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

一、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自我调节

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三、心理咨询基本知识

四、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五、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六、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简介

一、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自我调节

1、从中学到大学,你该如何适应?

踏入大学,对刚完成中学的你必是人生一大转变,

因你将要适应“陌生”的大学生活——除了学习方式外,校园生活,社交圈子,甚至个人生活习惯,都有或多或少的转变。

新生入学后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

其原因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了冲突,产生心理落差;

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全新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因而产生困惑而导致心理失衡;

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以前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相冲突,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诱因,

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这种因心理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存在时间因新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而长短不一。

部分新生心理素质较差,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调适,严重的还可能长期不能适应,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产生,甚至因此而退学。

作为新生自己一旦感觉有此苗头,应以客观、积极的态度进行转变,但是,你会发现这些转变虽然颇具挑战性,但也会给你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

例如校舍环境的优美、可以学你喜欢的专业、有很多机会组织或参加各类的活动、可以通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来锻炼自己、集体宿舍生活可以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成为大学生,可以说各位同学都已经长大了,必须独立自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例如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表,计划自己的未来。

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新的校园生活呢?可以参考以下提供的意见。

①认清目标

弄清楚自己的长远的目标是什么?

短期的目标是什么?

并计划如何可以达到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②自己“当家作主”

要明白将来的成功与否、快乐与否,是自己的责任,是由自己操纵的。

所以要建立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妥善安排有限的时间。

善于利用时间,认真计划自己的学习、娱乐、课外活动、社交生活,免得浪费光阴。

遇到困难,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③建立社交网络

多认识新的朋友、老师,

他们不但可以给你支持,

更加可以与你分享经验、意见、

甚至内心世界,

给你在茫茫路上作出指引,为你的校园生活添上色彩。

④主动的学习方法

大学要求主动的学习模式。

不再只是简单地接收老师讲授及书本提供的信息,

而是要主动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提出论点,积极实践;

建立论点,也必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

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如何思考,

培养自己的惯性的思维模式,将有助于自己学习方法质的飞跃。

⑤全面发展

只重视读书,缺乏其他的经验,会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

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在智力、情绪、社交、心理、体能等几个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所以同学必须通过不同的活动和学习的体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不但要拥有逻辑思维和稳定情绪,同时也要有健康的体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一颗平静而且懂得欣赏人间真、善、美的心灵。

参加校内及校外的不同活动吧,这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简单路径。

⑥树立适当的期望值

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新生在中学阶段,对于上大学,有着一种心理期待比较高想想状态。

而进入大学后,出现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时,许多新生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纳新的自我。

其次新生入学后,心里要有目标准备,要经常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

另外,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心理落差和失衡。

离开中学校园,踏入大学,难免有很多的焦虑和压力,未必能马上适应新的生活模式。

如有需要,可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信你很快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感受到大学生是个人及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也是将来勾起你很多美好回忆的人生阶段!

2、当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时,怎么办?

当发现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他人差距较大时,

有时会感到一些不平衡和不快乐,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但是如果这种心理超出一定的限度,导致了自卑心理,就成了一种偏差,要想办法矫正了。

办法一

认知调节法

要纠正“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观念,

认识到贫穷并不是耻辱,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进而树立“人穷志不穷”的自信心,

把目光放远点,把精力放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上。

办法二

目标转移法

你虽然经济不富裕,

但是在其它方面(如人品、才华、能力等)一定有富裕的地方,

找到这些地方,并力争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加优秀。

办法三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一方面,解决经济困难;

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证明你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3、当你因遭受打击或失败而感到挫折感时,怎么办?

挫折感是指人们因愿望没有实现,目标没有达到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以及沮丧、抑郁、苦闷、悲伤等情绪反应。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因此挫折感几乎是人人都要体验的。关键是如何尽快从挫折感的阴影中走出来。

办法一

“成功之母”观念法成

牢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古训,

不要被情绪过多地影响自己,

而是要冷静、理智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积极寻求战胜困难、达到目标的新途径。

办法二

宣泄法

通过哭喊、运动、找人倾诉等合理途径把心中的郁闷和苦恼宣泄出来,

对恢复心理平衡有很大的帮助。

办法三

“与往事干杯”法

暂时回避一下引起挫折的事情,放一放,冷一冷,

有助于恢复心情。

必要的话,干脆放弃这些事情,从事一个新的活动,

使自己没有余暇和心思来回顾既往,把往事逐渐淡忘,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当你为朋友较少而烦恼,或者很想认识新朋友但不知如何结交时,怎么办?

