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转发袁敏:梦中的橄榄树(全) 刘亭转发袁敏:梦中的橄榄树(全)刘亭转发袁敏:梦中的橄榄树(全)

刘亭转发袁敏:梦中的橄榄树(全)

开栏语

5月18日晚上,作家袁敏把《收获》上刊出的“燃灯者”系列之六:《梦中的橄榄树》文稿发给了我。沿袭过往的成例,我将在自己的实名公号《刘亭随笔》上进行转发。

几年前我开设的这个公号,主要是为了发布原创的区域经济发展时评,目前也已经有900多篇了。其中只有少量大约20来篇的文章属于转发,而内容仅与知青题材有关,又主要都是袁敏的系列非虚构文学作品。袁敏曾在两年的时间里,以《兴隆公社》为题,细腻而忠实地述说了一个我身在其中的、远赴北大荒农村的杭州知青群体,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青葱岁月和苦难年华,以及他们对那段人生道路的爱恨情仇和追忆反思。由于作品前所未有的客观真实和思想深度,在《收获》杂志开展的年度读者评奖过程中,《兴隆公社》得到了成千上万读者投给她的第一名的最高票。

随后,袁敏又将目光投向了义务教育领域,投向了以一己的力量,去默默无闻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作出无私奉献的教育家陈立群先生(详见《“燃灯者”:书生校长》《“燃灯者”:宏志生》);和一位寄情山水、以大自然的美丽和慷慨,激活农村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的巴大叔——陈耀老师(详见(《燃灯者:巴大叔和他的山水田园》《家庭实验室的创客们》)。从《母羊的心》,到现在推出的《梦中的橄榄树》,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却了不起的女人——月光。

无论是当年袁敏在《兴隆公社》中写过的知青《乡村教师》,还是这次她聚焦的体制内以及社会上教育公益人士的《燃灯者》,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袁敏对中国教育的深切忧思,以及对献身教育扶贫和改革事业燃灯者的由衷礼赞。

任正非先生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的过程中,曾一再大声疾呼,“教育是国家的未来”;“重视基础教育,再穷也要对未来投资”;“不重视教育,我们会重返贫困。”袁敏饱含爱心和激情,以纪实文字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诠释了这些至理名言,并让我们真实地感知到了一批虔诚的平民教育信徒,一批为了教书育人、开启民智的崇高理想而不惜献身以祭的“燃灯者”……

——刘亭写于2021年5月20日

总962#燃灯者系列#

作者:袁敏

(正文后附简介)

梦中的橄榄树

要爱光,光可以培养每个年青的心灵;要认识爱,爱可以温暖每颗孤寂的心;要信仰真理,真理可以指示一条到光明的路。

——巴金

多少年前,月光出生在杭州下沙一个茅草丛生、落后贫穷的小乡村。她眼里的第一抹绿色,就是乡野里遍地都是的狗尾巴草。

村子的南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一到春天,河水就开始丰盈起来。

月光就读的小学校,就在离河边不远的地方,虽然只是两间小茅屋,但幸运的是,她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老师——高老师。高老师是返乡的知青,肚子里都是墨水,更重要的是,他爱这所小学校里每一个光着脚丫、满身泥巴的孩子。

高老师教会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小河边拔茅针。春天来临,草芽冒尖,柳枝吐翠,这便是茅草发芽的时候。茅草的嫩芽,肥嫩鲜美、汁液清甜,月光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拔茅针、吮茅汁、剥茅肉,从来没有零食吃的孩子们,从此有了取之不尽的人间美味。

高老师真棒啊!他怎么就知道茅针是能吃的好东西呢?将来我能不能也像高老师一样有学问,教孩子们呢?

月光想当一个教师的梦想,就是在小河边拔茅针时埋下的种子,而后长出的枝丫,最终生成了一棵蓬蓬勃勃绿意盎然的“橄榄树”,她自己也成为了钱塘江畔这所国际化学校的创始人。

人生基石的奠定,常常可能是你脚下不经意踩踏的土坷垃;拨弄命运琴弦的手,其实一直长在你自己的身上。

月光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乡村小学代课老师,虽然这份工作只干了不到一年就被别

人顶替了,但却让她触摸到了梦想的边缘。

那时月光刚满十八岁,也是在一所乡村小学,她一个人既当班主任,又承担四年级一个

班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数门课的教学,很累,但她很快乐。

因为喜爱教师这个职业,所以从一开始她就特别认真,备课极其仔细,下课时间都在批改作业,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同时一家家去走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学习上遇到困难等等。那时候乡村小学的老师流动性大,应付差事的多,很少有人对学生这么上心。月光性格温柔,说话又富有亲和力,很快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都喜欢粘着月光,甚至放学都不想回家。知道月光住在学校,晚饭以后还经常有许多孩子来学校找她,哪怕是在办公室门口看着老师备课批作业,他们也都很开心。

月光说,那段时间是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但不久学校就来了新老师,没有任何缘由就顶替了她。离开学校的那天,学生们一直拉着月光的手,孩子们都哭了,一路走一路流眼泪,走了几公里的泥路送她去汽车站,那些孩子也成了她生命中永远抹不去的牵挂。

这以后,月光干过不少工作,打字员、销售、排字工、做过记者、拉过广告,但她心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做老师的梦想。

这个梦想最初很小,只要能回到学校,重新站在讲台上,继续给孩子们上课,她就会觉得无比快乐!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梦想,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

月光没有放弃,她一直执着地做着教师的梦。

2001年一月,她创办了“耕读缘”书吧,吸引了许多孩子来书吧读书。她请自己的作家先生大元来给孩子们讲写作故事、辅导作文。作家讲写作与老师教应试作文绝然不同,生动有趣,孩子们很爱听,写作水平也提高很快。不久,听讲的孩子多起来,大元应对不了了,月光也开始上阵教学,一开始完全是尽义务,到后来家长们都过意不去,建议他们干脆开办一个作文培训班,正式招收学生。

月光藏在心底多少年的教师梦,一下子又升腾起来,她想把命运的缰绳抓在自己手里。

两个月后,“耕读缘写作培训班”挂牌开张。一开始只有十几个学生,大元和月光轮番给孩子们上课,后来培训班名声渐渐传开,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大元工作忙,还要写作,月光就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一心一意办“耕读缘”。

自此,月光开始真正意义上踏入教育这个领域,朝着自己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几十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月光一直摸爬滚打在教育这个行当里,从未退却。

从最初草建“耕读缘写作培训班”,到正式创办杭州耕读缘学校,数年之后,就将学校打造成杭州市、余杭区的两级优秀教育培训机构,每年接受各种培训的孩子,累计有几百个班,数千人,教学内容也从写作扩大到各个门类;月光的教育梦想,也在办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慢慢生长。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月光的心情开始发生了变化。她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一报就报五六个班,有的孩子双休日几乎全部在培训班度过。她心疼那些孩子,觉得他们太累了,劝家长不要给孩子报那么多班。家长说,哪有像你这样的办学人,送上门来的钱往外推?

月光很无语,或许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梦想在她脑海里悄悄诞生了。她想办一所没有家庭作业、没有课外负担、释放孩子天性、诱发孩子好奇心、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学校!

这个梦想或许有点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有点狂妄!但是,梦想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退去。

当月光将自己梦想中的学校愿景和蓝图描绘给大元听时,这位做过数年中学语文教师的作家,心中也燃烧起火热的激情。他知道这些年来,月光一直脚踏实地地办着耕读缘学校,追逐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现在她想创办一个新的学校,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一个更大的实践展示平台,这何尝不也是他的教育梦想呢?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和写作,和月光一起走访调研了一批中外名校,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经验,月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目中未来学校的办学方向。

在地中海一片绿色葱茏的橄榄树旁,月光和大元为将要创建的新学校商定下了名字: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他们有生以来最大的一个教育梦想,在橄榄树下生出了飞翔的翅膀。

橄榄树学校建筑(摄影:陈鹤

从2012年到2018年,整整六年多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那是月光和她的创始团队做梦都在挥汗如雨全身心奋斗的日子。她暂时放下了已经越做越大的耕读缘学校,而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热忱,全部投入到谋划与创建橄榄树学校中去,学校的每一块砖、每一棵草、每一座教学楼、每一个实验室,大到体育馆、天文馆、演剧场,小到食堂、宿舍、洗衣房,几乎无处没有滴落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她带领的创始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同业内令人叹服的师资队伍,制定了既吸收中国本土扎实的基础教学特点,又规避了国内现行教育体系的一些弊端,同时和世界接轨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并推出了一百多门选修课,引起了业内同行、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首届就招收了五百多位高质量的新生,创造了高端私立国际化学校在创办伊始即声名鹊起、好评如潮的佳话。许多家长被橄榄树学校倡导的新颖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学方法、超前的教学思维所深深吸引,他们对孩子或许能有另一种选择,进入这样的新型学校,开始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涯,充满了期待。

然而,她和先生虽有满腔的教育情怀,却财力有限,在创建学校的过程中,资金出现了巨大的缺口,无奈之下,只能向资本市场寻求合伙人。而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大佬,早就对教育这块诱人的蛋糕觊觎已久,机会出现,自然不会放过,谈判似乎很轻松,双方一拍即合。

2017年9月1日,在众人瞩目的光芒中,杭州橄榄树学校,红红火火开学。

2017年9月1日,橄榄树学校开学那天,月光在橄榄树校舍前留影。那天也是她的生日。

可月光万万没有想到,自从引进资本合作之后,身边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对月光来说,办学校是她人生的教育梦想;而在资本合伙人眼里,教育则是值得投资稳赚不赔的创利项目。理念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分歧出现时,完全心系教育的她,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往深里去探究,结果最终被不懂教育、金钱至上的资本大佬强势碾压出局,本以为可以为之奉献生命的教育梦想,被无形的拳头击得粉碎。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一个视教育为生命的人,一个全身心投入橄榄树办学的创始人,却被董事会莫名其妙地边缘化,甚至无奈地成为学校的局外人,这种撕心裂肺的痛,向谁述说?谁能理解?她想不通,一所学校,究竟是钱大,还是教育大?有朋友劝她退出学校算了,就当是和橄榄树谈了一场恋爱,现在失恋了,失恋有什么了不起的?时间长了肯定会慢慢走出来的。你这样呕心沥血,把身体搭进去,不值当!可她说这不是失恋!对她来说,橄榄树就像亲生儿子,儿子被抢了,做娘的要疯!自己已经五十岁了,人生还有多少年?教育平台没有了,此生的教育梦想还怎么去实现?再重建一个学校又力不从心了,现在的她什么都不想做,也没法做,走到哪里都是橄榄树的影子,真的太痛苦了!

