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步入婚姻的夫妻来说,婆媳关系时常最不容易相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心理专家运用精神分析为大家精细的讲解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产生的问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国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连接比较紧密。这个紧密从形式上的婚后子女仍然会花很多时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到内容上的内在上的情感链接都非常的深入。这会让移情的发生变的比较的容易。人们把早期经历过的和亲生父母亲积累下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投射到当前的关系里。于是造成了婆媳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本文很好的分析了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残留,以及投射的机制。
于是有的朋友问,为什么不讲该怎么解决。其实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一个特点。精神分析治疗的解决方案蕴藏在分析之中。或者说分析的过程就是治疗的过程。通过分析,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内心,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区分现实和想象。我们会发现我们和外界的关系, 尤其是亲密的关系中,除了客观的文化差异,利益冲突,权利争夺,沟通障碍之外,还存在有一些和现实无关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内在的投射。也就是说,那些怨恨,愤怒,挫折感等等之类的东西其实通常不是由外部世界引发的哦,而是深藏于我们的内心。当外部世界遇到一个合适的载体,这些深藏内心的情绪就会被瞬间激活。演绎出各种各样的爱恨情仇。所以如果你能够区分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像你走在路上被绊倒了很生气,如果别人是故意的你当然很愤怒,如果你发现只是自己踩到了自己,那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所以,觉察让我们拥有一颗自由的心!
婆媳关系总女人们茶余饭后永不停歇的话题,年轻的女人们在讨论婆婆,而年长的女人们在数落着媳妇的种种不是,但我们发现媳妇和公公似乎没有这么多矛盾,我试图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入手,探索婆媳关系来自无意识中矛盾的根源。
当一个孩子从母亲子宫内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孩子无意识里便种下了对母亲的仇恨的种子(为何要将我与你分离?子宫内是如此的安宁与舒适)。
接着开始哺乳,孩子进入了口欲期,在这个时期,吃不仅仅是生理需要,同时也是心理,情感需要,当婴儿嘴里含着母亲乳头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回到了共生期,在最初的哺乳期,孩子还分不出与母亲的界线,但他或她很快会发现,母亲的乳头并不是他想要就要的,这时他开始感觉到自已与母亲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在她想吃奶的时候,乳母并不在嘴边,于是她开始大哭,妈妈马上跑过来,将乳房塞到她的嘴里,她停止了哭泣,饱吸一场后,生理和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这个妈妈给婴儿的意象就是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中说的&"quot;好妈妈&"quot;。
但有时候,母亲不在身边,没有听到她的哭闹,婴儿看不到母亲,于是婴儿会自已想象一个母亲出来,那么这个是坏妈妈,负责任的母亲在孩子的内心中好妈妈出现的概率要大于坏妈妈,从这个时期起,婴儿内心中妈妈的形象被分裂,一个是好妈妈,一个是坏妈妈,随着她的成长,母亲温柔极积的一面不断的加强好妈妈意象的心理能量,但母亲恶的一面不断的加强坏妈妈意象的心理能量,大多数时候,好妈妈的心理能量总是大于坏妈妈的心理能量,坏妈妈会被压抑,甚至成为一种阴影留在这个孩子的内心,这个阴影积压着太多对母亲的怨恨和敌视,而个体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是好妈妈形象,我们面对母亲的时候,总是觉得母亲是很好的,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是母亲似乎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很少有人会怨恨母亲,因为坏妈妈被压抑了,而占据我们意识的是好妈妈。
如果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好妈妈意象占据着她的意识层面,当她长到三岁或四岁,进入精神分析学上说的俄狄浦斯期,她开始恋上她的父亲,而妈妈却一直占有着父亲,与她抢夺着父亲的爱,她开始仇恨这个女人(第三次在无意识里种下了对母亲的仇恨与敌视),但她很快发现自已不是母亲的对手,接着开始认同并模仿她的母亲,为之前仇恨敌视母亲感到愧疚,这时对母亲的仇恨与敌视再一次被压抑了
假设这个女孩像上述的那样顺利的经过了俄狄浦斯期,然后经历了青春期,在青春期应该也有几次与母亲在情感上的冲突,这仅仅是为了成长的需要与俄狄浦斯期的延续,但很快她会改善与母亲的关系,同共经历一段两个成熟女人难得的蜜月期,这时她似乎与父亲的关系疏远了,再接着她看到了某个男性,也许这个男性身上有着她父亲的某种特质引起了她无意识的萌动,在俄狄浦斯期被压抑的积累着对父亲的性爱顺利的转移在这个男性身上,于是恋爱,结婚,虽然被压抑的对父亲性爱顺利的投射了出来,但在婴儿时期被压抑的坏妈妈和俄狄浦斯期被压抑积累的对母亲的仇恨和敌视却无处投射,直到她碰到那个与她并无血缘关系的,但叫妈妈的女人---婆婆的时候,坏妈妈意象,俄狄浦斯期积压着对母亲的敌视统统投射给了这个女人---婆婆,她的无意识里婆婆多像那个在她小时候与她抢夺父亲的那个女人,憎恨和敌视这个女人似乎并不会感到压抑和愧疚,当她在姐妹,同事闲聊的时候,数落婆婆的不是,内心是多么的畅快,但她不知道,她排解的其实是她对她亲生母亲的仇恨与敌视,婆婆成一个容器,容纳坏妈妈的容器,于是女人早期被分裂的妈妈形象开始形象化和具体化:好妈妈就是我的母亲,而坏妈妈就是婆婆。
在客体关系好坏妈妈的理论中,好妈妈对应的是好孩子,坏妈妈对应的是坏孩子.如果这个女性成长的环境中不能很好的整合好妈妈与坏妈妈,在无意识里好妈妈与坏妈妈处于一种对立与压抑的状态,那么我们很容易看到身边极端的例子:某个女性对母亲特别好(好妈妈前是好孩子),但对婆婆特别坏(坏妈妈前是坏孩子)。
这个女人在与婆婆的冲突与磨擦中,在她的丈夫介于母亲与妻子的夹缝中,她有了孩子,如果她生的是个男孩,她会将她全部的感情转移到这个男孩身上(俄狄浦斯期压抑的性爱能量的转移),在这个男孩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女性,控制并占有这个孩子是母亲无意识里的欲望(其实就是当年她在恋爱她父亲时挫败的补偿),哺乳的时候,孩子吮吸她乳房的快感以及对儿子的性幻想都会被强大的道德感,超我所潜抑,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对儿子的控制和母亲对孩子的占有感会让母亲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儿子某一天带来了某个女性,她比她更年轻,漂亮,这时母亲的内心主要在无意识层面会产生极大的愤怒:儿子的妻子就像在我儿时夺走我父亲的母亲,在我年轻时抢夺我丈夫的婆婆了,对儿子控制感和占有感一下子失去了,儿子不再属于她了,于是她将积累的愤怒与敌视转移给了媳妇。
无论婆婆或媳妇都曾经是女孩,在这个女孩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整合好妈妈与坏妈妈,那么内心的坏孩子使终会处于压抑状态,因而媳妇不能客观的看待母亲与婆婆的优点与缺点,而婆婆不能客观的看待媳妇的缺点,无法接纳坏妈妈的无意识活动折射在客体上为无法接纳对方(人际关系不仅仅表现在婆媳关系上)的缺点。
男人在寻找女朋友时,潜意识里受到母亲爱的影响,总是找一个类似于他母亲的女人,两个女人潜意识里的&"ldquo;坏妈妈&"rdquo;投射在对方身上,矛盾便产生。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