜悦”的波。
植物不但对自身的细胞组织受到伤害有反应,对在其周围的活细胞组织也会作出同样的反应。研究人员将三株植物分别联上测谎仪,放在隔离的三间房间里,再利用自动装置同时将置于植物前的海虾浸入开水中。在排除人及其它动植物的干扰下,三株植物同时记录了一种可辨识的波线图像。
(七)植物爱听美妙的音乐
优美动听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愉悦感觉,大脑皮层松驰,使内脏和躯体得到调节。令人惊奇的是,植物“听”后也能产生奇妙的作用。
多国的生物学家已经作过类似的实验: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促进农作物增产。例如:番茄、大豆等。我国的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优美的乐曲可使水稻增产25%~60%;花生和烟草的产量可提高50%左右。
但是,植物对各种音乐并不一一爱“听”,它们对带有噪声的乐曲是讨厌的。美国坦普乐大学有这样一个实验:对两葫芦分别播放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结果“听”带摇滚乐的西葫芦,它们的藤蔓爬离音源,似乎表示“不爱听”,而“听”古典音乐的东葫芦,却用藤蔓去缠绕音源,似乎表示对乐曲的“喜欢”。
更令人惊奇是,一种人耳不能分辨的超声波(每秒振动大于两万次的声波),植物也喜欢听,“听”了之后会促进种子萌发,加快生长,提高产量。美、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超声波培植法的研究。我国的同类试验也取得可喜成果。用超声波处理小麦的种子,提高出苗率,缩短生长发育期,产量提高8%~10%。棉花经过超声波处理后,提高结桃率,并提前吐絮。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张炳祥副院长家中培养的一株凤犁,花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斜向音箱。剑叶凤梨一般只在温室中开花,但这株凤梨却又一次开花,原因是这株凤梨放置在一台气功治疗仪的旁边,主人每次练功时,凤梨都“听”到了气功机发出的气场波,所以再次开花。
那么,音乐和超声波等对植物为何有如此奇妙的作用呢?研究者认为,音乐波、超声波气场都是一种能量,可使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增大,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是,其中真正的奥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八)植物会产生紧张的情绪
植物和它的养植者之间似乎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因距离远而受影响,也不因夹在人群中而受干扰。国外曾有试验:女主人乘坐飞机作多次远行,发现培养的植物在家中联接上同步示波器。对应女主人在试验期间每次飞机着陆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该株植物都作出了明确的反应。
(九)植物也有它的“语言”
在人们的眼里,植物似乎总是默默无闻地生活着,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变化,它们永远无声地忍耐着。但是,到本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当植物遭到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后来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发现,声音是由植物杆茎微小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不过,当时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声音是出于偶然,还是由于植物渴望喝水而有意发出的。如果是后者,那可就太令人惊讶了,这意味着植物也存在能表示自己意愿的特殊语言。
不久以后,英国科学家米切尔,把微型话筒放在植物茎部,倾听它是否发出声音。经过长期测听,他虽然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据来说明植物确实存在语言,但科学家对植物“语言”的研究,仍然热情不减。
1980年,美国科学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干旱的峡谷里装上遥感装置,用来监听植物生长时发出的电信号,结果他发现,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养分转换成生长的原料时,就会发出一种信号。了解这种信号是很重要的,因为只要把这些信号译出来,人类就能对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了如指掌。
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但他们同时又怀疑,这些植物的“电信号语言”,是否能真实而又完整地表达出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情况,它是植物的“语言”吗?
