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减肥整形手术科普发展历史、26259例临床案例分析、手术过程 吸脂减肥整形手术科普发展历史、26259例临床案例分析、手术过程吸脂减肥整形手术科普发展历史、26259例临床案例分析、手术过程

吸脂减肥整形手术科普发展历史、26259例临床案例分析、手术过程

这里先说吸脂手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手术过程,让你对吸脂减肥手术有一个更详细的认识,而不是懵懂而紧张的就进了手术室,

对于水动力吸脂、冷冻吸脂、内窥镜辅助等后期讲解,因为临床相对较短,所以不再这里讲解。

后续作者再给大家介绍

各种吸脂技术和方法

在运动、合理营养搭配等中吸脂手术的作用

等,健康的减肥才是最重要的。

一、吸脂手术发展历史

抽吸辅助、去脂术、抽脂,更多的通常被称为吸脂术,在整个20世纪,脂肪整形术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19世纪70年代,Marx和Demars首次报道腹壁皮肤脂肪切除术。

1890年,法国医师报告了修复巨大脐疝时切除腹壁皮肤和脂肪的病例。

1911年,Desjardins报道一次切除皮肤脂肪22.4Kg。

1921年,Dujarrier用粗糙的刮匙法从1名芭蕾舞演员的小腿上刮除脂肪,但引发坏疽而导致截肢。

1962年,JosefSchrudde(德国)采用子宫刮匙行踝、臀、股、膝等部位脂肪刮除,效果较满意,称之为“脂切术”(lipexheresis),但术后血清肿、血肿、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等并发症较多,目前已无人使用。

吸脂技术真正出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麻醉和外科技术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吸脂技术开始初见雏形。

1974年,乔治(Giorgio)和阿帕德·菲舍尔(ArpadFischer)两位美籍意大利外科医生在意大利的罗马研究发明了吸脂,他们在Schrudde的启发下用旋转型吸引器(planatomy)将拟切除的脂肪吸出。

1977年,法国整形医师Yves-GerardIllouz在Fischer等人的启发下提出“脂肪溶解术”(lipolysis),即手术前在皮下注射200~300ml的低渗盐水和适量透明质酸酶,使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采用钝吸管(吸头、吸管侧孔均圆钝)将脂肪吸出,开创了钝性、湿性技术及隧道技术的先河,确立了高负压、皮下脂肪预处理、非连续切割及皮肤回缩四项原则,创立了经典脂肪抽吸术。

1983年,法国美容外科协会主席Fournier提出“干性技术”,省时间、组织不变形、抽吸更精确;但损伤大、出血多易致休克,已无人使用。

1986年Fodor提出“超湿性技术”——注射与预计抽吸脂肪同量的含肾上腺素的盐水,加或不加利多卡因。

最初的吸脂操作没有在皮下组织内注射肿胀液的过程,出血较多,而且只有少量脂肪可以被安全地吸出来,后人称之为干性吸脂技术。之后提出脂肪抽吸术前在皮下脂肪内注射低渗生理盐水和玻璃酸酶以使吸脂容易操作和减少手术创伤,称为湿性吸脂技术。

1987年JeffreyKlein提出应用至今的肿胀麻醉技术,使脂肪抽吸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大大降低了手术出血量,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使脂肪抽吸术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美容手术之

而后...

在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都是经典、标准的负压吸脂术概况,是一种手工作业式手术。既然是手工作业,就脱离不了操作上的费力低效,和结果方面的不一致,人为性的多样化。在技术要求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忘不了要实现吸脂术的“机械化”、“自动化”,如近年来陆续研制推出的电子去脂术和超声吸脂术、水动力吸脂术等。

超声吸脂术在1992年首先应用,这一技术促进皮下脂肪的液化并加速大块脂肪的去除,包括纤维化程度较高脂肪也可以被吸收。

在1994年电吸脂术发明并推出。此技术与超声吸脂术优点相似,但由低电流所引起的副作用更小、并发症更少。

PAL共振吸脂于1997年由意大利推出,利用共振原理,在电脑模糊程序控制下的吸管产生与脂肪细胞固有频率相同的机械性共振波,选择性破坏脂肪细胞,便于吸除,而且可以有效保护神经和血管。

