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祭海传统仪式
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族人原来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
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与此同时,环湖地区的藏族人也参加了这项祭祀活动。
大规模的祭海活动起源于雍正年间。雍正二年,青海蒙古族首领丹津反清叛乱,胁迫众台吉造反,侵占骚扰青海各地,大将军年羹尧带领部队平乱。没想到追击叛军到青海湖时,大军的饮水不够了。
要知道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大部队就这样守着诺大的青海湖犯愁。年大将军这边正在发愁,那边来了一队骑兵。巧的是,有几个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顿时淡水喷涌而出!
大将军欢呼:&"ldquo;这是青海湖的神灵在保佑我们啊!&"rdquo;将士们顿时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歼灭叛军。雍正帝听闻后,大为高兴,诏封&"ldquo;灵显宣威青海湖&"rdquo;,御赐神位,传驿站速转青海,安放到海神庙内并诏于每年秋八月(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不得有误,从此便开始大规模祭海活动。
如今,青海湖的祭海仪式已经全部藏化了。青海湖祭海,对于藏族同胞来说,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如同他们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每逢藏历年期间,都能看到三三两两自发前来祭海的藏族人。
而大规模的祭海仪式一年就一两次,能赶上是万幸,如能赶上青海湖边8大活佛主持的祭海仪式,那更是三生有幸。
祭海第一步,便是煨桑。在湖四周的圣台上,点燃由茶叶、青稞炒面、酥油、松枝混合出来的东西,煨桑敬奉神仙。在煨桑同时,所有参加祭海的人都要顺时针地绕着桑台转3圈。一时间,法号齐鸣、风马纷撒,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煨桑结束,来自各个寺院的活佛都要上祭祀台颂经,请求青海湖的神灵降福众生。接着带领祭海的人群向空中抛撒五色风马纸片,并向炉中倾倒食物。诵经完毕,进入祭海的高潮:给湖神敬献礼物。
这些礼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五谷包(也称为宝瓶)。这个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呢?一般是五色粮食: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同时还将珊瑚、蜜蜡、玛瑙等碾成粉后和这五谷混合在一起,最后放入经幡,由活佛加持系带。
这个时候,手捧五谷包等各种祭祀品的喇嘛和信众在活佛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湖边奔去。
到了湖边,先由活佛诵经作法事,众喇嘛、信徒高举着祭品簇拥在活佛身后,得到活佛指令后,大家纷纷将祭品抛向湖中,霎时湖水浪花四溅,信徒呐喊欢呼声一片。据说,谁的宝瓶沉得越快,就表示来年越吉祥如意。也就是说,在装宝瓶时一定要尽量塞满。因为塞得越满,沉得越快,就证明你的心意越诚,湖神也就越喜欢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10-25
04-01
10-25
03-09
03-09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