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麒说历史  北宋神宗赵顼卷:独钓寒江雪 乐麒说历史  北宋神宗赵顼卷:独钓寒江雪乐麒说历史 北宋神宗赵顼卷:独钓寒江雪

乐麒说历史 北宋神宗赵顼卷:独钓寒江雪

【聊爸第69

期820

前情提要

以下故事与上一篇文章皆发生于同一个时间线,即宋神宗熙宁年间。主要讲述了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的故事。观众朋友们若对新法的定义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与上一篇文章《熙宁变法与王安石》对照观看(强烈推荐!)。

让我们拿好王安石的一系列的奏折,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段岁月……

我是乐麒,字子钺,

一个用音乐说故事的钢琴者

一个用历史书写旋律的作曲者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熙宁变法第一条均输法正式上线,王安石亲自点将,由前开封府度支判官,陕西转运副使薛向,当任主管全国买办的发运司长官——发运使。为此,宋神宗赵顼,亲自拨给发运司五百万管内藏钱(皇帝的私房钱)以及三百万石大米为启动资金,把这个均输法顺利彻底地推行了出去。

一时间,开封城里的各个大商户们出现了一丝骚乱。后来很快发现,他们的利益还是在的。均输法虽然是统一了物价和货源,但他们的生意还是可以照做,只不过被国家分走了一杯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它代表着,王安石要对他们的财产动手了。

大商人们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旁敲侧击地与朝廷里面,和他们有“友好往来”的大臣们开始商讨对策。

不过,谁也没想到,率先发难的竟然是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他认为王安石是在学汉代的桑弘羊。而他的逻辑很有意思,是这样的:因为桑弘羊是小人,所以桑弘羊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小人之为;又因为王安石学习桑弘羊用经术治国,所以王安石也是小人。

综上所述,最后得出结论,王安石小人误国,违反孔孟学说,必须马上把这个人处理掉。

对此,宋神宗很郁闷,他对王安石说:“均输法是针对大商人的,跟范纯仁有一毛钱关系?我也是为了国家好,他至于这样君子小人,孔子孟子的上纲上线嘛?”

但王安石不这么看,他提醒宋神宗,这第一条新法刚出,下面反应就如此激烈。当此时分,您可千万别着急,我们要慢慢地,一条一条地来,千万不可急躁啊!

然而年轻气盛,只有二十岁的宋神宗并不以为然。急于有所作为的他,竟然把范纯仁招来骂了一顿,再把他直接扔出开封了。

这是宋神宗,第一次不听王安石的话。

这下朝廷直接炸锅了。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他向来是宋朝大臣们道德旗帜,人生典范。宋神宗为了王安石把他贬了,直接让全部朝廷的人开始敌视王安石。

本来这些朝中大臣们就在为均输法把他们的财路砍了一刀而生气呢!这下好了,这帮朝廷老油条们刚好可以借此攻击新法,狂喷王安石。

充当先锋的就是文坛泰斗苏轼,此时的苏轼,还不是后来的东坡先生。他用华美夸张的语言和无与伦比的文采,把王安石骂得比上古四凶还要丑陋不堪。全程没有一脏字,还不带重复。

相比之下,宋神宗的回复就比较简单粗暴了,一个字,滚!

苏轼倒下了,他的弟弟苏辙接过了旗帜。苏辙文采不如苏轼,但是政治水平是相当的高

(毕竟是未来的宰相)

。他说:“不是我不相信王安石的能力和忠诚,但是当年太祖皇帝难道就没有能力?就不忠诚了嘛?”

宋神宗看后气的差点没晕死过去。这句话特别歹毒,宋太祖赵匡胤在柴荣在的时候,百般忠勇。柴荣死后,他直接就黄袍加身陈桥兵变了。这话的意思是,你要说王安石又有能力又忠诚,那他比太祖如何?你若说他不如太祖,那你干嘛变法?你若说他比太祖还厉害,好了,那陛下你是想当第二个柴荣嘛?

