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江西省泰和县螺岗村一处普通农户家的柴门突然被推开。
门内正在忙碌的中年女子闻声抬起了头,本以为是周围的邻居有事要找她,结果出现的那个身影却让她瞬间大脑一片空白。
她难以抑制住自己汹涌的感情,二十年以来的苦等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结局。
喜极而泣间,她丢下手中的工具快步走上前去:“弟弟,我终于等到你回来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旧社会的童养媳老照片
这名女子名叫张凤娥,她口中的“弟弟”并不是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而是小她几岁的丈夫。
没错,她是一名来自旧社会的童养媳。她在十岁出头的时候就“嫁”给了当年刚满10周岁的小屁孩,照顾他长大,操持着这个家,孝顺他的父母。
然而在“嫁”过来三年不到的时候,13岁的丈夫就上了战场,两人从此聚少离多。1934年丈夫离家后,两人更是分别整整19年没有见过一面。
所谓山河动荡风飘絮,原本在村里还算富裕的夫家在动乱年代也没能独善其身,不仅家庭情况一落千丈,公婆也被歹人迫害惨死。
张凤娥一个弱女子独自支撑起门庭,在家里等待着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的丈夫。
在等待了19年之后,当她已经过了豆蔻之年,成为中年妇女的时候,才终于等到了丈夫回家,她又怎能不激动呢?
更何况多年来她和丈夫一直没有孩子,更需要丈夫作为自己的支撑和主心骨。
然而,张凤娥的步伐在走出几步之后就停了下来,欣喜的心情很快就大打折扣,因为她看到了丈夫身边亭亭而立的另外一个女人,并且清楚地听到了丈夫口中说出的那句话:“姐姐,对不起……”
听到这句话,张凤娥愣了一下。
三个人随后略作交谈,她终于明白了眼前的“弟弟”已经不再是那个跟在自己身后,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孩子了,而是已经另有家室的成熟男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新中国和解放军来说,这个男人也并不是一般人,他是我国的开国少将易耀彩,经历过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洗礼,建国后又为我国海军的建立和壮大付出无数心血,是解放军优秀将领之一。
如果说他这一生中最应该对谁感到抱歉,那这个人一定是张凤娥。但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中其实没有背叛,更没有狗血,有的只是在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叹息。
1927年,在当地算是家境不错的易家给自己的小儿子定下了一个童养媳,是同村一户贫寒人家的小女孩张凤娥。
当时的张凤娥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已经非常懂事,而且隐约可以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到了易家之后,年纪不大的张凤娥谨守“儿媳”本分,处处周到细致,很快就得到了夫家全家上下的喜爱。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1927年,中国北方坐马车的人
当年年纪还不大的易耀彩也很喜欢她,由于两人还没有正式成婚,便以姐弟相称,关系一直都非常好。
即便是易耀彩身为开国上将,在那个年代有一个童养媳也不是什么羞耻或者罕见的事情,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很多农村家庭十分贫困,娶不起媳妇,就会从其他更穷困的村子“捡”一个女孩子,或者从灾民手中贱价买下一个女孩子,在自家养到成年之后与儿子圆房,正式成为夫妻。
贫困家庭找一个童养媳是清代比较常见的情况,明代则似乎更加“流行”富人家买下一个童养媳,或者“交换”女儿作为童养媳。
这是因为在旧社会时女子的地位比较低下,在世人眼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养育女孩子长大之后还要赔上一份嫁妆。相比之下,儿媳才算是半个自己家的人。
尽管会被视为“自家人”,但童养媳的身份在大部分的家庭里,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微的处境。
童养媳现象是旧社会的陋习。
大部分作为童养媳的女孩子都从小吃苦,爹娘不疼不爱,到了未来的婆家更是被视作劳动力使唤的,是买来的“物件”,不会被人珍惜。
除非是在极其贫困的家庭中,否则为家庭付出很多长大的童养媳一般只能得到一个妾室的身份,受人欺压一辈子。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颁布了婚姻法,这一问题才在大部分地区被解决。
如果易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国时期的家庭,易耀彩本人也没有走上从军之路的话,易耀彩应该会一辈子与张凤娥相守,如同一对平常的农村夫妻一样平淡度过一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日军侵略中国老照片
