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咖啡馆-
网友小F:
我和婆婆一起生活多年,我一般用沉默来避免正面冲突,老人都在外夸我脾气好。而几个朋友谈到婆媳关系时批评我,说好听了是我脾气好、懂事,说难听了就是我没主见没原则。
有些婆媳矛盾确实让我郁闷和委屈,所以我到底该坚持什么底线和原则呢?
婆媳相处,似乎可以列为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的三大矛盾之一。
最近在小视频界,兴起了一股完美婆媳关系的爽剧热潮。
这种“玄幻”剧情所满足的观众幻想,反衬出的是现实中并不少见的婆媳之间的针尖对麦芒。
古人对婚姻的定义就是“合”两姓之“好”,妇家称“婚”,婿家称“姻”,所以婚姻从来就不仅仅只是夫妻两人的事,而是包括双方父母兄妹两个大家庭的结合。
社会上人际关系的种种复杂,在婚姻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影子。
我们常常把家当作卸下面具释放真自我的港湾,却容易忽视其实有些家庭成员是难以、也没有义务去承受我们随意任性的真我的。
虽说我们要对家人真心真诚,但是职场上与人相处的那些原则、手段和技巧也是大家庭这个小社会必不可少的。
很多时候,
我们能通过婚姻的经营,极大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成熟度。
从古至今难以相处的婆媳关系,追根溯源,在于爱的分享和权力的分配。
婆婆和儿媳,作为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是因为儿子/丈夫这个人才有了交集。
即便婆媳双方涵养和情商都不错,因为对同一个男人爱的分享,那种不愿分享自己至爱的微妙心理也会时不时作怪。
“亲如母女”这种理想关系,是对婆媳双方要求极高的可遇不可求的境界。
在“爱”的世界里,三角关系是微妙而难以平衡的,占有欲和嫉妒是难免的。所以,你的老公/她的儿子才是婆媳关系和谐与否的Keyperson。只有男人态度摆得正、有所作为,才能在根源上平衡好婆媳关系。
并不是每一个老公都能理解这种情感冲突、抓得住婆媳矛盾的重点,所以妻子也需要去引导他、和他建立起战略联盟。
当然,婆媳相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各过各的、保持来往,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每个成年人都有或多或少难以相处的毛病,我们自身本就有一些难以改掉的缺点,更不要试图去“改造”上了年纪的婆婆。
一些婆婆受限于自身修养和后天环境经历,固守传统思想和有限眼界,观念落后,存在代沟,都是正常现象。
此外,有些父母上了年纪后,身体衰老带来的无奈和恐慌,脆弱又敏感,对儿女既有想继续掌控和指点他们人生的控制欲,又有如孩子一样的依赖心,相处起来需要格外照顾他们的感受。
所以,距离产生美,距离能减少很多矛盾。
然而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孩子养育、职场发展、还是物质考量,往往需要我们妥协:婆媳相处并不愉快,小家庭却不得不需要婆婆的帮忙照顾。
而在这样的朝夕相处当中,除了感情平衡,还涉及到家庭主导和权力分配这个敏感问题。
比如,明确这个“小家”的主人。
明确了家庭的主客之分,作为一家之“主母”,你应该承担起家庭管理者的角色,从“大”处着手来经营三代同堂的大家庭:
比如和配偶确定好尊敬长辈又不越界的相处原则;
在家务上和对保姆钟点工的管理上适度放权给婆婆,一定程度上满足长辈在家庭中的权威需求;
