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  陈华清 作家访谈  陈华清作家访谈 陈华清

作家访谈 陈华清

文学小镇

嘉宾|陈华清主持|薛兆平

陈华清

,全国十佳教师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地文化·闪小说》编辑。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散文选刊》《延河》《儿童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在全国性的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最美的康乃馨》等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被选作中学语文试卷阅读题材料。

已常规出版旅行文化散文集《有一种遇见在岭南》、长篇小说《走出“孤岛”》《海边的珊瑚屋》《地火》、旅行文化散文集《有一种生活叫“江南”》、情感散文集《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儿童散文集《啄着阳光的鸽子》、儿童故事集《榕树下的秘密》、童话集《快乐花朵米兮兮》、小小说集《行走在城市上空的云》等。《榕树下的秘密》入围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海边的珊瑚屋》获广东省文艺精品专项创作扶持,《有一种生活叫“江南”》在当当网、京东网热卖,获得湛江市文艺精品奖。

薛兆平

:您好。读者想要知道的是您怎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请您谈一谈好吗?

陈华清

: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很大原因是为了走出痛苦,拯救自己。我自小喜欢文学,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在学校时参加文学社团活动,也发表过一些小作。参加工作后,我一心想成为教研型、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没有再进行文学创作,只是做些文学研究,写些论文。11年前,年纪尚轻的母亲病逝,失母之痛难以向人言说。于是,我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来排解痛苦。在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我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童话等,直到被人发现,我才浮出“水面”。

可以说,文学如明灯,照亮了我,带我走出灰色的日子。缪斯女神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薛兆平

:您觉得文学给您带来了什么?

陈华清

:文学给我带来的不是经济上的创收,而是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生命的丰盈。

薛兆平

:对您影响最深的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陈华清

:我读的书比较杂,各种风格的书都读。影响比较深刻的,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在读大学时就开始读它,往后又读过不少次,去年我又重读了一遍。飞蛾扑火般的爱、细腻的心理描写,每读一次都让我心痛。其次,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

中国作家中,我读得比较多的是鲁迅的作品。这跟我在大学期间参加学校“鲁迅研究小组”有关。我们这个小组还跟当时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长郑心伶接触较多,参加一些跟鲁迅研究有关的活动。

我现在以儿童文学创作为主,曹文轩的《草房子》、杨鹏的《口袋里的爸爸》等作家的作品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薛兆平

:在您的创作历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陈华清

:我原来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每写到死亡我都很害怕。为了让自己胆子大起来,也为了小说写得真实,我到火葬场参加逝者告别仪式,逼自己看逝者遗体,还看遗体被放进锅炉焚烧。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我再写死亡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

薛兆平

:您近年的文学创作以什么为主?您最新作品有哪些?

陈华清

:我原来主要是创作成人文学,现在以创作儿童文学、创作长篇为主。2018年,已出版了儿童长篇小说《走出“孤岛”》和旅行文化散文集《有一种遇见在岭南》,还有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在今年5月份左右出版。

薛兆平

:请您谈谈《有一种遇见在岭南》和《走出“孤岛”》,好吗?

陈华清

:好的。

《有一种遇见在岭南》是我历时十年写岭南五省(区)的一部旅行文化散文集。不仅用细腻灵动的笔触、唯美的镜头,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还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挖掘了岭南文化。

据汉代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记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就在岭南。《有一种遇见在岭南》一书中现实与历史交错,实景与想象融合,叙述与抒情相随,将岭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并生动地呈现出来,突出了岭南文化的多元、开放、包容和海洋性质。

《走出“孤岛”》是一部关于爱心与成长、艺术疗愈与融合教育的儿童长篇小说,写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男孩和一群人的成长故事。小说通过故事的演绎、人物命运的推进,让人们多些了解自闭症常识,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状况,呼吁全社会给予自闭症儿童特殊的爱,不歧视,不放弃,发挥他们天才的一面,使其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薛兆平

:我记得您曾出版过一本旅行文化散文集《有一种生活叫“江南”》,在网上热卖,是“人气好书”,很受欢迎。《有一种遇见在岭南》跟《有一种生活叫“江南”》有哪些异同?

