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自传《寻觅圣山》之第一章  童年 故乡 汪潮自传《寻觅圣山》之第一章  童年 故乡汪潮自传《寻觅圣山》之第一章 童年 故乡

汪潮自传《寻觅圣山》之第一章 童年 故乡

一、小子降世

1963

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十二)辰时,也就是早上七八点钟,富东家的长子降生了。小孩虽然不怎么胖,但个儿较高,

健健康康

,也还算俊秀。

做父亲了,

心里乐开了花。心

想,谁知道这是一条龙,还是一条虫?管它呢,反正可以传宗接代了。孩子出生了,得起个名啊,起个什么名字呢?我受万恶的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没上几年学,肚子里没装多少墨水。还是去跟父亲和三弟商量商量吧。

父亲来到堂屋,父亲他爸和三弟正好都在这儿。父亲说:

“老爸、弟弟,你们都比我有文化,这孩子的名字你们就起一个吧?”

老爸的老爸挠了挠头,思忖着,然后说:

“这孩子属于‘朝’字辈,就叫汪朝玺吧。我们汪氏辈份排序是‘奇士之世,德重诚可敬,掌朝必有能,耀荣真楚宝,福禄振乾坤’。还是很有气势,富含深意呢。‘朝’字意指

王朝、

朝代、朝廷、朝政,

‘玺’即‘玉玺’、‘玉印’,这意思不是很好吗?”

老爸的弟弟

我的三叔觉得这名字好是好,就是有些封建。他谈了他的想法,然后说:

“我看就叫单名‘潮’字,潮流的‘潮’,浪潮的‘潮’,寓意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在汪洋大海中奋勇搏击的人,成为一个时代的潮人、弄潮儿、开拓者。”

父亲:

“你们都讲的很好,不愧为是有学问的人。那么,孩子的名就叫汪潮,字朝玺。”于是,我的名和字就这样产生了。

这天,晴空万里,霞光万丈,明媚的阳光给寒冷的湖北以祥和温暖。我妈妈是在家里生的我。我奶奶、接生婆帮助生产,我二姑在一旁帮忙。没有到医院去,哪有那福气?

我妈妈在妊娠期间,生我之际,可能也没有遇见长胡子老仙托梦,屋顶上紫气冲天,巨龙腾云驾雾之类的事情发生。我没听说过,也不想问。假如我以后得道成仙,称圣成龙什么的,希望人们不要去做神秘的、唯心的、装神弄鬼的、牵强附会的解释。

六二年生人属虎。我喜欢。虎是百兽之王,是力量和威猛的象征。虎极具智慧,具有天生的领袖气质。我喜欢

“生龙活虎”、“虎虎生

”、“龙腾虎跃”

“如虎添翼”

大贤虎变

”、“

风从虎,云从龙

这类的成语。

我是跨年度生人

农历为

1962年,公历为1963年。这两年,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

1962年,

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

58年大跃进以来,包括“三分天灾,七分

”的三年自然灾害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谋划实现国民经济的调整;有些“右派分子”的不实之帽被摘掉了。

这一年,中印发生了边界战争。英勇善战的中国

“娃娃兵”,打败了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支持的印度“大胡子兵”。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获全胜的中国军队却后退了

公里,落荒而逃丢盔弃甲的印度军队占领了相当于三个台湾版图的达旺地区。

这一年,美国是肯尼迪总统当政。美国人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通讯卫星,首次实况转播电视节目。波音

727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爱恩斯教授发明

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机器人。

这一年,人类航天事业频传捷报,美苏两国多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苏联还

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这一年,阿尔及利亚、布隆迪、牙买加、卢旺达等国宣布独立。中美洲共同市场成立。伊斯兰世界同盟在麦加成立。

1963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在城市开展

运动、严格管理大中城市集市贸易和坚决打击投机倒把、

1963

年国民经济计划和中小学工作条例等问题。会上,毛泽东介绍了湖南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河北保定地区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

的经验,提出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督促各地注意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问题。

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随后,全国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日,中共中央批转文化部党组《关于停演

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全国各地,不论城乡,一律停止演出

日,《文汇报》发表《

有鬼无害

论》,点名批判了孟超的剧本《李慧娘》和繁星

即廖沫沙

的《有鬼无害论》。从此,开始

在报刊上对文艺学术界代表人物的过火的批判。

这一年,中央开展了精减城市人口的工作。全

国职工减少了

887

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600

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

800

万人。

日,中共代表团和苏共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在会谈期间,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就中苏两党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为了回答苏共的攻击,从

月,《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联名发表了

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中苏两党关系急剧恶化。

日,毛泽东在中央宣传部的一个内部刊物上对文艺界写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批语,说:文艺界的

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

统治着。

又说: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随后,根据这个批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其所属各协会开始整风。

1963

年,马丁

金在美国领导有色人种展开

民权运动

”。这为其后的奥巴马、鲍威尔、赖斯等黑人政治家从政打下了基础。

日,美苏两国又发射了多颗宇宙飞船。飞行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苏联的

捷列什科娃中尉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日,非洲统一组织成立。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4

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相信共产主义是

“土豆加牛肉”的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继任。

我父亲是长子,我又是父母亲的长子。我的出生,一大家人都很高兴。我是汪家衖朝字辈的第一人啰,

不是第一高人,是第一个降生的人,还是一个男人。

我不知道我来到世间,第一次看到妈妈肚子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感受,是充满希望呢还是恐惧?是啼哭呢还是欢笑?是觉得这世界很美好、很精彩,还是很无奈、很无聊、充满阴霾呢?我不得而知。我想,我与世界的第一次交流应该是啼哭,是婴儿第一声柔美或高吭的啼哭。要么,挨了一巴掌。几千年来的人类社会文明史告诉我们,人类的降生,首先要哭。哭代表生命,代表活力。按照佛陀的理论,人的出生是苦难的开始。

“生是苦,老是苦,死也是苦”(

jatipidukka

jarapidukka

maranampidukka

)。那当然得哭。

小孩出生后,首先要剪断脐带,然后洗澡。是我奶奶给我洗的第一个澡。奶奶边洗边说,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代定比一代高。说了一大串祝福吉祥的话。由于房间里烤着火盆,我并不觉得冷。洗完澡,全身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觉得很舒服。妈妈又给我奶吃,我更加高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叔叔等人逗我,我就不停的笑。

依照我们鄂东的风俗,小孩出生后的第九天要做

“九朝”。就是说,在这天,亲朋好友都要来庆贺庆贺。他们或是买些鸡蛋、红糖、猪肉、面条之类的食品,或是带些布匹、衣服、鞋袜之类的东西来恭贺。亲戚们都来啦,很热闹,中午吃饭前还放了鞭炮。妈妈给我梳头打扮,穿上了新衣服,很多长辈们抱我、夸我,“这孩子长的俊,眼睛贼灵贼灵的。”我很快乐。

一个月后,坐完月子,吃完

“满月饭”,妈妈得“上班”了。大集体时期,农村抓得很紧,妈妈须去干农活。一般是奶奶带我。奶奶还是较为悠闲的,往好里说也是养尊处优的。她这时候已经没干什么农活了。奶奶人长的较漂亮,以前也是一个小地主婆。奶奶年纪不那么大,也就四十二、三岁。有时,我睡在摇篮中,有时,奶奶抱着我出去玩。我很喜欢出去玩,那样,我可以看到很多人,我喜欢听大人们、小哥哥姐姐们讲话、说笑,喜欢看他们打打闹闹。我喜欢热闹。我还能看到红色的花儿,绿色的树儿,飞翔的鸟儿,乖巧的狗儿。

小孩子嘛,磕睡多,我一天大约要睡十一二个小时。有时候,玩兴奋了睡不着,妈妈或是奶奶就一边摇晃着摇篮,一边唱着摇篮曲,我就又睡着了。有时候,我会做梦,在梦境中美滋滋的吃奶啦,吃糖啦什么的,看那鸟儿飞呀飞。我没梦见过

老祖宗

周公,

那时跟这个圣人还不熟悉。

大约二、三个月大时,如果没大人抱我或没睡在床上时,我就坐在

“坐椅”中。鄂东的土话叫“嘎育”。这是一个木制的器具,成四方形,高约

公分,上部有一块木板,木板中间有一个圆孔,坐椅中间有块隔板,我就坐在那隔板上,下边有搁脚的地方。小孩坐在里边很安全,出不了什么事。上部的木板上放着一些个玩具、糖果什么的,我可以玩耍或吃。

大约五六个月大时,我会爬行了。这时候已是

夏,到处春暖花开,郁郁葱葱。不必穿太多衣服,爬起来较利索。有时候在床上爬,有时候在地上爬。哪儿象现在城里头的小孩儿,大人怕孩儿弄脏了衣服,不让爬,有的甚至于不会爬。现在想来,我们小时候就在搞军事训练

练习匍匐前进!

再大点,比如说七八个月大时,大人们有时候就把我放在

“基桶”中。“基桶”就是“站桶”,可能你还不懂,这是一种用木材做成的器具,约

米高,象木桶,只不过是它下粗上细,底部直径约

公分,上部约

公分,中间有一个隔板,小孩站在里边很安全,大人也挺省事。

大人们还教我学走路。有时是扶着我走,有时是让我扶着

“助行车”走

,土话叫

“响帝”

“助行车”是用木材做成的,有四个木轮子,轮子上边是一个四方形的框架,框架上有两个类似于“舂米锤”的敲杠,一边走一边敲击出“丁咚丁咚”的响声,这声音很有节奏感、韵律感,我觉得挺好玩。后来大点,两三岁了,已经很会走路了,会跑了,还喜欢经常推着“助行车”满湾跑。这桶和车都是我爷爷做的,他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工匠呢。

再过几个月,

“越明年”

1964

日,我一岁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一岁了,要

“抓周”。七八个月大时,我即呀呀学语,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还会说“我要吃”、“我要玩”之类,这时候,就能说更多的话了;也爱骂人,如“妈

”、“你是猪”之类,这都是一些个邻居逗我玩时教的一些脏话;能走路了,个儿也长高了许多。

舅婆、舅妈、姑婆、姨妈等十几家亲戚及亲房叔伯

都来了,他们还买了很多礼物。

“抓周”挺有意思,大人们象看戏耍猴似的看着我,耍弄我,逗趣儿。父母亲、爷爷奶奶在桌子上摆放了一个大“簸箕”,上面垫放着一块布,布块上放着诸如书啊、笔啊、本啊、算盘啊、木秤啊、鸡蛋啊、苹果啊、饼干啊、棉花糖啊、花生啊、衣服啊等等之类的东西,让我“抓周”。看我先抓什么?如果先抓书啊,笔啊之类,就预示着我将来长大了会是一个读书人,会吃国家饭。先抓算盘、秆啊之类,就预示着我将会成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如果是先抓鸡蛋啊,苹果之类,就预示着我将来会是一个贪吃之人,是一个游手好闲之人,也许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农村待一辈子。这不是封建迷信吗,管它呢,“敬天命,而远之”,“子不语乱力神怪”,“祭神如神在”。幸亏我是先抓的笔,再抓的书,再抓的秤盘子,都挺吉利。难怪我后来成了一个读书人,考上了大学,成了国家公务员,还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就是因为这“周”抓的好!戏言,戏言。

我基本上是一个唯物论者,我以为,一个人的成长,前程如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机缘,如环境、天赋、教育、机遇、奋斗精神等,即便我的

“周”抓的再好,如果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政策,恢复高考,我成为一个读书人的路将会艰难曲折得多。

但是,神秘世界的确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周易、周公解梦,

卜筮、

看像、算命、测字,国外的先知先觉等等,他们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很多事情能预测的很准。真是玄之又玄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茫茫宇宙,真是有许多未知呢。在我们人类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广大、辽阔、神奇、神秘的世界。

二、故乡

(一)、我的小故乡

之所以谓

“小”故乡,系及村落而言。

在繁华大武汉的东部,滔滔长江中游的北岸,巍巍大别山余脉的南端,坐落着一个溪水环抱、杨柳葱茏、竹林繁茂的秀丽村庄,这就是我的故乡

汪家衖

(汪家湾)

。汪家衖现在属于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道道观河村。我出生那会儿属于黄冈地区,称之为新洲县旧街区新集公社九大队三小队。

汪家衖也叫蛤形荡。为什么叫汪家衖呢?是因为这个自然村落几乎全部姓汪,而且尽管村子不大,但巷子不少(衖即巷之意),达

条之多,两个特点结合故叫汪家衖。叫蛤形荡是因为整个村庄的形状象蛤蟆,村庄、地形和周边的池塘、水流等构成的形状,从空中俯瞰象一只青蛙。

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说法。在我的印象中其实并不那么象。这里边,也许包含着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湾现在一般叫汪家湾,村牌如是。