然而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日本人的刀枪始终指着广袤的华夏大地,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易家的父母都是支持革命的,易耀彩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在12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共青团,13岁就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丈夫加入共青团的时候,张凤娥偶尔还能见到他,听他讲述自己最近又做了哪些事情,为他的伤口上上药。
但自从他正式成为红军战士,回家的次数和每次在家停留的时间都在减少。最终易耀彩和绝大多数战士一样离开了老家,并开始了四处征战的生活。
之后,他就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易耀彩离开的时候,无论是父母还是张凤娥都知道他短期内是回不来的,甚至能不能回来也是未知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1937年,抗日根据地延安的红军老照片
尽管如此,张凤娥也没有“改嫁”的打算,始终坚持守在易家,操持一家上下的家务,孝顺两位长辈,安安静静地等待丈夫在战争胜利之后回家。
那个时代大部分的留守妻子都是这样做的。她们的丈夫在青年或壮年的时候,为了保家卫国的需要离开了自己的故土,随着军队去到了遥远的地方,南征北战,居无定所。
寄信不知道寄往何处,对方寄来的信也未必能收得到。
其中有些人最后能够活着回来,也有一部分为家国付出了生命。那个时候没有电话可以打,信息流通非常不方便,妻子们固执地在家守候,有的守到了自己入土为安,都没能等到丈夫回来。
有些女子还有一个孩子作为“盼头”,有些就是孤身一人,凭着一股执着在等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红军长征油画
易耀彩在战斗上是很有天分的,又足够吃苦耐劳,所以在红军内部的军职升得比较快。
1930年8月他正式加入了红军,转年2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历任江西万泰县独立团特务连班长、独立5师15团政治处干事等。
在离开家之前,他的职位已经到了69团的青年干事、组织干事。
他随着红军离家是在1934年。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应该记得这一年发生了怎样的大事: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长征的历程。
当时年仅17岁的易耀彩也随着红军参加了艰苦异常的长征。在长征期间,他曾经抱着木板滚过泸定桥,曾经用牛皮带熬成汤治病,可以说是在九死一生中熬了过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红军飞夺泸定桥油画
他走过了长征的路,但他的父母却没能躲过国民党的迫害。
国民党对于共产主义者的迫害近乎丧心病狂。
他们不仅围剿红军战士,不停打压革命党员,封锁共产主义刊物,还迫害了许多共产主义者的家人。
易耀彩当时在红军中还只是一个科长,但他的家人依然未能逃脱国民党的毒手。国民党相关人士闯入了他家中,虐待他的父母,还将他们钉在了门板上“示众”,最后将他们活生生沉入了赣江中。
张凤娥则因为身材娇小,躲在柴火垛里面没有被发现,侥幸逃过了一劫。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1934年1月,南京国民党前,蔡元培(中)出面安抚请愿抗日爱国
她眼睁睁看着公婆被折磨致死,却无力救出他们,只能躲在自己的藏身之处,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在国民党的人离开后,她哭着出来给自己的公婆处理后事。
家里仅剩下她一个人了,由不得张凤娥不自强,她在邻居的帮助下自己支撑起了门户,下定决心要在这里等待易耀彩归来。
当时的她也不知道自己要等多久,不过但凡有一点希望,她都要坚持等下去。殊不知造化弄人,她还活着的消息并没有传到易耀彩耳中,她的等待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1937年1月易耀彩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得到了自己的家人全部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
由于路途遥远,消息传递也不完整,张凤娥还活着的消息一直都没有传递给他。所以他概念中的“全家人被杀害”不只包括父母,还包括了姐姐张凤娥。
那一段时间由于痛失所有的亲人,易耀彩很是消沉,与此同时也下定了决心要替自己的父母和姐姐报仇。
无独有偶,不久之后,侥幸活下来的张凤娥在家里也听到了一个消息:易耀彩战死了。
在战乱年代,这个消息出现在任何一个家庭都不例外。何况易耀彩还是追随当时相比于国民党军队要弱势一些的红军。
一时之间,她失去了公婆,又以为自己失去了丈夫,相当于这个家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了。痛苦过后,张凤娥仍然没有选择再嫁,她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弟弟还活着,要在老家等他回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旧时代的妇女形象
这种从一而终的观念在那个时候还根深蒂固在许多妇女的心中,哪怕她们原本就处于被压迫的童养媳的地位,哪怕她们明明有许多其他的选择,甚至已经得知了丈夫的死讯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守节。
