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苑”公号今日分享
1.针对部分法院发出“离婚冷静期”通知书,专家建议单方“冷静”不可取积极修复才关键(来源:中国妇女报20170331)
2.法院首张离婚冷静通知书:要离婚,先回家冷静三个月后再来(内附通知书原件!)(来源:法制日报20170318)
3.大话“离婚冷静期”(来源:人民法院报微信公号)
4.李颖珺:离婚冷静期?需要冷静的是某法院!!!(来源:法律读库微信公号)
5.四个多一半:离婚冷静期:或未深思熟虑,倒也未尝不可(来源:法律读库微信公号)
6.法院应建立离婚冷静期制度(来源:法制与新闻微信公号)
7.朱达志:“离婚冷静期”是多此一举的“司法创新”(来源:零度评论微信公号)
8.吕冰:创新:《离婚冷静期通知书》到底是神马?(来源:基层法官微信公号)
针对部分法院发出“离婚冷静期”通知书,专家建议
单方“冷静”不可取积极修复才关键
来源:
时间:2017年3月31日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中华女性网记者周文
原文链接: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3/31/037291.html
近日,四川资阳市安岳县法院向一对闹离婚的“85后”夫妻,发出“离婚冷静期”通知书,限定他们冷静3个月,其间不得向对方提出离婚要求。3月20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法院也发出了该法院首份“离婚冷静缓和期”告知书,要求一对起诉离婚的夫妻冷静3个月。在缓和期内,江南区法院将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积极引入心理干预,以帮助当事人调处家庭矛盾,化解婚姻危机。
“离婚冷静期”虽不是个新鲜名词,但上述信息一出,依然引起不小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法院人性化的表现,有的则认为流于形式,甚至是对当事人权利的剥夺。对此,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情感未破裂,当事人需“冷静”
据报道,在安岳县法院审理的案件中,这对夫妻婚后常因琐事争吵。一次发生纠纷后,女方离家出走并外出务工,两年后回到当地并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女方又表达了放弃诉讼的意愿。法院认为,这对夫妻提出离婚可能出于一时冲动,因此向他们发出3个月的“离婚冷静期”通知书,提出:“冷静期限内,双方均应保持镇静和理智,三思而后行,原则上不得向对方提出离婚。冷静期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对于江南区法院审理的案件,该案主审法官李姗姗告诉记者,双方当事人结婚多年,育有3个子女。期间曾经离过一次婚,复婚后有了第三个孩子。女方起诉离婚时,主张男方有家暴行为,审理中,男方承认在争吵过程中对女方有动手行为,但女方也比较冲动,一争吵就会有撞墙行为,并会吵着要跳楼等等。通过和他们交谈,法官感觉他们尚有感情基础,只是面对矛盾的处理方式不当,所以向他们发出“离婚冷静缓和期”告知书,希望双方能够冷静思考、加强沟通,并在告知书中告诉他们怎么做,有哪些权利义务,法院会提供什么帮助等等。
据悉,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118个中级和基层法院开展家事审判试点。按照意见,试点法院在最高法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要在诊断婚姻状况的基础上,注意区分婚姻危机和婚姻死亡,积极化解婚姻危机,正确处理保护婚姻自由与维护家庭稳定的关系”。
目前,广西、上海、江苏等多地法院都在离婚诉讼中引入“冷静期”概念,以挽救边缘婚姻。
支持者:更加人性化
李姗姗告诉记者,目前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有不少是夫妻沟通、婆媳关系或者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如果法院直接判决不准离婚,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化解,可能过六个月后再次起诉离婚。适用“冷静期”制度,可以在冷静期内做很多工作,化解双方之间的问题,避免二次诉讼。目前,该院跟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合作,聘请了一些婚姻家庭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晓茹认为,由于我国婚姻辅导机构的严重缺失,起诉到法院的婚姻案件并不都是达到了离婚的程度,只是婚姻病态的一种呈现方式。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对挽救婚姻、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是有必要的,当然适用离婚冷静期的案件是受限制的,需要试点法院的法官自由裁量,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可总结出系列案件类型;发出离婚冷静期通知的法官,也需要对影响婚姻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和排解,并可发出建议书。比如,双方或一方父母介入过多而引起的夫妻感情受损,应建议冷静期内父母不得干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是否生育(二胎)、子女教育等不同问题引起的夫妻感情受损,应积极引导双方用正确的方式沟通甚至提供相关资料加以辅导或心理疏导。
质疑:于法无据、流于形式
对于“离婚冷静期”通知书的做法也不乏质疑。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莉认为,首先,在诉讼离婚中,法院应着重查明是死亡婚姻还是危机婚姻。于前者,当尽快依法调解或者判决准予离婚;于后者,应做情感修复的调解,而不是走形式地发冷静期通知,并且无法律根据地要求当事人:“冷静期限内,双方均应保持镇静和理智,三思而后行,原则上不得向对方提出离婚。冷静期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不知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根据在哪里?如果当事人在冷静期协商好了去登记离婚并去法院撤诉,难道法院不准许撤诉吗?其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规定“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该条在实务运用中客观上已经起到了冷静期的作用。再发冷静期通知,不仅于法无据还可能侵害当事人的离婚自由和诉讼权利,引发当事人和法官的对立。
