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们的生灵是大自然的宠儿,人类与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而动物中的大熊猫则被我们视为珍宝。但是,论动物界谁最萌,不只有大熊猫一种哦!很多动物都长得萌萌的,惹人喜爱,让我们看看都有谁吧~
龙猫是土生土长的南美洲啮齿动物。别看它长相萌人,其实也不是个好惹的家伙。该物种群居、性情温顺、昼伏夜出,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兔子大小的花栗鼠类动物,以皮毛柔软漂亮而闻名于世。19世纪,人们为了得到漂亮皮毛而四处捕猎,几乎将龙猫赶尽杀绝。
龙猫的背部和体侧的被毛为灰蓝色,腹部被毛逐渐变浅至白色。体毛主要由绒毛组成,绒毛密而均匀,每个毛囊内能簇生50~60根毛,每根直径仅5~11μm,细于蛛丝,每丛绒毛中还有1根针毛,直径为12~15μm。如此丰富和柔软的毛发特别受人们的欢迎,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年前的龙猫捕杀运动。现在几乎很难在野外见到龙猫了,不仅因为野生龙猫数量已剩不多,而且它们生活在人类身体无法承受的高纬度地区。
龙猫性情温顺、不咬人、喜欢群居、善于跳跃、胆小怕惊扰,习惯于白天安睡、夜间觅食,喜欢在笼中仰卧于柔和的阳光下。平时雌雄个体相处和睦,极少吵架,只有在繁殖配偶季节偶尔发生争斗现象。龙猫还喜欢干燥阴凉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是2℃~30℃,气温为零度以下,或30℃以上均不适宜其生长。雨水太多,潮湿和寒风对毛丝鼠的生长发育都不利。因此,一般毛丝鼠都在室内较暗的环境中饲养。
狍全身都是棕栗色,个头同山羊差不多大,土生土长于英国。据英国鹿协会反映,在小树林里能经常发现悠然踱步的狍。该协会官网上写道:“在任何有一定面积的树林里,只要你循着光亮安静漫步一小时,会很容易遇上各个品种的野生鹿。”
狍,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空齿鹿亚科的一个属,目前有两个种,分别是东方狍(狍子、矮鹿)和西方狍。
在我国的东北林区,狍是很常见的野生动物,东北人也叫它“傻狍子”。狍是草食动物,性情通顺,可塑性强,人工驯化容易。狍子的好奇心很重,看见了什么都想停下看个究竟,甚至追击者突然大喊一声,它也会停下来看。所以有经验的猎人如果一枪没打中狍子,也不会去追逃跑的狍子,因为狍子跑一段时间会颠颠跑回原地,看看刚刚发生了什么事,真的是“好奇害死狍”。
宽吻海豚
驯养过后的宽吻海豚可能是世界上最适合和孩子相处的动物了。宽吻海豚又叫尖嘴海豚,胆鼻海豚,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各大海洋中,包括中国的黄海、渤海等海域。宽吻海豚常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地带活动,较少游向深海,和所有海豚一样,宽吻海豚长着和鱼一样的流线型身体。皮肤光滑无毛,体背面是发蓝的钢铁色和瓦灰色,腹部有很明显的凸起。吻较长,嘴短小,嘴裂外形似乎总是在微笑,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宽吻海豚平时性情温和,尤其是被人驯服的海豚。但有时候也会表现出攻击性:雄性宽吻海豚会因为争夺地位和配偶而打斗有时也攻击鲨鱼或其他小型海豚。在交配季节,雄性宽吻海豚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彼此撞击头部来展现力量。
宽吻海豚的基因图谱和人类接近。研究人员发现了海豚的228对基因序列变异,这与牛、狗、马和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很相似。而这些基因序列中的1/10影响神经系统,也是科学家研究海豚心智能力的关键点。宽吻海豚的智力发达,它们的大脑重量甚至比人脑还要重0.1千克,达到1.6千克。宽吻海豚大脑的宽度要超过长度,这有别于其他动物。此外,它们大脑的沟回数量与密度甚至也比人类要多。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们在动物界中的智商仅次于人类,高于黑猩猩。
海獭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它很少在陆地或冰上觅食,大半的时间都待在水里,连生产与育幼也都在水中进行。大部分时间里,海獭不是仰躺着浮在水面上,就是潜入海床觅食,当它们待在海面时,几乎一直在整理毛皮,保持它的清洁与防水性,以擅于使用工具进食而著名。在加州的海獭族群又被称为南方海獭或加州海獭,阿拉斯加族群则被称为阿拉斯加海獭。
海獭不仅萌态十足,还非常聪明。海獭睡觉十分有趣,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先是连连打滚,将海藻缠绕在身上,或者用肢抓住海藻,然后枕浪而睡,这样可避免在沉睡中被大浪冲走或沉入海底的危险。海獭的这种睡觉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来之岸上的敌害威胁。海獭睡觉时,如果受到敌害的来犯或者受到惊忧,大多数成员立即潜水逃跑,但常有少数成员留下来,以探明引起骚动的原因。一旦发现确有危险时,就用尾巴“噼啪劈啪”地猛击水面,以此作为报警信号,通知其它成员赶快潜逃。而且海獭是群居动物,通常会成百只一起漂浮。它们不时扣紧爪子,保证大家不漂散开。
