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给心理体检了 年轻人应该给心理体检了年轻人应该给心理体检了

年轻人应该给心理体检了

从今年5月份开始,浙江温州市民到市体检中心体检时,会发现增加了一项“心理体检”的项目。这个检测只需填一张表,花30分钟左右,就能知道你的心理健康状况。

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新生的心理体检悄然兴起。到2007年,北京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为新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与此同时,婚前的心理体检已经成为不少白领必备的结婚步骤。目前,广州已经有20多万人接受了这一检测。

由此可见,心理体检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仍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这“心理”该怎么检查,它对人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为此,记者连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和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参与新生心理测评的负责人,为您解读心理体检。

年轻人最该做心理体检

一般,测试者需要完成一套几十道题的问卷,然后根据得分,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各个测评量表的重心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针对测试者的整体情况;有的是为了发现测试者是否能抗压。

心理体检面向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不过,对年轻人进行心理体检的意义更为重大。”张侃进一步解释说,这一年龄段的人还没有成熟到准确把握自我的年龄,因心理状态不佳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令人忧心。

美国日前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足以说明当前美国青年人“畸形”的心理状态。8月17日,美国高校心理辅导研究会表示,他们对全美70多所高校 2.6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至少产生过一次自杀念头。其中,15%的受访者认真考虑过自杀,超过5%的人曾试图自杀。

林永和指出,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得早,但这些数据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其中的缺陷。“它没有成功地教会学生运用交流、求助等方式化解心结。”

中国青年人多是“草莓族”

反观我国现状,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容乐观。

不久前,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的满意度排在倒数第二位。一些新入职的毕业生表现出“命令不得”、“抗压能力不强”等问题,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草莓族”。这一说法是从我国台湾流行而来的。草莓外表光鲜亮丽,可质地却软绵绵的,稍一挤压就流汤流汁,变为一摊软泥,正如一些人面对困难一压就软。

不少用人单位对此深有感触。从事人力资源的杜先生告诉记者,有些刚入职的毕业生能力还可以,可你要是挑剔他几句,立马就哭,一哭就闹着撂挑子不干了。

“人的现在和未来都是由过去的点滴堆积而成,你能期盼那些经不住压力的大学生在入职后,会有改头换面的变化吗?”林永和说。

当代青年人为何心理素质如此脆弱呢?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黄洪基曾指出,如今的年轻人多是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不愁吃穿,自然很少遇到不顺心的事。即便他们见多识广,但生活相对单纯,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这造成了他们理论知识不少、应试能力挺强,但就是社会适应力太差,抗压能力有限。一旦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

林永和认为,虽然不能苛求青年在短时间内变得坚强,但原地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及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早干预收效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给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还是企业的入职心理测评都势在必行。

美国:员工入职要做心理体检

企业的入职心理测评在美国已经实行了近五十年。目前,美国500强企业有90%以上,无论是招聘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会采用一种或多种心理测评。其中,诚实度测试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明星项目”。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