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文岳朝蓉) 我的婆婆(文岳朝蓉)我的婆婆(文岳朝蓉)

我的婆婆(文岳朝蓉)

我的婆婆

文/岳朝蓉

(一)

2016年10月2号,是一大家人相约去小妯娌家,看九十岁高龄婆婆的日子。

清晨,我在广华带孙女过早,给卖菜的母亲送早点去。忽然,手机“小城故事多“的铃声响起,接电话时,侄女说:“奶奶病重,哥哥他们已送广华医院抢救。”

我慌忙叫了辆麻木,带着两岁多的小孙女赶了过去。婆婆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子女,一大群人已围在了急救室旁,个个面色沉重,眼圈通红。

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我不知是么病,只知道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医生说,病情严重,高龄已不宜手术。在医院也只是挂针止痛延缓生命,且有可能随时停止呼吸。

女眷们抹着泪,围在呼吸急促,疼得大汗淋漓、且昏迷不醒的婆婆床前。婆婆的子孙中有近十个医生,足可开一家诊所,大家商议说,她老人家在意识清醒时,都不愿去任何地方,更不愿客死外乡。不如回去救治吧。大家只得忍痛含泪将她老人家送回她住了几十年的钟市卫生所。

一大家人有开处方的,有打针的,有端茶倒尿的,有做饭熬药的……大家人便不离左右地侍奉在了婆婆左右。也着手婆婆后事的准备,更期待着奇迹地发生。但这方面的专家说,他们见过的这类病人,最多没超过三天。

十月的天气,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田里是黄灿灿金色的谷穗,家家户户的门前柚子、桔子、柿子挂得枝头累累。这些都不与我们相干,我们反而被这秋日的太阳照得更加心烦气闷,燥热无比。

吊瓶里的药水,一滴一滴流进婆婆的血管,输送到她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她处于昏昏沉沉,意识模糊的状态,口里发出咕噜咕噜、如拉锯般的声响。

人来人往去她面前叫她时,她挑着眉瞪着眼说:“你来的,他喊的,是来看我死了吗?”要给她盖被子时,她双手死命拉着,并大喊:“你们是想捂死我吗?”给她喂水时,她拼命推开:“你们要毒死我吗?”要帮她擦洗时,她死命拉着衣服,不让任何人帮忙。

每一个去她房里出来的人,都大放悲声,哭得红肿着双眼出门,嘟囔着:“这还是那个疼我们、爱我们的那个婶娘吗?”“这还是那个把我们看得比自己还重的奶奶吗?”每个人心如堵石,无语凝噎。更是吃不下,睡不着。

看着她疼要帮她揉,她用力掀开,看着她呼吸困难,帮她摸,她很劲推走。在这异常沉闷的空气中,大家泪眼瞪泪眼,长吁短叹着,束手无策地等待着,又期待着奇迹……

我们要做的就是盯着吊瓶,隔几个小时帮她翻翻身,换换尿不湿,揉揉捏捏她老人家那肿胀的全身,用勺子喂点水打湿她干枯的嘴唇。

夜晚,是那么宁静,附近农家放假回来的孩子的戏闹声,偶尔的狗叫和着田野的蛙鸣虫叫鸟啁是那么真实。成熟的谷,南瓜和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着,时不时地飘进屋来。今年的桂花也奇了怪了,这时还开得正盛,乡村的气息浓烈,又是那么熟悉好闻……

所有这一切,无不显示这人间烟火的可亲可触摸。可我们确在这真实的人间烟火中,又将再一次忍受这生离死别的煎熬和折磨。继而,这相守的夜是那么漫长,那么难熬……

任何人都没睡意,也不想离开。想帮她老人家摆脱死神地纠缠,始终相信着奇迹的降临,也期待着以后地陪伴。

我女儿女婿回来看奶奶后,由于要加班,接回了孙女,方便我和爱人安心照顾她奶奶……

就在昨天夜(1O月4日)傍晚,突然,她老人家睁大眼睛,看了一眼满屋的人头,说道:“我的鸡喂食了吗?”“你们都吃了吗?”“冰箱里的鱼是我前两天晒的央干鱼,盐放得有点多,你们吃的时候,要泡一下。”