整个村庄占地约

300

多亩,有不太规则的横向的四排房子。

房舍或者坐东朝西,或者坐西朝东,而没有较为科学的坐北朝南。看来,恕我不敬:我们的祖先在营建房舍时,没讲近乎科学的风水学哟。

我家的房子坐西朝东,门口有一个二三百平方的私人广场,地基较高,栽植有几棵樟树、柳树。再往下又是一个大广场,足有

亩以上,那儿建了个篮球场。这是属于公家的。对面是一排房子,坐东朝西,与我们隔“海”相望,

户人家。生产队的队屋、仓库、牛圈也在那边。我家后面还有两排房子,我家新屋在第四排。还有些不太规则的房舍,很难说它们到底属于哪一排,有一条衖子七折八弯,有点象一条奔跑着的蛇。

我家的房子青砖黛瓦,高大挺拔,器宇轩昂,和邻居安元家的房子连成一片,在全村显得鹤立鸡群。

安元家的房子其实是别人的房子,是沾了党的光土改斗地主、

“共产”的结果。他们本来不是我湾人,是邻

刘文益人。

这是我

祖父建造的房子,很高、进深也很深,占地面积约有近

200

平方,全部是用青砖砌成的。屋脊上有飞龙走兽之类的图案,门户上的整块青石梁纹路清晰,规整好看,刻画着一些漂亮的飞禽走兽,门口的左右两边各摆放着一个精美的石凳,威猛的雄狮和两块粉红色的圆形磨石。房子很高大,虽不是楼房,却也有百平米的阁楼。这样的房子在解放前的农村要算是好房子了。我们家的成份是富农,毛泽东家也是富农,可以说他家的房子没我家的好。

1970

年搬迁,从拆房子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家的房子很牢固扎实,屋脚(基础)足有

米多深,还挖掘出几坛铜钱和银元。可见我家不适为一个“土财主”吧。

土改时,我家的房子只不过是有一个凉亭和两间房被共产了,也给安元家了,损失还不大。这两间房和凉亭是我爷爷用粮食同青松家换的。他们家本是我湾当时最大的财主,后因种种原因衰败破落了。

所谓凉亭,就是在我家与安元(其实是青松家的房子)家的房子之间搭建的一个避雨亭,亭有

米长、

米宽,高与屋齐,上盖有布瓦,下铺青石板,两边还有石凳,村人在那儿聊天、纳凉十分方便。

我亲祖父在

1950

年辞世。后来我继祖父来到了我家。继祖父又有一栋房子,我们叫做新屋,这栋房子也不错,只是没老屋那么高大

,建筑面积小些

。我必须说明的是我继祖父的房子也是共产的结果。土改时,大队将我们湾祠堂之一部分分给我继祖父了。

我们家还有两个大竹园,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两个园圃的面积大约有七八亩,这是我们小时候游戏玩耍的乐园。竹园中种满了高大、直挺的竹子,也有些许树木花卉,还有一二棵果树。竹园可以装点风景,供我们玩耍,而对于短缺经济时代的农民来说,它是一个小钱袋子和工具箱,可以将竹子拿到集市上去买点钱,换些油盐酱醋什么的,也可以做成簸箕、竹篮、竹椅、竹床之类的工具或用具。竹园外边是池塘或沟壑。

湾子周边都是水塘或沟渠,四面环水。有藕塘,南塘,北塘,再就是东西南北方各边的沟渠。藕塘因种植有莲藕,故名之。南北方及西方各有一座桥,不知道为什么东边没有桥。村落周边都是田地,菜园挨着藕塘。

我们三小队还有一块

“飞地”,有两户人家“飞”到大队部那儿去了。

这是从我出生到七零年时我们湾基本布局的大致情形。

在我的印象之中,那个古老、原生态的老村给人留下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和质朴美感。那炊烟廖廖的农户,碧波清雅的涓流,姹紫嫣红的荷塘,卧贯长虹的小桥,亭亭玉立的绿竹,还有那或古老高大的树木或年轻而充满生机的嫩枝,构成了一幅灵巧自然的山水画,江南水乡的风景图。

1970

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向荒山河滩要土地,进而要粮食,我们湾从原址迁移到现在的位置。我们湾现在的地带原来是一处河堤和河滩。

这条河即道观河,发源于大别山脉的大崎山,经新集、辛冲流入举水,汇入长江,归于大海。这是我们小时候采摘野果、

“打架”玩耍的地方。

那年,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肩挑背扛,牛拉人推,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搬迁重建任务。

泽东时代发展了

现代工业,

也搞了很多农田水利建设,

但是,主要还是搞的小农经济那一套。新洲还有涨渡湖围垦造田,石骨山整体搬迁造大寨村等。我们湾搬迁也就是为了那点土地。这是来自上级的指令。那时,是没有拆迁补偿一说的。

村庄重建后,我们家和我叔叔家的房子建在一起,还是相当于原来的两栋房子。

大约在

1973

年左右,我们两家才分家。这时候,我父母结婚已

年,我三叔结婚也有

年了。这是很不简单的,代表着一个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在汪家衖也是绝无仅有的。

新村在规划布局上比老村子有档次些,规范些,当时只有两排房子,现今发展到四、五排。原来房子小、竹园小或者没有竹园的人家挺划算的,他们或是扩大了住房面积,或是扩大了竹园面积。象我们家这样竹园大、房子多的比较吃亏。

我家的房子在第二排,靠右边的第四家。第二排的住户多是在老湾住房面积或竹园较大的人家。第一排的是房子稍小、竹园较小或无竹园的住户。

搬家后,我家还保留了约

亩面积的竹园。家门口有个开放式的院落,栽有五六棵樟树、梓树、泡桐、杨柳。墙壁上有两个宣传栏,上边书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宣传口号。

主体建筑是一个三开式的房子,中间是客厅(堂屋),两边各有两套房(左右厢房),后边搭建有一间附属房,家乡话叫

“匹屋”,用做厨房,堆放柴草、杂物。总共有六间房加一个大厅。整栋房子是用青砖砌筑而成的,不是象后来的红砖或现今的灰砂砖之类。那时候,有很多人家除了少量的青砖外,大量使用土砖。土砖质量肯定差些,使用年限不长。但当时经济都很困难,也没有办法。我家如果不是有点老底子,还不是要用土砖建房。房子里建有木楼阁,就是在离地面约

米处的墙壁上放置有木料,在上边铺设木板,楼阁可当储藏室使,有时候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也可以在上面睡觉。房子后边是竹园,园地外边是水沟和一口小池塘。靠水沟处栽种了一些树。我前面讲过,由于新村处原来是河流,故而大多为沙地,我家后院原来就是河堤,现在就成了沙丘。大家知道黄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除此之外,它至少还有两个好处,她是我们小伙伴游玩的乐土,再者,沙地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下雨天也挺管用。因此,在下雨时,我们就不用象居住在黄泥土上的人们那样,遭受泥土粘脚之苦。泥土象蚂蟥似的趴在人身上也是够讨厌的。

1986

年,我家在属于自家经营的土地上建了新房子。老屋还留着,放些杂物。新房子东边是一条三四米宽的道路口,再前面是公路。后来,又有人在前边建房子,我家就成了第二排。新房的结构和老房子差不多,只不过是窗户、门之类的有些区别,显得新潮、实用、亮堂一些,地面及墙壁上糊了水泥。有一个后院,砌了院墙,建了一栋附属房,当厨房使。院落中栽植有柑桔、枣树,打了一口井。

2015

年,又改建为楼房,还可以。

新湾没有老湾那么多绕村而建的水渠和池塘,只是在当初挖掘了两个大点的池塘,几个小点的池塘,湾后边有一条水渠。大点的东西方一边一个,有一个小池塘是重点保护对象,专用于吃水。

1973

年,公社医院的吴医生到我湾住队,在他的帮助下,湾里打了一口井,后来,过了六七年乃至上十年,湾里人家家都打了井。如今,

都用上了自来水

,后来硬化了道路,建有路灯、下水道及污水处理设施

几百年间,地处大别山余脉南端平原的汪家衖,民风淳朴,民心良善,乡亲们过着一种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富足,但可解决温饱,个别勤勉精明之人过着

“几十亩地几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历史上没出过权倾朝野的高官,只不过是产生过几位乡长、保长之类的小官;也没出过名震中外的硕学大儒,造福于人类的大科学家,只出过几位秀才、一位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间,出过一位乡长,几个大队干部,出了一位教书先生,三位算不上完完全全的工人,有二三个人当过兵。实在是极为普通,不足称道。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村子里的人口增长了不少,有几户原来外迁到附近村庄的汪姓人家也重新搬回来了,但由于考学、当兵、结婚、做生意、打工等,外出移民的比较多,大约有二三十家,留在村里的人并未见增加,很多人在城里安家落户了。

2021

年,户籍人口只有

116

现在,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尽管我湾的乡民们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很多人挣的钱都花在子女的教育上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建了楼房

(现在基本上都建了楼房)

。这都是好现象,说明社会进步了。从我率先开始考学以来,我湾先后考取大中专的青年男女有

十位,这些人中有的成为政府官员,有的成为作家、教师

、工程师

,有的成为民营企业家,有的成为演员,有的成为商界才子。还有些人通过当兵、婚嫁、务工等途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城里人。

我充分相信,发源于汪家衖的汪氏后代,定能

赓续文明的灯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奋发向上,不懈追求,为祖国和人类作出较大贡献。也续写汪家衖的新辉煌。

1970

年初,我们九大队与一大队合并。九大队原来是个小村,只有四个小队,人口约六七百人,现在有十七个小队,三千多人,是新洲较大的一个村。主要的村落除我湾外,还有道观河、前榜、后榜、九流河、细九流河、梅家竹园、刘文益、大唐塆等。大队部和学校就建在我湾处,也有十多户人家在此搞三产业,开商店的,卖豆腐的,卖肉的,开诊所的,轧米的,办厂的在那儿建有房屋,形成了一个小集镇。

道观村地势以平地为主,也有丘陵山峦。主要的山谷有紫霞寺、烟墩瑙、磨盘山,都是风水宝地。

紫霞寺

位于大别山余脉南端,因整座山峦形似一只昂首伸爪的猛虎,也叫虎头山。山下有一条沙河,清流急湍,曲曲幽幽,人称虎首面河。这样一来,虎头山与虎首面河便形成了虎下河之势。毗邻虎头山的不远处,还有一条长达千余米的山岗,气派不凡,象一条踞伏的长龙,人称龙头山。因龙尾临水,形成龙上山之势。她历史悠久,地域形胜,风景秀丽,香火鼎盛,为鄂东名剎。

紫霞寺建造于隋朝,距今已有

1400

余年的历史。贞观三年,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在文武大臣的陪同下,跨黄河,过黄州,曾巡游至此,登虎头山,见一小庙倚山而立,喜其景色秀丽,遂驻足小憩。仰望天空,只见虎头山的上空,飘浮着一簇紫霞,久久不散,龙颜大悦,便欣然提笔为寺庙题字

唐敕紫霞禅院。

李世民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在这儿也干了一件十分迷信、荒唐的事情。他听信徐茂公的话,认为虎头山青龙山呈虎下水龙上山之势,地形怪异,必出天子,会威胁到他的政权,便兴师动众,让尉迟恭召集人马破坏此地的风水。在龙头山位于龙的七寸处和虎头山的虎口处,各挖一口池塘,以降龙伏虎。他们挖掘时还挖出了一口金钟,李世民命人将金钟抬入寺内,替换原来的那口小钟。李世民虽然干了件荒唐可笑的傻事,但紫霞寺却因他的赐字及他的这些个

天子轶事而声名大振,香火鼎盛,享誉华中。

唐太宗为紫霞寺赐字,在此挖出金钟,并降龙伏虎,此事很快传遍四面八方。许多地方官员、商贾绅士、佛教信众便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三高六矮、气势恢弘的新寺庙,一改旧庙之狭小与冷清,迎新寺之壮观与繁华。

悠悠千余载,紫霞寺伴随着时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世事的沧桑,而几经兴衰,大起大落。残败时,庙宇墙壁倾斜,屋顶漏水,尘埃满面,门庭冷落。最糟糕的时期是

“十年文革”,僧人还俗,寺院拆毁,紫霞寺成为大队的一个农场,一间状若农舍的房子里住着十几个下放知青。繁盛时,殿堂富丽堂皇,规模盛大,气势恢宏,香客如潮。而且,风景优美,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青松翠桕,桃李香樟,清雅秀丽的修竹,门前的四棵高大的桂花树随风送爽,香飘山乡。前有清溪盘纡,后有碧嶂环抱;左有青龙飞舞,右有良田万亩;近有荷塘月色,远处山峦重叠。有诗赞曰:“为访禅师上紫霞,风光满眼兴犹赊。南阡北陌皆奇草,西垅东皋尽着花。仕女寻芳歌窈窕,牧童知笛伴琵琶。撩衣急促登高处,山水多情入画家。”

清朝末年,地方大员刘大宗见紫霞寺虽说佛光灿烂,但房屋破败,岌岌可危,这与其通过振兴佛教来教化民众的理念相违,便派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洪良品主持紫霞寺的重建事宜。

