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一生
文/娟子
周末在家,忙着打扫收拾屋子,相册里掉下来一张照片,赶紧捡起来,照片是婆婆年轻时拍的,婆婆皮肤细腻白皙,个头高挑,五官精致,梳两条及腰的大长辫子,特别的好看。也时常听村里的长辈们说起,说婆婆年轻时就是个美人坯子,用现在的新词説吧,整个就是一个颜值爆表韵味十足气场强大的美人儿。
照片中的婆婆看着我在笑,乐呵呵的,可是我的心里却酸酸的,不由得眼泪簌簌而下……婆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每每想起婆婆的离去,都让人心痛不已。婆婆在最后的日子里,一年多时间里,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因为婆婆得了严重的风湿病,手指头脚趾头也严重变形了。风湿病是不死的癌症,我们全家人竭尽全力给婆婆医治,但是终无效果,这个慢性病在折磨着婆婆,剧烈的疼痛在吞噬着婆婆的身体,看着她在病床上不断的呻吟,心里感觉好痛好痛……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们生命里总会有些记忆要被抽空,我只希望对于婆婆的念想不要被时间磨平,婆婆的往昔经历总会在回忆的河流中开出美丽的花朵,如果可以,我想把那些回忆编织成一艘可乘坐的船,随着记忆一路飘零……
婆婆的风湿病还得从她年轻时坐月子说起。俗话说:"月子病,锥尖剜不透。"所以这样的风湿病,谁也没有回天之力。我们只能尽心尽力侍奉婆婆,衣服勤洗勤换,尽量满足婆婆需要,做好吃的饭菜给婆婆吃,尽到做晚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婆婆出生在甘肃省辉县的一个小山村一家石姓的大户人家,当时那里经济发展缓慢,条件艰苦很闭塞。但是婆婆家在当地确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之家,婆婆的童年时光是在无比的优越感里度过的。婆婆姊妹三,无男丁,她是家里的长女。以前听上辈人说过,越是家庭经济富裕的家庭越是人丁不太兴旺,一般都是有女无男。婆婆家也是如此。
婆婆是大家闺秀,受过学校教育,自然比较开通思想比较先进。那个年代,女孩子一般都不读书,长大就是一个"睁眼瞎",目不识丁,简单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说读书看报了。可是婆婆相对就是很幸运的了,上过好几年学堂,完小毕业。有知识有思想有见地的她怎会在大山里委屈自己一辈子呢?婆婆不甘命运的捉弄摆布,不甘心不屈服,婆婆不顾家人的反对,背起行囊怀揣着梦想终于走出了大山……
当时,我家公公在铁路上工作,经常会在火车上执勤,忙工作。婆婆呢,有一次坐火车,和公公偶遇,一见钟情,真羡慕初相识也是那么的浪漫,他们相识恨晚,感情迅速升温,不久就结婚了。铁路上的工作可以说是地点不定,铁路工人四海为家,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当时公公他们单位是在武汉铁路局,婆婆是铁路职工家属,当然也跟随公公了。听婆婆回忆说,当时主要是用人力修建铁路,最原始的做工模式,条件特别艰苦,恶虐,铁路职工生存环境也非常不好。大姐是在宝成铁路上出生的,二姐是在成渝铁路上出生的,大姐就是杜鹏程《夜走灵官峡》中的那个小女孩的原型。大姐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寒冬腊月,婆婆生完孩子以后身子很虚弱,公公又出去工作了,没人照顾,大冷天冰天雪地的,婆婆饿了,不得已自己动手做饭,因为正在坐月子,身体特别虚弱,而且受冻受风的,所以就落下了病根。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绝收,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粮食都供应不上,缺粮严重,有的地方人们吃野菜,吃树皮,逃荒的灾民到处都是。婆婆和公公带两孩子在武汉的日子也非常艰难。但艰难困苦也不算什么,因为公公有自己的手艺,他会理发,剃头,所以,生活还会有些贴补,铁路上的日子相对还比较好些,能勉强度日总算是很好的结果了。就这样日复一日,总盼望着苦尽甘来。
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由于农村老家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生活特别艰苦,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生病了,生活无着落,无人照管。公公的兄弟们可能心里不满,对公公有意见吧?他们都不孝养老人,所以公公婆婆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选择舍弃这么好的工作,回乡孝顺父母,陪伴父母了,因为他们知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亲孝老的人,他的人生是没有尊严的,是不成功的,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徒劳,孝顺父母是一生的第一大福田,父母养儿防老,养儿方知父母恩。做人,人品是最重要的,做人要懂得感恩。
