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选出您心中丛台的“三好一佳” 投票选出您心中丛台的“三好一佳”投票选出您心中丛台的“三好一佳”

投票选出您心中丛台的“三好一佳”

评选活动来啦

先别急

看看这次选什么

来咯~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引导村民摒弃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天价彩礼等陋习,

区文明办决定开展2019年上半年“三好一佳”评选活动。

经部门推荐上报

区文明办逐一审核

最终筛选出

事迹较为突出的17名“三好”候选人和

3个候选红白理事会

请大家为心目中的

“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和

红白理事会

投上宝贵的一票

投票规则

1.每个微信号每天限投一次。

严禁刷票,如有违规刷票,一经发现,取消候选人参评资格。

3.最终评选结果由网络投票与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

投票时间

2019年5月20日至2019年5月26日截止。

好公婆

候选人5名

王玉芹

王玉芹,女,68岁,家住五里铺村,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她有一个三代同堂的9口之家,一儿一媳一女一婿两个孙女一个外孙女。邻居们都称赞王玉芹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心灵手巧、爱护晚辈、婆媳关系相处融洽的好婆婆。对待儿媳、女婿就像自己的亲孩子。儿媳生孩子难产,几天不能下地,她每天为儿媳擦脸梳头,并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床前,同病房的病友都以为是亲妈妈。儿媳骄傲的说:这就是我的亲妈妈。为了让孩子们能安心工作,老人担任起做饭、接送孩子的所有事情。邻居们都夸她是一位胜似亲妈的好婆婆。

孙秀琴

孙秀琴,女,76岁,黄粱梦镇薛庄村人。自儿子结婚二十多年来婆媳相处融洽,成为村里公认的好婆婆,全家大事小事全靠她操持。尽管她识字不多,却用质朴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都说婆媳关系难搞,而她却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十个指头咬哪个都痛在心里,媳妇虽然不是亲骨肉但她是陪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该当成亲闺女看待。儿子儿媳白天在外上班,她在家里帮着带孩子,闲时把儿子儿媳的衣服都洗干净。这样孩子们才能安心上班,邻里关系也相处十分融洽,真是公认的好婆婆!

王淑芹

王淑芹,女,70岁,南吕固乡贾村东街村人。婆婆好不好还得是亲家和儿媳妇说了算,她的亲家也是村里有名的好人,他说嫁闺女其实是挑婆婆,婆婆好相处,闺女嫁过去就不会受委屈,就会有享不完的福。而对儿媳妇来说,王淑芹就是这样一个好婆婆,她说当初选择嫁过来,跟王淑芹的好媳妇名声有很大关系,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没有错,三年多来,王淑芹一直像对待亲闺女一样对待她,甚至是比亲闺女还亲。婆婆做好的饭菜永远是热的,无论什么时候穿衣,家里的衣服总是洗的干干净净的;尽管她和丈夫都有固定工作,但是逢年过节,她总是多多少少要给儿媳妇塞点零花钱,还总是说:“你们的是你们的,这是我和你公公的一点心意,你嫁到咱家里来,婆婆和公公希望你们能百年好合,不会让你受委屈……”。尤其是她怀孕期间,婆婆对待她呵护备注,什么活都不让干,做饭的时候总是问想吃什么,然后再做饭……儿子出生后,婆婆又一个人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喂奶粉,哄孩子,把屎把尿……孩子现在,活泼可爱,健健康康,还是婆婆一个人照看着,孩子和奶奶也特别的亲,她觉得王淑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周美荣

周美荣,女,60岁,城东街社区居民。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媳妇眼里,她是一个疼爱媳妇的好婆婆。周美荣退休后,为了让成家立业的儿女们安心工作,她把年幼的孙女、外孙接到家里,照顾她们上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孙女们年年成绩优异,被评为“三好学生”,在邻居眼里,她是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一家人生活得相敬相亲。大家在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一次,儿子和媳妇为生活琐事争吵,周美荣得知后,把儿子叫家里,狠狠地批评儿子:“英子离开父母到咱们家,这里只有我们才是她最亲的亲人,你凡事谦让她一点,她只会更疼你,争吵只能使感情愈来愈淡”。朴实的语言却深深地影响着儿孙们,当英子得知后,更视婆婆为亲身母亲,周美荣以她的人格魅力,聚拢了一家人的心。

