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著名的《
天女散花》故事来自
《维摩经·观众生品》
释迦因维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师利率诸菩萨弟子前往问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验结习的经过。一部《维摩诘经》基本上就是他跟文殊等探讨佛法的记录。
当维摩诘和诸菩萨弟子议论佛法时,天女出现以花散在众人身上,
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
于心无所住的菩萨,
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
,而心有所执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为何天花不沾菩萨衣却落罗汉身?
《维摩经·观众生品》:
时维摩诘室内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白话译文】:
(编者依据经白话文翻译进行了修剪,略添加些现代词汇,特别增加一些图片,读起来生动有趣而流畅)
有位在座的长者名叫维摩诘,在过去曾经供养过无数佛,善心很深,有很好的口才,某一天生病了,国王,大臣,以及周围的百姓,听说维摩诘生病了,就都过去探望。维摩诘就趁别人探病的机会,向大家讲解佛法。有一天,维摩诘忽然心生一念:“这么多人都来探病,怎么佛祖没有来看望我呢?”他这一动念,佛祖就感觉到了维摩诘的想法,将各位弟子召集到一起,打算委托弟子做代表去看望维摩诘。佛祖心里明白维摩诘是想借生病启发大家。
其他在场的菩萨也都纷纷表示,自己没有资格代表佛祖去探望维摩诘居士。
无奈,佛祖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菩萨,你代表我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吧。”文殊菩萨回礼答复说:“世尊,那个维摩诘居士深谙佛法,口才无人能敌,神通广大,能够降服一切魔头。既然世尊开口了,那我就勉强代表世尊去探望他吧!”
在座的菩萨,大弟子,天王,听到文殊菩萨愿意出面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心里都知道他们两个佛法高深,口才都很厉害,都想跟着一起去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文殊菩萨就带着大家出发了。
那边维摩诘居士在家中,知道文殊菩萨要来了,就将房屋里面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变没有,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房间里面摆着一张小小的床,居士躺在上面,等着大家的到来。
文殊菩萨和大家来到后,都只看见居士躺在一个小房间的床上养病。维摩诘居士见文殊菩萨一行人进来,就问菩萨:“文殊菩萨你好啊。你是来了还是没有来,我们见了还是没有见呢?”
文殊菩萨顶礼答复:“来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来了,去的也已经不是那个原来的去了。为什么呢?世上本没有来也没有去,所以无所来也无所去。我们见也等于没有见。我们先不谈这些,世尊让我来探望居士的病,居士的身体如何,好些了吗?居士的病是什么起因呢?病多久了,怎样才能复原呢?”
维摩诘居士说:“因为这个世界有痴情爱意,所以我才生病了。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没有贪痴情爱,他们也都不生病了,我的病自然就好了。为什么呢?我们为了拯救众生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为有生,有死,所以也有病。我怎么能不生病呢。打个比方说,有父母所生的孩子生病了,孩子的父母也会如同自己生病一样。等到孩子的病好了,父母也觉得自己病好了。菩萨对待众生,就好比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众生没有摆脱生死病老,菩萨也不会摆脱生死病老。菩萨的病是因为看见众生受苦悲伤而生病啊。如果众生能脱离苦海,菩萨的病自然就好了。”
一位天女看到维摩诘和文殊在丈室中探讨佛法,妙趣横生,在场的人都听得心花怒放。天女把手中的鲜花频频撒下,顿时花雨飘逸,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把道场点缀得仙境般艳丽和壮观。这时,花瓣飘落在听众的身上,出现了奇异的现象:花瓣飘到有的人身上立刻掉了下来,而飘到有的人身上却被粘住了。在场者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奇怪的是,当花瓣飘到诸菩萨的身上,就纷纷滑落;而当花瓣飘到各位大阿罗汉的身上时,便黏着在那里。各位大阿罗汉见状,运起神力,想让花瓣从身上落下。可不管他们怎么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么也甩不脱。
天女问舍利佛:“为什么要将花去掉呢?”
舍利弗说:“这花粘在身上,与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办法把它抖落。”
天女在空中说道:
结习未尽,固花着身;
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天女说:“这样说是不妥的。花瓣就是花瓣,它本身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合不合
戒律的分别
,这种
分别只是你心中的妄想
。之所以认为它不符合教义,是因为你自己生起了想法。
有分别心就是不遵从佛法,无分别心才是遵从佛法。”
天女接着又指着那些身上没有粘着花瓣的菩萨说:“你看他们不把花瓣看作是花瓣,花瓣就不粘身了。而你们心中生起想法,产生畏惧的心理,所以天花就会沾在你的衣服上。
有了黏着的念头,怎么能去掉黏着的花
如果人畏惧生死,就会受到色、声、香、味、触的干扰而远离法,如果没有畏惧,色、声、香、味、触又怎么能干扰你呢,你又怎么会被这些所左右呢?你旧有的习惯都除去了,天花自然就不沾身了。”
(楞严一笑按:天女的这番话,对在场所有的人触动很大:原来问题的真相在于自己的内心,而并不是外在的花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有异曲同工之妙!)
