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都知道心理健康重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大学生出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都知道心理健康重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大学生出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都知道心理健康重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大学生出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都知道心理健康重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大学生出问题

过完好好爱别人的“520”,很快就迎来了好好爱自己的“525”——每年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这个日子取“525”的谐音“我爱我”,鼓励大学生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点击可浏览,欢迎关注视频号“晴日心身”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越来越受到各家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可这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而是主要来自几个血的教训

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了轰动全国的“

马加爵案件

”。这起案件震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高度关注。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在此之后,与大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相关的负性事件频繁发生:北大学子弑母案,北大女生疑遭男友pua后自杀事件、复旦投毒案、中科院研究生遭同学刺杀、济南女大学生留遗书自杀……

这些事件每每令人震惊、不解,在大众的眼里,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天子骄子”,为什么他们中有那么多人会出现心理异常或心理扭曲?

除了恶性事件外,另一个令大众哗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事件是一组调查数据。

2016年,北大副教授徐凯文在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上,称他对北京大学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心理调查,

发现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

徐凯文教授因此提出了“空心病”这个概念,认为这是一种“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即明明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生活和个人条件优越,但内心却无比空洞、迷茫、压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按照徐凯文教授的形容,“空心病”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常见。如果他们长期找不到具体的人生目标,深受负性情绪的折磨,最终很可能会轻生!

(关于“空心病”的分析文章:

“空心病”的提出者徐凯文教授:青少年心理健康出问题是全社会心态合谋的结果

而且,目前学生群体的精神心理障碍罹患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成了避不开的重要问题。这不但影响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也左右了社会和祖国事业的发展。

可心理健康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大学生自己没有客观、理性、深入的认识,不懂得提高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能力的话,等到父母、老师觉察到他们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所以,“525,我爱我”这个日子和谐音梗真的选得很好,大学生们刚步入成年,脱离家庭,即将步入社会,他们急需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维护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

那具体有哪些办法和切入点呢?以下基于多年来学生抑郁症、双相障碍和成瘾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提出几个建议:

,大学生群体应积极了解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

每隔一段时间注意觉察自己是否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虽然大学生们都经过小学到高中的学科知识考验,但大部分人对于抑郁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仍处于道听途说、随大流的认知层次。

看到身边人有某些特定表现时,他们可能会轻易地猜测,甚至贴标签“他是不是抑郁了?他是不是有强迫症?”

但另一方面,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抑郁”“强迫症”这些词汇又被调侃化了,年轻人们动不动就说“我有强迫症”“我抑郁了”。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某些大学生真正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时,对此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只是状态不好;或者因为“病耻感”而羞于让别人知道而不敢及时求助、就诊。

另外,如果有条件,或者所在的学校有相关活动的话,

在5.25这一天,大学生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应该是去接受一次全面的、科学的、深入的心理健康状态测评,也就是接受“心理体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体检结果好,这自然是好事。如果结果显示可能有心理问题,这让我们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并能从中获得心理提升,更是一桩值得庆贺的事。

而且,个体的精神心理是动态变化的,这一个阶段精神心理没有问题,不代表遇到某些挫折或应激事件时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加强自我觉察、定期接受心理体检很重要。

如果所在的学校已经开始推行学生抑郁症筛查,请大家一定要诚实、认真地应对。

,大学生可以对近年来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新发现有所涉猎,尤其是

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

上面第一点说了大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可能很多人理解的就是主流精神科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主流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心理学、正念疗法等等。

以上这些固然可以去了解、涉猎,但不应停留于此。因为这些主流的传统知识只能代表精神心理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而且往往是比较表层的方面。

病理性记忆

记忆再巩固理论

的角度,再结合我们深度催眠下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来看,大部分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的根源是心理社会因素。

尤其是抑郁症,病因是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形成的病理性记忆。

而这些心理创伤大部分储存于个体的内隐记忆层面,简单而言就相当于大众所说的“潜意识”,患者和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无法回想起来。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更容易对自己可能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而不是灾难化思维,又或者受到部分主流精神科医生的影响,认为是自己天生有缺陷、遗传出了问题。

也正因有了这个认识,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去了解关于“心理创伤”的书籍和科学信息,掌握一些避免刺激心理创伤、逐步修复心理创伤的方法。

在临床中,学生精神心理患者的常见心理创伤来自于这几个方面:

原生家庭

;比如父母或其他亲人的严厉要求、语言暴力或长期的忽视、不理解、甚至贬低等等;

;比如成绩反复受挫,受到同学排挤、嘲笑、甚至校园欺凌,或者是个别老师的教育方式太严格粗暴,或有辱骂、体罚、不公平对待等等;

社会或互联网

;比如受到网友的“人肉”或攻击,浏览互联网时接触到令其心理严重不适的信息,包括接触恐怖、血腥、暴力的影视动漫作品、电子游戏或书籍等等。

部分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开始阅读

哲学书籍

,过早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如何面对死亡。但又因自身阅历不足,再加上曾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很容易得出负性、消极而不理性的答案,从而加深心理上的压抑,增大自杀的风险。

另外,部分由抑郁症患者、或有过重大精神创伤的患者在未痊愈时所写的书籍,也可能对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比如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

《人间失格》

、台湾作者林奕含所写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等。大学生谨慎选择。

大学生们可以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察自己曾遭受过哪些心理创伤,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时,要避免陷入灾难化思维和扭曲的认知中。

有些人在长期遭受心理创伤后,出现了一定的偏执型人格,表现为敏感、多疑、容易将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固执己见等等。

如果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有时有这些表现,最好要加强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有意识地遇事学会综合性归因。

遭遇挫折或人际冲突时,既看到客观的因素,也寻找自身的不足问题,得出综合的原因分析。

而自我反省并非自责、自罪。这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容易导致焦虑、抑郁、自我否定。而自我反省则是理性地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寻求办法去改变、提升。

若能做到综合性归因和自我反省这两点,这有助于练就越挫越勇的高逆商,这是获得真正成功最必不可少的因素!

