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好婆婆、好媳妇”
先进人物代表
任秀连,60岁。她是中阳县宁乡镇阳坡塔村的妇联主席,也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她有着传统妇女的纯朴和善良,她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自己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温馨的气氛。
她有三个儿媳妇,平时很注重节俭,从不浪费一点粮食,也深知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一分钱,不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要这样做。她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决,平凡的点点滴滴却无不展现出一个好婆婆的形象。
有一次,雨下的很大,儿媳忘了带雨具,她冒着雨趟着水去送伞。
自己虽打着伞,但全身还是被雨水湿透,当时儿媳正站在单位门口徘徊,不知怎么回家时,突然看到婆婆瘦小的身影朝自己走来,激动的上前说:“妈,下这么大的雨,您怎么来了?
”她看到儿媳的第一句话便是:
“雨下这么大,怎么站在门口呢?”然后赶快把伞递给了儿媳。
每当想起这件事,儿媳就觉得很感动,说婆婆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她。
还有一天晚上,儿媳突患重感冒、发高烧,作为老人她着实不放心。
当时儿子刚好不在家,她急急忙忙下楼找车,把儿媳送到医院,连夜输上液。
在儿媳生病的日子里,虽说自己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梗等病。
但她还是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媳妇身边,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儿媳很快康复了。
每当提起这事,儿媳老觉的过意不去,觉得婆婆为自己操了这么多心,受了这么多累。
她却说:
“人这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
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
更何况儿媳也是她的孩子,有着割不断的亲缘。
真心实意疼她们,是婆婆做为长辈的道德修养。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事实证明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
三个媳妇都很孝顺,通情达理。
逢年过节,争先恐后给她买营养品、新衣服。
特别是有个头痛感冒,不愿动弹的时候,更是非常关心,催促她去医院,做检查,生怕出什么大毛病。
想想这些,她心里觉的很幸福、很踏实。
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妇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儿子们成家立业之初,她总是鼓励儿媳专心工作,把家里的活都承担下来,自己默默付出。用儿媳妇的话说:“只因当初婆婆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才有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婆婆帮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一辈子也忘不了婆婆的情意。”儿子和儿媳偶尔发生矛盾时,她从不偏向儿子,等待双方心平气和后,再问原因解决问题。闲聊时她还说:“媳妇迈进咱家的门,就是一家人,疼媳妇也是爱儿子,一家人不分彼此。”
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经常感慨地说:“孩子们每家都有自己的日子,现在自己还能自食其力,多做一天是一天,多做一点是一点,也是为孩子们做贡献,减轻她们的负担。”
好婆婆时刻为孩子们着想,尽心尽力。她的付出得到了左邻右舍的夸赞,也得到三个儿媳的认可,她不愧是:中阳最美家庭的好婆婆!
任翻英,79岁,中阳县金罗镇水峪村人。从小母亲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公社妇女主任。她幼年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受母亲的熏陶学会剪纸,逢年过节剪出各种喜庆的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19岁那年,经人介绍,凭借一张军人的像片,就认定了眼前的人,就是自己心目中向往的对象。认识不久她们就喜结连理,组成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婚后生活艰辛贫苦,丈夫在河北保定当兵,自己在村里种地、干农活。先后育有3个女儿和1个儿子。靠着自己不服输、能吃苦的精神,在金罗公社很快脱颖而出,28岁时已成为9个村子、10个小队的妇女队长,带领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孩子小经常放在托儿所。天黑母子相见时,孩子们哭的又是鼻涕又是泪,自己心都碎了。但第二天,她还是干劲十足、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想为集体多干活,分担任务。当了多年的入党积极分子,终于在31岁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里当起了妇女主任的官,一干就是25个春秋。
