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各位好,今天继续来讲古代非凡女人,要讲娥皇和女英姐妹俩了。那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位女子。后人传说当中的湘夫人说的就是她俩,而湘妃竹也叫斑竹,也是由她俩而得名。
但您知道吗?当年这个娥皇女英要嫁给舜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姐妹两个同嫁一人,那么谁为大谁为小?这可让他们的父亲尧为难了。最后没办法,这样吧,干脆就让这姐儿俩来个才艺大比拼,比赛煮豆子。条件是用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儿,在相同时间里看谁先煮熟,谁就为大。那么这场煮豆子比赛到后来是谁赢了?
炮声一响,两个人就开始准备了。那么当时娥皇采取的什么办法?她认为急火迅速地煮,赶紧旺火一煮就完了,七根柴火就都搁里了,就把一烧锅开了,豆子没熟,那火烧太旺了,那七根杆儿烧的太快了,没等豆烧熟,豆杆用完了。
再看女英,女英当时愣了一愣,这个豆子不爱熟,我用火把它煨着,所以就开始一会儿一根儿,这根快灭了的时候再续一根儿,结果等到最后炮声再次响起的时候,那边没熟,这边刚用五根就熟了,还富余两根。那最后是女英赢了。
啥话也别说了,女英应该为大吧。到底她们姐妹俩当中谁为大谁为小?最后,还是按照她们的年纪,娥皇为大,女英为小。
由诗词看女性,由女性看中国,品评诗词雅韵,张扬林下之风。做有贤德、有情义,有才华、有智慧、有勇气,也有姿仪的中华女儿。所以看到没有,我是有用心的,我的用心其实是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是要给中国女性树碑立传。我要讲的这些女性不是架空历史,随意拼盘似的什么四大美女、四大才女。我是顺着五千年的中华史讲女性,所有这些女性全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们生长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她们也深刻影响着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她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那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构建一个由女性组成的她们的历史。又是怎样的一番模样?
那第二方面,我也是给当代女性找参照物,但我们经常会想,我是谁,我有多大本事,我有哪些问题,这样的困惑我们差不多每天都会面对,那答案在哪儿?不如照照镜子,唐太宗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那咱们这个系列,这里头有限量树德,也有肆意妄为,有金戈铁马,也有凌波微步,有巾帼英雄,也有红颜祸水。或者说一句最直白的,这里头不仅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成功也有失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不仅仅把她们当成励志的榜样,更把她们当成不说谎的镜子。让我们看了之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三方面,我讲的这些女性至少都有一首诗作为载体,这诗可能是她写的,也可能是写她的,总之一定会跟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年冰心老人写过一篇关于女人,她是这么说的“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和十分之七的美。”女性是美丽的生命表达,而诗词是美丽的文学表达,我希望这两种美能够合为一体,让美丽更持久,也更深沉。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样,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那我们今天这一讲是第一篇,我要讲的是娥皇和女英的故事。娥皇和女英是谁?
她们都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她们代表的那个时代在考古学上叫新石器时代,那在传统中国,我们管它叫三皇五帝时期。那今天我们通常会说那是部落联盟制的时代,总之吧,那就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理念,包括很多价值观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那说到娥皇跟女英有一首诗非常出名,那就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前四句讲的就是娥皇跟女英的故事。毛主席说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动,仿佛是娥皇和女英乘着风驾临了。那翠竹上的斑斑点点是她们流不尽的眼泪。那万丈红霞是她们绚丽的彩衣。你看这四句描写,既浪漫又绚丽,在整个毛皮诗词中也算是最为考究的诗句。那么这里头提到的娥皇和女英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刚刚说了,她们生活的年代很早,那个时期历史记载本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娥皇和女英它本身关联着尧、舜、禹时代禅让制度的大关节。所以关于她们的记载还真算是不少的。你比方说早期的《尚书》跟《山海经》,晚一点儿的《史记》和,汉书》里头都有娥皇女英的内容。屈原九歌里头湘君和湘夫人应该也混合着她们的身影。那把所有这些内容凑到一块儿,我们就基本上知道了这么几件事儿。
第一,娥皇和女英是尧的女儿。她们顺从尧的安排嫁给了舜当妻子。
第二件事,这两个人在舜的家里表现得非常好,给舜帮了不少忙,可以说舜能够取代尧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她们俩功不可没的。
第三个,舜帝晚年南巡,病死在苍梧之野。她们俩千里迢迢来寻夫,等到了九嶷山,舜已经死去了,她们就抱着竹子痛哭,眼泪洒在竹子上变成了点点斑痕。这就是我们知道的斑竹的来历。
那痛哭一场之后,娥皇和女英投湘水殉夫就变成了湘水之神。所以后人又管她们叫湘君,当然也叫湘妃。比方说我们都很熟的红楼梦里头,林黛玉雅号潇湘妃子,那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探春说:“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你看探春用的正是娥皇和女英的典故。那这样看来,娥皇、女英她们两位的人生基本上走的就是从孝女到贤妻,再到烈妇的路径。这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标准。
所以西汉刘向她写的《烈女传》里,就把她们放在《母仪传》的第一篇,说她们道德纯粹而又行为坚定,堪称女性典范。不过虽然古人说了那么多,我们今天的人看娥皇、女英肯定也会有自己的视角和属于这个时代的好奇心。什么好奇心?
