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  10《祝福》电影档案 红色经典  10《祝福》电影档案红色经典 10《祝福》电影档案

红色经典 10《祝福》电影档案

西部影谈·第33期

西部影谈·红色经典电影档案

《祝福》(1956年)

电影《祝福》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由夏衍编剧,桑弧导演。影片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环境为背景,深度刻画了以祥林嫂一家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受苦受难的形象。本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实现了“人民电影由黑白片”向彩色片的转变。《祝福》既是一场技术上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Part1

基本资料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

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

改编:夏衍

导演:桑弧

副导演:陈怀皑

摄影:钱江

副摄影:于淑昭

美术:池宁

配乐:刘如曾

主要演员:

白杨——祥林嫂

魏鹤龄——贺老六

管宗祥——卫老二

梁新——贺老大

李孟尧——王师爷

李景波——鲁四老爷

韩焱——杨七老爷

晋阿虎——阿毛

奖项荣誉:

1957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Part2

故事梗概

辛亥革命前后,在浙东一个穷僻的山村里,早寡的

祥林嫂

得知婆婆和远房亲戚卫老二,要把她卖给山里的贺老六做老婆的消息,逃到鲁镇给镇上的地主鲁四老爷家当佣人。第二年的清明时节,她在河边洗衣服,被卫老二和她的婆婆抢走,卖给农民贺老六。一年后,祥林嫂生了一个儿子,夫妇感情很好。后来,贺老六为还债,干活累出病来,断送了性命,祥林嫂心爱的儿子阿毛也被狼衔去,房子也被大伯收去抵债。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四老爷家帮佣。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把祥林嫂看成不吉祥的罪人,每逢祭祀拜神时,碗筷器皿都不让她沾手。后来,她听人说只要在庙里捐一条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踏,就能洗清罪过。她照这样做了之后,在一个祝福的晚上,她兴冲冲地端了供品出来,不料被主人大加责骂,将她驱逐出门,从此过着流浪行乞的生活,终于在又一个祝福的年夜,在漫天风雪之中死去。

Part3

艺术特色

鲁迅同名小说

改编的电影《祝福》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电影改编传承了鲁迅作品中惯有的峻冷、深邃、悲怆的艺术风格。电影《祝福》在故事情节和影像风格两个层面对小说《祝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编。编剧夏衍在创作电影文本时,保留了鲁迅先生所寄予的痛感与热望,同时强化了戏剧冲突。桑弧导演在拍摄中充分传达原有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同时也赋予了个人的思考,集大成的“清新醇厚的抒情味”贯穿影片始终。

与原著相比,改编后的电影文学剧本根据在“尊重原著,强化冲突”的原则上,对人物、结构和情节、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丰富和创造。第一,由于银幕上表现的需要,改变了原作用“我”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让人物自己出场,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介绍人物关系。第二,新增加了卫老二和阿香这两个人物,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封建宗法制度和邪恶势力迫害妇女的代表,后者的出现则意味着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许多妇女同样面临着祥林嫂那样的命运。第三,原作关于祥林嫂被“抢亲”之后,对贺老六从激烈反抗到被迫成婚的一段描写,被改写成为一场有所创新的戏:祥林嫂反抗受伤,但从贺老六的充满友善的态度中,感受到了同是受苦人的真正同情和温暖,因而改变初衷,自愿与贺老六和解成婚。第四,原作描写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依然受鲁家歧视,再度被辞退,剧本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增加了

祥林嫂发疯似地用菜刀砍土地庙门槛

以示有所觉醒的情节。第五,原作写贺老六病死和祥林嫂孩子阿毛被狼叼走,中间还相隔一段时间,剧本为了有效地保持悲剧高潮的节奏不致松弛,把这两件事紧接在一起。

《祝福》里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贺老六的纯朴忠厚,阿根的老实善良,鲁四老爷的伪善残酷,鲁四太太的刁削成性,卫老二的狡诈奸滑,柳妈的迷信麻木……导演以高超的镜头叙事技巧把他们刻划得人各有貌、个个血肉丰满。

影片开头一个大全景

映入眼帘:远处青山隐隐,暮色霭霭,宛若仙境;近处枫叶火红,松竹滴翠,白杨穿着金黄色的外套;山脚下,溪流潺潺,闪烁着片片粼光,瑰丽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本应驻足观赏,主人公祥林嫂却低着头,脸色凝重,背着沉重的柴荆,迈着结实稳重的步伐默默地从山上走来,似乎对大自然的美视而不见。