2006年是她人生的又一转折点,她加入了中阳县剪纸协会,结识了剪纸艺人武一生,在武会长的指导下,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加上多年为党、为革命工作的经验,一幅幅立意高远,歌颂党恩的好作品不断涌现。她不停的画,不停的剪,每一个作品都能讲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淳朴善良的她经常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
2012年她被评为中阳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秀传承人,每月享受政府补贴200元。
满心欢喜,觉得终于剪有所成。2020年,政府补贴又提升为每月300元。如今她过上了小康之家的生活,有吃有穿、又有住,对党的感恩与日俱增。
1993年腊月,儿子娶了一位朴实无华的儿媳妇,对人和气、通情达理。婆媳两人一个屋檐下共同相处20多年,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温馨快乐。婆婆能剪会画,媳妇一点便会。刚开始婆婆画下,媳妇剪;后来媳妇自己创作,剪得也像模像样。婆媳心有灵犀一点通,媳妇不仅传承了剪纸,而且刺绣、十字绣、手工鞋垫、各种民间手工艺品都做的很有品味。家里到处都是婆媳的作品,就像博物馆一样,充满文化底蕴。闲暇之余,婆媳互夸、切磋技艺,畅谈艺术人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婆媳之情变得亲密无间,默契无比。
今四世同堂的家,不仅被县委评为文明家庭,剪纸作品还得到国家、省、市、县各种表彰。
面对诸多荣誉,她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而且耳不聋、眼不花,还能继续发挥余热,为中阳县剪纸之乡多做贡献。
她们是邻里公认为好婆婆、好媳妇。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婆婆放心的把自己积攒的钱交给媳妇,媳妇说:“钱多钱少是婆婆的心意,比什么都珍贵!”婆婆说,儿子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全靠他干活养家,不容易;媳妇每天把好吃的饭菜,端给她们老两口吃,还要照看外甥,也很辛苦!她虽快80的人了,但还能洗锅、做些简单的家务,减轻一下媳妇的负担。自己生病、住院都是媳妇操心照顾
婆媳两人一致认为:只要家庭和和睦睦,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们也心甘情愿。媳妇不是亲骨肉,但为了家每天从早忙到晚,是家里最重要的人。女儿嫁了不在跟前,婆媳朝夕相处,已经谁也离不开谁了。婆婆任翻英说,媳妇把她当师傅、当亲妈、当榜样看待,自己月月还有固定收入,她已很知足了,现在国家的政策这样好,日子过得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郝建平同志是中阳县科协一名退休干部,现年62岁。她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孩子们个个事业有成,拥有各自的小家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个四世同堂十六口人的大家庭里,她任劳任怨,默默奉献。那家需要去那家,常年奔波在外,更多的是牵挂家里的婆婆和丈夫。她在那里,那里就充满欢声笑语,多少年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家和万事兴”的家庭和谐乐章。
她是儿媳心中的好婆婆,更是85岁婆婆心中的好儿媳。
多年来,她把婆婆当亲妈敬,把媳妇当女儿亲。三个儿子定居三地,这可把她忙坏了,一年四季过着候鸟迁徙般的生活,广东、离石、中阳南来北往来回跑。正如她所说:“我是家里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家有三件事,先从紧上来,那里要紧去那里。”
那年大孙子生下刚12天,二孙子也出生了。她把二媳妇伺候至满月,接着南下广东伺候大媳妇坐月子。呆了不到半年,又放心不下老家的大孙子,于是带上二孙子回老家一起带,就这样在媳们最需要的时候一汤一菜、日日操劳、夜夜相伴,悉心照顾,让每个儿媳都幸福的享受着婆婆的爱。平凡的人、平常的事,婆媳之情伴随着时光流逝,无声无息的化为最伟大的母爱!
