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简报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简报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简报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简报

【编者按】

6月17——22日,我区有部分教师参加了淮安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阅卷工作。他们利用阅卷契机加强中考研究,阅卷结束后又聚焦中考开展研讨。这是我区部分现场阅卷教师撰写的阅卷心得,现分享给全区学科教师,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在阅卷中打开教学的

“多棱镜”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心得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梁艳萍

距离我2009年第一次参加中考阅卷,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同样的时间节点、同样的阅卷地点,同样的淮中大食堂、同样的董老师,还有同样没变的——阅卷费用。有首歌词写道“还有多少个十年能够做热血青年,还有多少个十年,能坚持当初的信念”

如果说十年前阅卷带给我更多的是新奇、自豪,那么十年后今天的阅卷留给我更多的则是思考和感悟。

在今年阅卷中,我承担的阅卷任务是第24题第2问。题目以“扫黑除恶”为背景,配上相关的漫画,并设问:“某同学认为'只要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就能维护公平、守护正义。'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该观点予以简要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评析题”,对题型的把握、答案的组织、知识的融合、思维的拓展要求都比较高,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对这道题的看法。

一、题目立意

题目以国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以评析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意识到打赢这项斗争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个人包括中学生都应从自身做起,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理性参与。通过题目也向学生传递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题目以知行统一、学思结合为原则,促进了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体现了较高的学科素养。

二、评分标准:

本题共计4分。先判断正误,如“此观点是片面的(或者错误的)得1分;肯定合理的部分:公安局机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因为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得1分;补充不足的部分如:此外还需要个人维护公平、制度保障公平、司法守护正义或者需要国家完善立法、公正司法,社会加强舆论监督、个人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涉及两个角度得2分。”

三、涉及考点

苏教版八下第三单元公平正义的守护和九下第11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题型剖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评析题,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总结了一套应对评析题的答题方法,我把它们称之为“三步走”。如:“一判断,二分析,三怎么做”;“一肯对+理由,二否错+理由,三正确的做法”等,相对于杂乱无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答案,这样的思路也行之有效,容易得分。

五、学生答题暴露的问题

1.思维立意不够深

部分学生在简单判断后,就直接回答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如“观点错误,除了需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外,还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这样就会被扣分,因为合理的部分及理由没有回答,思维的全面性和思维深度是欠缺的。

2.知识融合不够全

答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顾此失彼。要么围绕八下第七课或者第八课的某一点展开,如“个人如何维护正义”或者围绕九下依法治国某一点展开,如“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多的生命线”,这两种都会因答案不完整而失分,也反映了平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3.答题角度不够宽

部分学生答题角度不够宽,仅仅围绕立法、执法、司法的角度组织答案,忽视了社会、个人等角度。

4.语言组织不够准

不少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达能力不准确,即使写了许多字,但答不出有效答案,阅卷老师往往抓不住关键的词语,答案虽多但有效性不高。

六、几点思考:

在中考阅卷交流会中,有老师提出困惑:“时政材料我都知道,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出卷人这种设问呢?”我认为,这种心态是消极的、低效的,中考中碰到原题的几率微乎其微的,所谓“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掌握了方法,任何题目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对这个困惑的看法。

1.典型题目,精——准——细

近几年中考在检测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把握中考能力立意。就这道题而言,虽然有老师质疑给学生总结一套做题方法,套路化太过明显,有八股化的倾向,担心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散。但不可否认的是提炼出一道行之有效做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否则学生的答案往往会因为杂乱无章、思维不深、思路不全丢掉许多分。

荀子说:“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解题方法的提炼不应是老师填鸭式灌输的,而是从鲜活的教学经验及绚丽多彩的事实碎片中提取、概括和“孵化”出来的。这样学生就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自然能做到处变不惊。比如我们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方面都设置过类似的题目:“有同学认为,有了'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我们的环境问题就能解决了”。仅此一个题目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质疑,从中掌握、归纳出做题方法,那么类似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对于图表题、启示题、原因题,都应该给学生一个较为固定的答题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2.以书为本,捂——悟——晤

“问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任何题目的答案都是源于书本的。几年来中考答案凸显一个特点:答案多显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是对书本知识的整合,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时政、关注书本、关心生活,以专题为载体,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置问题,通过“捂、悟、晤”三个环境总结归纳。

如在法治专题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扫黑除恶”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我们今天复习的专题是什么?你想到的考点有哪些?此为“捂”;学生根据相关的考点,设计思维导图、尝试编制问题及答案,此为“悟”。最后老师出示考点进行补充,通过典型题目予以强化,此为“晤”。道法学科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各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我们把握了其内在联系,也就占领了教学的“制高点”。

阅卷就像一个“多棱镜”,可以从中可以折射出无数道炫目的光芒。无论是在阅卷中对答案的评判,还是在阅卷外老师们带来的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阅卷结束不是终点,我会从中汲取智慧,坚持当初的信念,向着下一个十年,再出发。