回到农村,婆婆在老家看娃,维系一家人的生活。不久,大哥出生了。日子更加地难过了,三个孩子,两个老人,一大家子人,公公种地务庄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匆匆而过。后来,有了三姐二哥,孩子们都渐渐长大,日子一天天的,显得更加艰难困苦了,吃饭也成了问题,公公整天为全家人的吃饭为难。婆婆就在家养猪,养鸡,每年养一头猪,到年末,卖了肥猪,全家人就可以快乐开心的过个好年了。平日里,婆婆收了鸡蛋总是舍不得吃,攒起来拿出去到集市上卖,然后换回些钱来维持家用。婆婆脑子活,有思想。她还在村子里低价收了鸡蛋,然后到宝鸡,西安等城市去卖,或者到私人制香作坊批发些香,也会拿到城里去销售,这样的经历,婆婆一路坚持,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婆婆总是竭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婆婆是个勤劳质朴的女人。也是个很要强的人,什么难题经过她的努力都能迎刃而解。
老辈人常讲:"多子多福"。我家先生1970年出生,是婆婆最小最疼爱的儿子,婆婆倾其一生呵护着他,给予他无尽的爱。还曾记得先生讲:"那些年,口粮特别紧张,婆婆每次做了薄饼,总是分着给孩子们吃,因为娃娃数多,每次一人只能分一小块,婆婆总是舍不得自己吃,偷偷地多留一份给我先生……"每次先生回忆起这些,都是泪眼婆娑,止不住热泪盈眶。婆婆一辈子含辛茹苦拉扯六个孩子,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婆婆受过太多太多的苦流过太多太多的泪,可是婆婆硬是用自己的强有力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家。
婆婆还是个做手工活的"巧手",说她是大能人一点也不为过。谁家生了小孩,需要做棉衣的,婆婆拿起剪刀一挥而就,裁剪的小孩衣服非常合适,而且还特别漂亮,小孩的棉裤是连脚的,不用穿鞋,最适合小孩子穿了,很实用很舒服。婆婆是个很热心的人,她除了给自己家孩子做以外,也不忘给邻居家村子里的其他孩子做,只要有人拿来花花布,婆婆都是欣然接受,给裁剪,缝棉衣,还教各位婶婶大娘们的做的方法,前来的婶婶大娘们都满意而归。婆婆就是个热心肠,在我们村婆婆辈分高,她团结邻里,很有亲和力,大家都喜欢她爱戴她敬重她,都愿意和她相处。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大包干",土地包产到户,农民的日子终于有了希望,每年到了麦子丰收,婆婆看着金灿灿的麦粒颗粒归仓,总是会眯着眼睛瞅着粮食呵呵地笑。因为婆婆再也不会为全家人的温饱发愁了。
在那个年代,贫困的生活环境还有人们世俗的眼光,"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大姐二姐和其它同龄的女孩子们一样,就和上学堂读书识字学文化失之交臂,那更是那一代人的悲哀。家里就只有大哥,二哥读书上学了。后来三姐也上学了,因为日子慢慢好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和三姐同龄的女孩子也都上学了,所以三姐很幸运地就成为姊妹三个中唯一上学读书接受教育的女孩子了。大哥很聪明,是块读书的料,而且读书还很用功,后来考上了师范院校,留在太白县一所山村小学任教。在慢城太白干了几年,总觉得地方太小,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就到新疆去发展了,刚开始在高中代物理课,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业绩卓著,被内调到教育局工作。大嫂生完孩子,婆婆去新疆侍候月子。婆婆是个特别亲和明事理的人,和媳妇都能和谐相处,关系处得特别的融洽。