作为一名从业十三年的家事律师,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林表示,“离婚冷静期”弊端多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他反问到,如果法院给了当事人冷静期,但当事人没有和好,依然想离婚,法院是否就一定判离婚呢?如果没有判离婚,当事人还要待六个月之后再起诉,所谓的冷静期又有何意义?他也认为,所谓的“离婚冷静期”其实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已经存在,即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打离婚官司,第一次通常不判离的“潜规则”。而且“离婚冷静期”制度也严重缺乏配套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网上还有文章质疑“需要冷静的是某法院”,认为“法院如果觉得原被告感情没有破裂,完全可以依法判不准离婚。法院超越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行创设所谓离婚冷静期,不仅毫无法律依据,而且毫无现实必要。还有观点认为,离婚冷静期有利有弊,如果是婚姻危机或许可以缓解挽救,倘若是死亡婚姻、危险婚姻,比如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如果一方在冷静期内遭受严重家暴怎么办?
“离婚冷静期”变“情感修复期”或更妥当
实际上,针对离婚冷静期的探索,实践中早已有之。比如,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自2013年末即探索离婚冷静期的适用。该院家事审判庭庭长王道强告诉记者,“对于‘离婚冷静期’制度,目前其他法院遇到的质疑和问题,我们当年都曾遇到过。目前之所以很多法律共同体同仁反对冷静期的适用,是因为我们在运作这一机制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意志,甚至不经意间损害了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不过王道强认为,法院推行“离婚冷静期”的初衷正缘于学者律师们对审判实践中一审滥用判决不准离婚严厉批评的反思,目的是尽量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等弱势成员利益。
他认为,离婚冷静期的适用绝不应该是单纯发一个简单的通知书,而是需要法官的积极作为,要指出婚姻的症结所在,提出改进的路径,加以心理疏导,并以当事人双方愿意适用为前提,否则可能效果甚微。“冷静期机制不是孤立的,是开放的体系,从我院的探索实践看,家事审判机制建设至少包含6个方面6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包括反家暴机制、冷静期机制、多元化解机制、回访帮扶机制、家事队伍分类管理机制和单独的考核评价机制。任何一个机制出现了问题,都会阻碍改革的进程。”王道强说,比如,对于家暴案件,首先要制裁家暴,彻底根除家暴的发生,冷静期机制才有发挥的余地。
对于“离婚冷静缓和期”告知书引起的质疑,李姗姗坦言,可以想到。因为毕竟目前没有法律的规定,仅仅是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文件提到“冷静期”这一概念。“一个新制度的产生肯定也是“双刃剑”,适用不当可能会产生问题,但该制度推行的初衷是好的。”李姗姗说。
张晓茹认为,在家事审判改革初始阶段,离婚冷静期的试点工作应和配备心理咨询员、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等工作相结合。离婚冷静期内,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员可以依据当事人的意愿对其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解、心理疏通、事实澄清,以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修复感情,甚至追溯到当事人原生家庭的生活模式、家庭文化对现在婚姻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的办法,也可以对了解的情况形成建议书提交给法官。
张晓茹建议,离婚冷静期适用的时机,应在案件受理后,最好是第一次调解后,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断,和判决不准离婚后原告没有新事实新理由不得在六个月内再起诉的规定不冲突。前者可视为审判前调解程序的一部分,所以,离婚冷静期以不超过3个月为宜。离婚冷静期结束,原告一方仍然坚持离婚,不能成为判决离婚的充分条件,而仍然应当进入审判阶段调解或判决结案。
赵莉则认为,与其建立法院单方要求当事人的冷静期,不如尝试建立三个月的“情感修复期”或者叫“情感修复调解期”,分危机的程度,由法官或者邀请专家介入,做当事人的情感修复工作,这既符合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的要求,也方便基层法院正确理解和实施。对于情感修复期的时间,可以规定不超过三个月,并可排除在审限之外。通过词语的修改,不仅有利于法官正确理解和执行,也有利于当事人、律师配合该制度的实施。
杨晓林建议,既然搞家事审判改革,就应该为未来的家事诉讼特别程序立法做好铺垫,应有一套相应的制度规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分则婚姻家庭编正在紧锣密鼓地起草之中,应该考虑真正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婚姻分居制度。
家事法苑微信号:famlaw
专注于婚姻家事继承诉讼实务研究,分享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资讯动态,致力于推动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共建特定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阳光下业务研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家事无小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和万事兴,共同关注,共同学习,共同努力!