洪良品系本地徐古洪家湾人,进士出身,清末大员,官至翰林院编修。在他的筹划下,重建后的紫霞寺规模最盛。一座以大雄宝殿为主体,九幢侧殿、三栋文昌阁为辅佐,斋堂、钟楼等楼阁为附属,凡七十余间房舍,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独特的新寺庙耸立在虎头山上。远观山峦起伏,佛光弥漫,气势磅礴;近看松柏苍郁,殿宇奇伟,精舍飞翠。徜徉院中,佛乐阵阵,经声琅琅,使在红尘中为利为名为功禄为生存而熙熙攘攘的人士顿感清静,灵魂安适,超凡脱俗,如入玉宇琼宫一般。真个是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元好问《台山杂咏》)紫霞寺内有三尊大佛,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可谓佛陀、菩萨、罗汉、天神齐备。

每隔三年,在七月十五日观音菩萨升天的这天,寺院还举行皇经会,这时,更是人流涌动,摩肩接踵。而且还放十三响响炮,气势威武,声震八方。

如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打破了思想禁锢的枷锁,思想日趋多元,还人们宗教信仰之自由。紫霞寺在虔诚的民间信众的热情赞助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复建了这座古刹。诸佛重新落座,佛事重新开始。重建后的紫霞寺,儒释道并存,释迦牟尼、孔孟老曾诸子和谐相处,已成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的一个著名景点。这种儒释道并存的安排似乎也在解释这样的一种观点:所有的宗教其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人们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路走向同一个目标罢了。人类是可以走向大同的。

眼下,她虽然还不能还过去之巍峨壮观,重现昔日之辉煌,但是,我想,只要假以时日,她定会再放异彩。

作为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游子,作为一个在虎头山放过牛、打个柴的曾经的儿童少年,作为一个在

1969

年洪灾中在那儿曾避过难的小难民,我对她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回老家时,或者是比较悠闲之时,我都要去朝拜朝拜。在那儿,我找到了清静与安祥,我的灵魂得到了解脱。虽然不能进入

“顿悟”、“现观”、“般若”的境界,但可暂时达至“禅定”。至少可以达到庄周的那种“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境界。

2004

年春节期间,我重游紫霞寺时,曾咏小诗二首,现录呈如此,以资纪念。诗曰:

梵呗音声远,千年焕紫霞。唐宗遗匾墨,进士复光华。

⑴拜礼慈悲祖,崇尊孔老衙。先师曾教诲,世界本一家。

(其一

。注释:进士指

洪良品。在他的筹划下,紫霞寺得以重建,规模最盛。)。

“昔日虎头山,茂林修竹繁。清流鱼浅底,风情向小园”(其二)。

烟墩瑙

是建于商朝时的烽火台,当发生战争有紧急军情时,哨兵便在此燃放烟火报警,附近地区的军民就会做好应急准备,投入战斗。日本侵华时,曾在我村驻军,日本人在这座山峰顶上建有碉堡。烟墩瑙记载着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我们小时候常在山上放牛,也偶尔打柴,还能挖出一些个子弹壳。那时,因政策原因及人们的环保意识差,山上的树木并不多,好象是光秃秃的,只不过是生长着一些野草,人们在上面种了些红薯、黄花、小麦之类的经济作物。而在五八年

“大炼钢铁”之前,烟墩瑙和附近的其它山峦都绿化的很好,林密树茂,有很多古老的树木及众多的参天大树。更里边的山中,有老虎、豺狼、野猪等野生动物。如今,

人们坚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国家实行保护环境、退耕还林的政策,武汉也在建设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十年树木”,烟墩瑙又恢复了其本来面目,到处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

磨盘山因形似磨盘而得名。

上的磨盘石

为观世音菩萨所立,乃镇河之石。

在大集体时,它是大队的一个林场,现在成为一座旅游休闲的山庄

,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基地

。其颇具独特风味的农家菜,郁郁葱葱的茶园

、林竹

,清新秀丽的景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昔日磨盘山,顶秃树枝残。今变水土站,旧貌换新颜。雅亭耸云霄,林地似宫苑。茶香飘万里,橘梨比蜜甜。楠竹气高洁,傲视一片天。园似花博

,百花争奇妍。池塘荷花红,鲫鲤跳跃欢。东望大别山,巍峨似泰岱。道观人如织,赏景亦参禅。紫霞梵声远,悠然播天边。沙河水澄澈,滋润农家田。西瞰百村景,美丽赛庄园。

”(汪潮《磨盘山》)

在紫霞寺的河对岸,矗立着一棵千年古柳,主干直径

米,她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是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也是我村的一景,被列为市级保护古树名木。

我们儿时上小学时,时常在古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这棵

“仇恨树”下忆苦思甜。大队的

王忠善

书记对我们讲,在这棵大树下,日本人杀害过几十个抗日志士,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有次,日本鬼子在这儿二三十人轮奸一名妇女。国民党杀害过十几个共产党人。古树记载着一段血腥的历史。如今,这位长寿老人,面部长满了老人斑,身躯下部也已有空洞,但其上部却不断地透露着嫩芽,生发着新枝,显示着勃勃生机。愿她青春永驻,寿与天齐。

(二)、我的大故乡

“大”仅仅是相较而言。在省外,可以说湖北是我的故乡;在国外,可以说中国是我的故乡;而在太空,可以说地球是我的故乡。

有一首歌的歌词中唱道: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的,每个人都有一种故乡情结。那句不怎么动听却也实在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谚语还是颇有几分道理。那里是我“横空出世”之地,是我成长的摇篮;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儿时的伙伴;那里有我爬过的树、游过的池、牧过的牛、养过的狗、种过的园。……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的确很美。

前文介绍了我村的一些美景,而在我家乡周边十五公里的范围之内,更是有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可谓风光旖旎,景色迷人,遗存丰富,遗产丰厚。

以我村村名命名、与我村只有几百米之隔的

道观河风景区

是湖北省定点旅游区,是武汉市的四大景区之一,是大武汉的后花园。那儿有风动海内外的楚天名刹

报恩禅寺,有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古代著名书院

问津书院,有烟波浩淼如诗如画的高峡平湖

道观河水库,有仰卧于苍山白云之间的睡美人,有充满神奇传说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将军山,有乾隆皇帝曾题诗咏叹过的栩栩如生的奇石牛,有风景秀丽颇具传奇色彩的狮子岩,有枝繁叶茂、荷载着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的鸳鸯树及植于宋朝的千年红杨树,有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军曾浴血奋战的古战场

保安寨,有神奇的青龙山和天子坳,有以险奇著称高耸入云的接天山,有传说为济公和尚募捐修建的得云寺和他亲手题写

“彼岸”二字的摩岩石刻,有充满凄惨哀怨感人故事的“舌儿岭、落儿坳、叹子山”,有传为仙人弈棋之处的象棋山和弈石等等。可谓自然景观绮丽,人文景观丰富。

家乡道观河历史悠久,原为古韩城驿,兴建于战国时期,是一座古老的集镇。

此处北靠麻城红安,南下黄州团风,西抵长江北岸的古堡阳逻,为古官道必经之地,多个王朝设驿站于此。

直到现在,住在道观河的人,你若问他家住哪儿,他会说住在街上。尽管现在并不是什么街道。这是两千年来约定俗成的说法,也许给人一种时空错落感,却显示了道观河昔日的繁华。韩国大臣韩公使楚,曾逗留于此地的驿站,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得人心。为纪念韩公,家乡的先辈们便将他下榻的驿站更名为

“古韩城驿”,并用汉白玉将四个大字雕刻在门额上。

明正德年间,黄冈县令组织百姓修筑坝堤,疏浚河道,开埠于磨盘山,据载三十九级台阶下河,其漕运场面大气恢弘。一时间,一河船帆一坡歌,两岸商铺两街人,方圆百里货物在此集散。商人们走南闯北,带出了河的信息山的信息,还有山头上

的信息。于是这条河便始名道观河,两岸集市为道观河街,堤内的农民则住进了道观河湾。

有一种传说,道观河街后来之所以门庭冷落,颓废衰败,是因为街上的生意人违背了诚信、货真价实的商业原则,投机取巧、欺行霸市,别人就不跟她

“玩”了,与她拜拜了。一座新的集镇诞生了,在离她三里之隔的“新集”因此而来。

道观河的得名有二个版本的说法,一为河水倒灌,一为道观众多,寺庙林立。两种说法都有强有力的证据。

“滔滔江水向东流”,而道观河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中清流直下,自东而西,故名“倒灌河”,后习惯于将其叫作道观河。

叫她道观,是因为这儿自古以来道观、寺庙众多,象紫霞寺、孔庙、庆福寺、狮峰山寺、东山寺、青龙寺、东岳寺、得云寺、罗家庙等,还有基督教堂。可谓儒、释、道、基各教并存,齐放异彩。而在历史上,譬如说在唐朝,道教的地位更高,因为李氏王朝与太上老君攀上了亲戚,这儿肯定有很多道观。有些地方,寺庙与道观本身就在一栋屋子里头。只是以后佛教后来居上,势力更大,慢慢地侵占了道教的地盘。

相传东晋时,一老道云游四海,寻觅

“龙天福地”,用以修身。一天寻经大崎山下的龙潭,见飞瀑高悬,如神龙布雨。缘溪行,夹岸青山叠翠,朝夕云生。续前行,高岸宽河,天光云影。心大悦,悟感此地便是道门。遂结庐建庙,吟颂法事,惠施济民,终于得道升天。道观河由此得名。

道观河源自大崎山南麓,从东流至高家河,折而北至紫霞寺,复折西流,南至两河口与沙河汇合,真是十曲九弯,曲曲折折。干流长

1.2公里,流域面积14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98亿立方米。因河道弯曲,山洪急骤,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水灾。明嘉靖32年(1553年),道观河山洪暴发,“溺死千人,毁田千顷,道观河市湮没无遗。第二年又大水。”

1958年,省水利厅决定在此修建水库,以变害为利,造福民众。至1968年,在新洲、麻城、黄冈、红安四县人民的共同奋战下,水库建成蓄水。水库由大坝、副坝、溢洪道及相关管理设施所构成。主坝高程72.5米,巍峨壮观。库区面积109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1亿立方米,库内常年水面约6千亩。灌溉面积达20余万亩,它还兼备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如今,更成为旅游的佳地。可以这样说,没有道观河水库这个良好的基础,就没有现在的道观河风景区,至少逊色许多。

人间仙境道观河西距武汉

公里,东与黄冈接壤,北与麻城毗邻,属大别山余脉。风景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

平方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度在

42—675米之间,主峰将军山海拔675米,为武汉市最高峰。由于山地植被和潭湖大面积水体的调节,夏天高温季节,平均温度比市区低4—5°C,是武汉市近郊避暑胜地。

俯瞰道观河,山青水秀,山水相连,形似白龙青龙相拥。远眺将军山,天际轮廓宛如一位美女仰卧于苍山白云之中,形象生动逼真。她朝迎旭日东升,夕送夕阳西沉;晨听鸟语蝉鸣,暮闻鼓声阵阵;昼观朵朵白云,夜赏满天星斗;任将她那高雅自然的美姿展露给千万游客。有诗赞曰:

“莲池新浴罢,小憩卧山巅。星斗胸前列,风云足下旋。身旁萦绿水,枕畔锁轻烟。道破千年秘,奇观更显然。”

道观河的无限风光,其主旋律是山与水的重奏,景和史的交融。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壮丽;地因景而秀美,景因史而厚重。

大崎山脉和将军山脉以其雄壮挺拔、苍劲伟岸而彰显了道观河的阳刚之气,道观河水库以其温柔细腻、妩媚动人而展示其阴柔之美。这里

座山峰连绵起伏,重重叠叠的山谷之上,风高林密,四季常青。很多山峰似人似兽,似龙似凤,如麒麟如法器,形象逼真,给人以美妙的感观刺激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里水势曲折清幽,似一条长龙与青蛇相拥。湖面一岛,宛若凤头,茂密林木如凤冠,通向岛屿的幽径似凤颈,巍峨秀美的青龙山如凤身,正欲展翅高飞,飞向远方。若是雨过天晴之时,站在高高的青龙山上,极目远眺,只见东北部方向一尊卧佛安睡于苍山白云之间。与这卧观音法像遥遥相望的湖心岛,此刻就像一片盛开的莲花。主湖两岸相对排闼且高度无差的两座青龙山,宛如两条飞龙从天而降,尾扫苍穹,首扑湖心,作欲抢夺湖心

“珠宝山”状,生动活泼,令人叫绝。

这儿春季山花烂漫,夏季凝碧流翠,金秋枫叶霜红,严冬仙雾妖娆,令百鸟欢唱,群鱼伴舞,将整个风景区构成一幅秀丽多彩的山水画。

道观河湖岸线长

公里,湖面最宽处

1.5公里,湖岸参差,港湾众多,水体有聚有分,形态丰富。四季、朝夕、阴晴、风雨、雪雾,变幻多姿,引人入胜。山风吹过,湖面顿起层层涟漪,风平浪静之时,湖水似一面巨大的平镜,为朝夕相处风雨同舟的群山留影。那起伏的山峦、彤红的太阳、银色的月光、满天的星斗、舒展的白云、飞翔的小鸟、高雅的建筑、跳动的鱼船都为魔镜所摄影。她没有保存底片,但日复一日的纪录那变幻无常的景致。乏舟湖中,顿觉天上有个蓝天,水中有个蓝天,相互媲美,而水中蓝天更动人心弦。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那样,“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个更美,哪个更亮?”