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阅卷心得

淮阴中学教育集团

清浦开明中学

本人有幸参加了

2019年淮安市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的阅卷工作,本小组的阅卷任务是第

24题第1小问。通过一周艰苦的阅卷,我对本学科的命题和教学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收获颇丰。

一、试题分析

本题选取的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背景材料,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是七下第14课中的“自我保护讲策略”。评分标准是能写出自我保护的具体策略,如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冷静机智应对、保护生命等,

从不同角度,答出三点即可。本题满分三分,人均得分

2.5分。本题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命题突显时政热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扫黑除恶”是当下时政热点话题,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其标语。这也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命题需要我国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的要求。无论从阅读量,还是从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均能让中等或以上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实际。

2.命题体现了道法学科的价值取向,突显学科的本位特色。今年道法学科考试仍然从学科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出发,体现学科的价值取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贯穿于试题始终,突显思政课堂立德树人功能的本位特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命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面向全体学生。此题主要考查了《课程标准》和2019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必须且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动笔,虽然材料涉及话题热点较多,但答案要点仍然回归于教材,从考查知识覆盖面看,广而不滥、深而不难,突出了基础,考查了能力,面向了全体学生。

二、答题情况

1.优点:本题比较基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也较强,故满分居多,人均得分较高。

2.不足:(1)审题能力不强。因为设问是“图一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有何启示”,题目已经突出了两个词语“自我保护”、“启示”。但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作答时写成了“为什么要自我保护”、“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一个大问题。

(2)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部分学生对七下第五单元《珍惜特殊保护》的知识点掌握不牢,以至于出现了不顾材料问题、随意抄书凑字数的现象。

(3)表达不规范。部分学生没掌握答题技巧,如习惯用口语化的语言答题,像拉家常,而非政治学科术语,难找采分点;或组织答案的语句不完整,出现断句等等。

(4)部分学生字迹不清,辨识较难,给阅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价值引领

此题主要考查“青少年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

仅仅满足于知识归纳、灌输知识要点,而要把道法学科的立德树人功能摆在首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教学中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二要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注重能力培养

本次试题综合考查了课标中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层面的知识,凸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坚持树立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分析讲解试卷时,要有意识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审题,掌握审题、解题的一般步骤,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要突出主干知识学习,注重基础知识掌握

本题可以在书本上找到依据的。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

要努力采用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道法课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因而要根据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多层次理解掌握,加强对主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考前

“临时抱佛脚”、“小聪明”、“猜题押题”,缺乏扎实的知识功底,是

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

四要加强书写练习,克服字迹潦草现象。

本人此次参加阅卷工作,获益匪浅,我们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地进步。

遵循课改精神,提升学科素养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心得

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清河开明中学

吴静静

今年是本人第三次参加中考阅卷,本次阅卷内容是

25-2

,也是今年中考阅卷难度最大的一题,通过本次阅卷,总结分析了在阅卷过程中所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希望能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寻找明晰的方向:

一、命题方面

本题紧扣新课标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的要求,将九年级下册教材第15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内容与“中美贸易战”这一

时政热点话题完美融合。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对时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着重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题难度中等,满分

4分,得分率(含零/除零)2.04/2.26分。

本题的设问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要求“模拟中方新闻发言人,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就中方立场阐明理由”。审题上设置了小障碍,学生需要将设问与所给的材料相结合,紧扣材料中的“不想、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从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一题两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多元、开放

的标准,遵循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的要求,围绕

“不想、不愿打”分别从经济全球化、时代主题、解决方式设置答案

。其实这三个角度与第

15课三框的内容也

一一对应。围绕

“不怕打”从中国的底气角度设置答案,这一点则分别在三框内容中都有所体现。

二、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字迹潦草,几乎无法辨认。很多学生的书写比较差,字迹潦草,辨认困难,大大增加了阅卷难度。

答题不规范,不分点。阅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答案不分点,正确和不正确的答案混杂在一起,容易被忽视。如果再加上第一条字迹的问题,那么得分上会相对吃亏。

审题不清晰,答非所问。有一些学生答案是随便写的,态度不端正。其中

“树立全球观念,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一答案出现频率较高,这一类学生在审题时不严谨,只看到了小标题,忽视了背景材料和题目。看题不仔细,读题不认真。

过度答题,答案字数非常多,重点不突出。一个

4分题,正常4点就够了。但是很多学生写的密密麻麻,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抄了

上去。这样做固然能帮助网罗得分,但是也反映出学生对于审题、答题的不确定性。

答题角度不全面,没有紧扣材料中的

“不想、不愿打”和“不怕打”回答问题,侧重点不一,反映出学生对于本题的设问和材料缺乏整合分析意识。有些学生一个角度答7-8条

,但因为只有一个角度,只能拿到

1分。学生的角度意识还不足,或者说对于从不同角度分析缺乏必要的认知。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从初一开始,就应该规范学生的书写意识和分点答题意识,通过训练增强多角度思考题目的意识和能力。

