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又一年
左邻右舍庆团圆
快随小编一起感受中秋节的
欢声笑语
幸福祥和
近日,一场主题为“远亲不如近邻共享和谐生活”的活动在浉河区五里墩办事处民族社区金桂园小区开展。小区广场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喜迎中秋佳节。
活动现场,大家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月饼、水果,端上亲手制作的菜肴,欢聚在小区广场,共品百家宴。共建单位市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的志愿者为居民送来了月饼,表达节日的关爱和问候。
“我觉得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平台,敲开了邻里之间的家门,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社区居民明女士开心地说。
信阳日报融媒体视频部
一张小小的全家福
凝聚的是一个家庭
对“团圆”二字的渴望
不管是四世同堂的枝繁叶茂
还是一家三口的温馨幸福
或者是两人相伴的甜蜜时刻
每一张全家福的背后
都浓缩了这个家庭的幸福与成长
中秋来临,阖家团圆,小编带你走进六个各有特色的幸福家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聊一聊拍摄全家福时的背景,讲一讲家人的成长、亲情和各种温馨时刻,以及照片中某个人在成长中的励志故事……让我们通过这些全家福,找寻那些属于“家”和“团圆”的美好回忆。
孝老爱亲
刘英:用爱引领好家风
刘英(左二)全家福
“做人要尊老爱幼,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住浉河区五里墩街道八一社区的55岁刘英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始终不渝所奉行的家风。
刘英勤劳、善良、朴实,同丈夫生活30多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爱,使家庭始终保持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刘英是我们社区刚评选的‘好婆婆’。”八一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郑玉琼说,刘英退休前对待工作勤勤恳恳,生活上照顾家人无微不至,同时她还热衷于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乐于帮助困难群众。
“我的儿媳妇很优秀,长得漂亮,有文化,还能干。”刘英开口便向记者夸赞自己的儿媳妇。“虽说儿媳妇不是我生育的,但她是陪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像自己的亲骨肉一样,都是一家人。”刘英说。
刘英曾经是“好媳妇”,现在又成为大家公认的“好婆婆”,做过儿媳妇,更知儿媳心。常言道,找个好儿媳妇难,找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好婆婆更难,处好婆媳关系是难上加难。但刘英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她善于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做好家务,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注重研究饭菜质量,家庭烹饪水平也较高。
自打儿媳妇娶进家门后,刘英没和儿媳妇吵过架、红过脸,两个人和睦相处。儿媳妇怀孕,她呵护备至。有了孙子,她把照顾孙子和家务活全包了。她一直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逢年过节一家人还一起出去旅游。“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妇,就没有处不好的。”刘英说。
在自家和睦的同时,刘英和邻居也和睦相处。谁家有困难,她总会主动地伸一把手,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刘英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妇女,但她用真诚的感情组织起一个和睦的家庭、维系着良好的邻里关系,成为社区有口皆碑的“文明人”。
爱岗敬业
张清:不忘初心写华章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行走在实现初心的路上!”这是商城县冯店乡宣传统战办公室主任张清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2016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一颗初心,用扎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行进在扶贫路上。
在张清的成长时光中,贫困是最大的梦魇。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对于别人而言是轻轻松松,而她靠着助学贷款和多份勤工俭学终于完成学业。一段贫穷困苦的生活经历,成为她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伊始,张清“见红旗就扛”。2017年5月,乡里迎来问题整改与档卡规范的任务,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政策,以便指导全乡工作,她白天高强度开展工作,制作各种填表模板,整理推送各种政策信息,核对各种变化的数据信息,晚上及时充电学习不断变化的扶贫政策。
又到一年中秋时,张清依然在路上。作为4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张清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下村入户,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及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贫困户吴孔财的母亲彭帮荣因高血压总是脸部浮肿,为了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张清送去一部血压测量仪,并教会她如何使用。
年逾七十的彭帮荣时常对张清说,要认她当干女儿。张清知道,这是贫困户对她莫大的肯定与认可。“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张清说,自从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她也获得了不少嘉奖,但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
“老爸,怎么好几天没见妈妈”“你妈妈在扶贫”……在张清家,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虽然家离单位不足百米,但常因早出晚归一连几天见不着儿子,不光张清的父母想不明白她为何这么拼,连她的爱人也开始想不通。直到有一天,张清哭着向家人说:“我也不想那么拼命啊,可是看见那些贫困的家庭,我忍不住想要多做些什么。”渐渐地,家人越来越理解和支持张清的工作。
热心公益
徐军:全家一起做公益
“你看这张照片,是2013年4月份拍的,我和儿子正在捡垃圾,刚好被拍下来了。”9月9日中午,在位于民权路的“37℃”志愿服务站内,信阳市大别山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军指着手机上的一张照片对记者说,“那是4月的一个周末,协会组织志愿者去贤山捡垃圾,开展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活动。我儿子知道这件事后,连夜把作业写完,就是为了跟我一起参加志愿活动。活动当天,他特别卖力,争着捡垃圾,也不喊累,跟着走完了贤山所有的山头。”
