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要:
深秋,天气渐渐转凉,郭杰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应该添置些厚衣服,便去商场花了三百多块买了一条保暖裤。晚上回家,郭杰把保暖裤送给婆婆,没想到婆婆很不屑地看了一眼冷冷地说:“少来这套,用我儿子挣的钱到我这儿来买好,装什么好人。”,婆婆的话刺痛了郭杰,她立即反唇相讥,婆媳俩你一句我一句大吵了起来。其实,郭杰的婆婆说的一点也没错,自从郭杰和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婆婆相处的很不好,家庭关系非常紧张。
郭杰和丈夫小姚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认识的,不久就确立了恋爱的关系,但是郭杰的父母觉得小姚既没学历也没工作,实在配不上做教师的女儿,可奈不住郭杰喜欢,只能接受他们交往。在恋爱8个月后,郭杰和丈夫结婚了,丈夫说他从小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现在成家了,他希望郭杰能跟他一起好好孝顺母亲。
婚后,郭杰发现婆婆总是在背后跟丈夫抱怨,一会儿说她菜做咸了,一会儿又说菜做淡了,每次丈夫也不问青红皂白回来就把郭杰数落一通,两个人经常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吵大闹。日子长了郭杰和丈夫的关系越来越差,和婆婆也越来越疏远,她后悔当初不听父母的话,于是有了离婚的念头,可是这一次,郭杰的想法再次遭到父母反对。郭杰父母的想法很现实,女儿和女婿已经有了孩子,如果离婚,女儿带着孩子怎么生活,将来再婚恐怕都是不容易的,一时间,郭杰掉到了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了的尴尬境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熬了三年,这一次,郭杰想要借给婆婆买保暖裤改善一下两人的关系,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换来的只是婆婆的恶语相向,郭杰彻底被激怒了,她不顾一切地把压抑在心里的委屈、痛苦一股脑地发泄到了婆婆身上,当郭杰恢复理智的时候,婆婆已经躺在地上没有了呼吸,丈夫马上就要回家了,如果他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样,郭杰该怎样面对他、面对孩子,这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提问和回答整理:(
专家老师:杨凤池老师,编导:许慧老师
是不是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不合适?
杨凤池老师:其实存在一些硬伤的婚姻是有的,这些问题有很多解决办法,并不一定用激情下杀人这种办法。
郭杰对婆婆下死手,如何从心理上查找原因
杨凤池老师:应该联系郭杰的早年生活来查找原因。
是不是她的这种现实和她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系?
杨凤池老师:我认为肯定是有联系的。咨询师应该去了解她早年生活的资料来建立起这种联系,这样有助于对她的心理上的帮助。
郭杰的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就选择压抑,到现在还不能真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心里怨恨前夫,婆婆,为自己失控的行为寻找理由借口这样的模式是不是她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模式相关?作为咨询师,该怎样从这个角度帮到她?
杨凤池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而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在比较好的咨询关系的框架内,收集足够的资料作出评估而不是仅仅我们的推测。
男女成家了,主人就是这对男女,而婆婆在家嫌饭菜什么做不好吃,这是不是婆婆把自己摆在主人身份上了?
杨凤池老师: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婆婆没有完成自己儿媳妇进家门以后的角色转变,还是固守着她和儿子两个人生活的状态,所以导致她和儿媳妇的关系紧张,而儿子有没有恰当地去调解,儿子的做法导致婆婆和儿媳妇的冲突更加激烈,而当儿子压制儿媳妇的时候,婆婆进一步感觉到自己就是这家的主人,所以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婆婆为什么一直不接纳儿媳妇?
杨凤池老师:我认为这个问题用一般的常识也可以理解,就是婆婆认为她儿子跟她这么多年来血肉的联系,这种爱是不容别人分享的,儿媳妇进来分享是她不能容忍的。
在婆婆看来,是儿媳横刀夺爱,所以不接受?
杨凤池老师:说的对,
实际上儿媳在婆婆眼睛里看起来其实是一个潜入者。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在婆媳矛盾中,丈夫对妻子没有支持,那妻子的愤怒是不是来自于丈夫,但郭杰自己也没有搞清楚这点,本来是怨恨丈夫不替自己做主,反而把怨恨发泄到婆婆身上了?
杨凤池老师:
这段表达挺好的,我没什么再回答的,我觉得这说的挺好。
郭杰的委屈中是不是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父母当初的劝阻不听带来的的?