得知橄榄树的现状,我感到十分意外和吃惊。想起两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橄榄树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9年夏天,当我第一次和橄榄树学校相遇时,我被这所美丽的学校迷住了。

这种美丽,或许并不仅仅是学校主入口庭院里,葱茏的橄榄树、绿草坪,与有着山坡屋顶,带点欧洲风情小镇风格的土红色教学楼相映成辉;也不仅仅是天文台的球形建筑扑向蓝天白云,校园外河滨走廊两旁的垂柳倒映水中,拼图花园的游步道蜿蜒曲折,艺术广场的静思池中水八仙争相斗艳;又或许不仅仅是校园处处呈现出一种大自然的蓬勃生态,原生的野树杂花,芦苇清荷,翠竹摇曳,绿荫爬墙;更不仅仅是教学楼顶层的平台上,一垄垄黝黑的泥土种满了瓜果蔬菜、鲜花植物,让孩子们既可农耕实践,又可赏花弄草……

细想想,这种扑面而来的美丽,似乎是一种流淌的气韵和情致,一种搏动着青春活力的璀璨和芬芳。

橄榄树学校建筑(摄影:陈鹤)

正对操场的高中部教学楼南走廊连着体育馆,整栋灰色建筑呈现一种张开手臂环抱式的弧度,像是一位朴素慈爱的母亲,要把正在操场上奔跑跳跃的孩子们搂在怀里。教学楼左侧是十几层高的学生宿舍,向南的墙壁上镌刻着十六个大字:

强健体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

,显然,这是橄榄树学校倡导的培养目标。

与十六字方针把“强健体魄”放在首位相呼应的是,这所学校的运动场所和教学楼建筑几乎各占一半的用地,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攀岩墙、击剑馆、皮划艇俱乐部,还有壁球、棒球、射箭、橄榄球、跆拳道、高尔夫等等不同的训练场馆,足以见得学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倾斜,这和当今许多学校普遍将体育教学边缘化,忽略学生的运动健身,甚至挤占学生的体育课时间,用来补习语数外主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戏谑地对陪同我参观学校的月光说,你把“强健体魄”放在首位,不担心会不会培养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

月光很认真地回答我:一个学校的篮球场有多大,学生将来的格局就有多大!我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我给他挑选的学校因为有七个篮球场,我说,就是它了。我从来都认为,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切一切的基础。虽然橄榄树是国际化学校,但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强健体魄,拥有家国情怀,既有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的科学精神、又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精英。

月光还说,她对学校的教学设计有一套完整的想法,除了用先进的国际课程理念来完成中国国家课程(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外,还要在全学段设立几百门选修课,刚才看到的壁球、跆拳道、武术、击剑、剑术、棒球、橄榄球、篮球、网球、攀岩、高尔夫、马术等体育训练项目,只是选修课中的一小部分,以后还会逐步推出更多。当然,让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会同时设置科学、自然、文化、艺术等等各种门类的选修课程,目前已经推出的有绘本阅读、写作、钢琴、古筝、吉他、阿卡贝拉、演讲与口才、素描、水墨画、油画、摄影、趣味编程、航模、赛车、天文、陶艺、厨艺、书法、篆刻、美术、文学、植物等选修课,下一步计划推出的有:木工、布艺、刺绣、藏绣、唐卡、创意集市、版画、沙画、扎染、衍纸、纸雕、各种乐器、世界各国语言课程等,这些选修课都有专门的教学场馆和培训场地,硬件设施的配置也很齐全。学校还成立了合唱团、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皮划艇、浆板基地、Aallokko冲浪运动训练基地,这些还远远不够,将来还会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爱好,组建更多不同的团队。

月光的目标是:小学阶段培养兴趣,初中阶段树立理想,高中阶段锁定专业方向,然后让同学们照着自己选定的专业去找寻匹配合适的大学,了解相对应大学的录取要求,早早地照着这个录取要求去准备。这样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看似有点不务正业,离教学主体课程有点远,但孩子们却能从中体会自己的兴趣所在,而老师也能发现不同学生的潜能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所长,从而顺利进入心仪的大学。这样一来,等到学生读大学的时候,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路径就已经很清晰,基本不会走弯路浪费时间了。

月光的一番介绍,让我暗暗庆幸自己来这所学校来对了。

“偶然的邂逅,大多赢不了有选择地相遇。”这话是谁说的,我不记得了,但我和橄榄树的相遇,为我关注教育的目光,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却是毋庸置疑的。

早已久闻橄榄树大名,也不断地从网上看到有关橄榄树学校用新颖开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各种故事,尤其是一些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熊孩子,在进入橄榄树学校后却发生巨大变化,他们身上爆发出来的潜能,更是让人振奋。

今天,我看到了橄榄树学校的与众不同,又听月光讲述了自己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以及她正在努力推行和实施的新颖另类的教育理念,这一切都契合了我对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我想更深入地了解这所学校。

我向月光表示,希望能到橄榄树学校来体验生活,实地感受这所新兴国际学校的创新教育理念,近距离接触那些可能会让我脑洞大开的孩子们,同时也希望结识几位思想前卫、不受传统教学思维束缚的老师。

月光答应了我的请求,在她的安排下,我悄悄地在学校女生宿舍楼住了下来。

橄榄树学校建筑(摄影:陈鹤)

我的心,有谁懂?

住进橄榄树学校的当天下午,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是下午四点多钟,学生们刚刚下学,距离晚饭开饭还有一个多小时。本来这是孩子们最珍惜的玩耍时间,学生们大多会奔跑在操场上、蹦跳在体育馆,或者在琴房练琴、在图书馆看书;或者去陶艺馆捏泥巴、去植物中心摆弄花花草草;更或者会去天文馆和星星说话、去校园外的小河里划皮划艇……学校里可供孩子们放飞身心的趣事玩意儿多着呢!同样,这段时间也是老师们相对松弛,可以稍稍喘口气的片刻,虽然脑子里整天绷紧的弦依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可至少紧追着孩子们的眼睛可以略微眯瞪一会儿。

可偏偏就在这会儿,初中教学楼顶层的露台上出现了令人心惊肉跳的状况,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趴在露台的围栏上,上半身全部探在外面,脑袋朝下看。楼底下聚集了好多人,大家都在为女孩的安全担心,同时也纷纷猜测这女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会不会想不开?我当时正在学校的咖啡馆采访一位老师,听到人声鼎沸跑出来时,险情已经排除,值班的宿舍生活老师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女孩带离了露台。

事后生活老师告诉我,这个女孩常常往露台上跑,虽说露台有很高的栏杆,但生活老师还是觉得不安全,多次提醒同学们没事不要到露台上去。可有同学反映,这个女孩把生活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还是不断地往露台上跑,常常在露台上一坐就是大半个时辰,还不断地扒着栏杆往楼底下看,可吓人了。

生活老师找女孩谈话,想弄清楚她为什么对露台发生兴趣,没想到女孩并不正面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反问老师:一个人从四楼跳下去会不会死?从八楼跳下去脑袋会开花吗?从八楼、十六楼跳下去是不是就血肉横飞,尸骨都找不见了?

生活老师说,女孩问她这些话时,两眼闪闪发光,神情极为亢奋。生活老师当时只是觉得这孩子有些古怪,但并没有往深处想。女孩正处在花骨朵一般的年纪,眼睛里全是明媚的阳光,晶亮的露珠,什么死啊活的,肯定是悬疑小说看多了,也想来个高空展翅,找感觉吧?后来女孩上露台次数多了,生活老师也引起了重视,深入了解后,知道女孩父母关系紧张,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平时根本不关心孩子。他们不缺钱,缺的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把孩子送到这所全日制寄宿的国际学校,就以为万事大吉。这孩子严重缺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问题,总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女孩总往露台上跑,潜意识里有没有跳楼的动机,老师不敢确定,但她想以此引起大家对自己的关注,还是显而易见的。

生活老师说,都说作家能走进人的内心,你能不能找这个孩子谈谈?

我当然很想了解这个女孩,但我以为,这样心灵有创伤的孩子,一般会很自闭,至少很难向人打开心扉。虽然我请老师向女孩转达了一位作家阿姨想和她聊聊的愿望,但其实内心并没有对此抱太大希望。

没想到,第二天下学时间,女孩就主动来找我了。

她是滑着滑板进来的,也许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微微弓着背,两条腿踩着马步,很飒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是个可能有跳楼倾向的孩子。

还没等我开口,女孩就酷酷地开口自我介绍了,语速之快,你挡都挡不住。

你不用问我的名字,同学们给我起的绰号叫“香肠嘴”,虽然我不喜欢这个油腻的名字,但谁让我嘴唇厚,像两根弯弯的小香肠呢?爱叫就叫去呗,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你也可以叫我香肠嘴,我不在乎。

现在的女孩和你们那个年代的女孩完全不一样了,我其实比男孩还野,女孩子为什么就一定要做淑女状呢?我讨厌穿裙子,喜欢穿运动服,戴棒球帽,我玩滑板玩得比男孩子都棒!我爸说我是装酷、耍帅,其实我的内心他哪懂?

我语文、英语不好,但我数学好,能考九十多分,我要是想竞选数学课代表,别人绝对没戏。可我不屑,这年头,谁能代表谁啊?

我喜欢看科幻类的书,特别喜欢《安德的游戏》,那个叫安德.维京的男孩是我的偶像。当然,这书是我哥介绍给我的,从这个角度说,我哥也能算是我的半个偶像。

我哥是美男子,也是个暖男,他在另外一所学校上高中,对我这个妹妹特别好。我很喜欢我哥。我的生日爸妈都不记得,我哥却会在我生日这天,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漂亮的网红蛋糕。但有时我又很讨厌我哥,他经常会和我打架,下手毫不留情,可我也不是吃素的,他把我打得心口疼,我把他打得牙出血。有一次他不小心打到我心脏了,我一下子差点背过气去。看得出我哥特后悔,但就是不肯向我道歉,其实我心里早原谅他了。为什么?我倒是希望我爸妈能骂我打我,可他们人在哪儿呢?有时间骂我打我吗?

我知道你为什么找我,昨天我在露台上朝下看,让老师和同学们担心了,他们大概以为我想跳楼自杀呢!跟你说实话,我不是没动过这个念头,但我现在还没这个胆。我也不想瞒你,我的父母老吵架,我和我哥整天提心吊胆他们会不会离婚?我知道,就为自己那点破事儿,他们根本没心思管我,他们以为把我送进寄宿学校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可我想要的爸妈的爱呢?

我难受得想哭时,会爬到学校的露台上看风景,常常越看越难受,风景再好,和我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有时真想往下跳!我想象着父母看到我躺在血泊中痛哭流涕的样子,心里就很爽。我常常会想我哥,想得心疼。有一部电影叫《快把我哥带走》,你看过吗?我心里就有同样的感受,快把我哥带走吧!别让他老在我的脑海中晃悠了!这部电影主题歌里有几句歌词我特别喜欢:

就算大雨瓢泼/失去了方向/有一束阳光/带我飞过绝望/

……我哥就是那束阳光,可阳光有升起的时候,也有落下的时候,我哥不可能总陪在我的身边,再说他很快就要高考了,心思都在备考上,哪里还想得起我?

“香肠嘴”说这些话的时候,眼里流出的伤感,看着让人很扎心。一个刚上初中的学生,充其量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内心的复杂水深似海,已经完全不是我们大人心目中单纯明媚的孩子,多少老师和家长恐怕都忽略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成人在和孩子们打交道时,不经意间或多或少总会带有俯视的角度,殊不知,这种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居高临下,让我们或许在无意中失去了和孩子们彼此推心置腹的可能。

我正这么想着,“香肠嘴”敏感地看出了我瞬间的走神,她直截了当地问我,你不会也觉得我昨天爬上露台是要跳楼吧?那你可是太小瞧我了!其实我蛮喜欢这个学校的,它和我原来的学校完全不一样。我原来学校的班主任给我起绰号,叫我“大妈”,说我大大咧咧、邋里邋遢。我找班主任谈话,说你别这么叫我,我一个小姑娘被你叫“大妈”,很伤自尊的。班主任不仅照样叫,还嘲讽我“智障”。我当时就大哭,和班主任大吵,我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之所以后来没再和那个班主任较量,是因为没多久我就转到现在这个学校,没有机会了。

说到这里,女孩神秘地向我眨了眨眼睛,压低声音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学校吗?,我告诉你我对谁都没有说过的心里话,这里的老师有时候像妈妈。

女孩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她的眼圈红了。

我是在自己最不喜欢上的语文课上突然来“大姨妈”的。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语文老师正在黑板上书写布置作文题目:《记我最亲爱的一个人》。老师“人”字那一撇还没有写完,我突然发出一声尖叫:啊!