本平台分享信息均注明作者、出处及原始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至源网页!
《“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
于2008年2月15日创办,尝试搭建与律师同行、学者、法官、公证员、房管、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进行业务研讨、正当交往、信息共享的桥梁与平台,共同促进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获取方式:
1)简报电子版下载:
http://www.famlaw.cn/download.aspx
2)专题资料: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相关资料、继承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及争鸣专题资料、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一周年专题资料、2008全年合集精编版、2009年全年合集、2011年全年合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的理解与适用争议专题、全国首例冷冻胚胎权属案专题特别版、夫妻婚内确认财产所有权诉讼问题之探讨资料专题、家事法实务沙龙夫妻财产约定、赠与辨析专辑等,
下载网址:http://www.famlaw.cn/download.aspx
“家事法苑”家事法主题QQ群(群号:171337785)
---即时分享交流中国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动态,须以“城市+单位+姓名”实名申请、交流,只接纳法律职业共同体专业人士。
“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微信群群规则
(2015年11月版)
“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微信群,群主:杨晓林,管理员:段凤丽、侯晓婷、邓雯芬、王志锋、徐文丽、杨竹一、何显刚、陈建宏、李炜、辜其坤、李丹、谷友军、季凤建、严健、麻长春、王钦、李琳。
1、建群宗旨
家事无小事,真诚欢迎对婚姻家事继承法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律师、法官、检察官、学者、公证员、房管、民政、学生、媒体、妇联等政府公务人员、法务工作者及其他法律从业者加入,即时分享最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动态,家事审判动态、典型家事案例、立法动态、理论研究动态,共建阳光下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业务探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本群主题为婚姻家事继承法及家事诉讼程序,交流范围仅限与主题相关的实体及联系密切的诉讼程序理论与实务问题,定位为特定专业法律领域主题群,学习型群、兴趣群。
本群无意走向综合群,其他如刑事、商事、劳动、交通事故等其他领域话题可另行解决。
2、入群方式
为保障本群安全、质量及可持续发展,防止群友滥加群,本群对外不作任何宣传,群规则只刊发于“家事法苑”微信公号自定义菜单及每期公号推文的签名文件中。
为保证群的质量,本群一律由群管理员专人统一审查、邀请新人入群,未经群主同意,严禁擅自拉人进群,擅入者立即清退;
请入群者先添加群管理员邓雯芬助理(微信号:18612522122)个人好友,请注明:城市+单位全称+姓名,申请加入家事法实务微信群;新群友阅读群规,承诺遵守后,管理员方可拉其入群。
3、实名交流
本群实行实名(真实身份)交流制!
群友入群后应马上修改群昵称,不接受实名规则免入,经一次提醒不配合的劝退。
律师署名方式:
省份+城市+姓名+律师,如:山东淄博徐文丽律师,群昵称中不得显示电话、律所具体部门职务、业务方向及其它带有商业营销色彩文字。点击群界面右上角两小人头标志,向上划动屏幕,出现“我在本群的昵称”点击即可修改。
公证员署名方式:
城市+姓名+公证员,如:上海公证员李**;
学者、学生署名方式:
学校简称+姓名,如“南师大赵莉”,广西师大李**。
法官(检察官)署名方式:
省份(城市)法院+姓名的方式,如果确有难处不愿意实名,可采取省份(城市)+法院+真实姓氏+法官(身份)的方式,如北京法院李法官、如宜昌法院王礼仁,检察官署名方式相同。
民政部门、妇联、媒体等其他界别群友参考前列署名方式
,省份+城市+职业+姓名,如:北京妇联***。
4、尊重群友
尊重群友,未经事先允许、不得随意添加其他群友为个人好友,
严禁擅拉群友、加入自己设立的其他群,一经接到举报,立即清除出群;
5、基本设置:
如群消息过多,影响本人工作、学习及休息,可在手机右上角,点开群设置界面开启“消息免打扰”,定期浏览群信息、参与互动即可;
如群中有太多不熟悉的面孔:可在群系统设置界面打开“显示群成员昵称”;
6、友善发言
本群群友来自于法律职业共同体较广泛领域,大家非常难得聚拢在同一平台上!特别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互相尊重,发言交流,要注意顾及他人感受,不要有任何人身攻击、贬低他人人格或由个案引申对其他群体的上纲上线的言行。
本专业群,除大年三十至初二三天及八月十五中秋节外,不允许在群内发红包;严禁闲聊;严禁转发招聘、推销、心灵鸡汤、投票、优惠券、政治性等帖子。
7、鼓励、提倡交流
本群鼓励、提倡群友开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的互动交流。
本群定位为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及实务交流群,非低级的当事人咨询群,严禁群友不加任何思考、只用三言两语提过于简单的问题;
群友不宜就过于具体的个案展开交流,应先概括基本事实,从中提取有理论及实务研讨价值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集中深入交流。
群友探讨交流问题的方式建议为,自己发现问题,先主动查找资料,一次性把基本案情叙述清楚(不要再让群友追问事实)并注明自己的看法,能附上相应的法律法规法条及司法解释等依据最佳,抛砖引玉,希望再听取群友的意见和建议!如此这样,真正达到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本群建群目的!
