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到底健不健康?今天我们抛开情感,用科学说话,跟360常识网看看那些关于辣椒的是是非非。
这个说法,其实是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热门研究的误读。研究人员收集了中国不同地区近50万人的信息,并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相比每周吃辣少于一次的人,每一两天吃一顿辣的人,死亡率低了14%;经常吃辣的人,患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风险也更低。
不过拿这个研究当「免死金牌」并不可靠,因为这类「前瞻性」研究,只能说明「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吃辣相关的其他因素导致了死亡率的降低。
吃辣可能有益,但如果专门为了健康长寿而吃,证据不足哇。
确实!因为人类本质上是&"hellip;&"hellip;受虐狂。辣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通过作用于痛觉纤维的受体,刺激痛觉传导的神经通路来被感知。这个过程会持续不断地释放内啡肽。这种物质会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情绪亢奋,产生吃辣后的快感,让你欲罢不能。吃辣时,从口腔到胃都感觉火辣辣,所以很多人担心:胃是不是受伤了?其实,有研究表明,少量辣椒素能够加快胃部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胃黏液的分泌,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甚至还可以促使胃癌细胞凋亡!
但长期过量吃辣,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也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过量辣椒会增加胃壁内的血流量,使血管充血扩张,如果本身有胃炎或胃溃疡,会增加出血风险。
总之,小辣养胃,「变态辣」伤身呐。
除了口腔,肛门上也有辣椒素受体。所以大量吃辣时,辣椒素随着粪便到达肛门,会感到「菊花」火烧火燎,甚至有痛痛的感觉。至于为什么吃辣会拉肚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可能是过量辣椒素引起胃蠕动过快引起的,从导致腹泻;也可能是结肠细胞受辣椒素刺激,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粪便不能成形,拉稀了;还有可能是食品卫生问题&"hellip;&"hellip;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辣椒是长痘痘的直接原因,但吃辣同时一起吃进去的高糖重油食物#甜饮料、牛油、红肉、内脏,可都是板上钉钉的长痘元凶。很多人吃完辣椒会脸红,尤其是敏感皮。这是由于辣椒素激活受体,调控皮肤的温度和血流量,使面颊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
从这个角度来讲,吃辣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你面色红润。
另外辣椒绝对算「营养丰富、抗氧化」,对皮肤有益的维生素C、B,胡萝卜素含量也都不低。不过皮肤好这件事真的是七分天注定,人家川渝妹子的好皮肤,主要还是环境+基因的综合作用啊!
虽然有相关研究表明,辣椒素对减脂和提升运动表现有很好的效果;但首先,辣椒素可不等于辣火锅;即使直接吃辣椒素,想要发挥减肥效果,也得动起来才更有效果呢!其次,辣椒中的大多数的香辛类物质,不溶于水,只溶于油一类的有机溶剂,所以辣菜要想好吃,必须下重油!麻辣小龙虾、水煮肉片、牛油火锅、回锅肉&"hellip;&"hellip;这些当然不能减肥!这些菜脂肪含量爆表,加上辣菜开胃下饭,多长二两肉一点问题没有。
辣椒素不溶于水,所以喝再多水也解不了辣;喝牛奶有效。牛奶中的酪蛋白能把辣椒素包裹起来带走。而且牛奶含有脂肪,能够溶解部分辣椒素,尤其是对刚入口的辣椒素,作用比较明显。有人验证了牛奶、醋、紫苏油、糖水的解辣效果,牛奶效果最好(也最有实际操作意义),糖水没什么用。如果手边没有牛奶,用水漱口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是冰水,能稍微缓解下口腔的灼热感。
综上所述,低温的全脂牛奶是「解辣冠军」。
吃辣本身并没有不健康,只是很多辣菜重油重盐,这些才是不健康的根本。鲜辣椒本身很有营养,尤其是维生素C,更是蔬菜中的佼佼者。炒菜时放一点鲜辣椒,提味又健康;另外,比起辣椒油,口感清爽的泡椒、没有过分脂肪的辣椒粉,也是更好的选择。
咦,说来说去好像还是把牛油锅、麻辣烫、水煮肉片&"hellip;&"hellip;排除在外了。好吧,还是那句话:偶尔吃吃没关系,天天开心最重要!