格陵兰海豹
有时,能使动物看上去可爱的特点,比如毛绒绒的皮毛,也正是动物捕猎业或皮毛业等商业公司的赚钱法宝。格陵兰海豹幼崽因为皮毛雪白柔软、价值高昂,也一直是皮毛业的掠取对象。虽然1983年欧洲已经禁止进口格陵兰海豹皮制品,1987年加拿大也相继禁止了商业性质的格陵兰海豹捕猎,但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头格陵兰海豹惨遭毒手。
格陵兰海豹是一种相当耐寒的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亚特兰大以北到北冰洋间的极地地区。生活于极地的开阔海洋和海岸线边缘地带。以鳕鱼、香鱼和鲱鱼等为食。通常以集群的形式沿着冰带的边缘大规模迁移。
一头格陵兰海豹一年可游5000公里。迁徙方式取决于它们繁殖和脱毛的位置。冬天在分布区的最南端繁殖,春天于附近褪毛。褪毛后返回分布区的最北端度夏,九月重回繁殖地。格陵兰海豹的大部分时间在海上度过,停留陆地的时间较少。通常在夜间尝试登陆,听觉和视觉非常敏感。它发达的胡须能感应低频振动,以此探测猎物和天敌。嗅觉不如其他感官敏锐,但能分辨幼仔和天敌。
大熊猫
一提起肥嘟嘟的黑白熊猫,想想它们津津有味啃竹子的萌样,谁都会忍不住来八卦一下大熊猫的可爱特征。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mm,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也还能活动。
小熊猫
小熊猫跟“单亲表兄”大熊猫在外貌上几乎没有相似点。这个树居萌物有着浣熊一样的毛茸茸粗尾巴、一对尖尖的耳朵、狐狸一样的棕红色毛发、以及短短的四肢,因此还真难以分类。小熊猫睡觉时喜欢蜷缩在毛茸茸的尾巴下,只露出赤褐色皮毛、鼻周围的白斑、“憨煞人的蛾眉”,还有尖尖的耳朵。虽然也有部分小熊猫生活在野外,但因为天性害羞,人们很少能在野外一睹它们的萌态。
小熊猫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睡时好把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住头部,以尾覆盖在身上。有时两脚下垂高卧于树枝上。小熊猫善于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细的树枝上休息或躲避敌害。由于它脚底长有厚密的绒毛,因此也适于在林下滑湿的苔藓地、或岩石上行走。
平时行动缓慢,性情较为温驯,很少发出叫声。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一般单只或成对或集小群活动。无冬眠习性,下雨、雪时多在岩石缝隙中或大树树荫深处躲避雨雪。小熊猫与浣熊一样颇爱清洁,在固定地点排便。取食后有用掌揉擦嘴脸或用舌头把嘴边添洗干净的习性。
耳廓狐
耳廓狐是一种夜行型沙漠狐。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的《小王子》中提到的那只一心想被驯养的狐狸,其实就是耳廓狐。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狐狸,比家猫还小。番瓜叶似的大耳朵以及玲珑的小尖脸使耳廓狐看上去特别可爱、特别容易驯养。也正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性捕猎。耳廓狐在宠物交易中炙手可热,常被抓来在景区供游客观赏。
耳廓狐具有从乳白色至淡黄色的皮毛,白色的腹面和一条末梢呈黑色的尾巴。巨大的耳朵十分易于鉴别,耳长15厘米,耳朵与身躯的比例在食肉动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可以通过耳朵散热,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又能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
白天酷热、夜晚冰冷的气候在北非沙漠并不少见,而体型细小的耳廓狐非常适应北非沙漠的严酷环境。脚掌由软长皮毛覆盖保温,也方便了它们在膨松的砂地上行走。缺水环境下,通过寻觅居所附近的易食植物可长期生存,还会采取热天停留洞穴,仅在夜间外出的节水措施。耳廓狐厚厚的茸毛还可以隔离沙漠夜晚的寒冷。当温度降至20℃以下时,耳廓狐开始打冷颤,温度超过35℃,又热得喘气,喘气时的呼吸频率由23次/分钟,迅速飙升至690次/分钟。
如果你更想在野外看到耳廓狐,那可以去撒哈拉沙漠、北非某些干燥沙地或摩洛哥至埃及一带。据埃及观光公司“孟菲斯之旅”的阿卜杜·萨维吉介绍,有时候确实能在野外遇到耳廓狐。“我们这里有西部大沙漠,所以有可能看到野生狐狸,”萨维吉说,“但野生狐狸一般嗖地就逃跑躲起来了。”
本文转载自“上海科协”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8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