全班同学都转过身来,我坐在后排右边角落的座位,弓着背,缩着身,一脸惊慌失措,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豹子追赶的小鹿。

语文老师将手中的一截粉笔头射向我,神情威严地说:肃静!不要妨碍别的同学!

我低下头,不敢看老师和同学,心里害怕极了。我刚刚只是觉得下身一热,好像有液体从体内涌出,沿着大腿根像蚯蚓一样爬行。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我急急忙忙跑到厕所里一看,内裤上一片鲜红,全是血。我吓坏了,马上去了医务室。

那天当值的医生老师,四十多岁,和我妈妈的年龄差不多,看到她,我的眼泪立马就流了下来。

医生老师什么也不问我,只是一只手拿纸巾给我擦眼泪,另一只手不停地抚摸我的脑袋,将我挂下来的乱糟糟的头发一丝丝地捋到耳根后。那一刻,我恍惚觉得她就是我的妈妈。我吞吞吐吐地向老师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心里已经平静多了。

医生老师亲切和蔼地让我不要害怕,说她女儿和我年龄差不多,让我就把她当作妈妈好了。医生老师还打来热水,帮我清洗下身,又去学校小卖部买来卫生巾,仔细给我讲解了女性生理常识和卫生巾的用法。医生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女孩子身体开始成熟的标志,是每一个女孩子发育过程中都必然会经历的一道门槛。你今天是第一次,我们把它叫作“初潮”,以后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人们称之为“例假”,民间也有来”大姨妈”的说法。

医生老师一边说,一边还给我泡了一杯红糖水,让我趁热喝了,并嘱咐我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凉的东西,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初次来“大姨妈”的我,一下子就对医生老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因为我的亲妈妈都从来没有告诉过我这方面的知识。

香肠嘴在述说自己第一次来“大姨妈”的经过时,表现出来的孤独无助和刚进门时的那种满不在乎判若两人,让我看到了这个用铠甲把自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小女孩内心的脆弱。

幸运的是,香肠嘴遇到了能给她母爱般关怀的医生老师。这位老师清楚地知道,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女生都有点神经质,尤其是第一次来大姨妈的女孩子,心理上更处于敏感、脆弱、逮着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儿小事就想借茬大哭一场的年龄。

很显然,眼前这个女孩子当时的惊慌失措,让那位医生老师特别心疼,她代替了女孩不在身边的母亲,给予她了亲人般的抚慰。这样的抚慰看似举手之劳,却很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窥一斑而见全豹。一个小小医务室的老师,在一个小女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心和专业素养,让我对这所国际学校在挑选师资时,都有什么样的择人标准,有了一种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我没有急于寻访学校的各门主课老师,而是先去学生宿舍,找到了生活部总监叶儿。

这所寄宿制的国际化学校,学生在课堂上课不过七八个小时,更多的时间却大部分游离在任课老师视线之外,而这视线之外的十七八个小时,生活老师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是吃喝拉撒睡,还是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甚至玩耍、发呆、溜出校园搞各种名堂,这一切都在生活老师管理范围之内,他们肩上的担子之重、心理压力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像。但生活老师在众人眼里却又是边缘的,不被重视的,甚至有人将他们的工作视同于保姆,那种不被理解的委屈和心酸,每个生活老师大约都有一肚子苦水。我想先从生活老师切入,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橄榄树学校的师资队伍。

叶儿出现在我面前时,她那一身时尚典雅的装束,让我一时有点恍惚,以为面前这位目测身高应该在一米七五以上的美女,是刚刚从T台上走下来的时装模特。

她穿着黑色植绒的过膝旗袍,勾勒出盈盈一握的小蛮腰和挺拔的大长腿,旗袍领口处的中式琵琶盘扣上镶嵌着一粒熠熠闪光的红宝石,映衬得她的一头披肩长发黝黑闪亮。

在莘莘学子聚集的校园里,敢有如此风情万种的打扮,恐怕不是一般学校里所能容忍的吧,这是不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橄榄树学校开放包容的国际范儿呢?

之前我就了解到,叶儿早先是一名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曾经两次夺得过全省运动会专业皮划艇比赛的金牌,并先后荣获过全国休闲皮划艇大赛的亚军和季军,退役后,专业从事皮划艇教练工作,有近二十年的皮划艇教学经验。后来,她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省内第一家皮划艇俱乐部,做得风生水起,该俱乐部训练出来的学员,也在各种比赛中拿过大大小小的奖项。

生活部总监叶儿,曾经是一名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

其时橄榄树学校刚刚筹建不久,求贤若渴的月光,正在四下里网罗各路精英人才。月光看人的眼光很独特,选人标准也与众不同,学历文凭、师门出身、从业背景,在她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在学校未来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能否独立挑得起大梁。

皮划艇是月光确定的第一批选修课里最早定下来的科目,可谓重中之重。这是一项让人充分体验阳光、空气、水等自然资源的休闲时尚运动,既可强身健体,又能竞技比赛。在西方,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它一直是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国外许多大学也都在组织这项运动。将皮划艇运动列为选修课,学习掌握这项技能,不仅能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展示他们乐观、积极、坚强的个性光彩,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

月光希望学校各门选修课的老师,都能是业内顶尖人才,教会孩子们最正规专业的技能。打听和了解到叶儿在皮划艇领域的专业水准,月光很快就将目光锁定在她的身上。

2015年八月,橄榄树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奠基仪式,之所以说它别开生面,是学校在庆祝奠基之际,发出了一个题为《

出发吧,小水手!

》的公开招募令,招募令不长,但开首处短短的几行字,但却透出诗画般的美丽诱惑:

静水世界的惊险刺激,

融于自然的坚毅勇敢。

烈日下的拼搏、水与火的体验,

活力、激情、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世界风尚的皮划艇运动,

100名“金海豚”“银海豚”的大舞台,

欢迎勇敢的你来挑战!

报名的孩子蜂拥而至,家长们也纷纷被吸引过来。被月光专程请来的叶儿,出任这场活动的总指挥和专职教练,她一边给孩子们讲解皮划艇运动的专业知识,一边带孩子们下水挥桨,切身体验皮划艇运动的魅力。蓝天白云下,色彩鲜艳的皮划艇和兴奋不已的孩子们交汇成一幅绚烂的画图,而具体策划组织这场活动的月光在一旁默默地笑了,她心目中的橄榄树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充满活力、快乐健康、阳光自信!

这一场配合学校奠基仪式举行的皮划艇活动,不仅轻而易举地将橄榄树的教学理念向社会广而告之,而且让学校对未来的学生招募,进行了有效的预热互动。更重要的是,月光还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一位人才的考察,确定了橄榄树学校未来学生生活部的总监人选。

当我问叶儿,你一个专业皮划艇运动员来做学校的孩子王,是不是有点不对路子,会不会觉得屈才?之前你与人合办皮划艇俱乐部,专业对口,收入不菲,为什么会愿意放弃,而选择到这所学校做一个生活总监?

叶儿笑了,她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却问我愿不愿意去她的住处看看?

叶儿的居所在女生宿舍其中一层的顶角,小小的两室一厅满满当当,显得很拥挤,但却很温馨、很有情调。墙上挂着不同风格的画,有工笔仕女图、水墨写意花卉、也有静物和风景油画,靠墙的竹子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不同材质的石头、不同型号的篆刻刀和各种工具,还有不少刻好的印章和闲章。更让我惊讶的是,所有这些作品,居然大多都出自叶儿之手,这让我对这位运动员出身的生活老师不由得刮目相看。

我们的话题就从这些有相当水准的画作和篆刻章聊起,我夸叶儿多才多艺时,她也露出几分小小的得意。

我学画和篆刻的时间都不长,但我是专门拜过师的,想给自己增加一点文化艺术修养。

生活老师不是生活保姆,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认识是有偏见和误区的。我觉得生活老师必须是全才,你可以不精通,但必须什么都懂一点,“万金油”没什么不好,否则你无法和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孩子也不会服你。

当初,月光动员我来这所学校担任生活总监时,她对我说,“生活即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请你来当学生的生活总监,你就是孩子们无处不在的老师,你可能不会教给孩子们学科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们做人。我给你的薪酬可能远不如你在皮划艇俱乐部的股份收入,但我会在工作上给你最大的支持,你有什么条件,只要办得到,我都可以答应你。

面对一个真正懂我、信任我的人,钱算什么!我说,我只有一个条件,作为总监,我可以不住校,但作为一个生活老师,我要全天候地和学生在一起,所以我必须住校,你要给我一个独立的住宿空间。月光二话没说,当即拍板。我来学校报到时,就给了我这个小两居。你可能觉得我一个人占两间房有点过分,但其实一间卧室是留给学生住的。我经常会找出现问题的学生谈话,可有些孩子你在一两次谈话中根本发现不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就需要将孩子留观,和我住在一起,我得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观察、去发现孩子的内心。

我这个生活总监不仅要管理孩子,也要管理所有的生活老师。我若是自己没有几把刷子,怎么服众?也许因为我是运动员出身,我身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注重团队合作的意识。

刚上任那会儿,我做的还真都是一些管理吃喝拉撒睡的小事儿:窗户每天要开窗通风,但考虑安全,不能开得太大;每一层宿舍走廊上都设置鞋柜放鞋,防止屋里有味儿;要求宿舍里的每一件家具的角都是圆的,避免孩子玩耍打闹时碰伤;晚上熄灯以后,宿舍门禁卡里外都必须由生活老师刷卡进出,有一点安全隐患都不可以;洗衣房干湿区怎么分?洗衣粉一包有几勺?洗一桶衣服放几勺洗衣粉最合适?男女生洗衣机要分开,袜子、短裤要分开洗,内衣和外衣也要分开洗,洗后还要用消毒液消毒……点点滴滴,细节细到你想象不出的程度。

有人笑话我管得太细,婆婆妈妈,可我观察月光管理学校建设,细致程度可以说比头发丝还细!一开始我想,我跟着她干,还不得累死,可是没过多久我就深刻感悟到,细节决定成败,管理上的细致,才能成就学校的辉煌。

我管得细,学生不服啊,有的甚至很抵触。国际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家境都很好,宠惯了的娇宝宝不在少数。我要求宿舍管理军事化,早上起来必须自己叠被子,还要像部队营房一样,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不少孩子不会叠,生活老师就手把手教。有个孩子不干了,牛逼哄哄地说,我这辈子都不需要自己叠被子!我告诉他,你将来可以不叠被子,但你要看出别人叠被子叠得好不好,否则你怎么管理他?你管不了他,他就会在心里笑话你,跟你偷奸耍滑你还不知道!孩子听了以后,主动找生活老师教他叠被子如何叠得方正有型,小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

家长们普遍反映,那些从小养尊处优、千手不动的孩子,经过橄榄树学校的集体生活训练,不仅动手能力加强,而且眼里开始有活,不再是那种油瓶倒了也不扶的懒虫。

国际学校是不单纯追求分数的,我们追求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锻造,以及各种能力的训练。家长既然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来,那就说明他们是想尝试一下别样的教育理念下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以,他们对教学上不会干预什么,但他们在生活上会提出种种要求,希望孩子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开心、身体健康,这都是能理解的,也是我们努力要做到的。但真正把几百个孩子交给你,那份操心和受累,不是亲力亲为,真的无法体会。