激光辅助吸脂术在2006于美国FDA批准后广泛运用于欧美,而且可以用于紧肤治疗。关于激光吸脂的相关结论仍然需要更多证据加以支持。

2004年水动力吸脂原型机面世,08年获得美国FDA批准、欧洲质量认证(CE),10年引进中国。其核心技术是用螺旋式水刀,通过加压水流精确作用于目标组织,有选择性地分离脂肪细胞。运用水动力辅助吸脂技术,不会对血管和神经造成任何损伤。

二、关于临床案例总结:

LinaTriana,CarlosTriana,CariosBarbato等对共计26259例脂肪抽吸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总结,整个研究的时间跨度从

1983年7月至2008年1月共计25年

,所涉及的脂肪抽吸技术包括

干性脂肪抽吸技术、肿胀脂肪抽吸技术、超声辅助脂肪抽吸技术和电子辅助脂肪抽吸技术

,对应用不同的脂肪抽吸技术的术后效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水动力吸脂、冷冻吸脂等后期讲解,因为临床相对较短,所以不在这里讲解。)

1、使用时间年限

①在1983年到1987年间,干性脂肪抽吸技术被广泛的用来进行脂肪抽吸,随后逐步改用肿胀吸脂术。

②1987年以后,所有的患者均采用了肿胀吸脂术,而肿胀吸脂术的发展成熟也经历了一段时期。

③超声辅助吸脂主要在1998年至1999年间广泛应用。

④电子辅助吸脂主要是在2007年至2008年间开始应用。

单纯使用肿胀吸脂术与使用超声辅助吸脂或电子辅助吸脂相比,在肿胀液的配比、负压抽吸技术或手术时间方面没有区别,应用这些技术在选择病人方面也没有特殊的标准,仅仅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技术开展的时间不同而己。

2、案例分布

根据所采用的脂肪抽吸技术不同

①7933例患者进行了干性脂肪抽吸术

②16874例患者采用了肿胀脂肪抽吸术

③307例患者采用了超声辅助吸脂术

④1145例患者进行了电子辅助吸脂。

3、患者满意度

在腋窝前部、颏下、大腿内侧等部位,采用电子辅助吸脂与单纯采用肿胀吸脂相比,术后皮肤回缩情况更好。而就电子辅助吸脂和超声辅助吸脂在术后皮肤回缩情况进行比较,则没有显著区别。电子辅助吸脂在术后炎症和瘀血的发生率方面低于单纯肿胀吸脂术。患者对于术后效果的满意率平均为82%,而且对于各种吸脂技术的术后满意率基本相同。采用干性脂肪抽吸的患者因对术后效果不满意进行二次修复的比例是12%,但是自肿胀吸脂术推广以来,二次修整的比例下降到2%。

4、该项研究关于并发症的结果

约5%的患者存在术后血清肿,2.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后纤维化,90%的患者存在术后疼痛。在全部病例中约18%的患者出现了贫血症状,而在单纯采用干性脂肪抽吸技术的患者中,60%的病例存在贫血症状。

在采用超声辅助吸脂的患者中,

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其它吸脂技术的患者。感染在干性脂肪抽吸和肿胀脂肪抽吸中的发生率大致相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0.03%,肺栓塞的发生率也基本如此,手术死亡率约0.01%,主要是有肺栓塞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下图:

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相对干性脂肪抽吸,采用肿胀脂肪抽吸技术的患者术后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然而,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术后疼痛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在各种脂肪抽吸技术中基本相同。使用超声或电子辅助吸脂的术后效果,与使用其它吸脂技术的术后效果基本相同。

