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十二月廿五星期六)
【国际气象节
的来历
每年的
2月10日为国际气象节。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
地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当时有超过
16个国家的25个电视台共同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专家、学者,会以参加气象节的电视台中,评出优秀的气象节目、气象小姐和气象先生。到了2000年时,就已经有65个国家的130个电视台参加国际气象节了。
【国际气象节和世界气象日】
国际气象节和世界气象日不一样,除了
2月10日的国际气象节外,世界气象组织还就该组织成立设立了纪念日:世界气象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
中国古代的气象观测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古代的各朝各代都对农业非常重视,人类从狩猎、采集过渡到种植业以后,便逐步积累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知识。
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己知用土圭测日影的办法定季节,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在《诗经
·豳风·七月》中已经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物候记载。
西汉初的《淮南子
·天文训》一书中已有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逸周书·时训解》中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为3候,每候5天,各有一相应的物候现象。这是中国最早形成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这可看作古代农业气象学的萌芽。
历代的气象台
夏代便有了司天的阏伯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
西周时期有了周公测景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登封,是周公姬旦研究天文的圭表和观测日影的地方。
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建有建章宫,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建有灵台,是两处测天观象场所,前者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为王者亲自观天所用,后者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是天文气象专职人员的观测处。
东晋、隋代都设有内外观象台,晋代内观象台对外观象台负责监督,隋代外观象台由太史令亲自统辖。
唐代更进一步加强了对天象和气象的观测管理。河南省登封有一处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华夏古代测量日影、验证四时和计年的人文遗址。
历朝历代均有气象观测,南宋首创测雨验雪,明代已有气象观测,清朝定期上奏晴雨录,各地报告雨雪粮价。古代已经有了气象观测,并在观测物候、气候、天气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而由于受到政治文化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发展是缓慢的,一直到清朝前期,对气象的认识很少有理论性的突破。
气象学形成一门完整的独立的学科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只是
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的事。
中国近代气象学发展
我国近代最早的气象台是
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全国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简单的内容。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由法国教会建立于
1872年
香港天文台:由
政府建立于
1883年
台北测候所:由
中央气象台建立于
1896年
青岛观象台:由
海军建立于
1898年
哈尔滨测候所:由俄国
“中东铁路建设局”建立于1898年
北京中央观象台: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建立于
1912年
延安气象台:由
中国共产党
建立于
1945年
1980年7月,
中央电视台
播报了我国第一次的电视天气预报。现在大家看到的天气预报已经运用了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不仅有一两天的短期预测,还有跨季度、跨年度的长期气候预测,和即时系统预报。
气象标志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
2.白天和夜间天气图标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对我们的影响巨大,那么气象灾害预警标志有哪些呢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是由中央气象台根据气象探测资料制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符号。由“蓝、黄、橙、红”4种颜色以及图形、中英文字组成的气象灾害预警标志,由弱至强表示灾害天气的强度。
1高温预警信号
2.大风预警信号
3.霾天气预警信号
4.暴雪预警信号
5.寒潮预警信号
天气与健康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气象
环境与人类健康
的关系,弄清了诱发许多疾病的抽象环境因素,并根据这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气象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大多具有季节性,天气陡然变化时,往往在几天内骤然增加许多感冒、孝喘。
胃溃疡
穿孔以及咯血的病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机体难以随气候的变化及时调节而诱发疾病。
医学科学研究不仅已经证实了风湿性关节痛与天气有关,而且还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每到秋冬时节的发病率骤增;哮喘病多发生在阴冷干燥的寒冬季节;偏头痛大多出现在湿度偏高,气压陡降,风力较大之时。
造成这些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
一是大气压的落差引起了机体组织变化;
二是大风中的超低频振荡,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之出现头痛、心悸、忧郁、焦急的症状;
三是在大气中上层电位差增大,从而造成周围环境容易产生电场和磁场,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精神紧张、情绪沮丧及心理疲劳等。
鉴于气象环境与健康的紧密关系,用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疾病特征,发布
“健康
天气预报
”,即有利于提醒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又有利于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疾病的准备。目前国际上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的气象部门与医疗部门合作,通过电台、电视台发布“医学气象预报”,让人们提前做好防病准备。目前,我国的—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开始了不定期地结合季节性变化介绍有关季节性疾病防治的小常识,这对人们预防气象环境疾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气象谚语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许多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性俗语,在民间流传广泛且久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就是钩卷云,它实际上是一个天气系统过来最开始出现的云,所以一旦天上出现钩钩云的时候,说明天气系统快接近这个地方,就要下雨了。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就来到”
在夏天下大雨之前,一般气压要降低,而燕子、蛇这些小动物,对气压降低反应很敏感,乱飞乱跑,这就意味着要下大雨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如果傍晚出现晚霞,那么第二天就会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民可以播种了。
“月亮长毛要下雨”
月亮周围有一圈雾,那么就要下雨了。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
"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青蛙吵叫,雨要到”
青蛙的皮肤对天气变化感觉特别灵。在春、夏久旱后,要是湿度变大,高温闷热,青蛙会跳出水面呼吸,叫个不停,叫声又大又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所谓偏南风包括西南到东南方向的风,它来自南方海洋,带来的是暖湿空气。在秋冬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较强、较活跃,经常爆发南下,于是刮西北风,势力强的可直达华南。冷暖空气在本地区交锋时会出现阴雨天气,随着冷空气赶走暖空气,气温就明显下降。
象冷知识
1.气候可以“塑造”人类
人类的外貌与气候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为了抵御酷热的天气,他们的脖子偏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的构造,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而在高纬度的高寒地区,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往往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目的是让吸入的冷空气得到缓冲。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更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2.味觉敏感与否,也要看温度
人们的味觉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温度越低,我们的味蕾越容易感觉到咸味;酸味则是相反,温度越高越容易被感知。当温度达到
37℃以上时,我们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苦味,而甜味嘛,除了在35℃的时候最不容易被察觉出来之外,在其他的温度下都可以很好地被感觉出来。
3.在偏冷的环境下睡觉,有利于减肥
据研究显示,温度低的睡眠环境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燃烧卡路里的目的;而睡在温度较高的卧室则相反,更加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4.男性被雷击的几率是女性的六倍?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的一项研究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遭雷电的袭击。从
1995到2008年这间,美国一共有648人因遭雷劈而毙命,这其中竟然82%都是男性。不过这单纯是因为雷雨发生时,男性更爱冒险外出,而女性则多选择呆在家里。
哈哈,其实小编更想说的是,难道不是因为男人喜欢发誓又从不遵守誓言造成的?
5.人在夏天更健康
英国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说,人在夏天更健康。他们研究了
1.6万人的DNA后发现,人体内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在夏天更活跃。临床数据也显示,每当严寒季节到来的时候,会有更多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心脏病的致死率也更高。
研究人员猜测,这一切的发生可能与光照时长和强度有关,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啊!
6.人体能忍受气温的极限
据报道称,如果在
33℃的温度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作为人体“空调”的汗腺就会开始启动,通过流汗发出警报;当周遭温度升至38℃时,我们人体的多个脏器将齐齐参与降温活动;到了39℃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如果处在高达41℃的高温之下连续工作,将会严重危及人的生命。
最后小瑞提醒所有朋友,
春节前后多留意气象变化
健健康康过大年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6
03-09
03-09
04-24
04-24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