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三袁
“公安三袁”,是指明代晚期出生于荆州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三位袁姓兄弟。
三兄弟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安派”(亦称“性灵派”)文学代表人物,三袁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力挽复古颓靡之习气,开一代文学之新风,为嗣后三四百年间绵延不断的文学革新思潮揭开了宏大序幕。
袁宗道
(1560-1600年):字伯修,号石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春坊右庶子等职,著有《白苏斋类集》;
袁宏道
(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知县、顺天府教授、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等职,著有《袁中郎全集》;
袁中道
(1570-1626年):字小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南京吏部郎中等职,著有《珂雪斋集》。
他们为什么这么优秀呢?下面有答案:
袁氏族谱
公安三袁纪念馆
袁宏道故里碑亭
《袁氏家教十则》之教孝慈
袁氏家训
袁氏家训分两部分:《袁氏家戒十条》、《袁氏家教十则》。《家戒》和《家教》各10条,分别从道德自律和立身行事两方面对族人进行警戒和教育。
袁氏先祖迁入湖北公安后,垦荒种地,勤劳节俭,开创家业,后制订出了本族家规家训,传家二十二代、五百多年。
其核心理念是“立德”和“做人”。
强调控制个人私欲,遵从社会礼制,注重内在品格的养成与人生事业的发展,始终把人生的道义与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袁氏家训擅长教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言导人,蕴藉着科学的育人思想。袁氏家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地掀起了读书求知的热潮,使公安大地秉承革新精神与进取意识,民风淳厚,思想开化。
袁氏家教家戒摘编
教孝慈
“凡为父母,未有不慈爱其子者,但不可姑息①失教。”
“而立教之方必自孩提天性未满之日,多方引诱,极力教戒,俾②之用心理会,身体力行,在家为孝子,出门为忠臣。古语云:严父出孝子,慈母多逆儿。”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教孝慈》
【注释】
①姑息:迁就,纵容,不加限制。
②俾(bǐ):使。
【释义】
凡是父母亲,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但是不可以过度纵容孩子而不加教育。
但是实现教育孩子的方法,必须是在孩子天性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尽力教育警戒,使他用心理解领悟,亲身经历体验,在家中做一个孝顺的人,走上社会做一个忠诚的人。古话说:“严格的父母能教导出优秀的子女,慈爱的父母多会骄惯出叛逆的孩子。”
笃友恭
“自古易得者外物,难得者兄弟,尤难得者,兄弟和而父母顺。”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笃友恭》
【释义】
自古以来,容易得到的都是外在的事物,难得的是兄弟,尤其难以得到的,是兄弟的和睦与父母的顺遂。
“帝尧俊德,首睦九族。人但知有一身之子若孙,不知推而至于兄弟之子若孙,更推而至于从兄弟再从兄弟之子若孙。”
——摘自《袁氏家戒十条·戒薄宗族》
【释义】
帝尧有美好的德行,首先让九族的人和睦。现在的人只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后代,而不知道推导到兄弟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后代,更不会推导到兄弟的兄弟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后代。
“比闾①族党,相友相助,古制也。”
——摘自《袁氏家戒十条·戒忤邻里》
【注释】
①比闾(lǘ):指人聚居处。
【释义】
门户相挨的族人,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这是从古代传下来的礼仪制度。
急国课
“自古上给下以田亩,下报上以总①秸。米粟践土,食毛奉公,为先风俗醇厚②之世。”
“急国课即士庶忠上,要务勉之。”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急国课》
【注释】
①总:禾稿,连穗带杆的禾把子。
②醇厚:指淳朴厚道。
【释义】
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给人民土地,人民用劳动所得来回报国家。粮食作物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吃的用的首先要向社会供奉,这就是早先风俗淳朴厚道的时代。
急国课就是老百姓对国家要忠诚,必须要很好地做到。
正心术
“人生祸福成败,莫不基于心术。心术一坏,即富贵亦消乏也;心术一端,即贫贱亦昌达也。”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正心术》
【释义】
人生的灾祸与幸福,成功与失败,无不是由心术传导出来的。心术一旦坏了,即使富贵了也会消减困乏;心术一旦端正了,即使贫穷卑贱将来也会昌盛发达。
“凡我公族各宜辨别公私邪正,养品行于素,修言①寡口,过行鲜怨,恶将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立人品》
【注释】
①修言:统一号令。《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言,号令也。”
②过行:错误的行为。
【释义】
凡是我们家族人各自都应该辨别公与私,邪恶与正直,在平时就要注重品行修养,谨慎地说话,犯了错误,少发泄自己的怨愤,这样怎么会做不到在贫穷时不失掉道义,在富贵时也不背离正道呢?