陈华清

:这两部书关注的层面都相同,比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适合旅行文化爱好者阅读,尤其是小资阶层。不同的是,《有一种生活叫“江南”》是“枕头书”,比较小,非彩色图片。而《有一种遇见在岭南》是全彩图,非常精美、厚重,用它送礼很有品。

薛兆平

:《走出“孤岛”》写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您为什么关照这类儿童?

陈华清

:据我所做的调研,学校、社会、家长对自闭症了解得太少了。没有相关知识、不了解自闭症的老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像对待普通儿童一样,严格要求自闭症儿童,不按他们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仅是教育的失败,也是对自闭症儿童的伤害。由于自闭症患儿的容貌不受症状影响,跟正常人一样,所以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不知道其是患者。因为不懂,家长错过自闭症患儿的最佳康复期;因为不懂,老师不自觉地伤害了自闭症患儿;因为不懂,我们没有给予这类学生恰如其分的爱。

于是,我决定写一部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长篇小说,让我们的家长、老师,还有社会了解自闭症患儿,关注他们的成长。

薛兆平

:您近期的创作计划是什么呢?

陈华清

:我计划以雷州半岛为写作背景的三部现实题材的儿童长篇小说,已出版了《海边的珊瑚屋》《走出“孤岛“》,打算今年底完成第三部。我的红色题材的三部长篇小说,《地火》已出版,另外一部已签约,第三部已完成初稿,接下来就是修改。

薛兆平

:在这次专访结束的时候,您想对全国文学爱好者说点什么呢?

陈华清

:文学不一定使你金银满屋,但会令你精神世界鸟语花香。

文学小镇

作家访谈

作家陈华清

风过“海上丝路”始发港

陈华清

风悠悠,海茫茫,梦里海上丝路千百回。

自读了著名作家洪三泰的《丝路悠悠海蓝蓝》,我脑海里总是闪现千帆竞发、如梦似幻的画面。徐闻港,这个古代海上丝路的始发港,如今是否繁华依旧,令人留连忘返?又或者,它只是一处静静的港湾,二千多年的风浪,早已化作一港的寂寞?汉时的瓦,汉时的砖,据说在此处俯拾皆是。我能不能捡到一片汉时月光吻过的瓦?我能不能拾起一段被岁月掩埋的汉朝时光?

◇走在汉时的风居住过的村庄◇

车子在湛徐高速公路疾驰,向中国大陆最南的徐闻奔驰。我的思绪也奔驰在千年的时光中。

徐闻到了。路上的幻想不再只是幻想,一切都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眼前的风是真实的,雨是真实的,被雨淋湿的路也是真实的。有点简陋的门口前,那条横在我们面前的绳子也是真实的。一个头戴斗笠、面色黑黄的青年男子走到车子前,我摇下挡风玻璃,问他,这里是大汉三墩吗?他用雷州话说,从这里可以去大汉三墩。我们买了票,他收起挡在门口的绳子,做了一个请进的动作。车过村庄,是汉时的风居住过的村庄。我和阿明下车,撑着伞,迎着风,走在见过汉唐明月的村庄。地上有碎砖破瓦,湿湿漉漉。这一带是汉时古港的生活区遗址。多年来,在二桥村至仕尾村一带,普通的汉砖、汉瓦,珍贵的万岁瓦当、龟纽铜质“臣固私印”等,陆续被人发现,被挖掘,被送到各级博物馆。那些破碎的砖瓦,遗落一地。

眼前的砖砖瓦瓦如此真实。但我不敢确定,哪块砖听过汉风的呼啸,哪片瓦瞭望过汉时船队的雄姿。

来徐闻前,我曾想着要在满地是汉瓦的村庄,捡一片留念。可这时,我改变主意。我没有捡起一片瓦,一块砖。就让它们在原处继续吹风,继续听雨,延续它们二千多年的梦吧!