&"ldquo; 你擦便便需要几张手纸?一两张搞定,还是得用三五张?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热帖:擦便便要3张纸说明身体湿气太重,需要&"ldquo;除湿&"rdquo;,而湿气是&"ldquo;百病之源&"rdquo;。门诊当中,十个人中有八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不适症状是因为&"ldquo;湿气重&"rdquo;,大部分人都按照网上的说法喝红豆薏仁水来祛湿,有不少人却是越喝越&"ldquo;上火&"rdquo;。门诊中常见的一些关于&"ldquo;祛湿&"rdquo;的误区有哪些呢?希望通过广而告之,引起大家的注意。
误区一
体内湿气是百病之源
网上说,湿气是现代人&"ldquo;百病之源&"rdquo;,正是由于现代人肉吃得太多,食物有污染,且运动量少,所以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伤及脾胃,最终带来诸多疾病。而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ldquo;六淫邪气&"rdquo;中,中医最怕的就是&"ldquo;湿邪&"rdquo;。很多来看门诊的患者,都会自说自话,说自己身上湿气重,不过大部分人都是&"ldquo;望文生义&"rdquo;,或者从网上看来的。
很多人认为,&"ldquo;湿邪&"rdquo;可能引起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屈伸不利;&"ldquo;内湿&"rdquo;还表现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会有口淡、食欲下降的表现,胸腹部还会感到很闷,也容易拉肚子,或者出现功能性胃肠炎发作的情况。
事实上,在中医看来,这些症状都不能单单用&"ldquo;湿&"rdquo;来解释。&"ldquo;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rdquo;。对于人体来说,&"ldquo;六淫&"rdquo;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其中不少都会&"ldquo;合作&"rdquo;。现代人病因复杂,也不只是和湿有关,一味祛湿更是要不得。另外,在秋冬季节,大部分人更容易被燥邪所伤,所以此时讲究滋阴润肺,而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来祛湿,那简直是&"ldquo;火上浇油&"rdquo;。
误区二
大便黏马桶提示湿气重
按照网上的说法,如果便便不成形、长期稀溏,或者便便很黏、难以擦净,这都是体内有湿。如果发生便秘,但解出来的便便不成形,那更说明湿气太重,便便粘在肠子上无法排出,而这更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肠道会将宿便中的毒素吸收,损害我们的健康。
其实,拉肚子只是体内有湿气的外在表现之一。&"ldquo;脾喜燥恶湿&"rdquo;,如果体内的湿气太重,脾脏就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当脾不好时,消化吸收就不好,一系列的口中黏腻不爽、上腹胀满不舒服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拉肚子,都与体内湿气重有关。
湿气引发便秘,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便秘的情况同样很复杂,由燥邪引发的便秘更常见,而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截然相反。另外,&"ldquo;宿便&"rdquo;导致毒素被吸收等本来就不是科学的概念,大家也不要相信。
误区三
除湿就得多吃辣
民间有许多祛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通过辛辣来祛湿。很多人会说,四川、湖南等地的人都喜欢吃麻辣火锅,为什么呢?因为一出汗,湿就祛除了。
诚然,四川、湖南、广西、江西、贵州等地区气候潮湿,吃辣椒等确实可以发汗除湿。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与出汗关系不大,所以中医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
古人智慧的凝练是先健脾再利湿。先说说如何健脾,调脾对身体的整个运化功能都是有好处的。最简单的食疗有冬瓜皮、茯苓、生姜皮、陈皮、红枣等,这些都是&"ldquo;温补&"rdquo;的食材,适合大多数人;平时容易出现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药和大枣;胃口不佳的人,可适当吃些山楂等开胃食物。
另外,夏天很多人都会出现暑湿的症状。但在这个阶段,其实强调的是&"ldquo;养心&"rdquo;,所以这里又提到了另一个脏腑心。在夏天,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苦的食物。特别是对于南方地区的朋友,吃苦祛湿比吃辣效果更好。吃苦除了可以降火,兼有&"ldquo;燥湿&"rdquo;(祛除暑湿)和&"ldquo;坚阴&"rdquo;(泻火存阴)的作用。
误区四
祛湿喝红豆薏仁水最有效
很多来看门诊的人都跟我说过,为了祛湿,自己喝了一个冬天的红豆薏仁水。有些女性明明是容易上火的体质,也坚持喝红豆薏仁水,不仅没有起到祛湿的作用,反而出现了口舌溃疡。
祛湿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对照症状。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这说明,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所以整个方子是偏凉性的。
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喝了寒凉的红豆薏米水,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从中医的角度,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易损伤阳气,对湿气的抵抗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薏米有一定的健脾作用,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者都不宜服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炒薏米,将生薏米炒至微黄,去其寒性,健脾祛湿功效也更明显。
另外,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豆。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砂糖水。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从功效来说,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功效更强,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一般只供食用。
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于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才加入粳米。而红豆比较圆,煮完之后,红豆会变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