杨凤池老师:我认为这部分是存在的,因为父母曾经劝阻过
自己又没有接受父母的意见,反过来还就嫁给了他,嫁给他她觉得她先生和她婆婆应该待她特别好,因为她是跟父母的意见不一致还嫁给他的。
10.
丈夫是一个未完全分化的,未断奶的儿子?
杨凤池老师:我不这么看,我认为这个先生应该是发展了一定的自我功能,而且我们缺乏资料了解到他早年生活中有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他跟他母亲的联结比较紧密,这个紧密不一定就是他的自我结构功能方面发育地特别的停滞,而是可能跟她母亲一直单身带着他有一定的关系。
11.
杀人犯的微笑?有时看不出来有罪恶感?
杨凤池老师:我认为她的微笑主要是一种情感隔离。
12.
把她婆婆都杀死了,愤怒情绪还没有宣泄出去?
杨凤池老师:
杀婆婆是见诸行动,并不完全解决宣泄问题。
13.
这种击鼓渲的方式可行么?
杨凤池老师:我认为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铺垫,恰当的引导、示范然后让她真正进入的情绪发泄的状态。
14.
为什么咨询师不陪她一起拍鼓?
杨凤池老师:我也认为咨询师最好陪她一起拍鼓或者先做个示范比较好。
15.
认知没有转变,情绪的宣泄是否会作用不大?是否负面情绪一直存在?
杨凤池老师:我觉得倒是情绪和认知是有相互作用的,如果她的特别强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宣泄,认识也不太可能改变,但是特别负面情绪的宣泄必须要我们给她深刻的理解和共情,包容和接纳,然后恰当的引领才能完成,在这之后,可能认知的转变才能有个提高。
16.
前期不是已经对压抑的情绪做过处理吗?现在还要继续做,做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
杨凤池老师:我们看到是做了,但是做的不太理想,有一些情绪仍然在压抑着,所以这个确实是影响认知的改变的。做到什么程度合适,就是让我们感觉她所积压的那些委屈、不满、愤怒,应该基本上大部分宣泄出来了。
17.
她要见孩子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杨凤池老师:当一个母亲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杀了自己的婆婆,她见孩子和不见孩子对孩子都是有某种伤害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她能够见到孩子,让孩子知道他有母亲总比这是一个谜要好一点。
18.
如何引领郭杰重新认识自我,改变认知,心理咨询师应该从哪里着手做工作呢?
杨凤池老师:我觉得改变认知是其后的工作。应该我们先能够理解她然后建立好的关系,收集资料,作出评估,然后给她一些分析。在她能够认可这些分析,完成某种修通领悟之后,可能认知的改变才可以开始。
19.
用“婆婆是心理障碍受害者”的解释去替换郭杰内心“婆婆一直跟她过不去”的想法,让她明白“换了谁婆婆都会这样”,会不会弱化她对婆婆的仇恨?
杨凤池老师:用这样的想法代替那样的想法,这个想法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如果对方的负面情绪太重的话,这样单纯的想法的替换是很困难的。
20.
这个案例是不是能进一步反映门当户对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听父母反对的婚姻大多不幸福?
杨凤池老师:我想门当户对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然后大家可能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对发展感情和建立好的婚姻是有帮助的,但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但是凡事坚决拒绝父母的反对而强迫或者强硬的建立婚姻,结果不太好的倒是挺多的。其实父母反对的一桩婚姻,父母的反对有其自己的一定的道理,这点儿女应该注意到。
21.
现在社会男女结婚,男女应该搬出来住,婆婆应该自己过好自己,独立生活,毕竟婆婆没有老到要人照顾的地步,这种想法应是社会主流想法吧?
杨凤池老师:我觉得这就是正确的想法和做法。
22.
老人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离婚这条路?
杨凤池老师:我不是这么看,我们要改变老人这种想法本身就不现实,因为所有的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想法容易固化,而且倾向于保守。其实我们主要任务不是去改变老人,而去改变年轻人,就是因为我们靠着爱情联系起来建立婚姻的那一方,如果我们特别的重视这桩情感和婚姻,我们就能齐心协力的去努力适应老人,不管是接纳包容还是做一些改变,或者不做改变,也不导致那么大的愤怒,因为我先生和我站在一起。
23.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郭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杨凤池老师:郭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办法做先生的工作,通过先生影响婆婆,要让他理解独立生活,互相不过多干涉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之前,要有足够的包容和接纳,因为我们做工作必须得相机而行。
24.
好像这个节目还没有完的感觉?