1983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宣称,能代表植物“语言”的也许不是声音或电信号,而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因为他们在研究受到灾害袭击的树木时发现,植物会在空中传播化学物质,对周围邻近的树木传递警告信息。
上面说的种种论点似乎都有道理,但又显得证据不足。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为了能更彻底地了解植物发出声音的奥秘,特意设计出一台别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只要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直接听到植物的声音。
这两位科学家说,植物的“语言”真是很奇妙,它们的声音常常伴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些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强光照射时,能发出类似惊讶的声音;当植物遇到变天刮风或缺水时,就会发出低沉、可怕和混乱的声音,仿佛表明它们正在忍受某些痛苦。在平时,有的植物发出的声音好像口笛在悲鸣,有些却似病人临终前发出的喘息声。而且还有一些原来叫声难听的植物,当受到适宜的阳光照射或被浇过水以后,声音竟变得较为动听。
罗德和岩尾宪三充满自信地预测说,这种奇妙机器的出现,不仅在将来可以用作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以及对植物本身健康状况的诊断,而且还有可能使人类进入与植物进行“对话”的阶段。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设想,目前还有许多科学家不承认有“植物语言”的存在,植物究竟有没有“语言”,看来只有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才能作出答案。
(十)植物会睡觉
说植物也要睡大觉,你恐怕不太相信。可这是事实。
暮春,草地上有一种小草,每个叶柄上都长有三片小叶,紫色的小花开得正艳,人们把这种小草叫做“红三叶草”。当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它身上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会尽力地舒展开来,轻风之中活活泼泼地跳动。但一到傍晚,那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似乎在打磕睡。
日当中天,公园里高大的合欢树显得精神抖擞,它那羽状的叶子在空中很潇洒地舒展着。可等到夜降临之时,那羽状叶便悄无声息地折合起来,睡意朦胧,它也要睡觉了。
植物学上把像红三叶草以及合欢树叶子这种每逢晚上就闭合的现象称为植物的“睡眠运动”。其实,不仅植物的叶子要睡觉,植物的花也需要睡眠。“睡莲”,多么娇柔的名字!每当旭日东升,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在碧叶绿水陪衬下,显得清丽妩媚。夕阳西下的时候,它便闭拢花瓣,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花儿的睡姿也各不相同。蒲公英的花儿睡眠时,所有的花瓣都是向上竖起来闭合的,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而胡萝卜的花则耷拉着脑袋,像个正在打磕睡的小老头儿。
有趣的是,有的植物好像昼夜颠倒了似的,白天睡大觉,晚上展芳容。如晚香玉的花,白天睡眠,晚上则盛开,并且香气格外浓郁,目的是为了引来蛾类替它传粉。当小菜吃的瓠子,也是靠蛾类来传粉的,因此也在夜间开花,白天睡觉。
植物的叶和花的睡眠运动当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这是一种因光线的明暗、温度的高低、空气的干湿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生物学上的反应。即便如此,这种被动的睡眠运动对植物体本身仍有许多好处。概括地讲,它具有保温、防寒、防冻等作用,所以植物的睡眠运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措施。
(十一)植物的“性爱”
如果说,海枣树、柳树和阿月混子树要么完全是雄性,要么完全是雌性的话,两性完全分离的情况在植物界要比动物界少得多。像橡树、山毛榉或玉米就同时拥有雄性的花蕊和雌性的花蕊。雌雄同花的植物,其两性特征就更加接近,更加明显,它们同时拥有雄蕊(制造花粉的雄性器官)和雌蕊(雌性器官)。然而,两种性器官的这种同处,并不意味着它们将在同一朵花中授粉,或能够在同一朵花中授粉。大多数植物还是喜欢互相授粉,而且,它们会自然产生一些不同的机制来避免自我授粉,雄性和雌性植物,其性器官的成熟在时间上会有先后,这就制造了障碍,阻止花粉授给同一棵植物的花朵,化学排序的混乱会使得自我授粉无效……这样就迫使它们寻找不同一处的性伴侣。但如果它们的根不能移动,寻找性伴侣对它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许多植物的雌蕊是不会移动的,而花粉却有移动的本领,有时甚至走得很远。但花粉要靠风或者水(这种情况更加少见)到达另一棵同类植物的子房,这似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大部分花粉都在寻找性伴侣的道路上丢失了,但由于它们数量众多,毕竟还是有一些能如愿以偿。
许多植物不愿意把传宗接代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自然力上,而是喜欢借助动物的帮助,比如说蝙蝠和鸟类,甚至是软体动物,尤其是昆虫,它们往往借助第三者来“做爱”。为此,它们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漂亮一些,更有吸引力一些,有时是通过颜色,有时是通过气味,有时还奉献出自己甜甜的花蜜。它们这样做,不像动物那样是为了征服异性的同类,而是为了把动物吸引到它们身边来。这些动物将不知不觉地替它们充当运输工,搬运用来传宗接代的珍贵花粉。
有的植物并不到处献媚,而是忠于某一类动物。对于无花果树来说,只有一种吃胚胎的昆虫能够进入其果实,从而保证藏在里面的小花能够受精。更神奇的是一种叫做羊耳蒜的兰科植物,它们能摇身一变,化装成雌性的熊蜂,大胡蜂,苍蝇或蜜蜂,颜色、形状、毛被几乎都一模一样,它们有时甚至能发出同样的气味!那些受到诱惑的雄性飞虫纷纷前往交配,结果碰了个壁。它们身上已沾满羊耳蒜的花粉,充当了传达室粉者!
