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一定有办法 婆婆一定有办法婆婆一定有办法

婆婆一定有办法

记得刚生完孩子不久,一家人在一起聊如何养娃的问题,婆婆低声说了句:“以后啊,我肯定比你们还疼娃。”听到这句话,我内心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可事实上,自从婆婆升级做了奶奶之后,我才明白她有多疼娃、她是一个多么有趣有智慧的老人,在我育儿的关键问题、关键时期,老人家总是会有各种办法轻松应对。以至于到后来遇到任何问题,我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婆婆一定有办法!”这所有的办法,都源自于于她对孙辈自然的疼爱和呵护。

饮食篇:蒸丸子、油焖虾、菜剁碎

个月大时,开始正式的添加米粉,一开始还吃的乐滋滋的,可是连吃一两个月以后,娃明显开始抗拒味道寡淡的米粉。这怎么办呢?婆婆就开始尝试给宝宝蒸丸子,先从青菜丸子开始,把青菜切的细碎,再稍微添加一丁点淀粉,团成小圆球包在菜叶子里蒸,熟了之后还有一种清香味。然后,再把蒸好的丸子弄碎一点点的喂娃,没想到小家伙吃的津津有味。后来等娃大点了,就开始做豆腐丸子、鱼肉丸子、鲜虾丸子,适当的添加一点盐、香油,丰富味道,适应宝宝对不同口味的需要,从最开始做丸子,每次宝宝只能吃

个、到后来能吃

个,娃也一天天的茁壮成长着。那个阶段,下班回家经常都能闻到婆婆给宝宝蒸丸子的香味。走在小区里,遇到跟娃玩得比较好的那些孩子的妈妈,都会急着问我:“最近你婆婆又给娃做什么好吃的了?快快传授!”回家告诉婆婆,新手妈妈们还都急等着她传授副食经验呢,老人家也是乐开了花。

鲜虾对于宝宝补充蛋白质是非常好的食物。但是,我这个呆板的“厨子”,每次做虾都只是白灼,白灼次数多了娃就不吃了。有一次,婆婆给娃做虾,直接把大虾“油焖”了(其实就是简单的放在油锅里翻炒几下),还适当的放了一些佐料,没想到这么一炒,娃吃的是不亦乐乎啊,一盘大虾一会功夫就只剩半盘。相比之前,剥好放到嘴里尝都不尝直接吐出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我一直坚持白灼,仅仅是想当然的以为这样不会破坏虾肉的营养成分,可娃连吃都不吃谈什么营养呢?婆婆大胆的尝试新做法倒提醒了我,有时候,在饮食问题上,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刻板,适时适度的丰富一下宝宝的味觉体验,根据他的喜好调整饮食结构才更有利于增进娃的胃口。

两岁多的宝宝,虽然有了大牙,但是遇到难咀嚼和不喜欢的食物,还是会直接吐掉,这着实让我很犯难。有一天,婆婆在厨房里做饭,我听到“咔咔”剁东西的声音,我就问她在剁什么呢?她说,“我把宝宝嚼不碎的菜梗和不喜欢吃的煎鸡蛋给剁碎,”哎呀,我顿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果不其然,晚饭时候,孩子吃汤面,再也不把里面的菜梗和煎蛋吐出来了,都乖乖的吞了。我在心里暗自发笑,你这个淘气的小猴子,还是你奶奶有办法“对付”你。

运动篇:学步带、骑竹马、单腿跳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给他买了个学步带,可是并不太好用,因为学步带为了安全起见,连接宝宝身体的部分,设计的很宽很厚,这对于学步初期的小宝宝,天气凉凉的情况下使用还算不错。但是对于

