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真正解释和意义 古代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真正解释和意义古代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真正解释和意义

古代的“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真正解释和意义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一、四德

《女诫》原文是这样讲的,“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她先为我们澄清对于四德的理解,“夫云”的夫是语气助词,没有意思,云是讲到。

1、妇德

讲到妇德,不必是“才明绝异”,才是才华,明是聪明。如果说一个女子她很有才华、很聪明,聪明绝顶,超异常人,那并不一定代表她有妇德,那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著,所谓恃才傲物,这往往有之,一个人有了才华,他就会傲慢。没有才,他还挺谦卑的;一有才华了,他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看不见什么了,那倒不如无才。

有句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无才是什么?是说心中不能执著于这些才华。你一执著了,你心中有这一物,你这个傲慢心就起来了,谦卑立刻就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就很难建立。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这么讲的,不是说叫你什么都不懂,不要学这些才华,不是。你要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

像班昭,人家有德行,记载中说她是温柔细腻,具足女德。论到才华,她也是才明绝异,那是聪明的人,才华也是非常高,男子都比不上。最后还参政,帮助太后治理国家,是太后的老师,你能说她没有才华吗?才华有没有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有德。

班昭《女诫》里讲,“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原来妇德是这样定义的。幽闲贞静这讲到四个方面,“幽”即是清、是静,“清”是讲她的品德清净,这个清字三点水让我们想到水,那么水如何才能算清?我们讲清澈见底,那一定是里头没有污浊的东西。心要清净,那心里面一定要放下烦恼和欲望。烦恼、欲望就是浊,清和浊从这儿来分。清通常连着高来讲,清高,一个人能清他就高。如果是他有很多的欲望、烦恼、念头放在心里,这个人就浊,浊就重,就往下坠。他欲望少,不会胡思乱想。这是讲到妇德,第一德。“动静有法”,这是讲她的进退,她的为人处事,有法就是有规矩,不会乱来,不会轻佻,稳重安详。这叫妇德。

2、妇言

妇言是第二个德,就是讲言语。第一是德,第二是言语。妇人的言语不必“辩口利辞”,就是你不一定要很有口才,讲话滔滔不绝,牙尖嘴利,这个并不是令人赞赏的。

什么叫妇言?“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妇言,是“择辞而说”,就是讲话要注意分寸,不能乱说,讲话要有选择,“择辞而说”,特别不能出恶语,恶语就是粗言滥语,骂人,骂街,这种泼辣的女子,人家只能够畏而远之,不敢接近。“时然后言”,该说的时候再说,这叫时然后言。看着这个因缘成熟的时候,现在应该说,我们再说。时机没到就说了,这叫失言了。反过来,该说的时候还没说,这就会失人了。失言失人,这都不对,这就要自己懂得进退,这样把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分寸,就不会令人讨厌了。讲话很重要,德行以后就是言语。言语宁少勿多,要是不会讲话,那就不要讲。

3、妇容

妇容,不必是“颜色美丽”,这讲到容貌。很多的女子都追求美,追求外在容貌的美丽。当然这个无可厚非,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性。但是要知道,如果一味追求颜色美丽,好打扮,心在这上面去务求,那往往就忽略了德行。如果长得很好看,这也是一个资本,什么资本?傲慢的资本。傲慢的资本就把妇德给损了,那也就不美了。什么是窈窕淑女,窈窕是美,淑女也是讲美,什么美?德美,她有美德,那才是真正的淑女,不一定讲有美貌。美貌是其次,那是附加品,有没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美德。这是讲到妇容,这个容不仅是外表,还有仪容、风度,进退应对都非常得体、大方,这就不垢辱,那自然也就受人尊敬。

4、妇功

妇功,不必工巧过人。妇功也叫女工。女子通常的工作,包括什么?家务,刺绣、纺织等等。自古以来所谓男耕女织。耕种不可能在家里耕种,所以男自然是主外。纺织不可能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去纺织,多半是在家里头纺织,所以主内。这是自然的分工,这分工好不好?大家自己可以想想,假如一个女的,让她每天顶着烈日风雨去外面耕种,让男的在家里纺织,这好像不太象话。这个分工自然合乎道理,因为男的他身体粗壮,他自然应该是主外面的工作;女子她心比较细腻,比较柔软,她就做家里的活;这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我们不能违背自然,一定要说女主外才是男女平等。那让你去顶着烈日风雨去干活,那就不平等了,那是欺负女性。女功,这里着重是讲刺绣方面,不一定工巧过人,就是你能够把工作做好,把你的义务尽到了,敦伦尽分,这就很好。