在孩子的喂养和教育上与公公婆婆做好分工与合作,孩子的教养是夫妻的责任,却并不是公婆的义务。
摆正位置,不要期望过高就不会失望过大,求同存异才能长久。
争取老公的理解和配合,是解决婆媳矛盾之道。
婆媳矛盾的激化,很多时候来自你老公/她儿子感情的天平摆得正不正,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兼顾了老婆和老妈双方的考虑和双方的情绪。
女人都是感性的,无论是老婆还是老妈,最看重的是他的态度。
母亲再不讲理,但她永远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取得老公的支持是解决婆媳问题的关键。和老公建立一个战略联盟,两人在对待两大家庭的问题上达成基本理念的一致,言行上互相配合、互相掩护,很多婆媳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对女人来说,家庭问题的最佳谈判场所就是床上,床上运动结束后不要忘了聊聊天,这是男人耳根子最软的时候,软磨硬泡的效果最佳,洗脑也能事倍功半。
战略联盟的目标是共建和谐小社会,用对待自己父母的孝心对待对方父母,将老人们哄得身心愉快,减少家里的婆媳矛盾,让家庭保持一个好氛围,等等。
这些应该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在家庭中都能心情愉悦,这是多赢的合作。
理念和原则达成一致意见了,技巧和手段就可以夫妻两个配合着表演,效果更佳。
比如,喜讯和好的事情由自己向对方父母讲,矛盾的沟通和提意见的事情由自己向自己父母讲;
比如育儿冲突,表面上不去争吵,尊重婆婆意见,私下不断给老公渗透自己的想法,让老公去和婆婆沟通;
比如,约定好不当着双方父母的面争吵,否则小矛盾可能会演化为多人参与的大矛盾;
再比如,肉麻的赞美婆婆的话你说不出口,那就让老公在适当的时机,当着你和婆婆的面替你说出来。
当然,要实现和维护好与老公的战略联盟,还需要赢得他的感情分。
夫妻之间的感情本就需要用心经营,仅仅依靠爱情和为他生儿育女的功劳去绑架他,而将夫妻情分凌驾于母子感情这种天性之上,是不可行的。
比如,不要在老公面前说婆婆的不是,可以客观评论事情的对错,但不要带主观情绪,报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即可。
亲妈有什么缺点,他自己应该清楚,点破不说破是给老公留面子。而如果他并不理解亲妈的缺点,很可能他本身也有这个毛病。
比如,在婆婆那里受了委屈,在老公面前装可怜撒个娇,会比给他脸色、让他主持公道更有用。
一个家里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大是大非,表面上的公道除了损伤长辈的颜面之外并无实质好处。而你的态度能让老公感受到你对婆婆的大度和宽容,心里的天平也会更向你倾斜。
再比如,察觉到某些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尽量在婆婆告状或者发难之前,及时先和老公沟通,得到他的谅解或理解。
自己从客观的角度去说,和婆婆在气头上去说,问题呈现的角度和侧重点肯定不同,老公先有一个衡量,也知道如何能更好的应对老妈。
权责清晰,适度放权,分工明确,职场管理之道也适用于三代同堂的生活。
理想的婆媳关系,在大家小家各自独立的社交距离当中最容易维持。
但是当我们的二人世界因孩子的到来而改变的时候,往往面临的问题是:
我有没有足够的精力在照顾孩子的同时,重返职场?
有没有满意的保姆或者钟点工可以代替婆婆给我的帮助?
虽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用钱去解决,孩子交给保姆或者其他外人照顾,是不是比婆婆更安全可靠放心?