杨运珍

杨运珍,女,70岁,南门里社区居民。她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她婆媳关系融洽,视儿媳如亲生女儿。儿子常年在外工作,家里主要是她和儿媳、孙女一起生活。而媳妇每天忙于上班,所以家务活和照顾孙子的任务基本都落在她的肩上。于是她每天忙里忙外,孙子接送上学,家里一日三餐她从不少一顿,洗衣做饭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和儿媳相处十年来从未红过脸。她邻里关系和睦,引家庭成员孝老敬亲。和邻居相处,她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邻家有困难,她就会主动地伸一把手。杨运珍中国传统女性中普通的一员,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虽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好媳妇

候选人6名

康利红

康利红,49岁,家住七一八所社区辖区内的丛台路47号院。二十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年迈的公婆,特别是在二老病中仍然无微不至,体贴关怀。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她每天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里的利红待我比亲妈还亲。”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偶尔回一趟也是匆匆赶回来,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公公有慢性哮喘病,到了冬天病情就加重。为了缓解公公的病情,每年入秋以后,她便早早的给公婆的床上换上厚厚的新棉被。每天变着花样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给公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的病情得到了缓解。邻居们问她多年来这么辛劳伺候公婆是否值得的时候,康利红笑着答道:“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照顾老人是我们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无怨无悔。”

王妹珍

王妹珍,47岁,家住光明中89号-15号。丈夫去世后,在失去爱人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她毅然决然的下定决心留下来。她要尽到她丈夫不能再尽的孝道,尽心尽力赡养公公婆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在精神生活上给了两位老人体贴和安慰,婆媳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在这个家庭里,她作为媳妇尊重长辈,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几年来,她尽到了既是儿媳,也是“女儿”的职责,两年前她又忍痛送走了婆婆!现在公公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为老人洗衣做饭,穿衣、喂饭,不怕脏、不怕累、没有抱怨,没有怨言,无微不至的处处照顾。默默履行着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了解她的人都称赞她既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她的平凡事迹一直被村民们赞叹不已。

张建平

张建平,女,联新里社区16号院居民,她身兼社区楼组长。在社区里,她热爱公益事业;在家里,她孝敬婆婆,尊敬长辈,教子有方,深受居民群众的尊敬和赞扬。2003年,其婆婆突然得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其公公腰椎受伤不能行走,两位老人子女工作都比较忙,张建平下岗没有工作,她就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每天亲自照料老人的衣食起居,特别是在为老人洗澡时,每次洗完澡,张建平都已累得气喘吁吁。婆婆肠胃不好,不是拉肚子就是便秘。大便常常拉在裤子里,糊得满床都是,不论寒冬酷暑,每次都是张建平帮老人洗换。婆婆便秘时,好几天都不大便。张建平就带上一次性手套为婆婆往外扣,每次扣完都为婆婆洗的干干净净。2013年其公公突发心脏病住院,既要照顾婆婆,又要去医院照顾公公。每次外出前都要把老人吃的药放在她跟前,垫好尿布,放好尿盆,倒好茶水。在家里,张建平教育儿女们孝敬老人,尊敬长辈,自己也做到言传身教,在儿女面前做表率。她经常对老伴说:“我们做得怎样,儿女们都在看着,孝敬老人,我们必须做好榜样,将来儿女们也会照着我们的样子做。”在张建平的榜样作用下,儿孙们非常尊敬婆婆,6岁的小孙女还亲自给太奶奶喂药,端尿盆。张建平用自己的孝心孝敬老人,用行动做一个好媳妇,为传递社会正能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风莲

张风莲,55岁,大峪庄村村民。家里80岁高龄婆婆,得了老年痴呆症,不管平时自已家活有多忙,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有时农活实在忙得抽不开身,她就会提前为母亲准备好一天的生活用品,委托亲戚、邻居帮忙带管那么几个小时,每周她都会帮婆婆洗一次澡,陪她说话,搀扶着她在街边散散步、说说话,如同对待幼儿一样地哄着、照顾着。为了使老人的生活更丰富一点,她说:父母把我们养大,现在他们老了,孝敬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只是做了我的本份。”

王秀阁

王秀阁,46岁,黄粱梦镇东三家村村民。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是上孝敬公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为家付出了一切。他的孝心感染了周边邻居,刚嫁到村不久,公公就得病检查出癌症,她主动照顾已病的公公,安慰婆媳,一直照顾到公公去世,去世不久婆婆又患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她给婆婆端屎端尿,擦洗身体,每顿饭都端到嘴边。邻居们都说这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到的好媳妇。她却笑着说婆婆也是娘,拉扯儿子不容易,咱也得像对待亲娘一样对待婆婆。这就是一个普通儿媳,却写着“孝”的朴实无华。