三、历史总结

在1990年后,进行吸脂术的患者数量剧增,该术式也成为美国最为普遍的整形手术。但是当时对于该手术操作的生理学基础的理解并不透彻,手术例数及术中吸脂量的增加导致了吸脂术的早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增高。美国整形医师学会患者安全委员会针对此问题发布了2004年吸脂手术操作指南。吸脂术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特性研究的不断升入和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吸脂术成为各项大型整形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术式。

虽然在门诊实施脂肪整形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早期只能住院并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该手术。在标准局部浸润麻醉的情况下,由于身体塑形所需麻药剂量基本上会导致利多卡因中毒,所以无论采用钝的还是锐利的器械,去除大量脂肪都是不可行的。1987年,JeffreyKlein发表了他的独创性技术:将稀释后的麻药及肾上腺素注入大面积皮下脂肪行局部麻醉,该方法使吸脂术的应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肿胀麻醉的出现、流程的优化、器械的改良以及新技术的出现,推进了形体外科的发展流行。

2011年,美国开展了325000台脂肪整形术,是同年实施最多的美容外科手术。现代脂肪整形术从以基础的减容、脂肪去除为目的,已发展为艺术性体形雕塑。

为获得更加平滑、精细的效果,多孔细吸脂管已经取代单孔粗吸脂管,动力辅助吸脂设备通过回转、自转、垂头等方式,实现了高效、均匀的脂肪去除。第3代超声辅助吸脂设备即使在表浅的皮下层也能柔和地乳化脂肪。同时,通过传统的辅助吸脂方法也可提高手术精度,精细脂肪整形术的安全实施离不开这些现代技术。

四、手术过程

(一)、术前引导

1、适应症

吸脂患者通常有多种期望、担心和(或)主诉。为通过吸脂术获得最佳外形,医生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筛选。作为一般性原则,吸脂术实施的对象是有切实愿望和目标的健康患者。研究表明,长期对生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的患者,吸脂辅助身体塑形治疗的术后满意度最高。有医生的研究结论是,那些承诺采用健康饮食与规律锻炼向积极生活方式转变的患者,或者那些在术后已经实践“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吸脂术后的自身评估与满意度分数最高。一次成功的身体塑形治疗,患者必须满足四个关键要求才能获得并维持理想的结果:

①改变生活方式。

②有规律的锻炼。

③良好平衡的饮食。

④身体塑形治疗。

吸脂术的适宜人选不是肥胖症患者,而是那些具有稳定体重,并在术前治疗方案中就已同意改变生活方式的患者。

最好在进行手术前,患者承诺在饮食、锻炼和生活方式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变。在手术前对患者各种疑虑、期望值和目标进行解释是医师的职责,以便使患者对手术建立起客观愿望。术前谈话时有营养师参加有益于提高患者远期满意度。吸脂术的禁忌症有妊娠、一般身体状况欠佳,伴有病态肥胖症、心肺疾病、身体外形感知异常、手术期望值过高、伤口愈合障碍、大面积或局部瘢痕增生的患者也应视为吸脂的相对禁忌证。

2、关于病史和身体状况

完整病史应该包括药物治疗史、过敏史与吸烟史,尤其是糖尿病史、体重明显变化史、既往手术史、吸脂手术史以及药物与营养品的详细列表。医生会注意患者用药对麻醉的影响,以及术前停用这些药物的时间,必要时应向内科医师或心血管病专家进行咨询。非必需用药应至少停用3周以上。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由家庭医师、内科医师或心血管医师出具术前评估报告是必要的。此点尤其适用于有既往病史或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通常情况下,咨询师会谨慎地告知患者手术的预期时间、膨胀液注入量与脂肪吸出量。咨询师会把吸脂看作是一个手术时间短、风险低的小手术。但事实上,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吸脂术常伴随较长手术时间与大量体液丢失。大

范围吸脂的患者应与通过手术切除进行身体塑形的患者一样接受相同的术前身体检查与吸出量的评估(检查应包括身体营养状况、血红蛋白、铁、维生素B12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手术的风险。