一个海湾躺在我们的脚下。海风很大,吹乱了我的长发,卷起我的裙裾。我们没有下去,只是站在红色的土坡上看。在海里,在岸边,灰黑色的礁石散落着。海水依然蔚蓝,风雨中朦朦胧胧,迷迷茫茫,如同蓝蓝的幽梦。这样的情景很适合怀古。

几只海鸭子,站在礁石上,向远处张望。它们白色或是黑色的身影,在风雨中如同雕像。大概是看得久了,肚子饿了,海鸭子伸头进海里,一条鱼就在它扁扁的嘴里摇摆。吃完了,又继续看海。风雨中,海鸭子们那么悠闲,那么惬意。人世间关于名利的纷纷攘攘似乎与海鸭子无关,它们只关注眼前的一方海。只要有干净的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就是快乐的流淌,就是海鸭子的幸福。

◇汉武帝的船队从这里扬帆◇

一路走走停停,我们绕了一个大圈,兜兜转转,又回到用绳子挡路的那个门口。从这里出来,按路人的指示,我们找到写有“大汉三墩”的大门口。门口是一座仿汉建筑。灰青砖,红琉璃瓦,气势恢宏。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以“汉港丝路”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区。

我们把车子停在车场,步行在汉堤上。风继续吹,雨继续下。

三墩港,是古代海上丝路始发港遗址。离海面不远处,有三座小岛,如同三姐妹亲密环抱。千万年来,给这个古港,挡住狂风,阻住恶浪。它们分别叫头墩、二墩、三墩,合称“三墩”。这个海上天然屏障,风景如画。于是,漂亮的“三墩”有了跟它的美丽相称的名字,比如“瀛岛联璧”,比如“蓬莱三仙洲”等。

海中有成片的红树林。一些海鸟栖息在树林中,苍绿的密林遮掩不住它们洁白的身姿。它们跟海鸭子一样,也在静静地看海,静穆如一座老式的钟。这情景实在是有趣,海鸟在林中看海,我站在岸上看海鸟。大概海也在看鸟吧,相看两不厌,谐和如初见。这样的情形有多久了?两千年?两万年?

二千年多前,这里肯定有海鸟。海鸟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一定记得,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的船队在这里起航,浩浩荡荡,把一船船的丝织品、黄金等运往南海,把大汉雄风吹到东南亚、南亚,把中国文明一路传播,最远到今天的斯里兰卡。返航时,把一船船异国文化带回雷州半岛,带回中国。

这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了友谊的桥梁,文明的使者,辉煌的缔结者,也是岭南海洋文化的孕育者。

如同海潮有涨有落一样,历史的辉煌并不代表永久的灿烂,曾经的荒凉并不代表永远的寂寞。徐闻港作为汉时的最早始发港,给这片土地带来财富,带来尊荣。尔后,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被遗忘了,连同它曾经紧握过的繁荣。以至于,二千年后,当那些汉砖,那些代表着尊贵的万岁瓦当,从历史的叠叠土层里爬出来,向世人诉说它曾经的荣光时,人们惊愕了,不敢相信这里曾是大汉王朝钦定的港口,是令人向往的富庶之地。

是的,离政治中心万里之遥、徐徐而闻的徐闻,后来成了南蛮之地,成了流放之所。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不是贬到徐闻吗?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徐闻是落后的,怎么也不能跟繁华如梦联在一起。

弥漫的风雨遮住了狭隘的目光,幸好有历史记载。《汉书•地理志》说:“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录:“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这里记载告诉我们,汉时的船队在这里出发,远航他国。商贾云集,人们口口相传,要发财吗?到徐闻吧!