韩瑞霞

韩瑞霞,女,40岁,苏曹乡美意苑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韩瑞霞同志自2000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18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跟自己父母一般亲切,无话不谈,韩瑞霞同志成了生活中他们的贴心小棉袄。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婆婆因为血小板低,生病住进了医院,在医院做了脾切手术,插着引流管和尿管,还有刀口处一直沁血,刚做完手术的第一天,婆婆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她24小时守护在床边,一晚上做手术刀口出了三次血,每次出血都需要换一堆止血胶布,她不怕辛苦,在医生换完胶布后给婆婆擦洗身体;由于刚做完手术再加上婆婆的胃不好,医生让流质的食物,她不辞辛苦,每天熬好小米粥,把蔬菜打成菜汁,放在保温杯中,然后每天往返医院三次送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婆婆脸上有了血色,身体恢复的很快,这一举动受到亲朋好友的赞扬。出院后有一段恢复期,韩瑞霞不仅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即使再忙,她在白天上班走之前要把中午饭提前准备好,回来让公婆能吃到现成饭,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句苦,叫过一次累。

好儿女

候选人6名

张辉,男,41岁,丛西街道文庙社区居民。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无宗教信仰,无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节俭持家,团结相邻,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五年前,母亲查出癌症,让本已年迈的老人日子更加雪上加霜。身为儿子,张辉毅然肩负起照顾母亲的重担。母亲住院手术期间,他日夜守护在身旁,无微不至的护理。出院后,为了方便照顾,他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和爱人轮流伺候。每一次的定期化疗,更换引流袋,都是张辉亲自带着母亲去医院,给与无尽的呵护与照顾。在他精心照顾之下,母亲病情稳定,身体在一天天的恢复之中,妈妈逢人就高兴地说,自己有个孝顺的好儿子,才能尽享天伦之乐。

李明富

李明富东三家村人现年52岁,是黄梁梦镇东三家村三组村民。他十年如一日,照顾身体多病的老母亲。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在他身上是不管用了,母亲86岁高龄得了老年综合症。几次住院治疗,他都在医院,精心照顾洗脸,擦身,逗母亲开心,并对母亲说:“我们兄弟几个一定把您当年所受的苦找回来,让您过得比任何母亲都快乐,开心和幸福!”到了夏天老人天热睡不着觉,又不能吹空调,他就买来扇子给老人扇扇子降温,等老人入睡后他再休息,冬天每天晚上坚持给母亲用热水暖脚,按摩。让老人有良好睡眠。他为全家树立良好的家风,作出了榜样。

赵毓荣

赵毓荣,女,49岁,丛台区联东街道蓝天金地社区居民。她生活在及其朴素的家庭,兄弟姊妹七人,她排行最小,父亲49岁就已不在,是母亲一手拉扯他们长大的。母亲于2011年6月早晨,突发大面积脑梗,经历半年的抢救,最终未能站起来,再也不能够说话。从那一天开始,他们全家不分昼夜,24小时衣不解带的轮流照顾母亲。母亲插着胃管,带着氧气机,他们白天一班晚上一班。每隔两个小时就会给母亲拍背,翻身。一天三次定点煮熟苹果,用搅拌机打成糊糊,通过胃管让母亲吃进去,用针管给母亲打进嘴里水喝,每次饭前需要打胰岛素,然后就要准备每顿的饭食,测量血糖。虽然躺在床上这么长时间,但是每天都会把母亲抱下床大小便。不管多累,多麻烦,几天就会给母亲洗一次澡,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没有一丝异味。虽然几个年龄大的姐姐已经退休了,但是仍有上班的兄弟姐妹,白天上班晚上照顾母亲,尽管不能睡个好觉,他们却依然没有一丝抱怨。“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他们这样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多年如一日的照顾精神实在可贵。

李凤博

李凤博,男,57岁,招贤东院居民。2014年10月的一天,父亲因不慎摔倒,造成大腿骨断裂,老爷子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四个月,为防止父亲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褥疮,他每天都坚持早中晚给父亲翻身、洗澡,有时间给父亲做按摩,在他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终于出院了,但因为年事已高,老人行动不便坐上了轮椅。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老李放弃了工作,从此老李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为了让父亲吃的高兴顺心,老李总是隔三差五来点花样。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老李父亲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湿疹。接屎倒尿、翻身按摩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只要天气好就带父亲出来晒太阳、陪父亲聊天、听广播、读报纸。老李常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应该报答老人”。