杨凤池老师: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这个节目相当于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督导节目。因为我们做的这集节目以后,监狱的咨询师是还要回去继续对郭杰做工作。当然如果有可能呢,比如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拍一个续集去追踪一下工作的结果。
25.
监狱的心理咨询师帮郭杰见孩子,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
杨凤池老师:
是的,这相当于社会工作范畴。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监狱工作的特点。
26.
对于孩子,社会更应该给于关注。节目播出了,不可能密不透风。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节目组做了哪些工作?
编导许慧:
关于这个孩子,我们在做这期节目时只是给孩子父亲打了个电话,并没有过多地对他的家庭进行干涉,从传播的角度,我们已经尽量做到保护这个孩子。另外从心理的角度,杨老师在节目中也讲了,从孩子的成长来讲,他是需要见母亲的。但现在孩子的父亲不愿意让孩子见郭杰,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已再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首先还是要尊重孩子家长(父亲与继母)的决定。如果将来孩子出现问题或者父母觉得孩子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家长求助,那个时候才需要我们介入。
杨凤池老师:
由于这一集节目不是以专家为主导的节目,而专家的身份主要是做一些督导,所以我们总结起来看,我们做个案的时候还是需要建立好的关系背景下更多的收集一些资料,然后做出评估,尤其是心理学的评估。然后制定出比较周密的治疗方案,按着步骤去做,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而且我们心理咨询、心理帮助的目标最好是聚焦于受助者的内心世界,而不去外部世界做更多的工作,外部世界的工作完全可以由监狱管理人员和社工去做。
相关文献--
马竞飞整理提供
——关于婆媳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邹鑫等.婆媳冲突成因的混合方法研究——质性与量化的结合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摘要】为探明引发婆媳冲突的主要成因
调查了
150
名婆婆和
156
名儿媳
要求她们写出最有可能导致婆媳冲突的
个主要原因
并按重要程度排序。通过质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方差检验等一系列的混合方法分析
发现争夺权力和资源(
)、观念和行为差异(
)、“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
)是导致婆媳冲突最主要的原因。同时
婆媳角色、住地、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地位会影响她们对婆媳冲突成因的看法。探明当代中国引发婆媳冲突的主要因素
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
有指导意义。
【文章部分内容】
婆媳冲突
指发生在婆婆与儿媳之间
带给婆媳一方或双方心理压力的言语争执或冷战。婆媳冲突历来已久
且普遍存在。杭州妇联调查发现约
78%
的已婚家庭认为婆媳难相处。
婆媳冲突的影响。
婆媳冲突严重破坏家庭和睦。首先
婆媳冲突直接降低婆媳二人的生命质量
是产后妇女抑郁的第三大诱因。在已婚妇女因家庭矛盾自杀的案例中
婆媳矛盾作为诱因的占
成。其次
婆媳冲突显著降低子媳婚姻满意度
是破坏子媳婚姻的“第二杀手”。第三
婆媳冲突也波及姻亲关系中的其他人
例如婆媳冲突引发岳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干扰第三代的正常教养和身心发展。
导致婆媳冲突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回顾和总结
我们发现导致婆媳冲突的主要因素包括
观念和行为的差异、“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权力和资源的争夺等。
观念和行为差异
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最容易成为婆媳冲突的导火索。婆媳对家庭琐事意见不一致
存在性格、饮食和生活习惯差异。例如
在访谈中
研究者发现有家庭因为婆婆喜欢多油、辣味重和味精多的食品
而儿媳偏爱清淡饮食导致矛盾。实际上
代际差异、家庭背景和文化风俗差异必然塑造出婆媳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因此
当面对同一客观信息时