看着四个小孙子一个个会爬了,会坐了,会走了,会上学了……她很欣慰、很自豪,自己的一生是硕果累累的一生,是忙碌充实的一生。
逢年过节,媳妇们争抢着为公婆买吃买穿买营养补品,生病了端饭买药看医生。二媳妇楼上楼下同住一处十多年、三媳妇同居一室五六年从没红过一次脸。时间是一剂良药,积淀了真情,验证了真心。
她常说:要做一个好婆婆需做到"四不一努力":不该看的视而不见,不该听的听而不闻,不该问的闭口不提,不该管的避而不管,该你做的努力去做好。
她是一个好婆婆,更是一个好媳妇。老公是独生子,做为媳妇,她操持着家里所有的事2017年公公身患重病,她和老公一起陪公公中阳、离石、太原做检查,就医看病,一个人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洗衣洗脚。
公公弥留之际,噙着泪水对忙里忙外的她,感激地说:“太辛苦,你了!”送走了公公,她又把婆婆接到自己家里住,为方便老人,家里做了改造,修了独立卫生间,安了热水器、蹲便器、电视机。一晃便是三年,婆婆很快适应了城里的生活。看着媳妇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吃着媳妇做的可口饭菜,勤快的媳妇把小重孙们照料的无微不至,自己老奶奶当的清闲自在,心里高兴的甜滋滋的合不拢嘴。真是祖上积德,取了这个善良、吃苦、品德好的好媳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儿媳们,有什么样的婆婆就有什么样的媳妇。奶奶有个头疼脑热的,孙媳妇们争先恐后的,给家里的“老寿星”买药、输液打针,她知道时,婆婆的病已经好了。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婆媳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包容、相助。老人健康长寿,儿子媳妇事业有成,孙子成绩优异。她每天辛苦劳累,但享受着幸福家庭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年轻时,她既忙事业又忙家,如今退休了,她用爱撑起了一个大家庭!把老人、孩子们点点滴滴的事装在心里,过年过节桌上有盛宴、身上有新衣,家里的玻璃永远擦得明亮干净,窗台上的盆花永远摆放有序、竞相开放。儿媳和女儿都说:“妈妈就是家里的凝聚力,有妈的孩子真幸福!”
家就是她的事业,倾注了她全部的爱。来家串门的邻居、亲朋好友都夸赞、羡慕这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
高新娥,71岁,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不识字。
17岁嫁入下枣林乡神圪垯村麦地墕。
18岁生下第1个孩子,38岁当上婆婆。
一生勤劳朴实、
勤俭持家
,共养育4个儿子,现已成家立业。
如今,四世同堂全家25口人。
她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春种秋收、喂鸡种菜、洗锅做饭,家里家外闲不住。不仅拉扯大4个儿子,还
照看了
8个孙子、4个曾孙。每个媳妇生下孩子坐月子,她都尽心尽力做月子餐,洗洗涮涮、忙里忙外,每餐都想方设法做儿媳喜欢吃的饭菜。最小的儿媳说:“家里她家最小、自己也最挑剔,不爱吃肉、鸡蛋、豆腐……只爱吃面。”婆婆就变着法给她做各种面食:蒸面、煮面、汤面、炒面、拉面,真是自己的娘也没有这样用心伺候过她,百天里每一碗饭都能吃出感动,想起就泪流满面。也心疼婆婆体弱多病,每天吃药无数,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但每天她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挣扎着与病痛作斗争,服务全家人。每个孙子见了奶奶比自己的妈也亲,有了好吃好喝好穿都孝敬给奶奶。
里左邻右舍的媳妇要临时
出门,也会把孩子托付给她照看,她同样会精心呵护这些外来的孩子。
让邻居们安心出门,等返回时都吃饱喂好,让安全喜悦的带回家。
她说:
“别人放心把孩子留给她,尽义务也要让人家放心,自已的孩子不吃,也要先给别人吃,远亲不如近邻”。
丈夫高学文早年在村里当过干部,也是热心肠、能吃苦的人,经常帮村民、邻居、亲戚义务干活,时不时还把一些陌生人带回家吃饭,家里时常是吃大锅饭人丁兴旺,一袋白面不几天就吃完了。
有一天,她家正包好饺子准备吃饭,外面突然来了两个陕西的盲人上门讨饭,说饿的很长时间也没吃饭了,想讨点吃的。
她不假思索地就把他们请进家,端出热腾腾的饺子,让两个素不相识“贵人”饱饱的吃了一顿,自己却简单凑乎了一顿饭。盲人
临走时,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说这样的好心肠,以后你们全家一定会“上天保佑,贵人相助,长命百岁”。
说也怪:
有一次,她的孙子去乔家沟煤矿上班路上遭遇车祸,车把孙子撞飞1米多高,掉下来,结果出乎意料一点没事,只是说身上疼了好几天,又继续上班去了,真是有惊无险!
