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爱你的婆婆(文中均为化名) 你不必爱你的婆婆(文中均为化名)你不必爱你的婆婆(文中均为化名)

你不必爱你的婆婆(文中均为化名)

话疗与英痴,开启你的人生新视野!

你不必爱你的婆婆!

“公婆来了。”这是《双面胶》里面的第一句话。想必婚姻中的饮食男女对婆媳关系深有感触。

这个题目有点煽阴风点鬼火,会被吐口水吧?

我很早以前在公众号讨论过这个话题,事后,舆论两边倒,婆媳双方各执一方观点。两边倒的家庭与情况,基本上是婆媳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水火不容。听完她们的故事,脑子里面突然闪现出一首歌——辛晓琪《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趣话一二外国婆媳关系

记得米国学习期间,一大学教授邀请去她家做客,除了惊讶美帝的乡间Villa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外,还惊诧她们的婆媳关系。事情过程很简单,女主教授50多岁,分别带领我们参观她的豪宅,毕竟她的老公是律师(米国高收入群体之一,住那么好的房子,理所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子承父业,另一个在科技公司上班。当参观到一楼的起居室的时候,她说:“这是给我婆婆准备的,有时候她会过来”。我随口问了一句,“她常来吗?”女主白眼一翻,露出米国人民标准的说话姿态,双手一摊,两肩一耸,说:“No,notoften.Idon’twannastaywithherforalongtime.”而此时,她老公在二楼的露天阳台喂狗。她补充道:“Icansaythatwithouthimbutheknows.”说完,脸上露出迷之微笑。

在教堂做义工期间,教堂举办了国际学生联谊会,除了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色与风土人情外,增设环节就是互相提问,所谓CultureShock答疑会【文化冲击(突然处于一个与前大不相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因而感到困惑、忧虑、烦恼的心情)】。很多人问的都是关于在美帝期间的吃穿住行,我举手问了主持人一个问题,主持人是男的,“Howdoyouthink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yourmotherandyourwife,isitsubtleorverysimpletokeepbalance?InChina,that’sthebiggesttoughquestionineveryfamily,exactlyhusband.”(你如何看待婆媳关系?非常简单就能平衡这个关系,还是很微妙?在中国,每个家庭的首要棘手问题就是这个,特别对丈夫而言。)男主持人没有甩我,出于礼貌和应付,他说:“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就能作答,我们可以下来讨论。”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反倒这个问题,让我和男主成了好基友。有一个细节我捕捉到了,在我发问的时候,很多人在笑,他们笑的或许就是我笑的。

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

对立,冲突,复杂……婆媳关系总是让人恐惧。与这种真实现实相对应的是,人们又往往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理想化期待。是啊,在最初,因为一个男人而缔结婆媳关系的时候,谁会抱着树敌的想法呢?

5年前,小萍结婚时还很自信地认为,凭自己的善良、好脾气和耐性,一定能跟婆婆处好,因为她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总是很愉快。她尝试去爱婆婆,但小萍最终失望了。她感到,婆婆那双窥视的、挑剔的眼睛,总在冷冰冰地观察和评判她。想要爱婆婆,太困难了,也太牵强了。

“一样是叫妈,可婆婆和自己的亲妈完全不一样!自己的妈真心疼你,为你着想,急了可以跟她嚷;婆婆就不一样了,她最初的立场就不是爱你的,她是挑剔你、挤对你。”对这个凭空多出的妈,小萍爱不起来。

另一方面,婆婆也难以像爱女儿一样地爱媳妇!62岁的张丽说,最初也希望能爱媳妇,可媳妇真的过了门,那种爱的感情就是酝酿不起来。其实儿媳人不错,在外企,挺能干,对她也尊敬,但跟女儿比,还是差太远了。“彼此之间好像都有那么一股劲往外推,也许是敌意?我总觉得她太懒,老支使我儿子,这点让我特别不舒服。”

在我接触的所有个案中,包括周遭的亲朋好友,渴望婆媳关系亲如母女的努力绝大多数会遭遇失败。不错,我们是叫婆婆“妈妈”,可这种关系是Mother-in-law和Daughter-in-law,这种“先天不足”的亲属关系,想说“爱”字,太难了。

问题就在这里。不能把婆媳关系与真正的母女关系相提并论。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联结是切不断的,她们之间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则没有这种情感联结,容纳度也同样没有。

我们何以在婆媳关系问题上有这么多的纠缠?我个人认为,可能就是源于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不恰当的期待。“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要求没有血缘关系、又从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的两个女人相爱,注定会失望的。”

“还是不要与婆婆亲如母女吧!”