第一个,我们肯定想娥皇、女英姐妹俩为什么要嫁给一个人?要知道她们的父亲尧那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娥皇、女英也算是那个时代的公主。贵为公主难道不希望爱情专一么?姐妹俩嫁给同一个人岂不是同室操戈?这个其实涉及到我们国家早期的一个风俗,叫做媵妾制。媵妾制度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其实一直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妻是明媒正娶来的,身份很高,跟丈夫的地位是对等的。而妾是买来的,身份很低,算是夫妻俩的使唤丫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这是古代社会一般的情况。
但是在上古时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国家还处在贵族政治时代,那个时候妇女还可能有一种婚姻身份,它既不是妻也不是妾,而是媵。那什么是媵?所谓媵就是跟正妻一块陪嫁来的女子,那其中身份最高的是正妻的亲姐妹,次一等就是正妻同宗族的女子,那再次一等就是正妻的侍女。她们跟正妻一块儿嫁过来做媵,其实就是做正妻的替补队员。一旦正妻去世,她们就是正妻的接班人。那为什么要有媵这么一类人物存在,其实是为了保证妻子娘家的利益。大家知道贵族社会,都是同一阶层内部联姻,婚姻关系也就是盟友关系。嫁一个女儿就相当于签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协约。那一旦女儿去世或者不能生育怎么办?这个时候媵就是最好的补充。只要这个媵还在,那么这两个国家也好,两大家族也好,他们之间的盟友关系就始终不断。
所以大家现在看电视剧《芈月传》,那身为楚国公主的芈月,其实就是作为姐姐芈姝的媵嫁到秦国的。那还有我们知道三国时期孙吴政权里有一个说一不二的吴国太,其实她也是跟姐姐一起嫁给了孙权的父亲孙坚。那就是媵。后来中原地区基本上没有媵,但是媵的变体始终存在。
比方说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叫《清平乐》,那里头那欧阳修为什么嘲笑王拱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做小姨夫?其实就是副宰相薛魁舍不得这个榜下捉来的好女婿,当然也是他未来政坛的好帮手,所以才要在自己的大女儿去世之后,再继续把小女儿嫁给他,维持两家的关系不变。当然这个情节只是电视剧的演绎,真实的历史是恰恰相反的。其实并不是王拱辰娶了薛魁的两个女儿,而是大才子欧阳修先后两次成为薛魁的女婿,欧阳修才是那个真正的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那这种联姻方式不也是媵的变体吗?
再回到娥皇跟女英身上,那她们俩为什么同时嫁给舜?因为尧看中了舜是一颗正常的好苗子,铁了心要跟他结盟,这才把两个女儿一起嫁给她,保证她永远也跑不了。那既然说到这儿,我们的第二个好奇心也就来了,娥皇和女英到舜身边到底是干什么去了?那可能有的听众朋友会说了,这不是刚刚说过娥皇当妻,女英当媵,还能干什么?但历史可没有这么简单。她们可不光是舜的妻子,她们还是尧派到舜身边的特派员,负责考察干部的,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刚刚说过,当时的中国还不是家天下而是部落联盟时代,那个部落首领老了,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要传给大家公认的贤人。那到尧晚年的时候,公认的贤人是谁?就是舜。尧对舜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考察,可是考察一个人的公共生活很容易,考察他的私生活可就难了。而我们中国人又一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齐家,他也就没有办法治国。那怎么办?干脆就派女儿打入舜他们家内部。于是娥皇和女英就嫁给了舜,成了尧安插在舜身边的特派员。
舜的家庭其实相当可怕,有三大恶人,号称是父顽、母嚣、象傲,怎么回事?舜的爸爸是个盲人,这个眼盲心更盲,办事糊涂,待人也不公正。而她的母亲其实是继母,特别凶残,一心想要除掉舜。把好处都留给她的亲生儿子,那有这样糊涂溺爱的父母,她的弟弟名叫象,那就特别的骄横跋扈,一副二世祖的样子。这样的家庭本来就很难处理好关系,可是一旦处理不好,又会被认为是齐家无能,影响接班。那怎么办?娥皇女英,既然已经是在家从父由父命嫁给了舜,这时候就要出嫁从夫,替舜好好打点。怎么打点?史书记载了这么两件事。
第一件事,有一次舜的爸爸让舜去修谷仓,舜其实也知道她没安好心,就问这个娥皇女不去不去娥皇女英就说了,父亲之命怎么可能不去?支持她去。可是在她去之前,她们又让她带上两个大号的斗笠。果然是爬上谷仓不久,他爸爸就在下面放起火来了,想把他烧死。那怎么办?舜不是有那两个大斗笠,就拿着斗笠当降落伞平安着陆,既没有违抗父亲的旨意,也没有让自己损失一丝一毫,这是第一件事。
再看第二件事,说又有一天舜的父亲让舜挖井,那舜又觉得这个事情不好,又去问娥皇和女英去不去?娥皇、女英还是说父命如此,不能违抗,她们鼓励他去,可是让她暗暗往井的旁边儿挖一条通道。第二天舜去挖井,挖得很深了,父亲和弟弟突然就从上面往下填土,就是想要活埋他。这时候那舜早有准备,就躲进了预先挖好的通道里又逃出一命,仍然是既没有违反孝道,也没有杀害自己。
