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传奇故事二则:凤首扁壶和尉迟恭单鞭救主图大罐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故事 元青花传奇故事二则:凤首扁壶和尉迟恭单鞭救主图大罐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故事元青花传奇故事二则:凤首扁壶和尉迟恭单鞭救主图大罐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故事

元青花传奇故事二则:凤首扁壶和尉迟恭单鞭救主图大罐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故事

一、元

凤首扁壶

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故事

新疆伊犁州博物馆

在新疆伊犁州博物馆里也藏有一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堪称“镇馆之宝”。它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胎骨洁白,釉质莹润,白色中闪青。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颇富情趣。

元青花凤首扁壶

新疆伊犁州博物馆藏

这件“凤首扁壶”是新疆伊犁西宁庄村居民马忠从自家地里挖出来的。1999年,马忠邻居的儿子要结婚,想建造新房子,邻居希望到马忠家的土包中取土来用,马忠自然是很开心的答应了,而且还帮忙一起取土造房子。

意想不到的是,马忠在挖土时,挖出一个瓷器,用清水冲洗之后才发现是一件很精美的瓷器,至于具体有什么价值,马忠自然是不知道。

元青花凤首扁壶(局部)

没过多久,马忠挖出宝贝的事情不胫而走,很多文物贩子来到马忠家里想要收购,有人甚至开价20万,可没想到马忠居然选择了拒绝,他觉得竟然出这么多钱,这个瓷器肯定是个宝贝。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马忠很苦恼,家中突然遭遇了小偷,而且自己家的土包被人大肆挖掘,马忠知道肯定是这件瓷器的原因,于是他打电话联系了新疆当地文物局,文物专家很快就找到了马忠,他拿出自己挖出的瓷器,专家一眼就确认这是极其珍贵的元青花瓷,最后马忠将瓷器上交国家。为了感谢他的义举,文物局特批奖励他1000元钱和一本荣誉证书。

元青花凤首扁壶(首都博物馆藏)

后来,马忠挖出的元青花上交国家的事情登上报纸,大家才知道元青花凤首扁壶国内目前仅两件,为鸾凤(雌雄)各一尊。一为凤(雄),现存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一为鸾(雌),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

二、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大罐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故事

1980年冬,工人们在广西横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基建工地平整主楼地坪,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着精美花纹的罐子。人们虽然对罐子赞不绝口,但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处置,因为在当时人们的意识里,挖出来的东西属于冥间之物,不吉利,既不能带进家门,也不能丢弃或打碎。于是,它就这样被搁置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走廊的一个角落里。

这一放就是7年。

1987年,当时在横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工作的职工苏振发觉得如此美轮美奂的罐子就这么搁置着实属可惜,于是在征得同意后,将其拿回了家,栽种万年青作为观赏之用,后又用来装玉米、绿豆、芝麻种子。

1989年横县文物管理所向民间征集文物,苏振发便邀请当时担任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黎之光来家查看此罐。黎之光看后初步确认这是一件文物,但不能确定是什么年代的器物,却被此罐画工细腻的纹饰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叫人把此罐拍成照片寄给在容县(隶属广西玉林市)博物馆当馆长的同学,不久后他的同学用传真机把照片发给了他的导师张浦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

张先生对照片仔细端详研究后,初步确认,它很有可能就是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于是他建议广西有关单位向国家申请进行一级文物定级鉴定。

1995年

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朱家溍、耿宝昌等到广西进行馆藏文物一级品的认定工作,确认该罐为国家一级文物。

2006年

月,张浦生先生也抽空来到横县,在仔细观察了这个罐子后,证实了十多年前的判断:这个罐子,确为元代青花瓷器,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稀世珍宝。由此,它的价值也终于开始被世人领略和关注。

这个大罐高

厘米,口径

厘米,腹径

厘米,底径

19.5

厘米,罐体上,以鲜活青料绘制了经典的历史故事,

元杂剧尚仲贤的《尉迟恭单鞭夺槊》中的情节

两名猛将,单雄信和段志玄挺枪驰马,腾空刺杀;

一面慈目秀者右手执鞭,回首顾盼,驾马徐徐前行,其身后跟着一名骑马持鞭大将尉迟恭,尉迟恭身后山崖间,隐现三名手持长矛的士兵,其中一士兵头顶旌旗上绣有“唐”字。

画上旗幡猎猎,人物空隙处绘怪石、云朵、杨柳、双凤和灵芝。颈、肩绘缠枝牡丹纹,足胫部绘仰莲瓣纹。整个罐子,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图案组合有序,在那神秘的青花色衬托下,显得雍容华贵、精美绝伦。

02珍贵

元代青花瓷器的珍贵之处,首先在于其数量之少。

众所周知,元代历时极短,自元太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至

1368

年朱元璋率军占领大都,前后历时不过短短的

年,再加上当时时局动荡,因此,传世的青花瓷器数量极其有限;

而在罐子上画人物故事则需要更卓越的画师,难度非常大,

目前发现的画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瓷器,全世界仅有九件

。另外,用青花画人物故事,最好的材料莫过于苏麻离青,而自元代之后,这种颜料渐渐失传,因而后世青花再无元青花般古拙。

横县出土的这件“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无论是稀有程度,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稀世珍品。

03谜团

那么,如此重要的元青花罐会出土在横县城郊四官岭这样一个偏僻之处?

这首先要从横县的地理位置说起。

横县旧称横州,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置安广县起,横县建置至今已历

2100

多年,自古以来为南疆交通要地;而县内贯穿全境由西向东流的郁江,虽然险滩众多,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之后一直是中国西南内陆交通及通往东南沿海的黄金水道。

明代时,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横县设立过驯象卫。驯象卫,就是驯养大象,供军队使用的战象管理机构。

朱元璋统治期间,为了统一西南地区,与麓川王国(在今云南西南部,治所在瑞丽)展开过交战。土酋不愿服从明朝管理,使用大象阵对付明军,致使明军进攻受阻。为了对付麓川土司的象阵,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朝廷在广西思明府凤凰山(今广西宁明县)初设驯象卫,用以捕捉、驯化野象。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驯象卫迁至南宁,洪武二十二年(公元

1389

年)再由南宁沿江而下迁至横州(今广西横县),驻地为现在的横州镇迎宣门至四官岭一带。

为什么朱元璋在横县设立驯象卫?

其一是横县属南疆交通要地—“屯兵为援,内制广源,外控交趾(今越南)”;

其二是当时横州境内活跃着众多的野生大象,据《横县县志》记载:“明万十五年(

1587

年)秋,有大象在北乡一带践踏庄稼”,直至清乾隆年间,邻县灵山一带之象,“每秋熟,辄成群出食,民甚苦之”。

而广西横县出土的“尉迟恭单骑救主”元青花罐正是当时驯象卫驻地的范围(今县土肥站),或许是当时南下的南通侯携带的细软,也有可能是明朝南征将领南下作战时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这一切的谜团,至今还没有答案。

如今,这件稀世珍宝重新回归到了平静之中。

然而,它的名字早已远播四方,如今更是在专家学者们细致的研究和照料下重新焕发光彩,与当初埋在地下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