当子孙们再去问她我是谁时,她都能清楚地说出来了。

那一刻,我们都喜极而泣。虽然婆婆仍然咳喘得厉害,呼吸同样困难。可她老人家意识清晰了,说疼得好了点,只是心里堵得慌。

今天早晨,老人家还喝了一小碗焌米茶水,我喂她,还吃了点柚子和苹果,这让我们十分欣慰。大家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谢着老天的恩赐,感叹着亲情无穷的力量,将她老人家从死亡线上硬拽了回来。家里的医生们更是不忘自我恭维一番。

今天中午大家终于吃了个饱饭,分头睡了个好好的午觉。半夜时分,我才写了这点文字(10月5日晚)

(二)

婆婆现住在钟市卫生所,与钟市二组住户相对而住。中间的路是政府修建的水泥路面,各家门口都栽有桃树,果树绿化树,此时,鸡冠花和月季正火辣辣地开着。

路的左边直通田地,往右走就是繁华热闹的钟市集镇,也是曾经有名的钟滚垱。走出门,到处都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乡音。他们知道婆婆她老人家生病,乡邻结伴前来问候、看望,拿红苕南瓜蔬菜来我们吃,陪婆婆她老人家说话、聊天。

这已是我们多次接婆婆,她也不愿去城里同我们居住的原因。加之有她老人家种的一大片菜地,还有喂鸡的树林和养鸭的渔池。这里的居住环境和以往相比,改变了许多,但惟有纯朴的乡情,浓浓的人情味没变。

这里也是我和爱人工作、生活,恋爱、结婚的地方;也是我们熟悉、梦魂牵绕的地方;更是我和婆婆相处开始的地方。

我生女儿后,接公婆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共同生活了整整4年。后来,我和爱人工作变动调走,公婆和小妯娌一家仍然在这里生活。有公婆在,这里就是我们的牵挂、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随时随地回来团聚的地方。(10月6日晚)

(三)

婆婆高贤儿,祖籍天门。大至生于1927年,具体日期不详。她父母在她幼年时就辞世,她只得被迫在潜江高石碑一户人家当了童养媳。在她大约十三岁那年,迎来了那男孩重病而亡的噩耗。后经人介绍嫁到大十岁且有两个孩子的我公公李仁先。

从此,婆婆就开始了她生命不息,劳作不止,勤俭持家,无怨无悔的人生。她养育并带大了六个孩子,四个孙子女。她视公公前妻的孩子如己出,抚养她们长大成人直至成家。

公公的母亲早逝,他六岁就随祖父从医,省吃俭用购买了几亩薄田,解放后划为地主成分,由于他的医术在方圆百里有名,新中国成立后被安排在卫生所当中医。

婆婆就带着几个孩子在生产队艰难生活。由于成分不好,孩子和她时时遭人白眼。她白天种田,晚上挨斗是常事,动辄还安排她干重累脏活。孩子们的诸如骑牛,捡了树桠之类,有人就给婆婆扣上破坏生产的帽子,并大做文章而拉她去跪斗。婆婆在生产队带着孩子,坚强面对这一切非人地折磨,且还要安慰咬着尿桶挨斗,游街伤痕累累回家的公公。

那些曾经艰难的岁月,炼就了婆婆平常的心态,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宽以待人的胸怀受到了很多人地敬重。

更难得的是,她在那多事之秋的环境下,无论受到多么不公正的待遇,都不曾改变她那颗善良,时时替她人着想的心。她把曾经的艰难困苦,深深埋葬并尘封着,不向任何人倾诉、提及。以至于我和爱人结婚多年后,都不知道婆婆和她的孩子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而那“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之人,恬不知耻地以炫耀的口气对我说:“我当年当队长多威风!那可谓是一言九鼎,不许你老公学开车,一句没去成!不许他们学木工,我一句话还就是没去成!”