更何况对很多家庭来说,保姆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有一个日本好友,名校硕士毕业,因为两个孩子的照料而中断工作近十年。因为老大自幼自闭症,更是给她独自抚养孩子带来了更多艰辛。
女友的父母身体常年病痛、无法给她提供帮助,而她的公公婆婆却每年四处旅行、快乐享受退休生活。
我们聊天聊起这个话题,她并没有任何怨言和不悦,她说:日本的家庭关系就是这样,子女的抚养就是父母的责任,不关祖父母的事,我婆婆当年也是这样一个人辛苦过来的啊。
她和婆婆是相处非常愉快的朋友关系。
所以,丈夫和妻子,应该以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来经营三代同堂的中国式家庭关系。
首先就是要权责清晰,夫妻二人都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你是请婆婆过来帮忙的,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并不是她的义务。
既不要主客不分,也不能喧宾夺主,儿媳工资都要上交婆婆这种财政大权混乱的关系,绝对是制造更多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不值得提倡。
其次就是要适度放权。
如果说你是一家之主母,负责管理整个家庭的整体良性发展的话,你应该将婆婆视为你的助理或者中层管理者,在家务安排和饮食用度上放权给她,将对保姆和钟点工的管理权下放给她。
婆婆本来就是一家之主母经营过来的,自认为在家务和教育上比年轻儿媳更有经验,对儿辈的掌控欲有一种惯性,在小辈们面前也有维持自身权威的需求。如果不放权给她,她做事束手束脚,就会有“打工人”的感觉,产生很多矛盾。
当然,放权要适度,要懂得协调其中的问题,把握家庭整体的和谐向上发展是你的责任。
比如,我会将保姆的做事方式、时间安排、工资发放等全部放权,让婆婆有管家的权力,但私下我会跟保姆沟通,有任何难以解决的事情找我来协调。
再比如,饮食上老家人安排得清淡,孩子们有怨言,我会告诉他们“对别人的付出要感恩,自己不喜欢就自己去做”,然后我会教孩子做饭菜,再定期买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菜来改善伙食。
最后就是分工明确,不越界。
家庭事务有大有小,管理思维的重点当然就是抓大放小,按照各自的能力来分工,求同存异中完成合作。
如果家里大事小事你都管,那与公婆的一起生活就失去了同舟共济的意义,你的人生也会陷入无限的鸡毛蒜皮当中。
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之上:
比如家务上,婆婆负责清洁,自己负责整理,自己不会埋怨婆婆将衣服书籍摆得自己也找不到地方,婆婆也不会辛苦整理一堆东西最后费力不讨好;
比如在饭菜上,婆婆做得不合口味,要么请婆婆准备好、自己动手炒,要么就周末出去大餐一顿改善一下伙食。
比如在孩子教养上,小BB阶段可以按照时间段分工,夫妻上班的时间,由婆婆带孩子由她作主,儿媳不插手,下班之后妈妈带孩子,婆婆休息或者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干涉儿媳;
而等到孩子上学阶段,按照工作性质分工,长辈们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接送,爸妈负责孩子的教育、运动和才艺培养。
夫妻各自的职业发展、孩子的上学和教育这些重要问题,可以尊重和参考长辈意见,但不能让他们替我们做抉择,takeyourownership。
与婆婆最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去理解她,去改变与她相处的方式
,我们重点谈四个方面。
1、和婆婆相处时,对于她的缺点毛病应该像对自己亲妈一样去宽容和善待,
但交流的方式方法和语气等方面决不能向对自己妈妈那样随意任性。
即便是自己亲爹妈、亲密无间的爱人,也不应该肆意宣泄情绪,更何况隔着一层微妙关系的婆婆呢?
知人善任,善于用人所长,包容下属的缺点和出错,这些都是领导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你作为家庭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无所不容、有所不为”这种待人处事的包容度,应该是在职场和家庭中通用的重要准则,尤其是面对旧习和缺点难改的老人,只能是我们去改变自己的相处心态和沟通技巧。
2、避免正面冲突,不要讲理。
不管是婆婆争风吃醋、挑剔极品、甚至拿你出气,你可以打太极,可以回避不语,可以装糊涂,但没必要动怒,更不要轻易上升到夫妻矛盾。
比如夏天开空调是不是费电这种鸡毛蒜皮,婆婆觉得空调费电、能忍热就忍,你觉得天气太热、这点电不算什么,那你完全可以采取“态度极其友好、坚决不认错不改‘正’”的和稀泥方式,我甚至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比如告诉长辈家里电费是公司给报销的,他们用起来就开开心心了。
大部分婆媳矛盾都是小事情;如果真的是原则问题或比较严重的大事,争吵更解决不了问题。婆媳间的大问题,基本上是需要通过你们之间那个共同的男人去平衡来解决的。
为什么说家是不讲理的地方?为什么没必要在小事上和婆婆去争吵?口舌之争的胜利,真的是“得”么?会不会是得到的仅是一时畅快,失去的更多?示弱,表面上是“失”,实际会不会是以退为进,得到更多益处?如何去把握所谓的得失、所谓的优劣?