群友互动反馈也同样宜先思考,较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采用漫无边际地三言两语聊天式交流,以免影响群友。
群友可在群内畅所欲言,仅限个人观点交流,严禁群友未经发言群友同意、不管基于什么目的截屏在群外分享。
8、鼓励、提倡分享
本群鼓励群友分享与本群主题相关的各种审判动态、典型判例及最新法律法规及地方法院审判意见,鼓励分享自己原创的相关实务研讨文章,包括上传在自己个人网站、博客、微信公号上的上的,但页面上尽可能不要附有较为明显的营销宣传文字及联系方式;
本群谢绝律师普法、营销、单纯表现诉讼技巧类文章;
群内严禁功利性的推销个人网站链接、博客链接、微信公号名片、个人微信名片、微网站名片及链接,严禁将相关资讯贴到自己的个人网站、博客上再推荐网页链接的变相以提高点击率、博粉为目的功利性商业推广做法(“家事法苑”公号famlaw已做到了去商业化,如果分享可参考),请群友自律!
9、尊重智力劳动成果
尊重智力劳动成果,群内资讯信息仅供群友学术实务研讨交流用,资讯搜索、编辑、整理需日复一日,耗费相当时间与精力,正常情况下,我团队每天收集、分享、推送的资讯信息,月底汇编起来就是每月的“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下载:http://www.famlaw.cn/download.aspx)!
希望群友不要经常性地或整体利用本群资讯信息取材上传网络(个人网站、博客、公号)、经常性转帖到其他微信群、QQ群或为其他非研究用途使用。如确需经常性转发使用,则宜注明转自“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微信群。
10、违规及处理
群友应自觉遵守本群规则并接受群主及管理员的善意提醒及劝告;
对于违反群规的行为,群主或管理员有权、有义务即时制止。
群友违反群规则经提醒一次不改,劝退,务必不要在群内与管理员争执、造成刷屏,影响其他群友,但允许私信方式向群主及管理员团队提出申诉,集体商量给出最后处理结果。
11、关于入群开通微信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问题的说明
承蒙大家支持、参与,我群学术实务专业交流氛围越来越好。不少群友也积极推荐相关朋友入群,但请群友推荐介绍新人入群前务必提前说清楚:
腾讯公司目前对微信群管理政策,500人为上限,前40位无论群主其他群友可直接拉人入群(无需经过其同意),第41—100位,需发邀请经受邀人同意方能入群,而第100位以上入群者需要先进行"实名认证",即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绑定一张银行卡。这是其通过此手段绑定用户的功利做法、也涉嫌利用垄断地位强迫"消费"行为、涉嫌违法,已有外地律师代理此类公益诉讼,希望能尽早纠正霸王条款。
因微信本身是免费使用,也不必跟它计较,可按照提示要求关联绑定一个银行卡(如过分担心,可绑定一个不常用、没钱的储蓄卡)即可,微信支付功能是大势所驱、非常时尚、非常方便,也很安全,如消费仍需再次输入密码,开通无妨,并不是加群收费,不轻易消费即可。
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的方式也很简单:
①用户点击微信界面下方的【我】,即可找到并进入【钱包】。
②然后依次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添加银行卡】。
③按提示填写银行卡号(收发红包仅支持绑定借记卡)、该卡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信息,银行将发送验证码至该手机号。
④填写银行卡信息,并设置6位数的支付密码,二次确认支付密码并支付即可。
良好的群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呵护!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建专业领域内阳光下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妇联、媒体及其他所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正常、正当交流的和谐平台!
“家事法苑”微信群管理员团队
2015年10月31日
“家事法苑”(famalw)
专注家事诉讼实务研究,分享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及理论研究动态,家事无小事,共同关注、学习、推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