形势看好,紧接着,御史台里的冯京,谢景温,李常,在苏辙的领导下疯狂地攻击均输法。他们把历朝历代的圣人宰相全部搬出来,猛砸王安石。

一时间,朝廷里鸡飞狗跳,口水四溅。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王安石没有慌乱。他在众多的攻击他的奏折中敏锐的发现,攻击他的理由基本上只有一条,就是说他人品不好。而对新法的指责,几乎没有。

于是王安石和宋神宗说:“当务之急,是让均输法稳定持续地开展起来,让天下老百姓都感受到新法的好。那时,这些叽叽喳喳的大臣们就不得不闭嘴了。

“尤其是青苗法的有效实施,您可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能着急啊!”

宋神宗说:“好的,我知道了,王相公您放心,我会小心的。”

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月,连河北路的老百姓们都知道了第一国家机密青苗法要实施了。他们争先恐后的跑来跟宋神宗提各种各样的意见。比如河北路转运司的一个干部王广廉就提出用度僧牒

(佛教寺庙的合法经营执照)

来启动青苗法。

宋神宗一看,这招不错啊?于是他就答应了,结果当王安石知道的时候,河北路已经开始执行青苗法了。

王安石急了,他赶紧跑来问宋神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和你说了要小心谨慎的嘛?

宋神宗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没错呀!均输法的成功实施已经证明了新法的价值。而且这段时间,朝廷上给新法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宋神宗急切的需要给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宋神宗要让他们知道,新法是很好的。

耳光是很响,结果是抽在了王安石身上。宋神宗把青苗法突然的投放出去,可谓是彻底了激怒了朝廷。

大臣们愤怒了!你作为皇帝,都不问过我们这些大臣,就直接推行这样一个重要的,大型的新法,那还要我们干嘛?

宋神宗以为,他这么做可以帮王安石分担压力,殊不知这样做却彻底害惨了王安石。这是他第二次不听王安石的话。

因为大臣们知道,虽然宋神宗是皇帝,但要打击新法就必须打倒王安石。只要王安石倒了,新法就一定会不攻自破。

更何况,宋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那么攻击王安石其实也是变相的攻击宋神宗。

熙宁三年,由于宋神宗过于激进的推行青苗法,原定计划只是在陕西一路试行的青苗法,在这一年迅速的扩张到了河北路,京东路和淮南路(淮河南部地区)。同时,仅河北一路就一口气动用了一千五百万石常平仓的粮食。还有,原本青苗法只是立足于农业,但在短短的几个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连城镇的居民也可以找政府“贷款”了。

局势因为宋神宗一个愚蠢的决定,至此彻底脱离了王安石设计的轨道。国家大幅度的改革从此再也不只是一个尝试,而是民众皆知的公开新闻。王安石现在已经被逼得不得不迅速的把一些列新法快速的投入。

于是保甲法,裁兵法,募役法也被迅速地开始推行了。

副宰相唐介终于忍受不了了,他非常的讨厌王安石,经常在中书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王安石从才华,能力到人品贬的一文不值。

在青苗法失控前,王安石还不跟他一般见识。可是如今,王安石却不得不对唐介动手了。于是从即日起,中书省和制置三司条例司一切政令全部绕过唐介强制执行。

唐介怒极,去找宋神宗理论。宋神宗本来就烦唐介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喷王安石,他不等唐介说完话就自己跑路了。

唐介悲伤,郁闷,痛苦,不久后就病死了。

这个,应该算是唐介自己把自己气死了,但是不知怎么着就莫名其妙怪在了王安石的头上。

铺天盖地奏章开始攻击王安石,无数御史言官们开始对全宋朝人民控诉王安石的罪行。就是这个飞扬跋扈,不知廉耻,毫无道德,黑暗专制的权臣欺骗了皇帝,害死了忠诚的副宰相唐介。

为此,他们还给王安石起了个名字,荆公(意思是南人宰相)。

可惜,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言官们,广大人民群众表示出了深深的鄙视,并宣称会坚定不移的站在王安石这边。

但是,这件事情终究还是闹大了。一直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趁机跳出来说话,他不仅明面上在朝堂指责王安石,背地里还私下给王安石写信,这就是著名的《与王介甫书》。里面逐条逐句的说青苗法到底有什么不好。

出于政治需求,王安石逐条逐句的反驳了司马光,这就是著名的《答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一看也不生气,又把王安石的回信再逐条逐句的反驳了一次,寄回给王安石。我们姑且就叫它《与王介甫第二书》吧!

