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文章  一根葱的领悟(外一篇) 同学文章  一根葱的领悟(外一篇)同学文章 一根葱的领悟(外一篇)

同学文章 一根葱的领悟(外一篇)

读韩洁的《一根葱的领悟》,好像重走了一遍自己心路成长历程。尤其读到“在心底深处升起了一个坚定的回答:我要过好我的小日子!听到这个回答我放声大哭……如果连家都可以不要,日子也可以不过,那我提升的再高,心又将何处安放?”时,特别动容,感同身受。我想,这不止是韩洁和小编两个人的人生反转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经历吧。

一根葱的领悟

文|韩洁

“你的问题就是太贪了,做人贵在知道自己是哪根葱。

现在的你就已经很好了嘛。

干嘛总是想要那么多呢?

搞得自己又纠结又拧巴。

女人要做回自己该有的样子……”。

九月初,在济南聆听薛仁明老师讲格物致知。

我上台分享并提出了“年近五十还大惑”的问题后,老师给了我上面的一番点评。

韩洁在课堂上

第一天,听老师重点讲,格物要先化“隔”为“格”,由“格”中悟“知”。

格物是感,凭直觉对这个世界心生欢喜充满好感。

致知则需要思考,而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致知既久,强调客观,抽离了情感,现在的人们都忙着思考,理论逻辑紧密,忘了格物的根本,成了彻彻底底的无感之知。

听到薛老师这番话,简直大快我心,课堂上特别开心,一直在边听边笑。

晚上回到家,安安静静地自己一个人呆着,竟悲从中来,哭了一场。

因我自己就是老师所言的,那个愚笨的“三无”人员,一无傲人的学历,二无头脑的逻辑思维,三无条理清晰的口语表达。

然而,悲催的是此生却遇到了“三高”的老公,头顶傲人学历,加以缜密的思维分析和条理分明的表达,长此以来,在我们家以及双方父母、兄妹家中,凡遇大事全由他一举搞定。

日积月累,自然而然的就垄断了我们家的决策权,也掌握了话语权。

而我每每与他沟通交流都不欢而散,也屡屡被他耐心调教:

“你讲话前要先理清思路,想说什么?

在心里先默想个一二三的大纲,不就很容易了吗”?

可是,于他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我则还是个“臣妾做不到啊”!

说到最后还是主题不明的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要么心口不一,要么语不达意,讲来讲去,一头雾水,令他茫然。

屡次这样的无效沟通,很是令我沮丧。

同时也佩服着他的理智与周全。

着实让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达的我,苦恼了很多年。

没想到,多年来我心中的郁闷憋屈,被老师的几句话就释然开怀了。

虽然哭了一场,却并不是难过痛苦,而是释然,以及对自己自困多年的感伤。

老师的点评仿佛一声棒喝将我打醒。

我这些年的沮丧,源自于否认了自己身为女性的感性的长处,盲目去追逐老公的那种男性的理性、逻辑,徒劳无功,辛苦不已。

明明自己是一根葱,却羡慕花的芬芳。

“贪看天上月,反失掌上珠”,这不正是“贪执”吗?

我的无明困惑,被老师犀利的点评,一剑刺将过来,直抵内心,让我领悟。

当我不再对自己苛刻和评判时,心里就多了些悦纳与宽容。

我与老公的云泥之别,不也正是阴阳互补之道吗?

拜老师所赐的这顿棒喝,让我如实见到了自己,也更加坦然轻松地接纳了别人。

再看身边的老公时,就顺眼了很多,不再一味的苦恼于他的强势,也不再抱怨他不尊重我了。

安住于“格”自己的“物”,任由“致知”自然的发生。

济南课堂一瞥

三天下午的戏曲欣赏,老师选的是裴艳玲大师《四郎探母》里“坐宫”的一折。

老师说这出戏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是两句话——杨延辉说,“我要去见我妈”,铁镜公主说,“OK”。

话音一落,台下哄堂大笑,可就是短短两句话主题的一出戏,老师足足用了三天的下午时间,引领我们从点滴之处慢慢的浸染,大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到角色间的互动传递,配以京胡的悠扬以及快慢版的对比,台上大师精湛的表演,台下老师细微之处的妙语点拨,让我们这些京剧小白们,极耳目之绝美,那享受直沁心脾,彻彻底底的被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深远所征服。

不论是听课还是赏戏,老师更多的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作为中国人应该有的生命气象和质地,也深深感受到中国人应当怎样生活和表达。

正是这一点,化解了我对婆婆多年的误解。

我的婆婆祖上是大户人家,从小生长在大家族的环境中,深谙“长幼尊卑”和“谨言慎语”之道。

加之“富农”的成分出身,几十年来中国一波接一波的变革与运动,婆婆一家均遭倾轧波及,无奈之下,举家由海滨城市大连,迁往边远的内蒙草原。

这样的成长背景造就了婆婆坚毅与隐忍的性格。

自我嫁入婆家,婆媳相处多年,一直认为婆婆是个心思缜密、心机极重之人。

凡事只讲五六分,剩下的心思,只能靠我们去猜。

这对于我这种直性大咧的人来说,实在是费劲,所以婆媳之间心生嫌隙和矛盾,在所难免。

听完老师的课,让我反悟到,当年婆婆圆融和深稳的古派作风,不正是我们作为中国女人,应该传承下来的含蓄与隐忍吗?

婆婆的心思缜密,不也是特殊的年代中不得不采用的自保方式吗?

这个领悟,打开了我多年的心结。

如今婆婆已去世三年,“不知者不怪罪,您老海量放宽”!

