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举世闻名,体现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深刻烙印,浓厚的家庭观念让中国人重视亲情、团结和睦,但其何尝又不是一把硕大沉重的枷锁套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我们就如同困在“家庭之瓮”中的那只负重前行的“鳖”。
第一宗罪:重男轻女
小时候,经常听到周边的女孩儿小学、初中或高中肄业就被父母“拽”下来出去打工,为了供家里的哥哥、弟弟上学。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眼里“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就是别人家的人”,只有儿子才是自家人,是要为无数个“老张家”、“老王家”、“老李家”传宗接代的。在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有牺牲女儿的教育权才能成就家里儿子的教育权,只有儿子“考取功名利禄”才能“光宗耀祖”,更有愚昧的父母认为“女孩儿读这么多书干嘛”。在生活待遇上也差很多,同一个饭桌上,有的妈妈只给儿子夹喜欢吃的肉或“好东西”,给儿子买的玩具、衣服鞋子都要比女儿多。男孩儿撒撒娇就可以拿到零花钱,女孩儿得到的很少甚至分文不给。如果姐姐弟弟打架,多半姐姐会被妈妈打哭骂哭,“作为姐姐你就不知道让着一点你弟弟”。你没有还嘴的余地,只有把眼泪和委屈一同咽到肚子里。另外,女儿要干各种各样的家务活,洗衣、做饭、扫地等,儿子不知道跟小伙伴儿在哪儿调皮捣蛋呢。
以前经常听到一些令人生厌的父母骂自己的女儿“赔钱货”,但随着中国嫁娶礼金的水涨船高,现在的“赔钱货”变成了“值钱货”,很多中国父母可以趁着嫁女儿之机大捞一笔,于是就漫天要价,有的甚至搅黄了一些亲事。
近代中国式家庭“重男轻女”的观念整整影响了50至90等几个年代的人,甚至直至今日这种现象还不鲜见。自古以来,女婴的堕胎率就远远高于男婴,中国家庭对于男性男权的盲目崇拜到了登峰造极之地,而中国女性却在这其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宗罪:中国式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大的道德谎言,也是儒家思想当中的“毒瘤”。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人好,是人性中最本源的品质,最具有普遍性,没有善良人就会毁灭,善良不分先后,不应排序。孝顺是掺杂忠诚、顺从、亲情等形成的复杂道德品质。
中国式的孝道是建立在功利基础上形成的顶层设计,并不是纯粹的爱和无私。我们来看一下这功利的中国式孝道是如何形成闭环的:从儒家《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到“百善孝为先”,再到“养儿防老”。大家看到其中的问题没有,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告诉我们,你的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毁伤,是因为这是父母给你的,而不是基于珍爱生命;还有你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也是为了光耀父母而不是先实现自我价值。我的身体是我的身体,父母的身体是父母的身体,我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敢毁伤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父母的“馈赠”。因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说“我十月怀胎生下了你”、“你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都是为了强调他们的付出感。此外,“百善孝为先”已经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告诉你孝顺才是最大的善良,你但凡有一点不顺从父母,你就是不孝,就是最大的恶。这样无论出于情感还是道德,接下来作为儿女的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我是你爹你妈,你就应该养我”。你看,多么“完美”的、“功利”的中国式孝道闭环。
中国式孝道骨子里透着封建社会对于“君权”、“父权”的盲目崇拜和愚忠,君权父权享有绝对的权威,你若违背就是不忠不义不道德,可是父母具有“生育权”,但你却没有“选择出生权”。中国式的孝道一味地神化父母、放大养育之恩,为的是保证父母威权的至高无上和为了购买“养儿防老”的下半生保险。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你反问父母“为什么把我生下来”,你的父亲大概率地会骂你一句“逆子”,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反骂他一句“逆父”呢?