记得橄榄树第一年开学,四五百个孩子全是新生,很不好管理。尤其是小学部一年级的孩子,都是七八岁的低幼生,大多叽叽歪歪哭哭啼啼不肯住校,拉着爹妈衣服不撒手的有之;好动爱打闹的,对学校有新鲜感,到处乱窜,时不时闯祸的有之;性格内向,闷葫芦似的,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的也有之;当然也有乖巧听话的、能干懂事的。但是学生太多了,几十个生活老师,就是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总还是有顾全不到的地方,我就让各片区的生活老师将能干懂事的孩子挑出来,协助老师参与管理自己宿舍的诸项事务,从中培养具有管理型潜质的孩子。被选中的孩子本人一般都很乐意,事情大多也干得很不错,而且孩子们有自己特殊的沟通方式,有些问题生活老师都挠头,觉得不好办,孩子们自己一交流,矛盾化解了。但是有的家长不愿意了,觉得自己的孩子管别人的事是浪费时间,弄得不好还得罪人。我就先和家长沟通,我说,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管理,不是还比别人多学一门本事?你只愿意得到,不愿意付出,这是你家长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自私,也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你觉得这样对孩子好么?家长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反过来向我道歉,我们反而成了朋友。后来有不少家长还成为了学校的志愿者,有什么资源,主动提供出来,老师、同学和家长之间美美共享,关系十分融洽。

生活老师是学校任课老师的重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任课老师侧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生活老师则更注重学生的情商教育。情商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情商是我们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处理各种问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能力。人生之路走得最远的人,永远都是洞悉了情商秘密的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更看重智商而忽略情商,一些考试成绩好的学霸,往往情商很低、能力很差、性格很偏执,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发展反而远不如成绩一般但情商很高的孩子。

一个人情商的萌芽始于幼儿期,发展于少儿期,成熟于青年期,我们恰恰占据了最关键的中小学少儿情商发展期,这个时期根基不打好,等到进入青年期,一切定型,再要改变就很困难了。

情商教育说难也不难,我主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教会孩子知道感恩,孩子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将来没用的;第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宠的多,随心所欲,一旦受挫,情绪就会失控,必须扭转;第三,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说白了,就是学会好好说话;当然,情商教育范围很广,许多东西是要靠感悟的,没法教。比如真诚、得体、内敛、幽默,自嘲,等等,能教吗?教不了!但作为生活老师,你可以以身示范,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慢慢感受,潜移默化。

我对自己手下的生活老师要求很严格,经常会对他们进行培训,我给他们讲的第一课就是“生活老师在学校中的作用”,我没有讲稿,全是自己的亲身体悟,有标准、有要求、有案例,老师们听得很来劲,觉得有启发。

我也知道生活老师很辛苦,别的老师下班回家了,生活老师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场。责任重、压力大,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关键是一些家长对生活老师的不尊重,让人很心酸。家长投诉一般不会投诉班主任,也很少会投诉任课老师,投诉最多的,肯定是生活老师。为什么?因为他们会觉得,投诉任课老师,孩子的分数要不要了?投诉班主任,又怕孩子各方面会不会受影响?而只有投诉生活老师没有什么风险,大不了我不住校好了!

生活老师的委屈我最清楚,我得让他们有一个出气孔、泄压阀,透透气、减减压。于是,我拉了一个“夸夸群”,平时隔三岔五地就在群里夸这个,夸那个。你今天的发型很漂亮!特别适合你;你身上这件衣服真好看,和你的气质很搭;你今天这个问题处理得有水平,给你点赞;学生无故和你发飙你忍住了,有涵养……老师们本来很累,你多夸他们一句,他们可能心情就好了,郁闷的情绪就化解了,干活就起劲了。

我常对自己说,员工若是什么都不给你干,你老板就是个屁!

对了,我约了几个生活老师中午来陪你一起吃饭,你可以和他们聊聊,我手下可是藏龙卧虎的噢!

我以为生活老师应该都是女的,没想到中午过来的几位生活老师中,有两位是男老师,一位姓洪,一位姓钱。

洪老师大约五十来岁的样子,身材挺拔健硕,有一种军人的气场,但是一交谈,却透出浓浓的文人底蕴。他从小酷爱国画和书法,曾先后师从中国美院的王伯敏、周沧米、卢坤峰、刘江等老一辈书画家学习,其国画和书法作品多次在省级和全国的比赛中获奖。他还是浙江省甲骨文研究会会员,杭州书画研究会会员,全国百家山水画家入选者之一。

洪老师指着叶儿房间墙上的一幅清雅的《莲荷墨趣图》告诉我,这幅画就是他画的,他很感谢叶老师的知遇之恩。

我爱好书画,与我的出生地淳安千岛湖有关,那儿静谧的山水很能陶冶人的性情。

我是橄榄树创办以来第一批生活老师之一,叶老师亲自把我招进来的,那时她并不知道我会画画,可能是书画让我的性格中有一种温良平和,她觉得我特别适合与孩子们相处吧?后来我真的将这一爱好带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的特长运用在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中,很有优势,效果出奇意外的好呢!

我进校后就带初一新生中的三十七个男生。这三十七个男生,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号称“八大金刚”的那几位,更是各有招数。朱同学,篮球及原创音乐爱好者,目前已在网易音乐发布四首原创歌曲,任性,不按套路出牌;孙同学,虽是小屁孩儿一个,人称“跟屁虫”,天真无邪到“无知”,但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经常“冲锋陷阵”在前沿阵地;汪同学,站位型,人称“战友哥”,没啥主见,但比较理智;石同学,老油子型,哼哼哈哈类,擅长和稀泥;钟同学,力大无穷无脑型,特容易被其他几位耍,脾气暴躁易冲动;田同学,多动症型,话痨子,特别烦人,时时刻刻犯错误都有他的份,也经常被其他几位金刚“压捏得死死的”;邵同学,篮球“巨好”,球技杠杠,出口“成脏”,学生号称“咽咽”。朱孙汪石钟田邵都是学校篮球队员,而真正的篮球明星则是高同学,VIP获得者,校花都仰慕他。

而我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恰恰就是这位高同学。

高同学的父亲是一家著名企业高管,非常忙,把孩子送进橄榄树就好像送进了全托,几乎不管他。高同学虽然是地道的杭州人,但从小在香港长大,也是在那儿读的小学,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没想到繁荣发达的香港,在最重要的小学阶段,并没有做好情商教育这一课,相反,因为过早接触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

高同学来到橄榄树上学,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了“八大金刚”之首。我的乖乖哟!生活习惯差到让你怀疑人生,这也是我从事该职业十七年以来,碰到的“硬茬”之一。除了每天不叠被子,衣服乱扔,零食“如山”等等坏习惯外,还经常惹是生非,挑衅同学,激发矛盾,甚至打架。

第一个学期里,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状况的。

一进生活楼,我就必须和他形影不离,盯得“死死的”。不然,一不小心他就会在某个区域发动“局部战争”,弄得鸡飞狗跳,那叫一个闹心,真的是恨不得开展“斩首行动”!就是这样一个处处惹人“讨厌”的家伙,有家长称其为“社混”,劝阻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和他走一起,同学们也都躲着他。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因为从小缺失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内心敏感脆弱,却偏偏要故意做出张牙舞爪的姿态,来掩饰自己长期以来的缺乏安全感。

为了帮助教育引导好这位学生,我全面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以后,有的放矢地展开了一场艰巨的“拯救行动”。一段时间里,我先将他和同学们拉开距离,每天都督促他来我房间单独做作业,我教他练书法,给他讲中国山水画,告诉他如何学会气沉丹田。他是个易燃易爆的脾气,我就不让他有点火的火柴,那火烧不起来就憋回去了。这时我再让他反省自己一天来的所作所为,肯定好的,指出错的或不足的地方。我还和他爸爸沟通,要求他爸爸每天和儿子通电话,听儿子讲述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沟通父子情感,让他感受到父爱。一段时间下来,我明显感觉到高同学的肝火没那么旺了,脾气也温和多了。这时我才和他推心置腹地谈话,告诉他,想改变“讨厌”的自己,必须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别人不可能为你的坏情绪买单,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知道他特喜欢打篮球,这也是他在同学面前最可以炫耀的“资本”。为了和他融洽情感,以便沟通顺畅,我特意约他“单挑”,没想到我一把老骨头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年轻气盛的他,佩服之下也对我有了一份尊重。当然,在约打之前,我和他进行了谈判:如你输了,能答应做到早上晨练不赖床吗?能自己叠被子吗?等等,要求作为打球的前提条件。他没想到我能打败他这个灌篮高手,对我之前提出的条件一一兑现,没有食言。

初一一年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天天和高同学打成一片,效果开始体现出来了。张扬跋扈的他,渐渐收缩起身上像刺猬一般的尖刺,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处处让人讨厌,自己内心其实并不快乐。这时候我就慢慢植入感恩善心善行的心灵教育,经常有意给他设计一些帮助同学老师的机会,他很乐意去做,也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有一次他去取快递,恰好巴大叔也在拿社团课的材料,满满一推车。没想到材料堆得太满,突然滑落在地,我看到高同学当时也在,就说:我最欣赏的高同学,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老师你别动,你腰不好,我来给您捡!”说着抢上前去捡材料,还帮巴大叔推车。

那一刻,不仅巴大叔很感动,我也很欣慰。我马上给推车的高同学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他父亲,让他也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这个痛并快乐着的父亲,看到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子懂得了帮助别人,百感交集,那一刻,他可能真正从心里意识到,给孩子关爱比给孩子留下财富更重要。所以说,生活老师教的不光是学生,还要教家长!

后来,高同学很争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很好的高中。

洪老师转发给我一幅山水国画手卷的抖音视频,层峦叠翠、烟波浩渺,很有气势。洪老师说,他以前并没有意识到,书法和绘画让自己不知不觉中变得有涵养,也让他和学生的交流变得顺畅,尤其是面对那些叛逆的孩子,它还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剂。作为生活老师,文武都要会一点。这幅手绘山水长卷,是高同学出国前,他亲手画了送给高同学的,他希望高同学有山水一样的胸境。

钱老师来得比较晚,进门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位生活老师已经聊了一会儿了,大家聊得开心,便说意思一下,喝点酒。见钱老师进来,立马要给他倒酒。

钱老师一个劲儿地摆手,说,不喝,不喝,一会儿还要上课呢!

叶儿说,那就让钱老师先说,转头又告诉我,自己的篆刻就是跟钱老师学的呢!