时间流逝,每时每刻留下印记,那些铭心记取的,那些来不及遗忘的,统统成为生命的点滴珍藏。1994年,我和先生结婚了。婚后的日子甚是幸福美满。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的,婆媳关系大战,争争吵吵,甚至有的家庭媳妇打婆婆都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婆婆和我关系就很好,我们从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婆媳之间,不管是做婆婆的,还是做媳妇的,只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哪有处不好的婆媳关系呢?婆婆媳妇做好自己的本分,家庭关系才会更和谐,"家和万事兴"嘛。作为媳妇,我是这样想的:婆婆也是妈,一辈子含辛茹苦不容易,能尊重就尊重,能爱戴就爱戴。还有就是,你既然选择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亲人,爱他的全部,当然包括他的母亲,感谢她用一生呵护生养栽培了这么优秀的儿子来做我的丈夫,所以我感激婆婆。
我在校念书时间长,一直到高中毕业,读书那会,娘家妈疼我,知道我功课要紧,所以不让我做家务,做饭,甚至连衣服也没洗过,每周去上学,都是换下衣服就走人,一直是妈妈帮我洗的。所以我家务活基本什么也不会做。整个就是被妈妈宠坏的"书呆子"。嫁过来以后,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没有什么埋怨的。家务全包,时间长了,我也感觉不好意思,就在婆婆做的时候留心去看,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学会了。婆婆逢人就说:"女娃娃在娘家都有妈妈疼,不会做饭干家务是必然的,咱也不能心胸狭窄不容人呀,不能急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想开点,慢慢来,一切总会好的。自己的媳妇胜过闺女,咱能不诚心对待吗?不进门两家人,进了门一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包容别人就是成全自己啊。"婆婆是个非常开明的人,凡事都能想的通想的透。婆婆拥有着她那个年代的人普遍的优点,勤劳、朴素、热情、任劳任怨。婆婆是我的榜样,只是我知道,我做不到婆婆的十分之二三......既然做不到,那就通过其他方式,来回报婆婆的付出吧,比如经常赞美婆婆做的饭好吃,再比如给婆婆买件衣服什么的,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我心存感激,婆婆也心情舒畅!我很感谢婆婆,感恩婆婆!
弹指一挥间,时光如梭匆匆而过。2000年我们家盖房子,这在农村可谓是巨大工程,全家的大事。当时,我在学校做代课教师,任毕业班班主任,代语文课。学校师资力量本来就缺,事务繁忙,我多次向学校领导请假,也未能如愿。也不是领导不给准假,关键是你拍屁股走人谁来带班谁来代课?那年,儿子四岁多,女儿两岁,因为那时,没有幼儿园,婆婆在家得做饭还得带两孩子,还要操心盖房子的事情,一个人哪忙的过来?我也很矛盾,到底咋办呢?婆婆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带儿子去学校吧,他毕竟四岁多了,也好带,这样两全其美,家里的事,学校的教学任务两不误。"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婆婆和我想到一块了,真是心有灵犀啊。婆婆很大度,很宽容,总是为我设身处地的想,给我的帮助特别大,我很感谢我可亲可敬的婆婆。
我们家三层小楼终于盖起来了,孩子们也长大了,也都陆续上学了。眼看着好日子来了,可是婆婆却病倒了,刚开始是腿脚疼,走路很僵硬不灵便。但是生活还能自理,就是手脚不方便,做饭也成了问题了。我和先生在村子南边粮站做粮食生意,因为当时生意特别忙,也不能常回家,婆婆在老屋住,我和先生商量,准备接婆婆过来住,可是婆婆死活不答应,总是喜欢住老屋,她说怕给我们添麻烦。好歹婆婆当时还能拄着拐杖慢慢地走,我每天做好可口的饭菜给婆婆改善伙食,亲自给送回去,女儿从上小学开始,一直也坚持给奶奶送饭,女儿坚持到上高中,因为上高中是在县城,从此这项任务就成为我和先生的了,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给婆婆送饭,一送就是十年。我们的坚持只是在回馈感恩婆婆,她对我们的好对我们家的奉献我们可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呀。
后来婆婆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行动更不便了。还记得,婆婆拄着拐杖走路的样子,她颤颤巍巍的,摇摇晃晃的,站也站不稳,她用拐杖头"哒哒哒"敲着前面,好似在探路,好久了,还不走一步,又在"哒、哒、哒"继续敲击前面的路,她也不敢大步走,只迈出小小的半步也是举步维艰,何等的艰难?每每婆婆这样走路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我们小时候学走路时的样子,这是何等出奇的相像啊?人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其实就像小孩子一样了,也许这就是回归最初的本真吧?想想我们姗姗学步时,是爸妈在一旁呵护扶持鼓励我们,护我们周全。"你养我们小,我们养您老"现在婆婆老了,病了,走路颤悠悠的,步履艰难,我们只能不厌其烦地护着她搀扶着她……