婆媳分别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镜像
构建出有差异的主观信息
产生矛盾和争执。
中国人的感情格局
并非简单地用“家人
非家人”进行定位
而是以“差序格局”为概念
以“自己人
外人”来定位
。在日常交往时
婆婆以“自己人”的方式(尽义务与责任
不求回报
子女做错了事可以通融、讲情面、掩饰)来对待亲生子女
却常以“外人”方式(锱铢必较
不讲情理)来对待在中国家庭结构上已经算自己人的儿媳。儿媳在婚后要改口称婆婆为“妈妈”
将婆婆与亲生母亲进行比较,不自觉提高了预期
当现实无法达到期望时
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认为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即使嘴上叫“妈妈”
儿媳也不把婆婆当成亲生母亲、丈夫一样的“自己人”。儿媳不把婆婆当成自己人
婆婆同样也无法认同儿媳
这种泾渭分明、藩篱高筑的互动方式
给婆媳双方带来被视作“外人”的情感苦楚
造成婆媳冲突。
日常生活的小摩擦经过日积月累
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争夺。
在家庭地位和权力、经济资源、丈夫
儿子情感方面的争夺
使得婆媳双方即使在小事上也互不相让。传统的父子主轴家庭强调婆媳之间是上下主从的结构关系
儿媳必须顺从婆婆。但是
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主轴向夫妻关系转化
在婆婆巩固家庭地位的同时
儿媳试图通过现代教育和经济实力带来的实际权力
改变在家庭中被管理、被统治的地位。更重要的是
当这些争夺涉及经济因素时
婆媳冲突会更加明显
对于金钱、房产和其他养老资源的争夺
会对家庭产生破坏性的纠纷。此外
子媳婚后
婆媳在情感上的争夺也可能引发冲突。“俄狄浦斯情结”使母子间产生依恋情感
当儿子娶妻之后
母亲害怕儿子对自己的关爱变少
想要夺回儿子的关爱
儿媳也将丈夫对自己关心的减少归咎于婆婆的挑拨。婆媳双方都希望证实或得到儿子
丈夫更多的关爱
因而发生争执。
讨论:
第一阶段的质性分析兼顾婆婆和儿媳的视角
归纳出引发婆媳冲突的
个主题
观念和习惯差异、争夺权力和资源、观点采择不良、其他亲友影响、不公平对待、不良个性和习惯。
第二阶段的描述统计发现
争夺权力和资源被提及的频率最高(
效价的排序也在第二位(
225
说明引发婆媳冲突最普遍和很重要的原因是:争夺家庭地位、经济资源、儿子
丈夫的爱和家务分工纠纷。
第三阶段
个主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个元主题
争夺权力和资源、观念和习惯差异、“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
)在争夺权力和资源这一元主题下
最突出的影响因子是第三代生养问题(
)。通过第四阶段的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发现:
婆婆比儿媳更多地感受到由于争夺权力和资源引发的冲突。居住在农村的婆婆比城市的婆婆
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本科的婆婆比高中的婆婆
更容易体会到争夺带来的冲突。
对儿媳方面的研究发现
主外且主内的儿媳比只主外或者不主外也不主内的儿媳
中等收入的儿媳比低收入儿媳
更看重争夺权力和资源带来的冲突。主外且主内、经济收入较高的儿媳是小家庭的掌权者
不屈从婆婆而引发婆媳之争
导致“儿媳欺压婆婆”类冲突
[1]
)观念和习惯差异、不良个性和习惯构成引起婆媳冲突的第二个元主题。
将婆媳冲突归因于认为观念和习惯差异的被试
更少认为不良个性和习惯能导致婆媳冲突
反之亦然。代际差异、家庭背景和文化风俗差异必然塑造出婆媳不同的观念、个性和行为习惯
当婆媳发现对方与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有出入的时候
既可以归咎于对方
也可以归因为两者的差异
由第四阶段的结果可知
与婆婆相比
儿媳更多地认为观念和习惯差异导致婆媳冲突。就家庭地位而言
仅主外、不主外也不主内的儿媳比主外且主内的儿媳更重视由于兴趣、观点导致意见相左引发的冲突
[35]
仅主外、不主外也不主内的儿媳更容易感受到自己与婆婆对生活事件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不一致
并由此产生矛盾
即“婆婆欺压儿媳”或“婆婆和儿媳不相上下”类冲突。
婆婆方面则会因受教育程度不同对这个问题态度不一。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本科的婆婆比高中学历的婆婆更容易体会到观念和习惯差异带来的冲突。与仅具有高中学历的婆婆相比
具有较高学历的婆婆也接受自由、个性和平等的熏陶
[32],
愿意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念和意识
当感受到自己与儿媳观念和习惯不一致
则容易引发“婆婆和儿媳不相上下”类冲突。
)最后一个元主题“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是伤害婆媳感情的根源。
通常而言
婚姻使得儿媳从“外人”转变成“身份性自己人”。身份性自己人的先赋性高