影片采用了很多隐喻镜头,来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如逼债这一场景,王师爷带着贺老大去祥林嫂家里逼债。贺老六奄奄一息,祥林嫂急忙将贺老六扶到床上。这时屋外忽然传来一声画外音:“有狼!”紧接着是一个全景镜头呈现。王师爷和贺老大刚走出祥林嫂家门,正一同爬上山坡,迎面遇见阿德嫂从侧面边跑边大声呼喊:“狼!狼!有狼!”与此同时,影片中出现了一个平行的蒙太奇镜头。屋内,听到外面有人喊狼,祥林嫂大惊失色,慌忙冲出门去看阿毛。病床上的贺老六,听到门外喊狼的声音,也猛然想起在门前剥豆的阿毛,强撑着身子爬下病床,踉踉跄跄去拿挂在墙上的猎枪时,突然倒地身亡。屋外,祥林嫂沿路哭喊着寻找阿毛,在大树下,可怕的一幕发生了,她没有找到阿毛,只看到了满地血迹和阿毛的一只红色小鞋子……贺老六因王师爷身亡,阿毛因狼而死,影片巧妙地用一组平行蒙太奇暗指王师爷是“吃人的狼”。

电影中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写镜头。一个是关于阿香的主观镜头,阿香去河边寻找祥林嫂,不幸的是,她没有找到祥林嫂,只看到了河边祥林嫂遗落的竹篮、衣服和木棒。另一个特写镜头是祥林嫂没有找到在门外剥豆的阿毛,在大树下,她看到了血迹和阿毛的小鞋子,伤心欲绝。影片把这两个极为相似的镜头安排在一起,隐喻着祥林嫂和阿毛一样,也是被“狼”叼走了,只不过这个狼是“人狼”而已。祥林嫂的竹篮、阿毛的小鞋子,在这里似乎都变成了狼口遗物的最好证明。

Part4

拍摄轶事

电影《祝福》是为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拍摄的献礼片,能在鲁迅最后生活和战斗过、也是度过其一生最为光辉阶段的上海,开新中国将这位现代文学巨匠的作品搬上银幕之先河,是顺理成章之举,也具有特殊意义。因此,《祝福》的剧本首先交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并选定

为导演、

为女主角。但在选景的过程中,桑弧接到上影厂副厂长蔡贲的电话,被告知《祝福》的拍摄由上影厂转至北京电影制片厂。原来由北影厂长汪洋率领的赴苏联电影实习团学成归来筹拍影片,因主要学的是彩色片的拍摄及制作,决定拍摄《祝福》作为北影建厂实际也是我国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导演桑弧与主演白杨

1956年4月,桑弧率领大队人马赶赴浙江投入拍摄,并在技术准备工作的间隙组织演职人员到绍兴鲁迅故乡参观体验生活。闻讯要把鲁迅的小说拍成电影,热情好客的绍兴人异常兴奋,纷纷主动带领摄制组人员寻访相关景物,回忆讲述四十多年前的生活情景,主动协助借找当时的服饰用具。下榻于座落在新台门鲁迅纪念馆的演职员们,兴致勃勃地逐一踏访了鲁迅幼时捉过蟋蟀的百草园、少年时就读的三味书屋,,还特意坐上脚划的乌篷船从水道去“鲁镇”,踏着青石板、鹅卵石铺成的平道、山路上“贺家坳”。

在绍兴一带拍外景时,碰到阴雨不停,眼看赶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廿周年上映成问题,汪洋这位有魄力的电影事业家立即召集摄影师钱江、美工师池宁商量对策。大家同意变被动为主动,全组撤回北京先拍内景。美工师池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踏破铁鞋”的执着精神到处物色,终于在玉泉山附近找到一处类似南方景色的地方,所有待拍外景镜头,到十三陵附近和玉泉山搭景,让北方山地改观为江南水乡。对美工和摄影都是严峻考验。为了逼真,摄制组把绍兴的门窗和乌篷船都运到

“假水乡”

,确保了影像空间的艺术质量。

Part5

主创心得

将鲁迅的传世之作改编为电影,毕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而且又被列为全国性的纪念活动的重大项目,夏衍“把它看作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二、力求保持原作的艺术风格;三、为了使没有读过原著,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情风俗缺乏了解的观众易于接受,而作一些通俗化的工作。他在《杂谈改编》中说道:“假如要改编的原著是经典著作,如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这些巨匠大师们的著作,那么我想,改编者无论如何总得力求忠实于原著,即使是细节的增删、改作,也不该越出以至损伤原作的主题思想和他们的独特风格。”

