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十二)方舟《从播音主持谈语言表达的艺术》(专业课一)董明霞 声乐大师课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十二)方舟《从播音主持谈语言表达的艺术》(专业课一)董明霞 声乐大师课【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十二)方舟《从播音主持谈语言表达的艺术》(专业课一)董明霞 声乐大师课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十二)方舟《从播音主持谈语言表达的艺术》(专业课一)董明霞 声乐大师课

《从播音主持谈语言表达的艺术》

语言与歌唱是息息相关的,针对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中容易出现的咬字吐字倒字问题,2019年7月30日上午,项目组邀请到上海著名主持人——方舟老师为大家带来《从播音主持谈语言表达的艺术》专场讲座。

方舟简介

方舟,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播音指导。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上海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朗诵协会副会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科负责人。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新闻《990早新闻》播音员,主持过《音乐世界特快》《雀巢咖啡音乐时间》《太阳神天天点播》《飞跃太平洋——上海洛杉矶友情双通道》《金话筒之约》《感觉在今夜》《怀旧金曲》《美文妙律》等音乐和谈话类节目。参与组织和主持“上海之春”国际广播音乐节、全国音乐节目主持人大赛和国际音乐节学术研讨会。曾多次担任上海重大文化活动的主持工作,如东亚运动会的主播,上海国际电视节的主播,2001上海APEC会议大型烟火晚会的主播,世界著名轻音乐团曼陀凡尼上海音乐会的主持等。

一、提出异同

方舟老师一开口,标准的普通话优雅动听、圆润婉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态度大方亲和,一下子就把大家的距离拉近了,使人情不自禁得静下来聆听她的讲述。面对学员们大多是教师和歌唱演员的情况,方舟老师认为与主持人有以下异同点。

•共同点

我们都是吃开口饭的,从事有声语言工作。

我们和教师很像:有声语言、交流语态、传播效果,都是用有声语言来传情达意。

·不同点

我们是大众媒体,教师是小众传播。

我们间接交流,教师面对面交流。

我们靠收听率,教师看成才率。

我们用说的语态,歌唱演员用唱的语态。

我们是口腔共鸣为主,歌唱演员用头腔共鸣为主。

二、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角度,谈谈语言表达的艺术

方老师从“什么是播音”“传统播音三大件”“什么是主持”“广播电视的基本节目类型”“节目主持人的功能和职责”谈起。随后方舟老师播放了主持人业务能力大赛的视频,并且做了点评。她指出,优秀的主持人有天赋,但更多的是积累,几十年淡定自如、流畅准确的播报,眼神、表情、身姿都可以传递出你的态度和情感。另外,她提出“如何提升语言表达的技能素养?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播音主持的基本创作任务——“九个字”

说什么?

怎么说?

对谁说?

说什么

烂熟于心,背诵第一稿

驾驭全局、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临场应变,备好第二稿

胸有成竹、才能随机应变、千变万化

怎么说

口语化——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对象感——亲和平易、交流感强

感染力——真情投入、妙语连珠

对谁说

主持艺术的根本属性是传播性

传播的本质在于沟通

为传播而主持,主持用传播来沟通

为沟通而主持,沟通让传播更大化

修改前

月落、乌啼……

霜天、寒夜……

江枫、渔火……

孤舟、客子……

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留下诗意美的感悟,千古传唱依旧耐人寻味……倘若时光在此刻倒流,我们将会看见——那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古雅庄严的画卷,江南、水乡,秋夜、幽美,胸怀旅愁的客子泊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

月落了,夜深了,繁霜暗凝,身处幽暗静谧的孤舟,茫茫夜色深处满天霜华恍若扑面而来,这是“目极千里伤春心”的感触,这也是“青枫浦上不胜愁”的感触,星星点点的渔火仿佛萦绕着缕缕愁绪。孤身一人,失意伤怀,卧闻古刹山寺稀疏的钟声,那钟声宛若回荡着历史的回响,难以言传的人生况味尽在不言中了。今夜你我有缘相伴,聚会在上海音乐厅,搁置家事的烦忧,搁置职场纷扰、仕途坎坷,忙里偷闲,听一曲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感慨,被触及灵魂那一刻的感动却是同样的荡气回肠,哪怕历经了千年?作曲家——王建民写下这一曲,深有感触的音乐人在曲子里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的音调特色,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听取作曲家心底一幅别样、诗意的水墨风情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修改后

去苏州的人都希望看看枫桥和寒山寺,许多外国朋友还特地到中国来聆听寒山寺的钟声,寒山寺闻名中外,靠的就是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的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仿佛时光倒流,让我们看见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江南画卷,而那钟声悠远的历史回响,难以言传的人生况味也尽在不言中了。由王建民作曲、张娴演奏的这首乐曲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的音调特色,描绘了一幅别样、诗意的水墨风情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方老师把这个案例用不一样的方式通过朗读演绎出来的时候,学员们都由衷地感叹她的声音又赋予了这篇文章新的解读和生命力。

