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埃及的Asnraf拿着“身穿”中国符号的平板电脑在会场拍照留念。
一家苏绣店开通支付宝钱包支付业务,六十五岁的陆绣娥一边绣着图案,一边说:“我不会上网,但我知道它很快。”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结束了,小伙伴们看惯了现场报道和深度追问,来一篇小清新式的散记特写吧,跟着作者的笔,去看看大会第一天的那些特殊时刻吧。
文/陈苏李若愚(实习生)摄/王振宇
东经120°54',北纬30°64',乌镇。
2014年11月19日,农历闰九月廿七。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日。
这一天,乌镇阳光正好。
19日零时许
秀水巷尽头,虞奥桥东,就是似水年华红酒坊了。
木质的桌椅,刻着岁月的年轮,客人们在红酒的醇香中,微醺。
这里流淌着乌镇最有名的“故事”:黄磊无意间遇到乌镇,爱上这里,在这里拍了《似水年华》,开了个酒吧,发起了戏剧节。
据说乌镇戏剧节有个“常识”:想遇见黄磊们吗?去似水年华吧。
打烊还要会儿,负责人邱建卫走出店门,走向面包房。
走在安静的老街上,只有灯火阑珊。远远的,一群人走过,邱建卫不经意瞄了一眼,哦,是马云,那张知晓度甚高的脸。
马云正笑眯眯地和身边人低语,很平易。忽然,有人惊呼,是马云!一群记者涌了上去。
事后,邱建卫从新闻中看到,马云当晚曾在乌镇一家羊肉面馆吃夜宵,那时或许就是去羊肉面馆的路上吧。
小镇渐渐沉入梦乡,邱建卫的互联网大会时间,与马云擦肩而过时已开启。
19日11时
马头墙小青瓦,格子窗,依水而立,小桥与亭台,几艘小船静静地停靠在主会场枕水酒店边。
11时,主题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启幕。
邱建卫在现场。这时他的身份是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酒店中心经理助理,负责会务。
枕水对岸的农家小院里,嘉报摄影记者王振宇正马力全开,伺机而动。和他一起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一个半小时以前,他就已在这里蛰伏。这里视线很好,能隔河拍到受访的嘉宾。两边都有桥,无论嘉宾从哪边进出,都可及时出击。
小院里有花草,主人家备好了茶水点心,免费提供给蹲点的记者们。电视开着,透过玻璃窗,王振宇清楚地看到开幕式直播。
此时,邵云正在新闻发布厅看直播。他是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顾问,主要负责大会期间媒体沟通协调。11时08分,他发了条微博:“在现场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现场发布’,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已是他今天发的第26条大会相关微博了,第一条发出时间是5时14分。两天前,他特意换了小米的4G手机。
他在这儿出生长大,“实惠粥铺”曾是他和母亲两代人生长的地方,他上世纪80年代住过的房子就在乌镇邮局对面。
西栅大门外沁水园客栈,老板娘也在看开幕式直播。频繁换台,看到浙江卫视、央视二套都在直播,才心满意足。老板娘姐妹仨都开了客栈,和镇上其他人一样,她们最关心互联网大会有多隆重,谁来了,“乌镇名气越大,生意会越好。”
乌镇一户居民正在家中收看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的新闻直播。
19日14时47分
油车弄口,水井旁,老人吱吱哑哑地摇着爆米花机。14时47分,王振宇兴奋地拍下马云走过石桥的画面。和马云走在一起的是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CEO法迪·切哈德。两位互联网大咖漫步乌镇,分享阿里巴巴如何参与互联网管理。切哈德非常期待将来与马云合作。
听说马云出入一定会经过这座石桥,王振宇13时就候在这。
不久,切哈德的中国秘书收到照片,说太酷了!