我当时只是笑着反问了一句:“后来他不照常去读卫校了吗?”那人才不好

意思地干笑了两声。

再后来,由于小叔要去当兵,那些人又以地主之子上告阻拦。我极力向上反映后,政府领导也说:“都什么时代了,成分不重要,个人表现是关健。”那些人只得失望而归。

这时,我才真正了解、知道了公公婆婆所吃地苦,受地气。公公时时还痛心疾首地提及那揪心的岁月,而婆婆只当是什么也没发生般。每当公公想起所受的折磨都老泪纵横时,是婆婆用她女性柔弱的双手,抚慰了公公那伤痕累的身心。(10月6日晚)

(四)

公公九十三岁去世时,婆婆也是八十三岁高龄。我们三妯娌商量接婆婆轮流去住,让她安享晚年。可接去住不了几天,她就吵着闹着要回去。闲不住的婆婆,丢不掉她自己种的菜,喂的鸡和鸭。我们只得顺着她老人家的意,时常回去看她。但我们临走时,婆婆总将自己种的菜,鸡蛋,咸鸭蛋塞得车装不下为止。

2015年婆婆腿长骨刺,疼得行动困难,大家一起送她老人家去医院后,医生以年龄大为由,宣布不宜手术,不宜理疗。我们三妯娌在旧话重提,准备一家照顾她老人家一个月。

我和爱人接婆婆在家,适逢爱人去外学习。当中医的侄子开中药来后,我一天三次熬药给她老人家药敷,按摩;变幻着菜做她吃;熬各种汤她喝,每餐还倒一小杯酒陪婆婆对饮;每天下午侄女用摩托车载我和婆去公园散心;一个月后婆婆腿疼病好转。

当大哥大嫂接她去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后,腿基本能行动了。她趁哥嫂去田里干活,又偷偷跑回卫生所去种菜,喂鸡鸭。我们说气话,您不听劝告还去种菜,以后我们也不回来了。她说,伢子哎,让我闲着真是比死了还难受。

孝顺,孝就是顺着老人的意。我们和她的孙子孙女们也只得常回去陪她,看她了。给她买各种礼物,给她零花钱,但她总是添点钱再想法还回去。

(五)

今天是2016年10月7号,是婆婆病后的第六天。她老人家已能喝点稀饭、面汤,吃点少量的水果。大家也时时感叹,得亏兄弟姐妹多,以后只一个孩子又要上班,我们以后如果老了该咋办呀?也得亏家里中医西医都有,才这般方面。

平时总怕给人添麻烦的婆婆,见我们围在她旁边忙碌,总唠叨:“伢子哎,要害你们到啥时候啊,治不好就算了吧!”

“怎么会治不好呢?这不是慢慢好起来了吗?““你要向一百岁奋斗哦!”“你还要喂鸡喂鸭,种菜,等我们回来拿菜,拿蛋哦。”这时婆婆会坚强地、看着满手的针管,忍着疼认真地点头。

我陪婆婆治病,住在这鸟语花香,鸡鸣鸭啼,四处散发着谷香菜味和泥土芬芳的亲切的环境里,侍候婆婆吃饭睡下后,有空走在田间小道上,才沉下心来,回想着和婆婆相处的一幕幕。

(六)

我和婆婆在一起生活了四年,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多年。我一直称呼婆婆为妈,和所有婆媳一样,我们之间有过争吵,有过不愉快,但这仍然不影响我们婆媳深情。相反这份真实的和可触摸的亲情,让我踏实且终生难忘。她给了我又一份世间慈爱如母般的关爱和温情,让我觉得我是世界最幸福和最幸运的人。

我和老公在外上班。回到家里总是婆婆和大嫂下厨,我要去厨房帮忙,她们总把我往外推,不让我干活。如果遇到农忙,我要去田里干活,她们也只让我帮忙做饭洗衣。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年骑自行车下乡,风雨来雨里去的,落下了痛经的毛病。婆婆知道后,让当中医的公公给我开了药,每天三遍熬好后,端来让我喝。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特殊生理期,婆婆不让我沾冷水,还抢着为我洗衣服。

