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鸡狮石
北京古称幽州。在它的东北部,有一大片低洼地。积水潮湿,长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人们称这里是积水滩。举目四望,荒凉贫瘠,人迹罕至。当地住户无地可种,无粮可收,都以芦苇为生,编席、打草帘子,日子过得苦啊!
一天半夜,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睡在草棚里的人家全都惊醒了。有人扒着门缝往外看。随着天空中一道闪电划过,只见有一团东西裹着火光从天而降,发出一声轰响后,坠落在低洼地里。轰响震得很多人头皮发麻,有的人家里的桌凳都翻倒在地。值此三更半夜,风狂雨骤,谁也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也都不敢出门查看,大家忐忑不安地挨到了天亮。
风停了,雨收了,太阳冒头了。人们三三两两走出屋门,想查看夜里出了什么事。好家伙,只见洼地上戳着一块暗红色的巨石,足有一人多高,却是两手不能合抱。烧黑的大片芦苇倒伏在它周围。胆大的人走过去用手摸摸它,虽说下了半夜的雨,石头这会儿还热得烫手呢。
天上掉巨石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看。有力气大的人想推动它,憋得脸红脖子粗也是白费劲,扎进地里的石头纹丝不动。有位白发老先生来到此处,围着石头看了又看,轻叩一下便听到了像是敲击铜的声响。老人临走留话说:“这是宝物啊!有人会来料理它的。”
白发老人的话并没有让人们在意。可是不久的一个夜里刮起了大风,天地间飞沙走石,刮得人们谁也不敢出门。那处放有巨石的低洼地上却响起了一阵阵丁丁当当,敲击石头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人们想着夜间的事,出门来看巨石,惊讶地发现:巨石被从泥土中取了出来,安放到高处平地一个石座上。石头四面雕刻了云纹、星辰、山峦、水流等。在石面上部,浮现着一只从左向右走的公鸡,还有一头自右朝左而下伏的雄狮。有学问的人说,公鸡啄食世间毒虫,可辟邪祛恶。雄师骁勇威猛,有摧枯拉朽之力,是灵兽镇物。众人围在四周观察议论,有人提议,就叫它“鸡狮石”吧!可是,是谁雕刻了这件精美的石器呢?又是谁用神力安放的呢?有人说是天神下凡,有人说是鲁班到来,人们猜来猜去,莫衷一是。
一伙人知道鸡狮石是宝物,便动了坏心眼儿。他们趁着夜黑风高,拿着撬棍绳索,赶着大车,想把鸡狮石盗走。可是任凭他们怎么撬,鸡狮石都像生了根一样,一动不动。狠撬狠拽的人反倒摔得鼻青脸肿,无奈地狼狈而去。
当地居民怕鸡狮石有失,报请官府保护。有位官员坐轿前来对鸡狮石看了一番,派来了兵马。可他不是来看护鸡狮石的,倒是想把这件宝贝弄走,送进皇宫,以求升官发财。事情让他想歪了,自然遭到天怒人怨。虽然来了大队人马,想了很多办法,这鸡狮石就是弄不动,搬不走,官兵只好收手。
斗转星移,多少年过去了。元定大都后,太史令郭守敬奉旨修建漕运航道。玉泉山瓮山泊的泉水源源流向鸡狮石南面的低洼之地。站在鸡狮石所在的土山上向东南望去,水阔帆多,船行如梭。荒凉之地变得繁盛一时。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鸡狮石矗立处建起一座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法华寺重修,改名汇通祠(即今汇通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挖湖砌岸,装栏杆,放座椅,使汇通祠小山上下成为一处优雅休闲之所。鸡狮石安放在汇通祠后部,每日迎接着宾客游人观赏。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破除“四旧”中,放于祠下的镇水石螭(爬行的四脚怪兽)被人用大锤砸碎。当不少人担心鸡狮石安危的时候,祠后的鸡狮石连同底座却都没了踪影。
难以搬动的鸡狮石去了哪里?成了难解之谜。
1976年修建地铁,将汇通祠拆除。1983年11月,北京市政府批准了西城区的什刹海整治方案。五年后汇通祠重建完工。重建后的汇通祠坐北朝南,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后楼、配房等建筑。景区上下假山叠石,错落有致,小桥卧波,曲径通幽。人们思念的鸡狮石也根据史料和知情者的回忆重雕而成,放于祠后。
那件天降的宝物鸡狮石虽然见不到了,但它美轮美奂的神态,在人们心中是永远难以磨灭的。
(文章和图片转载自《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
,作者于永昌)
转发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快乐!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关注
官方账号,每天都有老北京主题资讯!
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护国寺宾馆
订阅号:hgshotel
服务号:hgshotel_cn
点击下列“阅读原文”链接可直接在线订房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