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天水才女,是历代文人雅士心中的一座高山,也是前秦时代的小资 有个天水才女,是历代文人雅士心中的一座高山,也是前秦时代的小资有个天水才女,是历代文人雅士心中的一座高山,也是前秦时代的小资

有个天水才女,是历代文人雅士心中的一座高山,也是前秦时代的小资

小天说

苏蕙,字若兰,陕西武功人,16岁那年,苏蕙在法门寺庙会上与时任秦州刺史的窦滔相识相爱,遂嫁窦滔为妻,移居天水。然而,夫妻俩恩爱生活刚刚开始,窦滔遭谗言陷害被流放敦煌。新婚别离,留在天水的苏蕙只能每日吟诗,表达对夫君的思念之情。窦滔到了敦煌,却爱上一位歌女赵阳台,夫妻因此反目,窦滔断绝了与苏蕙书信往来。

留在天水家里的苏蕙为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将自己年复一年写的几千首诗,用五色彩线织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这就是织锦回文《璇玑图》。苏蕙《璇玑图》回文诗只有841字,却可读出7900多首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进一字读,均可成诗。窦滔收到苏蕙送来的《璇玑图》后感动不已,悔恨交加,将苏蕙接到襄阳,夫妻恩爱如初。

苏蕙织锦传情的故事婉约凄美,然而让这出爱情故事流传千古的,却是苏蕙在天水创作的千古奇文——回文《璇玑图》。武则天看到《璇玑图》后专门为其作序,盛赞“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后世不少有才之士纷纷模仿《璇玑图》,可惜至今无人超越。

苏蕙:前秦的小资

叶梓/文

SUHUI

苏蕙,《晋书•列女传》所载如下: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剌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短短百字,才女苏蕙的丰满形象跃然纸上——之所以称其为才女,在于她在丈夫远徙他乡的清苦岁月里,用五彩丝线,织成一幅8寸见方的回文锦。

回文锦纵横各29行,841字,无论左右,上下,里外,旋回,参差诵读,皆成文章。就是这样一方手帕,多少年来,却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心中的一座高山。一方面,历代画家皆喜画苏蕙;另一方面,历代文人皆喜破译该图诗句。古往今来,吟诵苏蕙的诗作,屡见不鲜。名气较大的诗人,有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苏轼,他们都曾经为此写过诗。

李白作诗两首,分别是《闺情》和《乌夜啼》。《闺情》曰:

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他在另一首《乌夜啼》里写道: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州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苏轼写了三首七绝诗,分别如下:

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

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目晚庭空。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镂诗成织意深。

头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读这样的诗句,会让人不禁想到,一位远至前秦年代的美丽女子,在一座梧桐深深的庭院里,在一盏昏暗不断加深孤单的青灯之下,一针一线地织就回文锦的情形。尽管她的内心是悲苦的,悲苦得像是杜鹃啼血,但她还是让人果敢地想到一个词:红袖添香。红袖添香乃人生一大美境。我想,添香之人若是苏蕙,或者如苏蕙这般,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的话,那么,即便在青灯之下,读书至天亮,亦不累吧。是的,苏蕙在我的心中就像是清代才子沈复的妻子陈芸。她和陈芸一样,是可爱的女人,是一个将伉俪之情传达得含情脉脉且风流蕴藉的女人,是一个“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赞陈芸语)

的女人。

至今,在天水市西关的务农小巷,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据传是苏蕙织锦的旧地。我曾拜访过,但无意去探究是否属实。每次走进那座小小院落,总能想起清代诗人杨榕裳当年吟诵此地的诗句:“莺花古巷秦州陌,云是苏娘旧时宅。”可惜的是,时光流转,现在的这所小院,早没有花花草草了,已经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的重重包围里,像一个无处可逃苟且偷生的失败者。

唉,时光流逝得真快,回想起来,时代的变迁几乎是以惊人的速度前行的。以我30余年的人生经历而论,从小时候梦想一部电话的电信时代到手机时代,再到网络时代,直到今天,一下子变成了小资时代,仿佛是一眨眼的工夫。现在,在我们的周围,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媒体上,都能让我们看到,崇尚小资,不只是大势所趋,也是流行的元素之一。所谓小资,他们不外乎有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喜欢化妆、看碟、旅行、看《瑞丽》之类的时尚杂志。

我以为,如果有小资一说的话,那么,它的本质就是要懂得享受生活。照这样理解,张岱、袁宏道是明代的小资,李渔、袁枚是清代的小资,再往远一些,客居天水老城的苏蕙就是前秦时代的小资。

小天推荐阅读

天水华昌城项目签约,海洋馆、3D电影院、儿童游乐场就要来了

“天水·伏羲号”列车始发敦煌,“两大石窟”实现近距离“握手”

我叫天水,这是我的名片。

天水的这棵树竟然和孔子、释迦牟尼同岁!来看CCTV--4的介绍

甘肃老乡马光远、水均益作客陇右讲堂,为天水城市发展“点睛”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