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后,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而立之后,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而立之后,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而立之后,我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三十而立。

七零八零后的这代人,多已迈过了这道门槛。立了还是没立,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一把自己的尺子。在世俗标准上,有的人很成功,有的人很寻常。离开校园十几二十几年后,当初差别不大的毛头小伙青葱姑娘们,如今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但还有一个症状,就像呵欠一样在而立之后的这个人群中传染,那就是彷徨和焦虑。

笔者的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几个家有同龄孩子的同事建了一个微信群,打算互相交流升学相关信息。

但很快,各种各样的信息汇聚成了一个关键词:焦虑。

“听说

小区落户口不满三年的孩子,今年全被调剂到别的小学了。”

“我们小学老师提了建议,暑假里不能让孩子疯玩,得规范作息,保持学习的习惯。看来还是要上暑期幼生小冲刺班。”

“邻居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级,她说上了小学,语数外都得上课外培训班。”

群里讨论几天后,关系很好的一个同事直接私信我:“唉,为什么孩子还没有上一年级,我就觉得这么焦虑,心累啊。真的只有拼娃这条路了?”

我并不能给出答案。九月份娃才正式进入一年级,我五月份已经开始在查这个小学毕业升学率的情况了,还顺便学到了很多似懂非懂的专业词汇:点招、派位、六小强……

带孩子报名时,跟几个家长加了微信,很快发现我引以为豪的、自己辅导的自家孩子的英语,远远赶不上别家的孩子。还有奥数、作文、思维、钢琴,人家的孩子都是喜滋滋去上培训班,我们碰都没碰过……

事实就是,我也一样焦虑。这种焦虑甚至超出了生娃时那两天一夜折腾的焦虑程度。这时候才发现,“子孙自有子孙福”是一句多么空的话啊。家长把孩子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真能任其自由生长,什么都不做么?

这是而立之后,关于育儿的焦虑。

周末出差的大伟收到了老婆发来的微信。

“老公,我带孩子在

家玩。他家的房子好大,小区里还有景观湖!”

然后跟过来一张照片,孩子们在湖边喂湖里的野鸭子。

大伟回:“哦,那你们好好玩。”心里却没来由一阵烦躁。

毕业于名校的大伟在一家民营企业已经做到总监的位置,年薪却还远远赶不上水木

worklife

版的门槛,更赶不上房价的涨幅。结婚买房子时,满怀信心对老婆说,过几年把这个老破小换成花园洋房。

如今他的收入比毕业时翻了三四倍,却是不敢这样讲了。

工作上,在这个公司他已经算是高层,事务极其繁忙,却遇上经济不景气,事业到了瓶颈。如果还待在这里,职位和薪资势必都不会再有明显的提升。但要离开呢,又下不了决心。

再则,他毕业就来了这里,十多年过去,感觉自己就像《肖申克救赎》里安迪描述的那种被

institutionalized

(体制化)的人,对跳槽到别的公司后自己能否胜任充满了怀疑。

而这些忧虑,大概是出于男子汉的面子,他并不能跟妻子好好讨论。更不能告诉与自己完全不在一个认知世界的父母——他们还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呢。跟同学朋友呢,好像也说不出口。混得比他好的,不好意思说;混得不如他的,除了彼此发发牢骚,好像也没有任何帮助。

这是而立之后,有关事业的焦虑。

阿美又在小区附近的瑜伽馆办了张年卡。之前她在旁边的健身馆已经办了长期贵宾卡,里面有游泳馆、器械厅和跳操厅。

就仿佛花了钱的健身才有动力一样。但阿美一周里能去两次,已经算很不错了。

三十五六,按如今的平均寿命来说,还年轻着呢。但阿美这几年益发觉出年岁增长的残酷了。

以前穿着还很宽松的裤子,如今已经缝了好几回扣子了——每次缝好没几天就被暗自生长的肚子崩掉。总爱穿裙子的她,如今稍微遇到阴雨天就不敢穿了,不然小腿要隐隐疼上好几天。

身边的朋友呢,竟然还有刚过三十就因为癌症离开了的。当初可是一个屋里住过的啊。想想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朋友圈里,隔一段时间就有那么几个筹善款的帖子,都是些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靠自个儿当顶梁柱的人,就因为这样那样的病症陷入困境。关系拐一两个弯的,阿美会多捐一点;拐的弯太多的,有时候阿美也意思意思。心里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受。

与此对应的,就有人出来鼓吹商业保险的必要。让勤奋交保险的职场人士也是心里惶惶然:社保真的不够吗?

这是而立之后,事关个人健康的焦虑。

焦虑的来源远不止上面这些。

而立之后,婚姻恐怕也都在七年之痒附近转悠着。千古难题的婆媳关系,可能并不一致的育儿观念,疑似要变成例行公事般的

XXOO

业务……好像时时都在挑动婚姻这根原本需要用心维护的弦。

而立之后,社交也像要变了味儿。以前的那么铁的闺蜜和哥们,因为生活轨迹的不同渐行渐远。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圈里热闹非凡,点赞者众,真要遇上什么难事儿需要帮助,抑或碰到喜事想要分享,拿起电话却不知道该拨给谁。

而立之后,在自身的学习发展上也是诸多困扰。不是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被后浪取代。但是,新的信息纷繁复杂,我们学什么呢?家庭、工作一个都不能放下,学习的时间哪里来?终于腾出时间拿起书本,往往发现自己精力和体力也已经大不如从前。

而立之后,所有这些焦虑,构成庸常生活的全部,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完全淹没。

这样的焦虑,在哲学上甚至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

midlifecrisis

,中年危机。早在

年代,心理学大师荣格就曾探讨过这个问题。他发现,

大多数中年危机者都很能适应社会

且有杰出的成就,“中年危机”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内心的整合,通俗地说,也就是缺乏自我在心灵层面的探索,因而会感觉人生的空虚。

其实焦虑并不是而立之后才有的。你回头,往来时的路上看看就会发现,生命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在人生的大多数阶段,我们都无法说服自己安于现状,焦虑就会由此而生。

焦虑和欲望总是存在,这并非要求我们永远不要努力去克服焦虑,也不是要求我们不作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明白,任何一个目标、任何一种努力,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劳永逸的保证。

即然焦虑永远存在,我们就要学会与其共处。最简单的应对方式,无非就是“活在当下”这四个字了。

活在当下,就会明白,

人生的境界不是天天快乐,而是天天不烦

。想通了这些,焦虑虽然还会时时造访,总不至于让我们抑郁了。

在更积极的意义上,中年危机亦是转机。焦虑感迫使我们采取行动去面对焦虑产生的根源。于是我们为了孩子的顺利升学而早作准备,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而努力工作,为了保持健康体魄而抽时间健身,为了稳固夫妻关系而增加沟通……

所以,感谢焦虑吧!它的存在,说明你心中还有不死的欲望和梦想。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