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稻草人手记》。
《稻草人手记
作家的生命其实本来平凡,只是作家用自己的笔写出了这些平凡岁月中的珍贵。
这珍贵包括自己的热情与追求,也包括作家坚持一生的爱与执着。
多年来三毛一直以一支笔,坚持看守着她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故乡台北,她从来都是我行我素,努力做一个生活的见证者。
她是无数读者心中浪漫、洒脱、真性情的代言人,也是汉语文学里书写无垠浩瀚的撒哈拉风情的第一人。
在《稻草人手记》一书中,三毛向读者描述了自己来到异域他乡的生活,为我们一一道出了撒哈拉沙漠中的荒凉与贫瘠,也叙说出了其中的丰饶与美丽。贫瘠的是大漠黄沙自然环境的残酷,丰饶的却是人内心之中始终荡漾澎湃的热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女作家三毛的笔触一起走入《稻草人手记》的故事里来吧。
荷西,三毛的白马王子
爱情是一种宗教。对于女人来说,这种宗教尤其重要且珍贵。
荷西对于三毛来说,就是她生命中的宗教。
当结婚之前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回答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有点不满地说:“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三毛叹了口气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赶紧说:“如果是我呢?”
三毛说:“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就算了。”
荷西说:“你吃得多吗?”
三毛说:“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样,三毛成了荷西的太太。
这就是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也是天下很多女人眼中爱情的样子,就像秦观在他的词中说的那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并没有山盟海誓,而是有点类似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的时候最初的那段生活,算得上贫贱夫妻。可是在三毛的眼里,这贫贱夫妻过得并非苦日子。恰恰相反,他们是苦中作乐,或者说苦日子甜甜地过。
这主要得益于三毛的乐天性格,凡事都不计较。而荷西也恰恰是个随遇而安的男子。他有一副装得下天地的宽阔胸怀,也懂得容忍三毛时不时的小性子。
在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生活里,他们并非是对方的“另一半”。他们都把自己当作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各人有各人的性格,然后才是夫妻。
荷西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里,很多年来,在长期的生活中,他的母亲和姐妹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这个男子当作家里的儿皇帝,穿衣、铺床、吃饭都有人甘愿时时侍候。但在结婚以后,荷西根本不可能得到三毛如此的侍候。
恰恰相反,荷西必须听从三毛的调遣和指示,对于此三毛自有一套办法。那就是反其道而用之。
荷西是一个反抗心特别重的人。如果三毛让他去东边,他肯定去西边;让他穿红的,他肯定穿绿的。做了稀的,他要吃干的;做了甜的,他觉得还是咸的好。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一项娱乐。
三毛看透了荷西的心理,有什么要求就用相反的说法去做,这样常常得其所愿。
也有特殊的时候,比如在刚结婚的蜜月期,荷西就非常听话,非常懂得体谅娇妻的心情,每件事都乐得去做。后来时间长了,以前的毛病都暴露出来。于是,整个家几乎乱成了一团糟。
面对这些,三毛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很多时候,她也甘愿承担起家务的责任。
这就像三毛在《我与大胡子》一文中说的那样:“我们结合的当初,不过是希望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我选择了荷西,并非是为了安全感,更不是为了怕单身一辈子,因为这两件事于我个人,都不算太严重。”
换句话说,三毛与荷西的结合,不过是人生的旅途中一起结伴同行,一同走走人生的道路。但他们并不看重彼此的如胶似漆,或者说过一种捆绑式的婚姻。
对于一个执着于文字的女子,三毛的精神永远是独立的。哪怕是在婚姻中,她也非常看重这种独立的自由。这就像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各自可以抱着一本书,独自看得哈哈大笑,或者默默地流泪。但彼此绝对不会问对方一声:“你是怎么了,疯了?”
为此三毛说:“偶尔的孤独,在我个人来说,那是最最重视的。我的心灵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的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结婚也不应该改变这一角,也没有必要非向另外一个人完完全全开放,任他随时随地跑进去捣乱,那是我所不愿的。”
对于自己和荷西之间的婚姻与爱情,三毛并不愿意像普通的家庭妇女一样时时刻刻将男人控制在自己手里。那是她所不愿的,也是她坚决不同意去做的。
为此她说:“不自由,毋宁死。我倒不是怕他寻死。问题是,管犯人的,可能比做犯人的还要不自由,所以我们不难为自己!”