仅依靠一种动物传粉,并不是没有风险。万一这种动物消失了,它也就失去了传宗接代的所有可能。于是,某些植物不得不自己对付,或者无需花粉,比如说凤梨、香蕉以及某些柑桔,它们没有花粉,果实不用籽就能长出来,而黑种草、风铃草、郁金香、蒲公英则借助自己雌雄同株的优势——没有比这更好了——自我繁殖。
(十二)植物的神奇力量
竹子,竹笋生长时可以顶开一大块石头。松树,在岩壁上生长可以撑裂岩缝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缅茄的种子发芽时可以冲破坚硬的地板,在黑暗的房子里冲地而出。首乌可以穿过监狱牢房石壁向空间吸取阳光雨露。这些都说明植物需要没有言语,但是它在不断显示它的神奇力量。
植物头顶苍天,脚踏实地。它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和其它生物所望尘莫及的。
(十三)植物也有神经、血管和血型
人、动物都具有神经、血管和血型,这是人人共知的。如果说植物也有神经、血管和血型,你也许会不信。但是,这确是事实。
有的植物触觉相当发达,它能辨别出专门偷蜜的蚂蚁,在蚂蚁到来之前就会很快地把花瓣闭拢,防止被窃。有的植物卷须感觉异常敏锐,为了寻找合适的支撑物,不断地转圈活动,即使触觉细胞碰到0.25克重的丝线头,也会产生反应。有的植物还有疼痛感,当枝叶受到摧折时,植物的电位测量仪显示出电压的激发跳跃,就像遭受痛苦的哑巴叫喊一样。但如用麻醉处理则可使植物更加平静。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植物的根部一旦缺水,叶部的光合作用就会停止,如果这时向根部浇水,虽然水分要隔很长时间才能转运到叶片部分,可是几乎在浇水的同时,叶部马上就恢复了光合作用。
科学家发现,当有些树木在面临害虫侵袭时,它能在60米的距离内,从空中传递信息,发出警告,使临近的树木做好抵抗害虫侵入的准备。
以上这些现象说明,在植物机体中确有一种类似动物神经的系统,科学家已从这种调节系统中分离出任何神经系统中都具有的一切物质。
一般植物体中,有两支“血管”:导管和筛管。导管长在木质部中,主要是运输水分和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养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里都有这种管道。导管是极细极细的,据测定,茎部导管的直径只有200--400微米,叶脉中的导管直径只有100微米。
导管是一些木质化的死细胞,那么。水分和养分是怎样进入管道的呢?原来导管的上端由茎叶的活细胞包围着,下端则由根的活细胞包围着,它们能产生拉力和压力。根部细胞有一种“根压”,好比一台压力机,把根毛吸收来的水分和养分压进导管,而上部茎叶由于水分的蒸腾,叶子细胞吸水力就增加,于是它就向旁边细胞吸水,一个细胞接着一个细胞不断地吸水,从而把导管里的水吸了上来。如果把一束鲜花插在盛有红墨水的花瓶里,不但几天不会萎蔫,你还会发现叶腺像血管一样也透出红色来了,这说明叶腺里也有导管,而且它和茎里的导管是一脉相通的。
筛管长在韧皮部里,把由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不断地运输到各器官,供植物生长发育之用;植物在开花、结果或叶子凋谢时,茎叶里的养分便被统统送到果实和种子里贮藏起来。有人测定过,在最繁忙的季节里,棉花、玉米等筛管的运输速度,每小时可达40—100厘米。筛管白天运输的速度,大约要比晚上快4倍。如果没有这样的速度,养分就会“积压”起来。
植物还有血型。1982年5月12日日本法医山本茂宣称,植物也有A、B、0三种血型,但没找到能断定是A型的植物。在所有检查的650种植物中有79种出现血型,以0型较多,如苹果、草莓、南天竹为0型;枝状珊瑚是B型;单叶枫、花椒粉、葡萄、李子为AB型。
山本认为,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糖类。如果糖链合成达到一定的长度,那么在它的尖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合成也就停止了。也就是说,血型起一种信号的作用。另外,血型物质除了成为能量的贮藏物外,由于它们粘性大,还能起保护植物体的作用。
(十四)植物界万紫千红的秘密
阳春桃李盛开,盛夏娇荷满地,晚秋百菊争艳,严冬红梅斗寒,绚丽多姿的花儿使自然界特别美妙动人。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萌动,眼望去,黄色的迎春花,浅红色的樱花,粉红色的桃花,紫红色的紫荆,无不纷纷绽放。
植物器官,特别是花,怎么会有这么多美丽的色彩呢?这是由于它们的细胞里存在着一批色素的缘故。叶子里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所以使得大批叶子都呈现绿色。春天来到以后,大地就呈现绿油油的一片了。
大地回春之时,迎春花、樱花、桃花相继开放,万紫千红,因为花瓣里有一种叫做“花青素”的魔术师在变戏法。它遇到酸性物质就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就变成蓝色。由于酸、碱浓度不同,所以花呈现的颜色深浅也不一样,有的浓些,有的淡些。我们可做一个小实验,把红萝卜放在水里煮到水呈紫红色。这种水在不同酸碱度下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在强酸中呈紫红色,在强碱中呈深绿色,由酸到碱颜色依次为紫红、深红、红、浅红、深黄、黄、黄绿、绿、深绿。一般花、叶、果实所以会显露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它在玩把戏。