岁左右的宝宝、学步练习已经稍微熟练,特别是在天气暖和的时候,那样的学步带束缚在宝宝整个上半身,让宝宝很不舒服。于是,婆婆旧物利用,自己设计缝制了一个学步带。先是将稍微厚点的、硬点的的牛仔裤裤腰剪下来,左右两边缝两根带子,让宝宝像穿背带裤那样套在肩膀上,再在牛仔裤的裤腰上另外缝两根稍长的带子,大人拉在手中,这样简单的学步带用起来更加灵巧方便,对于已经快要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用起来也更舒服。婆婆带娃在小区玩,别人看到这“神奇”的学步带,都忍不住夸赞婆婆手巧。

等宝宝走路十分稳当之后,大概

岁半左右,为了让娃娃多运动,祖孙两个天天在家里“骑马”。不知道你听到“骑竹马,挂红缨”这样的儿歌,是不是还能回忆起童年里小伙伴们拿根棍子,夹在两腿中间,一蹦一蹦往前好像骑马一样的游戏。如果不是婆婆带着儿子在家里,两脚一前一后,一踮一踮的往前冲,我真就忘了小时候我也曾玩过这样的游戏,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乐趣。那段时间,我们三个人经常一起骑马,蹦蹦跳跳,宝宝觉得新鲜又兴奋,而我也觉得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同年,真是乐此不疲的骑马向前冲。

等娃可以双脚蹦之后,他奶奶就又开始尝试着教他单脚跳。单脚跳对人的平衡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娃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可是老太太就是以他一贯的耐心,平和的脾气,一遍一遍的给宝宝示范,一次一次的告诉他怎么做,不急不躁的教宝宝跳。说实话,这蹦蹦跳跳对于体格很大的

岁的老太太,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老人家带着孙子,跳的是不亦乐乎。不知道过了多久,娃终于学会了单脚跳,虽然保持的时间很短,可总算两个人可以一起很和谐的跳着玩了。即使娃跳的歪歪扭扭,两人也笑的前俯后仰,仿佛是在很骄傲的宣布,终于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也许正是这种跑跑跳跳的无意识的运动,娃的运动能力一直发展的不错,当然也许是他遗传了他爸爸、奶奶的运动基因,更多的也与奶奶对他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老人家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找到合适的运动小游戏,让他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都说谁带的孩子像谁,娃确实是比较像他奶奶的,爱运动,性格也算平和,真不知道要是我这个急脾气的天天喜欢宅在家里的人带娃,会把娃憋成啥样(偷笑)。

阅读篇:蝴蝶豌豆花、动作游戏、小人帮手

绘本阅读的好处都知道,但是面对咿呀学语或上窜下跳阶段的孩童,如何让他们爱上阅读却要下一翻功夫。在童书阅读的初期我犯过很多错,比如,娃尚年幼却急着读完一本长长的书、按部就班念文字丝毫不能激起娃的兴趣、阅读真的“只是阅读”,完全就是读一本就万事大吉的“任务导向”态度。当然我也得给自己找点借口,

岁以前处在哺乳阶段,精力体力确实有限,还有家务要做,所以在那个特殊的阶段,当时的阅读还真是忙中抽闲,见缝插针,闲情逸致稍微欠缺了一些。

跟我完全相反,婆婆跟娃的亲子阅读倒是乐趣十足,她跟娃的阅读更加生活、童趣,比如,《蝴蝶

豌豆花》这本关于童诗的绘本,相信不少很有文化的父母拿起书都要先从汉字读起,我也如此,自己通过文字读的如痴如醉,可娃丝毫没有被打动,我都有点气馁了。这么好的书,娃怎么能一点都不喜欢呢。就在我无奈的去干家务的时候,婆婆和娃两个人重新捡起书,祖孙两个:“一个不识字,一个老花眼!”所以人家就先看图画,并且翻了一遍,将画面定格在大海边一群“光屁股娃儿”们的画面(诗歌:《亲亲我》),横看竖看,研究每个“光屁屁”的娃都在玩什么,担心螃蟹是不是要“咬屁股”了,祖孙两个笑的东倒西歪,娃的兴趣一下子来了,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接下来的一个月,几乎每天回家都让我给他读这本书。