媳妇们争着抢着说婆婆的好:每个媳妇生活中的大小事,生儿育女、生病熬药,都留下婆婆无代价
真情帮助。对每家都公正、不偏心,有钱给儿孙分钱,没钱连鸡蛋也平均分配,更不用说家里种的农副产品了。孩子吃了、拿了她就满心欢喜,活着就是为了孩子。一大家人隔三差五大聚会、小交流,每年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和生日聚会等,邻居们都能看见她家人来人往,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欢聚一堂的热闹场面。大家齐动手,饭菜虽简单,但吃出了一家人的和睦、团结和凝聚力。妯娌们也情同手足,姐妹般的真心相处。大媳妇视力不好、且多病,二媳妇不嫌脏和累让嫂子养病,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活。如今,二儿媳妇也当上了婆妈,抱上了4个孙子。一对幼小“龙凤胎”在院子跌跌撞撞的走路、玩耍,可爱的动作不时引来一片欢笑声。在这个大家庭里到处能感受到小家和谐、大家团结的良好家风。全家人互帮互助、宽容谦让的美德被乡里、村里口口相传,无人不知。
今年正月初九她过生日时,村支书看见她家院子里又摆起酒席庆祝生日,特意做了一条“祝高新娥生日快乐”的横幅赠给她,让全村所有家庭都向她家学习,婆媳互助、邻里相帮、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王爱清是一位吃苦耐劳、精神矍铄、幽默善良的老人。年轻时在村里是有名的“热心肠”;如今搬到城里住,在中阳县滨河小区7号楼底小门面房里居住,她利用家庭妇女早年学到的“老本行”手艺,做起了“滨河快餐”小生意,好吃可口的家常饭,引来了不少的回头客,很快成了滨河小广场人见人爱的“大明星”。
66岁的她,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却有着农村妇女无人能及的超前思维,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困难贫穷是暂时的,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每天起早摸黑的种地劳作、养猪喂鸡、背砖建房,吃的苦、受的罪无人能及、无人可比。当年,丈夫在一家煤矿上当工人,也是早出晚归。夫妻两人白手起家,靠勤劳的双手,为4个孩子撑起了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孩子们的童年,不比吃穿,比志气,个个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孩子们知道,只有拿到好成绩,妈妈才会高兴,觉得生活有希望,付出有动力!
她没文化却有梦想:“让孩子们当文化人,成才。”在她的教育鼓励下,3个女儿都考上了师范院校,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儿子本科毕业有了理想的工作。如今四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过上幸福富足的小日子,外甥、孙子活泼可爱,是她每天的快乐源泉。听到孙儿们取得好成绩、有了新才艺,她乐的眼都眯成一条缝。
自从儿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她就对眼前的女孩,特别有眼缘,觉得的儿子有眼光,挑的女朋友一百个好!真巧,儿媳也是老师,知书达理,懂得感恩。
她逢人便夸:“媳妇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孙子,聪明伶俐,真是想起来她就心里热乎乎的,有奔头!”
做碗团和凉皮是她最擅长的手艺,花甲之年的她,不惧冷水和碗团面的冰凉刺骨,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乎起来了。因味道好、真材实料、分量足,生意越做越红火,慕名来吃她碗团的人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忙。一晃十年过去了,还是马不停蹄的干着她的“大事业”。
躬身厨房的她的背影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媳妇常劝她:“歇歇吧,别忙活了,我们可以自食其力。”可她总是笑笑说:“外边广场上的人们天天锻炼身体,我这也是在锻炼身体。你瞧!我现在还苗条了,多好呀,有钱难买老来瘦!”虽是乐观的说笑,但媳妇很心疼,眼含热泪说:“我的妈呀,哪里有这样锻炼身体的?一会蒸、一会煮、一会炒,烟熏火烤、汗流夹背,您不能歇歇吗?”说不下婆婆,只能忍着眼泪,走进厨房,帮婆婆一起干活,洗碗摘菜,能分担一点是一点。这样要强的婆婆就能喘口气,休息一会……锅碗瓢盆,叮叮咚咚,奏出了婆媳互帮互助的好感情,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维系她们婆媳情的是互相感动,相互体谅!