钱老师倒也不推辞,开口就说他的篆刻选修课。

我来橄榄树当生活老师,最初的动因,就是想在孩子们的课外业余时间给他们开一门篆刻课。

橄榄树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一般学校里都没有的多姿多彩的选修课。作为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篆刻爱好者,我觉得选修课里不能没有篆刻。

我是浙江临安人,那里有全国著名的鸡血石矿区,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从小就耳闻目睹鸡血石的种种故事,看着一枚枚带有各种美丽花纹的鸡血石,在长辈们的刻刀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我的亲叔叔是当地有名的篆刻高人,现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从小在叔叔身边,耳濡目染,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

高中时,我开始正式学习篆刻,2015年拜西泠印社名家王勋先生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篆刻研究室主任余正是我师公。2018年秋天,我还作为浙江杭州的篆刻艺术家代表,受邀去了去了塞尔维亚的几所大学和中学,举办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体验系列活动。我给他们讲解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直到鼎盛的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介绍印章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并和另一位篆刻家一起,现场展示书法和篆刻艺术,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学生和朋友,他们纷纷表达了想进一步学好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那时我就想,连老外都折服于中国篆刻文化的底蕴深厚,想要了解和学习,我们自己国家的学校教育课程中,更不应该缺失这一块。

回国不久,听说橄榄树学校正在招聘生活老师和选修课老师,我就来报名应聘了,其实我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开一门篆刻选修课。

我本来以为,篆刻这门选修课可能会比较冷门,现在的孩子接触的都是潮流时尚的东西,篆刻文化更多相关的是古诗词、家训、格言、历史等中国传统文化,篆刻技法的学习训练也比较枯燥、辛苦,学生们会不会喜欢,我心里没底。没想到课程推出后,来报名的孩子不少,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些孩子大多喜欢历史故事,喜欢古文化,喜欢画画和书法,这更加燃起了我对教好这门选修课的热情和信心。

我从教孩子们认识古文字、认识篆书开始,从中国篆刻史讲到金石学;从篆刻艺术中的书法、章法、刀法,讲到书写笔意、布局构图、雕刻神韵,引领孩子们看到一块小小的石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尤其是看到孩子们从学习篆刻,进而对古诗词和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激发起浓厚的兴趣,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语文和历史的成绩都有很大提升,我心里真是高兴,也更加意识到橄榄树为什么着力推出那么多的选修课,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有很大作用。

钱老师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洪老师给他倒了一杯啤酒,几位生活老师也劝他和大家一起喝一杯。

钱老师坚持不喝酒,用饮料代替和大家碰杯,他只简单吃了几口饭菜,就匆匆离席。

叶儿说,钱老师下午有篆刻课,他要回自己房间洗澡、换衣服,这是他每次上课前必做的功课。钱老师说,一是在孩子们面前要注重自己的教师形象,保持整洁干净;二是篆刻得手把手近距离教学,他必须保持自己身上的气息清新,不能有烟火气,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

本来叶儿还约了一位赵老师,但赵老师说她要陪伴一个学生吃饭,过不来。我很奇怪,问叶儿,为什么学生吃饭还要老师陪?

叶儿说,不是学生要赵老师陪,而是赵老师要陪学生。具体原因,我让赵老师自己和你说吧。

很快,赵老师给我发来了一段段语音,讲述了这个学生的故事。

这孩子原先是个小胖墩,一身囊囊膪肉,一跑就喘,又懒动作又慢,早起晨练,大家都集合站队了,他连衣服都穿不好。他一急,就哭,赖床,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救了,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我问他,想不想减肥,想不想有一身结实的腱子肉?

他说想,特别特别想!

我说,你可以的,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一切都可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你每天晨练时就跑步,别人跑五圈,你必须跑十圈,这不是体罚,这是对症下药的训练。一开始你可能跑不快,没关系,你可以跑慢一点,实在不行,走路也可以,但就是不能停,一停,你就会前功尽弃。明白吗?

小胖墩想瘦,想和别的孩子一样轻盈地弹跳奔跑,他开始早起,起床铃一响,不再赖床,从学会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开始,慢慢学会生活自理。跑步时,我怕他偷懒掉队,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一起跑。看他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我也心疼,但我绝不心软,拖着拽着也要让他继续跑。

除了跑步,我还适当地让他参加一些别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对小胖墩的饮食,我也是几乎每顿都跟到食堂,细心观察、严格管理,既保证他的营养需要,又指出他喜欢吃大鱼大肉,不爱吃蔬菜的不良习惯,也是身体肥胖的原因之一,逐渐改善和控制他的饮食结构。

一段时间过后,小胖墩的体重明显下降,一身囊囊膪肉不见了,跑步也不喘了。更主要的是,他变得阳光自信了,操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他轻盈的身影,不仅体育课的各个项目他都能达标,其他主课的成绩也都进步了。

最近,有同学反映,小胖墩吃饭又有点不节制了,老想吃大肥肉。我有点不放心,怕他因此而体重反弹,便过来陪他吃饭,监督他的饮食结构。

我想,别的学校的生活老师可能不会做这样具体的小事情,但在橄榄树,生活老师做这一切很平常。现在,你可以明白,橄榄树学校倡导的十六字方针,为什么将“强健体魄”放在第一位了吧?

那一天下午放学后,叶儿告诉我,小胖墩也会去校门外的河域走廊上皮划艇课,我兴冲冲地赶去了。

小河边的码头周围长满了杂草野花,一簇簇蓬松的芦苇中,夹杂着几株绿色的水芭蕉,在风中轻轻地摇曳。一群男生女生正在热身,踢腿、蹲膝、转腰、扭胯,我扫了一圈,并没有发现特别胖的孩子,想来昔日的小胖墩早已回归健康正常。

这时候,皮划艇教练指着孩子们面前的河域大声说:同学们,这片水域就是你们上皮划艇的课堂,也是你们挥桨划艇的地方,它就像你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你们希望它是干净的,还是布满垃圾的?

干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这片水域干净吗?

不干净!

为什么觉得不干净呢?

垃圾太多啦!

有可乐瓶、矿泉水瓶!

还有水果皮、塑料袋、废纸!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垃圾。

皮划艇老师笑了,问孩子们:今天每个同学必须每人捡到一个饮料瓶,捡满一袋垃圾,好吗?

孩子们的回答清脆而又响亮,一堂生动的环保课,无形之中就和即将进行的皮划艇课融合在一起了。

我已经不想问这群正争先恐后地下水登上皮划艇的孩子们,谁是那个小胖墩了。我悄悄地给叶儿发了一条短信:月光发掘了你,你又带出了一支藏龙卧虎,战斗力极强的团队,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对生活老师的定位。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元先生说你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了”。

在橄榄树下仰望星空

橄榄树学校所有建筑中,最招人眼球的恐怕就是那个巨大的圆球形天文馆了。据说整个杭州市的中小学,建有天文馆的,橄榄树是第二家,而另一家是大名鼎鼎的老牌名校——杭州高级中学。

我问月光,你气魄很大呀!能建这样一个投资不菲的天文馆。现在选择学天文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你在这方面肯定也是个外行,为什么会想到要在橄榄树学校建天文馆呢?

月光的回答很简单:我想仰望星空!

顿了一下,她又问我,现在的城里孩子,还能看到星空吗?

还没等我回答,月光已经带我登上了天文台,走进了天文馆。

我在橄榄树学校建天文馆这个想法,源于早年我的母校临平中学的天文台,当时带领学生开展天文活动的那位老师姓崔,知识渊博、给我们讲述天文知识时从来没有讲义教材,却口若悬河、诙谐幽默,让我们在课堂书本以外了解了更广袤的苍穹宇宙,他还常常在晚上带我们去野外看星空,给我们讲恒星和行星的区别,讲北斗七星、天狼星、织女星的故事,讲银河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听得我们如痴如醉。

1990年,我在杭州九堡乡下最偏僻一所乡村小学任代课教师,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语文、数学、思品、美术、音乐,什么都教。我对每个孩子都很认真,无论成绩差的还是好的,我都想把自己肚子里仅有的那点墨水统统倒给他们。

乡村小学条件太差了,孩子没没有任何娱乐设备,学校除了几间破屋子和缺胳膊少腿的桌子板凳,连操场也没有,更别说篮球架和乒乓桌了,我唯一能带孩子们快乐的,就是夜晚坐在田埂上,和他们一起仰望星空。那时候,夜色中的天空是深蓝的,星星很多,闪闪烁烁向我们眨着眼睛,可以让孩子们产生无限的想象。

我想起崔老师曾经讲过的种种星空的故事,我也尝试着给这些乡村孩子们讲,他们比我在课堂上讲语文算术听得专心多了,他们的小脑瓜会在璀璨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打开,会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就连平时很闷的孩子,这时候也会神思飞扬地说出一些让我脑洞大开的畅想。

我那时根本就不懂天文这门学科是什么,我只是觉得星空很高、很远、很深邃、很神奇,那些朝我们眨眼睛的星星,仿佛藏着很多秘密,这些秘密一定很美丽。若是将来我有能力开办一所学校,我首先就要建立一座天文馆。

所以,橄榄树学校开始筹建的时候,我就在建筑设计方案中,把天文馆的建造放在重要位置上考虑。当时,学校董事会对建造天文馆有不同意见,认为建造这样一个天文台和天象厅合二为一的天文馆投入太大,而它充其量也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门选修课,不值当。但我很坚持,我认为世界未来的科技发展,对外太空的研究会越来越重视,作为一个高端的国际化学校,应该走在时代前沿,橄榄树学校必须有这门学科。最后董事会认同了我的意见,确定建造天文馆。

当然,我有自知之明,我对天文是外行,我必须物色一位专业人士来主持这件专业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秦老师进入了我的视线。

秦老师在杭州天文学业内很有名气,他是杭州市天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并被推举为理事长,他曾经成功主持举办全市范围的“天文嘉年华”活动,很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也扩大了这门学科在学生中的影响。

我打听到秦老师在一家中学教物理,对天文学有满腹的抱负却无法施展。我想方设法找到秦老师,向他谈了正在筹建的橄榄树学校未来的规模和我建造天文馆的具体设想,诚恳邀请秦老师加盟。

秦老师对我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对橄榄树将建造天文馆、推出天文选修课的想法更是兴奋,他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约,并在短时间就办好了调动手续,提前入职。有了秦老师的加盟,我对未来天文馆的专业和规范,心里就有了底。天文馆从基建开始,秦老师就同步介入,每一个专业上的细节,都是一步到位。

见到秦老师之后,我才知道,他入职橄榄树后,主业是小学部的科学老师,这相比他以前在一所中学教高中物理,感觉上好像层次反而降低了。但秦老师对此毫不在乎,因为学校的天文馆和天象厅,给他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舞台,让他觉得自己离天文近了,他可以在这里放飞自己的梦想。

秦老师很忙,和我交谈的时间很有限,就是中午吃饭后到下午上课前,大约不到四十分钟,但他提供给我的信息量却很大,让我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的科学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现状,以及天文学这门选修课会对科学教育能起到什么样的补充、拓展和促进的作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来橄榄树之前,我在一所中学教高中物理,但我的兴趣一直在天文。高考那会儿,我想报考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天文学专业,那是国内顶尖的,但我的分数不够,考不上。我只好求其次,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我以为这是和天文相关的,哪晓得是学造飞机的,研制航空发动机。

大三开始我自学物理,因为我了解到,在国外,天文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我期待曲线接近自己的梦想,先报考物理系的研究生,然后再寻找机会,慢慢向天文靠拢。后来我如愿以偿,考上了物理系的研究生,研究生一毕业,我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一名物理老师,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天文依然离我很远。

我们国家的天文教学,从初等到高等都很弱,中小学更弱,甚至没有专门的教学科目,而是放在地理课里面,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一个地理老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所以中小学天文教学几乎是空白。

我一直希望在中小学课程中设置天文学科,也在不同的场合呼吁过,但人微言轻,没有用。其实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比例还是蛮大的,中小学感兴趣的学生大约能占到四分之一,但有意识学习的人,占比却不到百分之一,为什么?不重视,没条件呗!现在的学校教育,一切为升学服务,为考试奋斗,小升初、中考、高考,分数才是硬道理。像天文这样的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想象,能更好地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学科,家长却会问:升学考时能加分吗?