有些花、果实的颜色是黄的、橙黄的,是另一位化妆师“胡萝卜素”所搞的杰作。胡萝卜素最初是在胡萝卜里发现的,共有60多种,所以叫胡萝卜素。它和果实能变得五彩斑谰,这完全是花青素和其他色素的化合及花青素含量的多少所造成的。
白色的花里含有白色素吗?其实,白色花中什么色素也没有,它所以呈现白色,是由于花瓣里充满了小气泡的缘故。如果你拿一朵白色的鲜花来,用手捏一捏花瓣,把里面的小气泡挤掉,它就变成无色透明的了。
各种花果的颜色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地发生变化。杏花在含苞待放时是红色,开放以后逐渐变淡,最后完全变成了白色。弄色木芙蓉初开的时候为白色,第二天变成了浅红色,后来又变成深红色,到落花的时候变成了紫花.这些变化看起来似乎很神秘,其实是花瓣里的色素随着温度和酸、碱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
还有一些花,在受精以后改变颜色。如海桐花,本来是白色的,受精以后就变成黄色了。
晚秋时节,葱绿的原野换上了黄、红、赭等新装,古人有诗描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些花草树木为什么具有变色的本领,给人们带来奇异的景色?
原来,在植物中除了含有大量叶绿素以外,还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各种色素。天气冷了,叶绿素逐渐消失,叶黄素、花青素的颜色便显示出来,使树木上出现了黄叶和红叶。枫、槭和乌柏树等叶子。由于细胞液里含糖分较多,花青素也就较多,于是显出了浓艳的红色。
(十五)植物帮助刑侦破案略(见《植物风水》P41~43)
第四节揭示植物微观世界之谜
植物世界是美妙的,它们花繁叶茂,千姿百态。可有谁会想过,在绿叶表层的深处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观。叶子能够将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些生物知识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放大了的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叶面的神奇世界。
当你走过大片烟草农田时,只见烟草植株长势挺拔肥厚的叶片碧绿碧绿的,没有一只虫子飞舞扰嚷,是什么东西保护它呢?原来烟叶上有一层屏障,用手触摸烟叶,你会觉得粘腻腻的,有一种油质的东西。用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叶面表层长满密密麻麻的毛状体,这是一种腺体,分泌出刺鼻的物质,驱赶各种飞虫,使它们不敢在上面停留。烟草五行中属金,跟人肺脏有关,人吸入烟草,使人肺呼吸道受损。
天竺葵
叶上有“眼睛”。把天竺葵放大240倍在电子显微镜下,它的叶子看起来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这些特征正是它生存的关键。绿色的大“眼睛”是气孔,调节叶片内部与外部空气之间换气的小口。棕黄色的腺须能释放出一种芳香油,威慑那些破坏性昆虫。天竺葵是自古以来有名的庭园花木,花是黄色,果是红的,秋叶变红,五行属土,据说有毒,幼儿园绿化慎用。
天竺葵
为什么能水上浮?笔者早年在深圳海边红树林保护区,发现胎生植物旁有叶子浮在水面的水蕨,百思不得其解。经过显微镜的放大,可以知道在它叶片的上层表面长满了白色的防水茸毛,可以吸入空气,所以它能在水上浮。
植物上的香气何来呢?通过电子微镜的放大发现,植物有香腺,植物的香气是由香腺散发出来的。熏衣草因有香腺,在它叶上覆盖有错综复杂的毛状体,下是一个淡棕色的油腺,
熏衣草
特有的香气正是由毛状体(香腺)产生的。毛状体的双重功能——保护植物不受害虫侵害,同时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熏衣草五行属木,它能益肝、通窍、宁神。在居室的“文昌位”,放上一盆熏衣草,可益智宁神,有助提高学习质量。
熏衣草
放大95倍,它的叶面长满了有毒的刺毛,如不小心碰它就会释放出可刺激神经传递的乙酰胆碱和产生过敏反应的组胺。它的刺毛既是防御食草动物,又使触碰它的人犯上讨厌的皮疹。荨麻五行属土带金,故与人的脾——皮肤、肺、呼吸道有关。
油橄榄
为什么能在干旱、大风下生存?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它的叶面像一把把张开的雨伞。叶面上的毛须可以防止在干旱和大风气候状况下水分的流失。正是它们使油橄榄树得以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下生存。叶片中的二氧化碳由中央的小气孔控制。
油橄榄
叶上的“肺”。在放大325倍的图中,芦荟叶子上这个气孔的开关由它边上的两个保卫细胞控制。无数个这样的小气孔调节着芦荟蜡状叶面换气。所以尽管在干旱恶劣的环境中,肥厚多水的叶子,水分不会散失。芦荟五行属水,对清热、降火、烦躁及美容有效。
有袋可套虫的