我生女儿时,那时条件不如现在,在家里生产,疼得死去活来的几天几夜里,是婆婆和大嫂寸不不离地守在床前的照顾、安慰,让我我走过了那度日如年的时光。

当女儿出生后,婆婆赶忙给我熬汤,鸡汤、鲫鱼汤、猪蹄汤变换花样让我喝。在那重男轻女的年代,婆婆抱着我女儿说:“别人都喜欢男孩,我还要把孙女看贵重点。”生女儿剧烈的疼痛都没流一滴眼泪的我,听了婆婆的话,眼泪不禁大滴大滴流了出来。后来婆婆和公公商量要给女儿取带“贵”的名字,终因我俩嫌名字土气,才作罢。

女儿出生后,为了方便照顾,公公婆婆便和我们住到了卫生所,那时侄子就近读书也和我们同住。婆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洗我们一家人的衣服、尿布,然后做早饭。我怕她受累,要自己洗衣服,她不让,说我每天骑自行车下乡也够辛苦的。

每顿饭,婆婆肯定是要等我回来同吃。我骑车下乡,工作没有规律,我让她们每顿饭做好就吃,不等我,给我留点就行。可婆婆就是不先吃,非要等我。

她把饭做好后,给公公拿酒杯,倒酒,让老公侄子先吃。她却抱着孩子在门外路口张望。我给女儿喂奶,她就盛好饭端到我面前,她才开始吃;孩子吃饱了,她就把孩子抱过去一,让我安心吃饭;然后女儿和我午睡,她才再去吃饭收拾碗筷。如果听见女儿哭,她立马会抱走孩子,怕影响我休息。

她老人家带孩子更是尽心尽力,我常常早上出门,有时下午或晚上才能回来,婆婆为了女儿不挨饿,因为她不喝牛奶,就抱着孙女去外面到处讨奶吃。孩子稍大点,就挤桔子苹果等水果汁让女儿喝,熬面糊喂女儿吃。爱人常埋怨我,我也常常自责自愧让女儿挨饿、让婆婆受累时,婆婆不仅不怪我,反而安慰我:“你那不也是为了工作,也没办法嘛!再说吃百家奶长大的孩子泼辣、好养。”

婆婆总是手不停息地干活,那时没有尿布湿,她就用旧棉衣棉裤,缝制了许多尿布片,也确保孩子尿湿了就有更换的。

为了确保孩子卫生不受湿,更是勤洗勤换。如遇下雨或过冬就用火盆让公公架上铁丝网烤干,有时连续几天下雨,婆婆就半夜半夜地烤,直到烤干为止。

婆婆总是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连别人的门前,公共厕所也扫得干干净净。她总把家里的窗户擦了又擦,水样的亮;厨房也是让她打扫得一尘不染。衣柜里的衣服,分大人小孩叠得整整齐齐放着。就连床上的被褥也是隔三差五帮忙抱出去晒。

每个孩子和孙子女在婆婆的呵护下,幸福快乐地长大成人。

(七)

在帮我带女儿期间,婆婆也不曾闲着。喂猪、养鸡,开荒种菜、种苕、种芝麻。婆婆种菜,种什么都长得好,且硕果累累,常常把种的南瓜、辣椒茄子白菜送给左邻右舍。

公公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看病人。对病人如亲人在公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卫生所上班,公公可随叫随到给人看病,但下班后抓药收费的人不会这么做。公公会大发雷庭,训斥那些年轻人,你们么思想,为人民服务你们不懂?别人从乡下走来容易吗?公公唠唠叨叨直到把人念得耳根发麻,去抓了药收了费才罢休。公公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婆婆会去给人赔礼,送些菜啊鸡蛋啊,去做善后解释工作,也缓解邻里矛盾。

和公婆在卫生所住的几年,别人都说,我家的老亲戚,穷亲戚很多。公公婆婆都非常好客,且找公公看病的人很多,老弱病残者来看一次病,大多拄着拐棍,咳喘吁吁,几步一歇,艰难地走来的。这时公公会扶着看病的人去后面吃饭。来客很不好意思,这时婆婆会笑容可掬地说:“不就多加一把米,添一把柴的事吗?”