桑弧自始至终都准确地把握住剧情发展的脉搏跳动,他对《祝福》里的核心人物祥林嫂更是着力刻画,倾注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被封建势力活活扼杀的善良无辜的灵魂”。“她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弱者,而是一个牺牲者。”正是根据这样特殊的认识,导演把祥林嫂的精神世界有层次、有节奏地展现在银幕上。她的喜悦与痛苦,忍受与反抗,挣扎与绝望,处处让观众揪心。

白杨在演《祝福》的祥林嫂

时,为能捕捉到角色,寝食难安,常常深夜起床,披衣读书,不仅去熟悉鲁迅笔下的单四嫂子、旁姑、顺姑、闺土……还要苦心琢磨叶圣陶的《阿风》、《一生》;夏衍的《包身工》;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所描写的人物。在那些日子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经常勾起她对自己童年不幸的联想,常常怆然泪下。在绍兴等处的观察体验,不仅让白杨迅速熟悉了影片所要表现的特定环境与人情习俗,而且为理解与表现所饰演的人物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她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劳动妇女,耳濡目染她们勤劳、淳朴的品质,以及类似祥林嫂的种种多舛身世:绍兴桃红乡一位淳朴的农妇,手把手教会了白杨淘米、洗衣服等各种活计,还向她畅开了心门,坦率地倾吐了自己在旧社会也像祥林嫂那样极其悲惨的人生遭遇,声泪俱下地说“要不是解放,哪里还有我这条命”这些经历让白杨尤其难忘,重新进入了人物的内心。白杨原本的表演设计,侧重于身形样态,而在体验生活后,白杨意识到,祥林嫂的灵魂必须通过微表情来表现。对于祥林嫂的角色塑造,白杨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祥林嫂这个人物,我在

上,下了一些功夫。”

祥林嫂的眼神

摄影师钱江提出,色彩不是为了点缀画面,而是一种深刻地再现创作者思想意图的手段。“为了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鲁迅原著中的艺术风格,我在摄影的色彩运用上尝试了使用暗淡的色调为基调,并且用比较强烈的光的对比以期达到再现鲁迅先生‘祝福’的艺术风格。”因此,影片色彩朴素沉着,有些淡彩画味道,契合影片朴素、简练、含蓄的风格。

Part6

传播影响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祝福》如期赶在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日之际问世,文化部特意举行了隆重的献映式,立即引起轰动。首映后,北京几家上映影院门前购票者人山人海,要求扩大上映的函件似雪片般飞向电影发行部门。北京电影发行公司不得不决定由各甲级影院轮流上映,《祝福》在京连映55天达370场,上座率一直保持最高纪录。在全国其他地方上映时,同样受到普遍欢迎。广大观众和文艺评论界反映强烈,称赞它的剧本好,影片也好,演员表演出神入化,摄影、美术、音乐等出类拔萃,特别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自行摄制的彩色故事片,对色彩、色调的把握以及色彩还原都异常精确,为影片成功增色不少,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足以代表新中国电影水平的影片。

《祝福》上映期间的宣传介绍

国际影坛也对电影《祝福》给予了高度关注,1957年5月首先在莫斯科公映,白杨、魏鹤龄两位演员应邀前往出席隆重的开幕式。苏联电影发行部门洗印了500部俄语译制片拷贝送往各地放映,因供不应求又加印300部,创造了中国影片在苏联上映的最高纪录。随后该片又在东南亚各国和英国等发行上映,

当地报刊都相继发表了评介文章

1957年7月,有桑弧、白杨、史林等参加的中国电影代表团,携带该片赴捷克参加第1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一举获得特别奖,这是当时国际电影比赛上规模最大的一个电影节,有45个国家参赛。1958年在墨西哥国际电影周上,它又获得了银帽奖。

在世界电影100年和中国电影100年纪念之际举办的各类评选活动中,

《祝福》多次被评为经典影片和百部电影名片,白杨主演的祥林嫂也成为百年中国电影的百个优秀银幕形象之一。

深入人心的祥林嫂形象

2020年中国电影资料馆特邀桑弧导演之子、电影史学家李亦中教授担任顾问,在原有“尊重主创,修旧如旧”理念之上,针对原有的缺陷与瑕疵进行“再创作”。修复团队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完成了对跳帧、褪色、妆面等问题的修补和调整,成功制作了《祝福》的4K修复版。同年7月,

4K修复版《祝福》入围了2020戛纳电影节经典单元

,这部红色经典影片得以在新世纪的全世界绽放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西部影谈”投稿邮箱:

xibuyingtan@163.com

编辑:雷儒石

END

西部影谈

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