得失之争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我们看问题如果能更深远一点,再多换几个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很不同。
3、在婆婆面前要注意与老公的相处模式。
不要当着婆婆的面与老公过分亲热秀恩爱,比如在老公面前撒娇发嗲、打情骂俏、让老公给你夹菜这些,在婆婆面前就低调一些多收敛吧。
一方面老人观念会偏保守些,容易看不惯这些亲密举动,另一方面,婆婆会敏感地觉得你在跟她争儿子在炫耀,容易让她吃醋和失落。
此外,在母亲心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有婆婆在场的时候,言语间不要显得自己比老公强,夫妻之间有时候开些玩笑话、争些口舌之利,长辈听着会刺耳、会多想。
更不要当着婆婆的面数落和埋怨老公。这种方式会比较伤老公自尊,无益于他的改进和夫妻感情,而婆婆心里总会更袒护儿子些,否定他就是否定婆婆的家教,就是否定她,自然也会难以接受。
这些也是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
4、与长辈一起住,同样需要照顾她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适当表达感恩。
很多老人的内是脆弱和缺乏安全感的,有对衰老和疾病的无助,也有对与社会日益脱节的惶恐,虽然表面强势,其表现更多地是求关注,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所以,真正发自内心去关心和理解婆婆,并不是难事。
既然是请老人过来帮忙,不管是亲妈还是婆婆,都应该适时表达赞美和感激。能像哄孩子那样去哄公婆开心,自然厉害了。但如果你自己不是嘴甜的人,或者双方已产生矛盾或间隙,也可以通过老公和孩子去表达善意,或者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来表达。
比如给孩子换衣服的时候,当着孩子和婆婆的面说:“宝宝这件衣服奶奶洗得好干净啊,你下次玩球不要再弄脏啦,奶奶很辛苦哒,你有没有谢谢奶奶呢?”
时常和婆婆聊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老人家都比较唠叨爱回忆自己的丰功伟绩,没有老伴的婆婆更是寂寞,如果能耐下心来多听听她的絮叨,她对你的排斥感会少很多。
而对于远离家乡、来大城市帮你照顾家庭的长辈,因为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更容易将目光用放大镜集中在小家之中。如果你能帮他们在小区里或者自己朋友亲戚当中,拓展一些老年人的社交圈,发展一些个人兴趣爱好,身心愉快了,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也会更容易沟通一些。
除了对婆婆情感需求上的回应,物质上的孝敬也是对他们辛劳的肯定。逢年过节送些实用型的礼物,平时物质上大方些,两个大家庭尽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否住在一起,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为长辈们做到的。
育儿冲突是婆媳矛盾的另一大诱因。
隔代育儿产生的矛盾,绝大部分是因为育儿理念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有时候也有婆婆不放心新手儿媳、甚至希望在孙辈抚养上凸显更多自身价值的心理作祟。
在婆媳共同育儿的问题上,一定要明确父母才是孩子养育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全家需要达成的共识。即便有婆婆帮忙,妈妈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亲子时间和陪伴质量。
有了责任归属的共识,才能谈放权给婆婆,才能谈分工合作。
没有奶奶想要伤害自己的孙子,也没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婆媳对孩子的初心是一致的。而且,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老人有些不恰当的育儿方法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有限,我们对待育儿冲突更应该抓大放小。
孩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比如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竞争能力和挫折训练的锻炼、教养和品行等等这些应该自己亲自抓,不要假手于人。