“道观河水不是水,全是仙女抹头油”,“天上好水道观有,道观好水天上无”。道观河水源于林泉,积于深潭,溢于河渠,天然生成,四时代谢,年年更新,所以冰清玉洁,甘爽宜人,饮之沁人心脾,沐之祛病提神。

道观湖之中,有好几处大大小小的岛屿,而离报恩寺最近的那座岛最大。她形似一只千年神龟,浮在水中纹丝不动,涨水时只能看到它的头和背,退潮后可一睹其整个身姿。岛上树木葱茏,鲜花绽放,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曾有一位香港人在岛上开赌场,这倒不失为一个安静安全的好去处,后因政府干预而取缔。

风景区内,青龙山上,依山临水坐落着楚天名刹

——报恩禅寺

报恩禅寺是百岁又四老和尚、得道高僧、临济宗

代传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本焕大师的祖庙,原在我区的仓埠镇,文革中被毁。

1988

年,选址风景秀丽颇得佛缘的道观河重建,

1994

年正式开光,对外开放。

该寺占地

134

亩,建筑面积

1.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法堂、藏经阁、方丈室、宝塔、钟鼓楼、斋堂、听涛阁等,气势恢宏,凝练肃穆。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山门处于同一轴线,梯次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诸殿红墙飞檐,莲花灿然,斗拱斜出,琉璃瓦顶,玉龙盘桓,在朝晖夕照中熠熠生辉,给人以佛法庄严、道行弥深的印象。与法堂相对的是造型凝重,别具一格的卧佛殿。

殿内,有一尊从缅甸请来的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释迦牟尼卧佛像,长

6米,重9.7吨。法像形象逼真、神态安祥,静卧于高榻之上的佛陀,有一种涅槃时的静穆超脱,有一种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伟岸高风,为国内罕见之珍品。大雄宝殿内,诸佛及众菩萨法相巍峨,或坐或立,或参禅,或说法,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其规格、其富丽,堪称楚天第一大殿。当代著名人士赵朴初、叶选平分别为

报恩禅寺和

大雄宝殿题写寺名和殿名。

万佛塔塔高

52米,上下12层,八方八翅角,四周廊亭对称,塔内供奉佛像万尊。塔前建有门楼,塔后建有方丈室,总投资逾亿元,其

气派庄严,

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报恩禅寺的重建,为道观河这处崇儒重道信佛的重地增添了几分人文要素,为虔诚的佛教信众提供了一个敬香还愿的好去处,也成为道观的重要景点。

如今的道观河,交通、电力、电信、娱乐、住宿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还有颇具特色的农家菜,有广电度假村、恩泽、新大地、四海、邮电、振和等

余家高档次的宾馆、度假村。

道观河风景区不仅是全国知名度较高的佛教胜地,也是品位较高的休闲度假圣地。

吸引不少城里人来此旅游、参禅,定居养老,成为央视等媒体争相报道的

“网红”。

离我村约

里之遥的

问津书院

,是武汉市、湖北省的一处重要文化圣地,历史上是与岳麓、鹅湖、东林、白鹿洞、首善齐名的著名书院,是古代中国的名牌大学。其文化价值不在黄鹤楼之下,应比她高。

500

多年前,千年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

曾在那儿使子路问津,开坛讲学,留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如磨咀磐对问项橐

使子路问津,渡河落水,望水兴叹等;留下了孔庙、孔子河、孔子山、孔叹桥、讲经台、坐石、晒书山、墨池、砚石、弦歌里、

长沮冲、桀溺畈等遗迹。从西汉文帝

年(前

164

年)淮南王刘安建孔庙,迄今已有

100

余年历史。南宋末年,江西庐陵大儒龙仁夫在此首创书院,自此,孔庙又称问津书院。

我曾写过孔子在新洲的故事,在报纸上连载,

100

多家网站转载。

000

余年来,书院因流年战乱,迭有兴毁,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规模不断扩展。最盛时,书院被营建成一座轩峻壮丽的三高六矮十三幢五十余间宫殿式建筑群。占地数十亩,殿、堂、楼、阁、祠、馆、斋、亭、台齐备。宋以后,硕学鸿儒登坛授业,四方学子咸聚闻道,文人荟萃,文风迭起,杏坛繁荣,人才辈出,风动海内,名震中外。汉之刘安、伏生,唐之杜牧,宋之孟珙、朱熹、张栻、吕祖谦,元之龙仁夫、吴澄、吴应澍,明之王阳明、李贽,清之于成龙、陈大章等成百上千历代大儒均莅临书院传道授业。“一时鄂城、汉上、衡山、耒阳以及京都之首善、江右之澹祠、无锡之东林,互相章明,而问津之盛遂擅天下。”明代南昌大儒朱试曾说:“澹祠、问津,彼此相望,大张正学,俾江楚俨然邹鲁,诚确论也。”

179

122

)系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淮南子》的主编。他好学擅文,才思敏捷,通音律,喜鼓琴,袭父封淮南王,在思想上崇儒重道,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式的“无为而治”。淮南王刘安封地在邾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当听到农夫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后,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拿现在的话来说,他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积极配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在孔子使子路问津处首建孔庙,因此,刘安是问津书院的创始人。不仅如此,他还召集一大批文人学者在孔庙传道授业,著书立说。时有伏生、申公、欧阳生等著名人士往来其间。他本人亦在孔庙著述了《淮南子》的部分篇章。

803

853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其祖父系中唐名相和史学家杜佑。唐文宗太和初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睦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

年)因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任黄州刺史。当时的黄州治所即今新洲邾城。杜都黄二载有余,不以某些人眼中的黄州为“鄙陋州郡”为意,力革弊政,体恤民情,廉洁为政,崇学重教,“遵循国风,彰扬至化”,“孤独鳏寡,必躬问托”,颇有政声。

在新洲期间,他曾改建孔庙,扩展庙宇规模,改庙名为

“文宣庙”,并在庙中设置学堂(时称庙学),教化士民。他还在庙堂中亲自讲授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及诗文歌赋。弟子数百人自远方来,听者如潮。史载其“立庙先圣,兴学教士,一时家循孔教,人诵儒书。”他曾在上奏朝廷的《谢上表》中写道:“臣虽不肖,亦能守之”,“独能不徇时俗,自行教化,唯德是务,爱人如子,废鞭笞责削之刑,用忠恕抚教之道”,“使一州之人,……薰其和风,感其欢心,庶为瑞为祥,为歌为咏,以裨盛业,流乎无穷。”明《黄州府志》称杜牧“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

杜诗豪健清丽,俊爽淡雅,独树一帜,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有

“小李杜”之称。在黄州任上,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杜牧也创作了大量诗文,经初步考证有

余首,其中不少名句乃千古绝唱,可谓妇孺皆知。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河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郡斋独酌》:“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囤仓。”写郊外即景的如:“后岭翠朴朴,前溪碧泱泱。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此外还有《云梦泽》、《题木兰庙》、《题桃花夫人庙》、《江汉》、《兰溪》、《齐安郡晚秋》等诗篇。其主要著作有《樊川文集》、《樊川诗集注》、《杜牧诗选》等。

是中国儒家历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不仅亲自创建了白鹿洞书院,在鹅湖与陆象山兄弟进行过著名的

“鹅湖之会”,在岳麓书院与张栻主办了著名的“朱张会讲”,并制定了影响很大的“大学教规”(《白鹿洞书院揭示》),还怀着一颗虔敬之心到孔子使子路问津处

问津书院讲学。他曾多次游学黄楚,在问津书院讲学,并将自己的画像赠与书院;为黄州州学二程(程颐、程颢)祠堂撰文;在他

“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年,生命即将接近尾声之际,还心挂问津,诗赠书院。诗云:“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表达了人生苦短、余日无多,仍孜孜不倦的心境与作为。问津书院也对朱子这位大贤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建有朱子祠,把他同孔子一起祭祀。

到问津书院讲过学的历代名流实在太多,以上只是择其要者而记之。历史上繁花似锦、名振海内的著名学府,在经历了新学革命和十年文革之后,遭到严重摧残,如今只剩下大成殿、朱子祠等断垣残壁。笔者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重建书院,各级地方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曾视察该院,希望保护好、建设好这座重要文物古迹。武汉市政府现正在重建问津书院。

2013

年左右已建好。

愿问津书院早日恢复旧观,发扬光大,重放异彩。

家乡及其周边的景致还很多,如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列为重要保护湿地的涨渡湖立体生态旅游区,黄陂的木兰山、木兰湖,武汉的黄鹤楼等。一路一街,一树一山,一河一池,一屋一石都充满神奇的传说和生动的故事,都是弥足珍重的文物古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记述了,以免给人华而不实、张冠李戴之嫌。

新洲区

地处大别山余脉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东临黄冈、团风,西接黄陂,南与鄂城、青山隔江相望,北与红安、麻城接壤。全区版土面积

1,500平方公里,为新加坡的两倍半。人口98万,比许多袖珍小国大多了。

新洲位于武汉东部,东北部层峦叠翠,中部平原广袤,西南襟江带湖,连接九省通衢,控扼鄂豫皖咽喉,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区治邾城

“乃遮蔽江汉,咽喉淮汝”之要冲。阳逻堡扼踞长江北岸,香炉山、十里长山翼展于东西两侧,是重镇武汉东部之江防要塞。靠山店地当武汉至豫、皖,阳逻至红安之必经之地。道观河位于大别山与江汉平原的连接处,峰峦环抱,进可攻,退可守。涨渡湖襟江带湖,水域辽阔,芦苇茂密,便于周旋。

三国时,东吴陆逊以三万大军戍邾。晋毛宝守邾,后为赵石虎将攻克。南宋夏贵与忽必烈元军大战于阳逻。元丞相吴汝守新洲,为陈友谅所破。陈友谅以新洲为大本营,未久又被朱元璋所夺,并痛失其

“真娘娘”,为新洲留下一处“凤台夕照”的景点和一曲凄凉哀怨的故事。明清之际,李自成、张献忠和洪秀全等农军首领都曾在境内与官军作艰苦卓绝之战斗。进入现代,国共两党更是有众多著名将领在新洲浴血奋战。李先念、方毅、陈少敏、张体学等在涨渡湖和道观河建立五师之游击队和后勤基地;贺龙率部经双柳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徐向前、许继慎等率红军在新洲多处多次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王震等率359旅北上,曾驻长岭岗;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曾在新洲作战;渡江战役中,林彪率领的四野,曾在新洲肃清县内国民党残部,并集结境内民船组织渡江战役。新洲境内历史上的战事,有的被拍成电视剧,有的被写成历史小说,如《张体学》、《宋元二度战阳逻》等。

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万里长江从新洲的双柳、阳逻滔滔流向东海,沙河、倒水、举水三河分别从团风、红安、麻城入境,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境,汇入长江;涨渡湖、武湖两大湖泊横卧于仓阳岗东西两侧,涨渡湖是境内最大的湖泊,在

“以粮为纲”的年代,尽管曾遭遇围垦造田的困境,仍拥有水面6万亩。其它水面在1,000亩以上的湖泊还有5个,10亩以上的有15个;境内还有大小水库48座,总库容量1.8亿立方米。

新洲水美山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

“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历史上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新洲在很早的时候就是粮棉高产区。历史名特农副产品主要有武湖银鱼、东山名晒烟、棉花、紫云英蜜、龙王白莲、张店锤鱼、徐古馓子、阳逻鱼元子、双柳打瓜等。武湖银鱼曾被列为皇家贡品;东山名晒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棉花有700多年的种植史,清光绪25年(1899年),新洲棉花誉满中华,其样品被送汉口商务公所陈列;20世纪50至60年代,新洲棉花名闻全国,周恩来总理曾亲自组织新洲与启东的棉花生产竞赛,并为新洲颁奖。如今在市场经济和人们生活逐步小康化的新形势下,农作物以蔬菜、食用菌为主,兼种粮棉油等传统产品,是湖北省最大的蔬菜、食用菌、油菜生产基地之一。如今名特优农副产品主要有双柳无公害蔬菜、汪集鸡汤、陶河炒鸭、徐古蘑菇、李集小香葱、黄颡鱼、良种鸡蛋等。