她老人家有好吃的总会留着,招待客人,后来条件好了,我们让她不要把好的留着,少吃剩饭剩菜,但总是劝不好,这也成了婆婆的习惯。

在帮我带女儿期间,我曾经去荆州学习了几次。从没出过门的婆婆带着女儿随我前行。利用休息我带她老人家去爬城墙、逛公园商场,这让她十分高兴和知足。

我给钱让她买点自己喜欢的衣服,她给家里的每个人都买到了,唯独没给她自己买。我责怪她时,她说:“我这个老婆子跟你享福啊,你看和我差不多的就没去过广华。你说我潜江荆州满处跑,这见见世面就知足啦。再说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当然,我也是尽我所能,回家见婆婆烧火,我就去理菜;见她老人家在种田,我也会去田里蹲下扯草。如果二老生日我们捧上礼物奉上,她们病了,我也会做上可口的饭菜,熬好她们爱喝的汤敬上。

我和老公常常给公婆买些他们爱吃的零食,买四季更换的衣服鞋袜,我还亲自为公婆编织毛衣毛裤。每当这时,公婆会责怪我们乱花钱,但看得出他们发自内心得笑。

就这样我们婆媳幸福地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后来,我们因工作调动,婆婆也因要带她的小孙女才和我们分开居住。虽不在一起住,婆婆知道我忙,也不善于做家务,过一段时间她会去给我帮忙收收捡捡。当然,我们也会带着食品,衣物经常去看望他们二老。节假日准备上好吃好喝的,接去二老和大家共度。

每逢周末或寒暑假,婆婆会让已七十多岁的公公,骑自行车去接我女儿去那里帮忙照顾。这时一大群孩子屋里屋外到处乱跑,赶得鸡飞狗跳,屋里屋外一片狼籍,这时婆婆会对孙子孙女们吼道:“你们这么不听话,就都给我滚回去。”

孙子们会对着奶奶一脸天真地说:”奶奶,你让我们滚到哪克呀?”这一问,让婆婆早没了火气,又乐巅巅地屋里屋外忙活去了。

(八)

我和婆婆在一起住了四年,可以说没红过一次脸。倒是她和老公时有争吵,婆婆反而向我诉苦,说要回去不带帮忙孩子了。我笑劝:“您自己的儿子,您还不知道他性格,他和您一样是刀子嘴豆腐心。他的话您不别放心里了。”说得婆婆没了火气。

后来我和婆婆也因为一些误会,加之二老的偏心,我对婆婆有些想法,也争吵了一次。我向二老发泄了心中的不满,没想到作为长辈的婆婆还真给我道了歉,让我十分感动,也怨气全消。

从这件事之后,我觉得婆媳间的勾通十分重要,因此有事的话,我主动去和婆婆去说开,并商量着办,这多年来,我们再没发生过口角、争吵。

(九)

今天是十月八号,婆婆仍然挂着吊瓶,我们给她做的面汤、鱼汤、稀饭,她已经能自己端起,用汤匙自己慢慢一口一口地喝了。我们给她老人家换洗,捏揉,她总还是不停地念叨:“这要害你们到啥时候啊!”

我们总说:“您为子女和这个家操碎了心,我们照顾您不是应该的吗?