对于一些不良的育儿习惯,可以采取对老公和孩子各个击破的方法来分阶段解决,站在婆婆的角度、以替婆婆考虑的沟通方式来表达。
我们用网友GG所面临的问题为例。
网友GG:
和家婆因为育儿问题冲突不断。比如,家婆坚持给孩子边走边玩边带喂饭,并且说你老公也是这样走边玩边带喂大的,没什么不好,没什么受罪的。老公也说“是呀我就是这么长大的,老人乐意这么做就随她吧。”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当育儿冲突中婆婆和老公是一个育儿理念时,那就不要当着他俩的面再提此事了。
先分化瓦解,主攻方向是你老公和你儿子。
先私下和老公敲边鼓:“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替妈妈考虑。老人家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远比不上她年轻时带你的时候。边走边玩边带喂饭,太累人了,你试一试去受一下那个罪。老人疼孩子、我能理解,但咱们做儿女的不关心长辈的身体、不照顾他们的健康就有点不孝敬了。
另外,孩子边走边玩边吃饭,对他的消化和饮食都不好(此处省略理论论据和朋友经验若干),这么差的用餐习惯,将来在幼儿园也会很不招老师喜欢的。”
软磨硬泡把老公这边搞定、至少他同意公开表态时不反对你之后,再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来改变儿子这个当事人的态度。
事先下载一个巧虎的《我会坐下来吃饭》的视频或DVD,妈妈陪着一起看的同时给他做思想教育。在婆婆喂孩子的时候,好好跟孩子沟通:“宝宝你这样吃饭,奶奶最近腰疼又犯了,很辛苦哦!我们像巧虎那样坐下来吃好不好?如果乖乖坐下来,妈妈会给你一个大大的奖励(说一个平时最诱惑孩子的事情)。”
孩子如果同意改进,就要多表扬他,夸他很懂事懂得体贴奶奶。只要孩子肯坐下来,多放些不同类型的玩具给他吃饭时玩都可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先解决边走着吃的问题,再解决吃饭时玩的问题,一步一步慢慢来。
如果婆婆还坚持说自己不受罪、以前也这样带儿子,你的解释就得完全替她着想:“妈妈您多辛苦啊,您的身体和精力可不比30年前了。我们看着孩子这样皮,不教育孩子改正,岂不是不孝。”
如果是非常固持己见的老人,再多争论也无用,那就自己亲自喂吧,就说“奶奶太辛苦,妈妈来喂一段时间”。
我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看到养育孩子的苗头不对,就自己来,等孩子习惯纠正好了再换老人来做。
—结语—
网友KR:
看了家姐写的婆媳相处之道,由衷佩服,但是我自己做不到这种豁达,这也许就是我成不了像你这么强大的女人的原因吧。和婆婆相处三年,已经有很多裂缝,不知道怎么去修补,而且谁也觉得自己没有错,相处真难!
我在文中提及的用在婆媳相处上的管理方式和人际关系之道,同样也适用于与自己的父母相处,更适用于职场。
一旦熟练掌握,就可以融会贯通运用在生活和事业等各个方面,值得去尝试。
当我们因某种因缘遇见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爱恨情仇也好,利益冲突也罢,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所以我才感慨祸兮福兮、有得有失。
我们的豁达并非完全出于大度,而是把事情分析得更透彻之后,知道变通而已。
有些事情看似是向别人低头让步,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更好。
夫妻双方如果打算长久地把婚姻经营下去,家庭和睦、父慈子孝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家庭氛围,所以人们才常常感慨,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万事兴。
让自己身心愉快、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想要修补婆媳关系,关键是自己先转变心态,先从改善自己的言行开始,然后通过孩子和老公做桥梁去尝试。
或许就此启动了良性家庭关系的按钮,先跨出这一步吧。
新瓶装旧酒:部分内容来自2013年1月25日、2月16日及3月15日之原创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此处留言链接,来聊一聊你的婆媳相处经验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