那这样三番五次之后,舜终于感动了自己的父母跟弟弟,再也不和他作对了。与此同时,他也通过了尧的考验,接了尧的班,那娥皇和女英也就从特派员真的变成了贤内助。那这样一来,我们的第三个好奇心又又来。既然娥皇跟女英两个人有胆有识,是舜的好帮手,那大舜晚年的时候南巡为什么不带上她们两个,还要让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这件事儿就跟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度有关系。禅让这事好不好?我们自来听到的都说非常好,说是传贤不传子,这不就叫:道之行,天下为公。历来儒家回顾历史,就没有不表彰尧舜禹。可是这样的佳话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美化塑造?其实在古代也是有不同看法的。
比方说韩非子《说难》里就讲:“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很明显,无论是尧舜禹还是汤文武,这个政权更替没有不依靠暴力的。从战国的古墓里挖出了一部写在竹简上的古书,后来就命名为《竹书纪年》里面也说到“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那要说舜当年也囚禁过尧,而且还把他的儿子跟他给分开了,不让他们父子相见。那想来既然舜曾经这么对待尧,到舜年老的时候,下面也一定有人这么对待舜吧。
那如果我们假设舜他不是主动南巡,而是被动流放,那么他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向南走,娥皇和女英跟她分开了,后来娥皇、女英又千里寻夫,一直去寻找他,这不就好理解了。所以唐朝的诗仙李白有一首《远别离》,讲的就是这个版本的故事。
远别离
[唐]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什么意思?
李白是说远别离,古时娥皇、女英两个女子在洞庭之南,潇湘岸边,为和舜的离别而痛苦。洞庭湘水虽有万里之深,也难彼此分别离之苦。她们哭得白日无光,天昏地暗,感动的星星悲啼,鬼神也为之泪下如雨。如今我提到此事,谁又能理解我心中的痛苦?我的一片忠心,只怕黄天也不能领会,它只会打下雷霆勃然大怒。可是国君一旦失去贤臣,就会像神龙化为凡鱼,而奸臣一旦把持大权,就会如老鼠变成猛虎。我听说,尧并非禅位于舜,而是被舜幽囚了起来,舜也是被迫让位于禹,最终死在荒郊野岭,号称他葬在九嶷山,可九嶷山连绵起伏,哪里才是他的坟墓?可怜的娥皇跟女英,只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并最终投入了江湖。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只能望见深深的苍梧山,却再也望不见她们的丈夫。什么时候苍梧山崩,湘水断绝,她们洒在竹子上的泪痕才会抹去。
大家想没想过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是在唐玄宗后期,他看到玄宗宠爱李林甫、杨贵妃、安禄山等人,他以一个诗人的直觉认为,玄宗终有一天会被他这些宠臣反噬,唐朝就要大祸临头。那他说对没有?他其实说对了。就在李白写下这首诗后不到十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唐玄宗失去了皇位,杨贵妃也魂断马嵬坡,一对神仙眷属最终落得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下场,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
那大家看到没有?我给大家看了另外一个版本的禅让,这个版本跟传统那个版本,一个暗、一个明,共同构成了中国上古历史的两个侧面。这两个侧面其实都有意义,也都耐人寻味。不过无论是哪一个版本,娥皇跟女英的本质形象并没有改变。她们始终是那个多情的妻子,虽然是政治联姻,奉命成婚,但是她们还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愿意追随自己的丈夫,无论贵贱,无惧生死。
也正因为如此,古代写娥皇、女英基本上都着眼于她们的眼泪和深情。比方说唐朝诗人刘禹锡贬官到湖南的朗州,也就是今天的常德,就写下一首《潇湘神》
潇湘神•斑竹枝
刘禹锡〔唐代〕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这里头的香妃真是有着流不尽的眼泪和诉不完的哀愁。当然在红楼梦潇湘馆里,林黛玉感时伤逝,写《题帕三绝》也会说: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她着眼点也是眼泪和哀伤。但是,咱们选的这首毛泽东主席的《答友人》又不一样,毛主席笔下的娥皇跟女英,既撒下了磅礴泪雨,又穿上了华美的红衣。那她们离去了,但是并不悲伤。因为她们看到了“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片鲜花盛开的土地,到处都照耀着清晨的光辉。那这首诗里头,娥皇和女英到底是谁?她们不再是为丈夫流尽眼泪的潇湘妃子了,而是以毛泽东主席的妻子霞姑也就是杨开慧为代表的,为新中国洒尽热血的女革命家。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女性的泪也罢,血也罢,不再只属于家庭,更属于国家和民族。这就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我说这首诗里头,既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代表着中国美好的未来。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24
04-24
03-09
04-24
03-09