媳妇说:
“婆婆,无论对谁,就算一个乞丐,她都竭力帮忙。
”她的口头禅就是:“做好事总有好报,福气积攒到我的孩子们身上,我就放心了!”她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把满腔的爱都倾注到每个孩子身上。
逢年过节,周末小假,她总是招呼所有的子女去她家里吃饭,她说:“你们都上了一周的班,也累了,不用做饭了!”可媳妇知道,大家开心快乐了,而婆婆会更累!毕竟年龄大了,她是心好,嘴上乐观。
了婆婆,媳妇把自己的小家照顾的妥妥贴贴,教孩子功课、接送孩子、洗衣做饭从不让婆婆操心,只要有时间就去店里帮忙。
每年暑假,酷暑难耐,坐着都冒汗,身材矮小的婆婆,总会忙忙碌碌的购买几筐当季西红柿,洗瓶子,煮瓶子,围在火烧火燎的灶台前,一锅接一锅地熬西红柿酱,一瓶瓶装好,整整齐齐地送给各家。
她热爱生活,每个节日,她都不放过,过年蒸枣山,清明蒸燕燕,端午包粽子,中秋烤月饼……她赋予了每个节日满满的仪式感,身体力行,为孩子们做出榜样!她始终相信:婆媳自古一家人,相敬相融代代亲。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可以把家经营的情暖如春,让孩子们因母亲而骄傲自信。
许瑞平,53岁,中阳县刺绣协会一名出色的刺绣艺人。多年来,她的作品屡屡获奖,备受同行姐妹们的关注与好评。在家里,她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是一位好妈妈,同样是一名贤惠、善良的好妻子,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为劳动归来的丈夫撑起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三年前,儿子取了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回家,她幸福的当上了婆婆。从此,她细心的观察儿媳的喜好,做孩子们最爱吃的饭,和儿媳无话不谈,婆媳之间像母女一样相处。晚饭后,婆媳总是手挽手,出去逛街,一起回家。街坊邻居很是羡慕、夸赞:“她们婆媳的感情怎么相处的这样好?”
每当人们问起她,当好婆婆有什么秘诀时,她笑的灿烂地说:“也没什么,彼此宽容理解最好,儿媳在暖泉镇小学上班当老师,离家远,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来来回回跑,很辛苦,我多做一点事,儿媳就可以安心教书做事业。儿媳出嫁前在娘家是女儿,嫁到我家也要让她开心快乐,和在家一样,让她慢慢融入我们这个家。以后很长的路都要在婆家度过,爱儿子,就要爱媳妇,这是天经地义。”小夫妻闹矛盾时,她总是说儿子的不是,教训儿子自己先把缺点改了,护着媳妇。媳妇无形中感到婆婆很好,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日子在一天天过着,从每一件小事,一言一行中,让儿媳对这个家产生了依恋,也感恩自己有个好婆婆。觉得在婆家很开心、放松,有心事就想和婆婆交流,既能得到婆婆的帮助,也能得到理解。思想上的差异渐渐缩小。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年轻人。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
今生能成为婆媳是上天赐予的缘分,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10个指头都不一般长,咬咬哪个都疼。
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就像锅和铁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
她觉得,只要真心实意的对待儿媳,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
每次儿媳下班回家,她总是提前想好菜谱,变着法的给儿媳改善伙食。儿媳离家在学校工作的日子,她总是嘘寒问暖,生怕儿媳离家之后受苦受累。星期六、日回家之后,从不让儿媳做饭洗碗。她说,工作本来就很辛苦,回家就多休息一会,享受一下美好的休闲时光。
一年365天,一日三餐从不落,洗衣做饭,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她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也处得十分融洽,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淳朴维护着她的家,使家庭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详和温馨的氛围。
她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她用真情感动着丈夫,用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用无言的付出,为家庭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范文花,36岁,是中阳县金罗镇水峪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2015年,命运多舛的她遇到了人生中最苦痛的事,丈夫因车轮胎突然爆炸,导致身体严重受伤,巨大的医疗费用一下子压垮了全家人。这场意外,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间陷入了绝境。