新洲传统工业有铁、木、竹、纺纱、织布等手工业,

1930年,阳逻、仓埠、邾城兴办有发电、米面加工等现代工业。50年代至70年代末,工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象新洲机械厂、湖北省阀门厂、阳逻水泥厂、阳逻化肥厂、阳逻棉纺厂等较大规模的工厂。乡镇企业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新浪潮中,新洲的工业依照市场化的规律,进行了重组,兴衰成败变化多端。现已形成以阳逻为主体,以其它街镇为依托,以电力、纺织服装、钢铁机械、食品工业为主导,建材、造纸为辅助的工业布局。阳逻

、双柳

已兴建有阳逻电厂、武汉一冶、武船重工、

航天科工、正威集团、中远海运、省港集团、腾讯、正泰、金马、

江南集团、一棉集团、亚东水泥、永生棉纺等

500强、

大型企业

0余家,是武汉市最具潜力的重工生产基地。

近年来,新洲厚积薄发,三城崛起,六合同风,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GDP

迈入千亿元俱乐部,

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行列。阳逻港已成为中部第一大出海口,

双柳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航天城,武汉星谷,

“新洲号”火箭九天揽月,发射升空。

新洲是

著名的建筑之乡,

是著名的

“鲁班镇”。

从业人员达

20万之众,

2021年创产值1650亿元,实现税收30亿元。三级以上

总承包

建筑公司达

350多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74家。

三家龙头企业名列

中国民营企业

500强

企业名列湖北省建筑综合实力

20强

武汉企业

100强

2008年6月18日,中国建筑协会授予新洲建筑之乡称号,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来新洲慰问演出。

建筑业

名副其实

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新洲特殊的文化符号,新洲人的骄傲。

新洲交通便捷,

水陆空

立体交通网

。京九、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并在旧街设站;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境内贯通,区内东环、阳大、汉施、仓阳等公路畅达便捷;

阳逻长江大桥、地铁

21号线、江北快速风驰电掣,为我们提供了半小时便捷交通;公交实现了村村通;

空军部队在我区建有机场,距天河机场仅

20余公里;阳逻为华中地区及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国际港,货通全球,

被誉为武汉的

“埔东”

。武汉向东,星光灿烂。

新洲也是一个文化之乡,是楚剧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牌子锣鼓、高跷亭子、高台狮子、八十八行、新洲皮影戏、旧街花朝节、鄂东民歌等艺术形式保留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洲的体操也曾享誉全国。被湖北省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新洲是闻名全国的教育之乡。抛却历史上的

“惟楚有材,雄长天下,独黄为之冠”的辉煌不谈,就是在现代来说,新洲也独具风采。在五六十年代,新洲二中是全国的一面标杆,升学率居湖北之冠,有句当时十分流行的口号叫做“向北大清华进军,剃武大华工的光头。”其绝代风流可见一斑。现今的新洲一中,虽无二中昔日之荣耀,亦独占鳌头,风华正茂,在全省、全国也颇具影响。其它大中小职教育也是精彩纷呈。民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以其专业新、与市场结合紧密,而颇受全国各地学子欢迎。

另有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等三所大学。

近年来,新洲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天换地。

“一港三城”(阳逻国际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阳逻新城、问津新城)、“两大战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推进,打造了新洲中心城区的新格局、新高度。14个中心城镇和多个特色小镇建设匠心独运,一栋栋高层楼宇拔地而起,一个个美丽村庄精彩纷呈,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园林绿化省级生态区创建全面推进,装点着新洲新型城镇化的靓丽风景。

邾城、阳逻已成为人口

20万、产业发达、经济繁荣、功能完善、有很强辐射力的城市,十个街镇政府所在地城镇已成为设施完备、各具特色、连接城乡、转移农村人口的新型城镇。新洲积极推进“问津新城”、“阳逻之心”、“航天科技城”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武汉绿谷”建设,以及节能路灯改造、“四水共治”等。十个城镇的建设,注重完善城镇功能,做到镇镇有休闲广场,有足球场,全部建雨污处理设施,提升城镇品味。2021年,城市和城镇建设完成投122.5亿元。

特色小镇重在深改革、明特色。新洲特色小镇创建是省市

深化改革特色项目,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7年,

仓埠靠山绿色小镇

邾城生命健康小镇

罗杨村花朝

3个项目相继列入市级特色生态小镇创建计划

争取市级奖补资金过亿元。

仓埠靠山绿色小镇

创建稳步推进

,吸引沃田生态科技、妙邻

童年等

20余家农业4.0、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众创空间企业

邾城生命健康小镇

罗杨村花朝

建设也成绩骄人

道观河报恩小镇、双柳街湖滨小镇、徐古街蘑菇小镇

列入市级

培育项目

以旧街问津文化小镇、李集街健康医疗小镇为重点,

向省市申报创建计划

地铁小镇、涨渡湖湿地小镇、辛冲街鲁班小镇等项目,引导做好特色生态小镇培育创建准备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建设施、显魅力。我区有

546个行政村,3715个自然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有关指示精神,我区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百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有三店宋寨村、仓埠周铺村、邾城巴徐村等24个村庄完成创建达标任务,其中巴徐村荣获“2016年度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称号。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农户建筑更美了,绝大部分已楼房化,改造危房2859户;实现了村村通,进村道路全部硬化,有的还铺装了沥青路;农村自来水已全部普及;每个自然村实施了亮化工程;每个自然村进行了“厕所革命”,都建有卫生公厕,农户家中卫生间基本达标;很多村庄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实现了“户收集、村集中、街(镇)转运、区处理”,乡镇垃圾转运中心覆盖率达100%;村庄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达45%,有的村庄建设了绿道。已建区级生态村293个,绿色示范村156个。

曾记否?

过去百货大楼的商品其实并不那么琳琅满目,而今,新洲摩尔城、旗舰万达综合体、幸福时代广场、幸福港湾等大型商城多么现代,多么豪华,商品多么丰富;曾记否?过去市民游玩,只有天然的田野山岚是去处,而今,新洲人民广场、举水河滩、蓝玉项链生态公园、问津中央公园等地成为欢乐的海洋;道观河风景区、紫薇花园、凤娃古寨、张渡湖湿地公园、红色旅游线等景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问津书院重放异彩,继往圣之绝学,启新时代之华光。

忆往昔,新洲农村房屋皆为砖瓦平房,而今,几乎家家盖了楼房,有的胜似别墅;过去,人们憧憬着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美景,而今,小车开进了农家院,公交、电视、网络、自来水实现了全覆盖;过去农村“脏乱差”,如今,厕所“革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辉煌壮丽画卷。

三、家族历史

前面讲了讲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基本概况,下边再讲讲家乡的历史风貌与文人景观。

汪家衖的现状摆在那儿,这我很清楚。

她的过去怎么样?对此,我很感兴趣。以前也曾问过湾里的长辈们,知道一点。

2001

年湾里修谱,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一种传说,我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陈世美式的人物,发生过一个类似于杜十娘的故事,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我湾在现在的位置(指老村)至少应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根据修谱中新的发现,我湾在此居住的历史只有一百五六十年。

湾里新编的《汪氏宗谱》中说,在清朝道光年间,现居新洲刘集肖桥东西河处的汪氏祖先汪士选、汪士遥兄弟携家人到道观河定居。如果此说属实,那么,他们就是我湾的祖先或祖先之一。我们知道,道光皇帝执政于鸦片战争期间,

1840

年左右,至今只一百六十多年。

那么,汪家衖的陈世美是怎么样一回事呢?且听我道来。

故事说三百多年前,我湾有一位后生,人长的高大英俊,又精明能干,他在汉口的一家商铺当伙计。因他做事勤快,精明干练,深得老板喜欢,便授他以重任,让其独当一面。没过多久,老板因病去世,留下很大产业、一房儿女及大小老婆。而后生与老板的小老婆原来就关系暧昧,在老板去世一年后就名正言顺地结婚了,并育有一个漂亮女儿。

一天,后生对她说,老婆啊,我们是不是将我们名下的产业都卖掉变现,到黄冈(那时新洲叫黄冈)去置办产业,做生意?老婆开始不同意,经不住他软磨硬泡,最后应允了。他们便按计划将商铺卖了,变换成银元,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家三口携带着大量银票、银元准备回家,来到四官殿码头,老婆突然想到还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珠宝落在家里未拿,便急急忙忙地与女儿一起回家去拿。等老婆和女儿拿着珠宝来到码头,见老公已经不在了,船也开走了。女人在江边哭天喊地,这个负心汉欺骗我们娘俩这么久,竟然携款走了,骗了我这么久,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她急火攻心,也未细想,不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可以到汪家衖去找他吗?就带着女儿一起跳江自杀了。

船刚启动不久,后生也看到了这凄惨的一幕。他心如刀割,大声哭喊道:

“不要跳!不要跳!”但老婆还是跳入了滚滚长江,还拉下了女儿。他感到后悔莫及,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这时候,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将本来很平稳的轮船吹得颠颠覆覆,忽高忽低。他信佛,觉得这是老天在谴责他。他在心里头默默许愿,回家后一定要建一个四官殿,赎回自己的罪过。后生知道,汉口的四官殿是一座寺庙,供奉着天地水火四官。回家后,他兑现了自己许的愿,在汪家衖建了一幢气宇轩昂的四官殿。他后来重新娶妻生子,在当地置办田产,他的后人也成为一个土财主。

这是我湾出现过的一位能干而良心很坏的先辈。这样的人是不配载入史册的,家谱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只不过是代代口碑相传,而汪家衖的四官殿也存在了二百多年。这应是真实的历史。

家谱中还记载,本族原有前后两湾,两湾之间间隔着一片祖坟,此处还建有汪氏祠堂。祠堂分前后两幢,共有八间房舍,旁有庙宇一栋,名曰四官殿。祠堂是一个姓氏家族祭祀祖先,拜祭神祗,商议家族大事之地,由于在土改中分给了私人,并在

年代初被拆毁,我没见过。我想,她应和韶山毛氏宗祠大致无异。长辈们说,我湾祠堂正门之上,高悬有写着“钦点翰林”四个大字、刻画着龙纹的金匾,匾上还刻写有翰林汪明源的名字。汪明源生于

1860

年,逝世于

1920

年,是清末翰林,著诗文

本,新洲县志有载。

悠悠五千年,茫茫大中华,汪氏出过很多闻人。但在近百余年来,在汪家衖还没有出现过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名满华夏之人。因而,能产生一位翰林是家族的莫大荣耀。

人类社会的产生至少有几

万年的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也有上万年至五六千的历史。但产生姓氏的历史比这要短得多。汪姓

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在全国算是一个大姓,按人口计算,在百家姓中排第

位,占全国百家大姓总人口的

0.38%

600

关于汪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说讲,

汪氏是一个古姓,在虞、夏、商时就有了,不过那时称汪芒氏(或汪罔氏)

《史记

子世家》上说

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国语

鲁语下》也有同样的记载。所以《广韵

唐》载:

汪,姓。汪芒氏之胤。

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

各路诸侯

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

后查明

其系因突遇山洪,急忙组织抗洪而迟到,

后悔不已,令建

防风氏

祠堂,并亲自祭祀,将其事迹载入国史。

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

此说认

为,说汪氏源出姬姓不可靠,应是汪芒氏之后。

另一种说法是,汪氏是周文王之后,因封地在汪而得姓。

周武王时,周公封长子伯禽为鲁侯,至第

位君主鲁成公,成公庶子封地在汪,后代以封地为姓。鲁成公的这个儿子姬满出生于今山东曲阜一带,后封颖川侯,即河南许州。清代学者汪琬《尧峰文钞》中有《汪姓缘起考》,记载“吾汪多从姬姓裔为正。鲁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汪。其后子孙遂姓之。”朱熹题汪氏《一世始祖颖川侯像赞》云:“祖德归先,降王自天。左水右王,两手俨然。合成汪字,遂以名焉。为汪之始,……”朱熹于淳熙

1188

年)为安徽新安汪氏族谱作序时亦重申此说。在这篇序文中,朱熹还对历代汪氏名流作了一番褒奖,对汪氏家族仁爱、忠烈、勤俭、笃厚之行为给予了赞扬。

部尚书

鲁颍川侯像赞

》曰:

原吾汪氏,发迹轩辕,如木之根,如泉之源。文王造周,姬旦兴周。伯禽袭爵,咸为肇祖

传及黑肱,生子兆祥。手符握瑞,合文曰汪。食采颍地,万代鼻祖。首表像图,辉煌谱牒。安徽《祁门县志

·氏族考》:“汪氏得姓始于颖川侯,姓姬名汪(应该是姓姬氏汪)。”

虽然,关于汪姓还有很多说法,但主流的解释是:汪姓始祖叫汪满,是鲁成公之后,之前姓姬,出生于山东,封在山东。汪姓后有一支迁山西,形成望族,东汉末一支迁往安徽,以新安为主要集中地。宋以后成为大姓,安徽为最,占全国汪姓的

44%

汪氏望在黟、歙,十姓九汪。

汪姓中算得上历史人物的,记载中最早的是汪踦。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

484

年)鲁国与齐国交战于郎,尚未成年的汪踦战死,孔子要求按成人之仪予以国葬。此事记载于《礼记·檀弓篇》。

197

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

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

。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屯溪靖阳节等古徽节令盛会中所抬神像中的汪公、二相公、九相公等,便是汪华及其第二子、第九子。