“学疏见浅,不择贤愚,交结匪类,不治生产,学成浪荡,酒肉欢歌,不分昼夜,嫖赌淫邪,千金何难一挥”、“指责天高地厚,竟无容身之地,势不至行险,侥幸为盗为非,以终必乞丐,无门辗转于沟壑。”
——《袁氏家戒十条·戒学浪荡》
【释义】
浪荡的人,学问缺乏,见识短浅,不懂得选择贤良与愚蠢,与匪徒交结往来,不管理生产,学会了浪荡,每天酒肉筵席,恣情欢乐,不分白天黑夜,嫖赌逍遥,恶行累累,即使千两黄金,挥霍下去又有什么难处呢,到后来,钱财散尽,指责天地不厚,没有容身的地方,虽然还不至于生命的危险,但怀着侥幸心理成为盗贼罪人,最后难免成为乞丐,无家可归,只能在泥水沟里苟延残喘。
尚勤俭
“大凡居家必也,房屋不必过华,衣冠不必过美,饮食不必过丰,亲朋往来不必过费,生子满旬不必延宾,冠婚丧祭不可越礼。六者能谨,庶几养其源而节其流,家道昌而乡俗美。”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尚勤俭》
【释义】
一般居家生活所必须的,房屋不需要太过富丽,衣服不需要太过华美,饮食不需要太过丰盛,亲戚朋友往来不需要太过破费,生了孩子满月之时不需要延请太多客人,成人了结婚,死亡了祭奠,都不能超越了一定的礼仪规范。这六样能谨慎,差不多就能增加收入而节省开支,家庭昌盛,乡俗和美。
设义学
“今拟祠堂左右设立义馆①,族中有学德俱优者,择之为师,凡有力者则量出供应,束修②以资诵读,无力者则量为资助,令其专心肄业③。教者必尽其职,学者务领其益。学者勿忘其本,教者勿市④其德,斯一本之谊笃,而祖先之业可继矣。”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设义学》
【注释】
①义馆:义务办学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学校。
②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③肄业:修业;学习(课程)。肄(yì)
学习。
④市:交易;商品买卖。
【释义】
现在准备在祠堂附近设立学校,公族中那些学识品德都很优秀的,挑选出来做老师。凡是有能力的,就出资供应,缴纳学费来资助学生读书学习。没有能力的人,确定为资助对象,让他专心读书。教书的人必须充分尽到自己的职责,学习的人务必领会书中的知识道理。学习的人不忘记自己的目的,教书的人不辱没自己的德行,这样一本书的情谊笃实,而祖先的家业也可继承了。
“幼则训以小学①,领其法行,践其法言,口诵心维②,勿致旷时,长则入于大学,宗其纲领,疏其条目,致知力行,无愧圣贤。”
——摘自《袁氏家教十则·专执业》
【注释】
①小学:即语言文字学。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②口诵心维: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释义】
从小就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训导他们,领会语言的法则,学习运用合乎规范的语言,一边念诵,一边思考,不让他们长时间疏离,长大后就进入高一等的学府学习,全面掌握知识的纲领,疏导出知识的条目,努力获取知识并践行这些知识,不愧对圣贤。
她一直楚楚动人
千年神韵天地人合
奶奶教的手工活儿
是一种鼓励
是一种支持
转发就是传递正能量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