王安石给气乐了,心想司马光你有意思嘛?无奈之下,王安石只好又逐条逐句的反驳了司马光。

司马光看完后,耐心地又把王安石的回复再逐条逐句的反驳一通。

我严重怀疑,司马光是不是也是极度无聊症患者?

王安石是彻底无语了,对此他干脆不管司马光了。任凭你写给我的信堆上天,我就是不理你总行了吧?

司马光很生气,因为他连续写了好几封信给他,他都不回复。一气之下,司马光辞职了。他和宋神宗说,自己要去修一部了不起的历史巨作,请皇帝给予他去洛阳的权利。

宋神宗麻溜儿的批了,叫司马光赶紧走,不送。他老人家也算是被司马光给气伤了。

不过司马光为什么要去洛阳呢?嗯,我记得退休的富弼,文彦博,韩琦等人就在洛阳。

司马光走了,唐介病逝了。高太后又跳出来拽着王安石一顿骂。

说起这个高太后那可大大的不得了,她可以说是灭亡北宋的第一把火。此人公公(宋仁宗)和丈夫(宋英宗)死的早,婆婆(曹皇太后)是个老好人管不得她。可以说她基本上属于天下无敌的状态。

唯一不怕她的也就是长子宋神宗了。高太后虽然身在后宫,但本人却与外面的大商人们有一些私交和买卖。

往年日子过的好好的,不仅有钱拿,还可以顺道鱼肉一下百姓,小日子过的不亦乐乎。

谁曾想平地里蹦出来一个王安石,搞出了什么均输法,青苗法,二话不说挥刀对着他们这些资产阶级就是一顿砍,导致高太后损失惨重。

一定要搞倒王安石!于是高太后拉来了自己的次子岐王赵颢,想来威胁宋神宗。

可惜宋神宗那是相当的霸道,他对着自己的弟弟赵颢直接高声棒喝:“你要觉得我皇帝当的不好,有本事你来当啊!”

赵颢当场被吓瘫了,据说至此之后,一见到宋神宗就哆嗦。

好不容易摆平了高太后,在濮议大乱斗中力战欧阳修的吕诲又跳了出来。他上书王安石十四大罪状:“慢上无礼,好名欲进,要君取名,用情罔公,徇私报怨,沽势招权,专威害政,凌铄同列,朋比为奸,动摇天下,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奸诈。”

吕诲啊,我要向你鞠躬,你为后世小学生学习骂人的成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只是我很想问你一句,平时不见你做事,别人有功却见你骂人,这是怎么回事?

斗志昂扬的宋神宗直接把吕诲给踢出了开封。

从范纯仁开始,历经苏轼苏辙,再到唐介高太后,最后直到吕诲被踢出去后,痛骂王安石的人终于敢怒不敢言了。

但他们还是有作为的,比如他们会在政事堂里聚在一起喝茶闲聊不干活。

王安石看见后叹息一声:“你们这群人,每天就坐在这里,既不读书,也不做事,成何体统!

(公辈坐不读书耳!)

哪知副宰相参知政事赵抃却笑嘻嘻的答道:“王安石呀,你说的不对。舜帝时期的四贤大臣,还没书可读呢!

(君言失矣!皋(ɡāo),夔(kuí),稷,契之时,有何书可读?)

王安石差点两眼一黑就此昏睡百年。

但他不能睡,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他要带领宋王朝完成伟大地复兴!

为此,即使他孤身一人面对千军万马,即使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反对他,他都要负重前行,决不后退!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五月,东明县(开封府边上的一个区)事件爆发。起因是东明县的知县私自篡改了当地贫苦农民的户籍,把他们改为了富户,从而导致这些农民被逼交很高额的税。农民们受不了了,组织起来跑到开封府尹(开封市长)那里要个说法。

开封市长故意躲起来就是不出现。农民们只好转过去到王安石的府上寻求帮助。

王安石得知后大惊!他在细心听取了农民们对整个事情前因后果的讲述后,让农民们先在他的府上等一下,他亲自去问宋神宗。

王安石一路飞奔,去见宋神宗。刚好,一群大臣们也正在宋神宗面前叽叽喳喳的说他的坏话。

大臣们说,东明县事件证明了王安石的新法是坏的,是糟粕,是立刻需要被摒弃的。

神宗皇帝被说动了,他不安看着王安石。

王安石依旧非常冷静,他没有马上反驳,而是要来东明县县长的资料,听取这些骂他的大臣们的话语,并与农民们说的话进行了仔细对照。得出结论,东明县的县官贾潘是反对新法的人,而这一切都是阴谋,王安石表示要立刻终止东明县的闹剧并提审贾潘。