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曾封赏过歙州刺史、越国公汪华,他是一位

政治家、

军事家

,为唐初国家和平统一立下大功

。唐玄宗曾封汪等十姓为国之柱石,即所谓

“十姓国之柱,十六姓国之梁”。

还有一人是李白诗中提到的汪伦。汪伦系泾县人,为人仗义,颇有文采,曾当过县令。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李白去庐山前谢汪伦设宴踏歌相送而作《赠汪伦》中的诗句。

汪姓中上《中华名人大辞典》多达

100

人。宋代出名的有政治家汪伯彦(曾任宰相)、汪纲、汪澈,军事家汪应展、汪立信,文人汪藻、汪元量。

元末明初出过理学家汪克宽。

明清时期,汪姓名人有江西南昌人汪大渊(

1311-

?),他是中外闻名的航海家,留下著名的《岛夷志略》。还有安徽祁门人汪机(

1463-1539

),留下《石山医案》、《外科理例》等

部医学论著,成为明代四大名医之一。安徽歙县人汪道昆(

1525-1593

),戏曲家,留世作品有《大雅乐府》和《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安徽休宁人汪昂(

615

1694

),留下包括《汤头歌诀》在其中的合称

“汪氏四书”的医学专著,全书用诗歌体写成,他是中华医学中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之一。清初学者汪琬(

1624-1690

),江苏苏州人,人称钝翁或称尧峰先生,留下《钝翁前后类稿》和《续稿》共

118

卷。清中叶史学家汪中(

1744-1794

),江苏江都人,曾参与《四库全书》的校书,留下《春秋后传》等

多种著作,对历史、地理、训诂学、诗词、书法、古文辞、金石、篆刻等样样精通,时称“通儒”。“杨州八怪”之一的汪中慎(

1686-1759

),擅长作画,以画梅传神,

岁时双目失明,仍能作一手好书法,为世人惊叹。再后来,有婺源学者汪绂(

1692-1759

),数学家汪莱(

1768-1813

)、医学教育家汪逢春(

1882-1948

)、史学大家汪日桢(

1813-1881

)等汪姓之名人、才子。过去的徽州一带汪姓大商人甚众,但因国人重农抑商,故记载不多,实为可惜。现代汪氏名流有众所周知的汪精卫、汪东兴、汪道涵、

汪洋、

汪明荃、汪涵、汪芳(方方),还有汪潮(哈哈)等。

移居海外的汪姓族人,还是比较活跃,为了宗亲联系,开始与其它姓族一起成立各类宗亲组织。如含汪、洪、江、翁、方、龚六姓的

“六桂堂”在香港、菲律宾均有机构,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均响应。香港有包括“六桂堂”在内的“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另含吴、周、蔡、曹、辛、柯共

姓,均为古之姬姓衍生而来。据传,

1988

日,六桂堂第五届恳亲会在泰国曼谷召开,江泽民先生正访泰,亲笔写下“光祖耀宗”的题匾。

汪姓族谱编修极为完整,现存的《中国家谱目录》(国家档案局编,

1997

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了汪姓家谱

259

种,《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图书馆编,

200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汪氏族谱达

131

种,为我们研究族谱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宝贵资料。

从史料和家谱来看,我汪氏历史悠久,从汪罔氏说,已有五千年历史,从周公之后说,也有近三千年历史。

世尚辉公由徽州至武邑,宰治武昌,为江南迁鄂始祖;

世登一(一说兴一)公于元顺帝年间迁徙到黄冈。

宗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历史纪录、档案资料。几乎所有的姓氏都与历史上的伟人、名人、

“大人”拉关系,套近乎,但是,如果隔的太远,只能起到“拉大旗作虎皮”、显摆显摆的作用罢了,没多少实际意义。

我的曾祖父叫汪可品,为迁黄十七世,曾祖母姓陶。对曾祖父谱上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也没留下过多的口碑传说。

然而,既然能够盖大房子,说明其有一定经济实力。

我的祖父叫汪敬礼,取字礼义。这名儿有意思,

“此致,敬礼!”我想,祖父名字的本意应是“敬重礼仪礼制”讲礼义廉耻之意,这很儒哦。

祖父生于

1911

年,即发生辛亥革命的那年,只活了

岁。祖父曾从军,当过国民党的上校团长,

在山西抗战。

解放战争中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遂解甲归田,在基层当干部

(保长)

。据长辈们说,祖父文化较高,

有谋略,

能言善辩,处事机敏,能征善战,在抗日战争中曾屡建奇功。

1950

年,因腿疾英年早逝。

祖父的英年早逝,使父亲等人过早的失去了父爱,过早的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也使我们孙子辈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如果他寿更大些,我们也可能面临另外的问题。在划成份时,我家的成份就高些,在以后的文革中,我们会遭到更多的冲击。我祖父还有一位弟弟,十七岁时就告别人世了。据我妈妈讲,她请算命先生算命时,算命先生还真神,说你长辈中有一位

“游魂”。谁知这是不是真的呢?

我祖母姓刘,

美丽,善良贤淑,

1920

年,系新洲徐古镇刘家凹人,

岁,活的寿也不长,只比我祖父多活了

养育了

个孩子,幸存

祖母的父亲参加过共产党的革命工作,打过游击。可能时间不长,后来掉队了。

1949

年后,我舅爷爷家享受着革命家属的待遇

曾任大队长。

祖母去世时,我已七岁,因而印象很深。

七零年夏秋之交的一天中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正和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打打闹闹。这时候,我们湾的福元长辈面色严峻地对我说,

“你还在这里疯,你奶奶去世了。”“真的?”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谁骗你。”我感到很伤心,放声大哭起来,眼泪涮涮的流着,急忙往家里跑。跑回家后,只见奶奶身着素衣,平静地躺在堂屋里的床上。妈妈、三婶、二姑、四姑等人都在那儿悲伤地哭泣着。啊,我亲爱的奶奶真的与我们永别了!听妈妈讲,奶奶很疼爱我,孙子辈中她仅带过我。在我的记忆中,祖母个儿较高,比较瘦,长的还算漂亮。只是身体不大好,有肺气肿,时常咳嗽,腿子发肿。她因为身体不好,需要补补,爷爷便常买些银耳、鱼肉之类的给奶奶吃。有时也打些野鸡野兔给她吃。这些东西毕竟不多,一大家人都吃肯定不够,但奶奶都要留些给我吃。当时爷爷奶奶住在新屋,我跟他们住在一起。在我五六岁到奶奶去世前的那段时间,我常去河堤上采枞树丝,煎后给奶奶泡脚。这是一个土方子,据说可以治脚肿。记得有次去堤边,突然下起了大雨,为了给奶奶治病,我还是不顾衣服淋的湿透,坚持采完才回家。我采回药材时,奶奶总是夸我,说,朝玺这么小就很懂事、能干,将来一定有造化。

祖父去世时,祖母才

岁,后来,我继祖父汪玉卿来到了我家,他无异于是我的亲祖父。继祖父

192

1989

年逝世。

有一定文化,能写一手流畅俊朗遒劲的毛笔字,曾当过队里的会计。他算得上是一位能工巧匠,可谓多才多艺。会多种手艺,如砌匠、木工、篾匠、修理

、厨艺

等,还会打猎,撒鱼网。他很聪明,领悟力强,很多事情、手艺是无师自通。继祖父原娶有一位陈氏,并育有一女,即我的小姑汪素梅,后离婚。那时,虽说家里条件较差,继祖父还是很爱我们孙子辈,他上街时,总要给我们带些糖果、油条、包子之类的东西,觉得挺好吃。他对我的学习也挺关心,时常督促检查,有时也问问老师,汪潮在学校学得怎样,表现如何啊。继祖父年轻时被抓过壮丁,他也给我们讲过一些他打仗的故事。

他很喜欢拿着一杆火铳到处打猎,我有时候跟他一起去。有次,他在我家竹园打鸟,一粒

“野”弹丸飞到了正在菜园中干活的汪国民爷爷的脸上,将他的一颗门牙打脱落了,幸无大碍,要是打到心脏或脑门等致命处可就麻烦大了。继祖父于

1989

年去世,享年

岁。他见证了我上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我女儿出生

个月之后,他就告别人世了。

汪富东,

1939

曾任生产队长及大队后勤

幼时失怙,

辍学,作为长子,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一生

勤劳、善良、

正直、

朴实、自强

岁了,闲不住,还在劳作,种菜卖菜,乐在其中。系

人们交口称赞的

“老黄牛”。

我奶奶同我祖父结婚时才

岁,父亲是他们的长子。父亲只享受了几年快乐的童年时光,也读了几年书。但是,灾难很快就降临到父亲头上,父亲

岁时,祖父就去世了。我还有一位叔叔,一位姑姑,一家人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作为长子,父亲须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关于父亲,我曾写有一篇文章,现收录于此:

的父亲

2006-3-20

《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血浓于水。它体现了人间真情,至亲至爱,世界上各民族与人类的生生不息。朱德、朱自清、高尔基等名人咏叹过,无数的小人物也抒发过。

我的父亲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中的一员,且是普通农民中的一员,的确最平平凡凡不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益感到父亲具有中华民族勤劳、纯朴、善良、无私的品格,寓平凡中凸显出某种伟岸、某种挺拔,让我很想写写父亲。

父亲生于

1939

月,今年

周岁,个子不高,瘦削而安祥。短而平的头发中夹杂着许多白发。一双长年干活的的双手长满了老茧,手指粗壮。对人都很慈祥、和善,总是面带微笑。我今年

岁,是他的长子。

父亲的一生真可谓是艰辛,甚至可以说是苦难的一生;是勤劳加苦干的一生。而他的勤劳近乎一种自残。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道来。

祖父去世的早,他老人家去世时父亲才

岁。父亲是长子,下面还有

个弟妹,迫于生计,要养家糊口,父亲十一、二岁就当“童工”,弃学劳作。从十一、二岁到过“耳顺”之年,父亲一生都在辛勤劳作。我听同村的长辈们讲,父亲十二、三岁便挑着担儿走很远的地方。由于他个矮,本身还是个小孩,整个人和挑着的箩筐一般高,怪可怜的。什么犁田打耙、插秧收稻,样样农活都得干。可以想见,父亲在正是一个需要上学读书、长身体的年龄却不得不同大人一样干繁重的农活,是多么不幸啊!我想,父亲的个矮,肯定和年少时营养不良及体力透支过大有关。他也许会感叹老天的不公,也许更自觉自己作为长子对家庭的责任。

大集体时,父亲当过

“小队长”,以“以身垂范”而出名,有一种榜样的力量。他每天比别人早起,用口哨喊社员们出工。而有个别人当队长时,喊别人出工后,自己却回到家里睡大觉。父亲从不这样。他挣工分最多,天天早出晚归,什么做水利、担稻谷、喷农药等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就是下雨天,他也在清淤排水,而一般而言,下雨天可以不干活,或只在室内干活。他还是一位“廉洁的好干部”。那时,农村吃粮都是由队里分,父亲从不以权谋私、给家里多分一点。父亲还在大队搞过事务,总是兢兢业业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深受干群的一致好评。我们小时候,有些年,粮食不够吃,以致经常吃稀饭。用一句俗话说,简直是“稀饭能照镜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自由了许多,闲暇时间也多了,再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搞那么严格的

“考勤”了,但父亲一天也闲不住。如果不是偶尔生病,他难得在家休息一天。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过春节家人团聚,一年一度,该休息休息,俗话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可父亲他却要找事做,进山砍柴。年岁大了,我们子女们都劝父亲不要种或少种责任田,田地无人要,就栽些树,公粮水费我们上交,父亲还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依然故我,天天在田间劳作。即使武汉这么炎热的夏天,一大早就挑着自己种的真正无公害的蔬菜,到道观河风景区去卖,卖完菜回来,还要干到中午一、二点,吃完中饭,下午又要干到天漆黑才回家。种粮种菜赚不了什么钱,可他老人家就是闲不住。连“算命”的先生都讲,父亲是个“辛苦命”。

作为子女,我们兄妹四人现在都居住在新洲区首府,除了我当公务员条件一般外,她们相对来说好过点,都是所谓建筑老板。近年来,看到父母亲年纪大了,我们曾商议接两位老人到邾城和我们一起过,但不管你好说歹说,父母亲就是不愿意来。什么邾城不好玩啦,没多少熟人啦,空气不好啦等等。

我真诚的祈祷:父亲,悠着点,爱惜一点自己的身体。毕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干那么多干吗?不谈享多少福,悠着点不行吗?我还得做父亲的工作。