2015年底,她家被村委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强不息的她通过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帮扶,重新树立了致富的信心。经过几年的打拼,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打工养家,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实现脱贫。丈夫慢慢学会走路,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经济收入也提升了。她说:“多亏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这个不幸的家庭走出阴霾,有了新希望。”
回忆当初:丈夫在修补车胎时因轮胎突发爆炸,全身受重伤、血肉模糊、不醒人事,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帮助下筹措了医药费30余万元为丈夫治病,住院两个多月,治疗前后花费共50多万元,但结果却不尽人意,丈夫像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在医生和好心人的劝说下,身无分纹的她只好带着丈夫回家。
通过不懈的努力,深情的呼唤,她像护士一样为丈夫做康复治疗,一天到晚喂饭、擦身、翻身、按摩、理疗,一直陪伴身边不离不弃。诚心和爱心终于感动了天地,丈夫的手脚稍微能动弹了,嘴中含糊不清的话也能说一两句。坚强无助的她,此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丈夫醒了,全家人乐了。
面对十几万的借款、公公婆婆病痛缠身、三个儿子要学费、家里一贫如洗,此时,丈夫还需要有人照顾,沉重的生活压力,让她陷入绝境。经好心人介绍,她找到了一份在村里煤矿上洗衣洗碗工的工作,一个月800元工资,钱虽不多,但对于她来说已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017年初,借县委脱贫攻坚扶贫政策的东风,她享受了金融扶贫政策,无息贷了扶贫款,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电商之路,利用微信平台卖衣服、被褥、鞋帽、小商品等。因诚信经营,一年可增加几千元收入。通过政策帮扶:享受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诸多优惠政策。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很快脱贫。还被中阳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示范户”的称号。
如今的她,不仅成了镇里的脱贫致富能手,也是孩子眼中的好妈妈,更是社会公认的好媳妇。丈夫在她的陪伴照顾下,病情好转了。婆婆逢人便夸:“我们这个家,全靠文花一个人忍辱负重承担着,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她是家里的大功臣,我们不能没有她。”
她对病重的丈夫不弃不离的精神,演绎了“人间大爱”;用女性坚强的毅力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实现了致富梦想。
2017年5月26日,她被中阳县金罗镇党委授予“孝老敬老文明户”;2018年12月,被中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8年,被吕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面对一个个的荣誉,她更多的是感激。她说:“我会一直守着这个患难与共的家,做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感谢党的关怀,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等儿子长大了,日子会更好的!”
她自信活泼,经常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去年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范翠翠,38岁。宁乡镇钢城居委的副主任,并担任居委妇联主席职务。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把居委的各项群众性工作都安排的有条不紊,为集体赢得了许多荣誉,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居委群众每次提起她都交口称赞。
在家里,她既是一位贤内助,又是一名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在婆婆眼中:她通情达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她把家庭经营的和谐幸福,自结婚之日起,就和公公、婆婆居住生活在一起。那时,两位老人均已60多岁,她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公公和婆婆,细心地为老人所思所想,做好每一件事。婆婆感冒了,就赶紧给买药;住院了,她不分白天、夜晚,跑前跑后,在医院日夜照顾,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每次给婆婆买饭,都是挑婆婆没吃过的或婆婆喜欢吃的买,让同病房的病友们都很羡慕她们的婆媳情,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点赞。
公婆一辈子呆在家里,没见过世面,她就想方设法带公婆去各地旅游,领略外地的风土人情、欣赏大城市有美景。比如:去北京看升国旗、观看毛主席遗像、去公园散心等等。婆婆和公公没坐过飞机,就专门买了飞机票,实现老人的飞天梦。让她们心情愉悦的享受年轻时没有享受的快乐,大开眼界感受繁华都市的生活节奏,让晚年不留一丝遗憾。