舍利弗心想,自己跟佛祖修行这么多年,怎么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天女,就问天女:“你来居士这里有多久啦?”
天女:“你得道多久了我就来这里多久了。”
舍利弗:“那很久了啊!”
天女:“那你得道也很久了啊!”
舍利弗不出声。
天女说:“你是大修行的人,具备大智慧。怎么不吭声了呢?”
舍利弗:“解脱的人不是用语言能说得出来的,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天女:“语言跟文字,都可以当成解脱的方法和表象。解脱不在文字内也不在文字外,文字所表达的不在佛法内也不在佛法外。
不要说文字就不是解脱。一切修法都是解脱相。”
舍利弗:“难道不是离开淫、怒、痴才能解脱吗?”
天女:“这是佛对有淫、怒、痴的人说的方便法门。对没有淫、怒、痴的人,当然就不用说离开淫、怒、痴了。”
舍利弗:“善哉,善哉,请问你已经证到了什么境界,口才这么好?”
天女:“
我无所可证,所以才有这样的口才。如果有可证的境界,与佛法就叫增上慢。”
舍利弗:“佛法中的声闻、缘觉、大乘三个法门,你修的是哪一个呢?”
天女:“如果需要用声闻法度化众生,我就是修的声闻法;如果需要用因缘度化众生,我就是修辟支佛法,如果需要用大慈大悲度化众生,我修的就是大乘佛法。就好比进入檀木林,只闻到檀香闻不到其他的味道。也好比身处这个房间,只听到佛的功德,没有辟支佛或者声闻佛的功德。”
说话间,在座的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天女:“舍利弗,我在这个房间有十二年了,自从来到这里,只听到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法门,没听过声闻佛法,辟支佛法。这个房间有八个特点,你知道吗?”
天女:“哪八个?这个房间常年被金光所照耀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没有日月的光照也是这样的。这是其一。进入到这个房间的一切都可脱离污染烦恼,这是其二。释,梵天王和诸位菩萨经常来这里到访从不间断,这是其三。这里经常演说六菠萝蜜法,不退转发,这是其四。这个房间常有天乐,奏出佛法的声音。这是其五。这个房间聚满珠宝,可以不断用来周济穷苦的人,这是其六。这个房间里,居士一动念邀请,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就会到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完了就离开。这是其七。一切天王的装饰美丽的宫殿,诸佛的净土,都能在这个房间显现。这是其八。”
天女:“如果你待在这样的地方,见到这八种不可思议的奇观,还愿意去修其他的法门吗?”
舍利弗:“既然你这么厉害了,为什么还是女身而不转呢?”
天女:“这十二年,我都找不出自己的女身相,为什么要转呢?如果有个魔术师变出来一个女子,你会问,这个女子怎么不去转成男身呢,为什么是女身呢?”
舍利弗:“幻境变化无常,为什么要转呢?”
天女:“一切诸法都是这样的道理啊,你为什么还要问我为什么不转呢?”这时天女用神通将舍利弗变成天女,自己变成舍利弗,继续问他:“你怎么不转女身呢?”
舍利弗被变成天女的样子,不知所措的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变成女身的,让我怎么转呢?”
天女:“如果你能将自己的女身转化成男身,那天下的女子就都能转了。比如你舍利弗,本身不是女子却显出女身的样子。天下的女子都是这样的。所以佛说诸法的时候,说不是男身也不是女身。”
天女将舍利弗变回原来的样子,自己也变回天女。问舍利弗:“现在你变回原来的样子,刚才的女相去了哪里?”
舍利弗:“啊,我明白了,女身色相,无所在也无所不在。”
天女:“一切佛法,都是同样的道理。无所在也无所不在。这样的说法,才是佛说的。”
舍利弗:“请问天女,如果你将来离开这个世界,会去哪个世界往生呢?”
天女:“诸佛的化生是如何生的,我就如何生的。”
舍利弗:“佛化所生,不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去到另一个世界吗?”
天女:“一切本没有生,所以没有灭。”
舍利弗:“你需要多久就成佛了呀。”
天女:“哪天你这个罗汉退回去做了普通凡人,我就成佛了。”
舍利弗:“我不可能退转回去当凡夫俗子的。”
天女:“那么我成佛也是没有时间可等待,没有地方可寻找的。道无处不在无处在,无所得。”
舍利弗:“如果成佛无所得,那么过去、现在、未来的那些如恒河一样多的佛,是得什么呢?”