生育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如果你生下了孩子,作为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就是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孩子成年之后再去赡养无劳动能力的父母。这是平等的契约,也不存在谁伟大,更不必过分歌颂,即便歌颂也是歌颂养育之中无私的爱与付出而不是功利式的孝道。再者,如果是基于无私,也不必在乎所谓的歌颂了,因为你会觉得这是你的“天职”,相信基于无私的爱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感恩之心”也更为纯粹。
第三宗罪:不合格的父亲与母亲
吃喝嫖赌的父亲、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带给孩子的都是一生无法逃脱的原生家庭的阴影与创伤,唯一的解脱可能就是你不要成为你眼中憎恨的他们。
1、吃喝嫖赌、家暴粗口的父亲
都说父亲是家里的一家之主、顶梁柱,但不合格的父亲带给整个家庭的将是巨大的灾难和影响子女一生的持续创伤。在我成长的印象中,真正意义上合格的父亲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中国父亲都有大男子主义、死要面子、家暴粗口、吃喝嫖赌的陋习。
一言难尽的大男子主义啊,什么家务活都不干,还要伺候他衣食住行,他还觉得理所应当。即便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面子也比天大,从不服软认错。经常看到邻里夫妻激烈的争吵辱骂之后,妻子被打的倒地不起、鼻青脸肿。你说他是一家之主,家里的生活开支靠他撑起来,可是他吃喝嫖赌,好高骛远,一事无成,更有甚者沉迷赌博败光家产、欠了一屁股债。当我们慢慢长大,他开始年老体衰,他会认为你养他是应该的,巨额的医药费也是应该的,传销、理财、保险、保健品被人骗也是应该的。如果你因此跟他争吵、清算他给家庭和你带来的创伤,他会拒不认错,还会骂你不孝。你敢跟他断绝父子/父女关系吗?一定会有人跟你讲“不管怎样他都是你爹”、“家和万事兴”。
2、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女性一旦强势起来比男性还要可怕,多半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会造就无比窝囊的父亲和性格缺陷的子女。家里的她什么都要管,财政大权要管,吃喝拉撒睡要管,工作学习要管,谈男女朋友要管,子女小家庭的方方面面统统都要管。哪里惹得她不满意,阴阳怪气、吵闹哭作样样都来,直到你服软认输让她满意。在她的英明指导和调教下,父亲大气不敢喘一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儿子变成了妈宝,什么都要听妈妈的话,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性格懦弱武断,变成了一个永不断奶的“巨婴”,没有媳妇可以,没有妈就不能活了;女儿有可能以她妈为蓝本,认为女人就应该强势,在与她妈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变成了那个她憎恶的、倔强的、偏执的控制狂母亲。而且她的强势、偏执、控制会影响并渗透到所有儿女的小家庭,成为儿女家庭矛盾的重要源头之一。
第四宗罪:围城式的婚姻
我在文章《你我都是在婚姻与爱恋中挣扎的信徒》中写过:在婚姻和恋爱中,我们都是签订契约的信徒,只不过,这份契约签订的太过随意、太过草率。我们幼稚地认为我们签订了一份完美的契约,以为刹那的虔诚可以代表永恒。这份契约就似围城一般,我们进去了,可是我们挣扎着也想出来。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们站在墙头上张望或翻越它或推倒它,性格不合、为了钱、父母的干预、生活习惯、品性、三观、出轨都有可能摧毁它。
有的人,为了孩子、为了面子或为了钱,他(她)的围城已经变成了空城,只剩下四面透风的墙,这样在外人看来他(她)的围城还在,为此他(她)要包容对方的一些缺憾,例如不忠和出轨。
围城式的婚姻不仅给夫妻双方带来无尽的挣扎与痛苦,还造成了孩子的缺爱、性格的缺陷和对未来家庭婚姻观的看法。可是,就像我在文章的结尾处写的那样:可能唯一无法逃脱的就是你我都是在婚姻和爱恋中挣扎的信徒。
第五宗罪:婆媳关系
在中国的婆婆眼中,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把儿媳妇当作外人。确实从生活在一起的时间看,儿子毕竟跟着自己生活了二三十年,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儿子就是她的“作品”。在她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所有他的童年、青年直至成家,儿子遭遇的挫折、获得的荣誉、疾病伤痛、衣食住行、泪水欢笑她与他一同见证、感同身受。现在突然有另一个女人闯进了他的生活,儿子再也不以她为中心了,也不在听话了,于是她内心失落、吃醋、妒忌,她会认为她的儿子被人抢走了。
所以,中国式婆媳关系的本质是“两个女人在抢一个男人”,都希望从这个他们都无比在乎的男人那里“争宠”、“争爱”。如果这个婆婆本身就是控制欲极强的女人,那么婆媳关系将变得异常艰巨,她不会轻易把对儿子的控制权转移到儿媳妇身上,她会想着法儿地掺乎、干扰、刁难儿子的小家庭生活,轻则让你过不安宁,重则让你家庭破碎、妻离子散。