这部分是因为他们仍旧在被旧时的观念束缚,但也有些原因是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她们即便想要做一只不断飞翔的鸟,也很容易找不到栖息的枝桠,更有可能在飞行的过程中被子弹打落到地上。
另一边的易耀彩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了,在部队里的职位也越来越高。组织上知道他的亲人都已经被国民党杀害了,他身边又始终没有一个贴心的人陪伴,所以开始热心地为他张罗解决婚姻大事。
在红军内部寻找伴侣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大家的信仰必然是一致的,往往也会更有共同话题。在组织的安排下,易耀彩相亲几次后,最终选定了一个叫做范景阳的女孩子,两人于1940年完婚。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范景阳老照片
易耀彩和范景阳在一起说起来也是机缘凑巧,因为原本与易耀彩相亲的并不是范景阳。
当年范景阳从白求恩学校毕业,而后在部队中做实习司药。那天她原本只是陪同部队中的一名张姓军医去见易耀彩。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易耀彩没有相中张姓军医,而是对在一旁陪同的她一见钟情。这次会面之后不过一个月,她就接到了成婚的命令。
当时的易耀彩已经是第五分区的参谋长,英勇善战又仪表堂堂,很多姑娘都对他芳心暗许,范景阳也听说过他的威名。因而虽然成婚的命令仓促,她却并没有不愿意。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为红军中又一对革命夫妻。虽然在一起的过程很仓促,但相处下来十分和谐,倒也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范景阳是自家三姐妹中的小妹妹,她们的婚姻虽然没有宋氏三姐妹有名气,在当时也是一段美谈,因为她们分别嫁给了开国上将、中将和少将。
其中大姐范景新嫁给了上将王平,二姐范景明嫁给了中将王宗槐,小妹范景阳是少将易耀彩的妻子。
这在民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一门三将”。
易耀彩和范景阳在一起的过程很迅速,看起来也稍微有一些草率,但也是因为在战争年代不得不如此。
在大家都朝不保夕,祖国山河破碎的时候,人们哪有小儿女心思去思前想后,又哪有时间认认真真谈一场自由恋爱呢?不过是觉得气场相合就在一起罢了。
易耀彩和范景阳两人却也十分相爱,直到1990年易耀彩去世,两人已经相濡以沫走过了50年时间,成为革命夫妻中难得的金婚眷侣。
爱情在那个时代永远不会是主要的颜色,无论是谁的生命里,都是以战斗和存亡作为第一考量因素,易耀彩也不例外。
1940年与范景阳结婚之后,他依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线奋斗。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晋察冀军区历任第四纵队34团营长、团长、第五军分区参谋长、第四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7月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一路升迁迅速,正说明他在军事上颇有才干。
解放战争中,易耀彩率领的野8旅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在张家口、大同的战役中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1950年10月,青岛基地成立
1946年7月攻打大同的时候,野8旅扫清了大同城南和城西外围;在攻打南大庙的战斗中,同独8旅一起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歼灭战,全歼国民党第三纵队3个团和直属队总计4600多人,获得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
新中国成立之后,易耀彩于1955年获得了少将军衔,另外还曾经获得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
1950年青岛基地成立时,易耀彩就出任了司令员。
在这里,他面临着一个月之内修复好岸炮阵地、打响炮的任务,更是要抓紧修建机场、建造有战斗力的巡逻艇。
在他的领导下,青岛海军基地很快完成了相关任务,对海、对空防御力量不断加强。
1953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国海军的战斗能力和素养,易耀彩前往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在去到苏联之前,他想要回一趟老家,为自己的父母还有姐姐扫墓。
原本他看到周边的人家已经是陌生的,很多地方也大变样子的时候,颇有一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触。
没想到他回到自家老宅的时候,看到的并不是多年无人整修的断壁残垣,而是依然生机勃勃,简单却整洁的院子。院子里还有一个他以为已经去世的人,他的姐姐张凤娥。
然而此情此景之下,他又不可能为了张凤娥辜负陪伴自己十几年的妻子范景阳,所以他只能说出一句对不起。