公婆有什么意愿,她都记挂在心。在公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比如:给婆婆悄悄地买了智能手机;婆婆喜欢睡衣,她知道了就悄悄买下,送给婆婆。通过一件又一件贴心的小事,公婆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喜悦的心情无法言表。拿着媳妇买的手机,慢慢学会了玩微信、看快手,和亲戚朋友也交流多了,生活领域也宽广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这一切的变化,多亏了好媳妇翠翠。婆婆经常幸福的和邻居炫耀,讲外面的精彩世界: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每次都说的意犹未尽,美不胜收。媳妇真是贴心“小棉袄”比女儿也亲。逢年过节又送礼物、又买新衣裳,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时间久了,亲戚、邻居都会看在眼里,被她的善举所感动。
公婆和她相处的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快乐,她用自己的爱心和孝心感动着身边人,无私地为家庭默默奉献着,从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无限美好,可以感天动地。
她是中阳县最美、最善良的媳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和谐社会、文明家庭树立了榜样,展现了孝老爱亲的正能量,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没有人可以说的清、道的明。父母的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无私奉献,只有父母的爱是无偿和不求回报的!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丈夫都是中钢员工。夫妻二人爱岗敬业、勤劳吃苦。多年来,中钢给予了她许多的荣誉,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让她家住上楼房、安了家。从此,两个年轻人怀揣梦想,以中钢为荣耀,幸福地奋斗着。
回到家享受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甜美日子。婆婆虽然年迈、腿脚不便,但每次回家都感到有妈的温馨;一双儿女听话懂事,让她忘记了工作的繁忙劳累。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她和丈夫轮流交错上班。
早年,婆婆因车祸双腿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但她们没有因为母亲的病而报怨,精心侍奉老人吃喝起居。她为婆婆多方寻医问药,用中药泡脚、按摩腿部、剪指甲、梳头、洗脸、洗脚,虽然只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事,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所传承的孝顺美德。她没有因为工作累而怨天忧人、没有因孩子小而寻求帮助、更没有把婆婆当负担弃之不理。她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和丈夫扶老携幼、恩恩爱爱共通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真不愧是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楷模榜样!
在照顾婆婆的漫长岁月里,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
由于久坐轮椅大便不畅,看见坐在马桶上皱着眉头、满脸发白婆婆,她心里很着急、难受,于是带上一次性手套帮助婆婆方便,过后婆婆不好意思的苦笑,而她却说:“没事,正常的。
”经过这件事后,她就留心观察,同时多让婆婆多吃便于消化的食物。
婆婆很感激自己的好儿媳,逢人便夸她善良孝顺,不嫌自己脏、不怕累,肯吃苦。
她总是笑着说:
“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她要为两个孩子做最好的榜样!
丈夫在厂里担任基层干部,常常是早出晚归。在家时,她既要教育、陪伴孩子,又要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去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着实让她幸福欣慰了好久。
她说:“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子女是新时代中钢人的做人标准。为人子女,一定要以孝为先;为人父母,一定要做儿女的好榜样。母慈子孝,家庭才会幸福美满!”
作为中钢人,她们爱家、爱岗,更要爱国。以小家和美为荣,以祖国安定团结、繁荣富强为最高理想!
她是一名朴实无华的中钢公司职工家属,她和丈夫都出生农村,兄弟姐妹众多。
婚后虽不富裕,但她感到无比满足与幸福,把自己的小家打扮的温馨浪漫,诗情画意。
她让丈夫安心工作上班,陪孩子学习,用真情孝敬公公婆婆。她把自己的爱和付出分享给父母、亲友,以及社会上缺少关爱的可怜人,经常为福利院及周边残疾、多病的人理发、洗衣、送衣送物。她就像一个爱心使者,每天做着平凡的小事,奉献着自己光和热。
丈夫也是一名助人为乐、积极向善的热心人,很支持她做公益事业。俩口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孤儿送关爱、帮助。收获最多的就是:被帮助的人一句句充满感激的话,和那种常常被尊重和需要的感觉。她帮助过很多人,同时也被很多人记住、熟知,每次提起她的名字,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她帮助的人数不胜数,因而“孝老爱亲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各种各样的荣誉纷拥而至。