这里讲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此四者”,这四项,“女人之大节”。注意这个“大”字,是重要的德行,它不是小,是大。女德也叫坤德,坤是代表大地,大地厚德载物,它包容,它抚育万物。万物离开了大地不能生长,所以大地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万物,女子要效仿大地这种品质,这是真正的坤德、母仪,这是仁爱。

二、三从

所谓的三从,这往往是跟四德合在一起的,三从讲的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为什么说要三从?从父、从夫、从子?这个从当然也不是盲从。如果是丈夫或者儿子他没有道义,陷于不义的时候,这就不能从,所以从真的要有智慧,随从的是义。夫义妇听,这是五伦十义里面夫妇这伦,夫要有义,妇就要听,听就是顺从。丈夫要是不义?那就不能盲从。可是不能盲从又不能够抛下他不管,抛下不管也是不义,你要有那个智慧去改变先生,这就是柔顺的智慧。

1、从父

年幼未嫁之前她是要在家里的,当然从父,这个好理解,她是跟从父亲,总不能自己过生活,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

2、从夫

既嫁从夫,听从先生的安排,这个有些人就起逆反了,为什么我得听他的?他得听我的才对。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为什么?客观的原因来讲,在古代男子接受教育比女子机会要多,当然不能说女子就没有机会受教育,也不是,因为男子他受教育不光是为自己,他是要为国为民的。所谓“学而优则仕”,他学得好,出来为国家服务,要为民效力,当然应该要优先给他们教育的机会。既然他受了这些教育,特别是古圣先贤的教育,他的见识、他的思想肯定比较纯正,相对来讲,总比那个没有接受圣贤教育的要更加纯正,这个从是有道理的。所以这样讲法,确实是客观的因素。这里主要是讲,从的是正人君子,从正。

还有男女之间,女子以柔弱为美,注重谦卑的品德。男子以刚强为美,他要顶天立地,撑起一个家,他要为国家、为人民效力,他没有两下子不行。他不能太柔弱,如果女的也柔弱男的也柔弱,那这个家就撑不起来了。必定有一个刚的有一个柔的,刚柔相济,这个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既然一个刚一个柔,当然柔的顺从刚的比较容易,刚的顺从柔的比较难,他要强迫自己顺从,可能会一下就断了,太刚他就会断。

顺从这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高于那个被顺从的,这是真的。自己如果没有智慧,肯定会执著,执著是烦恼,一执著你就不能够从、不能够顺了。她能够随时、随着环境柔顺的,就可以随缘相处得很好的,这种人智慧要高。《道德经》里讲的,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这真的有道理。不是说从夫从子这就是不好,不是,这是有智慧的,使得一个家庭和谐美满,通过自己在家里的行为,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子嗣能否出人头地,能否成圣成贤,主要还是在母亲,因为通常孩子从小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要长一些。子孙贤孝,对社会也一定是有益的,也是社会栋梁。

3、从子

可不是说从子就是一切顺从儿子。

在宋朝有一位状元叫陈尧咨,这也是很有名的一位贤才,他的母亲冯氏很有贤德。这个陈尧咨射箭很在行,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当时他做了荆南太守,太守就类似于现在讲的省长。后来他回来拜见母亲,母亲就问他,说你在那边有什么新的情况?他儿子跟他讲,说跟我交往的人没有不称叹我善射,射箭射得好。结果他母亲就批评他,说为官应该以忠孝来为国为民服务,你不想着去行仁政,以善法来教化人民,反而只顾着自己一夫之技,搞这些射箭的玩意儿,这不是你父亲对你的期望。说完之后,这个母亲拿着拐杖打他,打到他的金玉佩戴都掉到了地上。