朋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你去主动结交的。

结交新朋友的前提条件是要对他人抱有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须经过一个从初步接触到逐渐了解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时间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

办法一

没事找事法

寻找机会,请求对方帮助做一件小事情,

并真诚地说声“谢谢”,

可以将双方的关系迅速拉近。

办法二

间接接触法

通过委托一个熟悉对方的朋友做中间人来认识和接近对方。

办法三

记名字法

记住对方的名字,再次见面时主动、大声地喊出对方的名字。

对方会对你产生巨大的好感。

办法四

自报家门法

主动走到对方面前做一个自我介绍,虽然有时候有些唐突,但也不失为认识新朋友的最直接的方法。

5、如果你对某些同学的生活习惯、性格、观念等无法接受,怎么办?

芸芸众生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你对有的人不接受、不认同是很正常的。

但关键是,第一,你的看法和态度应该是客观、理智的,千万不能建立在狭隘和偏见之上;

第二,不认同并不妨碍和谐相处。同学之间相处始终要以团结友爱为第一原则,你不能因此而破坏了大家相处的和谐气氛。

办法一

换位思考法

暂时放弃自己的立场,想办法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对方,

你也许就会发现,对方的特点和表现也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你对他是误解或是有一定的偏见。

办法二

办法二难得糊涂

抱着求同存异的宽容态度,对无关原则的事情,睁一眼闭一眼,不要计较太多。

办法三

交往契约法

你把你的看法坦诚地和对方交流,通过协商调整各自的行为方式,订立一个大家都接受的交往规则,大家按规则相处。

6、当你因失恋而感到痛苦时,怎么办?

为失恋而痛苦是正常的

但是,

你应该明白几个

心理规律

(1)并没有什么感情是永恒不变的,来了的可以去,去了的还可以来,爱情也一样;

(2)人类的感情需要是多方面的,失去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团队之情在,它们更需要你珍惜;

(3)人类消化痛苦的能力也是相当强大的,大多数人对失去亲人的痛苦都能很快适应,何况是失去爱情呢。

办法一

反向认知法

要想想失恋的“好处”。

失恋证明你们的感情条件并不成熟,你和他(她)并不合适。

因此早失恋可以使你避免晚分手的更大痛苦。所以,你要为失恋庆幸。

办法二

躲避法

短期内,尽量不要再见到你的失恋对象.

办法三

宣泄法

把心中的痛苦哭出来、喊出来,甚至骂出来,向你的亲人或朋友诉说出来,

你会觉得舒服很多。

办法四

心像转移法

把你的爱情故事和所有心情写出来,

然后同所有和这段感情有关的东西一起收藏起来。

过几年再看,你不会哭,而是会笑。

办法五

时间法

只要你不去想着轻生或报复,稍微忍耐下去,你会发现正像你当年慢慢地爱上他(她)一样,你也会慢慢地不爱他(她)。

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国内学者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兴趣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

既能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也能愉快地接纳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或暂时存在的不足,

对自己不会提出过高的无法达到的要求,生活目标和理想比较切合实际。

2.接受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

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既能与挚友相聚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感;

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

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主动地去适应现实、改造现实。

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

并在生活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

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并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的情绪占主导地位,

当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

能够自己进行调节和控制,同时也能够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分追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对于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都感到满意。

6.人格完整和谐。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人格作为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和谐地表现出来,

思维方式比较合理适中、不偏颇,待人接物的态度恰当灵活,并能够与社会的步调保持一致。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一般常用智力测验的结果来表示智力的发展水平,智商低于70的为智力落后。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心理健康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水平,只要保持在基本的水平之上就可以了。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同年龄多数人所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而不是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

三、心理咨询基本知识

1.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

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主要以面谈的方式,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更有效地解决成长的烦恼或挫折,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长更为自主、积极地迈向自我实现。

2.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

高校心理咨询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类:

(1)心理发展咨询。

主要针对心理无明显冲突,基本能适应大学环境和生活的学生。目的是帮助咨询者更好地认识自我,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2)心理适应咨询。

主要针对心理基本健康,但在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有各种烦恼和冲突的学生。目的是帮助咨询者排除心理烦扰,缓解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

3.心理咨询,该做些什么准备?