愿我的这句诚恳道歉,能够跨越幽冥,婆婆有知。

回到家里,我把老师上课的精彩和感受给老公东一句西一句的唠叨着,特别是说到我终于能够看到婆婆此生的不容易以及不得已,对此前多年的误解也向他做了道歉后,他问了一句:

“老师下站去哪里讲课”?

我说“上海”,他淡淡的回了一句,“你可以跟着再去听啊!

听他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表面虽淡定,内心却澎湃。

多年以来,我一直苦苦求而不得的,正是他的这份理解和支持。

回想几年前,也接触过一些身心灵的课程,那时的我如“久旱逢甘霖”般热衷于自我成长和提升,但是每次上完课回到家,总是很强烈的感到:

家庭于我是禁锢,老公则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我在课上学到的东西,与他的三观认知完全背离!

两人互相嫌弃,一谈即崩,关系也降至冰点。

加之自己的家人也指责我,若是再继续走下去,大有众叛亲离之势。

但那时的我势如蛮牛,被撞的头破血流也不知回头,那段日子我们俩斗的两败俱伤,身心俱疲。

也许我是傻人有傻福吧,就在我们都濒临绝望的那一刻,我悲凄凄的问了自己一句话:

韩洁,你到底想要什么?

同时在心底深处升起了一个坚定的回答:

我要过好我的小日子!

听到这个回答我放声大哭……如果连家都可以不要,日子也可以不过,那我提升的再高,心又将何处安放?

就这样,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生活,又回归了平静。

却也是落得个再有诸如上课之说,老公已成惊弓之鸟,更别奢谈什么支持和理解了。

没想到老师三天的课程如此厚重,既点化了我,也点化了老公。

正如同在课堂上听课的,我们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更生教授所言,听薛老师的课,于平淡中见神奇,透过表层的虚虚实实,可以让人连笑三天,也可以令人感动落泪;

而深层的部分,老师是在“化”人,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听者的心灵,触到了内心的软处,触动了生命的深处,使人得到点拨,滋养和提升!

老师的课于我的滋养,在于化“隔”为“格”,清晰明朗。

老师给我的点评,恰如“机锋”让我醒悟。

老师如千手善舞,愚笨的我虽没有千眼去承接,但我接住了对我最厚重的点拨,既让我看到了作为一根葱的不足之处,也找到了作为一根葱的自得与自信。

第一次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就幸遇薛老师!

第一次欣赏京剧,就是裴艳玲这样的大师之作!

感恩感谢!

乙亥白露.

于平淡中见神奇

文|刘更生

薛仁明老师来济南讲了三天课,我听了两天半。

这是我第一次听薛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他不是在讲课,也不是搞讲座,其实就是在跟大家聊天。

有人说薛老师讲课是在“扯淡”,我听的感觉同样如此。

要么是东扯西扯,要么是借题发挥,有时因为同学的一句话就能扯大半个上午,似乎大多数时间扯的东西也不在调上。

但是,薛老师能扯出水平,扯出效果,可谓扯淡而不淡,形散而神不散。

先说扯淡水平。

薛老师这次济南讲课的主题是格物致知,他没有讲什么出处、沿革、含义之类的东西,而扯着扯着就扯到了新、旧石器的分野,扯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扯到了声响与音乐的不同,扯到了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甚至扯到了男女思维之别以及怎么过日子。

格局之开阔,思路之跳跃,令人既耳目一新,又能得其旨趣。

能将格物致知讲出这么大的格局,我之前从未得知,也没想过,这是令我最感动处,也是最受益处。

薛老师调侃自己的课水货多、干货少。

其实,能把格物致知这一命题的精髓捞出来,而且于平淡中扯出了味道,扯出了高度,扯出了境界,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再说扯淡效果。

每天下午都讲京剧。

同样,没有京剧的历史、唱腔、徽班进京,而是直接进入唱段,通过听、看、学、讲,直接与剧中人物交流沟通。

薛老师真是了得!

即使是一个对京剧无感的人,听上一次便会喜欢京剧,便会欣赏京剧,便能在同样唱段的不同演唱者中分出高下,似乎一下子就“懂戏”了。

在我看来,这种效果真是出神入化了。

这样的课听下来,我至少对京剧的感知上了不止一个层次。

三天的课,总是伴随着阵阵笑声,当然,也有若干人的若干眼泪。

不过,这还只是课堂效果的表层。

深层是什么,我认为薛老师是在化人,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听者的心灵,触动了内心的软处,触动了生命的深处,使人得到点拨,得到滋养,得到提升。

我觉得,听这样的课,想不被打动倒是很难的。

薛老师很少讲知识,也没有什么说教,而是讲故事或闲扯。

通过我们能够触及的人和事,告诉听众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人应当怎么生活,怎样去“隔”,怎样领略当下,怎样处理虚实关系,以及诸如怎么读书、怎么养育孩子等等。

听讲的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启示。

我一直认为,化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而当今对文化的理解及其所为大多是在炫耀我们的“文”,严重忽略了“化”。

其实,没有“化”的文化很难称其为文化。

薛老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通过扯淡显示了他独有的力道。

薛老师的课,听的过程中感觉没有讲多少东西,其实信息量很大,需要慢慢回味和体悟。

薛老师讲课快结束时说:

“听到,本事;

听不到,拉倒。

”这话让我沉思良久……

别管听到没听到,我都要感谢薛老师!

感谢养心殿中医沙龙给我这次听课的机会!

刘更生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