我和许多家长交流,向他们宣传让孩子接触天文的诸多好处,首先,学习天文知识后,对物理和自然学科帮助很大;其次,由于天文需要自己摸索、思考、选择、判断,有很多方向可以尝试,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第三,天文学是观测科学,需要到野外进行,户外活动增加,尤其是常常需要熬夜观察,对孩子的生存能力、意志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第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天文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现在雾霾污染空气人所共知,但光污染大家普遍还没有意识到,其实这是更有害的污染。雾霾还有可能治理,光污染更有害,也更难治理。

可是我一个物理老师,喋喋不休地和人说天文,谁会往心里去呢?很长一段时间,我很迷茫,也很郁闷,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为什么离现实总是那么遥远!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月光找到了我,她说她正在筹建橄榄树国际学校,她要在学校里为学生建造一个天文馆,她想让孩子们仰望星空,透过美丽的星空看到宇宙苍穹!

月光在对我讲述橄榄树学校建造天文馆、开设天文选修课的前景时,两眼放光,充满激情,我被深深感染,觉得自己一直梦想的让天文走进中小学教学,在月光描绘的橄榄树宏伟蓝图中,有了落地的可能性。人生在世,能碰到几个心灵相通的知音?又能遇上几次可能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面对月光的诚恳邀约,我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她希望我提前入职,直接参与天文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也痛快地答应,我觉得自己冥冥之中或许早就在寻找这样一棵梦中的橄榄树,现在,机会就在我面前,我有什么理由不抓住它?

橄榄树学校新生入学时,都对校区中央这颗巨大的圆球形建筑充满了好奇,当他们知道这是天文馆时,更是想打探它的内部奥秘。不少同学在学校首批推出的几十门选修课中,选择了天文,这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我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天文课就是:《寻找星星》。这堂课的课堂不在圆球形的天文馆里,也不在硕大的望远镜前,而是在户外,我要让同学们做一次实地体察和对比。我带学生们到了远离城市的荒郊野外,没有任何灯光,我们可以看到大约几千颗星星;我又让他们来到市中心,在灯火通明的武林门,我们只能看到十几颗,甚至几颗星星;回到临平,就在我们橄榄树学校的操场上,我带学生数过,最多时,也只能看到四十几颗星星。

你看不到星空,怎么能对星空背后的世界产生想象?我们一千遍一万遍地呼吁节约能源,都不如孩子们看不到星空时,自己意识到光污染的巨大危害,才能真正自觉地尽可能地少用灯光!

橄榄树学校建筑(摄影:陈鹤)

种子的信仰

在橄榄树学校,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植物学研究中心”。

每次来到这里,你总会被庭院里葱茏的绿色包围;你也会被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迷醉;你不仅能听到汩汩水声的细语低吟;你也能闻到泥土清香湿润的味道……

走进植物学研究中心的玻璃房,你可以沐浴从头顶上撒下来的明媚阳光,体味光合作用带给你的温暖愉悦;你也可以触摸每一片树叶,和每一粒种子交谈;这里有废纸板箱和五颜六色的超轻黏土模拟搭建的微型版热带雨林;也有满墙装在镜框里用枯枝干叶制成的静物贴画;既有同学们自己巧手制作的树叶风铃,也有学生们用植物颜料扎染的工艺手绢;更让人心生欢喜的,是研究中心里有一个种子博物馆,一排排白色的货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瓶子,每一个瓶子里都装着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植物种子,这些种子都是孩子们平日里收集后送到博物馆的,它们会在这个小小的玻璃房里孕育生命,而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心浮气躁是听不见的,只有沉浸到水中、泥土中、叶脉、花瓣、根须中,你才能捕捉。

孩子们在静谧的音乐声中认识亲近植物,学会如何与人类的伙伴交朋友,而我则在孩子们快乐的叽叽喳喳声中,看到一位长发披肩的年轻女教师,如何将大自然搬进课堂,用一颗安静的心,带领孩子们绘出一幅美好的教育图景。

这位年轻女教师,名叫黄子樾,清秀、文静、内敛,也许是因为长期和植物相伴,身上没有一丝烟火气,但其拥有的文化背景,却出乎意料的强大。她是英国华威大学植物与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她的指导老师比尔是享誉欧洲的著名植物学家,曾经长期担任国际种子科学学会主席,她也是比尔唯一的博士生。2012年在华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年度学术大会上,黄子樾荣获大会最佳研讨会奖。回国后,黄子樾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工作,对植物研究有很深的造诣。2014年,第11届国际种子科学大会在中国长沙举行,专程来中国参加此次会议的比尔,在会上与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相遇,两大种子高手握手言欢,尽情交流时,比尔特意将自己年轻的爱徒黄子樾介绍给了袁隆平。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李栓科(左二)来橄榄树学校植物学研究中心考察,探讨合作创建研学基地事宜。(左一,月光。右二,黄子樾)

让我好奇的是,这样一位高学历、又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植物学家,是怎样被月光吸引并说服,进而网罗到橄榄树麾下?而黄子樾又为什么会放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高端位置,下嫁到一所刚刚创立的国际学校,给孩子们开一门最基础的植物学课程?

我找到月光,希望她能告诉我缘由。

月光问我,你知道黄子樾的“樾”是什么意思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告诉我:“樾”就是“树荫”,你不觉得黄子樾和橄榄树牵手结缘,是缘分,也是一桩很美好的事情么?我一直觉得黄子樾是我引进橄榄树最好的选修课老师之一,她把植物学这门中小学不应该缺失的课程,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教学方式搭建了起来。

植物是我和大元前世今生的家人。

橄榄树学校筹建之初,我心目中描画的学校蓝图中,就应该有一座美丽的植物园。在这一点上,我和大元有共识。一是因为我们俩都喜欢植物,二是植物学可以开展跨学科课程。以前我办耕读缘培训学校时,就专门设有大自然课堂,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上课,接触最多的就是植物学科,从观察植物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去开展写作及科学、画画等课程,记录种子的萌芽、花草树木的各种形态、植物的成长过程。孩子们对自然界永远充满好奇,植物学科也更容易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所以,“植物学”是各门选修课中,我最早定下来的课程之一。花大代价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植物学研究中心,也是我首先提出来,并积极推进的,现在,它已经成为橄榄树的一大特色。黄老师领衔研究中心后推出的植物选修课程,以及中心为孩子们创建的植物种植实践基地,不仅给橄榄树的选修课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也得到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诸多赞誉。虽然过程中遭遇了种种不理解,反对之声也从来就没有停息过,但我始终相信,这样的课程架构,一定能给孩子们带来不同凡响的教育。

黄子樾是我想方设法挖来的植物学专家,也是我最欣赏的专注教育、心无旁骛的好老师之一,由她担任橄榄树学校植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植物学这门选修课的起点就完全不一样了。

记得当年想挖黄子樾来橄榄树时,阻力很大。黄子樾的父亲原是杭州一所名校的校长,橄榄树学校成立后,我们聘请他出任总校长。总校长不同意女儿来橄榄树,可能一是为了避嫌,二是不愿意女儿离开中科院这么好的单位吧。我也因此在一次股东会上,被当时的董事长骂了个狗血喷头,认为是我破坏了规矩,不该录用总校长的女儿。

可是我没有退让,举贤不避亲呀!我一方面给黄子樾开出了高薪,让她知道我邀她加盟橄榄树的诚意和对人才的尊重,同时我也说服他的父亲理解女儿的人生选择。对于董事长的责难,我当时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是个商人,不懂教育,我也可以理解,但我不想因此和他陷入口舌之争,干扰我的办学方向。我哪里会想到,看似对一个老师的任用与否,实际上暴露了股东们对办学目的的重大分歧。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一心扑在学校教学上的我,还是太单纯了,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次矛盾冲突,实际上是个危险的信号,这背后埋伏着巨大的隐患。

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有了新颖的教学理念,有了橄榄树的平台和空间,更需要有契合橄榄树教学理念的明白人来做。黄子樾就是我心目中的明白人,它能为橄榄树的孩子们打开自然教育之门!我必须不惜代价,引进这样难得的人才。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错,黄子樾主持的“植物学研究中心”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植物园,她推出的植物选修课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成为各年级同学复学率最高的选修课程。

2019年,橄榄树两名长期听黄老师植物选修课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最终在全球总决赛中摘得金奖。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公司授权出版的科学杂志《十万个为什么(发现版)》在这场比赛中挑选一所学校进行大篇幅报道,橄榄树学校因参赛项目《种子的信仰》拔得头筹而脱颖而出。

你可以去听听黄老师的课,很有意思,我想你一定也会喜欢的。

黄子樾老师的植物选修课一般都在下午三点半以后开讲,课堂就设在研究中心里面。

我去旁听的第一堂课,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上课,而是期末结业考试。

这场考试没有卷子,黄老师将考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分成两拨,考题也完全不一样。小学一到三年级孩子的考试科目是:用纸板箱制作一个“神奇的雨林”环境,分别标出雨林的不同分层,说出各层的不同特点,尝试用黏土或橡皮泥捏出各种动植物,摆放到它们应该存活的那一层。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同学的考试科目,难度明显就高多了,要求在一个半小时内做一份手抄报,报名自拟,内容可以是回顾梳理一学期学过的课程,也可以是以自己观察一棵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选择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用文字和插图将各个知识点和感悟记录呈现出来。

只听得黄老师一声“考试现在开始”的令下,孩子们立马紧张地行动起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考试,觉得很新鲜,也很有趣。

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围在一个硕大的纸板箱面前,先把箱子竖起来,打开上下左右的箱盖,有孩子拿来涂料,给纸板箱内壁从上到下刷了一层由墨绿渐变湛蓝的颜色。一个孩子将捡来的一大袋枯黄树叶铺在箱底,厚厚的一层,说,这是地面层;另外几个孩子迅速地用绿色的黏土捏出各种低矮的灌木丛状,放在厚厚的树叶上,嘴里嚷嚷,这是灌木层;一个瘦瘦的小男生比着盒子的高度,捏了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兴致勃勃地塞进盒子,嘴里大声喊道,这是生长在露生层的大树,真正的雨林中,露生层的树木都很高大,有不少在几十米以上,我捏的是袖珍版露生层植物;一位扎着马尾巴的小姑娘,动作飞快地将自己捏好的树冠很大的树,放在其它植物上面,神情骄傲地宣布:我捏的是树冠层植物,树冠层覆盖在其他各层之上,这一层植物的特点是,树木往往和藤蔓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紧挨着小姑娘的一个牙套男孩看上去年纪最小,大约是一年级的低幼生吧,他怯怯地将几团形状怪异的绿色橡皮泥放在小姑娘的树冠层植物下,嗫嚅地说,我这是幼树层的植物,因为被露生层和树冠层的植物压着,晒不到阳光,所以长得不好看。其余的小朋友还分别捏了小鸟、猴子、松鼠、树蛙、蛇、昆虫等各种小动物,摆放在不同分层的植物上。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一个缩小版的神奇雨林就做好了,这实际上是一份孩子们集体完成的考卷,不仅将雨林环境模拟得蛮像那么一回事,更主要的是,孩子们对热带雨林的几大分层和各层分布的动植物知识,说得头头是道,这让我十分惊讶。

高年级孩子们的手抄报就更奇葩惊艳了,内容五花八门,版面精彩纷呈,文体样式也各不相同,有记叙式的短文,也有分行的诗歌;有三言两语的感悟,也有洋洋洒洒的议论;标题也都蛮吸引人的:《猪笼草的一生》、《我和栾树之间的秘密》、《在植物诊所当医生》、《给鲁冰花取名字》、《我爱多肉》、《西红柿旅行记》、《叶脉像一把扇骨》、《火龙果的孩子是谁?》、《用玫瑰花做披萨饼》……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张手抄报标题是:《植物和动物能成家吗?》,标题下还有个括弧,括弧中用小一号的字写着,或者用《花儿和蝴蝶能结婚吗?》。这个异想天开的题目,让我对孩子们没有任何束缚的飞扬的想象力大为赞叹!