并且,儿子的错误婆婆轻易都能原谅,在她眼里儿子就等同于完美,二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会让母亲对儿子包容的阈值极高,很难打破。即便儿子真有什么错,毕竟是她养了二十多年成就的“作品”,儿子有错不是打她脸吗?作为儿媳妇,你哪里做的不到位看看,本身你就是抢她儿子的女人,你还敢做错事?除了给你脸色看以外,不阴阳怪气地说你俩句才怪,她一定有方法让你领教她的厉害。婆婆对于儿媳妇包容的阈值很低,基本属于一点就炸的类型;若你的婆婆不拿你当外人,对你的包容度也很高,那你就谢天谢地吧。
第六宗罪:子女的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的潜意识就是: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成为人上人。甚至古人很早就告诉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们在教育的观念上自古至今都错的非常离谱。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培养追求真善美、有素质、有修养的文明人,而不是过分地追求成为“上等人”以及金钱、权利和地位所代表的成功,成功应该仅仅是附属品。
小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考试,其它的都不用管,分数代表着你学习成果的全部。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我们起早贪黑地上早晚自习,在校寄宿,周末还要上补习班,没完没了地做各种试卷习题,为此我们戴上了厚厚的眼镜,脊椎前倾。我们对于班级排名异常在乎,考得好会让老师父母对你赞赏有佳,还会获得不少的“好处”,考得不好除了挨老师家长的批评外,经常还会遭受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打击。我读书的时候,看到班里同学或因成绩不好或因调皮捣蛋被老师及家长体罚打骂司空见惯。也许,现在这种现象并不多见了,应试教育也渐渐走向了素质教育,但潜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人上人”思想依旧可见一斑。或许父母会越来越尊重孩子的意愿,但孩子的周末依然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占满,你也时常会看到这些兴趣班的背后有中国父母强加意志的影子,他们希望自己未曾实现的遗憾能够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父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培养孩子,希望他(她)出人头地。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孩子往往忘记了教育真正的意义“真善美”,过于在乎成功,成为了功利和欲望的奴隶。很多父母也会因为期望太高,变得失望更大,会因为倾其所有的付出,更加强调自身的伟大,更加要求孩子的感恩之心,从而给予了子女更大的压力。有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其成家立业都靠父母的精心安排,工作、老婆、房子都是父母一手操办,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拼爹啃老一族。
第七宗罪:养老
无论在中国的城市还是农村,养老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钱”。“养老”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它牵涉到每一个子女成长的原生家庭。如果从小每一个子女从父母处所获得的教育资源、生活资源、得到的关爱都不同的话,大概率会影响今后在父母赡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能力体现。明显获得教育资源更多的孩子有可能收入更高,那么从其他子女的立场就会觉得他(她)理应承担更多。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成本非常高,在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很多的子女往往漠视情感,加之跟父母在习惯、理念和价值观上的巨大代沟,更加缺乏情感交流,显得麻木不已。深层次的原因当然也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功利思想脱不了干系。如果他(她)的成长环境遭受过父母的创伤、很早独立打工养活自己、缺少关爱,则会更加厌恶这份亲情的羁绊和它所带来的赡养问题。当然,伴侣的态度也会对养老的立场和实际承担的责任起着关键作用。
如今,更为成熟的养老观念应该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科学地做好储蓄规划,为自己做好打算,只有出现特殊情况确实无能力养活自己,再让子女出面赡养。绝不应该不顾一切地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倾尽家产,不为自己留后路,更不应该秉持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寄希望于子女的“良心发现”与“感恩之心”。
作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国式家庭所呈现的问题远远不止七宗罪,而且根深蒂固,它固然错漏百出,却又无可替代,今日窥探其面貌惟愿我们不要变成它所令人憎恶一面的帮凶或受害者。
——写于2019年10月1日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