十九年前,为了挚爱的丈夫,她来到一个父母携姐弟六人的大家庭,丈夫排行最小。姐弟悬殊很大,在她进门时公婆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而且身体不好,从小深受父母教诲的她,感恩于公婆的养育之恩及哥姐的帮衬,很早时就承诺二老由她伺候养老送终,劝家中哥姐不要与她相争伺候义务。
2014年多病的婆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与丈夫和哥姐商量之后把公婆接到了家中,亲自照顾。为了不让老人寂寞,每天饭后把公公送到人多的地方散心。还要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并给婆婆不定时的清洗内衣内裤。在婆婆身体稍有好转时,扶着出去散散步,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让二老对她有了极深的依赖感。最让她感动的是,一次公婆在女儿家住了十几天,一见她去看望,便拉着手一个劲的说要回家,而老人所说的家就是儿子和媳妇的家。
婆婆去世后,她一天两出勤陪公公出去散心,公公虽然拄着拐杖,但走路不稳仍需她搀扶着。清早的中兴广场一老一小引来了无数人的观看与询问,她和公公的身影早已情同父女。
公公患有严重的便秘,丈夫上班常不在,有些事她也觉得很为难,但只能面对。她想尽一切办法寻医问药、找偏方。吃药之后,老人又大便失禁,情急之下她抛弃了世俗观念,给公公擦洗身体,清洗衣物,辛苦自己,委屈自己,只为自己至亲的人。
因为有她,家变得和谐团结,整个三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从没有为家庭琐事争吵斗嘴,逢年过节其她哥哥、姐姐都来看望父亲,也感谢她们悉心照顾老人,付出很多辛苦劳累。
孩子大了,每天看着她为别人尽心尽力的付出着,也想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理解母亲很伟大。所有的孝心、爱心,凝聚成一首爱的赞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得无限美好!”
大儿子上大学了,二儿子上了重点高中,丈夫连续多年被中钢公司评为:五一劳动模范,挣下一本本的荣誉证书。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须有一个贤惠的女人。
公公80多岁了,依然红光满面,像孩子一般感受着儿媳的呵护,享受着晚年幸福的余光。
那些需要她帮助的弱势群体,还在翘首等待她的到来,有她走过的地方,都是温暖如春的感动。
王小梅,42岁,是宁乡镇城南居委一名普通的居民,多年来积极投身妇女事业,也是一名基层妇女工作骨干。
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儿子热爱艺术,丈夫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经过夫妻俩人辛苦打拼,终于住上了如愿以偿的小洋楼。夫妻恩爱,日子过的富足美满。婆婆住在阳光明媚的二楼,她们一家住三楼。婆媳二人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不分彼此,互相照应。公婆是闲不住的勤快人,公公说:“趁自己还不算太老,还能打工为家里增加一点收入。”每天乐呵呵的早出晚归,干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婆婆为人厚道,会管家,一天到晚找活干,心里乐呵呵的。心想:“自己有福气,唯一的儿子取了一个聪慧、懂事的好媳妇。媳妇娶进门,日子水涨船高,一年比一年好!”
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对公婆就视如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共同经营着美好的大家庭。因为婆媳和睦,赢得了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等许许多多的荣誉称号。
婆婆是远近闻名心直口快争强好胜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不少人,她总是用一颗包容大度的心去说服婆婆,感化婆婆,连婆婆的亲兄弟
都说:“王小梅是难得的好媳妇!”
2013年婆婆突发疾病,她陪着去太原检查后,需要入院治疗,她二话不说拿出家中积蓄为婆婆交了住院费,并在病榻前精心照料,让婆婆身心愉悦,及时得到治疗;在听说社保局可以办理社会自然人养老保险时,她同丈夫商量,在婆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借钱为婆婆办理了养老保险,让婆婆老有所依,婆婆逢人就说:“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一天班没上过,怎么也想不到家庭妇女也能领上退休金,多亏有个好儿媳”!她还在婆婆60岁生日时,悄悄买了一个金戒指送给婆婆,令婆婆感动的热泪盈眶。
她在城南居委工作,做的虽然都是群众性的基础工作,但她总是热忱的对待每一名来访群众,把便民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县里、镇里提起她的名字都交口称赞!她说:“她的工作、生活太平凡了,不值得赞。”但从一件件小事中体现了她的大爱无私,品德高尚。
对公婆孝敬的点点滴滴,让丈夫感到知心贴心;让公婆觉得晚年幸福无比;好媳妇是一个家庭的调节器,用自己的爱心付出,把家经营的温馨浪漫。
她用实际行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孝老爱亲文明美德。愿尊老爱幼、婆媳互助的文明灯,能照亮千家万户家庭,温暖、感染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