我问黄老师,来上你植物课的孩子们是不是都偏文,喜欢写作文?光看这些手抄报标题,我会以为你开的是写作班呢!

黄老师笑了,说,哪有啊!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就没有喜欢写课堂作文的,来我这里上课的同学大多也讨厌作文,一开始叫他们写点东西可难了,我也不逼着他们写,我只是在讲完每一堂植物课以后,要求他们自己种植物,观察植物,记下植物生长中的变化,这种记录,孩子们没有一个推托不写的,慢慢地就培养了孩子们观察和写作的能力。

我又问黄老师,你离开中科院这样高大上的科研岗位,来给中小学的孩子们上这么基础的植物课,不觉得大材小用么?会不会有后悔的时候?

黄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了一番在我听来带有一点哲理意味的话:我来橄榄树,初心不是我要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而是我要体验什么,可以给我的人生经历增添什么?

这番话自然而然地就打开了通往黄老师内心世界的路径。

因为喜爱花花草草,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选择与植物有关的专业,本科读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读研,在英国留学期间,我感受到当地人对莳花弄草的喜爱是由衷的,墙角,路边,楼房的窗台,可及之处都有植物在愉快地生长,它们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人,而人对植物也没有把玩和操弄,只有平等和亲近,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而那里的人们对植物的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尊重和应有的敬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第一步,因为植物存在,我们才存在。

我曾在苗圃做过兼职,在农场做过义工,也在山里支过教,我发现那里的人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融入感,他们了解草木的习性,热爱土地的气息,甚至可以通过鸟儿的鸣叫声来判断它们的种类。这些都是我所望尘莫及的,也让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联结有多么的重要,那些迷失在生活里的人,或许是因为忘记了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忘记了自己的根,才会那般焦虑、麻木、缺乏安全感吧?正如同蒋勋老师在《舍得,舍不得》中的感慨,如果长时间远离自然,文明还会剩下什么?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无声的生命,都在以不同的生存模式顺应着自然规律,低调却一丝不苟地把一个丰富而有趣的自然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在这个新世界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可惜,现如今的学校教育似乎离自然越来越远,各种现实因素让孩子越来越少关注到其他形式的生命个体,所谓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也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涌现而变得越来越淡漠。

所以,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更早地意识到,生活里其实有无数美好的生命在陪伴着我们,从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去学习,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回国后,我去了中科院工作,那是一个在分子和基因层面研究植物抗逆机制的研究中心,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了很多前沿的科技,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对植物的研究愈发透彻,就愈发应该找到自己与植物以及大自然的联结。于是,我心中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和迫切,直到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我实现愿望的平台——橄榄树植物学研究中心。

记得刘大任在《园林内外》一书里有一篇名为《茑萝》的文章,讲的是他的小侄女刚经历丧母之痛,为了让她不致太过伤心,他就教小侄女种植茑萝,边种边教她念诗经里“茑为女萝,施于松柏”的句子。小侄女返家后,用他送的五粒茑萝种子在自家栽植,还在开花时给他写了信,感谢他借种茑萝让她明白了“兄弟亲戚相互缠绵依附”的道理,由草木而知如何珍惜亲情,读时让人尤感温暖。

仔细想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童年回忆吧!小时候,父亲带我一起捡过的臭臭的白果,尝过的酸酸的酢浆草,还有每逢端午前后母亲摆放在枕边的白兰花,每逢立夏奶奶用乌树叶染的乌米饭,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我学习植物的启蒙课。现在的我,也想用这样的气息和味道,通过植物科研中心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植物,乐于用心去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粒种子,从植物身上得到启发和灵感,并从中找到自己与自然的联结。我始终相信,草木虽无言,却有着无穷的魔力,能在无形中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的思绪和情感更加细腻柔软。

卢梭曾在《植物学通信》中坦言,“植物学是一门纯粹出于好奇的学问,除了一个热爱思考,心性敏感的人在对大自然和宇宙奥秘的观察中所得到的快乐之外,它别无现实的用处……”但是,“只把植物看成是满足我们欲望的工具,我们在研究中就再也得不到任何真正的乐趣”。

在橄榄树植物学研究中心,我想给孩子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纯粹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为了探索的愉悦而学习,为了单纯的喜爱而学习,然后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我看来,橄榄树植物学研究中心并不是一个储存生冷知识的地方,我们不仅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从而促成自发学习。

记得我读博期间有一次重大的学术研讨会,我要上台做报告,于是我将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堆砌”在了演讲文稿中,我当时的博士生导师比尔老爹看了之后对我说,你做这次报告,并不是为了显示你的研究有多高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在做什么。他的这句话让我感觉醍醐灌顶,于是我尝试用简单的词汇和图片替换掉了原先复杂晦涩的专业术语,用更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我的研究结果。我的报告引起了在场所有同学和老师的兴趣,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获得了最佳研讨会奖。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科学知识的传递和交流,反馈和互动是很重要的,把繁琐枯燥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和简单化,才能更好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

所以我在橄榄树植物学研究中心推出“植物学”这门选修课,也试图寻找和探索各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孩子,不囿于植物学知识的传导,更多的是把自己对植物的理解和情感分享给孩子们。

我愿做一名播种人,在孩子心中撒下一粒小小的种子,用快乐滋养、开启一段美好的生命旅程,然后期待它绽放成一个完整的春天。

橄榄树学校建筑(摄影:陈鹤)

瞳瞳的来和走

瞳瞳正是在花儿绽放的春天里,走近橄榄树的。

虽然有不少人觉得,瞳瞳恐怕连陪衬花儿的绿叶都算不上,在一些成绩至上、考分为王的学校和老师眼中,瞳瞳这样的孩子就是一棵谁都可以踩踏的小草。

曈曈是橄榄树第一届学生,也是月光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一个孩子。

2017年春天,作为杭州第一所规模最大设施最全面的国际化学校,橄榄树初次亮相,招生咨询处设在余杭的地标酒店——开元名都。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家长蜂拥而至,招生现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月光说,她至今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一见瞳瞳,就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那天是瞳瞳奶奶带他来咨询报名的。当时,我正在同时接待五六拨家长,瞳瞳和他奶奶静静地坐在一边听,一直等到我忙完,他们都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争先恐后地挤上来,连珠炮似的发问。当时的第一印象,家长很有素质,孩子很有教养。

他奶奶告诉我,曈曈从小就很懂事,但在现在的学校上学,实在太累了。听说有这么一所国际化学校,离杭州又近,所以慕名前来。听了我给家长们的介绍,就打定了主意,想立刻就报名。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曈曈的情况,孩子已经读五年级,语文成绩很好,写作文很轻松,画画也很棒,国画已经考到十级了,就是有点偏科,不喜欢数学。我对瞳瞳奶奶说,孩子偏科没关系,慢慢矫正,激发兴趣,应该没有问题,到时候来参加测评就好了。

没想到,第一次测评成绩出来,曈曈的语文和英语还可以,但数学确实比较差,所以没被录取,只进入了待录名单,也就是可以再考一次。

当时他奶奶很焦虑,又来找我,我耐心地跟她讲解了橄榄树的录取要求和招生流程,告诉她让孩子回去好好准备,还有机会的。但第二次测评出来,曈曈的数学考得比第一次更差,直接进入了不录取的名单。这下他奶奶急坏了,三番五次地来招生处找我,有几次还带着瞳瞳一起来。瞳瞳每次来几乎都不说话,但两颗乌黑的眸子却闪动着期盼的光。我被孩子眼睛里的光亮融化了,也被他奶奶的执着感动了,祖孙俩发自内心的对橄榄树学校的喜爱,让我不忍心将孩子拒之门外,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

当时曈曈读五年级,报名申请的是橄榄树六年级。他奶奶说,孩子数学成绩跟不上,可不可以申请五年级,给他留一级。我便让他做四年级的卷子,测评结果,他连四年级的数学卷子也考得不好。

我心里很疑惑,因为瞳瞳给我的印象,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不像那种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尤其是写作、画画都好,为什么数学那么差呢?

于是我便从多方面了解他父母的情况、原来学校老师的情况,尤其是教瞳瞳的数学老师的情况,我问得特别仔细。瞳瞳不喜欢数学,尤其害怕数学老师,他曾经向别人流露过,最讨厌上数学课,看到数学老师的那杆教鞭,头皮就发麻。曈曈的父亲工作很忙,平时不怎么管他;母亲生了二胎,心思全在小宝宝身上,根本顾不上他。瞳瞳在家都是奶奶带,奶奶也不懂数学,所以曈曈的数学补习只好还是求助他的数学老师,而数学老师对他流露出来的鄙视和厌弃,让瞳瞳很受伤,无论他讲什么,瞳瞳根本就听不进去。

我当时判断,瞳瞳的状况,症结可能不是在具体的学习上,而是出在心理上。我首先提出要见一下曈曈的爸爸妈妈,我觉得要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他的父母;其次,我建议暂时不要给曈曈安排专业数学老师的补习,尤其不要让那位瞳瞳害怕的数学老师给他补习,那会使他更加顶牛,造成恶性循环,只需要让他姑姑或者别的懂小学数学的人给他复习一下五年级的数学就可以了。

同时,我又跟曈曈聊关于橄榄树是怎样一所学校,我从孩子兴趣点出发,告诉他若想进他喜欢的这所学校,需要怎样的努力。我说你现在虽然没达到橄榄树的录取要求,但如果你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老师愿意给你这个机会。我跟他讲了一些学习上的方法,以及如何面对父母老师等等,聊了很多。从一开始他不吭一声,到后来开始放松,慢慢和我说出心里话,我发现瞳瞳实际上是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的自闭,稍遇挫折,就会紧张。

最后,我破格录取了曈瞳。我跟曈曈奶奶说,曈曈不用留级,留级容易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失去自信,还是让他进六年级就读,如果一年下来还是跟不上,我们再做考虑。之后我又找曈曈的父母聊,提出他们作为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关注自己的儿子,在孩子身上多花一点精力,父母的爱常常是孩子无声的动力;尤其是当孩子面临重新选择的时候,你们要给他信心。

瞳瞳进学校以后,我依然关心着他,特意给他放到一个班主任特别有新思路、也很负责任的班里。为了不让他有心理负担,我会假装在餐厅里和他偶遇,然后很自然地询问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顺便教他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去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多和同学交流。

慢慢地,我发现瞳瞳有了变化,脸上有了笑容,话也比以前多了。之后一次年级数学测试,瞳瞳考了八十多分,这可把他奶奶高兴坏了,说月光老师说不用留级,真的行呢!我倒不太在意瞳瞳分数的提升,我更欣慰的是,瞳瞳脸上呈现出来的自信,原来你感觉他整个人是紧紧收着的,眼神里总有一种小鹿受惊似的心神不宁,紧张、戒备,让人心疼。现在完全打开了,松弛、开朗,状态越来越好,一个非常自闭的孩子,进学校不到一年,就变得阳光灿烂,还勇敢地参加了学生会干部的竞选,并竞选成功,小升初的时候,他还被列入免考直升生名单。