父亲一生没什么多的爱好,年轻时喜欢看电影,现在,有时同村人摆摆

“龙门阵”,谈谈天,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有时看看戏,看看电影。我给他买的一个小收音机,他保护地很好,用了很多年一直未坏。他年轻时喝点酒,现已多年未喝。抽点烟,从不打麻将,搞“带彩”之类。子女们都在武汉,我们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亲,每逢节日或父母亲生日,全家人团聚,我看到父亲是非常高兴的,脸上的笑容是非常灿烂的。我们兄妹几个总想将父母接到城里来住,但他们住不了几天便要回去。他们总记挂着家里养的什么鸡呀、鹅呀。

父亲与村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从未看到他和哪家吵嘴,他也从不在背后议论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别人有什么事,他总是有求必应。比如,哪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儿子结婚、姑娘出嫁呀、考学呀,他都帮人张罗。最近,我二姑家盖新房,他那么大年纪还非得去帮忙。记得有一次,一个要饭的到我家,有人要赶他走。父亲说别这样,还将好饭好菜给他吃,给了些钱。

对子女,父亲是

“无为而治”,很少干预我们什么,说教什么,但他的言行对我们潜移默化,本身就是一种示范。父亲只曾说过我一、二次。有段时间我有点喜欢打牌,他劝我少玩点。另有一次他劝我少喝酒,招待客人时,别人如果万一不喝也不要强行灌别人。其实我不嗜酒,有时是身不由己。

写到这儿,我还得检讨我曾经对父亲有过的比较卑鄙的想法和怨言。如,我在上大学时,似乎一直不能堂堂正正地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好象生怕掉价似的;参加工作后的若干年,当自己事业不顺时,怪自己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好爸爸。其实,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农民的儿子,林肯的父亲就是农民,就是那万世师表孔子还是一个私生子呢,他说,

“吾少也贱,多鄙事。”何况我等!成就事业主要得靠自己奋斗。

父亲很平凡,但也很高洁。象父亲那样勤奋、刻苦,象父亲那样做人,这就是我的体会。

我衷心地祝愿父亲愉快幸福,健康长寿,有一个快乐、安祥的晚年。

我母亲叫张莲华,是新集镇张寨人。张寨的确是

“寨”,是一座水寨。现在周边还都是濠沟,一般的有

余米宽,最宽处有

多米。以前还有城墙、炮楼,村民们家有枪支、土炮。土改中,城墙被拆除了。这次为写自传,我特地到舅父家去了一趟。据舅父讲,张寨村的寨子建于太平天国横扫江南之年,也许是官方逼迫,也许是民众自愿。反正是为了防御“红毛子”。洪秀全等人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造反这没有错,问题是他们也干了很多滥杀无辜、扰民乱民之事。如果洪秀全的起义成功了,只不过是另一个改朝换代而已。你看,他还没有夺取天下便急不可耐的享受起三宫六院,三呼万岁了,搞起了血腥的宫廷镇压。不是现在有学者统计,太平天国战争使中国死掉了

千万人,比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死的人还要多。

母亲生于

1940

年,象父亲一样,也是一个苦命之人。父亲

岁失怙,而母亲仅三四岁时,我从未见过面的外婆就去世了。母亲兄弟姐妹四人,她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妹。我外公家虽说还算是一个殷实之家,他们几代人做绫子生意,即做绫罗绸缎生意,用绫罗绸缎做中堂、楹联,配以书法、绘画作品,裱好后送到汉口去卖。我外曾祖父是一位较精明的生意人,外婆也很勤劳精谨。他们都不在了,虽说还有老外婆支撑着,家族的生意就差远了。因我外祖父虽然也能做事,但他嗜好赌博,将家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输了不少。

外公姓张名耀东,生于宣统三年,他有些文化,一生还是快活逍遥,虽说没成为一个大财主或吃皇粮之人,也没务过农。儿童少年时代,家里日子好过,青年时代常到汉口去潇洒,中年时在公社搞后勤,年老时在大队看场。八十年代末去世,享年

岁。我对他印象较深,小时候常去外公家玩,喜欢在水寨中游泳、捞鱼摸虾,他也经常到我家走动走动,来时,总要带点我们爱吃的零食。我考上大学那会儿,他挺高兴,特意买了一套衣服给我。

外公家的人,从外公、舅父到大姨都很高大,而且五官端正。我舅父年轻时绝对是一个帅哥,现在虽然七十多岁了,还腰不躬背不驼,帅气硬朗。我有几个老表都长的较帅。现在,我舅父的三个儿子都在荆州市,从事建筑行业,有的还是老板。

外婆去世后,我小姨过继给人家做女儿,我妈妈、大姨没过几年,便都给别人当童养媳了,都很不幸。

我母亲大约八九岁就到汪家衖当童养媳,虽说我爷爷、奶奶都爱她,但肯定不如自己的父母亲那么贴心。我们湾有一户人家是从张寨搬迁来的,就是我从外婆家,我们家与他们走的还较亲密。我妈与我爸的儿女亲就是我从外婆当的媒人。母亲来到汪家后,其实就成了汪家的养女,首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说。至于说生存环境怎样,是好?还是坏?那就由不得人了。汪家这时敬礼家长还在,日子还过得去,但好景不长,没过两年,他就去世了,柱石既毁,似有大厦将倾之感。我父亲这时候都不能读书了,就更不用说母亲了。母亲不识字,就是上后来的所谓农民夜校也没学会几个字,但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是会的,也会认秤。这都是生活日用的需要,比如说要买卖东西等。母亲有几年就喜欢贩点瓜子、糖果、蔬菜之类的东西到集市上去卖。母亲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小童工,她得干洗衣服、做饭、打柴、喂猪、缝缝补补、织布等事情。她好象对我奶奶有意见,说在她小时候,婆婆总是虐待她,她受委屈了,便跑回张寨去,在家里住上一阵子,往往是我二姑去将她接回来。二姑的年纪与她相仿。

岁时,和父亲结婚,父亲大她一岁。父母亲养育了三子一女,我是长子,老二伦玺,老三汪静(女儿),老四汪洋。在那大集体的年代,生活极端贫困,父母亲日夜辛劳、勤俭持家,将我们四兄妹拉扯大也是够不容易的。好在那时读书还不怎么样花钱,我们兄妹四人都能上学读书。后来也都上了高中,有两位还上了大学。现在,我们兄妹四人都住在城里。母亲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农民,一位家庭妇女。她爱她的儿女们,含辛茹苦的抚育他们成长,将他们养大成人。自己吃了不少苦。我八四年参加工作后,也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帮助家里,比如说,为我小弟弟读书,我还是作出了很多努力。晚年,父母亲应算是幸福的,子女们的日子还过得去,经常去看望二老,有时候也接他们过来住上一阵子,只不过他们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住不了多久就要回去。

他们现在的住房像

别墅似的,曾去北京、上海等地游玩。

心地善良,辛劳一生。她

文化,除了与人聊聊天,打打小牌,也没有什么多的爱好,偶尔也到哪儿去看看戏。我给他们卖了一台彩电,有时看看电视。她信佛,经常到寺庙里去烧香敬佛,她总是记挂着儿女们孙子们,希望菩萨保佑她的儿女们孙子们。有时给我们抽抽签,让算命先生给我们算算命。母亲前不久还对我讲,算命先生说了,你不能游泳,让我注意。我不信这些东西,但母亲的心情我能理解。我湾就有个东岳庙,不远处还有报恩寺、罗家庙等寺庙,她经常去。反正家乡多的是寺庙,拜就拜吧,那也许是一种精神寄托。

以上就是我家族的历史。普通、平凡,是社会的最底层。父母亲的儿童少年时代都很不幸,他们缺乏父爱或母爱,瘦小的肩膀过早地就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四、家乡简史

讲了家族的历史,下面再讲讲家乡新洲的历史。

1981

年,考古学家在阳逻发现秋枫、樟科、豆科等

余种被子植物硅化木,为世界罕见,国内首次发现,距今已

千万年。这一具有世界重大意义的发现说明,新洲至少在

250

万年之前,就是一个气候炎热潮湿、风高林密的地方。

众所周知,历史上曾有一个内陆大海,

“跨江南北,八九百里。”(《皇庙通志》)新洲就处于这面积达

万平方公里的古云梦泽的边缘。

早在殷商时代,新洲即有人类聚居。自公元前

1027

年周武王姬发封参乘曹挟于邾始,迄今已有

千多年的历史,曾是国、郡、州、府、县治所。

周为邾国,今邾城为邾子国的国都。春秋时,楚灭邾,邾地并入楚。战国后期,秦将白起下西陵,取邾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邾地置邾邑,属南郡。汉高祖元年,吴芮都此。后四年,分南郡为江夏郡,置邾县和西陵县,今区境内东属邾县,西属西陵县,郡治在今新洲境内。三国时,先属魏,后属吴。晋惠帝建西阳国,辖邾县。东晋咸康四年(

338

年),置豫州于邾城。南朝刘宋改邾县为南安县,属西阳郡。南齐于南安置齐安郡,隶司州。梁沿齐制。北齐天宝元年(

550

年),于齐安郡旧城西南筑小置衡州。陈太建五年(

573

年),废衡州。北周复置衡州。隋开皇五年(

585

年),改衡州为黄州,治南安,开皇十八年改南安县为黄冈县;大业初,改黄州为永安郡。唐武德三年(

620

年),改永安郡为黄州,置总管府,统黄、蕲、亭、南司四州;天宝初,改黄州为齐安郡。乾元初,仍名黄州、黄冈。光启元年(

885

年),始迁州、县治至今团风汝王城。后遂称原州治邾城为旧州城。元末明初,因江、河、湖水域地势的演变,原旧城西北部的湖泊、沙滩渐进淤积为洲。人们在这洲滩之上屯垦、建房、开办工商业,今邾城北街、南街、风情大道等,都是明代前后在洲滩上建设而成的,并逐渐形成为邾城的商业贸易中心。由于这是在洲滩之上开辟的新土地,人们便将其称做新洲,“新洲”也就代替了“旧州”而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新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宋初,属淮南西路黄州。元初,属河南江北行省蕲州宣慰司。至元

1286

年),以黄州隶湖广行省;

年,复隶河南行省。明初,为黄州府黄冈县,隶湖广布政使司。清代,隶湖北布政使司。民国年间,隶属多变,但都属湖北省辖。

1949

年后,初为黄冈县,俗称“冈西”。

1951

年建置新洲县,隶属于黄冈地区。

1983

年,隶属于武汉市,

1998

年撤县建区,正式成为武汉市的一个新城区。

新洲历史悠久,文人荟萃,代出风流人物。历代文臣武将、名流逸士在这块土地上,或显文治或彰武功,或留轶事或呈风流,而成为千秋佳话,脍炙人口。

古邾城自西周到南北朝的

500

年间,上演了一曲曲古代名士的风流戏,甘宁牧邾,陆逊戍邾,陶侃论邾,毛宝失邾等等。

孔子曾到新洲,使子路问津,开坛讲学;

公元前

506

年,吴王阖闾联合唐、蔡两国军队,进攻楚国,与楚军在柏举(今湖北新洲、麻城一带)展开决战;

西汉衡山王刘安曾在新洲为官;隋唐之际的

300

余年间,新洲邾城是州县治所,为一方政治文化中心,周法明、左震、杜牧等重臣曾在新洲任职;文人虞世南、元结、方千、赵蝦等,先后游历于此,并留下珍贵墨宝;苏东坡曾任黄州团练副使,新洲是他的辖区,他在境内留下了许多奇闻轶事,与他同时代的朱熹、文天祥、秦观、陈慥、陆游等大文人也在新洲留存有很多故事;元明之际,龙云夫、吴澄、王阳明、耿定向、萧继忠等众多著名人士游历新洲,并开坛讲学;清代,于成龙、陈大章、张之洞等名人或在新洲执政,或游历新洲。

我们也可以说花木兰、李时珍、熊十力、闻一多、李四光是大老乡,林彪、董必武、李先念、许世友亦为乡党。因为,黄冈、红安、麻城等历史上与新洲同为一县。

在新洲现境内产生的当代名人有夏寿康、萧耀南、徐源泉、本焕、陶希圣、涂长望、陶述曾、沈云陔、陶古鹏、魏文伯、王群等。历史上,曾有唐太宗李世民、乾隆皇帝、周总理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新洲。

史册中有三个历史典故发生在新洲。

“默入市里”的典故出自东汉桓帝时的新洲。“千斤买邻”的典故出自南北朝梁武帝时的新洲。“河东狮吼”出自北宋时的新洲龙丘(今三店街道办事处)。

“河东狮吼”这句成语与大诗人、大学者

及隐居新洲的一位名士有关。

北宋时,眉州青神(一说浙江永嘉)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陈希亮的儿子陈慥,视荣华富贵如粪土,毁官服,弃车马,舍弃在京城洛阳的高宅大院,隐居龙丘,自号龙丘居士。他少时喜好剑术,行俠仗义,自称一世豪士。稍长发愤读书,喜吟诗作赋,与名士唱和,为宋朝一诗人。还喜欢寄情山水,欣赏伶人歌舞。他经常头戴高帽,徒步往来山间,人们叫他