对于小小孩来说,图画书还要从有意思的图开始读。

《动作游戏》这套书,是为了大人和孩子一边读,一边玩亲子游戏。我倒是想跟娃玩点游戏,可是面对着

岁的娃,能玩的游戏,除了躲猫猫实在是找不到更多好玩的了,以至于这套书读了几次我就束之高阁了。但是,不知道婆婆是用了什么样的魔力,这套书祖孙俩个百读不厌,绝对达到“读书破万卷”的地步,有两本都已经重新装订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两个人读这套书不是在读,而是在玩,节奏是属于儿童“游戏”的节奏,比如,读到小手“包饺子”,两个人就能把平时奶奶包饺子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表演”个够,先是让娃儿摊开手,再放上馅儿,裹上皮儿,“用力”的捏捏捏,那场面似乎真的是在包饺子,而不是在阅读,并且能一个接一个,一次又一次的包个够,笑个够。婴儿阶段(

0-3

岁)的童书,

“读中玩”、“玩中读”,做到知行合一,恐怕才能其乐无穷吧

《小人帮手》系列,因为里面的主体是小人和各种工程车,所以是娃的大爱,但是这种每页只有一句话的低幼阶段的书,读上几十遍之后,当娃还在意犹未尽的时候,我已经觉得毫无乐趣可言了,甚至想逃跑,很是期待娃能换本书读读。可就是这样已经读了

遍的书,在某一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我还是看到了不期而遇的“惊喜”。我发现阳台上用粉笔画了几个圆圈圈,跟《小人儿帮手搜索队》中小人儿们玩的跳圈游戏的圆圈圈一模一样,我顿时哈哈哈大笑,因为突然觉得祖孙两个太会玩了,竟然开始“拓展阅读”了,把书里的经典游戏已经搬到了他们的生活里,娃一边跳还一边笑,其实跳的还不是太好,但就是从一个圈里东倒西歪跳到下一个圈里觉得喜感十足,好不容易成功跳稳一个,祖孙两个都高兴的手舞足蹈,

阅读、游戏、运动浑然一体

“眼花”、“识字不多”的婆婆,为何比我这个整天高谈育儿理论、阅读心经的伪“文化”青年,却更能激起娃儿的阅读兴趣呢?我仔细的总结了婆婆的阅读特点:

第一,“心无杂念”。不功利,不急躁。她的陪读就是纯粹的带着娃在读和玩,书和其他的玩具一样,只是一个游戏的载体,读书本身就是目的,全身心的跟娃一起投入当中,乐趣自然就来了。

第二,“读玩合一”。在读的过程中,婆婆说的话,引入的例子都是日常起居生活里,孩子吃饭穿衣玩耍息息相关、耳熟能详的,那么这样的解读自然能够深入娃心,让娃觉得这本书就是为他而写,是属于他的书。读完之后,将书里的一些好玩的,再引入到生活中,变成有趣的现实游戏,让娃觉得读书真有意思,书里竟然有这么多好玩的内容,自然会激发娃阅读的兴趣。

第三,“顺其自然”。喜欢的时候,读一读,不喜欢的时候放一放,不纠结,不较真。婆婆只是把书当成娃成长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现在关于童书阅读好处的宣传已经过于狂热。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你纠结娃读书没有其他娃多的时候,大可不必失落,因为很可能娃其他方面的成长收获比较丰富。童书阅读很重要,也非常必要,但真的不是唯一。

育儿路上,婆婆的助力,让我有放松喘气的机会,也给了我很多反思的契机,让我能静下心来改正育儿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当前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竞争异常激烈,信息极度畅通的时代,各种丰富的育儿资源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但是也带给我们一些过度的焦虑,那么如何做到“不盲从、不功利”静心育儿,耐心陪伴,显得格外重要。为人母时刻谨记:教育始终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同的种子需要的养分不同,只要用心观察,细心培育,小小的嫩苗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很多时候,成长的愿望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秘密。

不忘初心,静待花开。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