关键时刻,远在洛阳的前宰相文彦博出面干涉了这件事情,贾潘被撤职,新法得以继续实施。

表面上看,王安石自保成功,但宋神宗对新法怀疑的种子已经被深深的种下了。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秦凤路经略王韶向宋神宗和王安石递交了《平戎策》。这篇文章很长,主旨却很明确即“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北拒大辽。”

河湟,指的是河州,湟州,洮州(今甘肃临潭),兰州,成州,阶州,岷州。在盛唐时期,这里曾是汉人的地界。到了唐朝末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而被吐蕃人抢了出去。

王安石收下了这篇文章,表面上他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暗地里却把王韶不断的往秦凤路边疆调动。

不过这件事情最终还是没能瞒住耳目众多,而且曾经在军中任职的前宰相韩琦。毕竟西军曾经是他韩相公和范夫子带出来的,在那里有任何风吹草动,韩琦总能很快的知道。他马上联系了朝中同党准备攻击王安石。

可惜,韩琦终究还是低估了王安石。韩琦的人盯着西军,王安石的人也在洛阳盯着这一群前宰相们。

王安石知道,宋神宗的支持已经动摇,韩琦的同党遍布军中和政界,即使他已经不是宰相了,但若是他不顾一切的反击,那么王安石的地位必将动摇。所以王安石必须快速的,在韩琦动手前,打一场漂亮的战役。

这样就能堵住所有要骂他的人的嘴!

王韶,我们的千秋功业,这个国家复兴大计全部系在你身上了!

历史上,王韶的话,不多,但心里却远比常人要明亮得多。他知道,王安石在和反对他的人抢时间。

新法派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为此,王韶孤身一人前往青唐

(今青海西宁市)

会见了吐蕃各部势力里最高贵,也是最强大的首领俞龙珂。

面对着贪婪无信的吐蕃人,以及他们的锃亮的刀枪,王韶从容地进入了青唐城。一夜里谈笑风生,说服了俞龙珂,收复了湟州中心的重镇青唐以及俞龙珂超过二十万的吐蕃人。

稍作修整后,王韶率领仅仅数千人的秦凤军通州部突入秦州北部的抹邦山和竹牛岭一带。在那里,面对羌人箭雨,以文官出身的王韶,亲自披坚执锐,带头冲锋。

在他的号召下,本就善于山地作战的秦风军战斗力暴增,一举把敢于挑战宋军的羌人一扫而空,然后直接拿下了洮州并一路向西边河州的门户武胜进军。

史称洮西大震。

王韶的超人的表现引来了吐蕃人另一位强大的首领木征的注意,他派出手下大将瞎药前往武胜阻截宋军。

可无论是木征还是瞎药,他们都低估了王韶的决心和西军的战斗力。本已经长途奔袭的秦风军,竟然在大胜后毫无休息,连夜赶至武胜,伏击瞎药。

瞎药大败,他怎么也想不到,宋军竟然会如此快的出现在武胜附近。占领武胜后,惊喜的王安石把此地改为镇洮军城。

就在这里,王韶把这批与他一同浴血奋战的秦风军,以及刚刚归降的一部分俞龙珂的吐蕃人和羌人精锐编在了一起。

从这时起,第五支西军,也是北宋正面作战能力最强大的军队,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它就是熙河军,而这片被王韶收复的土地就叫做熙河路。

木征和瞎药的溃败与镇洮军城的收复同时也惊动了西夏人。翻开地图看看,熙河路,秦凤路,鹿延路,环庆路,泾元路已经彻底把西夏人包了个圆。此时的西夏国境三面都是宋朝的重镇,一面是沙漠戈壁的深处。

可怜的西夏,他们目前的处境可谓是天罗地网无处可逃。而以西夏以往的战斗力,即使在最巅峰的时期,由李元昊亲自率领的西夏军却连五路西军里,正面作战最弱的种家军都打不过,更别说暴力团伙熙河军了。