此时,东栅老戏台,好戏正酣。戏台对面的志愿点是十分显眼的大会元素,顾燕磊的岗位在这儿。耳听着咿咿呀呀的花鼓戏,朋友圈里时不时有小伙伴刷着大咖们的头脑风暴,顾燕磊颇有时空交错的瞬间恍惚。朋友圈谈论最多的是马云。
对这个曾在乌镇生活过4年的大佬,乌镇人感到很亲切。
十多个小时后,马云40分钟的激情演讲第一时间出现在很多乌镇人的微信朋友圈。现场人山人海,人们高举着手机拍照、拍视频。“‘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马云的霸气和信心显露无疑。”邵云马上更新了微博。
大会志愿者中有不少马云的粉丝,他们成立了微信群,有四五十人,分享马云或其他大佬在乌镇的点滴瞬间。
更多的“红牌牌”,店家们只当普通客人招呼。见惯大场面的乌镇人,习惯了。
马云和ICANNCEO法迪·切哈德边交谈,边走过乌镇石桥。
19日15时28分
15时28分,大会首日封出现在邵云的微博里。大受欢迎的还有老邮局的明信片定制,二维码轻轻一扫,就可私人定制。
老式的信封,盖着大会的纪念戳,混搭的味道,就像乌镇。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笃定,乌镇就是乌镇。文化是活的,风貌是古的,有了这个前提,乌镇装什么都合适。
老信封和纪念戳的混搭
西市河两岸有着近乎迥然的气息。包括老邮局在内,昭明书院、书场、露天电影院,这些老时光的留存都在北岸,连定胜糕、老冰棍都带着旧气息,如木心在诗中所写:“……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南岸,似水年华、步步莲花、天使私房绣、兴穆手工……带着时尚、青春的洋味儿。
“就像我做的旗袍,老的打版方式,辅以新的剪裁,无论是戏剧节还是互联网,只是对乌镇不同的剪裁。”张严平最爱乌镇这种老时光里交织的时尚,她是女红街天使私房绣的老板,这个时尚的上海女人,几乎埋在老上海旗袍堆里,门上挂着支付宝的标志牌,这是会前刚推广的。乌镇半数的商家都已开通支付宝钱包支付业务。
张恒泰剃头店是北岸一家带着浓浓民国味儿的铺子。师傅是65岁的刘慧根,老乌镇人,几十年的手艺。
老式收音机、锈斑的座椅,不时吸引着怀旧、尝鲜的人们。几个“红牌牌”也走进这片老时光。他并不认识,只一如既往地修脸剃头。
闲暇时,沐着初冬的暖阳,翻翻大会会刊。时光在他的银发上定格。
智慧碰撞的“群英会”、精彩纷呈的“故事会”、情意绵长的“鹊桥会”……网络安全、网络空间管理、金融监管……小米欲与苹果争雄、淘宝和京东别苗头……这一切在刘慧根看来都离自己有点远。他看看热闹,开开眼界,和老伙计聊聊大人物的八卦。
他的生活与互联网却很贴。他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很多来自网购,他喜欢用手机看新闻、包月看小说、玩游戏,在线听评弹、越剧,下载红歌。他还憧憬着几年后,买台电脑。
一家老茶馆内,74岁的王和启老人仔细阅读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
19日19时
乌镇之夜船菜迎宾晚宴在枕水酒店龙凤厅开场。9.9米长的红木大橹,菜单竖于小竹船头,江南饭篓篮、姑嫂饼、寸金糖、花生……陈向宏亲自担纲主题设计和菜肴研发的这席“乌镇船菜”赢得满堂彩。邵云激动不已,短短半小时,他连发8条微博:“……曾经在历史的长河里颠簸了上千年的‘船菜’,从2014年11月19日晚上起,将起身上岸至京杭大运河之畔的乌镇栖身……”
那正是乌镇人最美的记忆。夏天,游泳抓鱼、看纤夫拉纤松摇;晚上,白场上、石桥上,纳凉,讲“大头天话”;早晨,老街、老茶馆、油条豆浆、臭豆腐干嵌烧饼……那味儿至今难忘,就像这首诗:“春辞娇儿在钱塘,秋归幽州日月长,长篙纤板风雨渡,炊烟鱼虾米酒香。”
邵云转发自己19日的微博,揭秘“船菜”
晚宴后,不少“红牌牌”踱进了似水年华,邱建卫大多不认识。悠悠的爵士乐搭配着红酒、咖啡,又是一个忙碌夜。
王振宇来到枕水酒店龙凤厅。红木大橹还在,委实壮观,青花旗袍的姑娘们留下娉婷的倩影。
那些时光,从邵云们的少年记忆中走出,娉婷着,从容着,走进王振宇们眷恋的“乌镇状态”。
离开乌镇前,王振宇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照片:粉墙黛瓦,一位法国绅士,轻倚木柱,手臂惬意地搭着围栏,银发在斜阳下闪动,他叼着烟斗,一杯清茶,捧一本书。
老板娘孙阿凤觉得这一幕特别美,她用iPad为这位“极有风度”的老外拍照,并与他分享,这一幕恰被王振宇捕捉,并发表在《南湖晚报》上。这位绅士是法国信息技术对治理结构的冲击问题专家贝特朗·德·拉·夏佩尔,当时,他正在“听水问茶”喝茶。
王振宇将夏佩尔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很多朋友点赞、评论,这就是他们心中当下的“乌镇状态”,音乐里流淌着老年华,混搭着新范儿,悠闲放松,并不焦虑浮躁。
夏佩尔坐在乌镇临河一家茶馆,边工作,边抽着烟斗、喝着茶。
茶馆老板孙阿凤和夏佩尔分享照片
外籍嘉宾将具有乌镇特色的丝巾披在头上。
本文刊于今日的《江南周末》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