天女:“过去、现在、未来,只是一个世俗的文字,一种方便说法的方式,其实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你修成罗汉得到了什么?”
舍利弗:“无所得就是得。”
天女:“
诸菩萨诸佛也是同样道理,无所得就是得。”
这个时候维摩诘居士出来介绍说:“舍利弗,这个天女曾经供养过九十二亿佛,修到八地以上不退转菩萨境地,得无生法忍,能随意现身,教化众生。”
【编者按】
:莫高窟第327窟一幅盛唐壁画,就有一边奏乐一边散花的飞舞天女,是说修行不够便落花沾身,修行足够则花不近身。天女即飞天仙女,又名香音神、天歌神、散花神,每当佛说法时,她们便凌空起舞,播乐撒花。除佛说法,佛涅槃时,也会出现天女散花。如敦煌第321窟佛涅槃像龛中,即有姿态曼妙、动感十足的散花天女。而天女所散花儿据佛经记载为蔓陀罗。《法华经》里说:“于菩提寺讲圣蔓经,天雨曼陀罗华”。
天女散花的优雅姿态曾打动了无数人——尤其是艺术家,包括邮票设计师。文人也将“天女散花”记入诗文,如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但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促,而且是转瞬即逝的,而背后的真相却总是扑朔迷离的。有时候,我们总是会看一个事物的表面,然后在表面上写文章,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成功人士,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却不知道侃侃而谈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总是会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平时是我们之间玩的最疯的,上课总是喜欢睡觉,但是每次一考试,他就是全班第几名,而你却是倒数几名,你会问他我们平时都在一起,为什么你会考那么好。其实则不然,那些人他们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直玩,但是他们不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呢?
背后的真相,永远是残酷的,
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的心酸,
我们能看到街上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笑着和父母说自己过的很好,结果回到家自己吃着老干妈和馒头。有时候,我觉得不应该只去看表面,我们应该找到事情的背后,好好的面对这个世界。
天女散这花是什么?
:不就是名利之花,是非之花.......等种种之花吗?心有黏着便烦恼丛生,凡事都争个己对,争过了沾沾自喜,争不过闷闷不乐。越过时间长河回头看去,哪有什么对错,不就是己心涌起的那点涟漪吗?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里无所念及,诸相皆空,故不沾染,所以才能生清净之心。放下执念,别跟自己过不去。《老残游记》有首诗好极了,其中一句:“
剎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满护身云。”
有时我们起了烦恼,发了脾气,就想想这句诗,自己是天花着身了,一笑置之吧。
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
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
有人认为,心思愈重,智谋愈多,只有机深似海才是真聪明。但恰恰想反,真正的高人心里都是空荡荡、虚静静的,虚怀若谷,什么都不想。所谓“非想非非想”,人的脑海里只要有了一个念头,就会被这个念头束缚住,为其所制,为其所役。高人,正是认识到世界和事物本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而普通人和高人的差距在于认知的不同,所以命运不同。
一个杯子再好看,花样再多,其本质上也只是用来喝水的工具;一辆车再豪华,功能再多,也只是用来出行的工具;一张床面积再大,睡觉也不过三尺之地;一个人名气再大,再有钱,也不过是死亡之前的一个经历过程。人生就是这样,
剥去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衣,生活其实很简单。
至于那些迷茫、沉重、纠结、痛苦和欢乐,那些我们所想不开的事,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高度暂时还不到,也许多年以后再看,那些只不过是些可以云淡风轻、忽略不计的小事。在监狱饱受折磨的曼德拉在获得自由时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你若主观,处处都是地狱;你若清净,时时都是菩提。
维摩诘(诘音乞,参见《乾隆大藏经》),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即为无垢。维摩诘是音译,详称为维摩罗诘,或简称维摩,旧译净名,新译无垢称,则为意译。根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示在家居士相,为法身大士,以居士身份辅助佛陀摄化众生。经中所讲的内容微远幽深,穷理尽化,非下乘智力可测,
非常人可思可议
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
富有的居士,佛学修养很高,
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
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
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佛。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德也。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很多菩萨都来向他请教问法。菩萨曾问过维摩诘:“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维摩诘即便有妻有子过世俗生活,他也能无垢相称,自得解脱。他的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
佛陀曾至毘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家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所以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他奉行菩萨道,为度化声闻二乘人配合文殊菩萨以及本师释迦摩尼佛,运用权巧方便,乃至示现生病,而由佛陀弟子、菩萨及文殊师利菩萨的探病过程,凸显维摩居士悲智双运的菩萨道精神。他往来于各阶层,经商讲信用,甚至出入各种声色场所,随缘度众,也都是为了要宣扬大乘佛教的教义。
他教导娑婆众生,
当下照见心灵净土,创造美好世界;阐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强调“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不证涅盘”的不二法门,提供修行人治病的妙药良方。
维摩诘所说经
》简称《
维摩诘经
》、《
维摩经
》,或称《
不可思议解脱经
》、《
净名经
》,该经共三卷十四品,以维摩诘居士命名。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它以
辩论的方式
来详细说明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教义上的分别,
集中讨论不二论