王晶,女,39岁,光明社区居民。父亲和母亲年迈,她便每周都抽出时间回娘家看看,做些他们喜欢吃的饭菜,和他们聊聊天,为他们解解闷,顺便打扫一下卫生,洗洗被褥,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安置得妥妥当当。王晶的母亲身体不好,怕给女儿添麻烦,硬是坚持不去医院。看着母亲在家中忍受病痛折磨,王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母亲经不住王晶的一再劝说,勉强答应去医院治疗。在医院的半个多月里,王晶忙前忙后,母亲的饮食起居、打针换药,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她都记在本子上,一点也不敢马虎。母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善言辞的母亲感慨地说:“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俺家女儿是俺家的顶梁柱。”她感觉作为一个人要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良心。为人媳,侍奉二老;为人女,孝敬双亲;为人妻,家庭和睦;为人母,儿孝女贤。这是天经地义。

霍林艳

霍林艳,女,46岁,中华街道南门里社区工作人员。十余年来,一如既往的照顾瘫痪在床的外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爱。从小外婆把她带大视她如女儿,2008年因脑梗卧床多年,母亲年纪大身体也不好,作为家长长女,她就担起来照顾外婆和家里的责任,由于长期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早上起来为老人喂饭,喂药,洗衣擦身,清洗带有大小便的衣物,老人便秘,她也不嫌弃,用手帮助老人排便。晚上起来还几次帮助换洗尿布和翻身。虽然长期瘫痪在床,老人床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她不仅孝顺老人,还关爱兄弟姊妹,街坊邻居有什么困难也尽力帮忙,帮助楼道灯管道维修收费等琐事。赢得邻居的称赞。工作上也兢兢业业,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做出自己的亮点和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

红白理事会

候选3个

丛东村红白理事会

丛东村红白理事会,作为丛东村的领导队伍,通过深入了解村情,深深体会到大操大办现象十分严重,婚丧嫁娶越来越讲究排场,有些人明明经济拮据,却死要面子,盲目攀比,借钱大操大办。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给人披上沉重的枷锁,搞得人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针对这种大操大办现象,丛东村红白理事会为了群众着想,从根本下手:针对婚宴、孩子满月宴、丧事从简,对前来帮忙的乡亲,只象征性的用大锅菜招待招待一顿饭,每人一盒烟,改变过去8个盘子、2个大件的做法。丧事由原来的1.5万元减到现在的1万元左右。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不互相攀比等。

高北村红白理事会

周艳彬是高北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自任会长以来,与理事会成员刘长发、裴跃增通过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体会到大操大办劳民伤财。为了所谓的面子借钱操办更是要不得,所以大力开展节俭之风,原来的三天办完事,现在只用一天,禁止大操大办。对节俭办事的群众表扬鼓励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针对这种现象,自2012年以来,周艳彬会长响应移风易俗,把原来两天办的丧事,改为一天事,不容许大半。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此举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拥护。缩减了百姓的开支,使群众得到了实惠,肃清了一歪风邪气,得到了百姓们的交口称赞。作为丛东村的领导队伍,通过深入了解村情,深深体会到大操大办现象十分严重,婚丧嫁娶越来越讲究排场,有些人明明经济拮据,却死要面子,盲目攀比,借钱大操大办。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给人披上沉重的枷锁,搞得人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针对这种大操大办现象,丛东村红白理事会为了群众着想,从根本下手:针对婚宴、孩子满月宴、丧事从简,对前来帮忙的乡亲,只象征性的用大锅菜招待招待一顿饭,每人一盒烟,改变过去8个盘子、2个大件的做法。丧事由原来的1.5万元减到现在的1万元左右。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不互相攀比等。

南苏曹社区红白理事会

南苏曹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和净化居民思想境界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节俭之风,破除陈规陋习,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称心、群众居住放心、文化活动欢心的社会主义新社区。

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群众的企盼和义务。南苏曹社区自觉推动婚葬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承优秀婚葬文化,倡导婚育新风和厚养薄葬理念。社区于2005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倡导、监督喜事新办丧事从俭,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破除封建迷信,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婚葬事宜有了承办者和监督者。2018年重新制定完善《居民自治章程》,规范居民行为,将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写进自治章程,引导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效应。多年来,南苏曹社区长期开展“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荣誉称号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宣传、表彰等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高居民文明争优意识,激励群众争做文明居民,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

总之,南苏曹社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

投票方式超简单的

只需要在人名列表前

打✔选择投票就OK了

快投起来吧~

往期回顾

“丛台好人”请您投票!

走!紫山看花海让你周末嗨一波~

【十大攻坚行动】321个老旧小区要改造提升快看有没有你家...

私自破墙开店~封!丛台这一波儿操作太赞了!

●图文

/区文明办

●编辑/郭沛雨

●审核/张威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