。狸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乾坤袋”神通广大,既可以帮助漂浮,又可以捕捉任何靠近其开口处触须的无脊椎动物。它五行属水,可以净化水体。
李德雄老师简介
李德雄
园林高级工程师
李德雄
教授,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植物学家、园林学家、生态造林专家、易学专家、诗人。退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中国林学会“劲松奖”获得者、中国建设部建筑文化中心颁发的中国建筑文化特殊贡献勋章、广州军区军工创新贡献奖、2010年国家林业局优秀勘察设计工程一等奖。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园林高级工程师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建设大学古建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华联大学教授
●华文国学院顾问
●中华国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国际易经科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风水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易医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周易网首席顾问
●中华周易联合会学术顾问
●《天问》、《天地人》杂志编辑主任、副社长
●中华木子兵法研究院院长
●《木经系列丛书》作者
●粤海诗社诗人
李德雄教授50年穷尽一生心血精研植物学,对几千种植物的属性及其应用实践如数家珍,享有“当代李时珍”、“植物活辞典”、“堪舆奇人”的美誉,是国内易学造园学科第一人,拥有六个第一和十个发现。
六个第一:
①发明绿色兵法、开创中国植物风水研究的第一人;
②在中国大陆大学课堂讲授易学绿色风水的第一人;
③在电台、电视台主讲易经和家居绿色风水的第一人;
④在国内外开办绿色风水科普教学图片展览的第一人;
⑤创办中华国学研究院和中华木子兵法研究院第一人;
⑥国内外把易经应用于环保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第一人。
十个发现:
①林环水抱风水好;
②花木是治世良方;
③花木营造新风水;
④发现女儿村的奥秘;
⑤草木才是真正的“药”;
⑥植物是老子之师;
⑦植物是有生命的吉祥物;
⑧植物场是楼盘策划的重要研究课题;
⑨“木”是宇宙乾坤的主控者;
⑩植物预报灾难。
是世界首位将园林艺术与中国古老《易经》结合,根据植物的气化作用,分阴阳五行、八卦方位来营造“生态场”,设计出相应的养生生态园林的泰斗级人物。99年世界园博会广东省政府任命的造园专家组专家,2006年沈阳园博会专家、1999和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广东、沈阳人民政府任命的专家组成员。
李德雄,庚辰年生,籍贯广西容县,闻达于珠三角、岭南、海内外。1965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师从中南林学院创始人、首任院长、林学家沈鹏飞教授,后又受教于园林学家罗彤鉴、植物学家蒋英、易医学家陈尔灏等,学术底蕴深厚。李德雄教授50年来精研植物学,揭示了植物受天体运动的螺旋气场影响的奥秘,有“现代李时珍”和“植物活辞典”之称。60年代初发现植物间存在着一个生克制化的“生物场”,这与后来1988年苏联科学家发现“超微粒子波”的物质理论不谋而合。根据这一重大发现,将园林艺术与中国古老《易经》结合,创造了“园林性格”学(即根据植物不同的色彩属性,赋予它不同的“性格”);根据植物的气化作用,分阴阳五行、八卦方位来营造“生态场”,设计出相应的养生生态园林。五十年来,他以易为魂,以植物为兵,布阵造园,独创李氏《木子兵法》,提出易学造园理论,并成功的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国内外逾百项大中型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中,奠定其在园林学的泰斗地位。
李德雄教授的成功案例包括:深圳国际机场、湖南张家界新旅游区规划、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九届全运会黄村基地、广州大学绿化设计、广东省军区大院、广西省军区大院、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林业厅等逾百个大中型园林项目主持规划设计或施工。李德雄教授是国内将易经应用于环保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第一人,他参与设计的所有工程都运用了《木子兵法》营造优质生态环境,古易今用。
著有《木经系列丛书》,包括《植物风水》、《花木旺人生》《植物密码》《花木人居》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31
03-07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