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对峙的。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种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的婆媳关系。Coco就和她的婆婆特亲,仿佛天生母女。与小萍想做个好儿媳的追求不同,有时候,Coco甚至是在讨好婆婆。有的儿媳跟婆婆很粘,这可能由于她在成长中缺失妈妈的爱,更愿意认同这个母亲,对她有理想化的投射——因为叫妈,很容易直接投射到婆婆那里。

另一种亲如母女的情形是婆婆对媳妇特好。其中,有些是儿子的条件与儿媳不对称,婆婆觉得委屈了人家姑娘,因内疚而补偿。更多的情形是这样的:婆婆对媳妇好,一般是看在儿子的份儿上,因为儿子把媳妇看得很重,婆婆可能用低自尊争取儿子的爱。当婆婆把自己弄成一个小媳妇,她就把自己的儿媳变成了一个道德的谴责对象。另外一些母亲不愿意失去儿子的爱,她在意识层面就有很强的意愿和媳妇搞好关系,婆媳结成同盟,这样,就有机会3个人在一起了。

这种关系因其难得,仿佛是紧张而对抗的婆媳关系中的一抹亮色,往往获得称赞。但在我看来,这种“相爱”的婆媳关系,可能埋藏着不易觉察的危险。“抹杀了婆婆和媳妇的角色界线,她会给这对小夫妻关系涂上了太重的第三者色彩。”可以理解,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儿媳妇会觉得婆婆不像妈,更像一个情敌!而有些丈夫的行为与语言更像是从未和自己的母亲分离,无论心理还是生理,这让很多妻子百思不得其解?!“你那么爱你妈,怎么不和你妈一起生活?!”

人的三类本质关系

1、人与自己的关系

个体由内而外接受自我,接纳自身所有的内外特征与特质,才能内外一致,言为心声,否则心口不一的事情比比皆是。

2、人与社会的关系

充分认识和接纳自己的个体,融入性与适应性都比较强,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好的与外界环境达成一致。

3、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最和谐关系,这一层关系的基础是前两项,少了任何一项,都无法实现与完成。

婆媳双方自身的修为与涵养决定婆媳关系的底色,双方代表着各自的生长环境与模式、家庭教养与价值观。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够成为夫妻的男女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成默契与共识,否则婚配二字无从谈起。婚,代表着性别差,配代表着匹配度与相似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父母的祝福,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

中国自古对男子的社会期待与要求,一直追求完人性格。既能在外挑起大梁,又能照顾妻儿老小。这种男性的魅力与形象,一直在荧幕上非常受人追捧。现实中的男子,有巨婴国的大孩童,有婚后依然我行我素的不羁青年,有失去主见被老婆呼来唤去的“耙耳朵”,也有一直内心未曾“断乳”的妈宝男……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怪成都男神李伯清有句名言:“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老公老婆还是别人家的好。”

当今的三十而立,应与古圣贤者有所区别,时代在变,对人与事的概念界定也需与时俱进。现在的三十而立,应具备以下特点:

1、思想上的成熟

2、人格上的独立

3、工作中的独当一面

4、不同场合中能够合理转换人格面具与社会角色

5、经济的自立

6、生活中细心与爱心

建立心理边界

不存在天然的爱的基础,想爱或是爱了彼此却纠缠,婆媳间不必爱——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去经营甚至破坏这种关系,它是一条心理界线,媳妇和婆婆因此能够保持舒适的距离。

这种心理边界是什么?很难具体地去描述它,也许我们可以去说明如何去建立它。作为个体,每个人都首先要爱自己,具有主体感和独立性,不依赖别人去生活,这样,我们要厘清关系就容易了。你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你就会知道,你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你和他人的关系怎样才合适。

很多关系相处很好的婆媳即是证明。她们的婆婆有相濡以沫的伴侣,有完满的性爱生活,也有自己的爱好。有些婆婆闭经了之后还吃雌激素,甚至与媳妇讨论性问题。媳妇们说,这些婆婆基本上不去干涉她们的生活。

两代人最好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能不住在一起就不住在一起。

两代人有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上的差异,而伴侣间也需要亲密的空间,需要在没有窥视和评判的目光下,享受自在、舒适的伴侣生活。

你不必爱你的婆婆!但是,要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尊敬丈夫本身,因为,只有尊重才能在可控范围内对话与交流。也只有以尊重为前提,才能找到任何难题的破解之道。

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如果我家男人是巨婴国的人,怎么办?他自己都搞不定,我还奢望他调和婆媳关系?!

后语:各位亲们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谢谢!

看人、看书、看世界……

Hwangko

微信公众号:话疗与英痴

打赏是一种美德。

赠人玫瑰,留有余香。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