。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此经译本共有六种,其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流通最广。本经情节丰富,充满戏剧色彩,含蕴着无上智慧,历来为中国各界学人信徒所喜爱。是一部“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耻小慕大”、“回小向大”的佛典,每一品皆详述菩萨和罗汉的优美趣事。如维摩居士以生病为缘,广为大众说法,诸罗汉、菩萨自觉对佛法体证不够,拒往探病。文殊菩萨畅论不二法门,维摩诘以默然回应,令文殊不禁叹道“善哉!善哉!乃至
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影响甚巨,而维摩诘居士也成为僧俗及各学派、教派赞叹的对象。由三国吴支谦译出后,即在我国盛行,历代以来多达七种汉译本,目前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畅,评价最高,流通也最广。这部经是最长的白话诗,共两万五千言;也是一部最佳的剧本,富艺术创作价值。除了文学艺术价值之外,最重要的是,
本经已经成为在家居士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
关于《维摩诘经》对佛教的影响,大部分都以为中国的禅宗是达摩祖师来了之后才传开的,殊不知在达摩祖师以前,由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维摩诘经》和《法华经》影响最大,在达摩祖师到达中国之前广为传播。而成为中国文化禅宗的根本经典。《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等,可以说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大乘佛教的权威性经典,被誉为“大乘佛教文献宝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问世以来,倾倒了无数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对中国的佛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根主线——“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登峰造极的思想
《维摩诘经》的思想,经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点睛之笔:一是“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二是“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唯心净土”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思想,许多佛门经典都曾不同程度地说到它,但唯有《维摩诘经》谈得最是直截了当、生动透彻,对中国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的影响也最大。
认为入世、出世不二,是《维摩诘经》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运用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
消解一切矛盾
,影响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公案机锋。(
不二法门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二就是分别心,不二就是无分别心,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在《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维摩诘居士本人就是一个拥有妻子亲眷乃至往来于酒肆淫舍,却又能一尘不染的大菩萨。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在入世中出世的精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摩诘经》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学色彩。举凡治文学史的,几乎没有不知道它的。历史上有许多诗人画家、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维摩诘经》,认为把它摆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绝代佳作。
这个时代尤其需要《维摩诘经》
心净则佛土净,这是《维摩诘经》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当今社会,一切都被商品化了,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准则。在这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之时,需要《维摩诘经》来净化世间。若要净化世间,要先净化各人的心灵;每个人的心灵净化了,这个世界自然就美好清净了。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因为维摩诘以居士身份悟出佛意,成就菩萨道,并示现种种方便,应化度人。所以,这部经典,被在家居士奉为至宝,勤加诵读、修习。
著名国学、佛学大师南怀瑾曾讲过,“如果把本经只当作是在家居士所说的一本经,这个观念就不对了!《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大家可能对着句话很熟悉,这曾是六祖写的一个偈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学佛目的在求解脱,如何解脱呢?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告诉我们,
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
编者楞严一笑提倡学佛人应多
(《乾隆大藏经》),所谓:
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阅藏是一种系统而又直接闻思佛陀言教的学修方式,仿佛得遇法会,亲聆圣音,是后人学习佛法最直接的途径,更是末法时代树立正知正见、防止误入相似佛法的最可靠的依止方法!
若本文能唤醒任何众生深信因果,深入经藏,踏实修行,早证菩提,愿将一切功德都至心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功德中,法施第一;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经》代表着佛陀的全部智慧,总集佛的一切法身舍利。
全中国有13亿人,有缘参与这项工程的人是很少的,就像手掌中的土和大地上的土相比,是那么的稀少、难得。
每一个有缘接触到语音《大藏经》的人,都应该为这项工程尽力做一点事,这是快速积累福报资粮的最好机会。
这样的福报资粮会在相续中延续,生生世世陪伴着你。
——巴登堪布仁波切
有声佛经(诵读+原文):
敬请留意点击左下方的
阅读原文
进入“显密经藏有声佛网”,点
”、“
”,就可边阅文字,边恭听
巴登嘉措堪布仁波切
率显密经藏团队录制的
《乾隆大藏经》
第142部
《维摩诘所说大乘经》
第143部
《维摩诘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藏经!
欢迎关注显密经藏有声佛经网站:
电脑端网址:
www.xianmijingzang.com
http://www.xm2010.net/
手机端二维码
欢迎下载显密经藏
手机版有声佛经APP
欢迎关注显密经藏巴登堪布微信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