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 给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给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

给所有父母的忠告: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

作者:白芥子

本文由:积木育儿(jingguanyuer)

授权发布

朋友最近很犯难。

她10岁的儿子想要报某个兴趣班。

蛮好的事,可偏偏那个兴趣班相对于朋友家的收入水平而言,非常贵。贵到一旦同意孩子上了那个兴趣班,就意味着他们一家接下来很长时间,只能靠吃土度日了。

她问我:“

要不要满足孩子?难得他这么上进。

看着她一脸慈母温暖的表情,我忍不住叹息。

如今,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甚至到了不惜砸锅卖铁的地步。

我能理解,但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握一个原则,即

我们和孩子,两代人的消费水平要一致。

意思是,如果你很有钱,你自己的日常消费也是偏于奢侈的,结果偏偏让孩子在物质上很匮乏,穿破旧的衣服,不能买这个也不能买那个,把孩子限制得非常惨,那么这样我们是不建议的。

同样,如果你自己平日里过得非常拮据,却在孩子身上一掷千金,甚至不惜呕心沥血,压上自己的整个身家,我们同样不建议。

前者的做法,只会凭白让孩子产生“我不配”的自卑心理,以及对父母的怨恨。当我们把亲子关系搞糟了,如何还指望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对孩子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呢?

后者的做法,后果可能就更加可怕了。

这里,我想讲一个前不久刚发生的悲剧故事。

天津退休教师孙建军和他的妻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唯一的儿子身上。

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依照他日常的那个考试水准,在国内高考绝对没戏。孙建军夫妇就省吃俭用,咬牙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去了。

一天天捱着,总算把儿子供到毕业。这时,儿子向老两口宣布:他要和另外一个出国留学的中国女孩恋爱、成家,并且在美国定居。

2012年春节,儿子携老婆、孩子回天津过春节,一大家子忍不住相互倾吐各自的苦楚。老两口苦在无法守着儿孙的孤独,小夫妇则苦在美国混日子很艰难,陷于东拆西补、勉强度日的窘境。

最后,儿媳开口道:

爸妈,天津雾霾很重,医疗条件比美国差,二老在这边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去美国养老吧。

儿媳的意思是,建议老夫妇卖掉天津的房子去美国。

在孙建军夫妇眼中,这是非常诱惑的邀请。一家团聚,守着儿孙,卖房的钱,还能顺便解决儿子在美国的困境……

老两口最后果真卖掉了天津的房子去了美国。

然而,他们替儿子考虑了一切,唯独忘记为自己考虑。

很快,孙建军夫妇在美国的日子变得很煎熬。语言不通,各种住不惯。到后来,连出趟门都变得艰难。

儿子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儿媳脾气并不好,两代人矛盾不断升级。

直到有一天,在一次严重的争执过后,孙建军愤怒地拿起刀子砍向了儿媳妇,最后孙建军本人也在狱中自杀……

“久负大恩反成仇”,这句话可以作为孙建军一家悲剧的注脚。

当父母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过度注入孩子的成长,甚至于完全“牺牲”自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倾向和期待:

要求孩子予以回报,否则就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孙建军夫妇把所有的资产和晚年的光景,悉数奉献给了儿子。

儿子是自己的,儿媳却不是。

他们付出全部,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料作为“回报”,反而成为了儿子一家的“保姆”被使来唤去,被嫌弃……怨恨就是这样一点点生根并壮大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把家庭支出大量放在孩子教育上的情况比比皆是。

有些父母,甚至会把自己的养老金都投入进去。

对于这种家庭,我只想问:

你老了以后该怎么办呢?是否默认,你的孩子长大了,反过来也肩负你们的养老?挣的钱给你们花?

如果不是,如果你说,你的确只是为了孩子为了过得更好,那么

你确定,你的过度付出孩子能够承受得住吗?

看到父母把自己过得那么艰难,你的孩子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向更远、更开阔的地方飞吗?

孩子还小,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一切。这是需要父母自己想清楚的功课。

对于这些父母而言,亟需学会的一个育儿真相是:

千万克制你过度为孩子付出的冲动。

当你为孩子付出所有,对孩子而言,只有两个结果:

第一种

,孩子还算懂事,乖巧地接受父母的全部安排,但同时,这个孩子的未来,也自动背负了对父母的重大责任。

这个责任不是一般的重。因为付出所有的父母,要么期待着来自孩子的体贴,要么期待着孩子完成他们的意志,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心愿。

这个孩子最好乖乖地听从父母安排。但凡有任何有意、无意的言行不合父母心意,就有可能导致两代人的矛盾。于是,原本自然而然的亲情,会变成畸形的捆绑。

第二种

结果,是孩子被惯坏了,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所有馈赠,胃口也日渐变大。

如果有一天,做父母的无法再满足自己,不得不拒绝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开始怨恨。

所谓“慈母多败儿”的家庭,往往就有一个无限度满足孩子的父母,和索取无度的孩子。

为何付出所有,却养不来感恩的孩子?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在孩子,而在于

父母本不该无限度付出和牺牲。

所以,当我的朋友问我:“

儿子这笔昂贵的教育开支,我要不要买单?

我忍不住劝她:“

慎重。先确认,你的孩子是否只是心血来潮,以及你自己能否承受这笔开支带来的后果。

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曾这样说过:

我们家庭的开支,可以有三分之一花在孩子身上,有三分之一花在日常家庭消费上,还有三分之一留作养老。总之,在为孩子考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自己。

除了在精力与财力上需要克制自己的付出外,我们日常教养中,也需要早一些邀请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来支持和帮助我们。

记得我有阵子学习、工作都很忙,无暇管儿子。

某一天,一好友惊呼:

你儿子怎么站在学校门口啃馍馍?我看着都心酸!

那段时间,我忙碌到连顿早餐都没法给他做。于是他自己去上学,自己买了包子、馒头在校门口吃完再进教室。

不仅如此,他在家里还负责每天洗碗、扫地、倒垃圾,等等。

孩子委屈吗?会的。他也对我表达过不满。但是,那个时候的我,也一样时不时感到委屈,还有疲惫。

某一天,我借着跟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清晰且真诚地告诉他,我们家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他帮忙的事。

我在儿子面前,表达了我的脆弱,也表达了我的需要。

那之后,儿子明显长大了。

他不仅努力地去管好自己的事,做完作业后,时不时还会看看我,问我要不要帮助。

会心疼孩子吗?也会的。可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啊。

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让孩子吃了苦头,关键在于,当一个家庭遇到危机、挑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个危机和挑战。

毕竟,我们是一家人。

很多父母平日里从不向孩子提要求,不告诉他们如何帮助我们,完全地给孩子搭建一个被过滤的、类似真空的生活环境。但同时,又暗地里期待孩子能够懂事。

于是当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却表现得不够体贴时,父母就受不了了,开始跳脚说,这孩子白养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这样指责孩子,当然是不太公平的。

总之,爱孩子总是好的,但也希望你别忘了爱自己。

别怕拒绝孩子,别怕让孩子失望。

去做一个真实的父母,表达你的脆弱和需要,这也是在帮孩子去适应这个世界。

切记,切记:

不要让孩子,欠你太多。

那么多血的教训,真的真的已经够了。

来源:积木育儿(jingguanyuer),原标题:《哪种父母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转载已获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pixabay

编辑:刘韶斐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