正当王韶抖擞精神要荡平西夏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原地待命,镇洮军城能守则守,不能守就撤。

而且一切送往熙河军的粮草也被停了。

熙宁六年,王安石罢相,青苗法被废除。而这一切的原因却是如此的可笑。首先是河北路大旱,颗粒无收;紧接着开封坊间开始流传一部甚为凄惨的画,叫《流民图》

(描述河北路饥饿百姓的画)

。这《流民图》传着传着就传进了开封,传到了神宗皇帝的眼前。

宋神宗被吓呆了,他赶忙询问左右大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安石反应非常快,他马上要宋神宗广开这些年赚到的钱和粮,投到河北路去赈灾,以维护百姓生计。然后他安慰宋神宗。

“陛下,这天地变化自由规律,其实干旱没有那么可怕。您看,这么多年,我们存了这么多钱,不就用上了嘛?”

可是宋神宗却不这么认为,着急忙慌地宋神宗竟然每日以泪洗面,开启连续自虐模式,不停的责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干旱这种事情。

耳目众多,看准时机的司马光立刻写信给宋神宗,列数王安石六大罪状,那势头简直恨不得把王安石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与此同时,被王安石打压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说:“天有灾害,必是奸邪当政。陛下应当立刻废除新法,贬黜王安石。”

为此,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分子竟然还安排了人手,当着王安石的面在宣德门殴打了他的马。王安石愤怒了,他举起鞭子驱赶打他的马的人,却被在暗中观察的司马光和开封府尹蔡确记了下来。

于是司马光又有了个理由,大宋宰相必须是完人,哪有拿着鞭子抽打侍从的道理?

各路原因,加上宋神宗本就有所动摇,苦心经营了五年的青苗法,就这样被废除了。

事情没完,熙宁七年,就在王安石罢相仅仅数月,宋神宗亲自连下四道诏书请王安石回来,并再次恢复了青苗法。

对此朝廷里一片寂静,竟然没有人反对耶!

原因很简单,辽国人来了。扬言要么宋朝割地,要么就要暴揍宋朝一顿。对此,之前积极活动的退休宰相文彦博跑到富弼的府上喝酒去了;叽叽喳喳的言官一概保持沉默;就连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都不说话,做起了缩头乌龟,埋头码字写《资治通鉴》去了。

而那个最有理由不说话,最有理由拒绝出山背黑锅,最有理由一走了之潇洒于江湖的人却回来了。

熙宁七年秋,萧峰的大哥耶律弘基扬言出来勒索宋朝,扬言要兵出白沟河,踏平开封。危机之时,王安石再次拜相,任中书省同平章事,观文殿大学士。

王安石回来了,他告诉宋神宗,不需要害怕辽国人。他们敢来我们就敢打!我们宋朝现在的钱粮远远超过了辽国,而且这几年,我们的西军一直在打仗,而辽国人已经躺在马车上睡了大半个世纪了。

我们根本不要虚他们!

可是宋神宗这时候的表现就耐人寻味了。一边,他千辛万苦把王安石请回来主持大局,一边他又要去问洛阳的元老院也就是文彦博,韩琦,吕诲,司马光还有富弼,问他们该怎么办。

富弼还是贯彻君子之风,什么都不说;

司马光回复宋神宗,说自己说了也没用反正陛下你都听王安石的;

吕诲发扬言官的光荣传统,又开始历数王安石几大罪状,而这些老生常谈的罪状我都懒得再打出来了,一切同上;

已经病重,天天吐血的韩琦,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疯狂的攻击新法,说保甲法劳民伤财,均输法自毁根基,青苗法弄的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农田水利法毫无作用还导致农田变成了荒地。

令后人发指的是,这些自诩王佐将相的人,都在攻击那个承担责任,力挽狂澜的人,而不是叙述怎么样应对辽国人的威胁!

宋神宗怕了,他认为满朝大臣们中只有韩琦是真的和异族人交过手,上过战场的。

管不了那么多了,韩琦你说,应该怎么办?