孩子以他善射为自豪,挨了他母亲一顿批。母亲不客气,为什么?你用心用到不正当的地方。我们现在一般看起来没什么不正当,自己有一个爱好而已。不行,你要先想到为国为民,心有丝毫不正,做母亲的毫不留情。虽然这孩子是达官贵人了,状元了,太守了,还要以拐杖去打他,跟他小时候一样不留情面,这是严母。

“迂者以从子之义责母”,迂是迂腐的人,看到《礼记》上讲的所谓三从四德,三从是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个从是跟从随从,他就以这个从子的意思来责难这个母亲:母亲怎么能打孩子,孩子都已经是状元了,都是太守高官了,母亲应该随顺他才对,这是“谬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子的意思不是这样讲法,怎么讲?吕新吾先生讲,“子正母从,母正子从”,所以从的是正道,这是讲的依法不依人,不是从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正就从你,这个人不正,那还得从正道。

三从都是从正道。

三从都是从正道这个讲法,这个从是随顺正义,随顺道义。未嫁从父,父正就要从父。那父不正呢?《孝经》专门有“谏诤章第十五”,孔子专门提从正道这个问题。

曾子问孔子,说我们孝顺父母,那“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儿子就是听从父母的,父母教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孝吗?孔子怎么回答:“是何言欤,是何言欤”,连说两次:这什么话!他说父亲如果有不义,子就不能从,为什么?从父之不义,就是陷父亲于不义,那怎么能叫孝?所以父有义子才从。那父不义呢?子不是说就离开父母,不是,要帮助父母回归到义,断恶修善,要用你的德行,你的仁爱心,你的孝敬心,感化父母归义。

像闵子骞芦衣顺母,他继母给他穿芦花做的衣服,冬天冷,虐待他,他能顺。后来父亲知道了,很气愤,要把母亲休掉,闵子骞跪在地上求他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话,我一个人受寒受冻,那只是我一个人;如果母亲走了,我两个弟弟妹妹跟我一起都会受寒受冻没人照顾,请父亲把母亲留下。他的话感化了他母亲,后来他母亲对他就如同对自己亲生子一样。

这是什么?儿子感化父母。父母有不义,能够去感化,这是孝。所以未嫁从父,从正道的从法,这是智慧的从。

那已嫁从夫,夫死从子都是从正道的意思。丈夫如果有不正当的事情,你要有智慧帮他回头。孩子要是有错误,也要帮他回头。就像陈尧咨那样,母亲也责打他,这个叫从。所以三从四德不是随随便便讲的,那真正是要有智慧。在有智慧的情况下,能够柔顺。

三、三纲

所谓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年被人误解的很深。这个纲,真正的含义,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榜样”的意思。用最通俗最简短的意思是,君主是做臣子的榜样,父亲是儿子的榜样,丈夫是妻子的榜样。榜样首先自己要确实做到,自己要做的好。

古代的圣贤教育,都是正己化人,首先自己确实做到了,确实能做他人的榜样。现在榜样被打倒,意思全部被曲解了。不能做到要求自己,全部都要求别人,没人是榜样,自己就是老大。

四、五常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这些,才是所谓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如果这仅仅是用来压迫人的,会压迫了几千年的时间而没有人废除?古代不仅仅是对女子有要求,男子更要励志成为圣贤,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必须学习的。四大文明古国,文明的延续,只剩下中国了,中国一直被誉为礼仪之邦,但现在,举目望去,当年的礼仪还存在吗?

很多人不了解所谓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以为主要是用来要求妇女的。尤其现在这个时代,想找一个真正的淑女,恐怕是不容易了,当今社会,男子女人都同样接受教育,时代已经和以前不同了。以前的有女德的女子许配给君子,现在自由恋爱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能做到的,品行端正的女子,在当今也不是没有。人以群分,自己做到君子,自然感召淑女来匹配,有德行的女子,也知道什么样的男子才适合做自己的丈夫,从而感召一个美满的家庭。

资料参考并整理自钟茂森博士《窈窕淑女的标准》和陈大惠老师的视频

『千语』,给你看

『简句』

回复『贺卡』,免费寄

『真爱』

愿简故事成为你最长情的陪伴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