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虞氏旧宅游记
图文/淡似菊
去年国庆长假,自驾旅游慈溪。
4日,游览了九龙镇、慈溪古县城等地,兴致盎然,留下印象较深的,是龙山镇山下村虞氏旧宅建筑群。
该宅邸背依伏龙山,面临镇龙浦,踞“藏龙聚气”之利。
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融传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工艺精湛,堪称中国近代建筑的一朵奇葩。
2001年6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日,天气晴朗。
我们下午去时,游客甚少,按指示牌遍及所有屋宇,足迹所至,一览无遗。
宅宽59米,进深94米,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共由五进房屋组成。
前三进建于1916—1919年,以抬梁穿斗式梁架、精雕细琢的船篷轩前廊、气势恢宏的走马楼以及凤戏牡丹等传统题材雕刻,一袭古韵雅致;
后二进建于1926—1929年,以堆塑西式花卉的墙头、雕饰垂幔的檐柱、色彩艳丽的马赛克地面及简洁典雅的室内壁炉,一派西洋风格。
中间以一条长59米、宽3.6米的通道相隔,形成前后相对独立的两个整体。
并以中轴线布局,层次分明,在高墙深院内,营造了一个精致和谐的居住环境。
这是海上闻人虞洽卿(1867—1945)发迹后,在家乡为其母建造的私宅。
前三进的正厅名曰“天叙堂”,取意“叙天伦之乐”,后成了虞氏旧宅的代称。
移步其间,以现存老家具为主,恢复正厅、书房、卧室、花厅、小憩室、厨房、账房、虞母会客厅、虞母经堂等原样的陈列,从而再现了当年浙东豪宅的旧时风貌。
宅院内,还增辟虞氏生平及其建筑群的专题介绍。
让游人充分了解昔日的豪门大宅,探索近代工商业巨子生平和中国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历史文化遗存。
虞洽卿幼时家贫,6岁丧父,靠母亲编织维生;
15岁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去见老板时天下着雨,因不舍得母亲做的新布鞋,便提在手中赤脚而行,滑了一跤四脚朝天,老板看见像一只“元宝”,与上夜梦到的赤脚财神相契合,认为是个好征兆,当即录用,青睐有加,不久就给升职了。
类似这样的传说故事,在旅游中时有所闻,不过噱头而已,且姑妄听之。
抗日战争时期,虞洽卿曾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
上海沦陷后,他拒任伪职,转至大后方经营滇缅公路运输业务,创办实业,支持抗战。
他发达后,事母至孝,亦重乡谊。
现除“天叙堂”外,尚有虞母亭、虞母桥、山下小学、龙山码头等孝思不匮、造福桑梓的例证。
游览后,将近闭馆时间。
在驱车去甬城夜排挡的路上,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红似火,为我们饱览中西建筑艺术、增长地方文史知识而兴奋的心情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淡似菊,原名陈永治,退休医生,爱好阅读和写作。
往期文章
你若来得迟一点我可以等待久一点
懒下床
学车记
国学经典《容斋随笔》中的“税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