拨开风的迷茫,还原真实的大汉雄风。公元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季风吹过的时节,由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为团长,珠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家洪三泰等人为副团长的考察团,来到徐闻考察,古港村落、田头野地,他们几乎走遍了徐闻的角角落落。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学者、作家等,对散落于此,俯捡皆是的汉文化惊叹不已。经过考察、论证,专家言之凿凿地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合浦、徐闻、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当属徐闻!洪三泰先生根据考察所见所闻,写下了史诗般的《丝路悠悠海蓝蓝》。

◇风中的大汉三墩◇

我们继续走在风中的大汉三墩。在仕尾村北仕尾岭高崖上,一个呈八角形的航标灯座,静静地躺在临海湾不足10米的地方。灯座是用天然巨石,经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石上雕有八卦图案。风中的灯座,坚硬如初;雨中的灯座,湿湿漉漉,雨水泊在里面,浑浑浊浊。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果没有人告诉你它的来历,你也许会像当地村民一样,把它当作供马饮水的普通“马槽”,而没想到它是典型的汉唐导航灯座。更不会想到,千年前的汉唐,烽火在此点燃,熊熊的火焰,给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明亮了水手们的黑夜。

不少人想,汉时的航海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指南针还没发明,也没有风帆,他们是怎么航行于印度洋?如何抵达遥远的异国他乡?秘密在哪里?

没有先进的技术,但有智慧。汉人远航的秘密是,在风起的季节,巧妙地借用了季风,即信风。风是一把双刃剑。成也风,败也风。运用得好,事半功倍。不会用,它也只是风,吹走就吹走了,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汉人借助季风,成就了汉代的海洋大业,缔造了一个王朝的多样文化。

风起云涌,书写古港传奇。徐闻港作为汉时的始发港,它是如何的繁华,我看不到;人们涌至徐闻寻求致富,我也看不到。我看到的是风中的徐闻,雨中的大汉三墩。

走在汉港遗址,我们眼前的海风时断时续,时而掀起层层波涛,惊心动魄;时而波浪不惊,安静如素。港湾里,捕鱼归来的渔船静静地停泊,渔民把一船船的收获搬到大堤上。渔贩子早就在这里等候,把一箱箱的海鲜装上车,“轰轰”运往各地。渔民在海风的吹拂中接过他们辛苦费。他们被海风雕刻过的脸,写着沧桑,写着喜悦。对渔民来说,船能出海,海能捕到鱼,鱼能换到钱,这就够幸运了。

徐闻的确是够幸运的,得天独厚,既拥有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又拥有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优势。最近,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国家战略对徐闻来说,是一股强劲的信风。徐闻人喜不自胜,抓住机遇,密锣紧鼓做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乘着这股春风,把海洋文化做大做强,谋求更大的发展,再创辉煌。

我们离开徐闻时,风依然在这个古港劲吹,不停不歇。路旁林立的白色“风车”,让我想到,这是风眷恋的故乡。

往期精选

沂水县安全小说大赛150篇作品展

小作家作品展|一朵调皮捣蛋的云

作家访谈|顾文显

作家访谈|曹化君

作家访谈|凌鼎年

作家访谈|鲁冰

作家访谈|黄丽娟

作家访谈|流冰

作家访谈|张庆和

作家访谈|唐波清

作家访谈|杨明

作家访谈|林美兰

作家访谈|张爱国

作家访谈|金明春

作家访谈|秋子红

作家访谈|丁迎新

作家访谈|余书林

作家访谈|顾晓蕊

作家访谈|何仙草

女性访谈|在全国飞来飞去的女孩

男性访谈|靠厨艺打拼天下的暖男

文学小镇

(公众号:zhaopingshuzhai)专注于访谈、文学和情感三大品牌栏目。由作家、编剧薛兆平主持,其主要作品有小小说集《父亲的煤炉》、中短篇小说集《心灵的救赎》、畅销书《好婆媳相处的66个妙招》《保鲜爱情保鲜自己》以及电影《嫁给安平》《深度猜疑》《心路》等。

征稿启事

文学小镇

高庄镇

378798635@qq.com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