“方山子”。年老后,念佛吃斋,离家到寺庙居住。

方山子父子俩都与苏东坡有交往。陈希亮任风翔太守时,苏东坡在其手下任签字判官,但两人的关系不好。陈希亮建成凌虚台,邀苏写一篇碑记。苏东坡就写了篇《凌虚台记》,借机将陈好好的讽刺了一番。这是一篇十分著名的散文。后来,陈希亮调别处任职,因贪污受贿,被处以极刑。

元丰三年(

1080

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遭贬,来到新洲任官,不期遇到了政敌的儿子陈慥。彼一时,此一时。苏陈二人不计前嫌,坦诚相待,成了好朋友。

苏经常造访陈慥,他们一起吟诗对对,欣赏歌舞,游山玩水。陈每次送苏东坡只送到龙丘南河桥上。一次,苏的童仆不满地说,陈爷太怠慢人,每次只送到桥上,就不能多送一步?苏东坡答道,你哪里知道,他是在用心送我。后来,人们将此桥叫做

“心送桥”。在苏任职的四年中,陈慥也曾七访苏东坡。苏东坡还于元丰四年特地为陈慥写了一篇《方山子传》,此传和《凌虚台记》一起被清人吴楚材、吴调候选入《古文观止》一书中。他们还经常通信,苏东坡写给季常的信有的成为书法名帖,如《季常帖》。

陈慥在龙丘的住宅叫濯锦池,富丽堂皇。家中养着一群歌妓,每逢客人来临,就歌舞宴客。陈慥的妻子柳玉娥颇有才华,她曾猜出苏陈不能猜出的宫灯字谜,但不能生育。为人性情暴躁,剽悍善妒。陈慥想纳妾,但柳坚决不同意,并对他照看的很严。每当陈慥欢歌宴舞之时,她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吼大叫,用力敲打墙壁,弄得陈慥在客人面前颜面尽失。苏东坡就写了一首《寄吴德仁兼陈季常》的诗,开陈慥的玩笑。诗云:

谁似龙丘居士贤?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意思是说

,有谁象龙丘居士那样有才华呢?谈起佛学和佛法来,可以整夜不睡觉。但是一听到他妻子柳氏大声怒骂,就吓得连手里的拄杖都落掉了,茫茫然不知所措。

河东是柳姓的郡望,暗指柳氏。

“狮子吼”是借用佛家用语,代表“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人洪迈写入《容斋三笔》,明人汪廷讷写成传奇,而广为传播。粤剧中有《狮子吼》的戏,香港亦拍有《河东狮吼》的电影。“河东狮吼”遂成为家有恶妻的代名词,“季常之癖”也成为怕老婆的形容词。

五、小小顽童

说实话,对自己三岁多以前的事情我缺乏记忆,就是再怎么样搜索枯肠也想不起什么来。前边只是作了些合理想象,也有一些长辈的记忆。所谓

“合理”,也是基于后来的经验,它不至于太离谱。

抓周之后,主要是奶奶带我,我二姑这时还未出嫁,她也经常抱抱我,带带我。妈妈白天须干农活,她早晚才有工夫管我。春夏秋天早上起床还好说,穿衣服不难,冬天天冷,衣服穿得较多,自己肯定是不会穿,这时候往往是我妈帮我穿,有时是我二姑帮我。吃饭,自己吃,有时大人也喂我吃。我吃饭的碗是用竹筒做的,楠竹,挺大的那种。竹筒碗有一个好处,它不象瓷碗那样易摔坏,掉地下去了也没关系,洗洗就行了,还可以再用。我穿的衣服,一般来说是洋布衣服,也穿土布衣服。这种土布都是我妈妈织的,她很辛苦,白天干农活,晚上还须做家务。我们家有一台纺纱机,当然是木头做的,但没有织布机,她须到别人家借用。妈妈一般是到云南家去织布。织布机是木头做的,很高大,妈妈坐在上面,手穿金梭,脚踩机关,在那儿织着,常常织到晚间十一二点钟才歇息。在我稍大点后,感觉穿土布衣服有些掉形象,很羡慕别人穿洋布衣服。而现在,又有回归自然的倾向,很多人喜欢穿土布衣服。土布,其实就是全棉,穿着舒服。

我湾与我前后出生的小孩有好几个,如秋兰、素珍、咏梅、咏桃、凤珍、汉波、云南、贵洲、永洲、东伢、自兰、瑞兰等,他们都是我儿时的好伙伴,我们天天在一起玩耍。玩些什么呢?农村小孩哪儿有那么多玩具呢,但我们有我们的办法。我家的那辆

“助行车”是我的好玩具,我经常推着它到处跑。这种车当时还很少,伙伴们很羡慕,我还不那么小气,经常给他们玩。我们还喜欢玩“滚铁环”,其实就是木桶或木盆上用于箍桶的铁环,如果是木桶上的就小些,木盆上的就大些。另外再配一个推杆,推杆是竹制的,在它的前面用铁丝弯一个钩,用竹杆推着铁环跑。一般来说,小铁环好推点,大铁环就难点,我们比赛看谁跑的快,我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天赋,常常是我跑的最快。

我们玩耍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说折纸飞机,

“打碑”,“打陀螺”,过家家,爬树爬竹,“踢房”,打珠子,放风筝等。折飞机就是用纸叠飞机,然后将飞机抛射向空中,看谁的飞机飞的远,飞的高;“打碑”也是用纸折叠的一种东西,然后,两人或三人来打,打翻一个赢一个;过家家,就是几个小孩子,有男有女,在一起扮演家庭生活的场景,有人扮父亲,有人扮母亲,有人扮小孩,在地上挖一个坑,权当灶,再拾一些野草、竹叶之类的当菜,在那儿学做饭等;爬树、爬竹,我们一般是在我家或秋桃家的竹园中玩,看谁爬得高、爬得快,这也是我的强项之一。

踢房并不是真的用脚去踢房子,小孩子怎么样能够踢倒房子呢,这只是一种游戏。就是用竹棍或瓦片什么的在地上划一个

“房”,里边有大大小小的房,然后单腿来“跳房”,整个房子成功跳完,一次得一间房,直到全部跳完,谁先跳完谁就赢了。打珠子就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打玻璃珠,首先在地上刨一个小洞,先要使自己的珠子进洞,然后再用自己的珠子来撞击别人的珠子,撞上了就赢了,撞上一个赢一个,会玩的往往玩一回赢一大把。我们玩耍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摔跤,游泳,唱歌等,我小时候体质是很好的,而且比一般的伙伴长的高大,一般来说,与我同龄的伙伴不是对手,比我大几岁的才行。

那时,我还太小,大人不允许我游泳。有时,我就偷偷的跑到池塘里去游,没两次就会了。被大人发觉后也挨打过。游泳,后来成为我夏天的一种重要健身活动,这与儿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我还喜欢拿着一面镜子,站在太阳底下朝屋子里照,照照门啦照照窗,照照桌子照照椅,有时候故意朝人身上脸上照,觉得挺有趣。

那时候,也许是粮食不够吃,养狗的不多。而我们很喜欢狗,于是,我就找几个小伙伴凑份子,养了一条狗。这是一条母狗,我们刚喂养时还是条小狗,慢慢地长大,直至成年,结婚,生小孩。我们把她放在小队空闲着的房子里,大家轮流喂养,母狗妈妈产过几窝小仔,看着他们在狗妈妈怀中高高兴兴地吃奶,我们也感到快活无比。

有一次,我们小伙伴在竹园中爬竹杆,跟秋桃闹着玩时,我故意推了她一下,她便从杆上掉下来了,尽管没摔着哪儿,她却哭哭啼啼地跑回家,我怎么哄都哄不好,最后我就跑到邻村我二姑家去玩去了。谁知他父亲却小题大作,竟气冲冲地跑到我家来兴师问罪,我奶奶给他赔礼道歉也不行,最后也火了,跟他大吵一架。秋桃比我小点,她现在过的还不错,在汉正街有几处铺面,生意兴隆。

那时,农村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玩,只要不给大人添乱就行。我父母、叔叔、爷爷、奶奶有时候也教我数数,认字、写字,背几句唐诗宋词。

数数,从

,一直数到

100

200

1000

;简单的加减法,

1+1=?2+2=?

认字,汪,汪,潮,潮,再什么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等等;背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我喜欢学习,也很聪明,大人们教的东西一学就会。因而在我五岁发蒙时,已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大人们看我还是一个可造之材,很愿意教我,也经常夸我,说,汪潮将来是一个读书的料。

我小时候喜欢打赤脚,尤其是在夏天,光着脚丫满湾跑。冬天衣服也穿的不多,不怎么怕冷。晚上,有时挨着父母亲睡,有时挨着爷爷奶奶睡,有时也挨着三叔睡。爷爷、三叔有时跟我讲故事听,比如,聊斋中的故事、三国中的故事,爷爷曾被国民党抓过壮丁,他也讲些他当兵的事等等。我喜欢听他们讲故事,也好刨根问底。我小时候火气较旺,头上曾长过几个癞痢,母亲给我搽药,后来好了。因此,我的小伙伴们便送我一个外号,

“潮癞痢”,跟林彪一样。后来有时回老家,儿时的伙伴还故意叫我“潮癞痢”,我也不气恼,跟他们互相揭短打趣。

儿时,我很喜欢跟大人们一起出去走亲戚。爷爷、奶奶、妈妈到哪儿去走亲访友,有什么人情客往就带着我,我也很乐意出去。到亲戚家做客,舅爹、舅奶、舅舅、舅妈、姑姑、姨妈们随便哪一家,都要热情款待,做些鸡鸭鱼肉的东西吃,还能吃到糖果、水果之类的东西。另外,也有很多小伙伴玩,看电影看戏什么的。有时候,我大弟弟能玺、妹妹汪静也一起去,他们分别出生于

1965

1966

据我二姑讲,我小时候特喜欢到她家去玩。她说,我特能吃鸡蛋,熟鸡蛋一次能吃七八个。她还说,我很乖,不麻烦。我喜欢她邻居家养的一大群鸭子,而我们湾那时候还没有哪家象他家那样养一大群鸭子。鸭子在岸上似乎较笨,崴着脚走路,而在水中却如鱼得水,跑的很快,很会捞鱼摸虾。鸭蛋大,也好吃。你看,我似乎总在谈吃,很馋啊。我想这是物资匮乏、肚里油水少的结果。

记得有次和妈妈一起到我大姨家去住了两天,和表哥们一起看电影,捉小鸟,掏鸟蛋,玩的很开心。她们湾的那座木桥给我印象太深了。大姨家叫王新寨,象外公家一样,湾子周围都是深沟大壑,也是水寨。只是进出湾子的桥梁没外公家的那么好,只有一座独木桥。桥用木头支撑着,有三四米高,上面铺着木板,既狭窄做工又很差,人走在桥上吱吱呀呀地响,水深桥高,怪吓人的。可惜,王新寨已成为新洲火车站的一部分,木桥早已拆毁。它是可以成为一个文物的。

儿时的我虽顽皮、游戏,但自立、深沉、胆大。自立并不是说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而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说穿衣,吃饭,上学,洗脸,刷牙,洗澡等等,还帮大人做很多家务,带弟妹等等。

我比一般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喜学、好思、深沉和忧郁。那时,家家张贴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大人们也总在学习他们的著作,我总在想为什么这样呢?我经常端详着他们的画像,陷入无限的思考。他们是神是佛吗?他们的话都对吗?大人们为什么那么崇拜他们?及至能识字读书了,我将毛选四卷不知读了多少遍,在稍大点,马恩列斯的书也很喜欢读。感觉他们是很有学问,文笔很美,有的话也很在理。可是,大人们为什么总在斗争呢?打地主呢?为什么把庙里的菩萨都砸了呢?为什么那样辛苦地干活,人们还吃不饱呢?我有很多疑问。早上上学或放牛时,那彤红的太阳从东方喷薄而出,真是壮美极了,太阳为什么从大崎山升起呢(那是我儿时的概念)?夜色降临,天空繁星闪烁,月亮高悬,煞是美丽。为什么昼日夜月?天上有人吗?有神仙吗?大崎山为什么那么高?那儿有神吗?大人们总在说鬼呀鬼的,真的有鬼吗?那时的大崎山似乎就是我心中的

“神山”,好奇而迷惑。总之,我的疑问很多,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

说我胆子大是有佐证的。在一个文化荒芜的乡村,儿时的夜晚,充斥着许多的神仙鬼怪故事。但我不怕。四五岁、六七岁的时候,夜晚,我常邀约一些小孩到离村两里的河滩去玩,那里也有一些坟墓,时有灵火闪现,有的大人都怕得不得了,而我根本不当回事,我们玩的兴高采烈。再如,我三四岁到六七岁的时候,多是跟我三叔一起睡觉。我们睡在靠西边的屋子里,从我家老屋到新屋要经过几个巷子,还要穿过一片竹林,黑灯瞎火的,我常常是一个人去,而无所畏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