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十月初一送寒衣,被我们遗忘的寒衣节 【传统节日】 十月初一送寒衣,被我们遗忘的寒衣节【传统节日】 十月初一送寒衣,被我们遗忘的寒衣节

【传统节日】 十月初一送寒衣,被我们遗忘的寒衣节

十月一,送寒衣。

人间有四季,人间有冷暖,

但只要传递温暖的心还在,

再冷的天依旧温暖如初。

夏历四七一六年岁次己亥十月初一

西历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寒衣节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中华礼仪中主要部分,其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

如今,很多人将这一传统习俗误认为是简单的迷信或者繁文缛节,祭祀之礼渐渐丧失。如果问什么时候该祭祀自己的祖先?祭祀的场地?祭祀时该注意什么?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得出来。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

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这一天,人们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旧时,妇女们要亲手缝制寒衣,送给远方的亲人。如亲人已去世,就用纸做成寒衣,在这一天到坟前烧掉。

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对于那些逝去的亲人,

即使阴阳相隔,无法相见,

也无法抵挡对他们的牵挂。

七律·寒衣節

十月初一

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並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

寒衣节起源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寒衣节发展

在唐朝天宝二年时,发布诏令:“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

明代对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寒衣节也有古老的传说。最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朱元璋“授衣”传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是卖不出去,于是,慧娘想了一个办法。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在她的棺材前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

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寒衣节祭拜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

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揖拜;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

寒衣节习俗

祭奠祖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春去冬来,天气渐冷,

送件寒衣,寄以心意,

愿逝者安息,一切安好!

烧寒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

后来,有的地方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准备过冬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祭祖小知识

祭祀礼仪

1:准备供品

食物、纸钱,餐具碗筷汤勺用盆装一些,放些水在盆里。

2:端上供桌

供桌的摆放讲究横向祭祀神仙,纵向祭祀祖先,放入红纸(将红纸剪成小方片儿是祭祀凭证)或者胡萝卜片(切圆片),接着拿一张纸钱对折后点燃,绕着祭品统一转上三圈(这叫破秽)

3:点蜡烛和香

双手抱香: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持香下跪:位置在心脏以上就可以,没有跪垫的站着也可以。

4:上香

说清今天是什么时间(农历)、祭祀者叫什么名字(包括谁的子嗣)、是什么原因祭祀、主要祭祀谁(这里得用辈分尊称不可直呼名讳,还要说明你不认识的祖先请主被祭祀者代请,表示一概奉请),然后左手插香到香炉里。

5:祭拜

上面完成后退出来等待十多分钟,再入内先拜三下,可以说一些愿望,放鞭炮烧纸钱(注意如果是三年孝期内就不用准备鞭炮了,有些地方讲究这个)完成后,把每碗的食物挑一点到地上,接着再拜三下即可结束。

注:各地习俗不尽一致,大体流程且供参考。

扫墓中祭祀祖先,需准备一份供山神土地的供品。祭祀顺序大体相同,差别是祭祀的理由有区别(说些请土地保佑祖先安宁类似的话)。这个叫做动土,山是山神的家,祖先埋在墓地就像人们到别人家借宿一样,请主人多多关照的意思,所以历来扫墓会在墓外边祭祀山神土地。

祭祀服装

祭祀是严肃庄重的民族节日,庄重和内敛是节日的基调。所穿的节日汉服,应该适应这种节日氛围。大红大绿、过于喜庆、过于活泼的汉服都是不合适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男子可以穿色调庄重、低沉的深衣常服,在拜祭时可以着玄端等更庄重严肃的衣服。女子可以穿色调素净的形制,如长袄、襦裙等。

祭祀场地

主要有:平地、坛、平坑、宫庙、坟墓。

最初的祭祀场所比较简单,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或祭坛。而普通人的祭祖,则在家里祖先牌位前和祖先墓地。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何为孝?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祀之以礼。”

祭祀祖先是独特的中华文化,

儒家祭祀祖先的意义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其中蕴含的人事妙理与教育意义,对社会稳定发展亦有深远的作用。

如果世上真有什么永垂不朽,那一定是精神的延续。我们的祖先曾在这个世上活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怎能忘记?

在这些怀念的日子里,让我们静静追思,深深缅怀。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要永远记得

华夏儿女,莫忘祭祖

编辑:惟乐审核:东方文琴

我参与我传承我快乐

通过一次又一次公益活动,越来越多人了解并爱上汉服啦,

如果你也喜欢,那么就请积极加入我们吧!!!

欢迎关注永州汉服!

公共QQ:

永州汉服传统文化交流群805037813

抖音关注:yzhf20190616

入会扫码:

复兴汉文化,

我们永远在路上!

请问,你知道

什么是汉服吗

汉服,又称华夏衣冠、华服、汉装,对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不丹等周边国家的民族服饰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7世纪中叶,满清入关,满清统治者颁布了“剃发易服”令,“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汉服最终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镇压下被迫消亡。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一批有识之士认为汉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打开传统文化之门的钥匙,于是他们通过努力研究,多方考据,终于让在断代360多年之久的汉民族传统服饰得以重现,同时又通过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推广国学,弘扬礼乐,祭祀先贤,进而带动民族文化的整体复兴,其宗旨在于重塑民族自信与增强民族自豪感,展示礼仪之邦、大国风采,这场爱国主义的文化复兴运动称之为汉服运动。

永州汉服文化

协会简介

复兴华夏,传承文明,永州市汉服文化协会是一个由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及实践的人员自发组织的,旨在传播包括服饰、礼仪、民俗、道德等在内的汉民族传统文化而创立的民间非盈利性社团组织,致力于永州地区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快来加入我们吧!

着霓裳兴礼仪扬国学,做汉服文化的践行者!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复兴华夏

与子同袍

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

请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