韩琦答:“陛下!臣泣血上书,这仗不能打啊!辽国人要什么您就给他们好了,这仗我们打不赢的啊!您不要再受王安石蛊惑了啊!”说完韩琦直接扑街病逝。

据说病逝前,他还拉着司马光的手,一边咳嗽一边吐血说:“同志,王安石还没倒,革命还没胜利,你千万不能放弃啊!王安石倒台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烧香告诉我。”

正当宋朝这帮人扯羊皮扯得不亦悦乎的时候,耶律弘基兵出幽州,大军压境白沟河,并不断催促宋神宗割地,把包括燕山山脉,长城口一带五百里的土地送给辽。

宋神宗这时已经是方寸大乱。朝中上下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慌了。有个别混账的人甚至提出立刻渡过长江,迁都到金陵。

在这惊涛骇浪即将席卷全国的时候,王安石丝毫不乱,他看透辽国人的虚张声势,他知道这惊涛骇浪不过只是纸糊城楼而已,只要用力一捅就会碎成一堆泡沫,继而烟消云散。

面对乱做一团的朝廷和头脑不清的少年皇帝,王安石再次力排众议,他不顾一切的,以极端的方式动用宰相之权,亲自与辽国人交涉。

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耶律弘基怕了,将军队撤退回了幽州,眼看就要胜利了……

文彦博一党最终还是说服了宋神宗,宋神宗决定割让五百里土地给辽国,这件事情交由王安石处理。

王安石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他的儿子王雱气愤地说:“父亲为何不把文彦博韩琦司马光之流的人头悬于开封闹事之上?”

王安石严厉的骂回去:“当记得太祖之训!”

宋太祖赵匡胤曾刻字于石碑之上:

绝不杀一士大夫

事情变成了这样,王安石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割地的耻辱降到了最低。

这个割地的位置,经过我不断的对比地图,发现是一个叫做分水岭的地方。其实就是辽国和宋朝在澶渊之盟后位于燕山山脉的一个界限。由于燕山山脉一半是辽国的,一半是宋朝的,难以区分。所以宋真宗和萧太后就约定在燕山山脉上画了一条很长的区域,就像线一样。这条线内的土地两国人民都不准耕种,然后直接烧成白地作为界线。

可是地就放在那里,你让两国老百姓一定不准种也有些难度,加上宋辽边境不准驻军,这就更难管理了。大半个世纪过去后,这里就成了三不管的灰色地带。

王安石送出去的,仅仅只是这条三不管的国境线。

然而不管割地多少,依旧是割地,这是耻辱的,更是当朝宰相的不是。可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变法集团内部竟然出现了问题。

制置三司条例司的长官吕惠卿和邓绾忽然发难攻击王安石,说他人品有问题,应该被罢相。

这下惨了,吕惠卿和邓绾是王安石的老干部了,而且是王安石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会儿为了宰相这个至尊之位,他们俩竟然联手想把王安石拉下来。

被利欲蒙了心吕惠卿和邓绾根本没想到这件事情的后果会怎么样。他们俩作为变法集团的二把手竟然公然和王安石闹别扭,这直接导致了以文彦博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再次对王安石疯狂的攻击。

熙宁九年初(公元1076年),眼看刚刚度过危机的神宗朝又要陷入混乱,王安石在这一年春天来临之前辞职。

宋神宗百般挽留

(真心的,不是礼仪)

,声泪俱下。甚至不断的问王安石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勤奋,王相公才要走。

王安石沉默不语。良久,他柔声安慰这位还不满三十岁的少年天子:

“陛下,您是一位好皇帝,是一位勤奋向上的皇帝。只要您千万不放弃,就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皇帝。朝廷之争,您不需要担心,我走之后一切就都会安定了。记住,切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急功近利。”

在凌晨的一片烟雨朦胧中,王安石穿着一身蓑衣,驾着一辆驴车,带着家人,在百姓们早起之前悄然的离开了开封。

一个月之后,江宁府的百姓们经常在清晨时分看到,有一位老翁,戴着斗笠,坐在江边,静静的垂钓。

敬请期待,下一期乐麒说历史——

北宋神宗赵顼卷:最伟大的西征

关注【聊爸】公众号,回复

即得《乐麒说历史》全集链接

为什么亲子教育号【聊爸】上会有《乐麒说历史》这个栏目?

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从小接触更多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并知道任何一位着墨于历史的伟人,小时候都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

进而知道,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只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也一样有可能成为一代伟人,创造历史!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