这就是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爱情观。他们有着极度的清醒,在爱情与婚姻中,始终保持着界限感。不入侵对方的领地,为各自保持着一份精神上的独立与尊严。这也恰恰是他们的爱情持久而甜蜜的源泉。
在生活中,有包容。在爱情中,有理解。在婚姻里,有界限。
这是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与婚姻成功的法则,也是天下所有的爱人与夫妻应该去效仿的理想婚姻模式。
三毛,荷西的贤惠妻子
有句话说,一个好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女人做后盾。
这句话,恰好是对荷西与三毛家庭生活的美好注解。
当初,荷西与三毛结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两个人去法院登记了一下。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撒哈拉当地的法院。三毛的家庭,父母对子女一向比较开明体谅,三毛也对父母可以做到无话不谈。因此,三毛和荷西的婚姻,最早得到的是女方家庭的祝福和认可。
但在荷西的家庭方面,就不同了。荷西家里四女一子结婚,没有一次是和父母商量过的。因为天高皇帝远,三毛和荷西的婚姻也没有事先通知荷西的父母,便领了证。但为了搞好以后的婆媳关系,讨得公婆的欢心,三毛结婚后就和公公经常通信。
三毛的公公倒是回信很勤快,但是婆婆始终一字不回。到了年终假日,有一天,荷西突发奇想要回家探亲。三毛想尽各种办法拒绝,都没有取得效果。于是,便只好丑媳妇见公婆了。
荷西的家在马德里,一回到这个家族。公公、婆婆、哥哥、姐姐,还有各自的媳妇孩子们,几十口人的衣食起居一下子全部落到了三毛的头上。
此时此刻的三毛,内心里抓狂,恰好荷西又变回了往常家中的儿皇帝模式,几乎对三毛的求援理都不理。于是,三毛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来对付在家中侍候荷西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的庞大任务。
同时,三毛也明白,这是婆家考验一个媳妇是否合格的关键时刻。
早晨,三毛听见婆婆起床上浴室了。于是,马上起床穿衣、打扮、洗漱之后,抢先下手打扫清洁房子,而且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对荷西的态度,此时再也不能像两个人在外的模式,而是显示出照顾体贴,让婆婆看到媳妇对宝贝儿子的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特别是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家里包括公公婆婆,五女三子,四个女婿,一个媳妇,还有叔叔、婶婶,两个阿姨,堂兄堂妹,大哥的外国女友,小妹的法文老师,外加十四个尖叫打滚全来的外孙儿女……
一共是三十七个人。他们所有聚会餐饮的采购和烹饪都是三毛的工作。三毛虽然心里叫苦不迭,荷西此时却是不问不管。中国菜是三毛此时唯一的法宝。平安夜里,当一道又一道的大菜上桌的时候,所有人都吃得团圆幸福无边。而三毛这个新媳妇,却被忘在了一边。
这就是《我的婆婆大人》一文中,三毛需要面对的真实家庭生活。充满着挑战,也充满了委屈的家庭生活。
而在《这种家庭生活》一文中,三毛写到了在撒哈拉当地发生战乱的关头,荷西从工作的地方矿场死里逃生,回到新住处,恰好租了一处好房子。却遇上婆婆带领一家人前来做客。
他们不管荷西处于失业的状态,也不管荷西刚刚买了房子,需要付房子的贷款。十几口人在荷西的家里住了整整一周多,花掉了荷西的失业补偿金,还让荷西去借钱应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三毛依然像上次在荷西家里一样,拿出浑身解数侍候一家老小十几天的吃喝拉撒。
面对这种情况,三毛不是没有抱怨。但为了照顾荷西的面子和尊严。她从来没有闹过。换句话说,三毛做到了任何一个贤妻良母都无法做到的默默付出。她的付出是出于对自己的丈夫深深的爱和包容。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三毛的身上并没有白领的傲气,也没有大小姐的娇气。而是在努力去做到一个儿媳妇的本分和责任。这种牺牲和奉献,恐怕是三毛让所有读者都大吃一惊的一种生活态度。
任谁也想不到,一个在文坛叱咤风云的先锋女作家,会在自己的家庭里如此任劳任怨,如此懂得处理家庭关系,照顾丈夫的心理感受。但这恰恰是三毛作为一个优秀的女作家身上所具有的非同常人的优秀品质。是她聪明的一面。
三毛用自己短时间的付出,获得了自己在家庭里的完美形象,也获得了丈夫的认可。赢得了长久的婚姻与爱情的幸福。
所以,此后才会有三毛离开撒哈拉不到两周,荷西就天天写信、打电话,催促三毛回家的《警告逃妻》一文,那信中洋溢的爱与渴望,是天下每一个女人都会为之幸福感动的爱的呼唤。
一个作家身上的爱与悲悯
一个作家的文字中最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什么?
其实不是别的,而是她内心中的善良,是她对待人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立场。
三毛的文字恰恰正满足了这些要素。所以,她的文字才能成为海内外读者为之热捧的畅销作品。
在《一个陌生人的死》一文中,三毛写到了她和荷西刚刚落脚撒哈拉沙漠的时候,租住在西班牙属地加纳利群岛上。在他们租住的沿海的社区里,有一天,三毛发现隔壁的邻居家里长时间大门紧锁,似乎根本没有人住。
忍不住好奇心的三毛,翻墙进入邻居的院子摘花,却意外发现房子里其实住着一个人。
那是一个叫加里的老人,一个人独自居住在这个岛上。他的亲人都远在国外。加里之所以将自己关在房子里,是因为他的脚和腿发生了严重的溃烂。已经无法行动,瘫痪在床了。他虽然有些积蓄带在身边,但一个人无法行动。每天只能依靠积存的大量的肉罐头来维持生活。
三毛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所有人都不敢插手加里的问题时。三毛拉着荷西去了领事馆,领事馆说他们只能处理人口死亡以后的手续办理,无法提供生存人口的照顾工作。三毛又自作主张,拉着荷西一起将双腿严重溃烂,濒临死亡的加里送到了医院。
然后,她每天都去医院陪伴照顾加里,直到他病情无法控制死亡为止。正是三毛,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给了一个陷入孤老绝境之中的老人,以生命最后日子里的温暖与关怀。
而在《守望的天使》一文中,三毛写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孤儿被一对残疾人夫妻收养后,对患病的养父母不离不弃的照顾。他的养母瘫痪在床,他的养父汹酒且有家暴倾向。
但是这个叫汤米的孩子,在多年来的成长中,从来没有恨过养父的暴力倾向,对自己的养母每天擦身、梳洗,做好饭,安排好一切的家务之后,才一个人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她的养母因为肾衰竭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守着死去的养母整整一夜,也没有打扰因为喝酒哭闹睡死的养父。直到天亮之后,他才去叫来了邻居一起处理养母的丧事。
这便是一个作家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死亡的态度。它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作家文字里最为温暖的部分,也是闪耀着永恒的生命光辉的那一部分。
《稻草人手记》,由此可以称为一部深度剖析爱情与婚姻,生活与死亡的生命之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