张凤娥在泰安老家苦守十几年守来这样一个结局,心里更十分不是滋味。在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两人更是处于一种相顾无言的尴尬情境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泰安老照片
谁又能怪罪谁呢?在信息不通顺的时代,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下落如何,都以为对方已经去世了。
如今还能见到彼此活生生地站在眼前,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仅仅一面之后,易耀彩就再次离开家前往苏联学习海军知识,1958年毕业回国后,历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政委等。
在这一段经历中,陪伴在易耀彩身边的一直是范景阳,张凤娥还是留在了老家,继续自己过了几十年的生活。
尽管已经等不到那个人回来娶她了,但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愿意轻易改变了。她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也并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对于弟弟易耀彩和范景阳的爱情一直持祝福的态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易耀彩与家人合影
对于张凤娥,易耀彩和范景阳都有一些愧疚,虽然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在回过老家,知道张凤娥还活着之后,易耀彩亲自和当地政府协商她的补助情况,而且每年都会给她寄一笔钱,保证她可以不必太操劳就可以生活得比较宽裕;1990年易耀彩去世之后,范景阳也坚持继续给张凤娥打这笔钱,直到1998年张凤娥也去世才停止。
张凤娥嫁给易耀彩的愿望,最后算是在地下实现了。
1990年易耀彩去世后他的骨灰分成两半而葬,其中一半撒在了他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青岛海域,另一半葬回了老家自己母亲的坟冢旁边。
在临终时,他特意叮嘱未来要在身边留出张凤娥的位置。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范家三姐妹合影
八年后张凤娥去世后,因为她终身没有再嫁,更没有儿女傍身,是乡亲们将她火化安葬,葬到了易耀彩身边。
张凤娥作为童养媳,能够这样走过一生已经算是幸运了。
民国时期著名才女白薇也曾经是童养媳,他的父亲还是参加过辛亥革命、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却仍旧将女儿送去做了童养媳。
幼年的白薇经常被“婆婆”殴打,甚至有时还会被咬伤。直到被舅舅救出才算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尽管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但在爱情方面,她依然是悲剧收场。
易耀彩和张凤娥的悲剧在那个充满悲情色彩的时代中,只算是九牛一毛。在近代史上,在战争期间,夫妻劳燕分飞的故事太多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白薇老照片
比起许多全家在战争中罹难的人来说,他们还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总算是活了下来,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看到了中华大地重新焕发出生机的时候。很多红军战士和他们的妻子甚至都没能等到这一天。
在易耀彩和张凤娥有些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中,没有人做错了。
张凤娥多年苦等不嫁,是那时候谨守妇德,也是忠贞的表现;易耀彩另娶也并非辜负,他当时以为张凤娥和自己的父母一样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了;范景阳嫁给易耀彩的时候,更不知道对方有一个还活着的童养媳。
这是时代帷幕之下的悲情,而且绝不仅仅是发生在这一处。
我们身处和平时代,身处一个祖国已经强盛起来的时代,回望过去的战争故事和爱情故事,仍旧能够感受到其间的无奈与悲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鲁迅老照片
鲁迅曾经说清朝是一个“求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那么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是“求生而不得”的时代。
在生存、尊严都成为问题的时候,爱情又能在人的生命里占据多大的分量呢?
当我们现在看着电视剧中的玛丽苏剧情,刷着社交媒体中各种“作死”故事的时候,或许需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现在能够将这些娱乐需求置于生存需求之上,是因为曾经有无数人,割舍掉了自己除了家国以外的所有情怀,用自己的幸福与生命守护了国土和平,才让后代无需再经历遍地战火
无需再经历离别后就生死不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荫凉之下回看这段故事,也应该感激故事中的人们。
-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