“最早做志愿活动的时候就是十几个人,大家在QQ群里交流,有空了一起做公益活动。大概是2010年吧,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做公益,就是经常开展环保和关爱贫困老人的活动。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想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徐军说,后来人越来越多,志愿队伍越来越壮大,就需要有规范的管理、规模化的志愿活动,“2013年年初,在团市委的帮助下,协会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我们有了组织,力量变大了,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信阳市大别山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徐军投入了更多精力和时间在协会上,策划志愿服务活动。协会连续4年在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周末陪孩子”系列活动,在腊八节送粥,看望乡村留守儿童,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农村儿童心理关爱基地等。从协会成立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他们的足迹从市内延伸到乡村,温暖了一个又一个人。
徐军告诉记者,协会都是利用周末做公益,很多时候都照顾不到家人,但家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了主要家务,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业,“后来,协会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我本人也获得了‘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南省金牌志愿者’‘信阳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归功于协会全体志愿者,还归功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的支持,公益成为了我们全家人共同的事业。”
家庭和睦
姚凤德:美德营造幸福家
这是市区解放路泰和苑小区一个普通的三代同堂之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充满欢乐、和谐的幸福之家。姚凤德与爱人徐国兰携手相伴,走过了43年的风风雨雨,从结婚到现在,夫妻二人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于没有红过脸。也许是受长辈的影响,姚凤德一家三代人都其乐融融、和谐互爱。
姚凤德今年70岁,爱人徐国兰今年68岁,两人1972年经人介绍相识,1976年结婚,到今年已经整整43年了。儿子在教育系统工作,儿媳在一家私企上班,孙女今年10岁,上小学五年级了,一家五口过得非常幸福快乐。
“他是个很实在的人,当年我妈就是看中他为人踏实这一点,而且他心地善良,对老人很细心、有耐心,经常抽空去陪老人拉家常。以前我老母亲还在世时,每次都是他主动提起该去看老人了,还帮我母亲洗脚,家中的亲戚都很羡慕我妈找了个这么好的女婿。仅凭这一点,我就很感激老姚。”徐国兰说起往事,情绪有些激动,眼眶湿润了,但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爱人情绪激动,姚凤德赶紧给爱人递了张抽纸,笑笑说:“孝顺老人是我们做晚辈应当应分的,我岳父、岳母对我也很好,每次去都是拉着不让走,吃了中饭还要留吃晚饭,吃了晚饭还要留着多说会儿话。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儿子、儿媳妇对我们都很孝顺,很尊重我们。”
夫妻间要互相包容、互相支持,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姚凤德一直很感恩自己的爱人与家人,他与爱人结婚多年来相敬如宾、和睦恩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着下一代,堪称是一对模范夫妻,这个家庭也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家庭。
教子有方
程丽:文明小家助和谐
11日清晨,浉河区五里墩街道民族社区金桂园小区的居民程丽起了一个大早。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她来到位于东方红大道的一家超市采购新鲜的食材。“今天我们社区举行百家宴,共同迎接中秋节。我要整几个拿手菜,让大家尝尝。”程丽笑着说。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新鲜的基围虾、扇贝、花甲、水果、月饼等食材被程丽一一放入购物车内。
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中,程丽开始忙碌起来。她首先将西瓜、草莓、猕猴桃、蓝莓等水果切成不同形状,开始摆盘,很快一个三层蛋糕形状的“巨型”水果拼盘诞生在程丽的巧手之下。接下来,程丽进入厨房烹制基围虾、扇贝和花甲。
当一盘盘精致的菜品端上百家宴的餐桌,程丽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片掌声。“摆盘精致、色香味俱全,一看就是很用心做的。”左邻右舍的夸赞让程丽既开心又感动。“今年是我们社区第二年举办百家宴,在这里,一个个小家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吃一顿团圆饭,真好!”程丽感慨地说。
在民族社区里,程丽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的热心源于她对小家庭的爱,更源于她对社区大家庭的爱。“去年,程丽自己出资,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把她们楼栋粉刷一新,让左邻右舍感动不已。”社区工作人员的一席话道出了程丽的热心。
走进金桂园小区二号楼2单元,蓝色楼梯与粉红色的扶手辉映如画。墙上一幅幅饱含童趣的绘画作品装点了单调的空间。楼梯转角处,一盆盆绿色植物生机盎然。“我们这小区是十几年的老旧小区,之前楼梯上锈迹斑斑。这是我带着儿子、女儿一起改造的,也有社区工作人员的成绩。”看着焕然一新的楼栋,程丽总能心生欢喜。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社区,都是由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小家庭文明了,大家庭自然就和谐。希望明年的百家宴上,我们还能与邻里一起共贺中秋。”程丽满怀期待地说。
邻里互助
张德荣:小区就是大家庭
“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9月9日,浉河区老城街道胜利南路社区志愿者张德荣老人向记者说。
胜利南路居委会瑞丰苑小区内,道路干净整洁,绿化带整齐美观,电动车有序充电、停放,阴凉处老人们正在欢快地玩着棋牌游戏……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小区管理者居然是3位平均年龄接近70岁的小区居民兼志愿者,张德荣就是其中一位。
现年76岁的张德荣,本应享受天伦之乐。但几年前,小区与物业公司解除合同之后,小区的管理成了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就和另外两位老人主动承担起了小区管理的职责。
张德荣告诉记者,当初接管小区的时候麻烦可多了,收卫生费是最大的问题。为了让小区居民放心,她和另外两位伙伴主动公开账务,对于极少数不主动交纳的业主逐个上门催要,坚决不让一户漏交费用,以免邻里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搞好邻里关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不久,张德荣就遇到困难了。当时,有家住户想把防盗窗做成突出的,但这在整个小区来说是头一户,而且楼下住户也不同意,引起了邻里纠纷。张德荣和同伴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平息了这起纠纷。
去年,张德荣和另外两位伙伴又为小区争取了一个福利——带充电位的公共电动车棚。当时,小区普遍存在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她们3人就经常主动上门劝说,消防部门也会定期到小区检查,但收效甚微。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张德荣联合小区业主将以前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依然占用的公共停车区域清理了出来,将其改造成了电动车棚,解决了小区居民电动车的停放、充电问题。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涛李倩韩蕾
程云李亚云杨长喜
【版权归“信阳政务”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投稿邮箱
xinyangzhengwu@xyxww.com.cn
统筹|王婷
审核|
谭台剑波
校对|叶檬梓
责编|朱媛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