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糖友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肚子很饿,没有力气,而且还出现心慌、手抖的现象。本以为发生了低血糖,紧张的不行,结果一测血糖,发现血糖并不低!
出现这种情况后,糖友们往往会不知所措。如果按照低血糖来处理的话,就需要进食甜点或零食,但问题是自己的血糖还不低;如果任由不管的话,会担心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让人很是纠结!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奇怪的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多为“低血糖反应”
我们都知道,饥饿、心慌、发抖这都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对于绝大部分糖尿病人来说,这些症状的轻重程度通常与血糖的高低保持一致,血糖越低时,这些症状的反应会越明显。
当然,也总有些例外。
部分糖友出现这些症状时,会发现
测得的血糖其实并不低,我们将这一类情况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为何出现饥饿、心慌感,血糖还高
这种情况的发生,多为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所引起的。
如果血糖在短时间内过快下降,身体为了能够自保,会释放很多升糖激素,来防止血糖过低。此时血糖虽未降到低血糖的标准,但仍然会出现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具体原因多为以下两点:
饮食因素
由于吃的过少或者没进食物,机体热量无法正常供应,人体为了保障能量的平衡,就从“仓库”—肝脏及肌肉中提取糖原,经分解变成葡萄糖,来保证和维持体内血糖的基本需要。
长时间的饥饿,既容易发生低血糖,更容易发生饥饿性高血糖。
药物因素
当过量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后,血糖会急剧降低,这时
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及肾上腺素等均会显著分泌增加,
会出现反弹式升高,则提示低血糖后出现反应性高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血糖小于等于3.9毫摩尔/升时就属于低血糖范畴了。
“低血糖反应”也应谨慎对待
“低血糖反应”虽然血糖并不低,但原则上还是应该按低血糖对待。
尤其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是患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的甜点零食,以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防止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碳水化合物,补多少合适呢
当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时候,患者可补充15克的碳水化合物。那么怎么衡量15g的量呢?
告诉大家一些量化的食物,比如:3块苏打饼干,1勺白砂糖,4块奶糖,一听可乐,一杯(300ml)果汁。
做好两点,有效预防低血糖反应出现
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所需热量的摄取,戒烟戒酒。可以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对于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合理科学用药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特别是并发肾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要掌握所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特点及使用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因药物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引起低血糖。
因此,当糖友们出现上述情况后,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缓解头晕、心慌等症状,避免症状进一步发展恶化。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