中药与滋补品不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控,因此可能会使患者发生潜在并发症,这些情况包括出血与高凝状态,因此围术期应避免服用。避免服用阿司匹林、非留体类抗炎药和激素治疗有助于预防上述并发症。作者的经验是,术前3周停用非留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制品、鱼油和各种滋补品。如果有用药指征且必需服用这些药物,在停用这些治疗前应向家庭医师或相关专家进行咨询。有医生认为口服避孕药与雌激素的手术风险与患者被实施的手术大小无关。我们强烈建议,这些药物一定要在手术前一个月停用。

(二)、解剖

如图下所示,在解剖学中按照皮下脂肪Scarpa筋膜或浅筋膜的位置分为深浅两层。但是在吸脂塑形中,却要把它分为三层:浅层、中间层、深层。

其主要目的是因为,浅层是不能侵及的,如果

在浅层手术,可能增加血管的损伤的风险和轮廓不规则的可能。

这些分开的层次在不同的解剖区域相对密度和厚度都不同。例如:背部脂肪富含纤维组织,浅层和中层较为致密,而深部网状层疏松。与之相反的,大腿内侧脂肪中纤维少,组织疏松。这个情况对整形外科医生在目标区域进行安全和适当的抽吸,医师在减少术区不平整和皮肤坏死风险的情况下安全地、适度地完成吸脂手术。

皮下脂肪可分为浅层和深层组织,如髂嵴等组织附着区,可将脂肪组织分为脂肪球。当肿胀技术应用到吸脂术中时,将液体灌注到皮下间隙,在皮肤和肌肉组织之间创造了一个吸脂术的安全操作空间。皮下间隙内不连续负压吸引吋以吸出附着较松散的脂肪,只留下细小的神经血管束及皮肤筋膜与肌肉的连接。真皮的弹性及真皮下筋膜的连接性决定了重塑皮下组织形态后皮肤的紧致程度,没有证据能够显示皮肤的紧致程度与某种特定的塑形吸脂方法有关(单纯吸引式吸脂术,超声吸脂术或激光吸脂术)。手术效果取决于术者的手术技巧及患者的组织弹性,而非技术本身。

图/左图:皮下浅表和深层的脂肪被包含血管神经束的索条贯穿。图中:吸管抽吸部分脂肪后的皮下空隙。右图:愈合后空隙塌陷,外形缩小。

(三)、设备器械

吸脂术的核心就是真空负压吸引脂肪。吸脂术利用脂肪组织的相对低密度这一特点,在真空吸引时脂肪先被吸走,而韧性度高的纤维基质(包括神经血管束)则完好无损。神经血管束的网状结构可以继续为上层皮肤及相关的皮肤附属物供血、供氧。

单纯吸脂术主要依靠术者手臂做活塞式运动,使空心管在皮下脂肪内穿梭。空心管与消毒的活动管相连,进一步与吸引装置相接。脂肪组织经空心管近管头处的开孔而被吸走,而空心管本身的穿梭活动也对脂肪组织进行剥离,经真空吸脂管将组织吸入收集容器中。

1、抽吸器

抽吸器要提供29mmHg的负压。这种程度的负压足以将水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的流动速度比液态水快,能够加快有效吸脂的速度。收集容器应该配有刻度,以测量每个部位的吸脂量。

2、电动手柄

电动吸脂是以电动机或气动机给吸脂管提供振动。吸脂管管头以3000次/分的频率往复振动,其振幅为2〜3mm。这一低能耗系统是无具损伤性的,可以加速吸脂管穿过组织,其阻力更小、准确性更高。该系统的缺点是它比传统仪器笨拙,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可能会比较烦人。

我们已经开始使用高能超声系统和高能激光系统对脂肪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吸脂。但是我们发现这些仪器并没有什么显著优点,反而延长了操作时间,并增加了手术风险。