“我们不能替你疼,替你痛,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候、照顾,也尽子女,媳妇的孝心啊。”

(十)

我们的婆婆虽不识字,但确通情达理。我和爱人的共同生活中,同许多夫妻一样,也常有争吵,每到这时婆婆决不护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改卫护交”。每到我们争吵时,她会先对儿子一顿乱吼:“你是个男人,就不晓得让让她。”这让我没了再吵下去的理由和脾气。

我和老公也经历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和痛。结婚初期,特别是有女儿后,都是婆婆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女儿和家务的重任。可一但离开婆婆,单独居住,就压力山大。我虽早早起床,洗衣做饭,送孩子上学,尽量承担家务。但一骑车下乡,做计划生育工作、或矛盾调处,时间上还是由不得我安排,往往一整天,甚至几天不归家是常事。这时老公就不得不承担照顾孩子和承担家务的重任。

那段时间,老公怨我不按时归家做家务,我委屈地说,我也没玩,不照样在挣钱共同养家吗?

我们都相互不理解,夫妻间火药味极浓,时时爆发战争。加之邻里对爱人极尽挑唆之能:“你看,我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洗头洗脚都是老婆侍候,你这么辛苦,划得来吗?”

我们俩时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后终因矛盾升级,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那年放暑假时,女儿在婆婆家。我因血吸虫病住院,病休在家。大哥嫂子来看我,丈夫尽显挑剔之能说我的不是。我也觉得自己委屈,心灰意冷,疲惫不堪。负气地离家住到了同学那里,但依然按时上下班,只想尽快了结这段恼人的婚姻。

嫂子回家问女儿,如果你爸妈离婚了,你选谁?女儿先哭了:“我不要爸妈离婚,我不要爸妈离婚,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哎!”

婆婆于是带着六岁的女儿,连夜赶到了我们的住地,一方面数落自己儿子的不是,另一方面带着我女儿,在上班的地方,早点摊,菜市场,我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找寻。

终因婆婆的执着和坚守,还有好友的劝解,也为了女儿,我们都相互理智地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才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三十多年。

(十一)

婆婆如照顾着一个孩子一样,照顾着公公的饮食起居。公公从不做饭洗衣做家务,更不会洗一次碗。绝对的大男子主义,但对婆婆是言听计从,两人有商有量,也可谓相敬如宾。公公挣的钱都交婆婆管理,身上从不装一分钱,要买菜、要花销就找婆婆拿。

公公喜欢喝两口酒,自己不抽烟,也反对他人抽烟。婆婆做好饭菜后,总筛好酒准备好碗筷,让公公喝酒,连盛饭添饭都是婆婆给公公包办。后来,公公劝婆婆也喝两口,说酒可活血健身。于是老俩口常常对饮。老两口堪称夫妻的楷模,也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

公公当了一辈子的医生,活了九十三岁,六岁学医,生命最后一年才歇医。在公公最后的日子里,婆婆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候、照顾。她能干的事,绝对不让子孙和儿媳插手,更不愿我们耽误工作。她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公公的重担。

(十二)

经过几个月的照顾,婆婆又坚持拄着拐杖去喂鸡唤鸭了。现在我们在进家门时,她老人家又用她那双枯瘦而颤抖的手,用她种的菜、腌好鸡鸭蛋,给我们享用。

我们也轮流回去陪着她,和她说话,给她做饭吃,帮她洗头……我们都很珍惜能陪伴她老人家的时光,几家人时时聚在一起时,婆婆的脸上总是舒心地笑,这时,也是我们一大家人最快乐舒心惬意的时刻。

作者简介:岳朝蓉,1964年出生,籍贯四川蓬溪,湖北潜江人。潜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热爱阅读。在年过半百时,找回了折翅的写作梦想。曾在《博爱》《华夏孝文化》《大武汉》《中国人囗报》《当代作家》《楚天都市报》《厦门晚报》《知音》《劳动者报》《潜江日报》《南洲经纬》等公开刊物网站发表作品数十万字。出版散文集《人生有梦不觉迟》和著有长篇小说《早春的世纪人生》。微信:13707225641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点关注《人生有梦不觉迟》微信公众号,这里是初学者圆文学梦的地方,是文友交流的平台。

《人生有梦不觉迟》微信公众号是:rsymbjc

感谢老朋友一直以来的关注

新朋友请长按二维码识别或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