另外,即便患上了精神心理障碍,也不必消极。患病只是漫长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尽量理性、积极地应对,是完全有可能走向康复,甚至彻底停药的。

如果具备了“坏事变好事”的意识、能力和智慧,患病经历还可以成为人生财富。

,对于没有明显精神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来说,

可积极学习一些调整负性情绪的方法,加强预防。

比如正念冥想、适当的运动、放松方法等等,还有我提出来的“六六大顺法”(ASRPAS)。这都有助于大家更理性、更有逻辑性地摆脱负性情绪。

(了解六六大顺法(ASRPAS)可点击回看:

一定要收藏的独家6步心理药方!

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很重要。最好远离高糖、高脂食品,若能坚持低碳饮食就更好了。

感兴趣的同学可参照《谷物大脑》一书,并根据自身情况、医生的建议,综合地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比高中小,很多人一到晚上总爱熬夜玩手机、打游戏,影响第二天的状态。而且黑白颠倒的作息相对容易导致失眠。

而失眠又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主要征兆之一。

所以,保持睡眠充足,如果出现失眠、又自我调整不奏效的话,务必及时求助相关心理老师或心理机构,必要时可到精神科就诊,利用药物打破恶性循环。

第四,大学生最好掌握学习障碍和高效学习的相关知识。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若大学取得优异的成绩,无疑有助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但大学校园里,出现学习障碍的学生比例并不低,长期挂科、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考试焦虑或考试恐惧等,这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

可能有人说,学习不好跟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这当然有一定的联系。

对于父母要求严厉、自我要求较高、甚至追求完美的学生来说,如果严重的学习障碍长期得不到解决,非常容易继发抑郁症状。如果问题还是得不到有效缓解,就很有可能确诊抑郁症,或双相障碍。

若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学习障碍出现的初期就利用相关方法调整,不但能预防精神心理问题,还有助于塑造出高效学习的状态。

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当面对真正的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时,我们最好不要用这个节日的主旨去安慰他们。

甚至这个节日本身就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加强他们的病耻感。所以,在精神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患者面前,最好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或者不要提及。

因为他们深受精神心理障碍的折磨,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下,其思维内容的性质也趋于负性,极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比如,抑郁症患者在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后,陷入完全的内归因,自卑、自责,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个废物。

如果这时还拿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主旨,比如“爱自己”“接纳自己”“体验自己的价值、乐观自信、宽容友爱”去开导他们,他们很可能会感到更加失落,认为别人指责他们不够乐观、不够宽容。

又或者会加深他们的病耻感,认为自己真的太没用了,连人人都在说的简单道理都做不到。这样的话语和精神对于他们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可以说是“心灵毒汤”。

还有的人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希望去开导身边的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这作用也是不大的,甚至适得其反。

积极心理学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对大众心身健康及精神心理问题的预防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但它最突出的贡献在于预防,在于维护普罗大众的心理健康,而不是针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算要用,也最好是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缓解,认知比较理性,情绪恢复平稳、甚至有点愉悦的时候,再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去影响他们,并且一定要注意表达技巧。

因此总的来说,精神心理障碍的亲朋好友切勿盲目使用积极心理学来引导患者,以免引发不良影响。

最后,

希望广大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跨学科学习。

很多大学生的学习主观意识没有高中时那么强烈,不少人只是为了混个毕业证、学位证,根本不当回事,觉得大学教的知识根本没用。

其实,大学校园能提供的不只有课本知识,还有各种校内外实践、研究、校友、教授等方面的资源。懂得充分利用的人,可以实现综合化的提升、甚至是蜕变。

大学生面对的真实社会是复杂的,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多元的,只要一个人综合能力强,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才更有机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立足,并实现自我价值。

而跨学科思维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向青少年、学生所强调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4次产业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懂得某一门学科的人很容易被取代,只有整合相关学科,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创新,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希望大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人生奋斗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热门文章:

网传科研发现抑郁症是疱疹病毒引起的?它只是可能参与了中间环节

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是学渣,只能躺平认命?其实他不懂真正的科学育儿

5.20|“潜力股”男生都有这5个特质,向你表白的他具备了吗?

热门视频

欢迎关注视频号“晴日心身

我们已开通了晴日知识课堂,可扫二维码进入

购买高级会员,一年内免费畅享所有专栏内容

每周一至周六晚10时实时推送,敬请关注!

本机构只通过微信进行咨询预约,暂不提供电话咨询。

详情点击:

咨询预约流程

由于咨询人数较多,晴日心身咨询助理微信号的统一回复时间如下:

工作日10时,15时,21时

节假日15时,21时

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本文版权为【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