(2)日常教学需要紧扣时政,将时政热点紧紧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道题目,每一个细节中,从理论上对时政多角度分析,注重知识迁移,让教材活起来,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拥有时代感、立体感。尤其是初三复习的时候,要把时政热点带入课堂,让学生围绕时政热点,自己出题,增加对于时政资料的熟悉度。所给的时政资料要围绕主题,适当选择典型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分析。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材料源于生活,答案来自课本,必须让学生懂得一些答题技巧,比如如何审题,如何从材料中确定所使用的知识点,又如何完整地组织答案等等。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带着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抽丝剥茧。尤其是对于材料和题目的融合分析,一题两问的转化。初三复习阶段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中考题型的练习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晓中考各种题型的特点,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4)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解题方法训练到一定程度,需要对学生基本的读题、组织答案的能力

进行提升。

)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关注时政新闻,同时也要多研究中考题型,广泛收集中考的新信息,把握中考新动向,做到目标明确。时政资料不能过于精简,要反复斟酌、仔细筛选。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心得

淮阴中学教育集团

清浦开明中学

2019年6月18日,淮安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的阅卷工作正式开始,

我们小组的阅卷任务是第

25题第3小题

,均分为

3.77。第一次参加中考阅卷,受益良多:

一、命题方面

该问题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素材、进行设计,坚持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问题的设置围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的主题,分三个板块:

“感悟生活变化”、“树立全球观念”、“筑梦美好未来”

,问题不拘泥于微观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开放性,指向性更加明确、集中。学生作答思维跨越小,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效避免了审题错误,充分保证了学生作答方向的准确性,增强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阅卷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答题情况

审题不清似乎是难以治愈的通病。由于审题不清,学生多出现以下问题:

题目问的是树立什么理想,学生写成了理想的含义。

答题方向不清,题目中要求写个人理想和行动计划,不少学生却答成了中国梦的内容。

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将历史答案写在了答题区。

学生答题时,欠缺的不仅是基础知识,也缺少答题思维。部分学生即使带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材料,却无法组织完整的、有效的答案。不能从本学科的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往往写下了较为单一的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这题

似乎都会答,但却得不到满分的尴尬局面。

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字迹潦草,语言混乱。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要把《中考说明》中的例题和历年来一些中考题的答案进行研究,指导联系实际,千万不能死搬答案

应指导学生根据情景材料答题。

同时还要加强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练、精讲,反对题海战术。要联系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在内容上要选一些既反映

“双基",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题目

;在练习上要做到举一反三,变换各种角度分析训练;在评讲时,要讲清答题的思路,讲清学生失分的原因;同时在平时的应试训练过程中,对于网上阅卷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情况要及时提醒

,严格要求,

反复矫正,做到规范答题,养成良好答题习惯。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背诵知识点,但却无法去背政治思维,只能靠学生在学习中顿悟。老师进行答题方法指导,创造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只可意会的状态中感受政治思维。

中考有基本的命题方向,也有自己的命题规律,我们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基本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自身也要多关注时政新闻,多研究中考题型,广泛收集中考的新信息,把握中考新动向。只要做到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提升。

激发情趣

夯实基础

方法指导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阅卷体会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郑金丽

紧张的中考结束之后,本次阅卷,任务重,压力大。过程虽然辛苦,但通过本次阅卷,我对阅卷流程、评分标准、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学科的命题和教学都有了更深层的认知,感慨和收获颇丰。下面就把本次阅卷的几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年我的阅卷任务是第24题第1小问,本题以“扫黑除恶”为背景材料,以漫画的形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问,“图一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有何启示”,切入点小,利于学生答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范围明确,知识点全面。突出了德育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统一,充分发挥了考试的育人功能。

一、评分标准

本题满分三分,要求考生能写出自我保护的具体策略,如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冷静机智应对、保护生命等,只要考生能从不同角度,写出三点即可。本题满分三分,人均得分2.5分。

涉及考点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七下第14课中的“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

三、阅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晰,答非所问。本题设问是“图一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有何启示”,题目已经突出了两个词语“自我保护”、“启示”。但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作答时写成了“为什么要自我保护”、“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一个大问题。

2.答题不规范,不分点。阅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答案不分点,正确和不正确的答案混杂在一起,很容易被忽视掉。

3.字迹潦草,几乎无法辨认。很多学生的书写非常差,有些字一眼看上去没有老师能认识的,只能通过猜测或者看形状像什么字,大大增加了阅卷难度。

四、关于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心态,可以从其作为中考科目的重要性角度或对人生的指导意义角度。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联系时政热点、联系学生实际等多种形式呈现。

2.夯实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必定没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提炼、整合,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规律指导下的学习。

3.加强答题方法指导。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结合中考精讲精练,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指导。辅导学生学会审题,严谨答题,语言精练,条理清晰,尽量使用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术语。教师还要多研究各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规律。

总之,我们要以不变(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应万变(中考命题专家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中考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课堂45分钟的效益提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