3、吸脂管

现有多种吸脂管管头配置。我们使用的是钝式三孔管(Mercedes),单排或双排配置。管腔直径为2.4~5mm,分别用于躯干和四肢的吸脂。管腔直径越大,造成皮肤外形轮廓畸形的吋能性就越小,似是吸脂的时间会加长,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组织创伤。一般管的长度为15〜30cm。长度越短,越容易操作,可控性越好,吸引速度也越快,而且在穹曲度较大的区域也能更好地避免误人深层组织(如软骨),避免管头损伤皮肤的内表面。长管适合于长直区域的吸脂,如手臂及大腿前侧。由于长管的可控制性较差,要求医生一定要时刻感觉或看到管头的位置。

对于面部和颈部,需要使用小号套管将外形轮廊畸形的可能性将至最低。常使用直径为1.8〜2.4mm,长度为12~15cm的套管。

(四)、术前标记

医生会在患者皮肤上做表面标记,标记会持续较长时间,是为了勾画出脂肪闭块的位置和范围。在皮肤上画出吸脂量,这直接利于术中操作。在位置不显著的区域还要标记出切口的位置:或位于身体自然纹理线内,或为朗格线,或一般为衣服遮挡的区域。为了获得曲线平缓的自然塑形效果,切口宜位于吸脂区域的边缘,而非该区域之内。

图/A.切口;C.脂肪最厚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超声辅助吸脂手术时,手术切口的长度(5〜6mm)比标准吸脂术的手术切口略长,以便放置皮肤保护器。如果现有手术切口不足以完成已标记区域的手术,医师则会增加附加切口以完成手术。

(五)、保持体温正常,防止深静脉血检

术中检测中心体温,维持在36.0℃(96.8F)。手术开始时,手术室温度会偏高,以减少患者的热量损耗。身体上下的发热毯可以保持体温正常。深静脉血枪的高危人群术前需要预防措施。

(六)、麻醉

局麻或全麻均可。作者的习惯是,对于小而枳吸脂的患者采用局麻,同时要求患者能够清醒地耐受手术室环境。对于紧张或大面积吸脂的患者,还是推荐使用全麻。

深睡眠与全身麻醉操作都是在有执业授权的手术中心或医院在有执照的麻醉医师的监护下完成的。全部病例均釆用气管内插管麻醉以便于气道管理。

(七)、消毒和铺单

对于多治疗区的患者,使用聚维酮碘进行圆形消毒1次,而需要达到所有治疗区。单次消毒比术中多次调整休位、多次消毒、多次铺单的方法要高效。依术者习惯,会有下述两种圆周消海方法。

1、圆周消毒法1(GHP)

以消毒单钳盖手术台,患者再进入手术室。手术台足端再放置一消毒单,将双脚裹起来。患者消醒时,需其站在手术台旁,并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方式为圆周形。之后,患者平躺于手术台上。以无菌单盖在患者之上。双脚及小腿均用无菌巾包裹。之后准备行麻醉。

2、圆周消毒法2(DAS)

消毒并铺单,患者麻醉后还要翻身,将身体另一面进行对应的消毒。

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穿弹力袜或气压靴。但消毒时成将下肢和靴、袜一并进行包裹防止其污染无菌区。

(八)、肿胀组织扩张

1、利多卡因

绝大多数浸润方案中都使用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据报道使用稀释浓度的利多卡因注射到皮下的术后最长镇痛时间为18小时。

在使用大容量利多卡因溶液注射时,最让人担心的是利多卡因中毒。利多卡因中毒最易影响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利多卡因中毒的最初症状与体征是口周麻木、耳鸣、轻度头晕。随着中毒程度进一步加深,可产生震颤、癫痫,最终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术中会出现心律失常。

在同时使用肾上腺素条件下,利多卡因传统推荐使用的最大剂量是7mg/kg;很多研究证实,大多数大容量吸脂病例使用利多卡因浓度达到35mg/kg,甚至55mg/kg仍然安全。研究证实,如此高剂量的使用利多卡因其血药峰值水平仍然低于中毒浓度水平。

据推测,此安全性源于吸脂术中使用的是稀释利多卡因溶液,非血管内注射用药,药物渗透缓慢以及利多卡因的高脂溶性。在浸润溶液中,利多卡因与别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就要考虑许多其他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