2013年春节过后,不可避免的厄运终于来了,婆婆的病更重了,再也不能下地行走了,从此婆婆便卧病在床,需要全天侯的护理与照顾,孩子们都不在,我和先生在家服侍婆婆,还好,二哥二嫂也抽空过来帮忙照顾,每次,我们要用汤勺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饭喝汤,水果也要洗干净切成小丁用勺子喂婆婆,平时还得喂婆婆喝水吃药,到后来婆婆喝牛奶喝水都要用吸管喝,知道婆婆瘫痪在床身体自然不舒服,所以得经常用温水给洗脸洗脚,擦擦身子,给婆婆勤换衣服,心想这样的话,婆婆会感觉舒服些。婆婆大小便失禁,连"水火"也送不了了,所以我们得经常给清洗被褥、床铺、尿布,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我们依然坚持着,一如既往,从来都不敢懈怠……
岁月如歌,流年逝水匆匆过。婆婆后来病更重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察觉到,婆婆有"心事",什么心事我们却无从得知,因为她不说话,只是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自言自语说着话,可我们一句也听不见,我们全心全意的侍奉着,贴心呵护着,可是婆婆就是高兴不起来,后来我终于知道了,婆婆的"心事"也有了谜底,因为她在睡梦中喊着"宝仓……宝……仓……宝……仓……"宝仓是大哥,是婆婆长子,大哥大嫂他们全家在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县工作,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不常回家,记得婆婆患病之前就一直念叨:"你大哥太远了,回家很不方便,他在新疆不知有多孤单啊,我娃真可怜,好想让他回来……"
我恍然大悟,原来婆婆在弥留之际,心里还牵念着她的"宝仓娃,"父母心在儿女上",就算孩子再多,当母亲的,哪怕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哪怕自己只有最后一口气,她们想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原来,婆婆在等远方的儿子儿媳回家呢。于是我和先生商量好,先生一个电话过去,大哥大嫂归心似箭,立马坐航班就回家了。婆婆看到大哥大嫂回来,笑了,这是婆婆病重以后第一次笑,我知道,婆婆的心愿了了心事圆了,她日日盼夜夜盼,儿子回家了,她可以安心的闭眼了。大哥大嫂悉心照顾婆婆,尽孝行孝,也弥补了以往无法侍奉在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直到2014年农历九月初九这天,婆婆忽然间精神头很不错,脸色也很好,儿女都在她身边,她一遍一遍地嘱咐儿子,又不厌其烦地叮嘱女儿,我也知道这就是老辈人常说的:"回光返照"。婆婆把所有的儿女都盼回来了,把该说的都说了,婆婆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寿终正寝,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苍天锁云大地放悲声,青山垂首水河泪长流。"从此在我们心里,九月初九不仅仅只是重阳节,这一天还是婆婆的忌日,寄托着我们永远的哀思与怀念。
婆婆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却是平凡而伟大的。感慨婆婆一生的经历,很多次想为婆婆写点什么,用文字记录婆婆的往昔岁月,可就是静不下心来,揪心的故事多的无从说起,不知从哪下笔,今天终于豁出去了,彻夜无眠也不足挂齿,关键是害怕触动内心深处曾经很痛的伤疤。此刻,我突然无语,是褒?是贬?我还是随笔吧,感激、惋惜、赞美、感恩…所有的词汇瞬间一拥而上。我很感谢婆婆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也很感恩婆婆对我的包容和关爱。我希望婆婆在无忧无虑的天国里,可以永远幸福,平安,健康,快乐!
写于2018.8.13夜
作者简介
王小娟,笔名娟子,宝鸡扶风人,大专文化。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与写作。始终相信:在书中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有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点这里发布扶风生活信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