语音规范

除了读音需要精准、规范以外,语言文法也必须规范。由此,方老师准备了一些小短文,请学员同学们起来朗读,找出读错的地方并给出正确的读法,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受益匪浅。

艺术表达的工具——气息、用声

•现在存在的问题:声音紧、缺乏共鸣、容易嘶哑,或者声包字、或者嗲柔轻

•气息状态不好,呼吸急促,气息肤浅,不善于运用换气、偷气技巧,播读长句常常出现句头声音强、句尾声音弱的头重脚轻现象,影响语流的明快流畅。

•字正腔圆、声音通畅、气息饱满、音域扩展,松弛自如、胸腹式联合呼吸

艺术表达的方法

内外部表达技巧——

•停连——组织语句、重音——逻辑关系

(比如:北京这座凝聚了东方古老智慧与才华的古城以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

•节奏(全篇的循环往复)、语气(语言色彩):失败的意义

•内在语、情景再现、对象感

•比如:语句重音(点送)

•播音员主持人需找准重音,播读好重音。

•重音的不同体现方法;重音的有无、多少、准确与否、生动程度都影响节目内容的播出效果。

•有的新闻播报断句碎,重音多,显得语义不抱团、语流不顺畅。

艺术表达之语言逻辑

•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体现。

•这人有没有思路,体现在讲话有没有逻辑性。

•表达要有依据,推进要讲关联。

受众意识

•传播的初心——为了受众(所以要时时关照受众)

•传播的语言——人际沟通(所以应该接地气、善沟通、有美感)

•传播的效果——传必求通(所以要了解受众所思所想)

服务意识

•有的主持人播音语速过快。

•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对象的节目语速应当放慢,尤其是一些生疏的名词概念要放慢语速读,受众才容易听清楚。

•有的主持人过于追求语言的明快流畅,语速很快,给人赶时间的感觉,造成播出内容不易听清楚。

三、语言表达的训练和养成

1.文化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

•“自我教育”

•“读无用之书、做有益之人”主要通过自我阅读来实现。

•可按喜好自主挑选,每本书须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选择优秀者公开发表并相互交流

2.锤炼语言基本功——练什么

•吐字发声

•内外部技巧

讲究遣词造句

•注意修辞逻辑

3.训练的方法——实践

不断实践,勇于实践,100场与1000场的关系

•1万小时的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是英国裔加拿大人、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其实一万个小时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

•中国的古话“十年磨一剑”,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4.训练的方法——方法与思考

•善于学习、好的方法

•善于琢磨、化为己有

•观摩学习、耳濡目染

5.训练的目标

•有声语言——清晰明了、文采飞扬

•说让人产生愉悦感受的话——不话中带刺、冷嘲热讽、不揭人短处

•遇到他人攻击保持沉默

•以幽默智慧的语言化解尴尬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哪怕不是自己的错

•对孩子或地位低的人更要注意说诚实的语言

四、从“技”的训练和培养,上升到“道”的追求和境界。

•懂得人情世故、人间冷暖

•懂得体谅包容、慈悲为怀

•懂得准确得体、学会聆听

•语言表达是实践的艺术

•用心表达、不断实践

•用心琢磨、用爱发声

•功到自然成

讲座的最后,方舟老师给学员们讲解了如何正确咬字吐字,鼻边音,平翘舌,怎样做口播操,开口腔,怎样用气息来发声等一系列科学的发音方法,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欢迎,大家都表示对自己的演唱有非常大的帮助!

声乐大师课

董明霞

国家艺术基金“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进行的第二天,即7月11日,项目组邀请到董明霞老师为学员们上了一堂专业课。大家多了一些近距离接触、了解,向董明霞老师学习探讨声乐艺术的绝佳机会。董老师不仅唱功非凡,而且平易近人。每当学员请教问题时,她总是不厌其烦、热情详尽地为大家解答各种声乐学习中的困惑。

董老师在教学中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当我们还在担心能否做到老师的要求时,这位极具亲和力的老师不禁让你抛开心理负担,在她的课上变得没有拘束,

越听越爱听

。学员们都演唱了本民族的声乐作品请董老师进行指导,如苗族民歌《假如你是一朵花》,壮族原创歌曲《我家在壮乡》,蒙古族短调民歌《我的草原》,云南彝族原创作品《阿诗玛随想曲》,湖北土家族创作歌曲《清江放排》等,董老师指出不同作品在风格、语言、韵律表现上有所区别。歌唱的共性为:呼吸通畅、自然灵活、全身歌唱。

董老师在教学中要求大家以丹田为轴心,运用深气息,做到歌唱声音的高位置与统一性,使声音松驰、明亮、流动,切忌捏、挤、卡、喊。启发我们以闻香式“吸开”,把腔体放大,释放出足够大的空间,用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进行歌唱,使自身的歌唱立足于民族、多元并存的审美品格中。同时,鼓励我们树立正确的歌唱理念,掌握科学的演唱发声技巧,并运用在演唱本民族的歌曲中,为家乡服务,为人民服务。经过董老师的悉心指导,学员们顿感豁然开朗,收获良多,师生现场互动效果良好。

