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裹尸布之谜 耶稣裹尸布之谜耶稣裹尸布之谜

耶稣裹尸布之谜

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灵,从公元

世纪起就有一件无价之宝保存在约翰大教堂附属的小礼拜堂里,受到历代基督徒的顶礼膜拜,这件基督教圣物,就是举世闻名的

耶稣裹尸布

公元一世纪初,在今巴勒斯坦地区的伯利恒,有个叫马利亚的童贞女,因圣灵感孕,生下了一个奇特的男婴,他就是上帝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来到人间的救主

耶稣基督。耶稣

岁时,开始在加利利海附近地区传道,收有

个门徒和他一起传播福音,拯救人类的罪孽。

随着福音的传播,耶稣渐渐为当地人的所敬仰。但耶稣与门徒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犹太教祭司特别是法利赛人的仇视,他们通过

门徒之一的犹大的出卖,逮捕了耶稣,将他交给了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又怂恿本丢彼拉多判决耶稣钉死十字架的刑罚。据《圣经

新约》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后,门徒四散逃亡,尸体无人收殓。

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

(马太福音:

节)。

三天后,几个去石洞吊唁的妇女发现墓穴洞开,尸体不见了踪影。直到耶稣向她们显现,才知道耶稣神奇地复活了。此后,耶稣又向他的门徒显现,并对他们说: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基督信仰就此建立。但关于包裹耶稣尸体的那块细麻布的下落,《圣经》没有再作交待。

世纪初,有个叫克劳里的编年史家写了一本书,其中记载他本人于

1203

年在君士坦丁堡看见过一块据说是耶稣的裹尸布的长形亚麻布。

世纪中叶,在法国一个属于领主夏尔尼的城市利莱的教堂里,基督徒们发现在祭坛上放着一块淡黄色的亚麻布,上面印有一个能够辨认出来的耶稣像。至于这块裹尸布怎么会从中东来到了欧洲,其原因只能被推测是当时各种掠夺战争的频繁。

世纪,这块裹尸布传到了萨伏伊公爵路易斯手中。

1532

年,存放裹尸布的教堂发生了一次火灾,装着裹尸布的盒子上镶的银被烧熔滴在裹尸布上,裹尸布遭到了一些损毁。人们用水扑灭了火,可也使裹尸布上留下了明显的污迹。后来,路易斯又把这块裹尸布带到了意大利,放在都灵的约翰大教堂中。从那时起至今,一直安放在这座大教堂的圣坛上。

耶稣裹尸布长

4.35

米,宽

1.09

米,上面有一个遭鞭笞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血迹影像。影像高

1.8

米,长发垂肩,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在头部、手部、肋部与脚部有清晰的红色血渍状色块,正与《圣经》上所记载的耶稣受难时的状态相同。

裹尸布真是耶稣基督的遗物吗?

几百年来,神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围绕着它的真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以及人性的好奇,

1986

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一次由教皇科学院院长主持的专题技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都灵大主教的代表、教皇科学院以及来自法国、瑞士、英国等国科学家共

会议达成协议,同意剪取邮票大小的样品,由世界先进的超高灵敏度的加速器质谱计(

AMS

)进行测定。

1998

日,不列颠博物馆的考古权威和大主教一起来到都灵大教堂,把传说中耶稣当年埋葬时的裹尸布剪下长

厘米、宽

厘米的布条,分成三小块,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寄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AMS

测年实验室检测。实验表明,三家实验室达到了的一致性,各种结果的差异在

120

年以内。

裹尸布在公元

1260

1380

年之间制成的可能性为

95%

,而有

100%

的肯定性表明决不会早于公元

1200

1998

日,都灵大主教巴莱斯特雷罗在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这件几个世纪以来被基督徒奉为圣品的耶稣裹尸布,并非耶稣埋葬时所用,而是中世纪织出的一件赝品。

至此,耶稣裹尸布真伪的争论似乎尘埃落定。

但不久,有位科学家使用

微化学法

重新对裹尸布进行了取样分析后,他惊人地发现,在

1998

年的实验中,三家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不过是裹尸布的一块补丁,而新的鉴定认为,主体部分要比这块补丁早得多。

这块补丁是因为失火受损后补上去的,因当时补得非常精细,加上年代久远,在试验前恰恰剪到了补丁部分。实验表明,裹尸布的主体部分要比补丁的年代早很多。耶稣裹尸布的真伪问题,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耶稣裹尸布的真伪问题对基督徒来说,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

因信称义

的基础上的,做到信靠神且爱人如己。如过分地追求崇拜圣物,则不免沦落为低级的偶像崇拜之中。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