他奶奶说我是曈曈的贵人,也是他们家的贵人,有一次趁我和瞳瞳聊天的时候,他奶奶悄悄在我包里塞了一个信封,我当时没注意,回家后发现信封里是十张二千元的消费卡。第二天我就通知他奶奶来把消费卡拿回去,我说如果你不拿回去,以后我就不管曈曈的事了。

曈曈升上初中以后,我特别交待初中部的负责人,根据瞳瞳的特点,找一个适合他的班主任。

月光没有想到,也就在这个时候,学校的情况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

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选修课,因为人力成本偏高,被大刀阔斧地砍去;原计划中如果学生基础成绩跟不上,就由学校老师来补课的安排,也因不想给老师补课津贴而搁浅,孩子们不得不找校外培训机构去补习;一些开学前来不及完成的基础教育设施,也因花钱不菲而久拖不能到位;反倒是一些没有必要修缮改造的教学建筑,频频花样翻新,今天拆这个,明天造那个,不亦乐乎。后来才知道,因为有工程,才有钱赚,教育花在学生身上的每一分钱,大家都门儿清,很难做手脚;而基建工程这一块水就深了,想在里面捣糨糊捞钱,外行人还真的很难看出门道。

月光想推行的,总是阻力重重;月光想实施的,总有借口拖黄。

月光和一直全力支持自己的教育梦想,骨子里也是一介文人的先生,倾其所有,掏空所有积蓄投入办校,却因股份比例的弱势,丧失办学方向的话语权,学校的教学轨道慢慢偏离了她最初的设想。有抱着教学改革理想而来的老师黯然离去;有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另类的老师因不被认可而萌生退意;很多满怀希望而来的孩子陆续转学;每学年招生的数量逐渐下滑……

月光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这样的教育理念若是能遇到优质资本,那就会双赢,反之,就很可能两败俱伤。

月光执着于办一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把心思全部投放在教育本身,根本没有精力琢磨如何与资本方斗智斗勇、周旋博弈。直到一开始就跟着她从“耕读缘”打拼到“橄榄树”的创始团队被集体架空,后来又被强行解散,她才慢慢看清楚事实真相。这一切,如同蚕食般不动声色地进行,等到她惊悟过来,一场教育和资本兵不血刃的拼杀已悄然完成。没有刀光剑影,只有闷拳暗袭,你被打得体无完肤,却不知道出拳者的套路;你想以规范的拳路应对,对方却根本不讲游戏规则,这还真让君子无所设防。

这时候,橄榄树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一切为时已晚。

那一天,我去看月光时,她站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望着楼下蚂蚁般的人群和车流,满眼泪水。她伤感地对我说,有一段时间,我几乎要崩溃了,分分钟都想从这阳台上跳下去,我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真的不想活了。

月光说,资本大佬投了钱,肯定要求利润回报,这谁都可以理解,但资本不能不尊重教育行业的规律,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育人,而不是仅仅为了赚钱。你既然投资教育,就要对教育行业有敬畏心,而不要伪装成情怀。她难受的不是自己的无奈出局,而是眼见橄榄树学校曾经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们的一系列特色教学被无端放弃;一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无法落地;学校的师资队伍开始人心浮动,原来被招致橄榄树麾下,准备大展教育理想和宏图的优秀教师纷纷跳槽走人;而最让月光痛心的是,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2016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家庭实验室全国联盟创始人,橄榄树学校科学学科带头人,她和大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来的陈老师,也离开了橄榄树,曾经是橄榄树学校最具特色亮点的少年科学院、少年工程院、创客之夜等,也因他的离开而停摆。按陈老师的话说,他是想做事情的人,但现在的橄榄树与创办之初已大相径庭,他不想在理念不合的地方浪费时间。还有作为国际化学校重中之重的外语教学,之前选择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就是看中了北外的外语教学实力,最初的合作也卓有成效。遗憾的是,化了大力气培训的重要师资纷纷离职;学生中为数不少的人陆续转学,首届五百多位学生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离开了橄榄树。

照此状况继续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曾让全国国际化学校同行赞叹和钦佩的新颖教学理念,必将付之东流,这真比杀了她还难受!

由于抵挡不住的抑郁和心力交瘁,月光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免疫功能急剧下降,口舌溃烂,长期失眠,以致一度得了重疾,被送进医院手术。

她家的阳台上种满了大大小小的植物,没有什么名贵品种,都是插进土里就能成活的杂花野草,却将整个阳台装点得生机盎然。她说自己喜欢这些不娇艳,生命力却十分顽强的绿色植物。

我说,或许,你也可以像它们一样?

阳台上还摊晾着两大匾褐色花蕊金黄花瓣的小野菊,月光告诉我,那是她资助的丹巴贫困女孩德吉拉姆从雪山上采来的高山野菊,泡水喝能缓解抑郁、改善失眠。这让她想起了阿尔贝·加缪在《鼠疫》一书里说过的一句话:“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致于吞噬人心。”

我这篇文章还没有写完,已经有消息传来,学校生活部总监叶儿老师已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她将带着自己团队的部分成员去另一所国际化学校。听说在告别会上,叶儿泪流满面,她说,自从月光将我招进橄榄树,我早就将学校视为了自己的家,我在橄榄树呆了四年,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学校,若以八小时工作制计算,我奉献给这个学校的时间就得翻三倍,那就是十二年,人一生最好的时光有几个十二年?当一个学校一切都向钱看的时候,教育势必将走向衰败。我对橄榄树有感情,我并不想走,月光也劝我不要走,但我不得不走,我手下团队的生活老师,许多都是精兵强将,但是眼里只有钱的人怎么会尊重人才呢?我不希望自己的团队散了,所以我只能走!而洪老师不忍和学生当面告别,只将自己要走的消息透露给了几个家长,结果手机和微信一下子爆了,学生和家长全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就在我打电话向叶儿求证,她和她团队的部分老师要走的消息是否确实时,月光给我发来短信:瞳瞳的奶奶来找我,说瞳瞳的班主任也离职了,目前瞳瞳成绩下降得厉害,她想让瞳瞳转学了。

月光跟我说,有老师找她,说当初之所以选择橄榄树,是因为觉得橄榄树是他们可以实现理想的平台,而现如今,董事会动荡不稳,学校高层频繁换人,办学思路随意变化,都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了。

橄榄树办学四年,从国际化学校园地里崭露头角的一株嫩芽,到蓬蓬勃勃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谁也不愿意看到,有一天大树也许会在风雨飘摇中突然倾倒。但如果资本一直凌驾在教育之上,办学者赚钱的目的大于教育本身时,一所学校会向何处去,已经一目了然。

2016年5月,时任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企鹅兰登北亚区董事总经理JoLusby来学校考察,听了月光关于橄榄树四个图书馆的设想后,当即决定授予橄榄树学校“企鹅兰登国际示范图书馆”称号,在图书选配、图书馆活动以及图书馆课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持与合作,可惜月光被边缘化后,此项合作最终夭折。

不是尾声

2020年10月14日至16日,第四届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博览会在苏州召开。

此前,我了解到,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一百余位顶级教育专家、知名校长及优秀的行业践行者,他们将和与会者一起分享各自在国际化学校的管理、教学、人才、课程、投融资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国际化学校校长将齐聚苏州,就“共同推动国际化学校以新的姿态开创中国教育现代化新局面”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决定赴会,因为我很想知道,月光面临的问题,是否也是同样需要引进资本的国际化学校整个行业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给月光打电话,问她是否还会去参加这次会议?月光回答得很干脆:当然去!为什么不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当我在“第四届国际化学校暨教育资源博览会”上见到月光时,那个不久前还和我说“抑郁得分分钟想跳楼的”的女人,一扫先前我看到的忧伤模样,变得神清气爽。她穿着一套藏蓝色的职业套装,一枚低调却不失庄重的银色胸针,衬托出她的内敛和大气。

这次会议几乎囊括了全国国际化学校的业内精英,几百所学校的千余名校长和核心人士集聚一堂,各种论坛、峰会、交流晚宴,将四天的会议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一开始我还以为,月光目前在橄榄树国际学校已经没有任何身份,即便她来参加这次会议,恐怕也只是个旁观者和倾听者,在这样一个群贤毕至的场合,作为橄榄树学校的创始人、现在的局外人,她还有没有勇气站在同行们面前?

但事实却让我意想不到,与会期间,不仅会议的主办方和那些在国际化学校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大多都对她尊重有加,几个主论坛的重要嘉宾见到她也都十分热情,她身边时时都围着找她交流的同行。尤其是报到当天,在贵宾室即时举行的一场小范围圆桌座谈会,会议举办方只请了为数不多的十几位业内重量级人物,包括次日将要做《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文化》重要演讲的王蒙先生,月光也在被邀请之列。

后来我才了解到,已经举办了四届的“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博览会”,首届就是在橄榄树学校举办的,月光全程参与了承办。其时,橄榄树学校落成不久,新生刚刚入校,与那些成熟的国际化学校相比,橄榄树就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苗,还很年轻,但它呈现出来的朝气蓬勃和新锐前卫,却让与会者们看到了一个前途不可估量的新兴学校正在崛起,对月光这位橄榄树学校的创始人也由衷地敬佩!

橄榄树学校目前的状况,同行们或许并非没有耳闻,但会议手册上列出的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峰会中,“国际教育投融资峰会”的内容占了重要的比重,这显然表明了,“探索教育与资本结合的共赢之路”,是国际化学校的办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月光在橄榄树的遭遇,也并非只是她遇人不淑、识人不善的个案,而恰恰是教育领域自从本世纪初资本进入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以来,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的普遍问题。正因为此,许多同行更想深入和月光交流这方面的心得和感悟。

大家意识到:教育和资本本质上是两回事,虽然教育需要资本的投入,目前的国际化教育领域的很多事情也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资本是有力量的,但资本在教育领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当资本对教育丧失了敬畏心时,就会作恶。但由于中国教育投资市场太年轻,进入这个领域,也没有设置应有的门槛,更没有理清资本与教育的关系,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最终很容易造成教育和资本双输的局面,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月光对我说,这次会议让她看清楚了许多自己以前总也想不清楚的问题,教训是深刻的,但她绝不会因此而放弃和退缩。在别人眼里,她或许是一个失败者,而在她自己心里,却看到了失败中的胜利,这个胜利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在我的眼中,月光就像一个教育的朝觐者,她把教育看得无比神圣,即使头破血流,也将用自己失败的碎片,重新拼接出希望的梦想!我相信,创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橄榄树学校四年,却落得一无所有的月光,一定会重新赤足远征,她梦中的橄榄树,也一定会生长得更加茂盛!

月光在临安太阳公社,为孩子们考察研学基地。

本文发表于2021-3《收获》。

袁敏简介

袁敏,女,作家、编辑、出版人。1954年出生,浙江上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创作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体裁作品数百万字,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重返1976》、暖心教育读本《蒜头的世界》、纪实文学《燃灯者》等。近年来,相继在《收获》杂志开辟“知青专栏”《兴隆公社》、“关注教育专栏”《燃灯者》等,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在出版领域亦有建树。编辑出版1-7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等多类别图书,发掘培养了一批少年写作精英,引领青春文学抢占图书市场份额的浪潮,在业内外影响深远。

新朋友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刘亭随笔”)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