(1)咨询者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

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

若来访者没有沟通的愿望,是不会情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2)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为来访者的隐私保密(除有危及生命安全的例外)。

(3)咨询者最好有自助意识。

心理咨询除有心理老师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咨询者积极主动配合。

(4)咨询者勿急于追求效果,欲速则不达。

心理困扰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比如人际交往困扰,有的咨询者出现困扰的原因是因为性格偏内向、怕别人讥笑、拒绝与人交往引起的,咨询时首先要打破这一循环链,使咨询者改变自身看法,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

(5)理解咨询的时间限定。

咨询一次约50分钟,若时间长、内容多,不便于咨询者清晰地理解接受主要问题的核心部分。

4.怎样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首先,要对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么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对待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同学要多关怀而不是回避和歧视。

其次,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

判定心理疾病可依据三个标志:

(1)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

也就是是否与周围的环境一致。

(2)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正常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活动都是协调一致的,人的认知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

如果知、情、意失调,不仅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虽经别人帮助和分析,仍坚持己见,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这人已患了某种心理疾病。

(3)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

人的个性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个性特征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态了。

如,一个人本来很活泼,性格很开朗,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表情呆板、忧郁沮丧,甚至悲观厌世。

第三,要坚信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

尽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

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学,不要过分地惧怕、恐惧,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强信心,

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在心理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够治好。

第四,要坚持心理治疗。

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

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不要觉得内疚或麻烦别人。

及时寻求帮助和坚持心理治疗和咨询有助于尽快恢复健康。

四、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

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

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

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

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念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得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

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或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

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

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觉得累”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

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和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五、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有效地化解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常见的方法有:

1、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

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2、放松调节。

大学生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紧张不安感。

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

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3、想象调节。

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

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

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

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

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4、适当宣泄。

所谓适当宣泄,是指在适当的场合或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效排解心中不良情绪。

调节情绪不等于压抑情绪,而是使其得到适当的宣泄。

哭泣。当面临巨大的打击,心理无法承受时,不要强行压抑自己,可以采取自然哭泣法,发泄自己不良的情绪。

找个适当的场所放声大哭,这也是一种缓解紧张、压抑、郁闷等情绪的方法。

倾诉。与人交流也是排遣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感到烦闷,不快时,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聊天等方式,与好朋友、父母、老师及心理咨询员交谈,来倾诉自己的委屈、不幸,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5、运动调节。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质量作为基础。

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假如你觉得自己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那你就应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

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你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如果你感到自己胆子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怕难为情,那应多参加游泳、溜冰等项目的活动。

这些活动要求人们不断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

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你的胆子自然会大,处事也老练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处理事情常常犹豫不决、不够果断,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

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良机,遭到失败,久练能帮助你增强果断的个性特征。

倘若你发现自己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那就应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

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以改善。

如果你感到自己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得事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活动如跳绳、俯卧撑、跑步等体育项目。

坚持锻炼一段时期,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假如你感到自己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过度紧张失常,就应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

因为赛场形式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

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学习、工作带来益处。

需要补充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的要求。

每次锻炼应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也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一般以3个月为一周期,至少需进行两个周期的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6、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当你发现自己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帮助时,或者也不能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得到想要的帮助时,我们建议你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六、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简介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于2006年9月,

是经学校批准成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

中心现有办公用房约1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余万元,包括专业型沙盘,音乐放松治疗系统,心理测量软件系统,快乐芯放松软件系统、团体辅导箱等专业器材,另有杂志300多册,光盘60张。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用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全面开展教学、测量、咨询、研究、培训工作,内设教师办公室、咨询接待室、个别咨询室、沙盘治疗室、团体辅导室,

目前,中心设备相对齐全,环境温馨怡人,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心理老师将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积极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帮助。

◆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工作原则,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基于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面对全体,积极辅导,分层次、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服务对象

全院在校师生

◆服务承诺

尊重、保密、热情、真诚、助人自助.

◆咨询时间、地点、预约方式

教师办公电话

020-36552322(北校区)

020-61362269(南校区)

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2:00,下午14:00-16:20(北校区)

上午8:00-11:40,下午14:00-17:10(南校区)

2.为保证咨询工作有序进行,想面谈咨询的学生需提前预约。

电话预约:

020-36552321(北校区)

020-61362269(南校区)

预约时间为

周一至周五下午15:50-17:30,晚上19:00-21:00

3.咨询地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

北校区:

临建楼二楼即电信营业厅楼上212室

南校区:图书馆一楼自习室旁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18.9

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20-81899120(24小时)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10-82951332(24小时)

深圳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755-2562945(8:00—23:00)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北校:

36552322(8:30—12:00;14:00—16:30)

南校:61362269(8:00—11:40;14:00—17:10)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