利多卡因的吸收速率,其可变性大且依赖多种因素,包括细胞色素P450的活跃度、药物的相互作用、液体量与药物浓度的变化。有些药物往往会增加利多卡因的吸收程度,包括口服避孕药、P阻滞剂和三环类抗抑郁剂。

2、肾上腺素

肿胀液中包含肾上腺素是因其具有使血管收缩的特性,可使吸脂术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这种作用也可降低利多卡因经血管吸收的速度,增加局部麻醉的效果。肾上腺素的毒性可导致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与心律失常。

有很多学者研究过肿胀液中肾上腺素的剂量。据报道,每例外科手术的安全上限是15mg。众所周知,肾上腺素即使浓度很低,仍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巨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将lmg稀释度为1%的肾上腺素注入1升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中。

氟烷极少使用,它可能使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尽管利多卡因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在吸脂手术中也不应使用氟烷。

为获得最佳效果,肿胀液注射后在吸脂前应等待7〜30分钟,以发挥收缩血管和麻醉的作用。

(九)、患者体位

设计患者体位时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充分暴露手术区域,有利于术中对塑形区域的操作。资深作者(GHP)采用右侧或左侧卧位以及平卧位来充分暴露各个手术区。位于患者身体之下的无菌Mayo垫料可以用来使患者翻身,为防止颈部以及上肢的损伤,翻身过程应该有麻醉师参与。对于过于肥胖或者急需治疗身体背侧的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更易操作。

作者喜欢首先使用俯卧位。在髂嵴下放置软枕抬高治疗部位以离开床面,使用靠垫或布卷纵向放置以支撑上胸部。乳房应放在两布卷中间并保护乳头。

患者上臂在保护垫上呈外展位,上臂与床的长轴夹角应小于90°。面部必需做适当衬垫,将颈椎摆放在中间位置上,保护眼球。俯卧姿势时,患者的额部、颧部、髂嵴、上肢与腿部的骨性隆起结构都会承受因姿势改变带来的压力变化。要特别注意对女性与男性生殖器的保护。在俯卧体位,可完成70%吸脂塑形手术,也可以进行前臂、背部、臀部/外侧、大腿的内、外与后部的吸脂手术。

(十)、吸脂管的位置和操作方向

大多脂肪宜从浅筋膜的深层开始去除。若术者希望在浅层操作,则只能用直径较小的管,将吸脂区域边缘修薄可以得到过渡区更自然的效果,术者操作吸脂管的幅度要小,动作要轻柔,以活塞活动的方式进行,先拔管再更换吸脂管方向。为避免切口凹陷,术者应尽可能不让吸脂管管头碰到切口附近区域,在曲度较大的区域,抬起吸脂管手柄并向前穿人组织,抬起的目的是使管头在预设的深层平面内,避免皮肤内表面受到管头损伤。

按照操作惯例,切口的长度为吸脂管直径的1.5倍。尽管切口越小越好,但是如果切口与吸脂管贴附太紧,吸脂管的来回穿梭也会造成严重的摩擦创伤。这种摩擦创伤最终可致组织坏死和切口凹陷,以及色素沉着性瘢痕的形成。必要时可以做辅助切口,以便整个吸脂区域的操作都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十一)、确定吸脂终点

应同时运用若干技术方法来确定每个治疗区域的最佳吸脂量。术者应通过术前检査来对每个区域的吸脂量进行初步估汁。吸脂系统本身带有刻度,故可以将吸脂过程量化,增加吸脂的可控性。当吸脂量达到估计值的一半时,术者应目测并指捏检测吸脂终点。如果吸出来的组织为血性,则应换到其他吸脂区。吸脂量宁缺勿过,否则手术治疗性的凹陷很难再通过治疗矫正。

————————————

支持作者

记得先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订阅号TSPlastic(徒说整容),也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或扫描关注作者,分享文章到个人社交平台,商业转载请按照规定附上本作者公众号出处和连接。让更多的人受益,也让作者的写作更有意义。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