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饲养记
抓住兴趣点,了解幼儿需求,做好活动准备与铺垫
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命、开展“种养”活动的大好时机又将来临。
班级的植物角里生机勃勃,有人手一盆的种植植物,有丰富多样的种子陈列区,有水培、沙培、土培进行对比观察小角落,更有风光无限的多肉植物,种植的品种是丰富了,但是养殖的动物却没有着落,到底养什么动物成了我们讨论的话题。
有的孩子说想养狗,有的说想养猫,还有的说想养金鱼,孩子们说着自己各自的理由,这样的话题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梳理着有关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突然有个孩子提到可以养蚕,他的提议得到许多人的呼应,但是问题又来了,许多孩子都知道蚕吃桑叶,但是桑叶到哪里去找,大家都不知道。
我和孩子们商定:由老师负责找蚕宝宝,孩子们负责找桑叶。
第二天我就带来了两盒蚕宝宝,刚刚孵化出来,密密麻麻,大小只有2毫米左右,像一条条细细的黑线。
早晨来园孩子们围着盒子叽叽喳喳讨论着,有的说是虫,有的说是蚯蚓,当然最后还是有孩子认出是蚕,但是孩子们又提出新问题,蚕宝宝不是白色的吗?怎么这么小,颜色也是黑色的呢?叶子上怎么有这么多洞洞?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各项活动的准备与铺垫。
在经过了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后定下的养蚕活动,无疑引起来孩子们极大地学习兴趣。
在孩子接受任务后,老师和家长进行了科普。
经过班级前期的团讨,孩子们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1、需要每天带新鲜的桑叶到学校。
2、桑叶需要洗干净,晾干。
3、把干了的桑叶拿出来。
4、有空去自然角,看看蚕宝宝长多大了,和宝贝们的小手指比一比
5、用放大镜仔细看看蚕宝宝长什么样的。
6、不可以大喊大叫,吓到蚕宝宝,摸摸它的时候要轻轻的。
尊重经验点:解读幼儿原有经验,形成新的学习资源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纯真的童心,他们自发在学习如何照顾小动物。讨论的过程中还涌现出许多新的学习
资源,例如蚕为什么喝水就会死
蚕为什么会变成飞蛾
为什么蚕用一个东西包住自己
为什么蚕只吃桑叶
蚕为什么脱皮
蚕为什么会吐丝
小时候为什么小时候是黑色长大变白色
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学习的新资源,有些答案,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直接解决,还有的问题,养蚕的过程中孩子自己观察、亲身实践得到解决。
幼儿由于生活在不同家庭,各自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如果允许幼儿有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合理利用好差异资源,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原有经验,也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
关注困惑点:运用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自发每天轮流带桑叶,喂蚕宝宝。
蚕宝宝在大家的照顾下,一天天在长大,颜色也越来越白。
眼看变成四龄蚕,快要结茧子了。
蚕宝宝结了茧,排出了很多黑色的小点点,没多久就不动了,死了。
有一天,孩子突然发现很多蚕宝宝不见了,只看见几个圆圆的东西躺在那里,他们知道了,那是蚕茧,蚕宝宝住进小房子里面去了。
蚕宝宝在里面干什么呢?
它们不吃不喝会死掉吗?
孩子们围着彩色的蚕茧,十分担忧……
又过段时间,孩子们突然发现一只只白色好像蝴蝶一样的东西趴在蚕宝宝的家-蚕茧的上面,蚕茧上还有一个洞洞。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长着白色翅膀的蝴蝶叫做蚕蛾,它就是蚕宝宝变的。
蚕蛾在生下这些黑色的一粒粒的蚕卵后就不爱动了,一会就死了。孩子们可伤心了,老师告诉它们,这就是蚕的一生。
通过查找原因和讨论,孩子们感受到了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问题与疑问对幼儿能持久进行探索至关重要,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一剂良药,我们要做的是,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转变为可以幼儿亲身探究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提供支持解决这个问题的支架。
把握介入点:借助有效策略,支持回应幼儿学习过程
在养蚕这件事上,老师的定位是材料的支持者,活动的观察者,但有时候遇到特定的事件,还必须是活动的参与者。
老师的参与,鼓励,带领孩子进行团讨,协商。
在养蚕活动中,孩子们有更多的责任意识,每天带新鲜的桑叶来学校。
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桑叶洗干净,擦干水份,给蚕宝宝换上新鲜的桑叶。
在照料和喂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蚕宝宝的身上有黑色的小点,经过调查发现,原来那是蚕宝宝用来呼吸的气孔;
孩子们在给蚕宝宝清理粪便的时候还发现了棕色的皮,原来蚕宝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蜕皮,蚕宝宝只有经过蜕皮才能长大。
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无论那座城是宽阔还是狭窄,是繁华还是冷清。只要城里居住着自己牵念的一个人,一段记忆,一片风景,都会为之一生停留。
通过拿放大镜观察,孩子们发现蚕宝宝身上有一对对的脚,尾巴处有尖尖的小针。
孩子问:“老师,我可以摸一摸吗?很轻的摸?”“可以的,但摸完要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颤颤惊惊的摸了摸:
“好滑,像妈妈的头发,肉肉的软软的。
蚕宝宝饲养活动成了我们小七班每日活动的一个小环节。
孩子们每天都会来看一看,瞧一瞧。
他们发现,蚕宝宝能吃很多很多的桑叶,拉出很多黑黑的小粒粒的屎粑粑。
这次养蚕活动是一个无为而为的过程,它起源于最质朴的想法,经历了最真实的过程,产生了最有价值的课程。
带给我的启发是,整个活动的推进必须遵循一些策略,总结一些方法,具体来说包含:
第一,形成一种氛围,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挖掘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创建一种机制。
引进社区、家长资源,梳理课程脉络,与外援积极互动,共同合作。
第三,运用一种策略,转变自身观念,能让孩子解决的放手让孩子解决,解决不了的多渠道协调解决,想方设法通过活动让孩子有提高,有收获。
第四,呈现一种特色,打造班级生态文化,并以此为契机,为园本课程积累最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8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