通过董明霞老师的专业授课,使学员们的歌唱艺术观念更明确,思路更广泛,唱法更先进,更具自己的特色。我们既得到董老师的专业课指导,又得到老师的签名赠书,真是太幸福了。学员们都表示感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感谢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为大家创造一个展现自我,学习和分享交流的优质平台,提供了多维的视野和可能性。

学员感想

普金丽彝族

1.仰望、期待

第一次听董老师的课是上上周,董老师的耐心、认真、严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感觉通过董老师的指导,每一个同学都得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升!很期待上董老师的课,今天为了上董老师的课,很早和朋友来到教室……

2.专业严谨认真,上课激情饱满、耐心

董老师是一个蔼可亲,对专业很严谨的人,尽管同学们声乐基础参差不齐,但她每次都会不厌其烦耐心的解说、示范,直到同学们找到感觉。

董老师上课总是很激情,因为同学们都是少数民族,平时演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多一些,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声特点,董老师上课的理念是在同学们原有自身所学的基础上增长补缺。从歌唱的气息、发声位置、咬字吐字的讲解,强调让我们先要有好的歌唱概念,才有好的歌唱方向!

3.鼓励、严厉

练声方面董老师也很注重,针对每位同学咬字吐字和口型的问题,董老师特别强调切勿开口过大、气息浅的问题!每当同学们找不到位置的时候,董老师都会鼓励地说很好很棒、加油、还可以再好一点、再好一点!演唱本没有把握的作品时,董老师总会先鼓励再严厉,董老师整个过程都比我们演唱者还投入,眼神、表情的推动,让我们一个个唱得都忘记了自己对高音的惧怕!虽然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但是上完课都对歌唱状态更清晰了,这也是进步和提升!感谢遇见、感恩!

覃凤春土家族

本人在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上了两堂董明霞老师的声乐小课,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董老师善于因材施教,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启发学生,不断帮助学生弥补自己身上原有的不足,调整歌唱中错误的方法和观念,寻找正确的声音感觉和声音概念。董老师对每一个学员都耐心辅导,悉心解说,直到学员真正理解她所说的歌唱概念,对理解较慢的学员她会不断示范演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正确的声音概念,记住正确的歌唱状态。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次小课时,当我演唱完一首作品后,董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歌唱中的问题,并教授我调整的方法,这个过程中我对高位置声音状态理解总是不准确,董老师用模唱练习、跳音练习、口盖调整等多个步骤对我进行训练,最终使我体会到了正确的声音感觉和肌肉用力状态。董老师还会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很容易接受她的讲解并掌握她所教授的方法,教学效果非常突出。真心感谢董老师在短短两节课给我带来的全新声音概念和正确科学的歌唱方法,我们也将带着自己的学习收获回报家乡。

陶尚兵苗族

能来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项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更有幸在董明霞教授的指点下,我的声乐演唱技术有所提高,加深了对声乐的理解。课上我唱了两首苗族民歌,分别是《假如你是一朵花》和《笙鼓情》,董老师为我精心指导,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我感慨万千:

1.声乐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声带不断地进化,对声乐意识理解也不断提高,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声乐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声乐是一门抽象艺术,想要提高不能闭门造车,要不断积累,时常请老师为自己把把脉。

3.声乐演唱中,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能否将作品与观众拉近距离,生活积累与艺术价值观对于唱好一个声乐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谢董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指导,感谢杨学进教授为少数民族声乐人所做的努力,更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感谢上海音乐学院提高这么高规格的学习平台,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看自己,理解自己,并最终提高自己

撰稿:方静(宜宾市高县中学音乐教师)

农棹菲(二级演员、广西艺术学校声乐讲师)

摄影:原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编辑:李忠浩

审核:蔡琰

相关链接》》

【国家艺术基金】“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项目圆满开幕!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郭树荟《音韵·地域——声音的文化呈现》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三)阿拉坦其其格:《蒙古族长调与传承》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四)刘芳瑛《歌曲润腔》(五)杨民康《云南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与节庆仪式文化》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六)杨民康《云南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与节庆仪式文化》(七)于丽红《怎样演唱好少数民族歌曲》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八)包爱军《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类别与特性》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九)肉孜·阿木提《民歌道路上的一点体会》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萧梅《多元文化中的唱法分类体系并及“颤音”类型解析》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一)孟锦慧《丝绸之路上的歌声——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探究》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二)常留柱《现代概念民族声乐的演唱规格》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三)陈剑波《从歌曲“阿妹出嫁”中谈谈关于民族声乐的有关问题之我见》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四)孟玲《因材施教切忌克隆》(十五)赵振岭《“根雕”与少数民族声乐教学》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六)王勇《从国际歌到国歌》(十七)岳春《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山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八)张旭儒《中国多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九)李莫《跨学科声乐教学概论》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十)胡雪桦《胡说电影——“三王”电影创作》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二十一)李莫《胃酸返流》

【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十五)赵振岭《“根雕”与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六)杨民康《云南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与节庆仪式文化》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