具有拟亲属关系的身份责任
但交往性关系低
缺乏真有之情。婆媳将日常交往过程中的细节
与亲生母亲、亲生儿女相较
现实与期望的差距给婆媳带来被视作“外人”的情感苦楚
并且造成婆媳冲突。
婆媳对“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这一元主题的重视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在当前的中国文化下
婆婆和儿媳均很重视在缔结姻亲关系后
能否成为彼此真正的“自己人”。
要成为真正的自己人
一方面
婆媳需要在交往中付出真情和关爱
包容和原谅彼此的差异。交际顺应理论(
communicationaccommodationtheory,CAT
)认为
适宜的交流能拉近心理距离
特别是考虑对方需求、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等适宜的交流行为。个体将自己置于他人立场
想象和推论出他人的观点、意图、感情、动机或需要的行为
即观点采择
对家人的身份很重要。因此面对差异时
通过观点采择
互相理解、包容和谦让是当作“自己人”的体现
对婆媳关系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若儿媳发现婆婆不公平对待儿媳和亲生子女
婆婆发现儿媳不公平对待婆婆和母亲
通过比较感知到被视作“外人”
最终导致双方情感恶化
引发婆媳冲突。
、李超海.错位婚姻家庭中小孩抚养和婆媳冲突研究
[J]
.青年研究,
2011
【摘要】都市社会“
后”青年人群中
来自农村的“凤凰男”和出身城市的“孔雀女”所组建的错位婚姻家庭越来越普遍
网络上、电视电影上和现实生活中弥漫着大量关于“凤凰男”和“孔雀女”家庭的矛盾和冲突
其中尤以围绕小孩抚养产生的婆媳冲突最为激烈。文章分析了“凤凰男”和“孔雀女”家庭中农村婆婆和城市媳妇在小孩抚养过程中出现的小孩定位、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代际资源、性别角色和家务劳动分配这五种冲突类型及其影响机制。错位婚姻家庭中的婆媳冲突表面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矛盾
实质上却是农村青年精英向上流入都市社会之后无法摆脱出身农村家庭低社会地位的先赋性因素制约而面临的“结构性弱势”。这种“结构性弱势”在转型时期国家和市场的双重形塑下体现了“凤凰男”自致性个体社会地位和先赋性家庭社会地位之间的张力
同时也决定了错位婚姻家庭中婆媳冲突必将长期存在。
【文章部分内容】
媳妇眼中的婆婆和婆媳关系:
)小孩定位问题
)消费理念分歧
)生活方式冲突
)代际看重父辈显在的资源
代内看重丈夫潜在的能力
而来自农村地区的“凤凰男”只具备个体潜在的能力而缺乏显在的家庭资源
因此都市媳妇家庭与农村婆婆家庭相遇时
冲突一触即发
)媳妇眼中的平权家务劳动分配模式和婆婆心目中的“女主内”家务劳动模式造成婆媳两人在家务劳动分配上长期存在冲突。
婆婆眼中的媳妇和婆媳关系:
)孝道的衰落与婆婆的家庭边缘性角色
)国家和市场双重力量的冲击改变了家庭生活的主轴
也改变了婆媳关系
)婆婆认可“从夫居”和养儿防老观念
这有别于祟尚平权主义的都市媳妇
国家、市场与错位婚姻家庭中的婆媳冲突:
)首先
国家的制度倾斜塑造了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生活逻辑和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居民代际之间的独立
平等的生活方式逐渐建立
而农村父母依赖子女养老的传统生活方式仍在延续
导致农村婆婆和城市媳妇在小孩抚养上严重的价值冲突。
)其次
市场瓦解了传统孝道
也改变了反哺式隔代养老观
促成了都市社会平等主义的扁平化代际关系的建立
这直接挑战了传统的家庭内部婆媳之间的上下等级关系。
)再次
多元化社会和市场转型促成了个人主义利益观的流行
后”青年人群遵循个体主义的“就事论事”家庭价值与上一辈格守统合主义的“夫权至上”家庭价值存在明显的代际冲突。
后”家庭中围绕小孩抚养而产生的婆媳冲突不是一种结果
而是一种历程
这是一种暂时性冲突
也是一种代际价值更替的紧张
这既是中国社会变迁导致的产物
也是当代都市家庭适应社会环境而演化的结果。
更多内容
儿童心理
网络课堂
【妈妈的情绪】笔记
回复2:原生家庭怎样影响一个人
回复3:
非比菁菁少年成长营
春季、暑期
回复4:母亲,命运的制造者
回复5:国内首家【儿童心理咨询师】培训--西点军校招生
6:【FCPI】非比儿童心理介绍
回复7:【案例】爱告状和被欺负的真相
回复8:一张表读懂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从一例小学新生入学困难,看儿童心理早预防
New
非比儿童心理:国内首家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专业服务机构
育心堂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88号院1号楼凯德华玺319(国务院新闻办对面)
电话:010-85118117,15611717252,13801206179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